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与图书管理
郁南县人民医院 申报二级甲等医院资料
信息 与图书 管理1、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年度计划和预算;专职管理人
员岗位职责和医院网络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2、根据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来
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情况3、信息化系统安全和保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4、图书馆(室)管理制度5、病案管理及落实制度6、计算机系统管理情况
(1))、、2012 信息化领导小组红头文件
(2))、、2013 年信息化领导小 组红头文件
(3))、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记录
(4))、关于成立网络中心红头文件
(5))、关于网络中心科长任命红头文件
(6))、网络中心规章制度
(7))、关于信息管理协调机制红头文件
(8))、信息反馈调查表
(9))划、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010 年至 2015 年
(10))、、2012 年工作计划
(11))、、2013 年工作计划
(12))、、2014 年工作计划
(13))、、2012 年工作总结
(14))、、2012 年工作总结
(15))、、2013 年工作总结
(16))、、2012 年至 2014 年工作汇报
(17))、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
(18))、医院信息化建设制度修订备份记录
具体请按《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准备资料
第二篇:图书信息检索练习
1、登陆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图书馆,熟悉金盘图书馆书面检索系统,并打开菜单读者登陆进入系统查询自己的借书情况.2、说明中图法的是如何编排的?在网上查找中图法中对应专业图书的分类,熟悉中图法的分类方法。
3、通过互联网查询并下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电子书。(国富论 exe 下载;也可用其他方法)
4、请问哪些图书馆有《货币战争》这本书?
(1)在世界联合书目数据库(WorldCat)系统内查询
(2)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即国图系统内查询(opac.nlc.gov.cn)
(3)在CALIS联合目录公共检索系统(opac.calis.edu.cn)
找出哪些图书馆有这本书,说明馆藏情况。观察这三个数据库的共同特征?
(4)在超星数据网站(http://edu.sslibrary.com/library.jsp?username=ssgpscsfdy)中查找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这本书,查找出该书的ISBN并找出该书第六页第一句话的文字
(5)在读秀网站中(duxiu.com)查找作者为(美)库里著的货币战争一书,查找出该书的ISBN编号,并说出该书正文第一章第一段引言部分的内容。
观察这两个数字图书馆的特点,说明其特征?
再在指南针网站查查这本书的情况(http:///)熟悉使用指南针这个网站
举一反三,利用同样的方法查找和下载专业领域的图书。
5、"请问:作者为 祁晓玲 书名为:《四川农村教师生存状态调查及分析》这本书中第5页开始第一行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通过读秀数字图书馆查找
6、请在百度图书和谷歌图书搜索引擎里找出自己专业领域的专业书籍,要求截图显示书目的信息。(书目自定)
7、比较在百度文库中检索文件和filetype查找文件的差异,并会使用。
8、列出你常去的图书网站,并说明其网站的特点。
9、要求掌握文献的引用格式。
第三篇:图书信息(本站推荐)
省图书馆学会首届“信息咨询”研修班在我院举办
为了加强江苏省图书馆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江苏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职能,由省图书馆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主办、我院图书馆承办的 “信息咨询”研修班于2011年6月15—18日在我院成功举办。省内62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100多名图书馆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培训班。省图书馆学会及图工委共有5位领导和专家参加研修班听课或授课。我院副院长王宝安教授及宿迁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宿迁市图书馆马志春馆长分别代表宿迁学院和宿迁市图书馆学会在研修班开班仪式上致词。
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郑建明教授等4位专家分别就信息咨询工作的基本原理、方法、用户与需求以及科技查新工作、信息咨询人员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等专题作专题授课。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受益匪浅。大家一致认为,此次研修班是同类型研修班中专家级别最高、权威性最强、人数最多、组织最好、效果最佳的一次,此次研修班的举办,对学员提高信息咨询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我院图书馆技术岗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借此机会也积极参加了研修班。
研修期间,全体人员参观了宿迁学院和图书馆、宿迁市区景点,对美丽的校园和辉煌的成就、以服务读者为中心的院图书馆给予高度评价和由衷的赞叹。宿迁市的市容、市貌和文化景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第四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1. 信息的定义: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 信息具有那些特性,这些特性对信息系统有那些影响:客观性,系统性,开放性,相对
性,转移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共享性。信息的媒介性。
3. 系统的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和系统接口。
4. 系统具有哪些特性:目的性(最重要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
定性,相似性。
5. 信息系统定义: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适合的信息技术以
及相应设备,根据相应的业务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组织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6. 信息系统有那些结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层
次结构(战略决策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功能结构(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软件结构(行政,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物理结构。
7. 信息系统有那些类型:按照行政级别进行划分,按照行业进行划分,按照处理事物或承
担职能的不同,按照解决主要问题的不同。
1. 详细论述信息系统与管理,决策的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事情的过程就是决策,要使决策正确,就必须确保有足够,准确,及时的信息,良好的信息系统能为管理者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
2. 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和信
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然后输出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因此,数据既是信息系统存在的依据,又是信息系统的主导。作业级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组织内部,战术级数据不仅来源组织内部,也有外部输入(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战略级数据主要来源于组织外部,非结构化数据。
3. 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在职能上应有一定的分工,信息系统建设的人才结构和岗位设置,信息系统建设需要队伍的配合和稳定,强化信息系统对各级人员和组织的贡献,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的道德准则。
4. 如何进行计算机选型: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选择与组织业务和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计
算机,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效率和效益;尽量选择主流厂商的计算机。
5. 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系统软件和开发软件的支持,开发完
毕形成一套适应需求的应用程序和文档,即通常所说的应用软件。所以,信息系统与软件有的基本关系是,信息系统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
6. 信息化5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
信息化。
7.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个关系:信息化更重视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而信息系
统的建设更多地强调为组织运作管理和决策服务。
1.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
2.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储存结构,数据的运算)
3. 数据模型: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概念模型。数据模型)
4.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成3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1. 通用组织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第一级:技术支撑级(基础设施,文档电子化,单项的信
息系统)第二级:资源集成级(系统集成,信息资源规划,业务效率)第三级:管理优
化级(信息制度,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效益)第四级:战略支持级(信息战略,核心竞争力,决策支持,外部协同)第五级:持续改善级(学习型组织,信息环境,创新管理)
2. 企业 行业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化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
促进和约束的互动关系,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行业信息化之间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3. 雁行模式:由于组织事实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不同或起点不同,行业内或系统内不同组
织之间形成了技术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系列,犹如大雁飞行状。
4.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都需要
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逻辑模型),系统设计(物理模型),系统实施(程序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
5.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1信息系统的发展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技术发
展非常迅速,开发信息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很大。
6. 信息规划的3种方法:(1)关键成功因素法:了解组织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
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性能的数据。(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信息系统战略集。(3)业务系统规划法:定义组织目标;识别组织的业务流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表示使用,C表示生产)。
7. 数据中心原理:只要组织的性质和目标不变,它的数据类就是稳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
动都离不开对这些数据的提取。
8.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资源和环境需求,可靠性需求,安全保密要求,用户界面需求,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的可扩展性需求。非功能需求:根据系统目标工作环境决定。
9. 需求调研的方法:阅读文献,实地考察,用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业务专题报告。
10. 可行性研究方法:所谓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可行性可以从1从技术因
素角度考察2从经济因素角度考察3从社会因素角度考察。
1.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自主开发和外包(联合开发,委托开发,购买套装软件)
2. 根据价格的不同合同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高风险的,因为如果完成项目后的成本高于原计划成本,开发方将只能赚到比预计要低的利润,甚至会亏损;成本补偿合同中,如果开放方的成本确实超过了原始预算,开发方的名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又会使开发方在未来赢得合同的机会降低。
3. 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有哪几种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
结构。
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分类:按时间过程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分析要素,可分为1面向处理方法2面向数据方法3面向对象方法。
2. 生命周期法的指导思想:主要指的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SDM,是自顶向下结构化方
法,工程化的系统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方法的结合,又叫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从初始到结束划分为若干阶段,预先规定好每个阶段的任务,再按一定的准则来按部就班的完成。
3. 数据流图用的4个基本符号: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储存和数据处理过程。
4. 数据字典中的6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储存,外部实体,处理。
5. 数据流图有2种经典的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这两种结构可以分别通过变换
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导出标准形式的结构图。
6. 原型法的步骤和优点:步骤:1明确用户基本信息需求2建立初始原型3评价原型4修
改和完善原型。优点: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启迪衍生式的用户需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
7. 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的选择:有利于生命周期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定义可以明;系
统运行程序确定,结构化程度高;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环境变化不大;开发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控制;研制人员对系统任务了解且熟练程度较高;系统文档要求详而全;开发成果重复使用。有利于原型法开发的因素:用户需求不明确;过程非结构化;用户环境易变;系统具有短期寿命;具有第4代语言工具;系统要求在短期内运行;没有或很少可资借鉴的成果。
1. 对象: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东西的抽象。
2. 封装:信息隐藏,当开发一个程序总体结构时,程序的每个成分应该封装或隐蔽在一个
单一的模块中,定义每一模块时应尽量少露其内部处理。
3. 继承:继承指对象继承它所在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也指一个类继承另一个类的结构,操作和约束。
4. 面向对象分析:要求把问题空间分解成一些类或对象,找出这些对象的特点,以及对象
间的关系,并由此产生一个规格说明。
5. 面向对象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结果。从面向对象的分析转到面向
对象的设计是一个累进的模型扩充过程。面向对象分析的各个层次是对问题空间进行了模型化,而面向对象的设计则需要对一个特定的实现空间进行模型化。
1. 项目的定义:在一定的进度和成本约束下,为实现既定的任务,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所
进行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2. 项目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目标,成本,进度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其中目标包括完成的任务数以及完成的质量。当进度要求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者任务要求越多,则成本越高;当成本不变时,质量要求越高或任务要求越多,则进度越慢;当质量和任务的要求都不变时,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3. 信息系统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任务的边界是模糊的,质量要求
更多是由项目团队来定义。2信息系统项目进行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会不断被激发,被不断地进一步明确,导致项目的进度费用等计划不断更改。3信息系统项目既是智力密集型的项目,又是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
4. 信息系统项目成本构成:可划分为开发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开发成本可分为分析
与设计费用,系统实施费用,管理费用;运行维护成本可分为运行费用,行政管理费用,维护费用。
5. 软件的2种度量方式:软件代码行的方式;软件功能点的方式。
6. 项目团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预期激励,信息激励,参与激励)振荡阶段(参
与激励,责任激励,信息激励)正规阶段(参与激励,自我激励,知识激励)表现阶段(危机激励,目标激励,知识激励)
7. 为什么要全面的质量管理:因为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上一阶段的理解和本
阶段的设计与实现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8. 信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1实行工程化的开发方法2实行阶段性冻结与改动
控制3实行里程碑式审查与版本管理4实行面向用户参与原型演化5强化项目管理,引入外部监理与审计6尽量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构件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
1. 信息系统文档的作用:1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通过文档进行
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文档在项目期内进行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通过书面文档进行沟通。4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进行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通过文档进行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运行维护期间进行沟通。
2. 不利选择:在建立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了解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对委托人不利的。
3. 道德风险:代理人在为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4. 激励机制: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
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5. 信息系统监理的作用: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根据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及国家法律法
规,开发合同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行为,事件和文档进行审查和监督,为用户方提供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支持,以确保信息系统建设成功。
6. 信息系统监理有那些模式:咨询式监理,里程碑式监理,全程式监理。
7. 信息系统的监理费用:按时计算法,工资加一定比例的其他费用计算法,监理成本加一
定比例其他费用计算法,固定价格计算法,按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百分比计算,按减少的项目风险计价。
1. 系统测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应尽早并及时地进行测试2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
软件的人或小组来承担3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确定输出结果4测试用例不仅要有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有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5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检测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6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7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8妥善保存测试用例,作为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2. 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被测程序,主要对被测程序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3. 动态测试:在计算机上直接用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和运行结果的正确性。
4. 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其
内部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被测对象的外部特性。
5.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将被测对象看成透明的白盒。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来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路径和过程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设计的需要。
6. 测试过程:拟定测试计划,编制测试大纲,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实施测试,生成测试
报告。
7. 单元测试:也称为模块测试,是在模块编写完成,无编译错误后必须进行的测试工作。
8. 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是指每个模块完成单元测试之后,需要按照设计时确定的结
构图,将它们连接起来进行测试,确保程序单元或模块接口正确和软件结构合理。
9. 确认测试:进一步验证软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检查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与用户的要求一样。
10. 测试和调试的区别: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对于所暴露的错误
最终需要改正。调试的任务就是根据测试时所发现的错误,找出原因和具体的位置,并进行改正。
11.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
第五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填空题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①按核心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电子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三类。
②按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操作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 ③按管理应用层次分为:事务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功能结构、概念结构、管理职能结构、软硬件结构、网络计算结构
⑤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⑥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种典型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针对制造业)、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等。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P39(1)管理信息的基本知识
①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直线制机构、职能制结构、矩阵制机构。
②管理部门划分的基本方法:按职能划分、按地区划分、按产品划分。
③管理活动的三个基本层次:高、中、低。
④管理决策的三种基本类型: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
⑤信息论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⑥控制论对信息的解释: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⑦信息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事实性、层次性、可压缩性、扩散性、非消耗性、共享性、变换性、可转换性。⑧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的几个主要阶段:需求、收集、传输、处理、储蓄、维护、使用和退出。(2)系统的基本知识
①系统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要素、结构、功能。②系统的5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③系统的分类:按复杂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物理结构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宇宙系统五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封闭系统、开放系统两类;按是否有反馈机制可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按抽象程度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数据流图)、物理系统(业务流程图)。④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3)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①网络安全的五个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
②数据库:是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和容器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工具。
④机构化查询语言:insert、update、delete、selec ⑤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法的概述P63
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机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②原型化方法的三种具体类型:探索型、实验性、演化型。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理念的系统开发方法,他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用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OOD,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对象: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实体。由对象的标识、对象中的操作集合、对象的数据结构,及对象对外消息接口组成,具有“封
装”和“能动”两种特性。换言之,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具有自身行动能力。类和实例:类是对象的描述,他概括了具有共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方法和数据。
消息与方法:方法是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的通信的桥梁。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收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一方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另一方面定义了响应消息的机制 继承: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的演绎能力。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
多态性:意味着一个名字可以使具有多种语义。他提供一种与人类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相容的能力。
重载:重载在功能及使用方法上和多态性有许多相似的方面,但重载是通过静态连接实现的,而多态性则采用动态连接,重载多指两种①函数重载②运算符重载
③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出现需求、提出新系统方案、系统产生与成长、系统成熟、系统衰退、系统废弃。
④瀑布模型与结构化方法的主要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第四章 总体规划P81
①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要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②BSP方法的13项主要活动:研究项目的确定、研究的准备活动、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的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的开发的优先顺序、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
③利用BSP方法进行企业过程定义的一般步骤:从计划和控制、产品和服务、以及其它支持性资源三个方面入手 ④BSP方法中,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将企业中的数据分为四个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
⑤BSP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企业实体法、企业过程法 ⑥在BSP方法中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用U/C图。U表示use,C表示产生creat 第五章 系统分析P99
①业务流程的概念: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有相互关联的活动
②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定义: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更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③业务流程的特点:目标性、逻辑性、层次性、④BRP的四个核心基本特征: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改善和流程。
第六章 系统设计P127
①系统设计的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完整性、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②系统设计的主要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③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数据库设计、安全控制设计。④一个模块应具备的几个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⑤模块的耦合方式: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第一种
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
⑥模块的内聚方式有六种: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功能内聚。其中功能内聚的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⑦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按数据表或称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规范程度分为6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第五范式。常要求达到第三范式就可以了。
⑧数据库规范化的必要性: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第七章 系统实施P157
①系统实现的主要过程:准备工作、编码、代码审查、缺陷跟踪、改错和调试等若干活动
②程序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适应性
③系统测试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系统需求、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记录发现的错误、测试总结报告。
第八章 运行管理P175
①运行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效率原则、精简原则、灵活性原则、因事设岗、因岗定编原则。
②运行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网络组、硬件组、软件组、业务组、行政组。
③CIO首席信息官,担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高层管理之间沟通与对话的桥梁职责,具有参谋作用、桥梁作用、是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和信息化培训的总领导。
数据备份:指将计算机硬盘上的原始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如磁带光盘。
数据恢复: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硬盘上的操作
数据归档:将硬盘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与数据备份不同的是,数据归档在完成复制工作后将原始数据从硬盘上删除,释放到硬盘空间。
归档恢复:将归档数据写回到硬盘上
在线备份:对正在运行的数据库或应用进行备份。
离线备份:在数据库关闭后对其数据进行备份,离线备份通常采用全备份
全备份:执行数据全部备份的操作
增量备份: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
并行技术:将不同的数据源同时备份/恢复到同一个备份设备/硬盘上
数据克隆:是实现灾难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原始数据同时备份到两份可移动媒体上,将其中一份数据转移到地理位置不同的办公室存放。
④系统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系统效率、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