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20-11-08 11:0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两篇

篇一: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 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 1、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名称 光的组成 实验目的 研究光的组成 实验器材 手电筒一个,三棱镜一面,纸屏一面 实验步骤 将手电筒光照在三棱镜上,慢慢转动三棱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观察到的现象 纸屏上出现七色光带 实验结论 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实验名称 导体和绝缘体

光的反射

实验目的 研究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器材 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 橡皮铝片陶瓷片 实验步骤 将下列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观察到的现象 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容易使电通过,,不能使灯泡发亮的物体不容易使电。

实验结论 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 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 1 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 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观察到的现象 光的传播路线不一样,被改变了。

实验结论 光可以被反射

实验名称 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 笔直的塑料软管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用笔直的塑料软管看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光;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发出的光 观察到的现象 软管是直的时候能看到烛光;软管折弯后就看不见烛光了。

实验结论 光是否沿直线传播 实验名称 磁极的相互作用 实验目的 验证磁极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实验器材 玩具小汽车、两个条形磁铁 实验步骤 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并把两个小汽车靠近时的两端用甲端和乙端表示。

观察到的现象 当甲端为 N 极,当乙端为 N 极,两辆小汽车向两边分开。当甲端为 S 极,当乙端为 S 极,两辆小汽车向两边分开。

当甲端为 N 极,当乙端为 S 极,两辆小汽车向中间靠拢。

当甲端为 S 极,当乙端为 N 极,两辆小汽车向中间靠拢。

实验结论 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实验名称 磁铁性质 实验目的 验证磁铁有哪些性质。

实验器材 磁铁一个,钉子、纸片、橡皮、大头针各若干。

实验步骤 用磁铁分别去接近钉子、纸片、橡皮、大头针。

观察到的现象 磁铁可以吸住钉子、大头针,不吸引纸片、橡皮。

实验结论 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

实验名称 磁铁磁力 实验目的 验证磁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蹄型磁铁一个,铁架台一个,大头针各若干。

实验步骤 用线将磁铁吊起,用不同的高度去吸引大头针。

观察到的现象 距离越近,吸引的大头针越多 实验结论 距离越近,磁力越大

实验名称 磁铁磁力 实验名称 磁铁性质 实验目的 验证磁铁有什么性质

实验器材 条型磁铁一个,铁架台一个。

实验步骤 用线将磁铁吊起,当磁铁静止时进行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 当磁铁静止时:S 极指南,N 极指北。

实验结论 磁铁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实验名称 物体发声 实验目的 验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器材 小鼓、鼓槌、豆子若干。

实验步骤 把豆子放在鼓面上,用鼓槌敲击鼓面。

观察到的现象 鼓面在振动,豆子在跳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篇二: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班级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实验目的 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实验原理 不同植物的种子特点不同 实验过程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指导教师

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实验名称 种植我们的植物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1、饱满没受伤的种子 2、玻璃杯 3、纸巾 4、土壤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实验原理 种植凤仙花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实验过程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指导教师

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实验名称 研究根的作用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带根的植物、试管、水、植物油 实验目的 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实验原理 种植凤仙花种子并观察它的生长情况。

实验过程 1、(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2、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指导教师

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观察温度计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体温计一支、气温计一支、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两支

实验目的 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刻度 实验原理 液柱的热胀冷缩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年级 三年级 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4 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 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

实验目的 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原理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水结冰了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 1 只、冰块 1 杯、试管 1 支、8 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 1 支。

实验目的 了解水结冰的温度和过程 实验原理 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 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实验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 8 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水在 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

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冰融化了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 4 支,可封口的小塑料袋 1只、冰块 1 块。

实验目的 观察和了解冰的融化过程和温度

实验原理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实验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 8 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 或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热量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融化成了液态的水。

实验结果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水和水蒸气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凉水、两只相同的汤勺、蜡烛、玻璃杯 实验目的 研究水蒸汽的形成及怎样可以加快蒸发。

实验原理 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过程 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三分之二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 2、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冰融化了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 4 支,可封口的小塑料袋 1只、冰块 1 块。

实验目的 观察和了解冰的融化过程和温度

实验原理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实验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 8 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热量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融化成了液态的水。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水和水蒸汽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浅碟子 1 只、半碟清水、记号笔 1 支,大的透明玻璃杯 1 只、小杯子 1 只、1 小杯热水。

实验目的 研究怎样加快水的蒸发

实验原理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实验过程

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 2/3 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 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 2、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磁铁有磁性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

实验目的 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实验原理 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磁铁接触被测的材料,观察实验结果,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磁铁的两极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 实验目的 知道磁铁有两极及各部分的磁力大小不同。

实验原理 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 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 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磁极的相互作用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细绳 实验目的 知道磁铁的两极及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 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把一块条形磁铁用细绳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小组成员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回形针、胶带 实验目的 知道增加磁铁,探究磁力大小的变化 实验原理 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出示一块磁铁,师演示测量一块磁铁的磁力。

2、如果再做一次实验,这块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 生猜测,师再次实验 3、探究;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 4、如果在这块磁铁上再加上一块磁铁,能吸住多少个回形针? 加上更多的磁铁,它们的磁力会有变化吗?生猜测。

5、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6、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或 实验结果 同一块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磁铁相吸重叠,磁力增大;磁铁相斥重叠,磁力减小。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时间)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测定水分及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原理] 种子萌发,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其中水分和温度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和设备]小麦种子,培养皿,刻度尺。[实验步骤] 1.水分的影响

①取两组种子,种子生长情况,形态,重量,数目基本相同,放入培养皿中,编号A,B组;

②将A,B至于相同光照处,保证萌发温度。A组只在第一次给极少量水,以后不再加水; B组天天换水,保证水分足够。

③观察: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并准确测量芽长。2.温度的影响

①取三组种子,种子生长情况,形态,重量,数目基本相同,放入培养皿中编号C,D,E;

②由于不同的光照时间会使种子的温度不同,所以将三组种子置于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以观察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组置于背阴处,只有漫反射阳光,无直射光

D组置于太阳直射处,每天光照两小时,其余时间置于背阴处 E组置于太阳直射处,每天光照六小时以上 C,D,E三组给与相同水分条件

③观察:每隔24小时观察1次,并准确测量芽长。[数据统计]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A1.0mm1.0mm1.0mm1.0mm B1.1mm2.2mm5.1mm7.3mm C0.7mm0.9mm1.2mm1.7mm D1.0mm2.4mm3.7mm5.2mm E1.0mm3.2mm5.6mm7.1mm [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合适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与出芽。

大桥澄洋小学 汤锦文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个杯子来回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速读。其中降温最快的是用两个杯子来回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注意事项:倒热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6、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第8课哪杯水多)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量筒。实验材料: 量筒、水、滴管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实验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仪器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滴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第四单元水的科学

7、实验名称:认识水(14.认识水)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性质。实验材料: 烧杯、水 实验步骤:

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实验现象: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实验结论: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实验名称:水的浮力(第15课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目的: 认识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9、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第16课改变浮和沉)实验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

橡皮泥、牙膏皮、鸡蛋、大头针、泡沫塑料、盐、水槽。实验步骤:

1、把准备的材料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看那些在水中是浮着的?哪些是下沉的?

2、改变橡皮泥、牙膏皮的体积,放入水中。

3、在塑料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橡皮泥,放入水中。

4、把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不断加入盐。实验现象:

1、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浮在水上。

2、橡皮泥牙膏皮浮上水面、3、塑料泡沫沉入水中

4、鸡蛋浮出水面 实验结论:

改变浮沉的规律: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

10、实验名称:水面的秘密(第17课水面的秘密)实验目的: 了解水面张力。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或硬币)、滴管。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或往硬币上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观察水表面的变化。实验现象: 水面鼓起来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注意事项: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方法二:

实验材料:硬币、水槽、叉子等。实验步骤:

1、把硬币放在叉子上。

2、小心地将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11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第18课水往高处走)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红墨水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一个牙签、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2、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

3、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慢慢沿着两玻璃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签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材料: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到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实验,那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制片等材料上升。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第五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实验12

制作雨量器(第21课我的雨量器)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

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注意事项:

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实验要点:

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实验13

制作风向仪(第20课我的风向仪)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一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画一个箭头,再将箭头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

4、取另一根软木杆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一个更好。

3、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一种不支持燃烧。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共3篇)

篇一: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 《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 减少空气阻力(第3课 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实验材料 :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步骤 :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知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第4课 怎样认识物体)

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 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第6课 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 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个杯子来回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速读。其中降温最快的是用两个杯子来回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注意事项:倒热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6、实验名称:测量水的多少

(第8课哪杯水多)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量筒。实验材料: 量筒、水、滴管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实验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注意事项:

1、不能加热,量筒上一般标有20℃字样,这就要求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若相差太多,一是量取的体积有误,二是容易损坏量筒。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仪器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

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滴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

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4、用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第四单元 水的科学

7、实验名称:认识水

(14.认识水)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性质。实验材料: 烧杯、水 实验步骤:

1、观察烧杯中的水。

2、用鼻子闻一闻烧杯中的水。

3、用筷子沾少量烧杯中的水放入口中。实验现象: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实验结论: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注意事项:

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和尝。

8、实验名称:水的浮力(第15课 有趣的浮沉

现象)

实验目的: 认识水的浮力 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实验结论: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9、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

中的沉浮

(第16课 改变浮和沉)

实验目的: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 :

橡皮泥、牙膏皮、鸡蛋、大头针、泡沫塑料、盐、水槽。

实验步骤:

1、把准备的材料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看那些在水中是浮着的?哪些是下沉的?

2、改变橡皮泥、牙膏皮的体积,放入水中。

3、在塑料泡沫上用大头针固定橡皮泥,放入水中。

4、把鸡蛋放入水中,向水中不断加入盐。实验现象:

1、橡皮泥、鸡蛋、牙膏皮沉入水中,塑料泡沫浮在水上。

2、橡皮泥牙膏皮浮上水面、3、塑料泡沫沉入水中

4、鸡蛋浮出水面 实验结论 :

改变浮沉的规律:改变物体的形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改变液体的比重或改换不同比重的液体。

10、实验名称:水面的秘密(第17课 水面的秘密)

实验目的: 了解水面张力。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或硬币)、滴管。实验步骤 :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或往硬币上面滴水)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观察水表面的变化。实验现象: 水面鼓起来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注意事项:

1、实验时桌子一定要平稳。

2、向装满水的玻璃杯内滴水时,注意速度要慢,水滴大小要尽量均衡。

3、最后滴入的水滴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方法二:

实验材料: 硬币、水槽、叉子等。实验步骤 :

1、把硬币放在叉子上。

2、小心地将托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认真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实验11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相平。

实验13 制作风向仪(第20课 我的风向仪)

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一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制作步骤:

1、在卡纸上画一个箭头,再将箭头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

4、取另一根软木杆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第18课 水往高处走)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红墨水 两块约20厘米长的透明玻璃片、一个牙签、一对橡皮筋。实验步骤:

1、将水槽里倒上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2、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牙签将一侧的两块玻璃隔开。

3、将它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水慢慢沿着两玻璃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牙签的一端空隙大,水上升低;另一端空隙小上升的高。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实验材料: 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到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实验,那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制片等材料上升。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第五单元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实验12 制作雨量器(第21课 我的雨量器)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可模仿尺子上的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也可直接将尺子竖直放入瓶内作为刻度尺)

5、将剑侠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注意事项:

1、在纸条上作刻度时,下端要留出空白,以保证从0刻度处开始测量的准确性。

2、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实验要点:

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左右,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一个更好。

3、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一种不支持燃烧。

篇二: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

方法一: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

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

观察项目: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

1.根: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3.叶: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4.花: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5.果实: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6.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3课 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

实验要求: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实验分析:因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在脊椎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上。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因此,人好比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吹蜡烛实验

方法一:

实验要求: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方法二:

实验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邪恶、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筷子的神力

实验要求: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实验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步骤: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后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被提起来了。

用吸管吸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4课 用感官辨别液体

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并标上记号。

观察步骤:

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观察比较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1.用眼睛看:植物的外形和高度。叶、花、茎、根、果实。2.用手摸:树皮、叶片、茎。3.用鼻子闻:味道。4.用嘴尝一尝。

6课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侯: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

稳: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平: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7课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倒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材料: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步骤: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摄氏度)、等量的热水。

(2)每隔三分钟观察一次水温,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个水槽、三个烧杯、三只水温计、三个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度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2.在三个烧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度)、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分别用铁架台悬吊一支温度计,调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4.仔细观察三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面上。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互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8课量筒使用方法操作要诀

“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4.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9课制作不倒翁

制作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制作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戳一个洞,用筷子搅乱蛋清与蛋黄,让蛋黄和蛋清流进碗里去,用水冲洗、用卫生纸擦干。

2.往鸡蛋刚戳破的小洞里倒进一些米,再倒点胶水,让米固定在鸡蛋里面的一端。3.用彩纸做一顶圆圆的小帽子。4.把小帽子粘到鸡蛋顶端的洞口上。5.给不倒翁画上眼睛、鼻子、嘴巴。11课 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砝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12课改变浮和沉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

实验步骤:

1.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如果想使牙膏

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杯里,可看到它会直浮在水面上。

方法二:

实验步骤: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做个浮沉子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将一生鸡蛋两端个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 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2.将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个有一处漏气的皮球。

3.将皮球漏气的一方朝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方法二:

制作材料:塑料吸管、剪刀、回形针、塑料罐子(瓶子)

制作方法:

1.把一根塑料吸管弯成u形接着把两端剪平,每端留下4厘米长左右,然后将两个端口用

一个回形针别在一起。

2.再接上几个回形针,吸管的顶端得有半厘米左右露出水面,这样,一个笛卡尔沉浮子就

完成了。

3.往一只塑料罐子或瓶子里装如水,使水接近灌(瓶)口,把沉浮子放到水里去,记住,先将回形针这端放下去。然后再盖上盖子。

4.慢慢的挤压灌(瓶)体数次,浮沉子就会上下游动。13 课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

1.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杯装满水。

2.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3.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自动变园的棉线圈

实验材料:棉线、肥皂。

实验步骤:

1、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像画的圈一样。

实验结论: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14课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一条毛巾、水槽。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段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的变化。实验现象:水慢慢沿毛巾向上爬升,并越过水槽上沿,从另一端滴下。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象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方法二:

实验材料:两块约20厘米长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片,一个曲别针,一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两块玻璃片合拢用一对橡皮筋分别从两端套住,并用曲别针将一侧的两块玻璃片隔

开。

2.然后将它的一端浸在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慢慢沿两玻璃之间的缝隙向上爬升,靠近曲别针一侧空隙大,水上升很低;靠近并拢一侧空隙小,水上升得高。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玻璃片缝隙往上爬。方法三:

实验材料:水槽、布条、实心和空心的玻璃棒,各种吸管。纸片等。

实验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使水变浅红。

2、将实验材料的一端分别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往上爬,并做好记录。实验现象:水沿着布条、空心玻璃棒、吸管、纸片等材料向上爬。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17课雨量器的制作

制作材料: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制作步骤: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周围画线。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画出刻度。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观察要点:

1.将雨量器安放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筒口离地面70厘米,保持水平。2.准确读出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水平面相平。18课制作简易风向仪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认识风向仪的构造;通过利用自制的风向仪侧风向的活动,认识风向。制作材料: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2根、长钉子1枚、纸条若干、蜡烛一段。制作步骤:

1.制作箭头箭尾。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大小如科学教科书一般。再将箭头部分剪开,变成

风向仪的箭头箭尾。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

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

成功了。风向杆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观察实验:用自制的风向仪测一测当时的风向,看看当时刮的是什么风,和自己观测的风向是否一致。

20课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内装水,水面能没过杯子)、1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1块毛巾。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真切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

实验过程:

1.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引导学生猜想:有没有水进入杯中、纸有没有湿? 3.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发现;

纸并没有湿。提出问题:“为什么纸没有湿?说明了什么?”

4.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吗,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

生观察现象:有气泡冒出。

5.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发现:纸湿了。引导学生思考“这又说明什”。实验结论:只有让杯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方法二:

实验材料:1个饮料瓶,1个气球。

实验过程:

1.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发现气球的瘪的。2.用力捏饮料瓶,会发现气体鼓起来。

实验结论:瓶子里有空气。瓶子里的空气跑到了气球里,瓶子瘪了,气球却鼓了起来。方法三:

实验材料:水槽,气球,饮料瓶,锥子。

实验过程:

1. 用锥子在饮料瓶底部扎几个洞。

2. 将气球套在饮料瓶口上,之后放入水槽中,手用力往下按。

实验现象:水从瓶下面的孔流进瓶里,气球鼓了。

实验结论:瓶子里面有空气。瓶外大气压和水压使水流进瓶里,把瓶中一部分空气压入气球。

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槽、透明玻璃杯2个。

实验目的:感受空气的流动,感受空气占据空间,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过程:

1.往水槽里倒入约35的水,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里面已充满空气)。2.把两个杯子都倒扣在水中,把空杯子稍微倾斜,并对准装满水的杯子(这个杯子也要稍微

倾斜),会发现有气泡从空杯子进入盛水的杯中,盛水的杯子中的水被空气挤得越来越少。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了另一个杯子。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适量,透明玻璃杯2个。

实验目的:感受空气的流动,感受空气占据空间,培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过程:

1.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

2.将空杯子倒立扣在有水杯子的上面,使2个杯子口口相对。

3.将两个杯子一体地旋转180度,使原来的两个杯子的位置颠倒过来。

实验结论: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了另一个杯子。21课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目的: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判断出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实验准备:蜡烛、去掉底的塑料饮料瓶、培养皿、红色水、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粘好三支一样长的蜡烛,倒入同样多的红色的水,并分别点燃蜡烛。

2.把一大一小两个饮料瓶(瓶上拧紧瓶盖)分别同时罩到两支燃烧着的蜡烛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用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用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那支蜡烛没有熄灭。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

实验结论: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空气,瓶内还有空气(如果瓶内没有空气了,水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占据瓶子的全部空间)。

继续试验:

3.网培养皿中倒入红色水,使水面略高于瓶内的水面。4.拧紧瓶盖,把点燃的火柴迅速插入饮料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方法二:

实验准备: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等。

实验步骤: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开始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这时会发现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实验说明:烛火燃烧时用去了罩内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能支持燃烧。

继续试验:缓慢地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里的水面略高于钟罩内的水面。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现象:发现燃着大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

实验说明:罩内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篇三: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5个 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

实验过程 :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

间。

实验现象: 1、1个垫圈的拉力用()秒。2、2个垫圈的拉力用()秒。3、5个垫圈的拉力用()秒。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2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材料: 斜面、木块、棉线、铅笔盒、书 毛巾

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过程 :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斜面上,观察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表面越粗

糙,摩擦就越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被拉物体重,摩擦力

大。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方法

实验材料: 杠杆尺及支架、钩码、实验目的: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方法 实验过程

1、组装杠杆尺,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二

个格挂几个钩码,杠杆尺能平衡吗?

2、在左边第二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一个格挂几个钩

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3、在左边第二个格挂2个钩码,然后在右边第四个格可以挂

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实验现象:

1、在右边第二格挂两个。

2、在右边第二格挂四个。

3、在右边第四格挂一个。

实验结论:杠杆尺平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系,还与钩码

到支点处的距离有关系。4 实验名称: 探究弹簧的弹力

实验材料: 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

实验目的: 能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弹簧的弹性与弹力

实验过程 :

1、两手握住弹簧用力向两边拉,慢慢减小拉力,观察看到的现

象。

2、把圆珠笔的顶端按在桌面上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3、把玻璃球放在被挤压的弹簧一端,松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弹簧被拉长后又慢慢的恢复原状。

2、圆珠笔被弹起来。

3、玻璃球被弹出去。

实验结论:

像弹簧这样,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5 实验名称: 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柱形磁铁、圆形磁铁、小磁针、纸片、棉线铁钉、大头针、收音机、纸板等。

(磁性实验盒)

实验过程 :

1、观察磁铁的形状。

2、“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

引哪些物体。

3、“悬吊磁铁”游戏:把一块磁铁水平悬吊起来,用手转一转,等它静下来观察它的指向。

4、“接链游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5、把磁铁隔着纸木板,塑料等物体吸铁,观察能不能吸住?

6、用磁铁接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1、条形、蹄形、环形、柱形、圆形磁铁等。

2、有磁性能吸铁。

3、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指示南北方向。

5、有穿透力,能隔着纸吸铁。

6、听到“嗤嗤”声。

实验结论: 磁铁的基本性质是:有磁性,能指示南北,有两个磁

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穿透力,能干扰电磁波信号。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优等生的培养(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内容

3月5—3.10

1、身边的材料

3月12—3.17

2、塑料 3

3月19---3.24

3、倾听声音 4

3月26—3.31

4、物体传声 5

4月2 —4.7

5、自制小乐器 6、4月9 —4.14

6、声音与生活7、4月16 —4.21

7、光的传播

8、透明与不透明

9、镜子 8、4月23 —4.28

10、七色光 9、5月9 —5.12

11、电在我家中

12、让灯亮起来 10、5月14 —5.19

13、导体与绝缘体

14、磁铁的力量 11、5月21 —5.26

15、制作小磁针

16、磁的应用12、5月28 —6.2

17课传递信息 13、6月4 —6.9

18、通信的发展 14、6月11 —6.16

19、畅想通信 15、6月18 —6.23

复习16、6月25 —6.30

复习

期末考试

下载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实验二 实验内容:铁片和铁锈的比较 实验仪器:铁片、铁锈、铁锤、电池、小灯泡、导线。 实验方法步骤: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 2、用铁锤敲打铁......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实验三 实验内容:白糖的变化 实验仪器:小勺、蜡烛、火柴。 实验方法步骤: 1、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动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2、加热持续大约5分钟......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实验一 实验内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洋葱、小刀。 实验步骤: 1、把洋葱用小刀切开,撕下洋葱表皮把它放在载玻片上夹......

    科学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所需器材:蜡烛、光具座和光屏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为实像与虚像步骤:把可发光物放在距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

    三年级下册科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二学年度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

    三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普定县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总结 班级:三(1)班 科目:科 学 教师:马 伦 霞 本学期行将结束,现将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总结以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首先我在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