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共5则)

时间:2020-10-22 12:0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第一篇: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AA 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培育发展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的“一特两新”工业体系,着力解决工业发展中的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影响问题,持续推进传统工业节能、低碳、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优化产业布局、推行工业绿色设计,加快完善循环型工业和绿色制造体系,落实好工业绿色发展重点专项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循环经济发展原则。

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 3R 原则为指导,通过废物资源循环化利用、物质闭合循环、产品与服务的低物质化以及能源效率最大化等措施来构建工业绿色发展的模式与结构。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园区内部企业间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对资源能源加以整合,实现行业内部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利用区域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工业共生和资源共享,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坚持依靠科 技创新发展的原则。

不断加大工业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贡献率,积极调整园区内产业结构,鼓励关联度大、产业集聚力高、产业带动力强的企业入园,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化利用,进行清洁化生产,努力实现产业链不断延伸,资源能够循环利用,废物能够集中处理,加快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体系。

(三)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

加强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指导,通过点与面的探索与推进,采取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精心培育的办法,树立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的典型。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将绿色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管理相结合,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五)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各企业、各产业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转变。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形成政府、企业、园区、公众共同参与绿色发展的氛围。

(六)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原则。

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切实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绿色发展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营造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发展目标 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到 2020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5%;初步形成绿色工业的运行机制和框架,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布局体系、产业组织体系,工业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布局合理,内部结构优化,整体竞争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工业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到 2020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7%,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 90%,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相比2015年下降16%,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任务,能源利用水平进入省内先进行列。

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普及,火电、冶炼、水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到 2020 年末,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率达 100%。

工业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完成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方案中涉及的工业目标任务,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 80%,工业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工业绿色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循环型工业体系得到全面优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工业企业社会责任体制

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的工业绿色发展体系。

四、发展重点和方向 (一)打造“一特两新”生态工业体系。

根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的“一特两新”生态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生态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大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撑的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着力推进食用菌、粮食、中药材、肉(畜)产品、红枣、小杂粮、果蔬、旅游休闲小食品等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及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构建。把绿色有机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向,着力打造西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绿色有机品牌,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做强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围绕千万千瓦级复合型能源基地目标,“百万千瓦级”光电产业园、“百万千瓦级”风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依托新能源的发展优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做优以新材料为主体的矿产品加工业。依托 AA 市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储量较大的钨钼及凹凸棒矿产资源,打造钨钼深加工产业基地、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延长钨钼、凹凸棒、煤炭、无机盐、蛇纹岩、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二)大力发展三大产业。、清洁生产产业 引导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动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生态化发展,通过推行可持续清洁生产,促进工业园区化循环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工业节能工作机制、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培育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示范工厂、绿色示范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清洁化、生态化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快推进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及装备,重点围绕农畜产品加工业、矿产、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促进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能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实现减量排放甚至“零排放”。鼓励行业企业实施绿色标准,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工艺,进而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绿色工业体系转换。

二是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生态化发展。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新兴产业生态经济体系,坚持新兴产业发展与自然要素过度消耗“脱钩”,同时与生态化原则“挂钩”,通过遵循清洁、低碳、循环的原则,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放缓生态退化。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集研发、检测、生产、储存、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

三是加大清洁生产技术工艺推广力度。建材行业加快推广水泥窑氮氧化物减排组合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细颗粒物团聚

强化除尘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泥企业精细化能效管控技术、水泥窑窑衬使用无铬耐火材料(砖)技术等。铁合金密闭式矿热炉高温干法除尘回收技术等。化工行业大力推广氨法、双碱法等烟气脱硫技术、肥料生产废气废固处理及清洁生产综合利用技术、气体深度净化技术、LH 型等蒸发式冷却(冷凝)器技术等。电力、热力行业有序推广微电网储能应用技术、光伏直驱变频空调技术、冷却塔竹格淋水填料技术、紧凑小型常压空气绝缘密封开关柜替代六氟化硫环网柜/开关柜技术等。

四是推行工业园区化循环化发展。按照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化组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资源能源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实现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和能源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加快推进高台工业园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临泽县绿色食品加工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管网配套等一批园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实现园区内项目、企业、产业有效组合和循环链接。、数据信息产业 健全信息化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效显著,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两化”融合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信息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进一步凸现,信息化成果充分惠及民生,全面建成“数字 AA”,对全市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明显增强。

一是提高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巩固我市在三维社会管理服务、精准扶贫、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应用技术和标准方面取得的成绩,大力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瞻技术的应用,力争在西部地区建立局部比较优势。

二是构建协同发展信息产业体系。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应用部署,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依托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新恒基 AA 秸秆综合利用、海升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凹凸棒、花草滩循环经济、通用航空、滨河酒文化“六大产业化项目”,加强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应用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强化行业需求对信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带动效应,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释放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服务业中的潜能,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助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

三是培育壮大信息骨干企业。充分发挥众智众创、星派伟业等信息化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和行业合作,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研发中心,通过协作攻关,突破网络协同制造、智慧工厂、工业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壁垒,打造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推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加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迁移。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面向市场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开展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服务,推进软件服务化发展,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不

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市场、新业态。

四是鼓励中小微企业信息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中小微企业结合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特两新”工业领域以及社会公共管理服务领域面对的关键问题,开展信息支撑技术和应用的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完善技术交易和企业孵化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云等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开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加快宽带网络提速降费。依托我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项目建成的高质量基础网络,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深入推进公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抢抓我市被列为全省 6 个 5G 网络规划和建设试点市之一的机遇,在全省率先开展 5G 网络技术测试、网络验证等 5G 规模组网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网络基础设施。扩容骨干网络,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多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

六是提高电信普遍服务水平。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支持农村和边远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延伸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沿祁连山区、插花型扶贫片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助力精准扶贫,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推动电信服务向工农业产业园区、文化旅游

景区、重点生态保护区的覆盖,做到人口聚居区光纤到村全覆盖。、先进制造业 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围绕实施“中国制造 2025 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为主线,以绿色制造为导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龙头项目,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载体和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延伸打造产业链,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以高台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盐硝精细化工产业。探索成立精细化工产业联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的层次,走资源的梯级和多层化利用之路,形成以盐硝化工为引领、精细化工为补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盐硝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钡锶盐精深加工循环产业链和以红矾钠、重铬酸钠、铬酸钠、合金钢等系列产品为主的铬盐加工循环产业链。

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以仲钨酸铵、钨粉、工业氧化钼为主的冶炼,推进以钨合金、钼铁合金和特种钢为主的深加工,实现钨钼资源的科学、高效、合理开发。依托临泽县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规划建设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矿产开采、综合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凹凸棒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服务企业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西北资源特色产业生产基地、甘肃省凹凸棒石产业科技园。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以实施“中国制造 2025”为契机,以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为目标,发展先进适用、高效节能的环保型农机产品,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着力提升适合区域农业发展的点播、收获、粮食和果蔬加工及农机配件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生产能力。

(三)改造提升工业园区。

着力完善“2+4”工业园区建设格局,按照“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目标要求,以 AA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临泽工业园区、高台工业园区、山丹工业园区、肃南工业园区片状结合,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布局合理、错位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以产业间耦合、企业集聚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采用“飞地经济”产业园等模式,吸引工业加工项目集中入驻建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坚持核心区优先、“网格化”推进,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讯、热、汽、污水、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功能。落实企业出城入园的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园区经济循环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强化传统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依托区域重点企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在继续发展煤电化工产业,改造提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矿产品初加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制造、数据信息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淘汰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和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产业互为上下游、原料互为支撑、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产业新格局。

五、主要任务 (一)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工作。按照《工业节能管理办法》,指导工业企业加强能源审计、能源计量、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工作。加大节能监察力度,组织专项节能监察,探索建立节能监察新机制。认真探索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及节能交易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步伐。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实施流程工业节能技术和高耗能通用技术专项改造。在重点高耗能行业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

二是加强工业节水监督管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督促各行业严格执行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对照国家鼓励类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引导支持工业企业提高废水重复利用率,明确各行业废水深度处理要求,减少新鲜用水量。加强用水企业水计量器具配备管理,开展用水定额对标、节水型企业创建等工作。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矿区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鼓励火电、冶炼、造纸、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

理回用,不断提高中水回用率。到 2020 年末,电力、造纸、化工、淀粉、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企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

三是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围绕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积极拓展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及再生资源化等行业功能,推进行业间的横向耦合与生态链接,促进工业行业融合发展。鼓励化工冶炼、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利用余热、余压生产电力和热力,装备制造行业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电力、食品等高耗水行业实现水资源梯级利用。

四是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实施以化工废渣、粉煤灰利用为重点的“三废”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推行重点企业余热、余压、高炉(焦炉)尾气回收和能量梯级利用。鼓励产业间、企业间积极开展利用工业排放废弃物为原料的开发、生产。支持不同行业企业通过资源链、加工链和产品链的延伸耦合,实现资源—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工业危险废弃物、废旧放射源的集中处理和回收。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示范项目建设。

(二)加大可持续清洁生产 一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支持燃煤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等节能环保改造和产业化示范,综合提升区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在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焦化、煤化工等重点用煤领域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装备技术改造,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节能降耗潜力大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技术,加快落后工业窑炉、锅炉淘汰步伐。

二是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坚持源头减量、全过程控制原则,在水泥、化工、造纸等重点工业行业,以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产生量和控制排放量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广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全市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三)加 大去产能工作力度 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围绕有色、冶金、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严格控制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分业施策化解过剩产能。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负债率高且上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产权转让等为主的方式予以“出清”,除技术改造项目外,停建两年内不能投产项目或投产后没有效益的项目。

(四)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重点推广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进以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的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推动节能服务机构形成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和污泥无害化处理等先进环保技术及装备;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到 2020 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有较大幅度增加,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充分发挥我市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融合。逐步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废旧金属、地膜、塑料、电子产品、废旧汽车、轮胎、玻璃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鼓励企业、社区、个人参与投资资源回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形成废旧商品回收网络体系。形成废弃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努力创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企业,推进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六、实施重点专项行动计划 (一)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申报计划 一是按照《工信部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 号)要求,充分结合绿色制造工程专项的组织实施,推荐基础好、代表性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争取列入国家工信部的名单范围。

二是按照《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财建〔2018〕号)要求,在机械、电子、化工、食品、纺织、家电、大型成套装备等行业,围绕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三个方向,筛选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且资金实力强,在行业内有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企业(项目)推荐上报,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促进我市工业绿色

不断发展。

(二)工业行业污染防治行动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重点工业行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计划》,《AA 市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坚持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的原则,重点实施甘肃电投 AA 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山丹宏定元化工有限公司工业锅炉烟气改造项目和甘肃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优化升级改造项目。不断提升 AA 市玖利煤炭集中交易市场的散煤集中交易及优质煤二级配送网点服务运营水平,积极引进和推广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生产超低排放锅炉设备,规划并建设清洁环保煤粉厂。

专项整治水污染重点行业。按照《AA 市 2018 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工业水污染防治,降低工业排放强度,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已关闭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死灰复燃。有序搬迁改造(出城入园)或依法关闭县区城市建成区内现有的有色金属、造纸、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工业企业。

严控工矿土壤污染。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县(区)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铬渣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县级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

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污染土壤。

(三)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行动 按照工信部开展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的要求,开展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行动。一是铁合金能耗限额标准贯标专项监察。根据铁合金有关能耗限额标准要求,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限额贯标情况实施专项监察,按照标准要求,核验产品能耗指标,出具监察报告。二是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政策执行专项监察。根据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75 号)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水泥重点用能企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进行核查和预警监察,出具监察报告。三是落后机电设备淘汰专项监察。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高耗能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二、三、四批)、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关于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13-2015 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3〕226 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15-2017 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5〕269 号)要求,对重点用能企业电机、配电变压器执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实施监察,出具监察报告。四是高耗能落后燃煤工业锅炉淘汰专项监察。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高耗能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二批)、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及七部委《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14〕2451 号)等政策的要求,对重点用能企业燃煤锅炉执行高耗能落后设备淘汰情况开展监察,出具监察报。

(四)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行动 尾矿利用工程。开展尾矿有价组分提取、梯级利用和后续尾矿胶结充填采空区、塌陷区及矿山生态恢复等系统工程。推进尾矿生产水泥、混凝土、砂浆、保温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透水砖和超高强结构材料等绿色建材产品规模化利用。积极推广大型矿体五矿柱多中段安全高效分层胶结充填回采、边角煤残采技术,提高“四率一综”(即矿石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材成品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到 2020 年末,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 40%。

化工废渣利用工程。重点推广应用铬渣、硫酸渣生产水泥、脱硫剂、地下采矿胶结充填材料;推广脱硫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以及生产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商品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积极探索利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地的农业领域应用;推广废弃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与设备、规模化垃圾焚烧设施装备。到 2020 年末,铬渣、硫酸渣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 90%。

煤电固废利用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现役机组根据排放标准和总量要求进行低氮、脱硫、脱硝、除尘技术改造,火电脱硫效率达到 95%以上。依托山丹花草滩煤矸石发电,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建材产品和提取有价组分、生产家居装饰材料等技术。推行废水回收处理和再循环利用,实现废水“近零排放”到 2020 年末,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 90%,粉煤灰综合利用

率达到 100%。

(五)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行动 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重点是电力、建材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参加对标达标活动的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统计方法要求,严格规范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开展好对标达标活动。一是要强化对标达标活动管理,落实机构和人员,从组织管理上确保对标达标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认真制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的工作方案,通过活动的开展,持续改善技术经济指标,使自身能效水平达到或接近同行业国内领先水平。

市、县(区)节能监察部门要组织企业做好能源审计工作,摸清企业能耗现状、查找差距和潜力,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标达标;做好能效水平对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的质量和成效。

(六)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 按照《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4〕3001 号)和《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要求。在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等高耗能行业积极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发布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及其能效指标,通过树立标杆、宣传推广、政策激励,形成推动高耗能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的长效机制,引导行业企业追赶能效“领跑者”。

(七)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水耗和烟气除尘脱硫、脱硝为中心,推广节能、节水、环保新技术。全面推广高效、洁净煤发电,大容量循环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热电冷联产、空冷等节能、节水技术;推广煤粉锅炉小油枪、少油和无油点火以及各种浓淡燃烧器等节油技术。发展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开展电网动态无功优化综合研究及应用,推广无功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技术,合理协调大机组无功出力分配,通过全网无功优化,减少电网网损,实现电网节能经济调度和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电价支持政策、发电量奖励、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改造资金补助、鼓励排污权交易等政策措施,到 2020 年底前,实现超低排放,平均供电煤耗低于 320 克标准煤/千瓦时。

七、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实施。

市县两级工信部门要紧紧围绕《甘肃省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AA市生态工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结合区域内工业绿色发展的实际,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本地区绿色工业布局、重点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

加强与国家、省上“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全面落实国家绿色发展、科技进步、化解产能过剩、节能减排

等方面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及时掌握扶持政策信息,做好可享受财政扶持政策的产品、项目、工程、企业的筛选和组织申报工作,通过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积极争取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节能减排项目财政补贴或财政奖励资金,争取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方面的财政支持。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

强化技术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将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列入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范围,推动组建重点领域工业绿色发展产业联盟,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开展科技攻关,研发绿色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解决产业发展的重点技术难题。完善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研发机构,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绿色发展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应用。培育和扶持一批为工业绿色发展提供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营的专业化技术支撑机构。创新典型推广方式,充分发挥典型模式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带动重点领域工业绿色发展。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和推进开放合作。

组织实施绿色制造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与资源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产业合作,加强境外资源勘探开发,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渠道和资源储备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率先走向国际市场,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

五是强化考核体系。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结合国家和省上绿色工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基础工作。根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系统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指标统计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奖惩制度。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制定工业绿色发展宣传方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社会宣传渠道,在全社会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发展绿色工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同时结合“环保日”、“节能宣传周”、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法》等法规宣传,引导公众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二篇:2014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4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体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标准约束,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动员全系统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实施一批对全行业有重大影响、资源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的试点示范工程,引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组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预计全年削减二氧化硫5万吨、氮氧化物4万吨、工业烟(粉)尘3万吨、挥发性有机物1万吨。

(二)开展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在全国选择5个左右重化工业特征显著、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地级市,指导编制和批复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以节能减排工作为主线,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探索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模式和途径。

(三)组织开展电机生产企业贯标核查及高耗能落后电机淘汰情况专项监察,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技术,预计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推广高效、淘汰低效电机累计1亿千瓦。

三、重点工作

(一)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

1.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在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推广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2.指导制定实施计划。指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方工业主管部门、区域内中央企业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制定本辖区和本企业集团实施计划,落实目标责任。

3.强化监督考核。将提升计划实施效果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中,加强对地方实施计划制定及实施情况考核,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促进主要污染物削减。

(二)推进重化工业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1.指导编制实施方案。结合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选择确定部分地级市开展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组织拟定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在能耗、水耗、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重化工业占比等标志性指标及制度、模式创新方面对试点地区提出更高要求。指导试点地区编写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方案。

2.批复实施方案。组织对拟定试点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评估论证,择优筛选出5家左右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目标更高、标准更严、政策更完善、措施更有效、保障更有力的实施方案,作为首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地区,批复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建立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建立由部牵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试点地区人民政府、相关咨询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加强调研与指导,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试点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试点地区之间的交流,推广先进适用的模式和做法,针对共性问题和关键环节探索解决途径。

4.加快探索新模式和新机制。一是制度创新。与试点地区共同就以节能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工业企业能耗总量控制以及节能量交易试点等方面加强研究,重点解决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开展试点与实践。二是模式创新。以综合效益为导向,整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金融机构、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机构、行业专家等资源,加快建立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重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服务。

5.加大支持指导。筛选煤清洁高效利用、清洁生产、高效电机系统、高效锅炉系统等5-10项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指导试点地区制定专项推广方案,为试点地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及融资平台。积极支持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示范工作,组织专家帮助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查找电力资源配置薄弱环节,调整用电结构,转变用电方式,提高用电效率。积极协调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能源基金会、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提供资金、信贷帮助,集中力量支持试点地区开展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建设,开展专项培训。支持试点地区加快培育和引进体现绿色增长要求的项目,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等。

(三)继续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1.组织专项推广。开展高效电机重大应用技术成果鉴定,发布一批高效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先进适用技术。对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制定专项推广方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作用,组织电机企业与重点区域、重点用户或风机、泵、压缩机、机床等生产商进行对接,加快规模化推广。推动安全可靠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电力电子芯片及模块在电机节能领域的推广应用。

2.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建立公开、公平、长效的监督检查机制。会同质检总局组织对电机生产企业进行电机能效新标准的贯标核查,对生产低于GB18613-2012三级能效等级的电机生产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到期仍未达标的,将企业名称及产品型号曝光并抄送有关部门。组织对重点用户使用高耗能落后电机情况进行专项监察,指导企业结合3年电机能效提升改造计划,尽快淘汰低效电机,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

3.培育一批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尽快组织发布一批电机系统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推荐名单,支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提供规范化、规模化、高效化服务。鼓励一批高效电机生产企业、大型企业集团与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合作成立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

理模式,实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

4.完善市场化推广模式。整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高效电机及高效风机、泵、压缩机生产企业,第三方节能诊断、咨询、服务公司,金融机构(基金公司)等资源,组建电机能效提升产业联盟,探索运作机制与模式。加强与地区、央企集团的合作,为企业提供集节能诊断、方案设计、施工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解决方案。组织在钢铁、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实施电机能效提升示范工程,总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推广。

5.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提高高效电机的保障供给能力为目标,培育建设10-15个高效电机规模化生产示范工程,2-3个高效电机定转子冲片、绝缘材料等关键配套材料装备生产示范工程,2-3个电机高效再制造示范工程。

6.抓紧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尽快制定发布第三批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推动出台电机系统节能量认证等系列标准规范;研究惩罚性电价与电机能效提升工作的衔接机制等。

四、进度安排

——启动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印发实施方案。(一季度)

——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指导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报送本地区实施方案。(一季度)

——指导试点城市编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一季度)

——组织对电机生产企业进行贯标核查。(一季度)

——编制发布《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一季度)

——组织对重点用户使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进行监督检查。(三季度)

——组织专家评审,批复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三季度)

——组织3-5项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筛选5-10项电机系统节能技术,进行专项推广;实施一批重点区域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全年)

五、保障措施

(一)印发《关于加快工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业绿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在政策、资金上加强引导,在制度、标准上加强约束,营造有利于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积极协调争取中央财政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专项资金支持高效电机推广。严格执行强制性电机能效标准,会同质检总局对电机生产企业进行贯标核查。加强对重点用户使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情况进行专项监察。

(三)积极利用中央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加强对有利于节能环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支持。

(四)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

(五)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美国能源基金会、国际铜业协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资源,支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地区方案编制论证、宣传培训、专家咨询及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建设。

(六)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等专项资金对电机能效提升、煤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项目予以支持。

第三篇:发挥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工业

发挥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工业

我谈6个观点。一是对信阳工业发展未来态势的评价。信阳工业薄弱,但是要看到薄弱是信阳的劣势,更是信阳的优势。信阳虽然工业不发达,但是高污染、高耗能的、对未来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的产业基本没有。

由此得出第二个观点,信阳就像是一张白纸,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可以画出最美的图画。魅力信阳赖以生存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环境。所以信阳需要的是生态经济、绿色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要正确认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不能够把传统和新兴截然分开。信阳的工业化道路要因地制宜,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来走,只要是符合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和概念的,都可以做,不需要分传统的、新型的。

四是要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今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得产业边际越来越模糊,各类产业的边际交融,会产生新的业态,形成新的产品。如信阳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就可以作为一个新型产业。信阳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有竞争力的就是绿色食品工业,信阳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应该用服务业的概念、服务业的品牌来引领发展。

五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一定要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对信阳来说,最主要的融合就是食品工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找到切入点,要把信息化融入到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中,提高生产、加工、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这样产品的价值就能增长。

六是要充分发挥生态宜居优势、交通优势,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信阳有这个条件,信阳是非常宜居的。以前招商谈的是优惠政策,进入第二个阶段谈的是产业链配套,第三个阶段就是宜居的条件。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为信阳引进人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很多高端人才一定要找一个生态、宜居的地方工作。信阳通过环境招商就可以招来一些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项目。在现有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信阳的产业布局要更多地考虑未来的变动因素。未来工业化的布局从理念上、发展路径上、思路上都要坚持与时俱进,多考虑动态因素,少考虑静态因素。信阳的工业化必须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发展定位。

第四篇: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支撑工业绿色发展

宁梦良委员代表县政协科技组的发言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工业绿色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温家宝总理也多次指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如何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促进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突破的新课题。

一、现阶段我县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科技进步和创新在项目实施、资源集聚、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促进步。但整体而言,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产业结构低、小、散,优势主导产业总量不大,发展方式粗放,综合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为:

(一)科技创新意识不强。许多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意识和拼搏进取意识不强,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倒逼机制而被动实施技术改造,没有将技术改造作为企业的提升工程来抓。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涉及较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如我县大多数轻钙企业以生产非专用型普通钙为主,约占全县80%左右。设备落后,能源消耗高,生产劳动环境差,-1-

环境污染大,与我国从日本、英国等进口的高档活性碳酸钙(价格约2500-5000元/吨)相比差距很大。一些生产企业每年虽有新项目、新产品,但真正形成产业化不多。

(二)科技创新带动作用不够。一是企业技术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成果较少。“十一五”期间,我县获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只有1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仅2项);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仍较少,在全省排位靠后。多数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得不充当县外企业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低。二是企业技术创新无法形成强劲的增长点。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差,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有限,技改项目总体投资偏小,很多项目重复建设,技术改造方向比较单一,产品升级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一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不足。一般认为,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即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强度小于3%的企业,基本上是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据统计,2009年,我县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16%,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同时,受资产规模、效益指标和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企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普遍感到贷款难,致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资金。二是财政科技投入不足。据2010年统计,我县财政科技拨款为3993万元,县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05%,排名在全省靠后。

(四)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优。一是企业技改资助比例偏低,资

助面窄。目前,我县企业技改资助比例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低于省级5%和国家10%的资助比例标准,且园区新建企业5年内不能享受技改贴息,技改资助力度有限。二是申报上级资金资助项目不少,但难度大。以2009年省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为例,明确规定欠发达和海岛地区项目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或直接投资额应在2000万元以上,且该批项目资金补助倾向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而我县所申报项目均不是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获得上级补助资金难度高。

(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且要留住人才较难。如从企业看,需要大量懂业务、技术精、善管理的各种人才,却难以招聘到,而从劳动力市场看,大量本地劳务人员却难以找到工作。二是经济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开展技术攻关的依赖性大。三是科技创新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备,尤其是创新平台建设迫在眉睫。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二、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推动我县工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强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推进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路径。

(一)以实施创新项目为主线,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根据常山实际,以产业规划为导向,结合现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的需求,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技改攻关项目。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要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以实施重大技改项目为抓手,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和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批以高端产品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要培育和发展高新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企业申报各级科技型企业、高新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的培训和推广、应用工作,把市级高新企业逐步培育成国家高新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高新企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和电子信息等新兴先导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产业在我县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二)以培育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引领主导产业创新率范。一是轴承产业。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对接,建立轴承产品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对轴承行业进行改造,提高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期末,轴承企业产值百亿,形成科技含量高、产品品种齐全、具有较强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轴承产业基地。二是化工产业。要倡导绿色化工发展理念,以改造提升与巩固整治为重点,以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为发展方向,精细选择效益好、污染少的好企业、好项目、好产品,加大力度支持有发展前景、有绿色发展理念、有做大做强意愿的化工企业发展,加大力度建设工业水厂、集中供热、固废处置等化工园区基础保障设施,以发展来促进化工的结构调整,以发展来实现转型升级。三是钙产业。着力提高钙产品的档次和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燃料节能、工艺改造和产品的创新。大力推广钢制立窑罗茨风机、多层多列筒式烘干机生产工艺和技术成果。四是纺织行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

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生物质纤维,医卫用纺织材料,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等产品。五是光伏电子产业,要大力提升半导体致冷片、LED灯、太阳能发电、热电材料、高密度覆铜板、单晶硅棒等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加大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的联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企业创新体系。一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鼓励并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载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加快公共的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围绕轴承、汽配等区域特色产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力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示范和推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要推进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县科技文献平台服务功能,扎实推动网上技术市场向多功能、专业化发展,拓展工业110等科技推广服务平台的功能,为广大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完善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四)以发展创业投资为保障,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一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根据择优扶强原则,适当提高技改贴息比例,突出技术进步,注重项目质量,实行差异化奖励政策。要设立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的专项资金,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阶段即给予扶持,降低企业搞技术创新风险,增强企业信心。建议政府适时建立企业风险投资险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以合资、重组、相互持股或技术入股等方式投入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制,以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撑。三要激励企业自主投入。要积极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对企业开展的技术研究与攻关、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新产品开发与工艺装备更新等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或贷款贴息,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五)以激发创新活力为目标,着力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一要全面加强政策扶持。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要用足用好各级推进科技创新的法规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争取在我县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采取果断措施,下大力气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发展的条件、环境,改变目前人才外流的不良趋势,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营造我县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发言人工作单位及主要职务: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主任科员 界别:科技科协界

第五篇:关于X市工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工业发展的调查(2009年3月)

一、发展历程

“一五”期间,xx市开始有了初级的煤炭、机械、化学、纺织和食品工业。1957年,有工业企业157户,总产值达1940万元,1962年发展到356户,总产值2142万元。“文革”开始后,工业经济遭受严重损失。1969年,“三线”建设为xx工业带

来了发展机遇,随之新建了一批机械、建材、纺织、制药等工业企业,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到1978年xx工业企业发展到874户,总产值按70年不变价达1.37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xx工业提出了以丝纺织、医药化工、治金矿产、建材、食品为五大支柱工业的发展思路。1990年辖区工业企业发展到908户,工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达5.3亿元。

二、推进产业聚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重点化布局。西康高速、十大高速和铁路复线建设,为xx工业布局提供了新的选择。发挥月河川道的区位优势,按照“一体两翼”的构想,集中工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使之成为xx工业产业的聚集带成为可能。

2、大企业引领。只有大企业才拥有大资源配置能力。在大企业的引领下延长产业链、形成企业群,突破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关键制约因素,使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3、大项目支撑。大项目是吸引大企业、促进大发展的载体。在一个大产业的开发中,有一家或几家大企业为主导,多家相关企业与之服务配套,形成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才能充满活力,做大做强。

4、园区化承载。园区化承载,对于优化工业布局、培育企业群集、形成产业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抓住省上支持市县产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搭建好大项目大企业在安落地平台。

5、集群化发展。xx新型工业化发展,不能单指望一两个大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必须要发展出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才能使整个产业充满活力而持续发展。

三、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用地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矿产资源底子不清。

三是矿产资源大量被圈。

四是工业项目准备不足。

四、对策建议

1、加强资源整合。一是对低水平、小规模开发和被圈占不开发的资源进行强力整合,为大企业进入创造基本条件。二是严格矿企年审制度,对投入比例不足的,不予年审,坚决制止对矿产资源来意的圈占行为。三是在全市范围内配置资源,运用产业布局政策促进县域分工,解决好利益分配关系,促使同类资源向其核心大企业流动,增强产业竞争力。

2、解决用地矛盾。一是要依靠省上支持陕南突破发展工作的力度,从xx工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土地占用审批问题上,给予倾斜优惠。二是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做好土地供给工作。

3、扶持载能工业。一是要向省上争取优惠政策,协调电管部门,在上网电量中给安康地方留10%的电量实行上网电价,使以新材料为主的载能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二是呼吁供电部门,继续对载能工业给予适当让利优待。三是支持小水电发电量大于当地用电的县引企投资载能工业。

4、提高产业效能。一是要逐步实现由引进企业向引进产业、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二是搞好区域规划,统筹布局,防止重复建设。

5、实现引资突破。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优势资源、好的环境、优良服务,招引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大企业来xx投资建设。二是要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落地的促进机制。

下载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工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发展

    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1地坛论坛”于2011年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

    化学制药工业与绿色化学

    化学制药工业与绿色化学 摘要 化学制药工业的生产不可避免的制造了工业垃圾,但滞步不前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从生产工艺入手,消除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综合利用必须排放的污染物......

    绿色低碳工业集群助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绿色低碳工业集群助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XXXX加快发展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案例近年来,XXX聚力培育壮大工业经济,以机械电子制造等绿色低碳工业为重点,积极实施“XX制造”行动计......

    工业发展资金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北京市支持信息化发展项目 申请材料要求 一、 项目申报书(模板详见附件3)。在材料首页指定位置盖单位公章,装订成册后盖骑缝章,一式五份。电子文件一份,以光盘形式提交,文件名称格......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

    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加快工业发展创新步伐突出工业强市,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实施千亿工程、建设工业**”和“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加大......

    社区创建“绿色社区”实施方案[共五篇]

    社区创建“绿色社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绿化总体水平,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

    绿色发展情况汇报

    通城县绿色发展及绿色产业情况汇报 (2014年9月21日) 一、通城县情简介 (一)区位概况:通城地处湖北省最南端、幕阜山北麓、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咸岳九”三市、和“通修平”三县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