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精选五篇)

时间:2020-11-14 14:2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

第一篇: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

目录

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的通知………………………………………………………………………………………4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方案………………………5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自查表……………………9 中期评估普通人群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14 中期评估综合性医务人员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15 中期评估报告撰写参考框架格式……………………………………………………16 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20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27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6-2010 年)……………………………33 第一章:目标与策略…………………………………………………………………33 第二章:完善防治服务体系…………………………………………………………34 第三章:《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准备…………………………………………………36 第四章:健康教育……………………………………………………………………37 第五章:培训…………………………………………………………………………38 第六章:病例发现……………………………………………………………………39 第七章:诊断和治疗…………………………………………………………………42 第八章:病例管理……………………………………………………………………46 第九章:药品供应与管理……………………………………………………………48 第十章:残疾预防和康复……………………………………………………………48 第十一章:疫情监测…………………………………………………………………49 第十二章:督导、考核和评估………………………………………………………50 2006 年福建省麻风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54 2006 年福建省麻风病控制项目工作计划……………………………………………57 一、存在问题…………………………………………………………………………57 二、目标………………………………………………………………………………57 三、防治策略…………………………………………………………………………57 四、主要措施…………………………………………………………………………58

2007 年福建省麻风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70 2008 年福建省麻风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74 福建省麻风病控制项目(2006-2010 年)中期评估实施方案………………………90

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

(2006 — 2010 年)》中期评估的通知

各设区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按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69 号)的要求,经研究决定组织《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和《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工作,对 2006 年—2008 年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进行整体评估。现将评估事项通知如下:

一、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麻风防治业务单位具体实施。

二、评估工作以县为单位进行,自查为主。设区市主管部门对县(市、区)评估结果进行复核,评估结束后将评估报告和相关调查表格书面及电子版本于2009 年 6 月 15 日前上报省卫生厅,同时抄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卫生厅将采取抽查的方法对各市、县、区评估结果进行复核。

三、评估时间 2009 年 6 月 1 日-6 月 15 日,各地进行自评;2009 年 6 月 16 日-30 日,进行省级抽查。

联系人: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

张光明

郑红珊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文斌 联系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附件:《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方案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 —0 2010 年)》

中期评估方案

一、目的

为了解各地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麻风病防治工作质量,确保如期实现《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以下简称《规划》)目标。

二、原则

(一)以《规划》目标为指导,与 2005 年-2007 年福建省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指标保持一致。

(二)根据流行程度进行分类评估。

(三)评估指标、内容及方法应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评估内容

(一)对麻风病防治工作政府承诺落实情况。

(二)经费保障及财务管理。

(三)麻风防治队伍和能力建设情况。

(四)疫情监测工作情况。

(五)《规划》及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六)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的实施情况。

(七)麻风防治培训及其效果。

(八)病例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

(九)开展畸残预防的效果。

(十)防治药品管理情况。

(十一)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十二)麻风院(村)的建设及管理情况。

四、中期评估主要指标

(一)《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目标及指标。

(二)2005 年-2007 年福建省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工作指标。

五、评估方法

中期评估以各地自评检查和省级抽查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采取收集现有数据、资料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对 2005 年-2007 年有福建省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地区,省级评估组将进行现场抽查。

(一)收集现有数据和资料。

以目前使用的《麻风流行情况统计表》、《麻风 MDT 实施情况统计表》、《分县(市、区)麻风流行情况一览表》、《分县(市、区)麻风流行情况统计表》、《麻风神经炎监测和治疗情况统计表》、《麻风 MDT 药品存储量调查表》、《各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人员统计表》和《麻风病防治工作调查表》为基础,按照《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自查表》的内容(以下简称《自查表》,见附件 1),收集相关的防治工作信息。

(二)市级自查。

各设区市对所辖各县(市、区)进行自查。通过听汇报、查看文件、资料、疫情报表、现场检查以及访谈防治人员、普通居民、病人和家属等方式,全面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三)省级现场评估。

省级评估组将由省卫生厅疾控处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专家组成。评估组在每个设区市抽 2 各县(市、区),在抽出每个县(市、区)中抽查 1 个乡镇卫生院、1 个村卫生室和 1 个综合性医疗单位进行现场评估。通过听汇报、查看文件、资料、疫情报表和深入现场,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专题讨论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评估。具体方法如下:

1、听取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的工作汇报,了解并核实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政府承诺、基本情况、经费投入、项目管理工作规范和制度、防治人员和分工、培训、宣传和经费使用情况。

2、检查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查看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督导报告和完成项目的效果评估或工作总结。

3、查看各级麻风病防治培训计划、内容、学员登记册和培训总结。

4、抽查访视正在治疗和完成治疗的病人。查看病人资料,核实查菌、诊断、治疗、自我护理、领取抗麻风药品、停止治疗后的随访和判愈情况。

5、检查抗麻风药品保管、出入库账簿和核实库存量,查看患者领取药品登记本。

6、了解基层防治网是否执行麻风可疑症状者报告工作,检查乡村卫生院/室是否有疑似麻风病人登记本和/或报病登记记录。

7、了解麻风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查看各种形式的宣传记录及发放宣传品的内容和数量,检查卫生院麻风病健康教育和公示情况。

8、通过访谈,了解乡(村)医生是否经过培训、掌握基本防治技术情况;病人是否了解麻风病防治基本知识。对访视的医务人员、病人和随机方式的 10 名居民/病人家属,开展麻风病知晓情况调查。

9、检查县(市、区)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的初诊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诊登记本、疫情报表、实验室查菌设备和查菌质量。

10、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费落实情况,查看财务帐目中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11、了解麻风院(村)改建项目的落实情况,检查麻风院村残老留院者的生活、康复和医疗质量。

12、了解并收集有当地特色的麻风病防治工作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3、向当地卫生局和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反馈评估结果,探讨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六、组织实施

在省卫生厅领导下,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中期评估的具体实施。

各设区市卫生局负责本市中期评估工作,麻风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具体实施,按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和评估主要指标开展自评,按时上报自查表和自评报告,配合完成省级现场评估检查工作。

七、时间安排

(一)2009 年 5 月 26 日-6 月 15 日,各设区市按照本方案开展自评。6 月 15 日前,向省卫生厅疾控处上报自查表和自评报告,并抄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2009 年 6 月 15 日—30 日,省级评估组开展对中央补助地方麻风病防治项目地区抽查评估,并完成评估报告。

附件 1:《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自查表 附件 2:《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普通人群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 附件 3:《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综合性医务人员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 附件 4: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报告撰写参考框架格式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 —0 2010 年)》中期评估自查表

填表单位名称:

市所辖县(市、区)数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数(万)全市疾病控制人员数累计发现麻风病人数截至 2008年底治愈存活人数全市麻风院村数住院村麻风治愈者及病人数

评估内容 结果 备注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9政府承诺 市级 市卫生工作会议是否要求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文件及会议记录 是否制定麻风防治规划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是否有麻防工作目标管理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防治工作行政发文数

召开工作会议次数

参加会议人数

县级 卫生工作会议有要求的县(市、区)数

文件及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 制定麻风防治规划的县(市、区)数

有麻防工作目标管理县(市、区)数

防治工作行政发文数

召开工作会议县(市、区)数

召开工作会议次数

参加会议人数

10经费保障 中央 中央补助经费数额(万元)

文件、凭证及账册 下拨地方经费数额(万元)

地方 省安排防治经费数额(万元)

下拨防治经费数额(万元)

市安排防治经费数额(万元)

下拨防治经费数额(万元)

县安排防治经费数额(万元)

11能力建设 防治机构及人员 市级麻风防治专职人员数

防治工作报表及现场调查 开展麻防工作县(市、区)数

县级麻防单位麻防工作专职人员数

县级麻防单位麻防工作专职人员数

市级查菌/病理检查机构数

能开展麻风查菌的县(市、区)数

能开展麻风查菌工作人员数疫情 患病率大于 1/10 万的县(市、区)数

疫情报表 患病率大于 1/万的县(市、区)数

评估内容 结果 备注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13病例发现 可疑者筛查 筛查县(市、区)数

工作指标、工作计划及小结 筛查乡镇数

筛查总人数

发现可疑者人数

确诊病人数

乡镇医务人员参加数

密切接触者检查 检查县(市、区)数

工作指标、工作计划及小结 检查乡镇数

检查家属人数

检查邻居人数

发现可疑者人数

确诊病人数

乡镇医务人员参加数

其他 检查县(市、区)数

工作指标、工作计划及小结 检查总人数

发现可疑者人数

确诊病人数

参加医务人员数

获得报病奖励医务人员数

工作计划 14病例诊断 和治疗及判愈 年度新病例 全年发现新病人数

疫情报表及个案病历 其中男性人数

其中女性人数

平均年龄

平均延迟期(月)

查菌阳性病人数

MB 型人数岁以下病人数

二级畸残人数

全年发现复发病人数

中断 MDT 治疗人数

年度死亡人数

现症病例 全年现症病例总人数

疫情报表及个案病历 接受 MDT 总人数

年度判愈总人数

年底现症病人数

年底接受 MDT 人数

评估内容 结果 备注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15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治疗 麻风反应 全年发生反应病人数

个案病历 其中 1 型反应人数

其中 2 型反应人数

反应停 治疗人数

治疗明显好转人数

治疗无变化人数

麻风神经炎 发现神经炎病人数

个案病历 泼尼松治疗人数

完成泼尼松 治疗人数

治疗效果优人数

治疗效果良人数

治疗效果尚可人数

治疗无变化人数

药物不良反应 利福平反应人数

个案病历 DDS 反应人数

B663 反应人数

住院 接受医疗人数

医疗好转人数

医疗无效死亡人数MDT药品 中心分配 MB 成人药品人数

药品入出库登记册 MB 儿童药品人数

PB 成人药品人数

PB 儿童药品人数

实 际 用 药 MB 成人用药人数

药品入出库登记册 MB 儿童用药人数

PB 成人用药人数

PB 儿童用药人数

17畸残预防 手术矫治畸残病例数

检查患者及相关资料 提供防护鞋人数

装配假肢条数

维修假肢数

接受自我护理教育病人数

能坚持自我护理人数

获得防护用品人数

评估内容 结果 备注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18人员培训 市级 参加县(市、区)数

培训文件(通知)及资科 培训期数

培训天数

参加人数

县级 培训期数

培训文件(通知)及资科 培训天数

参加人数

19工作督导 市级 现场督导次数

督导报告及相关资料 参加督导人数

县级 开展督导县(市、区)数

督导报告及相关资料 现场督导次数

参加督导人数

20麻风节活动 市级 市级庆祝活动是否开展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活动资料、讲话录音(影像)等相关资料 是否有政府领导参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参加活动部门数

参加活动人数

市级慰问活动的现场数

捐赠款项数额(万元)

县级 开展慰问病人的县(市、区)数

参加活动部门数

参加活动人数

21科普宣传 种类 次数/数量

估计覆盖人口数(万)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大 众媒体 电视

广播

报纸

招贴画

其他

印刷材料 传单

活页

小册子

海报

其他

22采购 评估内容 结果 备注 仪器 购显微镜数(台)

检查实物及帐目 分发县(市、区)数

药品 购反应停药品瓶数

检查实物、帐目及个案病历 用药病人数

用药瓶数院(村)

建设 建设完工院村数

检查现场及查阅相关文件及报批资料 尚在建设院村数

尚在规划院村数

问题及建议:

单位盖章

填表人

填表日期: 2009 年

《福建省麻风病 防治规划(2006--0 2010 年))》中期评估

普通人群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

现场:

编号:

性别:

年龄:

文化:

职业:

有无看过麻风病的相关宣传材料:

如有,请指出是哪些?

是否听说过麻风病?

是否接触过麻风病受累者?

①没有或不回答

结束

②有(请回答下面问题)1 麻风病是传染病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2 麻风病会遗传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3 每个人都会得麻风病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4 麻风病可以治愈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5 麻风病会导致残疾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6 麻风病的残疾可以预防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7 麻风病人可以结婚生子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8 与麻风病人一起吃饭会得麻风病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9 某人小腿某处皮肤斑疹伴麻感可疑麻风吗?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10 自己身上出现麻风病可疑症状怎么办? ①知道 ②不知道 注: 随机抽取 15 岁--49 岁居民病人家属 10 名 如果今后要开展麻风病的宣传,你认为哪种类型比较好?请指出:

调查结果:

(1)完成(2)拒绝 调查日期:

2009 年

调查员签名: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0 2010 年))》中期评估

综合性医务人员麻风病知识调查问卷 现场:

医务人员类型:

是否参加过麻风病培训:

哪一年参加的培训:

培训方式为:①集中由省级专家培训;②集中由县级专家培训;③由乡镇医务人员培训村医④县到乡,乡到村培训;⑤县级专家逐乡/区培训;⑥其它(请注明):

1.关于麻风病,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1)是遗传性疾病

2)是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3)是慢性传染病

4)是先天性皮肤病 2.麻风病是由下列哪一种病原体引起的?

1)病毒

2)细菌

3)寄生虫

4)以上都不是 3.关于麻风病的早期诊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1)皮肤溃疡伴手指关节肿胀 2)皮肤斑疹伴感觉减退 3)面部皮损伴下睑外翻 4)以上都不对 4.麻风反应通常分为: :

1)BB 型、BL 型和 LL 型 2)MB 型和 PB 型

3)I 型、II 型和混合型 4)以上都是 5.以 下药物中,哪一种为治疗麻风反应的最常用药物:

1)泼尼松

2)利福平

3)氨苯砜

4)B663 6.请从下例选项中选出常用的抗麻风药物:

1)青霉素+链霉素

2)反应停+阿奇霉素

3)罗红霉素+异烟肼

4)利福平+氨苯砜+ B663 7.关于麻风病导致畸残的主要原因, , 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1)皮损的后遗症

2)麻风病主要症状

3)神经损害的后遗症

4)药物副作用 8.治疗麻风足底溃疡, , 下列哪一种方法不正确? ?

1)休息

2)穿防护鞋

3)清创

4)抗麻风治疗 9.关于 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疗程,下列哪一种是错误的: :

1)儿童少菌型治疗 6 个月

2)成人多菌型治疗 24 个月 3)成人少菌型治疗 12 个月

4)儿童多菌型治疗 24 个月 10.请说出麻风病的 4 4 条诊断标准:

1)

;2)

3)

;4)

调查员签名:

调查日期:

2009 年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0 2010 年))》

中期评估报告撰写参考框架格式 封面:

 标题:XX 市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中期评估报告  日期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E-mail: 目录:

 如果评估报告超过 5 页,最好有一个目录; 同时在撰写评估报告前制定一个目录,也可作为写作的框架。

摘要:

 针对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 年)的具体目标,简明扼要地说明所采取的所有策略;  解释现场是如何解决麻风病防治工作中迫切问题的;  简要介绍现场工作的成效、经验、问题、结论、建议;  必须覆盖评估报告的全部基本要点。

一、背景

(一)一般情况 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状况、生活水平(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设施情况、参与麻风病防治工作相关部门结构情况(残联、公安、民政、红十字会等)、经费投入、文化教育概括等。

一般群众对麻风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态度;政府、社会团体和民间团体和组织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态度。

(二)麻风病流行状况 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麻风并流行情况及特点;对本地麻风病流行模式的估计与预测;麻风病监测情况:包括常规疫情报告、疫点调查、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监测、流动人口及团体人群调查。

(三)麻风院(村)内、外麻风患者及治愈者状况

麻风院(村)情况;麻风院(村)内治愈存活残老者/院外治愈存活者/现症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生活和医疗等问题。

二、防治目标(2006-2010 年)

(一)总目标 在完成基线调查、需求评估、确定优先防治领域侯,针对全省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实践情况制定的总目标,是一种全面的、高度的和宏观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指某些特定的目标,一定药明确将要改变什么及目标人群,具体目标一定要能够被测量且切合实际。

为了达到已确定的总目标,要明确将要取得的阶段性具体目标,以及如何测定这些结果。

三、主要工作

(一)政府主导于计划方案制定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麻风病防治的政策倡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研讨等,营造良好防治工作氛围和制定当地防治政策和计划方案。

(二)多部门合作于全社会参与 强调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利用各个部门、组织、社区、非政府组织及机构的不同特点与优势。通过多部门合作于参与,扩大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提高效率,实现规划目标。

(三)能力建设 主要描述通过专业防治技能和理论培训,学习交流等形式,提高人员能力,通过加强投入提高机构防治能力。

(四)开展的主要防治活动(按照已经开展工作的各领域)

a)病例早期发现; b)病例诊断和治疗; c)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d)畸残预防; e)培训; f)科普宣传; g)疫情监测;

h)督导评估; i)麻风院(村)改造建设和管理; j)其他。

四、结果与成效

主要针对开展的活动,描述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可以使用量比指标和图表,做规划实施前后或实施不同阶段的比较或定性描述。

(一)

政策倡导 建立了综合防治机制,形成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局面;市级卫生工作会议对麻风防治提出要求;防治工作行政发文;制定了地方防治策略;有麻防工作目标管理;麻防经费保障;加大了经费投入;经费专款专用。

(二)

能力建设 提高了机构能力;开展查菌/病理检查工作的机构增加;能开展麻风查菌的县(市、区)数及从事查菌工作的人员增加;麻风防治专/兼职人员增加;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提高等。

(三)病例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疫点调查、线索调查县(市、区)数;可疑者筛查人数不断提高;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 90%以上;针对流动人口中和特定人群的检查;新发现麻风病人中延迟期和 II 级畸残比例下降;新病例诊断人数增加;医务人员按规定获得报病奖励;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规则治疗率、治愈率不断提高;完成判愈工作;麻风联合化疗药品登记管理制度完善。

(四)严重不良反应治疗 治疗麻风反应、麻风神经炎、利福平反应、DDS 反应、B663 反应病例人数;接受反应停治疗人数;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治疗人数;治疗效果;诊疗规范不断提高。

(五)人员培训 参加国家培训期数、天数和人数;省级、市(地)级和县(市、区)级培训期数、天数和人数;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 90%以上;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率达到 80%以上;培训效果。

(六)畸残预防

神经炎监测人数;手术矫治畸残病例;装配、维修假肢;提供防护用品;提供自我护理教育;坚持自我护理人数;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 95%以上;现症病人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比控制在 10%以内。

(七)科普宣传 宣传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开发各种宣传形式;不同人群麻风防治知识知晓率得到提高;公众麻风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 70%以上;对麻风病相关态度;对感染者的态度;各级政府利用麻风节开展活动;参加麻风节活动部门、人数、领导;各级慰问现场数、捐款项数等。

(八)疫情监测 召开年度疫情监测会议;基层防治网可疑症状者报告制度;疫情报表资料完整准确、上报及时等。

(九)督导评估 市(地)级、县(市、区)级现场督导次数和参加人数;开展督导县(市、区)数;工作督导报告/总结。

(十)招标采购任务 按计划完成反应停等招标采购及分发任务。

(十一)麻风院(村)改造建设及管理 麻风院(村)改造建设项目的招标、选址、落实情况;建成后麻风病院(村)的管理办法及配套政策。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综合性评价意见;对结果进行分析;工作要求的演变过程对结果的影响。

(二)探索、总结防治模式和经验教训。

(三)问题于建议。

附件:1、典型案例及其照片等;

2、开发的防治宣传材料、技术材料及照片等。

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0 2010 年)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推进我国麻风病防治进程,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我国麻风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形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控制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始终坚持各项防治策略和措施,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五十多年来,共计免费查治麻风病人约 50 万例,全国绝大多数县(市)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但近年来,在全国整体疫情保持平稳的同时,部分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呈上升趋势,与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截至 2005 年底,全国有 27 个省份在省级水平,89.6%的县(市)以县(市)为单位,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4 个省份在省级水平,298 个县(市)以县(市)为单位,尚未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其中 43 个县(市)(约占全国 1.5%)的患病率仍大于 1/万。山东、浙江省作为历史上麻风病流行严重的地区,虽已通过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国家级验收,但其个别县(市)疫情出现了波动。

目前,全国尚有现症病人 6300 余例,其中需要治疗的 3100 余例。年新发现麻风病人 1600 余例,年复发病人约 160 例。

新发现病人中,儿童约占 2.1%,Ⅱ级畸残者约占 21%,病人发现平均延迟在 3 年左右。

在疫情分布上,全国现症病人的 62%、新发现病人的 61%,尚未达标县(市)的 69%及患病率大于 1/万的 43 个县(市),位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西藏 5 个省份;海南、广西、江西、福建、湖北等省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达标工作进展缓慢,防治任务仍很艰巨。上述地区大多是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的边远和民族地区。据专家预测,在这些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现症病人尚未被发现。

在我国某些地区,对麻风病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病人发现等策略和措施的开展,对麻风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麻风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大。

另外,我国现有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约 21 万名,其中约 10 万名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约 2 万名治愈残老者滞留在麻风院(村)内。麻风院(村)的建设和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的医疗、康复、生活等问题,迫切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二、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灭的原则。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合理使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保持麻风病防治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三、规划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规划目标 1、最大限度地发现新、复发病人,规划期内新发现病人总数不少于 8000 名。

2、全国所有县(市)的患病率均控制在 1/万以下(指县、市人口在 3 万以上者);患病率大于 1/10 万的县(市)总数量控制在 170 个(约占全国 6%)以内(见附表):

2008 年,安徽、青海省实现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2010 年,重庆、广东、陕西 3 省份实现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2010 年,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4 省份应在省级水平上将患病率控制在 1/10万以下; 2010 年,以县(市)为单位未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县(市)数量,湖北省控制在全省县(市)数的 4% 以内(不超过 4 个),福建省控制在 6% 以内(不超过 5 个),江西省控制在 6%以内(不超过 6 个),西藏自治区控制在 11%以内(不超过 8 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控制在 12%以内(不超过 13 个),湖南省控制在 12%以内(不超过 15 个),海南省控制在 20% 以内(不超过 4 个),四川省控制在 20%以内(不超过 36 个),贵州省控制在 34%以内(不超过 30 个),云

南省控制在 38%以内(不超过 49 个)。

截至 2005 年底,北京、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宁夏、河南、河北、新疆、甘肃等省份已经达到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尚未接受国家级的考核验收,规划期间要保持疫情的稳定,并做好验收准备。已经通过国家级验收的省份,要巩固防治成果,提高病例发现、畸残预防等防治工作水平,探索适合当地的麻风病防治可持续发展机制;出现疫情反复的山东、浙江省个别地区,要在规划期间重新达标。

(二)工作指标 1、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 100%; 2、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 95%以上; 3、麻风病联合化疗治愈率达到 95%以上; 4、新发现麻风病人中Ⅱ级畸残率控制在 20%以内; 5、现症病人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率控制在 10%以内; 6、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 95%以上; 7、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 90%以上; 8、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 90%以上; 9、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 80%以上; 10、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 70%以上; 11、完成麻风院(村)的改造建设任务,并投入正常运转。

四、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防治体系,落实各级职责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要将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改革和调整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强化和健全麻风病防治体系,明确各级防治业务负责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县(市)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是麻风病健康教育、病例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病人畸残预防等工作的基本单位,负责督导检查乡镇级麻风病防治情况。市(地)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负责对所辖县(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工作。国家和省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负责组织协调麻风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督导监测、健康教育、规划评估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有麻风病疫情的县(市)级及以上地区,要明确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配备与防治任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兼职人员,负责落实病例发现、随访等具体防治措施。

建立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明晰、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逐步提高麻风病人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水平。要积极发挥综合性或皮肤病专科医疗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开展疫情监测、疑难病例诊断、合并症治疗、神经炎和麻风反应处理等工作,为畸残病人提供医疗及康复的规范服务。

(二)完善监测系统,准确掌握疫情 按照《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县(市)为基本登记报告单位的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做到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掌握我国麻风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分析流行因素。及早发现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病例,减少畸残的发生。做好麻风病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三)早期发现病人,给予规则治疗 要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根据不同流行地区和防治阶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团体和中小学生检查等工作。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鼓励病人主动就诊和发动群众报告病例。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推动各级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参与麻风病诊断。健全激励机制,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病人发现、报告工作。

根据不同地区流动人群的特点,强化麻风病人发现和治疗的属地管理。对于新发现的麻风病人,按照国家统一的治疗方案免费提供联合化疗药物,给予及时、全程、规则的治疗,并及时处理麻风反应及并发症。同时,做好抗麻风病药物的计划、供应和管理工作。

(四)及早预防畸残,积极促进康复 将预防麻风病人畸残作为麻风病防治日常工作的内容,并协调各级有关部门,纳入到残联康复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对病人预防畸残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眼、手、足自我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加强对麻风病人的周围神经炎及眼部损

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处理。要密切关注现症病人和青壮年病人,保护劳动力,提高其生命质量。

(五)广泛开展宣传,加大培训力度 要把麻风病防治知识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健康教育计划。充分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等纪念活动和多种大众媒体,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在群众中树立“麻风病可以防治”的观念。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医务人员等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社会公众转变观念,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弘扬尊重和关爱麻风病人的社会风尚,为病人主动就医、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要制定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计划,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利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麻风病防治策略、技术、方法等培训,突出重点、保证效果,努力培养一批防治骨干,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防治技术和服务水平。同时,要特别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麻风病症状的认识,促进及早发现病人,开展积极的治疗。在麻风病流行地区的医学院校中,要安排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麻风防治的基本知识。

(六)改造建设麻风院(村),加强规范管理 对全国麻风院(村)现状进行调查,重点研究解决麻风院(村)的功能定位、日常管理、经费保障等问题。制定可行的改造建设规划,争取以中央专项投入为主,对现有麻风院(村)进行改造建设,改善居留者居住条件。各级卫生部门要协调发改、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统一规划,制定可行的配套政策,确保建成后的麻风院(村)正常运转,提高现有麻风院(村)残老病人的医疗、生活和康复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密切部门合作 各地要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将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发改、财政、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的职责,建立防治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麻风病防治的立法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共同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

(二)加大政府投入,确保规划实施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麻风病防治的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资金,根据麻风病防治工作形势与任务,统筹规划、合理使用,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要求执行。卫生部门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防治工作重点和优先领域,发改、财政部门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工作要与落实配套政策和加强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调整后麻风病院村的作用。

(三)稳定防治队伍,提高人员待遇 高水平的防治队伍是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有力保证。我国麻风病防治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面临人才断层、人员流失和转岗等严峻形势。各地要提高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待遇,积极落实人事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27 号)等国家有关工资、职称晋升政策,建立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高麻风病防治骨干的比例,建设一支精干的防治队伍。

(四)开展科学研究,增进国际合作 要坚持科学研究为防治工作服务的方向,针对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开展应用性研究。加强与医学院校及其它科研单位的联系,鼓励参与防治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条件的单位也可开展一些基础性研究,及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要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及时跟踪和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我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

六、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要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予以解决。各地对实施效果要定期进行考核评估,结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部会同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不定期对各地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效果评估,积极推动全国的麻风病防治工作。

(单位:个)

省份 基本消灭麻风病目标 2005 年底前未达标县(市)数 2010 年底前减少未达标县(市)数 2010 年底前未达标县(市)数 浙江 2 2 0 安徽 1 1 0 福建 11 6 5 江西 12 6 6 山东 2 2 0 湖北 10 6 4 湖南 23 8 15 广东 5 5 0 广西 21 8 13 海南 9 5 4 重庆 7 7 0 四川 54 18 36 贵州 45 15 30 云南 69 20 49 西藏 13 5 8 陕西 13 13 0 青海 1 1 0 合计 298 128 170

注:以县(市)为基本单位,基本控制麻风病标准:患病率≤1/万;控制麻风病标准:患病率≤0.5/万;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患病率≤1/10 万。

福建省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

2010 年)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我省部分地区仍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推进我省麻风病防治进程,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我省麻风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治形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控制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坚持各项防治策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我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五十多年来,共计免费查治麻风病人近3 万例,绝大多数县(市)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但近年来,在全省整体疫情保持平稳的同时,部门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呈上升趋势,与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全省各地虽在 2000 年底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但近年来,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和南平等历史上麻风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已有10 县(市)疫情出现了波动和超标。

目前,全省尚有现症病人 242 例,近几年每年新发现麻风病人 70 例左右,复发病人约 8 例。

新发现病人中,儿童约占 3%,Ⅱ级畸残者约占 22%,病人发现平均延迟在 2.5 年左右。

在疫情分布上,全省现症病人的 73%、新发现病人的 72%,超标县(市)的70%,位于漳州、福州、泉州和莆田 4 个地市;南平和三明市麻风病疫情不稳定,特别是延平区、顺昌、建瓯和沙县等县市出现超标,防治任务仍很艰巨。上述地区,大多是历史上麻风病的高发区,防治技术薄弱,麻风病人分散,交通不便等,给控制麻风病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我省某些地区,对麻风病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发现、治疗病人等策略和措施的开展,对麻风病防治工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增多,近年来在流动人口中发现 40 余例麻风病人,多数来自贵州、四川、江西等麻风病高发区,麻风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大。

另外,我省现有治愈存活的麻风病人约 1.5 万名,其中约 7 千名存在不同

类型的可见畸残;600 多名治愈残老者滞留在麻风院(村)内。麻风院(村)的建设和麻风病人及其治愈者的医疗、康复、生活等问题,迫切需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二、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灭的原则。加强政府对麻风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加以合理使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切实落实综合防治措施;保持麻风病防治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三、规划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规划目标 1、尽最大的努力发现新、复发病人,规划期内新发现病人总数不少于 350名。

2、全省患病率大于 1/10 万的县(市)总数量控制在 5 个之内,福州市、漳州、泉州、南平、三明市各控制在 1 个之内,其余各县(市)均应保持在基本消灭麻风病水平。

(二)工作指标 1、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覆盖率达到 100%; 2、麻风病联合化疗的规则率达到 95%以上; 3、麻风病联合化疗治愈率达到 98%以上; 4、新发现麻风病人中Ⅱ级畸残率下降到 20%以内; 5、现症病人完成治疗时新发生的畸残率控制在 10%以内; 6、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每年随访监测率达到 95%以上; 7、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每年检查率达到 90%以上; 8、皮肤科医生接受麻风病诊疗培训率达到 90%以上; 9、乡村医生麻风病防治培训率达到 80%以上; 10、公众麻风病知识知晓率达到 70%以上;

11、完成麻风院(村)改造建设任务,并投入正常运转。

四、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防治体系,落实各级职责。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要将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改革和调整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强化和健全麻风病防治体系,落实各级防治业务负责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县(市)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是麻风病健康教育、病例发现、治疗管理、疫情监测、病人畸残预防等工作的基本单位,负责督导检查乡镇级麻风病防治情况。设区市级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负责对所辖县(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管理评价等工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协调麻风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对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监督监测、健康教育、规划评估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有麻风病疫情的地区要明确麻风病防治专业业务负责单位,配备与防治任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兼职人员,负责落实病例发现、随访等具体防治措施。

建立医疗机构与疾病控制机构职责明晰、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逐步提高麻风病人的早期发现和诊断的水平。要积极发挥综合性或皮肤病专科医疗机构的作用,配合当地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开展疫情监测、疑难病例诊断、合并症治疗、神经炎和麻风反应处理等工作,为畸残病人提供医疗及康复的规范服务。

(二)完善监测系统,准确掌握疫情。

按照《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县(市)为基本登记报告单位的麻风病疫情监测系统,做到疫情信息及时、准确。掌握我省麻风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分析流行因素。及早发现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病例,减少畸残的发生。做好麻风病流行趋势的预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三)早期发现病人,给予规则治疗

要坚持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根据不同流行地区和防治阶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疫点调查、团体和中小学生检查等工作。通过广泛的健康教育,鼓励病人主动就诊和发动群众报告病例。提高各级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警觉性和识别能力,推动各级综合性及专科医疗机构参与麻风病诊断。健全激励机制,实行报病奖励,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病人发现、报告工作。

根据不同地区流动人群的特点,强化麻风病人发现和治疗的属地管理。对于新发现的麻风病人,按照国家统一的治疗方案免费提供联合化疗药物,给予及时、全程、规则的治疗,并及时处理麻风反应及并发症。同时,做好抗麻风病药物的计划、供应和管理工作。

(四)及早预防畸残,积极促进康复 将预防麻风病人畸残作为麻风病防治日常工作的内容,并协调各级有关部门,纳入到残联康复的总体规划中。通过对病人预防畸残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眼、手、足自我护理等知识和技能。加强对麻风病人的周围神经炎及眼部损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处理。要密切关注现症病人和青壮年病人,保护劳动力,提高其...

第二篇:XXX麻风病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

XXX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一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

[摘要]XXX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浙赣铁路、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横贯县境东西,境内更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一XXX,商贸旅游业发展迅猛,流动人口较多。全县辖16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2.08万人。到2015年底累计发现麻风患者7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4例,多菌型39例、少菌型38例。目前有治愈存活者23例,现症病人1例。患病率由最高的1966年1.002/万降到2015年的0.016/万,1997年10月通过了上级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考核验收。

多年来,XXX麻风病防治工作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XXX皮肤病性病防治所为麻防专业机构,县、乡、村三级防保网共同参与麻风病防治工作。

近年来,XXX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具体工作指标要求,积极开展麻防知识的大众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麻风防治知识知晓率,目前达82%以上;通过对县、乡两级皮肤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的培训,不断提高麻风防治水平;根据县内麻风病流行情况及特点,开展麻风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疫点调查、线索调查、现症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规则治疗麻风患者,预防和治疗麻风不良反应及麻风畸残发生。到2015年底,麻风病现症患者数较2010年减少75%;麻风病患病率为0.016/万;麻风病联合化疗覆盖率、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均达100﹪;麻风病患者开始联合化疗后2年内无新发畸残发生;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达100%;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达到100%。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无Ⅱ级畸残者;麻风病患者早期发现率(延迟期在2年以内,且无可见性畸残者)达到100%;

麻风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只有在政府重视,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才能使麻风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才能使防治麻风各项措施得以落实。但是,随着通过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考核验收,政府对麻风防治经费投入大大减少,现在每年专项防治经费只有0.5万元,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在麻防专业队伍建设上,由于麻防机构为全额拨款单位,要增加编制和人员,更是难上加难,严重影响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针对麻防机构人员编制 和防治经费问题,政府应根据人口数按比例核定相应的编制数及经费投入,确保40余年的麻防成果得以巩固,防止麻风疫情的流行和蔓延。

一、基本情况

(一)一般情况

XXX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浙赣铁路、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横贯县境东西,境内更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一XXX,商贸旅游业发展迅猛,流动人口较多。全县辖16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7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2.08万人。境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50家,其中县级6家,乡镇卫生院19家,村级医疗机构602家,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目前参与麻风防治工作的相关部门主要有民政、残联、红会、血地防办等,由于麻风防治工作已开展40余年,一般人群对麻防知识的知晓率不断提高,“恐麻、歧麻’,意识逐渐淡化和消除。

(二)麻风病流行状况

XXX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具体负责县内的麻风病防治业务。自1960年成立皮防所开展麻风防治工作以来,历年累计发现麻风患者77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4例,多菌型39例,少菌型38例。现症麻风病患者死亡、外迁、下落不明者11例,共治愈患者65例,目前有治愈存活者23例,现症病人1例,麻风病的患病率由最高的1966年1.002/万降到2015年的0.016/万。麻风患者大部分居住在偏远山区,呈散在分布,经济、卫生状况一般较差,年龄及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根据本县历年来麻风病流行情况分析,麻风病在我县将继续局部散在流行,由于麻风病潜伏期长,症状不典型时难以发现,麻防专业技术人员少,防治经费得不到保障,疫情监测面非常有限,估计还有相当一部份麻风患者尚未被发现,有待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麻风患者,控制和减少传染源,防止麻风疫情蔓延

近年来,根据《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工作指标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每年对有新发现的疫源村开展居民健康普查,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开展疫情监测,根据各乡镇上报的可疑线索进行调查,对疫源村小学的学生进行定期健康普查,尽可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三)麻风村内、外麻风患者及治愈者状况。目前,XXX皮防所麻风村无居住人员,居住在家的院外麻风现症患者及治愈存活者有24例,生活和医疗状况良好,Ⅱ级畸残者还享受民政部门的部分生活救济补助。

二、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2010年有麻风病现症病人4人,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年底各有现症病人2人,麻风病患者数较2010年减少50﹪,2012年和2015年年底各有现症病人1人,麻风病患者数较2010年减少75﹪;

(二)2011~2015年麻风病患病率分别为0.0334/万、0.0164/万、0.0322/万、0.032/万和0.016/万;

三﹑防治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

(一)保障措施

1.政府主导与计划方案制定。

为了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县人民政府组建了独立的血地防办公室,专门组织协调麻风防治工作,就麻风防治工作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政策和工作计划,2011年和2012年6月XXX人民政府分别制定并下发了≤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X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12)年≥,并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了血地办、民政、红十字会、广电等相关部门的麻防工作协调会,布署落实各项麻防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将麻防工作纳入对基层卫生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每年组织一次对《规划》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财政部门每年也预算了0.5万元麻防专项经费,为麻防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多部门合作与全社会参与。

麻风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我县针对麻防工作特点,并按照《规划》的要求,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部门,组织及相关机构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加强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不断扩大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提高防治效率,为实现《规划》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每年的“国际麻风节”期间,县人民政府组织民政、血地防办、卫生、红十字会、广电、乡镇政府等部门,开展对麻风病人的慰问救助活动,同时向广大群众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知识,逐步消除社会大众的“恐麻、歧麻”观念,提高群众麻防知识 知晓率,(二)﹑能力建设

XXX皮肤病性病防治所是XXX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设有麻风病防治科,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负责全县麻风病人发现、诊断、治疗、随访、监测和畸残、康复、健康教育任务。目前麻风病防治工作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医疗设备简陋,查菌和病理切片均需送上饶市皮防所完成。

(三)﹑开展的主要防治工作

1.病例发现

早期发现麻风病患者并及时规范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流行的关键。自《规划》实施以来,采用各种方法,多渠道、早期发现麻风病人。每年开展对有现症病人的疫源村居民的专业普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线索调查,对治愈存活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定期体检,以及皮肤科门诊医生对可疑者进一步查菌等多种措施,尽可能地早期发现病例。

2.病例治疗管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对于少菌型和多菌型麻风病患者,分别给予6个月和12个月的规则联合化疗,对于联疗期间的麻风病患者,前6个月每月1次,以后每3个月1次,神经炎和麻风反应治疗期间每月1次和2次,由专业人员进行随访,对其周围神经功能检查、评价。对于严重麻风反应、神经炎和药物毒副作用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处理。麻风病患者完成联合化疗规定疗程后,要加强随访,如果其活动性症状消失,无麻风反应及神经炎,符合判愈标准的应及时判愈。3.培训

利用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皮肤科医生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麻风病防治骨干的比例,建设一支精干的防治队伍,提升麻风病防治水平。

4.健康教育

⑴:科普宣传

为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让人们更加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提高社会对麻 风病的防治意识,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每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由政府组织血地办、卫生、民政、乡村干部等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并印发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及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麻防知识知晓率。(2): 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

2014年和2015年根据《江西省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实施方案及补充方案的要求,特制定了《XXX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实施方案,由县卫生局负责调查的组织和管理,县麻风病防治业务负责单位培训调查人员,乡镇防保人员开展对公众及麻风病患者家属的调查,确保了调查的顺利实施。5.加强疫情监测,完善疫情资料

按照《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和《江西省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考核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做到疫情报告及时、真实、准确,对残缺不全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补充,完善了疫情资料,更好地为防治决策服务。

6.畸残预防与康复

针对麻风的畸残发生率高,且畸残程度较重的问题,认真落实相关预防措施。通过各种途经,尽可能早期发现病人,并且及时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及由专业人员进行随访,对其周围神经功能检查、评价;对于残疾者,开展眼、手、足自我护理与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对符合手术适应症者,及时给予实施手术矫治。7.药品管理

MDT药品由专人负责,建立了药品进出管理登记本,有规范的药品出入库登记、药品分发及使用登记。五年共出入库MDT药品45板,反应停20瓶。8.麻风村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我县麻风村因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房屋也因缺少经费年久失修,部分房屋频临倒塌,2011年投入3万余元进行修缮,架设了水电;2011~2013年都由专业人员和后勤人员每月一次随访,看望并解决居住人员的基本医疗﹑护理和康复情况。目前XXX皮防所麻风村无居住人员,居住在家的院外麻风现症患者及治愈存活者有24例,生活和医疗状况良好,II级畸残者还享受民政部门的部分生活救济补助。9.督导评估

为使各项麻风病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县血地办、县卫生局每年都对麻风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将麻防工作列入疾控工作考核内容。省、市血地办及市皮防所也对本县麻防工作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有力地促进了各项麻风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四)、防治效果

1.政策倡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基本形成。每年县卫生工作会议对麻风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针对麻风病防治工作下发了相关文件,2011年和2012年6月XXX人民政府分别制定并下发了≤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XXX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12)年≥,2013年XXX卫生局印发了≤关于麻风病防治人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14年印发了≤关于麻风病密切接触者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每年都制定了麻防工作计划并实行目标管理,召开了血地办、民政、红十字会、广电等相关部门的麻防工作协调会,布署落实各项麻防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将麻防工作纳入对基层卫生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每年组织一次对《规划》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财政部门每年也预算了0.5万元麻防专项经费。2.能力建设和人员培训:通过能力建设和麻防专业技能培训,县、乡、村麻防专/兼职人员明显增加,专业技能明显提高。五年来医务人员参加省级培训10期,参加人数10人;参加市级培训5期,参加人数12人;累计培训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及皮肤科医生、乡村医生726人,医疗卫生人员麻风病防治技能培训率达70﹪以上。

3.早期发现:通过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疫源村普查、可疑线索调查、现症病人密切接触者检查等活动,新发病例早期发现率明显提高,近五年累计普查疫源村8个,普查居民435人;密切接触者检查263人,其中麻风病患者家属85人次,发现病人3例,均无可见性畸残,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率达100﹪。

4.治疗管理:发现的3例病人都按联合化疗方案规则治疗,病人联合化疗覆盖率和规则治疗率均达100﹪,有1例完成治疗的现症病人及2例治疗的现症病人发生的神经炎,经治疗情况良好无神经损害等现象发生。1例发生的麻风反应病人接受反应停治疗,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治疗病例。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 疗率达100﹪,有2例符合判愈标准的已给予判愈。

5.畸残预防与康复:3例发生的神经炎和1例发生的麻风反应都按神经炎方案和麻风反应治疗方案治疗并随访监测,神经炎治疗率和监测率达100%,且开始联合化疗后2年内无新发畸残;对于残疾者,教其开展眼、手、足自我护理与技能培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五年来共发放防护鞋104双﹑护理包24套﹑溃疡换药包180个;无手术矫治病例。

6.科普宣传:通过多种形式、长期、有效的科普宣传,2015年公众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2%以上,“恐麻、歧麻”意识得到改变。每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由政府组织血地办、卫生、民政、残联、乡村干部等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活动,五年来参加活动人数累计43人次。共发放宣传单6.8万余份,招贴画9100余份,电视广播3次,麻防宣传覆盖219 个行政村(居委会),估计受益总人口数约47.8万人次。

7.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2015年共调查了370名对象,密切接触者70名(其中患者家属19名),农村居民90名、城镇居民90名﹑中学生 120名,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答对5个及以上的城镇居民人数为76人,农村居民为74人,中学生为104人,密切接触者(患者家属)为19人,XXX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2%以上,密切接触者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100%。

8.疫情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现症麻风病人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每年进行1次常规检查,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麻风病可疑线索,都能及时上报并检查确诊,疫情报表完整准确,上报及时,五年来累计普查疫源村8个,普查居民435人,密切接触者检查263人,发现3例麻风病人。

(五)《规划》中期指标完成情况:麻风病联合化疗覆盖率、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均达100﹪;麻风病患者开始联合化疗后2年内无新发畸残发生;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达100%;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达到100%。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无Ⅱ级畸残者;麻风病患者早期发现率(延迟期在2年以内,且无可见性畸残者)达到100%,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2%以上。

(六)督导评估:近五年省级督导2次,有9人参加;市级督导8次,累计25人次参加;县级督导6次,有20人参加。

四、主要成绩及经验

(一)、主要成绩

1.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基本形成。

2.县、乡、村三级麻防网络不断健全,从事麻防工作专/兼职人员不断增加,专业水平显著提高。

3.宣传覆盖面广,麻防宣传覆盖219 个行政村(居委会),受教育约47.8 万人次。

4.麻风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底患病率仅0.016/ 万。5.公众麻风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目前达到82%以上。6.完成《规划》中期工作总目标和工作指标。

(二)经验

1、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是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根本保证

2、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督导,有利于麻防措施的具体落实和各项工作指标的实现。

3,麻风病防治工作必须要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防治队伍,并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才能真正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4,麻防经费必须得到充分的保障,否则各项防治措施就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五、问题与建议

1、麻风病基本消灭达标后,政府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麻防工作的领导。

2、目前麻防专业队伍相对薄弱,人才缺乏,防治经费得不到保障,近五年来,每年的麻防经费只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政府能根据人口数按比例核定麻防机构人员编制数和麻防经费。

3、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相关待遇得不到落实,工资改革后麻防津贴只能享受原有基础数;职称晋升没有优惠政策和相应的麻防专业标准,只能按皮肤科专业升报,基层麻防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皮肤科诊疗工作相对较少,晋升职称难度较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应的麻防特殊岗位津贴政策和基层麻防工作人员晋升职称优惠政策,取消外语水平和相关科研课题及论文要求。以稳定基层麻防队伍,以利麻防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可持续发展。

XXX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二0一六月四月十日

六:附件

评估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叶武庆 副组长:周仁贵 祝敏标 成员:王建斌 占焕庆 舒水国

E-mail:ysxpfs@163.com

县卫生局局长 县卫生局党委书记

县卫生局党委委员﹑县血地办主任 县卫生局公卫股股长 县皮防所所长 县皮防所主治医师

联系人:颜丽琴 联系电话:0793-2563428

第三篇:“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 2017

“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

地方病是由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生产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的呈地方性发生的疾病,多发生在老少边穷地区,是病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地方病防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为建立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持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十二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健全完善防治网络,大力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社会广泛参与,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多数地区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

但是,导致我国地方病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难以根本改变。全国尚有163个县未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已达到消除目标的部分地区工作滑坡,水源性高碘病区改水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尚有部分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未进行改水或改水工程水氟(砷)含量仍然超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部分改良炉灶因缺乏维修维护而失去防病效

果,饮茶型地氟病病区氟含量合格砖茶饮用率仍较低;部分地区大骨节病、克山病病情尚未有效控制。一些地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持久性认识不足,防治工作弱化、资金削减、人员流失,影响了防治成果的持续巩固,距实现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巩固全国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成果,实施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坚持预防为主、防管并重、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工作策略,着力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协调机制、管理制度和防治网络,推动地方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方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保障投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合作,立足本部门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落实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防管并重。持续改善地方病地区生产生活环境,2

减少致病因素危害。对高危地区重点人群采取预防和应急干预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参与防治工作的主动性,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加强防治措施后期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巩固防治成果。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根据各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取适宜、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细化防治目标和工作节点,加强考核评价,稳步、扎实推进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工作。

(三)工作目标。依法全面落实地方病防治措施,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长效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病控制和消除工作,巩固防治成果,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1.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继续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策略,各省份95%以上的县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人群碘营养总体保持适宜水平。

2.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强化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工作的后期管理,建立管理机制并有效运行。全国95%以上的病区县达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控制或消除水平,其中辽宁、河南、广西3个省份的所有病区县达到消除水平。贵州、陕西省所有病区县达到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消除水平。具体计划见附件1。

3.保持基本消除大骨节病状态。全国95%以上的病区县达到消除目标,其中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3

河南、四川、陕西9个省份的全部病区县达到消除目标。具体计划见附件2。

4.保持基本消除克山病状态。全国95%以上的病区县达到消除目标,其中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12个省份的全部病区县达到消除目标。具体计划见附件3。

5.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全面落实已查明氟(砷)超标地区的改水工作,90%以上村的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饮用水氟(砷)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70%以上的病区县饮水型氟中毒达到控制水平,90%以上的病区县饮水型砷中毒达到消除水平。

6.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95%以上的县居民户无碘盐食用率达到90%以上,水源性高碘病区落实改水降碘措施。

7.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氟病危害。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份大力推广氟含量合格砖茶,逐步降低人群砖茶氟摄入水平。

三、防治措施

(一)实施综合防控。

消除碘缺乏危害。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原则,实施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卫生计生部门组织调查全国饮用水、食品含碘量状况,以县为单位定期开展人群碘营养监测,掌握发病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建立新发克

汀病患儿报告制度,及时监测预警人群碘缺乏风险;加强医疗和预防人员的培训,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科学补碘知识宣传。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组织生产、供应碘含量适宜的碘盐。食盐质量监管部门依法开展碘盐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查处违法行为,防止不合格碘盐流入市场。在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贫困地区继续落实碘盐财政补贴政策,防止出现新发克汀病病例,保护儿童智力发育。

防控水源性高碘危害。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开展病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动态监测。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为水源性高碘病区和地区组织生产无碘盐。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卫生计生等部门在水源性高碘病区实施改水降碘措施。

防范地方性氟(砷)中毒。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开展病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动态监测,有序开展地方性氟(砷)中毒控制和消除评价工作;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加强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当地群众正确使用改良炉灶并主动做好维修维护,持续巩固防治成果;进一步查清饮茶型地氟病病情和流行范围,完善砖茶氟限量等标准。农业、林业等部门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优先安排农村新型能源建设项目。水利部门优先在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地区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完成降氟、降砷改水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质检测的指导。供销合作社组织开展砖茶制茶技术革新,引导供销合作社系统茶叶企业生产氟含量符合标准的砖茶。

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砖茶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相关部门要研究在贫困地区实施氟含量合格砖茶财政补贴政策,减轻饮茶型地氟病危害。

防治大骨节病。卫生计生部门加强监测和评价,积极推动病区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将符合残疾标准的大骨节病致残者纳入残疾人保障范围。教育部门优先考虑在大骨节病活跃病区建立寄宿制学校,使当地儿童脱离致病环境,降低发病风险。林业部门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在病区落实退耕还林(草)防治措施。扶贫部门对建档立卡的因大骨节病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在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病区,当地政府加大防治力度,因地制宜落实防治措施,防止新病例发生。

防治克山病。卫生计生部门加强监测和评价,积极推动病区持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克山病患者档案。扶贫部门对建档立卡的因克山病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在病情未控制的病区,当地政府加大防治力度,加强群众健康教育,改善膳食营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监测评估。卫生计生部门健全完善地方病防治监测评价体系,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监测力度,定期开展重点地方病流行状况调查,准确反映和预测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现有网络平台,加强地方病信息管理,实现监测评估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防治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强化监测与防治干预措施的有效结合,加强监测管理和质量控制,促进部

门间及时沟通和反馈监测信息,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宣传教育。卫生计生、教育、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地方病防治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地要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督促落实辖区内地方病防治工作,各地方病地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各地要细化分解防治工作目标和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抓好组织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本规划确定的政策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发展改革部门将相关投资建设项目优先向地方病地区倾斜,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科技部门针对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设立科研项目,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方病患者按规定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财政部门安排地方病防治所需资金并监督使用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做好参保地方病患者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服务工作。残联做好符合评残标准的氟骨症、大骨节病、克汀病患者的残疾人相关服务工作。

(二)经费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落实防治资金。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

困地区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病防治资金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广泛动员和争取企业、个人及社会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三)技术保障。针对地方病防治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地方病病因等基础研究和防治应用研究,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地方病防治科研活动进行支持,结合实施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多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推出一批适宜的防治技术,建立防治技术转化示范点并逐步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地方病重点实验室和临床重点专科的作用,开展防治应用研究。开展地方病防治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机构和人员保障。加强地方病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地方病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开展专业人员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业务能力。按规定保障专业防治人员的工资待遇,为其开展防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五、监督考核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计划和方案。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于2018年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中期评估情况对2020年的目标进行调整。2020年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终期评估。

附件: 1.全国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目标计划表

2.全国消除大骨节病目标计划表

3.全国消除克山病目标计划表

附件1

全国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

目标计划表

2015年基数

省份 病区县数 20 2 7 3 15 28 2 13 23 37 14 8 172

未控制 县数 1 0 1 0 1 5 0 4 4 9 4 6 35

控制 县数 8 0 4 1 9 13 0 5 11 5 6 1 63

消除 县数 11 2 2 2 5 10 2 4 8 23 4 1 74

2020年目标 未控制 控制 消除 县数 0 0 0 0 0 0 0 0 0 0 2 4 6

县数 县数 1 0 1 0 1 5 0 4 4 8 2 2 28 2 6 3 14 23 2 9 19 29 10 2 138 山西 辽宁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合计

附件2

全国消除大骨节病目标计划表

2015年基数

省份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四川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合计 病区县数 7 35 18 5 40 80 1 5 32 54 62 37 3 379 未控制 县数 0 0 0 0 0 0 0 0 0 6 0 0 2 8

控制 县数 0 0 10 0 12 3 0 0 0 7 0 9 1 42

消除 县数 7 35 8 5 28 77 1 5 32 41 62 28 0 329

2020年目标 未控制 县数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控制 县数 0 0 2 0 0 0 0 0 0 6 0 2 1 11

消除 县数 7 35 16 5 40 80 1 5 32 48 62 35 2 368

附件3

全国消除克山病目标计划表

省份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河南 湖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合计

病区县数 11 11 12 4 37 66 19 3 1 9 54 1 42 1 29 28 328

2015年基数 未控制 县数 0 0 1 0 3 0 0 0 0 0 0 0 0 0 1 14 19

控制 县数 5 0 8 1 15 5 10 0 0 0 4 0 2 0 18 5 73

县数 6 11 3 3 19 61 9 3 1 9 50 1 40 1 10 9 236

2020年目标

消除 未控制

县数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控制 县数 0 0 1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7 10

消除 县数 11 11 11 4 36 66 19 3 1 9 54 1 42 1 28 21 318

第四篇: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2006-2010年实施计划

为了保证《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总体目标及工作指标的实现,根据《规划》2002-2005年实施计划的进展情况,制定《规划》2006-2010年实施计划。

一、目的、目标及工作指标

(一)目的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减少结核病的患病和死亡,提高全人口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目标

2006-2010年全国发现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人20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和结核病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各下降一半。

(三)主要工作指标

1、全国以县(市)为单位,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100%;

2、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至少在70%及以上;

3、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及以上;

4、到2010年,医疗机构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达100%;

5、到2010年,项目地区发现的耐多药结核病人接受治疗率达90%;

6、到2010年,项目地区符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病人,其治疗率达80%以上;

7、到2010年,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的接受治疗率达90%以上;

8、到2010年,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90%;

9、到2010年,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

二、指导原则

(一)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及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保证结核病防治经费。

(三)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确保足够的人员和设施,满足结核病

防治工作的需求。

(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

(五)对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实行免费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

(六)对贫困地区给予重点技术援助和经费倾斜。

(七)积极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活动。

(八)提高DOTS实施质量,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九)建立激励机制,落实结核病报病补助和病人管理补助。

三、主要技术策略

(一)建立由结防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结核病控制服务体系,共同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

(二)以因症就诊、转诊和追踪作为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发现方式;以痰涂片为主与X线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工作。

(三)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国家统一化疗方案,对涂阳病人实施全程督导,对涂阴病人实施强化期督导。

(四)加强痰涂片室间质量控制工作,逐步开展痰培养工作。

(五)建立健全抗结核病药物供应管理系统,保证药品质量,确保药品及时供应。逐步扩展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使用。

(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结核病监控与评价工作。

(七)制定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的实施计划,并逐步实施。

(八)制定耐多药结核病的控制工作框架和实施计划,并逐步实施。

(九)制定流动人口结核病的控制工作框架和实施计划,并逐步实施。

(十)开展特殊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十一)与多部门合作,实施中国结核病健康促进策略。

(十二)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工作。

四、主要行动及措施

(一)加强政府承诺

1、国家结核病控制机构间协调委员会(ICC),每年6月和12月各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协调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对全国规划进展情况定期审议、督导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2、各级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本级的结核病控制计划,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落实到位。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各级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人力资源发展计划配齐人员,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4、加强外资和内资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各省要做好每经费预算的工作计划。

5、各省制定本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0实施计划。

(二)落实病人发现的各项措施:

1、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结核病专科医院、厂矿企业医疗单位、个体诊所)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做好结核病人的发现、疫情报告、网络直报和转诊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

2、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中未到结防机构就诊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

3、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4、开展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检查。

5、在结核病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中开展病人发现工作。

6、配合教育部门在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

(三)实验室工作

1、加强国家级结核病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和提高对全国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和研究能力。

2、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全面推广新的实验室室间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痰检质量。按照实验室室间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加大对实验室工作的督导力度和频度,保证督导的质量。

3、加强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改善各级结核病实验室工作条件,逐

步达到国家所要求的生物安全标准。

4、根据工作需求,逐步开展痰结核菌分离培养,逐步开展药物敏感性实验。

(四)提高病人治疗管理质量

1、对涂阳病人采用以医务人员为主的全程督导治疗;对涂阴病人实行强化期督导治疗。

2、各级结防人员严格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开展对结核病治疗管理督导与访视。切实落实全程督导化疗的措施,确保病人做到全程规律服药,及时了解病人痰菌变化情况。

3、要密切关注病人的治疗情况,对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要给予及时处理。

(五)监控与评价

1、认真执行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完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

2、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监控与评价指标。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要积极开展督导工作,规范督导方法,提高督导质量。

4、卫生部结核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和技术督导。

5、充分利用各种监测资料,指导结核病防治工作,对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六)药品供应与管理

1、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抗结核药品的招标采购工作,同时做好药品供应、调剂,保证不间断供药。

2、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抗结核药品管理手册》有关要求,各级要加强药品计划、使用与管理,防止药品过期,造成浪费。

3、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使用。

(七)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

1、实施《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

2、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利用“

3、24”世界结核病日,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并做好资源库的资料更新工作。

4、2006年和2009年分别进行一次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效果评估与“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

(八)培训工作

1、根据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不断提高结防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

2、适时组织人员参加国际培训和研讨会,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等方式,提高国家级和省级人员的业务素质。

3、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编写统一培训教材,供各级使用。

(九)特殊人群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及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的控制

1、各省将特殊人群(流动人口、羁押人群等)纳入本地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使流动人口和羁押人群中肺结核病人能及早发现和治疗。

2、制定国家耐多药结核病防治工作框架和实施方案,对耐多药结核病规范治疗管理工作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开展结核病耐药监测。

3、根据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框架,制定实施计划;建立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间的协作机制;逐步开展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的监测;对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双重感染者及病人给与相应的预防、治疗和关怀。

(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上先进的结核病防治技术及成功经验。

2、继续做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全球基金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比利时达米恩基金结核病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

(十一)应用性研究

1、完善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应用性研究管理机制,建立实施性研究伦理委员会。

2、确定应用性研究的优先领域,加强应用性研究的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性研究成果。

(十二)总结、《规划》中期和终期评估

1、各级要做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并报同级卫生行政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2、2006年由国家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中期评估。

3、2010年国家组织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4、2010年《规划》执行结束后,由国家组织对《规划》进行终期评估,结果报国务院。

第五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一些地区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污液以及化肥农药等渗漏渗透,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会议强调,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安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本着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原则,制订和实施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切实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会议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为此,一要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二要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限期治理地下水污染隐患。三要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削减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推进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四要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防范石油化工行业和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五要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逐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在水源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六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七要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八要建立区域和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专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队伍。地方人民政府要制订监测计划。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努力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水平。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全社会保护地下水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下载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精选五篇)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

    职业病防治规划

    季布煤业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规划(2018年-2022年)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加强我矿职业卫生与健康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持续......

    麻风病知识

    关于麻风病 1.什么是麻风病? 1.什么是麻风病?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也叫汉森氏病, 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 染病。 2.麻风病有哪些症状......

    麻风病工作总结

    麻风病工作总结 麻风病工作总结1 每年的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国际防治麻风病日”。以下关于XX年世界麻风病日宣传活动总结是由聘才网的为各位们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

    麻风病教案

    麻风病教案 六二班吕斯权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麻风病; 2、掌握麻风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等知识; 3、掌握麻风病的治疗。 4、教学重难点: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 5、教学时数:1课时......

    麻风病教案

    预 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为你为我为他 维护家庭幸福靠你靠我靠他 防麻 东营小学预防麻风病知识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 1、为全面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麻风病氛......

    麻风病教案

    麻风病教案 拟写人:喻海 教学目标 1、认识麻风病。 2、初步了解麻风病的传染途径。 教学过程: 一、认识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

    2011年10月份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公布情况

     中国地下水防治大幕将启。 10月14日,中国政府网息显示,国务院发文批复,称原则同意《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