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10-15 09:5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

第一篇: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迅猛扩大,《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 指出,基于市场数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 2013年底达到 27 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 19%。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统计,2013 年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超37%,总额排名世界第三。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其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金融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状况,为此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界对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肯定了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且认为我国影子银行的特性使其不具备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然而已有文献都侧重于定性分析且关于影子银行与特定经济要素之间关系的专门研究较少,特别是影子银行对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房地产行业的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就几乎没有。

伴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2010 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也一直处于上升通道,REICO 工作室 《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 显示,2010 年、2011 年、2012 年,70 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12.2%、4.4%和 4.45%。武康平、鲁桂华(2004)[1]认为,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具有共生性。影子银行作为金融信贷市场中的创新成分,与房地产价格波动之间也应具有天然的经济联系。在对 2008 年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以及破裂的原因分析中,相关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影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探究单 畅,韩复龄,李浩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通过信用创造增强效应、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效应和资产替代增强效应,影子银行体系较传统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变动子银行体系的重要作用,影子银行被认为难辞其咎,Coleman etal.(2008)[2]认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所产生的需求冲击了房地产价格,同时这种信用方式催生了房地产价格泡沫。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和国外的相关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具体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这不仅对有效调控影子银行和房地产价格这两个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调控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已有文献在研究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问题时,大多集中于对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尤其是传统银行信贷等变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单独将影子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

文章基于已有文献对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相关关系的研究,首先从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信贷的区别入手,分析其在影响房地产价格时的特殊作用机理,并选取 2010 年 1 月至 2014年 9 月的相关数据,通过 VAR 模型、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分析影子银行贷款、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不同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向,充分考察影子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动态均衡。

二、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

国内外学者运用金融加速器原理、预期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对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顺周期关系,银行信贷是引发房地产价格泡沫并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Borio et al.(2001)[3]运用金融加速器原理,认为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上升期的信贷发放和下降期的信贷紧缩,从而扩大了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幅度。Renaud(1996)[4]认为,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不惜违反金融监管过度借贷,承担更多的金融风险,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造成了显著影响,加速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Allen et al.(2004)[5]基于金融机构理论和预期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对房价的预期决定了自身对房地产信贷的投放,由此导致房地产价格的顺周期波动。且以往研究成果一致认为银行主要通过改变信贷数量来影响房地产价格,这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外源融资尤其是借贷资金占比较大,信贷市场资金的变动通过影响房地产供求导致房地产价格波动,信贷市场资金的流入数量和流入供或求的方向不同间接决定了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程度和波动方向。

中国影子银行作为规则边缘获利的金融创新产品,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补充渠道。约束诱导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受到约束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自我保护”路径,金融机构通过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绕开政府管控,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在中国二元金融结构体制下,影子银行固有的“影子”特性使得其在规避监管、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向房地产行业注入资金的方向和数量都与传统银行相区别,导致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强度和方向与传统银行也有所差别。

1.影响程度

在影响强度上,影子银行内在规避监管、降低交易成本的特有属性通过重新排列金融要素、转换业务流程、创造交换媒介等途径衍发出特殊借贷机制,通过信用创造增强、风险承担意愿增强和资产替代增强效应,较传统银行在流动性转换、风险转换和期限转换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更充足的融资来源。Nersisyan et al.(2010)[6]认为影子银行快速增长的杠杆导致金融虚拟化,使实体经济更易受金融不稳定的影响。

(1)信用创造增强效应

影子银行资金回避了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本身的创新属性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可以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将企业和个人的闲散资金吸入囊中,居民投融资需求增强和影子银行竞争力提升双重效应叠加导致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强于传统银行体系。周丽萍(2012)[7]从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出发,认为影子银行机构在无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下调动并运用全社会闲置资金,加速货币的流动,创造流动性,实现信用规模的扩张。易宪容(2009)[8]认为影子银行的证券化运作方式会导致信用的无限扩张。同时,影子银行作为新型交换媒介,本身就是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的创新产物,具有门槛低、办理灵活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和数量,增强资金的流动性。特别是在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下,影子银行贷款受获利意愿驱动大部分投入房地产市场,扩大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加了房地产商品的供给。2010年初至 2011 年,政府持续收紧银根以抑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连续 12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限制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但是,2012 年房地产建筑施工面积仍然比 2010年同比上涨 41.46%,竣工面积同比上涨 26%。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没有断裂且开发面积高速上涨就是得益于影子银行提供的大量资金支持。

(2)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效应

影子银行体系业务链条较长,贷款发起方不是最终的贷款违约风险承担者,且不受正规金融机构操作规范的限制,因此贷款者仔细审查借款者资质的驱动性减弱,风险承担意愿增强,Wheaton et al.(2008)[9]and Pavlov et al.(2011)[10]认为资产证券化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审核标准降低,信用大规模扩张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同时,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会持续走高,贷款者承担风险获取利润的意愿增强,会放松信贷标准,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借款者也能够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贷款。Allen etal.(1998)[11]认为,当投资者用借来的资金进行投资且只承担有限责任时,投资者会对风险资产进行过度投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0 年到 2013 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年累计增加额分别同比增长 191.11%、376.17%。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都会高于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 2~3 个百分点,在经济形势较好房地产价格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愿意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进行外部融资,而增加的融资成本和运营风险最终会体现在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中。

(3)资产替代增强效应

影子银行规避金融监管,通过资产池操作推出具有期限错配特征的各种类型理财产品,在货币市场吸收大量短期资金,并投向非标的的长期性资产,造成长期高风险资产对短期低风险负债的资产替代效应增加,杨军华(2011)的研究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影子银行使得整个金融中介体系的期限错配加剧。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调的同时也稳定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信用总量。

2.影响方向

在影响方向上,影子银行作为信贷紧缩的产物,在我国由金融抑制而产生的二元金融结构中将资金“悄然”投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就是房地产商品的供给方。国内学者在研究银行贷款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时,主要侧重于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以房地产需求方资金流动作为传导中介,并认为信用扩张与资产价格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期效应。信贷资金流入方向的区别使得对房地产供求的影响方向也有所区别,虽然相对于房地产需求来说,房地产供给短期弹性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贷款会通过增多房地产有效供给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反向影响。

三、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和房地产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1.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文章采用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4 年 9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传统银行信贷、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关于代表影子银行规模的数据,由于我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尚明确统一,且影子银行具有表外性和隐蔽性,对影子银行规模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获得比较困难。根据已有研究影子银行问题的实证研究文献,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估计方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社会融资总量减去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部分;二是李建军(2008)[12]利用支出法从借款人角度根据实现 GDP 所需信贷规模计算得出的“未观测金融”数据;三是选取影子银行中的可观测部分进行趋势估计。文章采用第三种方法,选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累计额(SL)作为影子银行的观测数据,虽然如此会缩小了影子银行的范围,但是由于其占影子银行规模的大部分,是影子银行体系流入房地产行业的主流资金,也是统计口径比较一致的数据,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影子银行的发展趋势。同时,文章采用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数据之和来代表传统银行信贷规模(YL);采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额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之比来代表房地产价格(HP);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受到国家的限制,所以文章采用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率(SI)作为影子银行借贷利率,以期接近房地产企业的真实市场贷款利率。

为了消除异方差,在不改变原时间序列的性质及关系的原则下,分别对原序列 SL、HP、YL 取对数,转换成 LSL、LHP、LYL。所有原始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用益信托网,采用 Eviews6.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变量序列平稳性检验和 Johansen 协整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首先使用 ADF 方法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的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 1。结果表明,四个变量的原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四个变量序列在 1%的显著水平上都拒绝了原假设,变为平稳序列,因此判定 LSL、LYL、LHP、SI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 I(1)满足进行协整的前提条件。款人角度根据实现 GDP 所需信贷规模计算得出的“未观测金融”数据;三是选取影子银行中的可观测部分进行趋势估计。文章采用第三种方法,选取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累计额(SL)作为影子银行的观测数据,虽然如此会缩小了影子银行的范围,但是由于其占影子银行规模的大部分,是影子银行体系流入房地产行业的主流资金,也是统计口径比较一致的数据,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影子银行的发展趋势。同时,文章采用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数据之和来代表传统银行信贷规模(YL);采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额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之比来代表房地产价格(HP);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受到国家的限制,所以文章采用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率(SI)作为影子银行借贷利率,以期接近房地产企业的真实市场贷款利率。为了消除异方差,在不改变原时间序列的性质及关系的原则下,分别对原序列 SL、HP、YL 取对数,转换成 LSL、LHP、LYL。所有原始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用益信托网,采用 Eviews6.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变量序列平稳性检验和 Johansen 协整检验为避免“伪回归”,首先使用 ADF 方法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变量序列的的平稳性,1。结果表明,四个变量的原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四个变量序列在 1%的显著水平上都拒绝了原假设,变为平稳序列,因此判定 LSL、LYL、LHP、SI 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 I(1)满足进行协整的前提条件。整关系检验,无线性趋势和常数项。检验结果见表 2,迹检验结果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都表明在 95%的置信水平下四个变量序列之间最多存在一个协整方程,也就是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确定模型中影子银行规模、银行信贷规模、房地产价格水平和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四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对四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由于四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且存在唯一的协整方程,因此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滞后 2 阶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房地产价格和影子银行规模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房地产价格和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银行贷款规模是引起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影子银行贷款利率是引起银行贷款规模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贷款规模变动都能对房地产价格波动有很好的解释力度,同时,房地产价格波动又能对影子银行规模和影子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可见房地产价格波动和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及银行贷款规模的变动都有一定关系。

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具体验证各个变量系列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进程,即衡量来自某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 VAR 模型中其他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测量影子银行规模、传统银行信贷规模、影子银行贷款利率波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及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影子银行规模的反作用影响。其中的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文章选取滞后 10 期(单位:月度)冲击响应函数,来观测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纵轴表示接受冲击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代表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在影子银行贷款规模(LSL)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下,房地产价格(LHP)会先上升,在第 2 期达到最大后从第 3 期开始向下调整,直到第 15 期趋于稳定。而在银行贷款规模(LYL)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下,房地产价格(LHP)会显著上升,在第 3 期达到最大,在第 15 期趋于稳定,但是一直保持正向效应,这和王晓明(2010)[13]的研究结论一致。这表明和银行贷款规模(LYL)的影响方向不同,影子银行贷款规模(LSL)的波动对房地产价格(LHP)具有反向影响且具有一定时滞。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我国存在房地产商品供求总量结构性失衡相关,市场上生产的低档住宅明显供不应求,在需求依然旺盛的条件下,影子银行为房地产市场注入的资金并没有增加有效供给,因此短期内商品房价格会不断上扬。但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供给结构调整,有效供给逐步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房地产价格水平下降。

影子银行贷款利率(SI)一个标准差的冲击会使房地产价格(LHP)有个小幅波动后在第 3 期向下调整,在第 5 期向上调整直到第 15 期趋于稳定,总体来说,影子银行贷款利率会引起房地产价格的下降。这表明影子银行贷款利率长期对房地产价格具有负向效应。

5.方差分解文章通过方差分解考察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影子银行信贷利率、银行贷款规模变动在房地产价格波动中所占的比例。检验结果见图 3。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价格变动大约有 61%由其自身决定,24%由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决定,7.4%由银行信贷规模决定,余下的大约 7.4%由影子银行信贷利率决定。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远远超过银行信贷规模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研究了我国 2010 年 1 月至2014 年9 月影子银行规模变动和传统银行信贷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影子银行贷款规模变动和影子银行贷款利率变动会影响房地产价格,说明影子银行贷款中有很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并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发挥作用。其次,影子银行贷款与房地产价格波动之间并不具有顺周期性,长期来看,影子银行贷款增加并没有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反而会最终降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幅度。这是因为影子银行的对象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而对于购置房屋的按揭贷款提供较少,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资金的增多会在长期增加有效供给,平抑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最后,影子银行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强度要大于银行贷款,验证了影子银行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确实具有增强效应的分析,同时也说明影子银行对房地产市场乃至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都在逐步增加。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文章认为:

(1)中国影子银行作为现阶段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应充分发掘并运用其积极经济效应

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认为在“监管—规避监管—追加监管”的博弈中,管控和规避管控的创新不断交错产生,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创新属性使得其在这种博弈的过程中适应性和效率螺旋上升,运用新媒介、设计新流程、采用多元化工具和产品满足了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专门就房地产市场来说,从长期来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与房地产价格波动之间不具有顺周期性,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一般通用的金融加速器理论并不适用于解释影子银行和宏观经济的关系问题。因此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应利用影子银行信贷的积极作用因素,合理引导贷款资金流向,扩大房地产的有效供给。同时应在构建科学的影子银行监测和统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影子银行信贷的经济效应,以正确评估和引导金融创新体系的发展。

(2)不能忽视影子银行规避监管的特有属性和特殊借贷机制导致的自身积聚的大量风险

当房地产企业预期利润无法实现时,其投机性和庞兹性融资的特征将极容易产生信用风险并转嫁给影子银行,影子银行体系内积存的大量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期限错配风险就会随之引爆。且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高于传统银行,使得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性更强、空间传染性更迅速,更易引发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因此,应以填补监管真空地带为出发点,以将影子银行业务纳入监管范畴为目的,以实现博弈双方共赢的监管制度为载体,完善现有监管框架,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减少金融摩擦、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系统性风险,实现监管的可持续发展。如应按照系统重要性原则对影子银行分层监管,对于产品杠杆性较小、风险承担责任归属群体范围小,与银行业务联系不紧密的,可以采取行业自律措施,依靠市场手段由机构和业务自我监督调节;而对于产品业务链条、杠杆率高、风险承担责任涉及面巨大、与银行关联程度极高的产品,必须纳入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提出资本、流动性、行为规范等监管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应在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

创造条件推进房地产开发商探求多元化的融资模式,重点提高房地产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如发行开发项目债券、成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能够提供有效供给企业的大量资金需求。建立完备的房价下跌预警机制、规范评价标准、选择有效预测方法、及时进行预报分析,防范当房地产价格下降时引起银行坏账以及影子银行信贷违约等金融风险。

第二篇: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的研究现状

学号:201640100125姓名:周信文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的研究概况,阐述地铁影响房价的存在性、范围程度和时空效应,并对地铁与房价影响的分析方法进行讨论。关键词:地铁;住房价格;空间分布;

1.课题背景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2号线正式通车,中国开始进入地铁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天津、上海和广州相继于1984年、1995年和1997年开通了地铁,长春、大连、武汉和深圳也分别于2002年、2003年、2004年开通了地铁。截止2014年底,被发改委批准营运、建设、筹划地铁的中国城市已达40个。其中,已开通地铁的城市22个,营运里程2601公里。

另一方面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特别是2004年之后,房价增速加快。图1显示,住宅平均售价与城市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增长趋势一致[1]。因此,“地铁热”是否显著提高了房价? 进一步地,地铁开通如何影响房价? 实际上,地铁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变城市结构,而且影响房价。现有研究表明,地铁能够资本化为房价,提高地铁周边房价。

2.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学者对地铁与周边房价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地铁影响房价效应的存在性研究;轨道交通影响房价的范围和程度研究;地铁站对房屋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等。2.1影响效应存在的原因

地铁的建设促进了沿线经济繁荣、提高了城市运作效率、提升了住宅的交通可达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从而造成了住宅的稀缺性,导致住宅价格的提升。

地铁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机制框架

[2]2.2影响范围和程度

王霞等(2004)以北京市轻轨13号线为例,以2001年至2004年轻轨站点周围4km范围内新建商品住宅小区均价和住宅出让地价作为数据源,分析了各个环路区间内13号线站点周围每间隔1km平均房价和平均地价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轻轨站点在城市中心区对房价的影响较小,越远离城区对房价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在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对地价的影响一直集中在1km范围内[3]。

胡晓霞(2008)选择特征价格模型方法分析了新建地铁项目对周边住宅价格的空间、时间增值效应,估算出地铁对沿线住宅的平均增值和总体增值效果。得出杭州地铁一期工程规划前后,周边住宅价格平均上涨140%,终点站上涨200%-300%,由于地铁的规划建设引起的涨幅达到100%楼盘每靠近地铁站1m,平均每建筑平方米增值0.0016%,价值0.19305元/㎡。杭州地铁一期工程对2km范围内平均每个楼盘增值3534万元,而对所有个样本楼盘的总增值约为14.1亿元[4]。

杨中良(2013)利用交通成本模型,构建了西安地铁与住宅价格关系模型,选取西安地铁周边楼盘数据为样本,计算出住宅价格受地铁影响的部分,分析出西安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半径为1500 米,而且影响效果伴随着距离的增加先加强后减弱,在800米时达到最大[5]。

王洪卫等(2015)基于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构建半对数方程,量化了城郊轨道交通对市区和郊区房价影响的差异性,并借助GIS手段量化了市区和郊区轨道交通建设对房价的不同影响。得出城郊轨道交通线路对郊区房价的影响幅度明显大于对市区房价的影响幅度,可进行多条线路换乘的站点,其对周边房价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非换乘站点[6]。

2.3影响的时空效应

帅燕(2015)选定Hedonic模型(特征价格模型),通过STATA软件,实证分析了南昌地铁1号线对站点周边房价影响的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空间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地铁1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半径约为1.5千米,对处于地铁站点沿线周边500m半径区域住宅溢价作用最明显,接着是0.5-1km和1-1.5km半径区域。500m半径区域、0.5-1km半径区域、1-1.5km半径区域与1.5-2km相比增幅分别达17%、12.5%和10.2%。

“时间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9至2013南昌地铁1号线建设施工的五年间,前三年里1号线站点500米半径住宅价格均受到地铁建设的正向影响,只是受影响程度是递减的,但到了第四年却出现了负向影响。此外,南昌地铁1号线周边住宅市场对1号线的“正式开工”这一标志性时间反映最强烈,其次是“公布站点”事件,最后是“全线开工”事件[7]。

3.总结与展望

从现有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特征价格模型这一方法应用到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研究领域,并不断在研究中丰富其函数形式,使其更加贴近住宅产品的实际情况,定量分析出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影响。

地铁建设是一个周期性工程,大致包含规划期、建设期、建成营运期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地铁开通前,周边房价就已有上涨,存在明显的预期性;地铁建设宣布日对房价有正影响,建成后对房价无影响。同时在区位方面,住宅价格与地铁站口及市中心(CBD)的距离都有关。现有文献研究都有考虑房价同地铁建设时间与站点空间分布的影响,但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特征价格模型结果的数据类

描述,缺乏住宅价格属性、住宅与地铁站口地理空间位置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特征价格模型与GIS技术结合,会使分析结果既可信又直观易懂。

参考文献

[1]况伟大,王优容,马海云.地铁站设立与城市房价空间分布[J].中国软科学,2016,04:45-57.[2]王德起,于素涌.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04:82-87.[3]王霞,朱道林,张鸣明.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北京市轻轨13号线为例[J].城市问题,2004,06:39-42.[4]胡晓霞.杭州地铁对新建住宅价格影响的定量分析[D].浙江大学,2008.[5]杨中良.西安地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6]王洪卫,韩正龙.地铁影响住房价格的空间异质性测度——以上海市地铁11号线为例[J].城市问题,2015,10:36-42+48.[7]帅燕.南昌地铁1号线对周边房价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5.

第三篇: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从2007年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开始,便成为金融界讨论的热点。业界认为,由于市场流动性大、杠杆率较高,并且处在金融监管之外性影子银行必定会对金融系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争论比较大,影子银行的概念、规模以及影响力也一直备受争议。有的人认为世界影子银行体系在10万亿美元,有的认为在24万亿美元左右。2012年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影响力相对发达国家要小得多。但据统计,我国2012年影子银行的规模在22万亿元左右,大约占我国金融系统信贷业务的40%,这个指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临界点。许多人担心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比官方公布数据要大很多,其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根据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以及发达国家各种创新金融工具的影响力分析,影子银行必然对金融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关理论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影子银行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子银行的传导机制分析。例如强培铮(2012)利用模型推导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传导机制。第二,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例如易宪容(2009)认为影子银行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信贷扩张。信贷扩张的过程就是链条的无限延长,但是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影子银行的体系就会崩溃。第三,影子银行的影响分析。例如季伟(2013)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关系,认为影子银行规模小于47%,那么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反之则产生反作用。高璐(2013)实证分析了影子银行的影响发现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是也会提高系统风险。

国外对影子银行的研究较为细致而深入,例如adrian(2009)等人共同研究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监管的影响;gorton(2010)分析了影子银行的调节方法;nersisyan(2010)分析了金融危机(金融的脆弱性)与影子银行转向的关系;sergey ch-ernenko(2012)从货币市场的贷款行为出发分析了影子银行的摩擦。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可知,我国主要侧重宏观分析,而国外侧重单个角度分析。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近年来针对影子银行的政策,试图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情况与我国政策的变化深入分析影子银行的影响以及影响的传导路径,然后系统分析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监管情况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

我国影子银行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为主。其发展萌芽期在2004年,快速发展于2006年。从表1数据可知:我国影子银行近年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二者规模占gdp的比重为8.9%,比上一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而2010年为13.8%,2011年为20.7%,2012年为28.1%。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影子银行占gdp的比重越高,其对经济的影响越大,对整个经济的金融系统影响越大。根据2013年数据,其比重已经达到了36%,超过了三分之一的比重,说明其对金融系统以及整个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同时影子银行还包括了保险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等其他内容,因此其占gdp的比重更大。

表2为我国2012年广义影子银行的规模状况。从数据可知,2012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了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38%。根据表1中2013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可以推算,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占gdp的比重可能已经超过了45%。从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内容规模看,按照大小排列依次是信托产品、委托贷款、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银信合作、券商资产、担保公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渠道为14.92万亿元,占总规模的49.32%;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为10.833万亿元,占总规模的35.81%;非金融机构渠道为4.5万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的14.87%。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渠道依然为我国影子银行比例最大的部分,而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也占据了较高的比重。根据渠道的可监控程度,我国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可以监控的,而这二者占影子银行的比重超过了85%。

(二)我国三类主要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

1.银行理财产品的产生与发展。2005年9月中国光大银行发行双币理财产品,标志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开端。在2006年之后我国理财产品迅速增长,截至2012年底,我国理财产品余额已经超过了7.6万亿元。2005至2012年我国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分别为2000、4000、8200、37000、47500、70500、160000和247100亿元,规模增长非常快,年增长率超过了70%。2013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发行数量达到了56827款,金额约有56.4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5.87%。

2.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的产生与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指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的金融机构,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机构、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租赁机构等。我国非金融机构于1979年开始萌芽,到1996年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515家。多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但是发展历程非常坎坷。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了42万亿元。

3.民间借贷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由于民间借贷难以监控,所以我国涉及资金无法统计。但是根据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有34%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借贷金额超过8.6万亿元。相对前两种影子银行产品,民间借贷这类影子银行产品潜在风险更大,这是因为我国部分实业集团的债务高筑,而资金来源主要为民间借贷,例如温州立人集团总债务达到45亿元,其中绝大部分为民间借贷。由于民间借贷年利率基本在20%,利率高还贷风险大。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政策监管

2013年3月27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与非标准化债券资产业务作出了规模限定,并要求资金和投向一一对应,充分披露资产状况。也就说,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渠道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渠道的有关内容已经进行了政策部署,实行初步监管。但到2013年下半年我国理财产品的风险不断爆发,涉及飞单风险、兑付风险以及操作风险。这说明我国影子银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下依然存在各种风险,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监管体系不完善,例如金融机构与监督机构勾结、监管与被监管利益存在共通性等,导致很多监管被虚置,呈现监督形式化的现象。第二,我国对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评估能力较低,无法正确把握新金融工具的风险度。第三,我国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都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其为了促进机构以及个人收入,利用消费者较低的辨别能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误导消费者进行购买。

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子银行的原因分析

影子银行产生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需求和金融创新。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市场需求。当前监管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各种市场需求,便催生了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机构。其虽然是非银行机构,但是却发挥了银行的职能。从表3数据可知,我国融资规模呈现出年均20%左右的增速(不包括我国的民间贷款)。2013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了17.29万亿元,而我国货币供应量为110.65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占货币供应量的15.7%。这说明了我国社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并且上涨速度非常快。事实上,我国金融资金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农村贷款满足度低于40%,城镇贷款满足度也不高。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的贷款很难满足,一般都依靠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产品来完成。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0万亿元,其中银行渠道和非银行渠道各占50%左右,这说明我国在监管的金融体系外至少有30万亿元的市场需求无法通过监管的金融体系满足。

第二,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的核心即是金融的创新,这些创新也离不开人们对投资和贷款的需求。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进行投资,而产品需求者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可知,我国无论是银行机构还是非银行机构,都在不断创新影子银行的产品,都希望通过创新产品来实现融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对创新的金融产品审核较为严格,并且我国金融创新能力有限,因此总的来说我国金融创新大都是在国外根据我国金融创新工具的产生和利用情况,然后借鉴经验,按照我国需求环境进行调整的。金融创新是影子银行的主要来源。

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第一,弥补正规银行的不足。我国银行在政策和制度的约束下总是无法满足各种市场的需求,需要影子银行来补充和发展金融体系。在硬性监管的体系范围内的金融体系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全面的做出调整,而影子银行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这是因为影子银行受到的监管度小,其行为更为自由,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弥补漏洞,影子银行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相对整个金融体系来说比较小,但是相对我国经济总量来说却举足轻重,占gdp的35.4%,这说明其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欠缺这部分的作用,我国金融体系就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就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我国金融资产来看,如图1所示,影子银行占整个银行资产的50%左右,并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说明影子银行和监管内的银行一样,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成为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活化投资和经济。首先影子银行能够广泛吸收社会各种零散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可以扩大社会投资。然后影子银行通过对货币资金进行多次交换,能够提高货币的使用效率。此外,影子银行通过弥补监管范围内银行的不足,通过对其服务不到的范围进行投资,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活化经济。通过活化投资和经济,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可知,我国影子银行的产品吸纳了一些零散资金,同时也是直接配给一些中低规模需求者,比如个人、个体户以及中小企业等。这些个人或者组织无法直接大规模投资,也不能直接存在银行等待贬值,因此影子银行的相关产品是不错的保值工具,或者在需要资金时由于无法满足正规金融体系的贷款或者融资条件,也可以通过非银行渠道的影子产品进行融资。

第三,分散投资风险和利润。影子银行通过多个环节的投资可以分散利润,同时其通过多元化投资方式,从影子银行吸纳各种方式的投资资金,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并且,资金拥有者通过影子银行产品进行综合和分化投资,也可以起到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因此,影子银行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我国影子银行的产品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渠道的信托产品,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分散投资到各个基金、股票,虽然也存在不可控因素,但是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第一,如果经济存在泡沫,影子银行会放大泡沫的影响,从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泡沫与暴利驱动下,影子银行的资金会大量流向泡沫产业,从而促使泡沫更多更大。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和规模,当前许多监管外的资金大量通过高利息进入房地产行业,这大大促生了房地产的泡沫。这是缺乏严格监管的弊端。

第二,如果经济危机发生,影子银行会放大危机,恶化经济危机,从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点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已经验证。美国次贷危机产生是由于房屋贷款,但是由于银行信贷产品被包装成各种理财产品,所以波及到其他各个领域。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占gdp35%),如果一旦我国出现经济危机,那么不在监控范围内的影子银行可能因为政府无法调控而放大危机。

第三,影子银行会放大投机行为的影响力,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投机的发生首先是因为监管不力,导致投机者有漏洞可以攻击。影子银行正好满足投机主义的要求,其在监管之外或者因为无法全面严格监管,那么由于资金进入的门槛和受监测程度低,投机主义者正好可以通过漏洞和监管空白以实现其不法的暴利目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影子银行对金融的稳定性确实产生影响,并且其规模越大产生的影响越大。对于世界的发展形势而言,影子银行的规模已经上升到难以控制的范围,这也是金融危机容易被恶化和放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图2,由于世界gdp增速非常缓慢,影子银行占gdp的比重非常高,因此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影响依然非常大。从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不稳定,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不断产生,这与不可控制、缺乏监管的世界影子银行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国也应该警惕世界影子银行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现状以及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可以看出:第一,我国影子银行占gdp的比例已经将近50%,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力非常大;第二,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多面性;第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约束有利于控制影子银行的发展,但是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对影子银行的监控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为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的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我国金融监控体系,但是应该注意保持影子银行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影子银行的补充和活化经济的作用。根据我国当前的政策漏洞、法律漏洞和现实监管漏洞进行完善,其监管最重要的是防止影子银行产品的拥有者欺骗消费者,防止投机主义者利用影子银行产品来获得高额利润,损害金融的稳定性。完善监管要着重规避或者缓和影子银行的消极影响,防止其对金融甚至整个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第二,加强影子银行产品的审核管理,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保证影子银行的消极影响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政府应从我国金融的全局以及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从影子银行对金融的消极影响力以及政府对影子银行消极影响的处理能力出发,科学的规划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通过影子银行的比例和范围调控来平衡其利弊关系,合理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以及对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力。

第三,提高对影子银行产品以及整个影子银行的风险评估能力,建立影子银行风险预警系统,做好防控影子银行危机产生和发展的预测。我国欠缺对影子银行危机的评估,这不利于危机的预测。此外,虽然我国对金融产品的审核较为严格,在入口堵住了一部分风险,但是实际上很多风险来自于实施过程中,但是我国欠缺针对实施过程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这不利于危机的预测和快速反应。

第四,提高区域实体经济实力,防止世界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过多干预,防止经济泡沫过大,严控经济危机的发生与恶化,提防各种金融投资行为,并严厉监控影子银行对这些不利因素的扩大作用,防止影子银行的消极作用被多环节传递。

第四篇: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纪艳玉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有关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梳理上,总结出国内学者主要从货币供应、利率以及银行信贷方面去探讨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本文尝试着分析各个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关键词: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01

一、引言

我国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以来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价格上涨,整体上至今仍未出现较深幅度的价格下跌。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率较高,其行业属性也决定了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加直接。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调整如何房地产价格是我们值得深究的问题。

关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国内大多学者的研究都是从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角度进行分析:戴国强、张建华(2009)认为通过利率变动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机制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且对具体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贺建清、邓宏亮(2011)实证分析了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货币供应量M1、M2是房地产价格指数变化的Granger原因。单克强(2012)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增长与房价上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与前面的研究角度不同的是,薛磊(2006)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信贷资金角度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着这显著的正向关系,即银行信贷的减少会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上对国内相关的研究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者在有关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研究中,主要考虑的货币政策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及银行信贷量,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关乎社会资金面的宽松与否。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使房地产市场活跃,房地产价格上涨,因此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是正相关关系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多,促使更多的投资资金要寻找更多的投资渠道,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促使房地产市场活跃,如果投机过热,可能会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生成,这样发展下去将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灾难。

(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利率是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手段,利率对房地产价格最直接的影响是房贷资本。利率是从供需两方面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下面从这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从供给方面看,利率的高低决定这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利率升高时,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增加,为此开发商将会减少房地产的投资开发规模,使得房地产供应量下降,房地产价格上涨。因此,从供给方面看,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变化呈正向关系。其次从需求方面看,我们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投资需求来说,利率的上涨,投资者的贷款成本上升,可贷资金减少,还款压力增大,可获利空间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然会减少其投资需求。另外,利率的持续上升会使公众产生房价将下跌的预期,致使房地产的投资需求降价,因此,投资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消费需求来看,其中存在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两个效应都存在着影响。就目前形势而言,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居民的收入,替代效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收入效应产生的影响,因此,房地产的消费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需求往往与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利率是同时从供需两方面影响着房地产价格的,并且利率对房地产的需求影响要比对房地产的供给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利率的变化与房地产价格变化是呈反比关系的。

(三)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多种流动性效应影响房地产的供求,进而影响房地产价格。银行信贷资金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影响房地产价格:(1)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开发建设贷款(2)向居民发放购房贷款;(3)银行自身持有的房地产资产;(4)以房地产为抵押品的抵押贷款。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来,向房地产开发商发放开发建设贷款和向居民发放购房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的主要渠道,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银行信贷资金是房地产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主要资金来源。在银行实行宽松的房贷政策时,对购房者来说,居民的住房贷款的可得性增加,会促使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加会使房地产开发商扩大投资开发规模,从理论上而言,这会使房地产的供给增加,但房地产商品的供给弹性小,因此在短期内,银行信贷的增加并不能有效的增加房地产商品的供给,相反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拥有更多贷款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以高价拿地进行房地产开发,这会导致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增加,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另外,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商更倾向于开发建设高档房,这会使得房地产产品供需不合理,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从长期来看,在房地产商认为有利可图时,总体看来他们会逐渐开发新的房地产,随着新一批房地产项目的完工,房地产价格开始会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三、小结

从以上分析的可知,货币政策中的货币供应量、利率和银行信贷均对房地产价格有着正向或方向的影响,而在我们现行的货币政策中更多的依赖于利率单一工具,这使得调控的效果有所下降的,因此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调动一切可支配的工具,协调配合一起对我国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张建华.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财经研究,2009(12):31-37.[2]贺建清,邓宏亮.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区域金融研究,2011

(1):24-28.[3]薛磊.房地产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广西金融研究.2006(4):33-37.[4]徐红芬.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0):112-115.

第五篇: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

概念: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特征:

(一)机构数量多,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

(二)服务对象以中小企业和居民为主

(三)信用链条短,杠杆程度低

表现形式包括:

银信理财合作。银信理财合作是典型的传统商业银行表外影子银行业务,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影子银行形式。

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企业或个人等。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对资金的吸纳与投资,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吸储放贷极其类似,应属于影子银行的范围。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的核心业务,广泛使用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创造与市场融资。

二、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从对商业银行的替代、补充、依附、促进、扭曲和扰乱来分析。

(一)影子银行加速了商业银行的内外部金融脱媒,放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得更加短

期化和波动化,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系统性的风险开始显现。

(二)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市场有丰富的金融需求,当商业银行体系难以满足这些市场需求时,“影子银行”体系就通过创新的工具设计和风险分散安排,使原先不能完成的融资成为可能,进而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及其所服务的群体。影子银行机构灵活高效,满足了紧缩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缓解了商业银行业务覆盖不足造成的问题。(三)影子银行体系依附商业银行

影子银行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除了其适应了形势需要,满足了特定的需求外,还在于其充分利用了银行的资源。在迅速做大自己的同时。也加剧了银行系统风险的集聚。

影子银行体系套取了银行资金,隐蔽了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此时,如果银行根本无法或者没有努力去了解和监控信贷资金的使用方向,银行就不能正确地评估企业是否滥用了资金,不能把握贷款中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也无法预测信贷资金回流的时间和金额,难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收回。

(四)影子银行体系扭曲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银行理财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中间业务,不仅不占用资本,而且契合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增长,将加快推动银行经营转型。理财产品市场是银行利率市场化的预演,一定程度上改变的银行的收益结构,缓解了金融脱媒给银行带来的存贷款

压力,增加了银行的利润。

(五)影子银行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影子银行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和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和引领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商业银行的一系列金融创新都来源于影子银行的先行实践。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带来了信用体制的创新,建构了金融体系中银行信用与市场信用之间的转化关系,使银行能够更加主动的管理信贷风险。

下载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