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精选合集]

时间:2020-10-15 13:0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

第一篇: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

吴忠市 0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吴忠市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 年工作回顾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在危机中逆势求进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和全市人民并肩携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形势好于年初预期。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80.6 亿元,增长 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5亿元,增长 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2.3 亿元,增长 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642 元,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 元,增长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4.5 亿元,增长 18.4%;单位 GDP 综合能耗下降 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削减 3.8 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 1.4 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 136%和 116%。

——工业经济逆势回升。上半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生产的严重冲击,及时果断地出台政策措施,从加强煤、电、运力协调,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支持新上项目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稳固生产,在较短时期内有效遏制了工业大幅下滑的势头。下半年,鼓励企业充足生产,加大园区考核力度,实现了工业整体回升、破危前行的有利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27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1 亿元,增长 13%。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40 亿元,增长 30%。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72 个,庆华集团 15 万吨甲醇、吴忠卷烟厂技改扩建等 40 个项目建成或投产,宁夏发电集团风电二期、华盈矿业镁合金一期工程等项目快速推进,太阳山盐同红工业园区主干道顺利完工。“两城五园”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入园企业达 46 家。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 60 亿元,增长 6%。当年种植优质粮食 90 万亩,粮食总产 8.3 亿公斤,奶牛存栏 15.1 万头,肉牛出栏 30.2 万头,羊饲养量 501 万只,新增设施农业 5.4 万亩、甘草 23.2 万亩、饲草 11 万亩、高酸苹果3.1 万亩、红枣 10 万亩、酿酒葡萄 5.4 万亩,农业“十大基地”

建设得以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 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 310 个。全年输出劳务 24 万人次,实现收入 14.7 亿元。当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 51 万亩,栽植各类树木 6000 万株,造林质量和成活率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被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农田 89 万亩,建设畦田 97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 14 万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五个县(市、区)全部获自治区“黄河杯”奖项,声势之大、成效之好、获奖之多是历史少有,创全区之最。

——第三产业更加活跃。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 55.8 亿元,增长 11.8%。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消费稳步增长。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新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农家店 261 个,新建扩建各类市场 25 个,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改扩建、东郊市场迁建进展顺利。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 3 万多台(件),销售额 6143 万元,兑付补贴 842.7 万元。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加快,完成产值 88 亿元,增长 17%。吴忠市被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组织开展“2009 魅力吴忠住房博览会”、“滨河新区房地产推介会”等活动,完成房地产投资 26.9 亿元,增长 141%。启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规划建设,青铜古镇等一批重点项

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吴忠)回乡文化旅游节,吴忠市被评为“2009 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全年接待游客 140 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 5 亿元,增长 17.6%。

——“两大任务”成效显著。把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和上争项目“两大任务”,作为积极应对危机冲击,快速突破投资瓶颈,拉动社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争项目、引资金。以成功承办中国(宁夏)第二届回商大会为契机,提升形象,促进招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国国电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浙江盾安等一批国内大企业落户吴忠。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 234 个,计划总投资 483.6 亿元,实际到位资金 120 亿元;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各类项目 1499 个,争取资金 37.2 亿元。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与困难中开拓了新局面,而且激活了理念,历练了队伍,凝聚了力量,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率先打造黄河金岸,城乡建设大步推进。按照打造黄河金岸、建设水韵吴忠的要求,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全年实施城乡建设项目 346 个,完成投资 70 亿元,增长 46%,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城市西移东扩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 58平方公里。全长 68.5 公里的滨河大道率先在全区建成通车。教育园区一期、新月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两馆一

中心”、黄河公路大桥、黄河楼等沿黄城市带地标性建筑项目进展顺利。组织实施城市提质增绿工程,绿地总面积达到 3.1 万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6.2%和 38.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13.5平方米。实施城市防洪排涝和罗家河拓宽改造等工程,建成湿地湖面 15 个,新增水面 1.3 万亩。吴忠黄河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盐池县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心县城新区建设、红寺堡城区扩展与生态建设等快速推进。滚红高速公路、211 国道白土岗至太阳山高速公路(半幅)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道路 1132 公里,是 2008 年的 3 倍。全市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庄点 9 个,综合整治旧村庄 72 个,改造危房危窑 6720户。新农村建设在自治区考核验收中名列第一。

(三)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民计民生不断改善。自治区 10项民生计划在吴项目顺利实施,各级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全部完成。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迁建、扩建中小学校61 所,撤并整合农村中小学校 63 所,调整搬迁市区中小学 7 所,新设开元、盛元两所城市小学。全市补充特岗教师 826 名。盐池县在全区山区县中率先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续建吴忠市中医院,改扩建青铜峡市医院、盐池县医院,扩建乡镇卫生院 20 所。利通区建成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9.82%。,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 93.99%。

编辑出版《新中国 60 年吴忠市文学艺术精选作品大系》,组建吴忠市回族文化艺术团,编排精品剧目《水韵吴忠》,利通区高闸镇(舞蹈)、金积镇(社火)、板桥乡(舞龙)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老毛手抓”、“张家枪”、“陈氏回医”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首创地。举办了全市第二届运动会。全民创业力度加大,建成各类创业园29 个,创办小企业 630 个,新增就业岗位 7434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1.3 亿元,新增城镇就业 1.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4.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六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3.8 万人,城乡低保、困难学生救助、孤残救助、“五保”集中供养得到较好落实,高龄低收入群体全部享受老年基本生活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 87.5 万人,参合率达 94%。盐池县启动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积极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解决38 家国有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建成经济适用住房 21.4 万平方米、廉租房 750 套。在全区率先完成征地补偿费清理工作,兑付资金 1.84 亿元。搬迁安置生态移民 1万户 4.3 万人。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10 处,解决 13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公众安全满意度居全区五市之首。同心县摘掉了“全国毒品重点整治地区”帽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人防、档案、外事、统计、物价、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动员、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体制机制呈现新的活力。在全区率先开展“省管县”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红寺堡区设立和调整理顺利通区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市直部门机构优化合并全面完成。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设立金融办、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和开源信用担保中心,努力缓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试点,集中清理和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率先在全区启动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新思路,取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成效。

(五)切实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四论四比四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过错追究等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继续优化政府职能,精减审批事项,开展效能监察,推行高效便捷服务,全年共取消、转移、下放政府职能 68 项,强化 78 项,清理各类授权行政许可事项 388 项,取消 60 项。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区属部门进驻政务大厅,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务环境、司法环境、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协报告和通报重要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和建议 80 件,政协委员提案 302 件,得到了相关代表和委员的普遍认可。

各位代表!2009 年非同寻常。我们共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巨大喜悦,共同应对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发展挑战,共同开创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越是困难越要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破解危机的信心之源和力量所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敢于突破,沉稳果断地狠抓关键,攻克难点,突破重点,努力保持了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是困难越要突出发展工业。我们把工业作为应对危机、保持增长的关键,攻坚克难,避害趋利,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稳生产、保运行的有力举措,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为整体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是困难越要注重借力发展。我们把“两大任务”作为争取外力、激活内力的关键举措,激发各方面的动力谋求更大突破,在非常之年发挥了非常之效;越是困难越要不断夯实基础。我们着眼长远发展,以大投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黄河金岸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优化基础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越是困难越要大力改善民生。我们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倾斜财力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实现了民生问题在困难时期得到更为有力的解决;越是困难越要深化改革创新。我们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增活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创新、促发展,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越是困难越要全力维护稳定。我们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为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环境;越是困难越要广泛凝聚民力。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人民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争先,打赢了一场齐心合力、共克时艰的特殊战争,取得可喜成就。对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认真总结,不断发扬。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欣慰地看到,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更加富裕,各项事业更加欣欣向荣。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

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吴忠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吴忠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公安干警、驻吴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吴忠发展的中央及区属驻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固有矛盾还未根本消除,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产生,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财政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小城市、大农村的问题较为突出,山区贫困面还比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工业受到的冲击仍未消除,支撑工业发展的大项目不多,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速度不快,标准不高,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些部门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服务不优的现象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容不得半点松懈和轻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2010 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 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

纵观当前形势,全球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而又复杂曲折的进程,国际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变数,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毕竟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继续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蕴含的重大机遇;来自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中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来自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能风能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以来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和不

断培育打造的一系列新的发展优势;来自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个方面紧密团结,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形成的坚强合力;来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优化政务、司法、金融环境等改革创新工作带来的持续活力;来自全市干部群众盼发展、求跨越的精神风貌和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的干事劲头。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夺取应对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胜利。

根据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投资为突破,以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更加注重提升政府效能,奋力开创全市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0.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3%以内;单位 GDP 综合能耗下降 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 7%和 8%。

确立地区生产总值 13%的增长目标尤为关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对于吴忠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符合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中央、自治区精神与我市实际有机结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与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机结合,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必须把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与促进出口有机结合,抓住重大项目,增强消费信心,借助自治区加快发展内陆开放经济和打造“三大口岸”的东风,把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做上去,努力促进“三驾马车”协调发力;必须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有机结合,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把“两大任务”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事”,充分激发各方面的能动作用;必须善于把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突出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办好社会事业,让全市各族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0 年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有打大仗、打硬仗的充分准备,统筹兼顾,勇于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狠抓“两大任务”,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实施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两大任务”作为非常举措全力推进,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 25%。全年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 473 个,总投资 753 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 265 亿元。其中,实施工业项目 95 个,农林水牧项目 129 个,城市建设项目 125 个,道路交通项目 14 个,商贸流通和旅游项目 24 个,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 86 个。加快推进国道 211 及联络线古窑子至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红寺堡至桃山高速公路。继续开展好回乡文化宣传周及系列招商引资洽谈活动,主动外出到重点区域,围绕能源化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包装印刷等特色产业开展项目推介,不断扩大招商成果。筛选、包装、推介一批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和好项目,面向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招大商、引大资。力争全年招商落地资金突破 150 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达到 85%以上。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5%以上的目标要求,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储备和谋划一批“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领域。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6%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 20%以上。提升园区支撑能力。加快太阳山及其盐同红工业园区建设,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等 12 个基础设施项目,园区功能配套面积达到 120平方公里,力争年内实现工业产值 30亿元,努力把太阳山打造成新能源、镁合金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提升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金积、嘉宝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盐池、同心、红寺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利通区工业园区。加大园区观摩、考核力度,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煤炭、电力、金属镁、化工等战略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电解铝、硅铁、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加快实施神华宁煤金凤矿井、庆华四股泉矿井等煤炭开采项目和青铝集团自备电厂、大唐新能源光伏发电、中节能光伏发电二期等能源电力项目,新增光伏、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30 万千瓦。力促庆华二期煤焦化、华能煤电一体化、国电吴忠热电公司热电联产、太阳镁业镁合金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与宁东能源基地对接,做好下游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其发展壮大。努力壮大轻工业,实施佳美纸业生活用纸、科冕葡萄酒等项目,扩大轻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升骨干企业竞争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四大工程”,加快西夏水泥、圣花米来扩建、双维绒业公司绒制品和宁龙塑胶管业板材生产技改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优势骨干企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12 家,过 10 亿元的企业 3 家,培育中国名牌产品 1 个,自治区名牌产品 8 个。加强工业发展的协调服务。把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作为推进工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市直部门负责人服务企业绩效报告等制度。重点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拆迁难等问题,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改善发展环境,实现更快发展。

(三)紧抓黄河金岸新机遇,再掀城乡建设新热潮。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部署,深化“三城联创”成效,大力实施城乡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围绕建设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和西移东扩战略,按照精心打造、打造精品的要求,全面加快黄河两岸 30平方公里新区建设。重点抓好黄河公路大桥及桥头堡、黄河砌护工程、黄河楼、黄河生态星级酒店和“三广场一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新区房地产项目开发,启动龙河唐都、圣花苑等 38 个房地产项目,大力配合实施 G211、古青线、京藏高速公路吴忠收费站迁移等道路建设项目,加快 S101 三期改造及市区灵州大道、利宁街南段等 14 条道路建设项目,构建

快速交通路网。加快新区商贸、金融、医疗、电信等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务网点布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新区聚集,为把滨河新区建成“黄河金岸”最大的亲水居住区打好基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大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力度,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交通、供热、供水等问题,改善基础条件。大力提升县城品位。利通区、青铜峡市围绕建成滨河首善之区和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力争率先在城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红寺堡区围绕打造吴忠增长极、宁夏崛起区目标,加快新区规划及开发建设,大面积植树铺绿,加快生态建城步伐。盐池县围绕打造宁夏靓丽东大门目标,加快实施县城东改西移、北控南扩,大力推进县城西区开发建设。同心县按照打造中部干旱带上具有浓郁回族风情的旱塬明珠目标,加快县城西移南扩,全力抓好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太阳山按照建设水保生态工业城目标,坚持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并举,提升湿地开发和保护利用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村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好小城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打造金积、叶升等 10 个现代文明小城镇。加大村庄集中度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 14 个,整治旧庄点 70 个。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建设滨河现代农业产业区、扬黄节水高效农业产业区、旱作避灾生态农业产业区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 65 亿元,增长 6%。推进“十大基地”上规模、上水平。实施“优质粮食、高产奶牛、高效温棚”等示范工程,建设孙家滩、叶升等现代农业示范园 20 个,发展优质粮食100 万亩,种植有机水稻 6 万亩,冬麦 20 万亩,发展订单农业50 万亩;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 110 个,奶牛存栏达到17 万头;新增滩羊 30 万只,饲养量达到 530 万只;新增肉牛 5万头,出栏 35 万头,新增设施农业 5 万亩、高酸苹果 5000 亩、葡萄 5 万亩、人工甘草 21 万亩、红枣 7 万亩,发展适水产业 2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整合资源、资金、人才和技术,尽快形成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和企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深加工配套、中侨农牧肉牛育肥等项目;整合乳品资源,重点扶持夏进乳业、恒枫乳业扩规模、创品牌,培育两个产值分别过 10 亿元和 5 亿元的大型乳业集团。做强万胜、米来等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组建农产品销售行业协会,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设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放心农产品专销区 20 个。争取国家星火计划、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挖潜改造提升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档次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大规

模高标准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续建新建扁担沟扬水泵站更新改造等 8 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同心、盐池、红寺堡节水补灌工程,发展节水补灌面积 10 万亩,实施杏树梁淤地坝工程等 5 项生态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0平方公里。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750 公里,川区所有行政村通公交,山区 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交。

(五)突出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壮大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具有吴忠特色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壮大地方财源、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任务,完善基础配套,加大政策引导,力促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做强商贸流通业。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服务业中心目标,加快构建与多元化消费相吻合、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城乡建设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体系。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加快“双百市场工程”和“三新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东郊市场迁建二期工程。依托现有各类专业市场功能,打造清真牛羊肉、瓜果蔬菜、粮油、钢材建材、家具装饰材料和生活用品“六大物流基地”。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实行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直采对接,培育交易额亿元专业市场 6 家、5 亿元专业市场 3 家。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管理工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四个中国号”品牌影响力,加快发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休闲食品、调味品、保健品和回医回药、穆斯林用品,鼓励特色产业面向中东阿拉伯市场走出去,逐步扭转我市外贸出口水平长期低位徘徊的局面。加快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扩大清真食品“吃在吴忠”、穆斯林用品”购在吴忠”的社会影响力。力争实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产值 100 亿元,增长 13.6%。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推进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建设,加快青铜古镇、黄河圣坛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步伐,完善金沙湾、108 塔、牛首山寺庙群配套设施,争取进入 5A 级景区行列。整合提升市区、青铜峡黄河水上项目旅游圈,完善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和红寺堡宁夏移民博物馆等景点功能,构建青铜峡精品旅游、市区滨河风景旅游、盐同红色旅游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 145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7亿元,实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目标。

(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发展。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加快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建设步伐,促进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再增亮点。依托现有水系,挖掘湖泊湿地资源,实施黄河堤防景观绿化工程和高速公路两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青铜峡市和盐池县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红寺堡区、同心县加快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全市建制镇要加快创建园林城镇。市区建设秦渠北岸、同心街等 8 条道路宽幅绿化带。完成城市绿化 1 万亩,新增城市绿地 3000 亩,新增水面 6000 亩,城市绿地率、绿

化覆盖率分别达到 36.5%和 38.5%,园林式单位(小区)达到 60%以上。完成黄河金岸绿色长城造林绿化 1 万亩,贯通黄河两侧辐射 2 公里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再上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加快三北四期、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重点建设,加大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绿色通道等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 1 万亩,村庄绿化 1 万亩,封山育林 6.5 万亩,治沙造林 6.2 万亩,新增林木育苗 5000亩。全市全年完成造林绿化 30 万亩。环保治理再求突破。实施昊胜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等 20 个节能减排项目,开展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4 家,市级 6 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较上年有所增加,黄河吴忠过境段段面水体水质稳定在三类,清水沟、南干沟水体达到五类水质标准。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为抓手,强化水源地保护,治理面源污染,做好“一池三改”,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7 个,规划农村饮用水源地 24 个,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 70%,积极争创国家和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增添新动力。把改革作为前进的持续动力,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源泉,坚持不懈,大胆推进。向改革要活力。加快行政管理、经济领域、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务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理顺市与市辖区、市与“省管县”职责权限,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确保市辖区改革权责到位,“省管县”改革配合到位,政府机构改革运转到位,乡镇机构改革服务到位。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特别要减少社会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开源信用担保公司和城乡建设投资公司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将垃圾处理、中水回用

等公用事业推向市场。深化农村改革,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扩大推广范围。实施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城乡发展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利用计划,认真落实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占补平衡。积极探索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户籍屏障。向创新要动力。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倡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市本级财政年度安排 500 万元贴息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落实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科技信息、科技创新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年内新培育企业技术中心5 个、科技型企业 10 个。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在 300 人,发展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创业。继续优化政务、司法、金融

三大环境,重点解决服务效能低和建设项目落地难、群众怕打官司和打官司难、信用缺失和融资难等问题。

(八)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发展实惠是政府的根本责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红寺堡区、同心县实现教育强县(区)目标。启动利通区、青铜峡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按照做大市级医院,做强县级医院,做实乡镇、社区和村卫生服务机构,做活民营医院的思路,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打造 15 分钟医疗服务圈。完成吴忠市中医院、青铜峡市医院和利通区胜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狠抓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 88%以上。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制订出台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信

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广场、乡镇全民活动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高标准办好吴忠建城纪念等系列庆典宣传活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农民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利通区、青铜峡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治区级试点工作。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全区范围内异地就医购药联网结算方法,努力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大病救助和社会临时救助工作,城乡特困户特重大疾病患者年医疗救助金额提高到 5 万元。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形式,促进居家养老社会化建设。继续大力改善农村特困群众居住条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7100 户,加快推进 74 个村“整村推进”步伐,搬迁移民 2900户 1.23 万人,山区贫困人口减少 15%。抓好创业就业工作。落实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数量,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750 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阿语翻译”由劳务品牌向人才品牌打造过渡。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1.65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 1.15 万人,输出劳务 25 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10 亿元。全力以赴为民办实事。加大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 450 套、经济适用房 3 万平方

米,力争将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列入廉租房保障。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 10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争取和落实好自治区民生计划,切实办理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各项实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民主渠道。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满足困难群众法律需求。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法制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坚决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开展道路交通、消防、矿山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构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推进跨越式发展上来。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及人民防空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做好地震、档案、外事、统计、物

价、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住房公积金等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谋事、干事、干成事的能力上有新提升,在便民、帮民、富民的效率上有新突破,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读书学习是政府工作人员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才干的重要途径。市人民政府将要求和引导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带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向基层学、向老同志学,在各级政府当中努力形成学习的风气、调研的风气、探索的风气、实践的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理论不深、业务不精、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不断提高政府干事创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对工程项目、财政资金使用、产权交易、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完善拆迁安置政策,不再新欠农民征地补偿费。强化行政问责,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把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贯穿始终,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质询制度,让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和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公众评议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扎实推进作风转变。要求和引导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坚持工作前置、重心下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困难问题多、群众意见多、工作瓶颈多的地方,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满腔热情为群众解难,真心实意为基层办事。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做到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有部署、有检查,一盯到底。大力倡导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敢抓敢管敢负责任的果敢作风,坚决反对花拳绣腿、坐而论道、脱离群众的不实之风,坚决消除虎头蛇尾、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不良习气,努力培养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公务员学习培训、岗位轮换、考核等制度,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激活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率。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与聘用人员控制数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盘活事业编制资源。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实行公务费“零增长”管理,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要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严防发生腐败现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昂扬奋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实现吴忠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14年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6日在吴忠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白尚成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全力做好保增长、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可比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3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分别增长12%。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抓项目、增投资、稳增长。

年初,面对主要经济指标较大回落的严峻挑战,我们认真研判,科学调度,有效应对:一是切实发挥政策保障效应。相继出台了加快非公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优化发展环境、重点项目帮扶机制等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全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市县财政安排1.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工业发展,减免退税2.7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7亿元,增长25.4%。共发放各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5亿元。利用企业债券成功融资10亿元,着力化解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资金难题。三是狠抓关键举措落实。越是困难,越是狠抓“两大任务”不放松。全年落实上争项目2373个,落实上争资金122亿元。引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85个,到位资金500亿元。强力推进省道101至罗山大道连接线、市医院迁建等一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行之有效的思路、政策,对症下药的措施、办法,扭转了不利局面,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坚定不移培育壮大产业,着力调结构、增效益、促转型。

我们立足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做大产业规模。龙头引领、配套跟进、项目支撑、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逐步显现。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40个,万胜5万吨氨基酸、红双赢10万吨大米等44个项目建成投产。吴忠卷烟厂新增1万箱生产指标。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3家,占全区新增规上企业35%。新增亿元企业10家。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增长16%,高于中央和区属企业9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3亿元,园区承载和聚集效应明显提升。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1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5%,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现代农业进一步增效。粮食总产量达90万吨,实现“十连丰”。奶牛、肉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7.3万头、58万头、620万只。夏进、伊利、金宇等10个万头奶牛牧场加快建设,盐池万亩草畜产业示范区、红寺堡万亩葡萄基地、下马关万亩枸杞基地全面建成。种植优质水稻20万亩,“塞外香”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设施农业1万亩,累计达到17.44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4家,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35家,成立家庭农场160家,流转土地72万亩。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进一步活跃。市区“十大市场”、“四大滨河商业广场”基本建成,北方农资城、恒美家居等7个市场投入运营。深入开展清真餐饮业品牌提升活动,成功举办国际穆斯林美食文化活动周和第三届中国(宁夏)清真美食文化节。加快沿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8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32亿元,增长88%,全市销售商品房面积114.32万平方米,增长48%。

(三)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夯基础、增内涵、提品位。

开工城乡建设项目234个,完成投资189亿元,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1%,市区城市化率达到58%。文体会展中心、秦渠文化休闲公园、乃光湖公园、黄河外滩大饭店等项目顺利推进。完成70万平米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打通拓宽44条断头路。实施城市供排水、供热、亮化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红寺堡生态公园、博大商业广场建成。盐池、同心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等大县城建设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新建“幸福村庄”示范点24个,改造危房8684户。新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牛首山“三纵六横”规划区新增公路190公里。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

(四)全面抓好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着力挖潜力、增动力、强活力。

我们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各方条件,在事关全局性的重点领域实现新的作为。清真产业取得突破。引进宝迪清真食品、伊佳民族服饰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项目13个,投资总额达到55亿元,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红山河清真辣椒制品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清真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13.6%。慈善产业稳步提升。弘德包装40万箱烟包、中石化援建7500吨塑料制品等12个项目建成投产,解决就业岗位4000多个。慈善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6亿元。建成慈善超市42家、慈善文化中心1家。承办“5·12黄河善谷行”慈善活动,慈善吴忠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完成营造林45.5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20万亩,森林覆盖率13.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1.5%、37.3%和16.7平方米。我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殊荣,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加快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9.3%,提前三年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35天,居全区首位。对外开放取得实效。首次邀请23个省区305名回族企业家参加第六届中国回商大会,更加突出办会实效。与宁波建立友好合作城市关系。与中国自动化集团达成建设自动化产业基地框架协议,与马来西亚狄维娜清真食品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

(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谋民利、惠民生、增福祉。

全市公共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资金达到12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2%。市财政投入1.3亿元,为民办理的15件实事全面完成。新建、续建移民安置区7个,建成移民住房5044套,搬迁安置移民4463户18823人。盐池县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移民搬迁任务。深化全民创业,创办小企业750个、创造新岗位7400个、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18.7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86.6%。新建、续建139万平米保障性住房。市财政拿出937万元,为7.8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增加10元基础养老金。为5192名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363万元,实现全覆盖。全市安排3811万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为12457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资金2086万元,没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误了前程。投资5000万元,新购公交车71辆,新增城市公交线路5条,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改建学校150所、幼儿园27所,投资7317万元配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利通区、青铜峡市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新建15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出生率11.76‰,出生政策符合率91.04%。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回族歌舞剧《曼苏尔》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表演银奖。市文化艺术馆和博物馆完成布展工作,正式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第四届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市第三届运动会。国防动员、双拥、科技、档案、统计、妇女儿童、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狠抓依法行政和效能提升,着力转作风、促和谐、保稳定。

修订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等多项制度,政府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取消、合并、下放30项行政许可事项,压缩法定办理时限2580个工作日,压缩幅度达到43%。建成统一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交易活动更加规范。坚决执行中央、自治区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全区群众评议机关和干部作风活动中,我市由上年的第四名进位到第二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八类案件破案率位居全区第一。全面启动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大对宗教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我市被国家民委列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首批试点。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8件,政协委员提案255件,办复率均达100%。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一年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之所以能够在挑战中逆势突破、在困难中奋力前行,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人大政协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各级班子的精诚团结、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得益于全市上下的携手奋进、各族群众的拥护支持;得益于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中央及区属驻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财政实力弱、收支矛盾突出。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山川发展不平衡,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的“改革创新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首先,吴忠正处在爬坡追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增长与转型的双重压力,做大总量与转型发展同样紧迫。现阶段发展不足、粗放发展仍然是吴忠最大的市情,发展的基本模式仍然是投资拉动型、资源依赖型,发展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增长。因此,加快发展、做大总量、转型升级仍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其次,当前的宏观形势依然偏紧,但有利因素也在增多,困难挑战与有利条件交织并存。一方面,我国经济稳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各类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依然较多。另一方面,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将更多向中西部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通过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加地方政府收入等。这些都将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第三,未来的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红利将不断释放,改革机遇与自身优势叠加发力。从全局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效应将持续显现,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将不断增强。从自身看,吴忠是沿黄经济带的核心区,大银川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产业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扶持效应不断放大。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一批成长壮大起来的大中型企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吴忠进入了自身优势释放和改革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总的来看,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我们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抓紧抓牢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吴忠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充满着无限希望。

根据中央、自治区、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把壮大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引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民生改善,全面建设开放吴忠、富裕吴忠、和谐吴忠、美丽吴忠、智慧吴忠,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以市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改革开放、转型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主基调,以改革统领全局,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激发活力、推动发展。必须把扩量增效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压鼓劲,奋力追赶,使经济保持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在做大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把“两大任务”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对内抓项目、对外引项目、对上争项目,确保项目质量优化提升。想方设法扩大政府投资、千方百计激活社会投资、竭尽全力引进市外投资,确保投资总量持续增长。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今年工作的主旋律,优化发展环境是关键。我们将在行政审批、行政收费、非公经济发展、财税金融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更具突破性举措,形成更富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把生态建设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重要前提。优美的环境是我市最大的优势,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断丰富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水平,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切实解决群众上学、就业、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生活的更富有、更自豪、更幸福。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上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的实施“两大任务”不动摇,确保上争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上年。在加快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实施农林水牧、工业、交通、社会事业等领域803个项目,完成投资618亿元。重点抓好自动化仪表生产基地、吴忠热电厂、伊利二期15万吨液态奶等产业项目;黄河吴忠市区段综合治理续建、101省道至罗山大道连接线、供热集污管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文体会展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性住房、城乡统筹等社会民生项目,尽快形成投资拉动效应。在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上下功夫。紧盯国家、自治区投资方向和重点,全力以赴争取支持,力争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计划。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紧盯新兴际华、中煤集团、北汽福田等大企业,争取引进2-3家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强化落地。在优化项目服务机制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严格落实项目督查和考核制度。制定项目推进路线图、时间表,紧盯进度、严把质量。各项工作围绕项目转,各方面力量围绕项目使,切实解决好规划、征地、资金等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立足转型升级,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再造新优势。进一步做大增量、调优存量,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做大做强清真产业。加快宝迪、伊佳、金麦尔等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张规模、提升层次、培育品牌,让大企业顶天立地、让小企业铺天盖地,着力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集聚区。加快清真产品设计研发、认证检测等平台建设。推进中国-马来西亚清真产业园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支持冶金、建材等传统工业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科技水平,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以庆华煤化、金裕海石化等为龙头的能源化工业;以吴忠仪表、共创光伏等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以青铜峡铝业、太阳镁业等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扶优扶强中小企业。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增资扩能、战略合作等途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解决配套、融资、用工等难题。鼓励大企业通过专业分工、订单生产等方式,优先和市域内中小企业开展协作,加速构建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大中小企业融合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亿元企业10家、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家。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根据各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引导园区从规模扩张向产业集聚转变、从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变。积极协调建立与银川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机制,使园区企业能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探索推进与宁波等发达地区联合办园模式,吸收产业、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实现双赢。

(三)注重提质增效,在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上迈出新步伐。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走特色、高品质、高效益、高端市场的“一特三高”发展路子,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扩大规模,打造特色产业带。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全市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0万吨。加快四条农业示范带建设,坚持“一县一业”,重点在奶产业、清真牛羊肉、优质大米、酿酒葡萄、有机枸杞上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新增奶牛3万头、肉牛5万头、滩羊20万只、酿酒葡萄2万亩、枸杞中药材3万亩。以果蔬为主的设施农业稳定在17万亩以上。严格落实“菜篮子”责任制,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一定规模的永久性蔬菜基地。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整合改造老旧养殖园区,发挥存量资源效益。提高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打造生态农业“有机谷”。壮大龙头,提升市场带动力。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年内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00家,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源头控制、检验监测、认证等保障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伊利乳业、塞外香大米、易捷枸杞等农业龙头企业扩规模、拓市场,培育一批宁夏知名、叫响全国的农字号品牌。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生产力。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苦水河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安全饮水等一批水利工程,新增节水灌溉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0平方公里,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推广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四)加快融合互动,在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上拓展新途径。充分聚合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清真餐饮、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商贸业改造。推进“十大市场”和县级专业市场建设与运营,启动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国际贸易物流园,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加快清真餐饮业提档。深入开展清真餐饮业品牌提升活动,鼓励和支持清真餐饮名店发展连锁经营。培育1-2家营业额过5000万元的清真餐饮集团,10家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清真餐饮企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清真餐饮特色名镇、名街、名店、名农家。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重点发展以黄河文化游、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和回乡风情游、近郊休闲游为主的特色旅游经济。加快完善黄河楼、108塔、大禹文化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沿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快构建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整合资源,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全市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力争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加快现代服务业培育。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邮政快递、设计研发、咨询中介、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业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五)着眼城乡统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谱写新篇章。全年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70个,完成投资180亿元。全市城市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内涵发展,做美黄河金岸。大力实施“西移东扩、南控北拓”战略。加快利青一体化步伐,实施文化体育会展中心、黄河观光游览、秦渠综合整治二期、乃光湖公园二期等40个重点项目。新建、续建南二环等14条城市道路和15公里排水工程,改造老城区20公里供热管网。新建、续建恒昌幸福城等100万平米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主动融入大银川都市区建设,推进银吴同城,吴灵(武)相交、吴永(宁)对接,形成优势、产业、功能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坚持产城融合,打造活力县城。引导支持各县(市、区)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逐步打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方阵。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改善居住条件,进一步提升大县城集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坚持人文一体,建设优美乡村。加大村镇整合聚集力度,提升金银滩、峡口、下马关、柳泉、惠安堡等特色城镇建设水平。努力培育一批功能完备、特色彰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镇。新建、续建3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改造农村危房5000户。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乡村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坚持建管一体,打造宜居城市。坚持精品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强物业管理,不断完善小街小巷、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合理增加停车泊位,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深入实施城市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使市容更整洁、出行更顺畅、景观更宜人、城市更宜居,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资源整合,打造智慧城市。加快推进智慧规划、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建成智慧吴忠数字资源库。逐步构筑贯穿城市生产生活、安全管理、公共服务、社会运行等智慧应用体系,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老百姓在智慧城市里生活的更美好。

(六)建设美丽吴忠,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示新形象。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扎实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彰显吴忠的水韵之美、自然之美、绿色之美。全方位推进生态建设。全市营造林3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4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新增城市绿化5000亩,完成主干道路绿化美化6.95万亩。启动“黄河善谷”植物园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实施15项工业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项目。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环保准入关。严格环保执法,加强对重点监控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多举措加强综合整治。加强森林、水系、湿地及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保护。综合防治化工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扎实推进生态县、生态乡村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等创建活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者获得收益,让污染者付出代价。开展空气质量pM2.5监测,确保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七)强化创新驱动,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上实现新突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以政务服务创新推动发展环境优化。认真落实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各项工作任务。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两个清单、三个一律”,力争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压缩60%。推行“项目四级服务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法人、公民创业提供方便。率先在清真产业和服务行业实施“先业次照再证后规范”的工商注册程序。在通过安全、环保评价的基础上,降低清真产业准入门槛,减少项目审批环节,取消市级收费,涉及国家和自治区的收费项目一律由财政埋单。以财税金融改革创新推动融资总量突破。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财政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把政府负债控制在合理区间,防止过度举债搞建设。支持金融业务创新。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网点、开办业务。鼓励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吸纳社会资本增资扩股,做大做强市本级担保机构,着力提升融资担保能力。支持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发行,继续做好区域集优债发行工作,选择3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市场交易。以用地制度创新推动土地难题破解。鼓励农村承包地自愿有序流转、抵押、租赁。在利通区、青铜峡市开展城市规划区内农民宅基地换房试点,规划区外的宅基地可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乡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改革试点。以对外开放创新推动发展活力增强。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丰富和提升回商大会内涵和举办方式,在促进招商引资、展示城市魅力、扩大对外宣传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快成立中国回商商会,用好回商资源。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文优势,找准突破口,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慈善产业,完善政策措施,建设慈善城市,吸引中外爱心人士来吴投资置业兴善。

(八)突出民生优先,在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上争取新作为。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原则,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年内高质量办好为民承诺的实事。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新建生态移民住房1959套,搬迁安置移民3873户1.6万人,全面完成“十二五”生态移民建设任务。加快完善移民村水电路、学校、医务室、村级活动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治理等工作,确保移民群众安置有着落、发展有基础、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加大1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力度。统筹社会扶贫力量,群众不脱贫、单位不脱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深化全民创业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力度,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力争全年创办小企业650个,创造新岗位6500个。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90%以上,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让重病百姓不硬扛、有希望。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标准,让困难群众有念想。建设保障性住房8000套,棚户区改造10000套,让低收入家庭有指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发展养老事业,让老人、家庭、社会无后忧。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缓解大班额问题,让孩子平等、快乐地接受教育。实行教师县级统一管理,建立政策导向机制,使校长和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年内新建、改建城乡学校25所,幼儿园27所,建设标准化学校328所,确保利通区、青铜峡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市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办好县级人民医院,推进社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医。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促进回医回药健康发展。落实新的生育政策,强化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文化、全民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年内完成董府修缮改造工程,向公众开放。

(九)围绕和谐稳定,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开创新局面。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为契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及时化解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深化社区管理创新,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和自治能力。加强社会舆情信息管控,强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煤炭、化工、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工作水平。全面打好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让群众生活更安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中国梦”、“五个吴忠”的宏伟目标凝聚人心。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市民归属感。广泛开展以立德树人、争做“美丽吴忠人”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市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积极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抓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加强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气象、档案、市志、防震、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一)建设责任政府。面对新要求、新矛盾、新问题,用学习、境界、创新敢于担当,以定力、心力、能力勇于负责,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奋发有为。盯住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确保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促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件件落到实处。

(二)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切实做到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三)建设服务政府。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宗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着力打造“两优”、“五地”环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坚持诚信办事、诚信服务,树立有诺必践的政府形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让全社会感受到市场环境、创业条件、干部作风在一天天好转。

(四)建设阳光政府。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政府决策行为、活动信息及财政预算公开,让群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让百姓看得到、看得懂、看得明白。

各位代表,吴忠的发展充满希望,吴忠的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智慧新吴忠,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吴忠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吴忠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积极进取,奋力开拓,在危机中逆势求进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和全市人民并肩携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形势好于年初预期。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6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3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增长18.4%;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削减3.8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4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36%和116%。

——工业经济逆势回升。上半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生产的严重冲击,及时果断地出台政策措施,从加强煤、电、运力协调,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支持新上项目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稳固生产,在较短时期内有效遏制了工业大幅下滑的势头。下半年,鼓励企业充足生产,加大园区考核力度,实现了工业整体回升、破危前行的有利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13%。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亿元,增长30%。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72个,庆华集团15万吨甲醇、吴忠卷烟厂技改扩建等40个项目建成或投产,宁夏发电集团风电二期、华盈矿业镁合金一期工程等项目快速推进,太阳山盐同红工业园区主干道顺利完工。“两城五园”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入园企业达46家。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60亿元,增长6%。当年种植优质粮食90万亩,粮食总产8.3亿公斤,奶牛存栏15.1万头,肉牛出栏30.2万头,羊饲养量501万只,新增设施农业5.4万亩、甘草23.2万亩、饲草11万亩、高酸苹果3.1万亩、红枣10万亩、酿酒葡萄5.4万亩,农业“十大基地”建设得以扎实推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10个。全年输出劳务24万人次,实现收入14.7亿元。当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1万亩,栽植各类树木6000万株,造林质量和成活率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被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理农田89万亩,建设畦田9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五个县(市、区)全部获自治区“黄河杯”奖项,声势之大、成效之好、获奖之多是历史少有,创全区之最。

——第三产业更加活跃。预计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1.8%。城乡市场持续繁荣,消费稳步增长。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新工程”,新建和改造提升农家店261个,新建扩建各类市场25个,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改扩建、东郊市场迁建进展顺利。销售各类“家电下乡”产品3万多台(件),销售额6143万元,兑付补贴842.7万元。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加快,完成产值88亿元,增长17%。吴忠市被评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最具魅力穆斯林城(镇)”。制定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11条措施,组织开展“2009魅力吴忠住房博览会”、“滨河新区房地产推介会”等活动,完成房地产投资26.9亿元,增长141%。启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规划建设,青铜古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中国(吴忠)回乡文化旅游节,吴忠市被评为“2009中国旅游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增长17.6%。

——“两大任务”成效显著。把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和上争项目“两大任务”,作为积极应对危机冲击,快速突破投资瓶颈,拉动社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争项目、引资金。以成功承办中国(宁夏)第二届回商大会为契机,提升形象,促进招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国国电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浙江盾安等一批国内大企业落户吴忠。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34个,计划总投资48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各类项目1499个,争取资金37.2亿元。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危机与困难中开拓了新局面,而且激活了理念,历练了队伍,凝聚了力量,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率先打造黄河金岸,城乡建设大步推进。按照打造黄河金岸、建设水韵吴忠的要求,以“三城联创”为载体,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全年实施城乡建设项目346个,完成投资70亿元,增长46%,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城市西移东扩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8平方公里。全长68.5公里的滨河大道率先在全区建成通车。教育园区一期、新月广场建成投入使用,“两馆一中心”、黄河公路大桥、黄河楼等沿黄城市带地标性建筑项目进展顺利。组织实施城市提质增绿工程,绿地总面积达到3.1万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2%和38.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5平方米。实施城市防洪排涝和罗家河拓宽改造等工程,建成湿地湖面15个,新增水面1.3万亩。吴忠黄河湿地公园被确定为国家湿地公园。盐池县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心县城新区建设、红寺堡城区扩展与生态建设等快速推进。滚红高速公路、211国道白土岗至太阳山高速公路(半幅)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132公里,是2008年的3倍。全市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庄点9个,综合整治旧村庄72个,改造危房危窑6720户。新农村建设在自治区考核验收中名列第一。

(三)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民计民生不断改善。自治区10项民生计划在吴项目顺利实施,各级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实事全部完成。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迁建、扩建中小学校61所,撤并整合农村中小学校63所,调整搬迁市区中小学7所,新设开元、盛元两所城市小学。全市补充特岗教师826名。盐池县在全区山区县中率先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续建吴忠市中医院,改扩建青铜峡市医院、盐池县医院,扩建乡镇卫生院20所。利通区建成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2%。,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3.99%。编辑出版《新中国60年吴忠市文学艺术精选作品大系》,组建吴忠市回族文化艺术团,编排精品剧目《水韵吴忠》,利通区高闸镇(舞蹈)、金积镇(社火)、板桥乡(舞龙)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老毛手抓”、“张家枪”、“陈氏回医”被列为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首创地。举办了全市第二届运动会。全民创业力度加大,建成各类创业园29个,创办小企业630个,新增就业岗位7434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六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8万人,城乡低保、困难学生救助、孤残救助、“五保”集中供养得到较好落实,高龄低收入群体全部享受老年基本生活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7.5万人,参合率达94%。盐池县启动农民养老保险试点。积极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解决38家国有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1.4万平方米、廉租房750套。在全区率先完成征地补偿费清理工作,兑付资金1.84亿元。搬迁安置生态移民1万户4.3万人。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0处,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大接访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公众安全满意度居全区五市之首。同心县摘掉了“全国毒品重点整治地区”帽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加强,人防、档案、外事、统计、物价、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住房公积金等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国防动员、军民共建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体制机制呈现新的活力。在全区率先开展“省管县”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红寺堡区设立和调整理顺利通区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市直部门机构优化合并全面完成。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设立金融办、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和开源信用担保中心,努力缓解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试点,集中清理和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率先在全区启动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新思路,取得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成效。

(五)切实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四论四比四争”主题实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过错追究等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继续优化政府职能,精减审批事项,开展效能监察,推行高效便捷服务,全年共取消、转移、下放政府职能68项,强化78项,清理各类授权行政许可事项388项,取消60项。协调工商、税务、质监等区属部门进驻政务大厅,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政务环境、司法环境、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定期向人大、政协报告和通报重要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和建议80件,政协委员提案302件,得到了相关代表和委员的普遍认可。

各位代表!2009年非同寻常。我们共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巨大喜悦,共同应对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发展挑战,共同开创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越是困难越要坚持科学发展。我们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破解危机的信心之源和力量所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敢于突破,沉稳果断地狠抓关键,攻克难点,突破重点,努力保持了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越是困难越要突出发展工业。我们把工业作为应对危机、保持增长的关键,攻坚克难,避害趋利,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稳生产、保运行的有力举措,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为整体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是困难越要注重借力发展。我们把“两大任务”作为争取外力、激活内力的关键举措,激发各方面的动力谋求更大突破,在非常之年发挥了非常之效;越是困难越要不断夯实基础。我们着眼长远发展,以大投入、大气魄、大手笔加快黄河金岸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优化基础环境,提升城市魅力,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越是困难越要大力改善民生。我们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倾斜财力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实现了民生问题在困难时期得到更为有力的解决;越是困难越要深化改革创新。我们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增活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谋创新、促发展,推进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越是困难越要全力维护稳定。我们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管理,为发展创造了安定和谐的环境;越是困难越要广泛凝聚民力。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市各个方面和各族人民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争先,打赢了一场齐心合力、共克时艰的特殊战争,取得可喜成就。对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认真总结,不断发扬。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欣慰地看到,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更加富裕,各项事业更加欣欣向荣。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吴忠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吴忠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公安干警、驻吴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吴忠发展的中央及区属驻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固有矛盾还未根本消除,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产生,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财政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小城市、大农村的问题较为突出,山区贫困面还比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三是工业受到的冲击仍未消除,支撑工业发展的大项目不多,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速度不快,标准不高,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些部门效率不高、落实不力、服务不优的现象依然存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这些问题容不得半点松懈和轻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下更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和重托。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三年上台阶”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顺利启动“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

纵观当前形势,全球经济复苏将经历缓慢而又复杂曲折的进程,国际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内在动力依然不足。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充满变数,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但毕竟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继续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家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蕴含的重大机遇;来自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中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来自我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光能风能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市委三届四次全会以来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和不断培育打造的一系列新的发展优势;来自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个方面紧密团结,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形成的坚强合力;来自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优化政务、司法、金融环境等改革创新工作带来的持续活力;来自全市干部群众盼发展、求跨越的精神风貌和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的干事劲头。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夺取应对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最终胜利。

根据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投资为突破,以改革为动力,更加注重产业优化升级,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更加注重提升政府效能,奋力开创全市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7%和8%。

确立地区生产总值13%的增长目标尤为关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对于吴忠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符合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中央、自治区精神与我市实际有机结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与提升产业竞争力有机结合,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必须把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与促进出口有机结合,抓住重大项目,增强消费信心,借助自治区加快发展内陆开放经济和打造“三大口岸”的东风,把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主的出口贸易做上去,努力促进“三驾马车”协调发力;必须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有机结合,用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用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把“两大任务”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事”,充分激发各方面的能动作用;必须善于把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结合,突出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办好社会事业,让全市各族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10年主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有打大仗、打硬仗的充分准备,统筹兼顾,勇于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狠抓“两大任务”,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实施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两大任务”作为非常举措全力推进,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25%。全年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473个,总投资75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65亿元。其中,实施工业项目95个,农林水牧项目129个,城市建设项目125个,道路交通项目14个,商贸流通和旅游项目24个,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86个。加快推进国道211及联络线古窑子至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红寺堡至桃山高速公路。继续开展好回乡文化宣传周及系列招商引资洽谈活动,主动外出到重点区域,围绕能源化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包装印刷等特色产业开展项目推介,不断扩大招商成果。筛选、包装、推介一批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和好项目,面向国内外大企业集团招大商、引大资。力争全年招商落地资金突破150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达到85%以上。按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的目标要求,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储备和谋划一批“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领域。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提升园区支撑能力。加快太阳山及其盐同红工业园区建设,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等12个基础设施项目,园区功能配套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力争年内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努力把太阳山打造成新能源、镁合金和煤化工产业基地。提升青铜峡新材料基地、金积、嘉宝工业园区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盐池、同心、红寺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利通区工业园区。加大园区观摩、考核力度,努力形成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煤炭、电力、金属镁、化工等战略主导产业,改造提升电解铝、硅铁、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加快实施神华宁煤金凤矿井、庆华四股泉矿井等煤炭开采项目和青铝集团自备电厂、大唐新能源光伏发电、中节能光伏发电二期等能源电力项目,新增光伏、风力发电装机容量30万千瓦。力促庆华二期煤焦化、华能煤电一体化、国电吴忠热电公司热电联产、太阳镁业镁合金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与宁东能源基地对接,做好下游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促其发展壮大。努力壮大轻工业,实施佳美纸业生活用纸、科冕葡萄酒等项目,扩大轻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提升骨干企业竞争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品牌创建“四大工程”,加快西夏水泥、圣花米来扩建、双维绒业公司绒制品和宁龙塑胶管业板材生产技改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优势骨干企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3家,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自治区名牌产品8个。加强工业发展的协调服务。把做好对企业的服务作为推进工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建立市直部门负责人服务企业绩效报告等制度。重点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用地难、用工难、拆迁难等问题,帮助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改善发展环境,实现更快发展。

(三)紧抓黄河金岸新机遇,再掀城乡建设新热潮。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的战略部署,深化“三城联创”成效,大力实施城乡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强力推进滨河新区建设。围绕建设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和西移东扩战略,按照精心打造、打造精品的要求,全面加快黄河两岸30平方公里新区建设。重点抓好黄河公路大桥及桥头堡、黄河砌护工程、黄河楼、黄河生态星级酒店和“三广场一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加快新区房地产项目开发,启动龙河唐都、圣花苑等38个房地产项目,大力配合实施G211、古青线、京藏高速公路吴忠收费站迁移等道路建设项目,加快S101三期改造及市区灵州大道、利宁街南段等14条道路建设项目,构建快速交通路网。加快新区商贸、金融、医疗、电信等居民生活必需的服务网点布局,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新区聚集,为把滨河新区建成“黄河金岸”最大的亲水居住区打好基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大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力度,重点解决群众关注的交通、供热、供水等问题,改善基础条件。大力提升县城品位。利通区、青铜峡市围绕建成滨河首善之区和争创全国百强县目标,力争率先在城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红寺堡区围绕打造吴忠增长极、宁夏崛起区目标,加快新区规划及开发建设,大面积植树铺绿,加快生态建城步伐。盐池县围绕打造宁夏靓丽东大门目标,加快实施县城东改西移、北控南扩,大力推进县城西区开发建设。同心县按照打造中部干旱带上具有浓郁回族风情的旱塬明珠目标,加快县城西移南扩,全力抓好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太阳山按照建设水保生态工业城目标,坚持产业开发和生态建设并举,提升湿地开发和保护利用水平。建设一批特色村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做好小城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打造金积、叶升等10个现代文明小城镇。加大村庄集中度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14个,整治旧庄点70个。

(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建设滨河现代农业产业区、扬黄节水高效农业产业区、旱作避灾生态农业产业区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增长6%。推进“十大基地”上规模、上水平。实施“优质粮食、高产奶牛、高效温棚”等示范工程,建设孙家滩、叶升等现代农业示范园20个,发展优质粮食100万亩,种植有机水稻6万亩,冬麦20万亩,发展订单农业50万亩;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110个,奶牛存栏达到17万头;新增滩羊30万只,饲养量达到530万只;新增肉牛5万头,出栏35万头,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高酸苹果5000亩、葡萄5万亩、人工甘草21万亩、红枣7万亩,发展适水产业2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整合资源、资金、人才和技术,尽快形成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和企业集群,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施涝河桥清真牛羊肉市场深加工配套、中侨农牧肉牛育肥等项目;整合乳品资源,重点扶持夏进乳业、恒枫乳业扩规模、创品牌,培育两个产值分别过10亿元和5亿元的大型乳业集团。做强万胜、米来等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组建农产品销售行业协会,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及认证工作,设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放心农产品专销区20个。争取国家星火计划、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挖潜改造提升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档次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坚持大规模高标准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续建新建扁担沟扬水泵站更新改造等8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同心、盐池、红寺堡节水补灌工程,发展节水补灌面积10万亩,实施杏树梁淤地坝工程等5项生态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50公里,川区所有行政村通公交,山区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交。

(五)突出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壮大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具有吴忠特色和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作为壮大地方财源、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任务,完善基础配套,加大政策引导,力促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做强商贸流通业。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服务业中心目标,加快构建与多元化消费相吻合、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城乡建设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体系。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加快“双百市场工程”和“三新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东郊市场迁建二期工程。依托现有各类专业市场功能,打造清真牛羊肉、瓜果蔬菜、粮油、钢材建材、家具装饰材料和生活用品“六大物流基地”。完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实行农产品流通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直采对接,培育交易额亿元专业市场6家、5亿元专业市场3家。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管理工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四个中国号”品牌影响力,加快发展清真肉制品、乳制品、方便休闲食品、调味品、保健品和回医回药、穆斯林用品,鼓励特色产业面向中东阿拉伯市场走出去,逐步扭转我市外贸出口水平长期低位徘徊的局面。加快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扩大清真食品“吃在吴忠”、穆斯林用品“购在吴忠”的社会影响力。力争实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产值100亿元,增长13.6%。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推进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建设,加快青铜古镇、黄河圣坛等重点项目开发建设步伐,完善金沙湾、108塔、牛首山寺庙群配套设施,争取进入5A级景区行列。整合提升市区、青铜峡黄河水上项目旅游圈,完善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同心红军西征纪念馆和红寺堡宁夏移民博物馆等景点功能,构建青铜峡精品旅游、市区滨河风景旅游、盐同红色旅游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亿元,实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目标。

(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型发展。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加快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建设步伐,促进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再增亮点。依托现有水系,挖掘湖泊湿地资源,实施黄河堤防景观绿化工程和高速公路两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青铜峡市和盐池县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红寺堡区、同心县加快创建自治区园林县城,全市建制镇要加快创建园林城镇。市区建设秦渠北岸、同心街等8条道路宽幅绿化带。完成城市绿化1万亩,新增城市绿地3000亩,新增水面6000亩,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5%和38.5%,园林式单位(小区)达到60%以上。完成黄河金岸绿色长城造林绿化1万亩,贯通黄河两侧辐射2公里的生态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建设再上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加快三北四期、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重点建设,加大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绿色通道等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1万亩,村庄绿化1万亩,封山育林6.5万亩,治沙造林6.2万亩,新增林木育苗5000亩。全市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0万亩。环保治理再求突破。实施昊胜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等20个节能减排项目,开展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4家,市级6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较上年有所增加,黄河吴忠过境段段面水体水质稳定在三类,清水沟、南干沟水体达到五类水质标准。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为抓手,强化水源地保护,治理面源污染,做好“一池三改”,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7个,规划农村饮用水源地24个,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70%,积极争创国家和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增添新动力。把改革作为前进的持续动力,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源泉,坚持不懈,大胆推进。向改革要活力。加快行政管理、经济领域、社会事业等各项改革,务求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理顺市与市辖区、市与“省管县”职责权限,健全政府职责体系,确保市辖区改革权责到位,“省管县”改革配合到位,政府机构改革运转到位,乡镇机构改革服务到位。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特别要减少社会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开源信用担保公司和城乡建设投资公司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用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将垃圾处理、中水回用

等公用事业推向市场。深化农村改革,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扩大推广范围。实施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城乡发展三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利用计划,认真落实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占补平衡。积极探索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城乡户籍屏障。向创新要动力。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倡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市本级财政安排500万元贴息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积极落实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科技信息、科技创新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年内新培育企业技术中心5个、科技型企业10个。全市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在300人,发展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创业。继续优化政务、司法、金融三大环境,重点解决服务效能低和建设项目落地难、群众怕打官司和打官司难、信用缺失和融资难等问题。

(八)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更多发展实惠是政府的根本责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改善办学条件。红寺堡区、同心县实现教育强县(区)目标。启动利通区、青铜峡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入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评选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按照做大市级医院,做强县级医院,做实乡镇、社区和村卫生服务机构,做活民营医院的思路,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完成吴忠市中医院、青铜峡市医院和利通区胜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创建活动,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狠抓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88%以上。促进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制订出台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意见,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建设全民健身示范广场、乡镇全民活动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高标准办好吴忠建城纪念等系列庆典宣传活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农民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利通区、青铜峡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治区级试点工作。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全区范围内异地就医购药联网结算方法,努力实现医疗保险“一卡通”。抓好城乡低保、救灾救济、大病救助和社会临时救助工作,城乡特困户特重大疾病患者年医疗救助金额提高到5万元。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形式,促进居家养老社会化建设。继续大力改善农村特困群众居住条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100户,加快推进74个村“整村推进”步伐,搬迁移民2900户1.23万人,山区贫困人口减少15%。抓好创业就业工作。落实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数量,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50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阿语翻译”由劳务品牌向人才品牌打造过渡。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输出劳务2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亿元。全力以赴为民办实事。加大城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房450套、经济适用房3万平方米,力争将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列入廉租房保障。加快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争取和落实好自治区民生计划,切实办理市政府为民承诺的各项实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民主渠道。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满足困难群众法律需求。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法制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坚决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开展道路交通、消防、矿山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构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认真对待群众诉求,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推进跨越式发展上来。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及人民防空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做好地震、档案、外事、统计、物价、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住房公积金等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谋事、干事、干成事的能力上有新提升,在便民、帮民、富民的效率上有新突破,为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读书学习是政府工作人员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才干的重要途径。市人民政府将要求和引导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修养、一种觉悟、一种境界,自觉带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向群众学、向基层学、向老同志学,在各级政府当中努力形成学习的风气、调研的风气、探索的风气、实践的风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活动,有效解决个别部门及工作人员理论不深、业务不精、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不断提高政府干事创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对工程项目、财政资金使用、产权交易、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完善拆迁安置政策,不再新欠农民征地补偿费。强化行政问责,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严肃追究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把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贯穿始终,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质询制度,让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和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公众评议机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扎实推进作风转变。要求和引导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坚持工作前置、重心下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困难问题多、群众意见多、工作瓶颈多的地方,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满腔热情为群众解难,真心实意为基层办事。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责任,做到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有部署、有检查,一盯到底。大力倡导勇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敢抓敢管敢负责任的果敢作风,坚决反对花拳绣腿、坐而论道、脱离群众的不实之风,坚决消除虎头蛇尾、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不良习气,努力培养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争创一流的精神品质。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公务员学习培训、岗位轮换、考核等制度,提高履职服务能力,激活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率。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与聘用人员控制数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盘活事业编制资源。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扎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实行公务费“零增长”管理,严格规范政府采购。要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严防发生腐败现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昂扬奋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实现吴忠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吴忠市红寺堡区政府工作报告

吴忠市红寺堡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2012-01-09 09:01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8日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区加快发展、攻坚克难、奋进崛起的一年,也是我们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蓝图、取得新进展的一年。在自治区、吴忠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创新进取,务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运行稳中趋快。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6亿元,增长18%,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37%和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00万元,增长46%,占GDP的比重达到9.03%。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受项目投资的强劲拉动,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亿元,增长38%,投资同比增加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和服务层次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葡萄、设施农业和肉牛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比重突破60%;以煤炭开采、风光发电为主的工业经济增速达到20.6%;以金融、旅游、商贸、物流和保险、中介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自治区级验收;全面启动与北方民族大学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卫生、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民政、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财政投入民生项目资金达到6亿多元,占预算支出比例的58%,承诺为民办理的10件民生实事全面推进;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增长10%。

这些成绩的取得,集中体现了全区各族人民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我区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征程上砥砺奋进、执着前行的创业激情。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注重提质增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27亿元,增长6%;粮食总产12.6万吨,增长4.1%。在中圈塘葡萄展示园、东港海逸万亩蔬菜基地、正鑫源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和陈老大订单蔬菜基地等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下,全年发展葡萄7027亩、设施农业3万亩、红枣4312亩、枸杞3052亩,肉牛饲养量达到8.95万头;规模流转土地3.8万亩,发展露地订单蔬菜2万亩,全区种养业呈现总量扩增和产业升级的良好态势。全面推广“红寺堡金融服务模式”,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家,新建一级种薯生产基地2万亩,建立配方肥标志性示范区3万亩。加快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建成户用沼气池200座,推广太阳灶6000台、节柴灶700台。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

(二)加大协调服务,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针对我区工业基础差、起步晚、底子薄的现状,鼓励督促企业加大基建、技改和配建力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助推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提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31%。清洁能源产业稳步发展,宁夏发电集团红寺堡50MWP光伏发电和嘉泽风电等风力、光伏累计发电2.23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38亿元;煤炭开采量稳步增长,芦草井沟、罗花崖等煤矿累计生产原煤65万吨,实现销售产值2.2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科冕1万吨葡萄酒灌装生产线建成试生产,瑞丰一期葡萄榨汁车间建成投产,卓德酒庄酒堡主体工程建成。全年累计加工葡萄8000多吨,生产葡萄原汁5000多吨,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三)坚持项目带动,“两大任务”成效显著。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把“两大任务”作为第一要事,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上争项目、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累计上争各类项目348个,下达资金计划10.8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7%;确定招商引资项目30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20个,实际到位资金26.33亿元,增长103.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成功引进金风·嘉泽科技园、大唐国际热电联产及风机检测维修与运营管理中心、默锐科技产业园及人才培训基地等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银星能源风机检测维修、陶土干挂板及保温耐火材料生产、宁夏弘德彩印包装等过亿元项目7个。全年项目数量、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到位资金均创全区历年同期之最,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强力引擎。

(四)扩大消费需求,第三产业呈现活力。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和“家电下乡”等工程,新建“农家店”3家。精心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编制完成“十二五”旅游产业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意见和旅游指南,成功举办了以“畅享科技,我心飞翔”为主题的首届宁夏(红寺堡)航空旅游节,参加旅游节约2万多人次,全面提升了红寺堡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积极培育房地产、汽车、小商品零售等消费热点,新增个体工商户728户、注册企业6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立了宁夏首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突出加强畜禽定点屠宰和成品油市场监管,商贸流通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强化特色培育,慈善产业蓄势勃发。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的,集中打造“黄河善谷”慈善产业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宁夏弘德工业园7.3平方公里启动区主干道建成使用,110千伏供电工程、380万方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产业聚集和项目承载能力有效增强。目前,园区协议引进慈善产业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93.7亿元,其中已开工建设项目11个,在全国率先开启了从慈善“输血”到产业“造血”的发展之路,构筑了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平台。以解决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需求为目的,加快菊花台阳光家园照料中心和慈善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速推动全区慈善产业健康发展。目前,照料中心建成试运行,集中供养残疾人42名。

(六)创新安置模式,生态移民稳步推进。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四制”要求,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成移民住房1460套、开发整理农田7000亩、新建设施农业基地1500亩,移民区燕宝小学、村部及卫生室和自来水入户、供电、道路硬化、生态绿化等公共服务和配套工程同步推进。在保证质量、抗震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我区对首期移民居住建筑统一配置太阳能热水和太阳能采暖系统,道路和景观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配套建筑总面积7.8万平方米,打造了宁夏首个“节能、低碳、环保”生态移民样板村。

(七)加大投入力度,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区19.9公里道路改(扩)建及供排水工程,其中新建民族街、南川路、弘德街等道路5条,延伸改造黄河路、人民街、罗山路等道路6条;加强集水井、景观灯等市政设施维修管护,新增路灯及配套设施105套;加快推进购物中心、家私城等7个6万多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县城”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建成朝阳至红关、周兴至孙家滩、红兴至杨柳等农村道路7条114公里,乡村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实施了大河、东川、绿科等村供电工程,完成3.8万户居民和256户专变用户等智能电网和城区“双回路”电网改造任务。修编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理治理土地12.5万亩,新增耕地4万亩、补充耕地2500亩;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城区基准地价更新和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土地例行督察通过国家土地督察局审查验收。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章建筑物2400平方米,新建垃圾填埋场2座,农村改厕2200座,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各1个。加快“人水和谐”建设,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了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和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3.17万人饮困难;实施了海子塘设施滴灌、红柳沟治理、鲁家窑生态移民项目区等水利项目。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年完成人工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林场育苗15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9万亩。

(八)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建改造加固校舍6.74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129个;加快实施学生“营养早餐”、“免费午餐”工程;突出抓好教育质量提升,中考均分保持全市第一。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开发创业项目23个,带动就业27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62元,大病救助1088人219万元;率先在宁夏启动实施重度残疾人津贴制度,1328名残疾人得到保障;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均超额完成任务,“新农保”参保率84%,“新农合”参合率93%;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启动。新建廉租房230套、经济适用适房和公共租赁房各50套,改造危房1500户。全面推进医药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四项改革”,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所,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全区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惠及4535名妇女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率和城乡健康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86.73%,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4.5‰和13.6‰以内。认真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创作推出《红寺堡民间传奇故事集》、《红寺堡书法绘画集》等文艺作品,反映生态移民生活的影视作品《罗山脚下》即将公开放映。人事人才工作有序开展,新招录公务员11名,招聘卫生、教育等事业人员166名,提高公职人员津贴补贴200多万元。

(九)加强效能建设,发展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6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41件;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小金库”治理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清查违规资金11805万元,审减工程造价2687.9万元,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信访维稳工作,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深化“平安红寺堡”创建活动,加快完善城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五五”普法顺利通过自治区终期验收,全民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全面开展食品、交通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呈现“两降一平”良好态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集中组织了民兵应急分队外训和教师封闭式军训活动,统一配置了乡镇武装部和民兵连部办公设施;驻宁部队援建植树造林、园区打井、捐书助学等活动纵深推进。突出高效便民,建立了“三财”管理中心、招投标交易服务中心和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启动运行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财务管理、政府采购、民生服务、招投标和政务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以建章立制、强化问责为抓手,加大行政督查、效能问责和廉政建设,形成了促和谐、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统计、通讯、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准确把握自治区打造“黄河善谷”的政策机遇,借势而上,全力突破,在抢抓机遇中大干快上的一年;是面对复杂和特殊的发展环境,沉着思考,积极应对,在攻坚克难中大步前进的一年;是紧紧围绕自治区、吴忠市确定的“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目标,谋长远、打基础、抓落实,在加快发展中变化最大、最深刻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开展“转作风、强素质、树形象”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慈善产业,探索形成了明晰的发展思路,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高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惠民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电、供热、供水和路灯改造、市容整治、残疾人事业等民生项目,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办理的更加实惠;我们坚持以落实“两大任务”为抓手,抓项目、争资金,抓建设、促发展,项目建设的投资拉动效应突出显现,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和保障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坚持狠抓结构调整不放松,工业、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加强劲;我们坚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保持宗教和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和谐、促发展,全区社会政治大局更加稳定。我们坚持以效能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围绕发展大局、创新发展环境、凝聚发展合力,形成了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发展局面,政府的执行力、向心力更加增强。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精心打造了宁夏弘德工业园,为推动我区慈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期。红寺堡日新月异的变化,激情蓬勃的发展,受到了中央、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迎来了各级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聚焦,全面宣传、推介和树立了红寺堡的对外新形象。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我们感念中央、自治区的亲切关怀与厚爱,感激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感佩2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的不懈创造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驻红各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红寺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就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地方财力有限,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二是城乡基础设施薄弱,骨干水利设施老化,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加快发展的基础需进一步夯实。三是工业发展水平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小、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四是贫困、残疾人口比例高,财政发展扶贫资金及“以工代赈”资金覆盖面小、受益率低,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五是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社会管理难度较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加快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六是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攻坚克难的劲头不足,等等。为此,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发展环境,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效能,始终是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

二、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我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区委第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全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培育产业、调整结构、关注民生、维护稳定”为主线,以实施“项目建设年”为契机,以开展“三争双招”活动为抓手,以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为目标,更加注重以项目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以节水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以环保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增长,更加注重以生态为支撑的新型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事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强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要加快红寺堡的发展、办好人民的事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一切工作围绕加快发展来进行,一切问题依靠加快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上争项目、广辟渠道招商引资,依靠项目和资金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必须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2012年,要重点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迈出坚实步伐

抢抓机遇争项目。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自治区打造“黄河善谷”、“黄河金岸”的政策机遇,把上争项目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抓手,坚持任务更重、措施更硬,力争将宁夏弘德工业园基础设施、新区行政中心、宁夏移民博物馆布展、柳泉小城镇、教师周转房和幼儿园、中医院、鲁家窑生态移民村至利红快速通道、红桃高速、标准化体育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中圈塘葡萄种植节水示范等项目列入自治区投资计划,挤进国家项目盘子,使项目保持谋划储备一批、立项启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梯次跟进格局,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全年上争项目资金突破10亿元,增长33%。

突出重点引项目。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全面整合畜、果、菜、煤、风、光、林等优势资源,落实招商责任,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财源型项目、产业化项目,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壮大特色产业规模;突出重点产业园区招商,充分发挥和扩大产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突出招大引强,集中力量引进培育2—4家葡萄榨汁、酿酒、清真牛羊肉加工、蔬菜冷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2家以上风光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突出政策招商,进一步修订完善《红寺堡区“三争双招”工作实施意见》,降低投资门槛,培育洼地效应。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30亿元,增长50%。

扎扎实实建项目。全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5个,计划完成投资38亿元。重点建设乌沙塘综合水源、鲁家窑和马家渠生态移民、东港海逸订单蔬菜等农林水项目,刘家沟湾煤矿、湾岔沟煤矿、嘉泽三四期风电场等工业项目,洪沟大桥、恩红公路改造等交通项目,星级宾馆、综合市场改造等商贸流通项目,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回民小学、鲁家窑幼儿园等社会事业项目,行政中心办公楼、红寺堡第二水厂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严格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验收”的督查推进机制,突出加强重大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把每个项目都建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

(二)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增效工程”,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基地化建设。结合自治区“100个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节水、高效、优质、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巩固提升城东现代林果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乌沙塘日光温室园区续建工程,重点抓好龙泉、柳泉、杨柳、梨花等村大拱棚和沙草墩、玉池等村小拱棚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采取租赁、转包的方式,加快陈老大果蔬冷链体系、订单蔬菜基地和东港海逸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规模流转土地1万亩,带动新建灰家窑、玉池、柳泉、杨柳、大河、梨花等6个千亩露地蔬菜基地,全区新发展设施农业2.5万亩、订单农业1.5万亩。

加快推进葡萄产业标准化生产。紧抓自治区发展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的机遇,规划建设“一园一城两镇”葡萄产业基地。以中圈塘葡萄展示园、肖家窑万亩葡萄酒庄文化园为载体,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体现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的葡萄产业园区;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和功能齐全、有序发展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城区葡萄酒主题文化城;采取“整村推进”和“企业带动、大户联动”的模式,科学规划建设柳泉乡和新庄集乡集葡萄种植、储藏、加工为一体的葡萄文化小镇。年内新增葡萄5000亩,总规模发展到11.6万亩;新建城南万亩林场葡萄育苗基地1000亩,全年葡萄鲜果采摘量达到1.2万吨。

加快推进草畜产业科学化发展。以建设正鑫源饲草料配送中心为载体,继续抓好壹加壹、友信、天源等养殖基地设施完善和补栏扩量,新建黄羊滩、鲁家窑、朝阳3个百头规模养殖村,配套建设鲁家窑、大河、新庄集3个饲草料配送中心和标准化养殖暖棚2000座、青贮池3万立方米、肉牛改良点3个;争取新建城东召远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和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逐步形成集养殖、加工、流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全区肉牛、肉羊存栏量分别达到5万头和3万只,秸杆青贮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肉牛冷配改良覆盖面达到70%以上,动物耳标佩带率、免疫率均达到100%,初步实现科学饲养、良种繁育和科学化经营的目标。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薯豆良繁体系建设步伐,建成灰家窑2.5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农村能源推广建设步伐,新建沼气池1500座、推广太阳灶1000台,建成沼气服务点15个,农村能源入户率达到54%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建立配方肥标志性示范区3万亩;组建农机化作业队2个,建立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1万亩。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6家,培育吴忠市级规范化合作社8家;加快地域特色产业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5个以上,申报注册“龙泉牌”甜瓜品牌。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扩规工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抓好重点工业经济。围绕打造产业集群,扩充经济总量,全力确保宁夏发电集团红寺堡50WMP光伏发电,嘉泽风电一期、二期,卢草井沟煤矿年产60万吨煤炭开采,罗花崖煤矿年产45万吨原煤开采,科冕1万吨葡萄酒灌装生产线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山水钢结构综合基地、陶土干挂板及保温耐火材料生产、宁夏弘德彩印包装等续建项目进度;力促宁夏发电集团风机检测维修、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编织袋生产、宁夏深中天然气开发、大型预应力水泥制管厂暨砼拌和站二期、三期,大唐国际风光互补发电一期、二期和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新增工业产值5亿元。

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争取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继续完善园区规划、功能布局,加强宁夏弘德工业园、红寺堡工业园、太阳山工业园和土坡矿区等“一区三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将宁夏弘德工业园列入全国未利用地先行试点区,打造成宁夏风机检测维修和清真快餐食品配送基地,力争全年“一区三园”项目投资突破50亿元。坚持以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红寺堡污水处理厂改造步伐;严格新建项目环评管理,坚决管住新增排量,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抓好企业发展服务。全面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动员全区上下聚焦工业、服务工业、发展工业,调动各种要素促进工业增长。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对已建企业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挂任督办,每个项目落实跟踪服务人员,为项目运作的前期、中期、后期实行“全过程”服务,力促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对只圈地不投资、不建设的项目,坚决收回土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注重创新思维,打破融资难的“瓶颈”,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社会融资力度,确保全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工程”,在提升区域竞争实力上迈出坚实步伐

扎实推进“大县城”建设。按照“大县城”建设布局,实施“北建南扩”战略,城北启动生态主题公园、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工程,实施新区1.3公里市政道路和给排水、路灯配建工程,建设法院审判综合楼、人武部民兵训练中心、检察院技侦大楼、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和行政中心办公楼;城南将团结、红海、红关等村整体扩入“大县城”建设规划,实施“三纵三横”主干道和路灯亮化、屋顶太阳能采暖等建设工程;城区东、南出入口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综合改造工程。年内城区南扩面积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5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20%。加快综合市场改造、中水利用等工程建设,实施黄河路、人民街、文化街等改扩建道路提升工程;加强市容市貌整治和旧城区改造步伐,扩大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加大节水灌溉、灌区改造、流域治理和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争建力度,加快实施鲁家窑、马家渠供水水源工程,乌沙塘设施农业、肖家窑特色农业等节水灌溉工程和上源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工程;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改善灌溉面积5.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补灌面积1.7万亩,实现亩均节水20%、增产10%的目标,打造“以水定产、以调增效、以节保供、以转促配、以联补缺”的节水型示范区。启动实施30万亩自治区级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配合做好宁夏弘德工业园道路和利红快速通道建设项目,实施恩红公路、洪沟大桥等新建、改造项目,新(改)建杨柳至菊花台和鲁家窑生态移民项目区等乡村道路90公里,争取土坡矿区公路立项建设,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鲁家窑和线驮石矿区110KV变电站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结构。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重新规划城乡空间布局,着力打造“一区三部”经济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城区以新民街道办事处为轴心,依托公共资源优势,打造商贸流通和创新社会管理示范基地;中部以红寺堡镇、大河乡、柳泉乡为重点区域,加快培育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南部新庄集乡以发展节水农业和草畜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科学养殖和节水示范基地;东部太阳山镇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稳定移民定居水平、培育绿色环保工业为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基地和大型工业企业发展基地。

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力度,加强封育禁牧、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继续发挥“军地合力”,加快实施新区、城南万亩林场二期、滚红高速连接线二期、红柳沟生态园等绿化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新增园林绿化1680亩,新建红枣、枸杞等经济林40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7万亩,全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0.4%。全面深化盐兴公路、黄同公路、滚新公路两侧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完成大河乡、新庄集乡14个行政村和生态移民项目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支持新庄集乡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红海村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

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继续坚持把生态移民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四制”要求,加快推进鲁家窑生态移民项目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道路硬化、供电、村部、卫生室、文化广场、设施农业基地和燕宝小学等建设工程,确保于明年5月底全面完成首批1442户6300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启动马家渠项目区生态移民工程,确保于明年年底完成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继续做好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维修、管护等后续工程,整理完善各类档案资料,全面做好迎接国家终验准备工作。

(五)坚定不移地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迈出坚实步伐

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家电下乡”等工程,启动柳泉、大河、南源等中心集镇建设,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启动汽车销售维修中心和综合市场、罗山商城、建材市场、清真牛羊肉屠宰市场等改扩建工程,完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成红寺堡购物中心,培育电子、服装、食品、居饰、餐饮等商务业态,激发商贸零售市场的竞争活力;建成罗山宾馆贵宾楼和星级商务宾馆,提升区域接待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粮油配送、文化娱乐、社会保障、法律咨询等传统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力争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1.5%。

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打造宁夏重要的国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建城北军事主题公园和航空航模表演基地。围绕打造红色民生旅游区和扬黄灌溉生态旅游带、罗山生态文化旅游带、新能源观光体验带“一区三带”旅游产业,加快移民旧居保护性开发,启动罗山生态旅游和农林飞播基地项目建设,规划新建团结村民俗生态旅游基地,配套完善新庄集“王家大院”基础设施,加快城东现代林果产业和“农家乐”基地建设,培育发展采摘、观光、休闲旅游业。年内新组建1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行社;成功举办第二届宁夏(红寺堡)航空旅游节,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力争全年旅游接待突破5万人次以上。

突出发展金融服务业。对接争取宁夏银行、黄河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来红设立分支机构,扩大金融贷款利用规模;继续完善嘉荣、飞亚等融资担保机构,改善服务“三农”及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启动实施10个行政村“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力争全年带动信贷资金2亿元以上。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预算管理,合理安排资金,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培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保障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全年公务开支“零增长”。继续强化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统筹非税收入,推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全年地方级税收收入达到8000万元以上。

(六)坚定不移地实施“社会事业繁荣工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迈出坚实步伐

着力加强扶贫开发工作。按照自治区建设扬黄灌区扶贫开发“农业生态区”的总体规划,加快实施产业带动万元增收致富、教育培训和计划生育、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扶贫工程,每两年建成2个产业扶贫示范村,每年扶持600户产业扶贫示范户。加快实施“闽宁合作”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工程,坚持资金与项目并行的原则,全面推进节水农业、慈善产业、旅游产业、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等扶贫开发,着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劳务和清真穆斯林食品、用品开发生产等对口协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着力抓好科技和人才工作。扎实开展“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县”创建活动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生态移民技能培训工程,年内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以上;补充完善红寺堡农网、宁夏农业新时空网、“12316”农业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等信息平台,新建4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以自治区实施“塞上英才”工程和“国内引才312计划”为契机,继续深化与北方民族大学的“校地合作”,启动科技研发、教育实训、产业开发、社会实践和技术咨询等“人才培养工程”,推动经济与科技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着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完成三中、回小、鲁家窑燕宝小学、大河乡一小、柳泉乡幼儿园、鲁家窑幼儿园等建设项目;抓好教师周转房和“校安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争取柳泉乡中心学校纳入“百标工程”项目学校。推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两基”、“普高”普及指标稳定,学前一年普及率达到95%,城区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5%。重视抓好“校车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学生军训和以普及航模知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继续实施“三免一补”、“营养早餐”和“免费午餐”工程,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着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三统一”制度,健全覆盖城乡范围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抓好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住院综合楼、卫生监督所和1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项目建设,配套完善人民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妇幼保健医疗设备;全面开展医德、医风、医技、医患整治活动,启动实施名医、名师、名院长“聘用制”和医护人员“岗位试用制”,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改变群众“看病难”和“难看病”的现状。全面落实10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快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继续开展“百日攻坚”活动,确保全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以内,政策符合率达到84%以上。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重点,抓好统筹城乡居民“两险”和生态移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确保全年“两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0%和93%以上。全面实施“社会保障卡”和“一档多制”管理制度,扎实开展“社保政策进万家”活动,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争取老年活动中心立项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保网络。推行重度残疾人津贴、高龄津贴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残有所依”和“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建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70套、公共租赁房100套,逐步实现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的目标。

着力推动全民创业工程。注重从技能培训、小额信贷、项目资金等多渠道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全年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500万元以上,培养小老板20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次,其中残疾人就业20名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努力将宁夏弘德工业园、爱德福利制衣厂打造成独具区域特色的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全年组织劳务培训2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以上。

(七)坚定不移地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在推进和谐红寺堡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六进”活动,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健全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和征兵工作;加强基层民兵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夯实国防动员体系,确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加强“平安创建”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以及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快解决移民群众“迁户难”、“两头跑”的问题,规范户籍和人口管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势力。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深入持久地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级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坚持不懈地抓好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公众聚集场所、农产品质量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全面健全应急反应救援体系,加强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深入挖掘移民文化资源,加强红寺堡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培育。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完成宁夏移民博物馆布展;注重加强文艺创作和文联工作,大力开展“文艺下基层服务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组建成立红寺堡文化艺术团,培育1-2个社区群众文化示范队伍,加强城乡和谐文化建设。继续完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争取实施国家标准化体育场和文化馆、图书馆项目建设,启用大河乡、新庄集乡农民健身工程,举办红寺堡区首届运动会,丰富干部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三、履职尽责,勤政务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区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群众满意、团结和谐的一流团队。

(一)致力发展,建设务实政府。以推动发展为己任,增强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营造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转作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完善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工作落实机制;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领导分包、部门领办责任制,强化督查考核,推动自治区、吴忠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敢于负责,建设责任政府。全面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细化工作目标,逐项逐件分解、逐季逐月考评,使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推进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的长效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确保以风清气正的良好政风、行风赢得发展先机。

(三)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树立政府部门就是服务窗口的理念,坚决查处“肠梗阻”、推诿扯皮、拖拉涣散现象。坚持把“人民”二字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以一流的态度服务于民,以一流的工作取信于民;坚持以公众对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估政府绩效,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建立落实政府责任的公共行政范式。

(四)讲求团结,建设合力政府。始终把区政府的工作置于区委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之下,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主动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人大代表的视察、检查工作;突出加强与政协的对接制度,围绕我区发展稳定全局工作、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动效应。高度重视人大、政协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加强跟踪督办力度,提高办理时效质量,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五)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对许可行为的监督。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及组成部门依法行政水平。

(六)勤政自律,建设廉洁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思想上、源头上、体制上预防腐败。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履行职责,勤政为民,严格行政行为规范和准则,始终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业,劳动创造生活,和谐增进福祉。我们又站在了新世纪“十二五”规划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形势,我们豪情满怀;憧憬新蓝图,我们意气风发;实现新目标,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自治区、吴忠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大干快干,科学发展,为建设生态、健康、和谐、富足、宜居的红寺堡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吴忠市审计局

吴忠市审计局文件

吴审发〔2011〕59号

吴忠市审计局关于上报2011

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指标的报告

吴忠市委办公室:

根据中共吴忠市委办公室《关于上报2011效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吴党办综〔2010〕26号)要求,现将我局2011效能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予以上报。

附件:吴忠市审计局2011效能目标任务报告表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效能目标考核报告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存档(2)。局内分送: 局领导(4)

吴忠市审计局办公室2011年5月20日印发

—2—

下载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精品例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决议1

    黄峪乡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闭幕式会议材料 -------第----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 决议(草案) (----年---月----日第----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次......

    吴忠市国税局精神文明建设

    吴忠市国家税务局下辖6个县(市、区)局、14个分局(税务所),现有干部职工497名,承担着全市15407户纳税户的税收征管工作。近年来,吴忠市国税系统始终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

    吴忠市2004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吴经贸发[2003]186号 关于2003年全市经贸工作总结 (一) 2003年,全市经贸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中央、区、市经济、经贸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快推......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基本情况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利通区地处宁夏银川平原南部,偎依黄河东岸,是祖国内陆经济的开放区,是宁夏黄河经济的样板区,是宁夏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

    201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201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三个高地"、"五个攻坚战":即着力构筑高端产业、自主创新、生态宜居三个高地,全力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结构调整......

    吴忠市利通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5篇

    吴忠市利通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工 作 汇 报 中共吴忠市利通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吴忠市利通区监察局 (2011年4月12日) 热烈欢迎陶书记一行莅临利通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

    吴忠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简介

    吴忠金积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 简介吴忠金积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位于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园,东至金滨路,西到金经六路,南至金纬五路,北临金纬四路,......

    吴忠市春耕备耕情况汇报2010

    吴忠市春耕备耕情况 吴忠市农牧局:马少兴 2010年2月23日 一、春灌水情及气象形势 今年国家分配我区引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8.1%,引黄灌区缺水形势依然严峻。尽管自治区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