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数据库建设与资源共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黑龙江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库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与后续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更新慢、检索点设置与检索系统不完善、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作共建、集中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深层次加工原始文献、完善的检索工具、数据要及时更新、长期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文章通过网络调查方法,以详实的数据阐明目前黑龙江省高校图书馆特色库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特色库现状问题建议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文字识别技术、检索技术、扫描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依托馆藏信息资源,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本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立起特色数据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创性。所建特色库如果发布上网,形成网络资源,为更多的用户会快捷方便获取系统资源,这对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和整体化无疑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然而就笔者对黑龙江省所属11个高校所建特色库的网上调查得知,实际的状况不是十分乐观,问题很多,感觉大多数学校的特色库反而不“特”。本文以网络调查的形式,析出存在的问题、叙述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1黑龙江省高校特色库建设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局部、个别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高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但是,据表一和表二统计数据看出存在的问题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建库的重点,70%以上学校自建的特色库还是处于自建自用的状态,不能被外网访问,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没有深入加工,数据更新、维护停滞表现出特色库发展并不是沿着可持续发展势头进步,整体上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
2图书馆在建设特色库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表一显示,被调查特色库48,属于馆藏纸质文献的电子转换、原文献题录的数据库有28个占总数据库的53%,而体现学科特色的仅有15个,占总数的30%,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经济的只有2个学校建立了地域特色数据库,占学校总数的18%,以建库总数算,体现地域特色的只有5个不到总数的10%,表明,目前数据库的选题还只停留在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学科导航层面,没有把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作为选题的重点。除了齐齐哈尔大学和黑龙江商业大学建立地域经济、文化或抗日的数据库外,其他高校都没有涉猎。
2.2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
通过对能够访问的4所高校调查,特色库建设中存在许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经访问得知,建库的标准不够规范,高校自选软件,建库过程都是依据软件自身所带的标准建库,对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交换以及数据维护等标准各异,没有采用的国际标准,建立兼容性强、标准高的数据库。在访问这些数据库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文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下载困难或不能下载;由于检索令不规范,同一系统中出现有多个检索命令;由于标引不规范,文献信息检索经常出现误检、漏检现象等。
2.3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与后续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更新慢
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文献加工方面:该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只是纸质文献的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停留在一次性建设上,没有深入加工和提供增值服务。
数据更新方面:在被调查的11个数据库中,有7个数据库(有1个数据丢失)从2007年11月30日到2008年5月30日数据没有更新,占64%。
后续维护维护与可否使用方面:在对该校11个数据库33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数据库没有技术维护、读者不能够点击访问的次数各有15次,占抽查次数的45%,音像数据库数据完全丢失,已无法访问。我们对黑龙江省另3个可访问的高校的抽查也得到近乎一样的结果,(另3个高校的访问登陆太慢,没有列出每次调查数据)许多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搭建后,后续建工作停滞,数据更新停止,数据库的维护工作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相对滞后和缓慢的状态,很多数据库的数据长期处于不可用或不更换的状态。
2.4检索点设置与检索系统不完善
数据库最大的功用在于检索,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该校使用TPI检索技术,只提供初级检索和二次检索途径,途径单一,我们发现数据库设置的检索点和数据所做的标引并不一致,比如“野生经济植物图片数据库”,数据标引的“形态分布”在检索点上没有设置,没有设计高级检索功能,有个别的自建数据库就根本没有检索功能。
2.5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调查得知,11所高校图书馆上网率不到36%,而实际联通率还要更低,多数高校进行IP网段封锁,外单位用户应用搜索引擎检索很难查询到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即使检索得到,绝大多数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特色数据库仅供校园网用户内部使用。
2.6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目的是为不具备本地资源的用户提供研究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建立特色库的宗旨所在。而大多数图书馆是重藏轻用或者把资源封闭起来,不是积极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投入偌大的人力物力建起的数据库,今供少数人使用,是违背建库初衷的,如何像清华大学的CNKI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那样,能够被98%的高校利用,走向市场化,是需要一定的促销手段。
3建议
3.1标准化、规范化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应制定和遵循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标准,主要包括:通信标准(TCP/PI)、码标准、标准通信置标语言/可扩展置标语言(SGML/XML)、元数据(Met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等。CALIS在特色数据库子项目建设中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各高校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有必要参照使用。
3.2共建共享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各部门、各系统和各地区的协调,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合理布局、合作共建。高校图书馆在特色库建设上像过去在合作共建联合采购外文数据库、集团采购CALIS方面那样,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分工建设、统一共享、统一采购软件等。更深层合作共建应次,实现共享
3.3突出特色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中,要集中有重点地开发某一领域或某一品种的数据库,选题必须是在馆藏基础上充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专题特色,表现出独一无二。
3.4深层次加工原始文献
对于有传统馆藏文献转换而来的数据,要在标引,链接上下功夫,让原生态的文献产生多处知网节,以便用户的检索使用。
3.5完善的检索工具
充分吸收成熟而先进的建库技术和完善的检索技术,能适应脱机、光盘、联机和网络检索,直接获取一次文献。多设置检索点,在检索途径上,应初级检索与含有布尔逻辑算符高级检索并行以充分挖掘数据库资源。
3.6适度宣传
特色数据库要立足用户市场,即发挥知识效益也要发挥经济效益,实现以文养文良性发展的数据库发展的道路,关键是做宣传和促销工作,具体的可以采取.网页广告、培训讲座、主动推介等方式推销自己。
3.7数据要及时更新、长期维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领导必须重视、统筹安排,全面部署,有一套专业力量队伍,先立项论证,一旦确立,便持之以恒,对于已建成的一定规模的特色数据库,要保证有可靠的数据资源,有专门的人员续建更新数据,也要专业人员后续维护,以保持数据库的正常运作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尽,实现特色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对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学报,2005(5).[2]韦衣昶.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3]王盾,张红燕,袁宝财.等特色全文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在网上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4]邓晓辉.网络环境下的特色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1,(1).
第二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
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省安监局《关于加快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的通知》(鲁安监发„2010‟)65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掌握全市各类应急资源,尽快建立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依靠信息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尽快建立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夯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和装备等应急资源信息的动态更新,为全面提高我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取得成效,市安监局决定成立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董世武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副组长:常成武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 成 员:毕元新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王会贤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调科科长
史 衍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科技培训科科长
高 原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科科长
赵方惠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化科科长
邹本政 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毛可桢 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副大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安全监督管理二科,高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目标任务
至2010年底,市、县(市、区)两级要初步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包括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应急专家数据库、应急物资和装备数据库),统一纳入省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做到各类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信息及时采集、更新、查阅、审查、统计分析和资源共享。
四、建设内容
(一)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
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等有关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原则,严格实行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安装并运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市、县(市、区)应急预案数据库,积极推行全市、县(市、区)、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预案网上报备。在开展全市应急预案报备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预案编制、评审、报备、发布、宣传、演练、评估的闭环管理及全过程常态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预案名称、预案类型、版本号、版本状态、编制单位、发布单位、预案文本、适用领域、发布文号、发布日期、签发人、预案状态、修订日期、地区编码、附件等。
(二)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
1、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
按照应急救援队伍性质、承担救援任务类型、综合性或专业性等标准建设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
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队伍名称、队伍类型、所属单位(主管部门)、地址、队伍资质、专长描述、行政区划代码、邮政编码、队伍人数、成立日期、负责人、联系电话、分管领导、联系电话、值班电话、传真等;装备名称、装备类别、装备功能、计量单位、数量、购买日期、出厂日期、装备描述等。
2、应急专家数据库
依靠现有应急专家数据库,按照事故分类完善不同专业的应急专家数据库,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对专家信息的采集、查阅、更新和维护。
应急专家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专家名称、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政治面貌、健康状况、专家类别、专业领域、专业特长、身份证号、技术职称、行政职务、参加工作时间、最高学历、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及主管部门、是否在职、单位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电子邮件、传真、工作简历和参与事故案例概述、备注等。
3、应急物资和装备数据库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其它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掌握市、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急救援重点物资和装备储备情况,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和装备信息的采集、查阅、更新和维护。
应急物资和装备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物资名称、物资类别、所属单位(队伍)、行政区划代码、负责人、负责人电话、传真、计量单位、物资数量、仓储地址、邮政编码、物资描述、行业主管部门等;装备名称、装备类别、所属单位(队伍)、规格型号、行政区划代码、联系人、联系人电话、传真、计量单位、数量、购买日期、出厂日期、地址、邮政编码、装备描述、行业主管部门等。
五、实施步骤 市、县(市、区)两级同步推进,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县(市、区)安监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要配备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落实具备电脑基本操作能力的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县(市、区)明确工作人员。
2、市安监局信息平台部署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库系统,具备数据录入功能。
(二)学习阶段(2010年7月)
市、县(市、区)安监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学习省局开发的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库系统有关软件,了解和掌握系统的操作知识。
(三)实施阶段(2010年8月-12月)
数据收集录入。市、县(市、区)安监部门、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库建设工作人员,登陆市安监局信息平台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库系统,按照系统要求,进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完成数据录入工作。市以上企业单位要在2010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各县(市、区)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本辖区高危和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录入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是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是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今年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保证措施,确保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和高危企业的数据采集,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全面。
(三)强化督导,狠抓落实。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配合,要指导、督促企业按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篇:深圳图书馆专题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
文档
深圳图书馆专题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
魏建华肖容梅
深圳图书馆广东 深圳518026
Specialty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Feature Service of Shenzhen Library
Wei JianhuaXiao Rongmei
Shenzhen Library, Shenzhen, Guangdong518026
专题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许多图书馆都在专题阅览室或者馆中馆的建设中创出了特色,引起社会和业内的瞩目。深圳图书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以来,根据特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台港澳资源建设、地方文献建设上一直努力不懈,形成了重要的特色馆藏,开展的剪报服务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剪报服务在业内有口皆碑。后来成立的时装图书馆以及法律图书馆的馆中馆模式,也走在国内公共图书馆专题服务的前列。可以说,在专题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上,我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今天,深圳图书馆新馆开始接待读者,人们在为新馆的建筑与设施惊叹的同时,我们在特色服务上又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在新馆的五楼,是深圳图书馆专题文献服务区,目前集中了时装、法律、商贸和东盟信息资料四个专题,与一楼的报刊、二三楼的图书外借、四楼的电子网络服务以及六楼的深圳文献、台港澳文献以及保障本服务一起形成我馆的文献服务布局。除了印刷型文献之外,在五楼还配备有完善的电脑设施,供读者使用各种电子文献;各专题均配有专业馆员,利用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展网上导读、实时咨询以及文献推送等服务。
来到这里,读者会惊喜地发现,迎面而来的法律、商贸图书以及品种繁多的外文报刊和东盟信息资料中心融为一体,人在书中,书在人旁,充分体现了大开间、无障碍设计的阅览风格。透过玻璃幕墙,视野直达莲花山顶的东侧;时装文档
文献区的布置充满了艺术气息,所有的阅览家具是单独定做的,读者累了,可以在沙发上远眺玻璃外的风光。整个五楼专题文献区以错落有致、舒适高雅为考量点,为读者精心营造一个读书学习、工作研究的人性化阅览空间。
1突出专题文献,加大馆藏建设的力度和深度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往往容易流入千篇一律的模式,最后都落入人有我有,人无我无的境地。通过专题文献建设,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集中力量来建设资源,达到能满足研究性读者需求的深度。比如我馆在年鉴收藏上,这些年一直都有专人跟踪,在收藏品种和连续性上与国内同级图书馆相比名列前茅。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在构思商贸专题的时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商贸专题中研究性资料的重点,最近正在计划购买统计年鉴资料的专门数据库,两者相结合,既能方便保存,又容易利用,这正是通过专题来带动馆藏发展的最好的例子。
1.1商贸专题
集中本馆有关商业、贸易以及市场活动的各种资料,以贸易经济类文献为主,并涵盖经济类中的研究参考文献、时效性强的信息类文献。重点发展下列馆藏:投资环境与招商资料;行业分析与市场报告;企业与产品目录资料;贸易机会与关税资料;统计年鉴以及展会资料。
为了实现上述馆藏目标,我们除了利用人工来对全馆的文献进行识别之外,还根据分类和题名字段对馆藏书目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了重组,将不同类别的文献,根据上述专题进行集中。
1.2时装专题
以服装设计类文献为主,集中了时装方面的时尚杂志、色卡和面料样版实物、时装图片与影像资料、服饰设计理论与实物图书、纺织品营销与服饰店面管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同样地,我们在重组馆藏文献时,也是利用分类和题名关键字段将不同类别里的时装图书进行集中。
1.3法律和东盟专题
与其他专题相比,法律和东盟专题相对比较简单。东盟是个地域概念,凡是东盟10国出版物或其他各国研究东盟问题的资料尽数入此。法律在分类上是一个独立的类目,主要是将本馆没有复本,而且资料性强的文献集中于此,方便研究型读者利用。
早期的构想是“专题优先”,即无论文种、地域,只要属于专题资料的都一律先专题。但考虑到我馆历史缘由以及新馆的物理空间,在最后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比较大的变化是:台港澳文献自成一体,在新馆六楼提供服务;外文报刊归并到法律和商贸专题之中。总之集中与分散是图书馆文献建设的一对矛盾,只要读者利用方便,而且书目数据完整,图书实物具体怎么布置,并不影响利用。2 利用新技术,将阵地服务与馆藏发展结合起来
深圳图书馆新馆办馆模式是“大众、研究、数字”三位一体,服务的理念是“开放、平等、免费”。为配合这一总体目标,我们除了在资源上做足工夫外,在阵地服务与网上服务上,更要借助新技术、新平台,交出一份读者满意的答卷。
2.1 利用RFID技术,文献排架准确到位
专题文献为着读者的方便,我们在排架上更多地采用主题方式,比如法律专题,根据法律专有的不同主题类型,将文献在架位上集中。再比如商贸专题区里面我们又特设了“个人创业”“电子商务”“中小企业”“WTO ”等专架。读者在利用时会更方便,在架位管理上我们利用RFID技术,可以准确地上架而不会乱架,尤其是电脑查目之后,工作人员可以准确地为读者找书。
2.2 利用RFID技术,做好文献利用统计
以往,我们图书馆经常统计读者入室人数,这是在传统多格间阅览室模式下有效的统计方式,虽然,可以借助人手与条码阅读来统计文献利用人次,但一本一本地读取,极不效率。上了新技术后,我们可以定时将读者看过的图书一次十本地进行统计,极为快速。根据统计的结果,一段时间后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文献利用的情况,结果可以作为采购馆藏的科学依据。
当然,RFID在图书馆的利用还有各种可能,我们引进一项新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服务。在阵地服务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光线条件,空间条件,将可以考虑的因素一一评估,最后作出一种安排,目的是为了读者方便、舒适、人性、满意。比如,我们在书架布置上,将朝东的玻璃幕墙与北面的装饰银树在整体视觉上加以考虑,书架布置以不挡住这两处的视野为限,有时候,牺牲一点实用空间而不破坏整体格调。面对书店、报摊以及网络资讯的多重夹击,图书馆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地位日渐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将来更多地取决于读者服务的便利性。政府投重资盖新馆,除了它是一个城市文化实力的重要象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人文的空间,让市民有需要的时候来这里饱览学习资料之外,同时也享受一座现代化图书馆从建筑到空间布置所带来的视觉享受以及人性化服务带来的城市认同感。因此,阵地服务的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不让读者空手而回”。利用新平台,不断丰富网上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随着我馆为新馆专门研发的数字图书馆系统DILAS的投入使用,为在网上提供专题文献服务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广阔的空间平台,使我们在网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将有大的变化。
3.1 统一的专题页面发布
数据的制作与发布在新的工作平台上进行,统一了界面和设计风格。配合统一检索平台,将各种数据库整合在一个页面进行检索,既方便了读者也方便了工作人员。
3.2各专题网页都提供新到书刊的目次服务
读者在馆外可以浏览新到书刊的目录,有需要的才决定到图书馆来阅览,这样有条件的读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先看看有没有自己适合的资料再作决定,节省时间和交通费用。
3.3 网上参考咨询可以提供不到馆的服务
网上咨询提供表单、电邮和实时三种咨询。实时咨询与五楼对外开放时段一致。读者通过前面提到的目次服务,可以通过咨询请求原文服务,我们的咨询人员则在规定时间内给读者答复,有电子文献的会即时提供,没有电子文献的读者可以网上预约再来馆查阅。
3.4 网上发布的各专题内容包括多媒体图片和视频
比如时装专题,我们在不违反版权的原则下,我们将时装秀节目和图案类图片做成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主页上发布索引图,引导读者及时利用馆藏。由于版权所限,这类数字资源只能是索引图和视频片段,起到充分揭示馆藏的作用。将
来我们会与时装企业协会合作,将本地名牌时装企业的历史资料做成一个设计师图片库,既保存历史读者又可以完整利用。
总之,我们各个专题将阵地服务与网上服务并重。阵地服务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览空间及垂手可及的文献资料,还有免费利用的网络电脑设施;网上服务使读者真正体会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的便利。专题馆藏与服务
4.1 商贸专题
商贸专题致力于为工商界人士提供国内外相关商贸信息;为各种研究机构及学者提供各种商贸参考资料;为中小企业寻找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及时的贸易资讯;为广大市民个人创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商贸资讯服务。现有中外文图书2万余册,外文期刊近600余种,各地年鉴及名录黄页资料4千余册。中文图书中又细分了“个人创业”“中小企业”“电子商务”“WTO图书”四个小专题。
4.2 法律专题
法律专题注重为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服务。其收集范围是中国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法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公告、标准文本、会议论文、报告及案例等,深圳本地的相关法律文献是其收藏重点。现有中外文法律图书近2万册,中外文法律期刊130余种,中文法律报纸近40种。
4.3 时装专题
时装专题面向深圳及国内的服装厂商、时装设计人员、在校师生以及对时装有兴趣的各类人士提供完善的时装资讯服务。馆藏文献包括国内外有关服装、饰品及面料的设计生产、市场动态、发展趋势等。现有专业图书2千多册,进口原版期刊130余种,国内时尚期刊70种以及各种图片样本资料、录象带、光盘资料近300种。
4.4 东盟专题
东盟信息资料中心于2005年5月由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贸易研究会(深圳)与深圳图书馆联合建立并对外开放,旨在推进深圳等国内城市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发展,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东盟及其成员国的信息资料需求。现有东盟及其成员国相关图书2000余册,中外文报刊80余种。
十几年来,深圳图书馆在探索公共图书馆开展专题服务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今天面对一座市民瞩目的新馆,我们更有理由和条件来实现图书馆人的理想,诚可谓“书山有径斯为径,学海无舟是乃舟”。在今后的专题服务实践中,我们力求文献组织更丰富,服务内容更全面、服务方式上更创新,努力打造新馆的服务品牌。
(来稿时间:2006-06-09 责编:余胜)
[作者简介] 魏建华,男,1966年生,研究馆员,深圳图书馆参考研究服务部主任,发表论文20余篇。
肖容梅,女,1969年生,法学硕士,深圳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发表论文数篇。
第四篇:特色农业建设路径与建议论文
特色农业是以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为基础,以传统优势品种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竞争力强、高效优质高产、具有一定规模或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农业[1]。近百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大量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及粗放式的开垦耕作所带来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开发特色农业,如以色列通过研发滴灌技术和温室栽培技术,造就了举世瞩目的沙漠农业;荷兰利用高纬度光热充足的条件,发展以花卉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创意农业;美国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发展规模型、信息化的基因农业、精准农业[2]。发展特色农业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家及地区间农业生产合作与分工要求的重要途径。
福建省特色农产品包括水稻、果类、茶叶、花卉、烟草等。稻米是福建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有佳禾早占、特优63等水稻品种;福建的特色水果包括龙眼、荔枝、枇杷等;福建所产茶叶驰名中外,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等;福建所产的闽西八大干、20余种道地药材、红菇等远近闻名。福建省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优势,在海西经济大发展的形势下,认识并发挥优势,有效地优化配置区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福建省农业综合实力,提高农民收入,支持海西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1.1自然资源
1.1.1气候
福建省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域差别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光照充足,冬季易出现大范围持续阴冷天气。年降水量约1500mm,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无霜期长于内陆地区,部分作物可实现一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气候条件在时空上的多样性为福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1.2河流与海洋
福建主要有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等河流,全省水力资源丰富,河川年径流量约为1170亿m3,水力资源蕴含量大,利于灌溉。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海岸线漫长,拥有连江港、东山港及三都澳等众多良港,海岛约有1404个,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1.1.3动植物资源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野生动植物的重点产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据调查统计,福建省有陆生脊椎动物832种,约占全国陆生脊椎动物的34.6%,其中哺乳类120种、鸟类549种(包括亚种)、两栖类46种、爬行类123种,已定名的昆虫有31目共5000余种[3]。福建有高等植物4703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数量的14.3%,其中蕨类382种、裸子植物70种、被子植物4251种、木本植物1943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5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45种;兰科植物有60属119种6变种,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的有25种[4]。
1.2农耕历史悠久
福建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适合多种农业经济作物的生长,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原始农业生产活动。秦汉之后,经济作物逐渐发展,种类逐渐繁多。到了唐宋,诸如茶、桑、麻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明清时期,农业的种植及生产出现商品化、多元化趋势。福建的农耕历史不仅体现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也为当前农业特色经营奠定了基础。
1.3闽台农业交流密切
福建与台湾在地缘、血缘、文缘等方面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福建省积极开展对台农业交流活动,两地之间农业发展形成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双赢局面。近年来,福建省大量引进台湾农业良种,累计引进台湾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5000多套,栽培、养殖、加工先进适用技术800多项,台湾农业良种2500多个,其中引进良种形成规模化推广和应用的达150多种[5]。福建农业发展既吸引了台湾的资金及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又为台湾提供了农业生产基地和广阔的农产品市场。闽台交流合作已经成为福建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成为福建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支撑。
2特色农业现状及其发展制约因素
福建省自然山水植被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匮乏,其农业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不同于其他省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做大做强具有福建特色的农业产业应是其基本政策的出发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福建农业绽露区域特色,但依然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影响和制约着福建农业的发展。
2.1农业社会经济要素
2.1.1农业劳动力素质
福建省农村劳动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2005-2010年,农村劳动力人口由1490.55万上升至1579.32万,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81%[6],少数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向城镇,造成较高文化程度、技能型农民的流失,劳动力队伍素质下降。残障人员比例高,年高体衰、留守妇幼居多,科学文化水平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是造成福建省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影响建设特色农业的进展。
2.1.2农民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兴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尤其是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百万农民创业、闯市场,共御风险,培育产业,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至2009年12月底,福建省已登记合作社4435家,注册资金66.8亿元[7],在发展上面临着资金紧缺、缺乏农业专业技术指导、管理尚不规范等问题,合作社提供给农户的多是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初级农产品销售等低水平服务。真正能带动农户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做大产业的农民合作组织少之又少。
2.1.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力
农业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其规模大,经济和科研实力强,具有资金和市场优势,对特色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据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8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883.51亿元,每家平均产值约为4.8亿元[8],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福建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规模小,产值低,产品档次不高,带动农户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2.2农业科技因素
2.2.1科研人员数量停滞增长
“科技三下乡”、“文化三下乡”、“春雨行动”等农业科技帮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加快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但是农村中从事农业科技普及和推广的人员变数很大。据统计表明[9],2000-2005年,福建省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人数在总体上虽有所上升,但与2000年相比,2005年的科研人数减少了214人,农业科研人员占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比例由14.28%下降至8.36%。农业科研队伍缩小,科研人才流逝,科技增收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减小,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科技致富的期待和热情,并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2.2.2生产标准化制度及体系尚未健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外向型经济比重逐步加大,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出口将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既是提高农产品品质,也是扶持保护本省特色农产品不受外来同类产品冲击的必要手段。福建农业生产标准起步较早,但标准体系普及率低、覆盖面小,部分农产品在产量、质量和绿色化程度上,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远远不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3.1重点规划、科学区域布局
2011年颁发的《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三大特色农业带的布局,提出“闽西北山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加快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建设区域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平原地区重点发展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创意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外向度高的农业产业带。沿海渔业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养殖、近海捕捞、远洋捕捞和新型海洋渔业,建设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带。”[10]发展福建特色农业要遵照三大产业带这一科学布局,突出区位优势。紧扣海西经济发展大主题,认真思考福建优势与特色,产业评估、论证,区域化、产业化设计;抓龙头企业,建立更多的专业合作社,以多种经济模式吸引、容纳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让更多的闽商、闽侨、台商回乡创业或投资兴闽。
3.2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科技创新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大力增加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特色农业科研的相关财政、税收和政策配套支持,建立科研机构—县级推广部门—乡镇科研人员的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克,积极推广高效益、低成本的农业种植培育方式,推广发展设施农业,探索高效、低碳农业等技术密集型模式。建立高覆盖率、高要求的农业标准化系统,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
3.3健全农民合作社体制,强化农民合作社功能
首先,帮助解决当前农民合作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协助合作社完善内部组织建设、民主监督、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体制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组织的正规化发展。其次,在产业政策、项目指导、市场信息、资金信贷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政府优势,理顺服务关系,营造良好的政策和产业氛围,助推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辐射范围,引导更多致富无门的农民进入合作社,带动更大层面上的农业产业进步。
3.4强化特色农业政策性支持保护
政府出台更多的产业化优惠政策,站在全局一盘棋的大农业、大海西的角度,从资金、政策、科技、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特色产业,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需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减免农业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产业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保障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改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思路,提倡农业发展新模式,扶植、培育一大批新型产业,延伸已有的产业链条。
3.4.1适度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产品种植有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发展特色农业应当继续完善和适度加大包括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在内的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应当向种植特色品种的农户倾斜。
3.4.2完善价格保护制度
价格问题是种植和市场的风向标,是供求关系调整的有力杠杆。农产品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常出现供求不平衡的局面,导致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粮贱伤农、菜贱坑农的事件经常出现,说明农民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对市场调控能力欠缺。政府既要在宏观上控制整个市场的规模,也要积极引导产业方向,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干预,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减少市场流动环节,打击扰乱市场和金融秩序的恶意投机,在稳定物价的同时,稳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3.4.3支持农业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支持福建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农业生产应当突破单一依靠农村农业经营的老路,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形成城市市场资源反哺农村,农村发展成果回馈城市的局势;走知识农业的发展模式,重视农业信息化,鼓励农业创意,文化、旅游、休闲、牧猎、工贸多种产业并存,农业不再是种养和乡土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和饮食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提高农业产业和产品的整体价值水平,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质变。
还要继续实行“走出去,请回来”战略,扶持农业异地产业链延伸、异地发展、异地基地建设,鼓励农业异地产业投资,发展农业贴牌合作生产形式,创造条件努力造就多种形式的合作共赢模式。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高效集成农业;加大力度推广海淡水养殖和远洋捕捞业以及“牛羊上山,果树上山,家禽上树,鸭子下水”的立体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
第五篇:镇2021年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镇2021年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根据县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x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及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工作的要求,为掌握各类应急资源,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尽快建立我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础建设,提高我镇应对各类事故灾难的处置能力。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成效,镇安委会成立“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典成兼办公室主任。
三、目标任务
xxxx年底前,镇政府、相关企业要利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预案和资源数据库系统平台,做到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信息及时采集、更新、查阅、审查、统计分析和资源共享。
一是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涉及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各类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二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含辖区内各类应急救援队伍。
三是建立应急专家数据库。
四是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数据库。
四、工作计划
镇政府将和县安监局同步推进数据库建设,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xxxx年1月-2月)
1、镇安监办和村(社区)要落实具备电脑基本操作能力的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
2、配备基本的办公电脑,并可以接通互联网。
3、建立数据库建设工作人员联系信息档案和协调沟通机制,各地根据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学习阶段(xxxx年3月-4月)
通过登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站,镇政府、有关单位、相关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网上注册,可下载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系统单机版进行软件使用方法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系统的操作知识。
(三)实施阶段(xxxx年5月-12月)
1、录入工作。镇安监办和重点行业、高危企业,登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网站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版,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网上录入工作。
2、指导工作。镇安监办在做好自身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将指导、协助、督促有关重点行业和高危企业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3、总结整改。xxxx年12月中旬前,做好迎接县安监局检查的准备,查找不足,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协调整改,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的管理,做到应急预案与应急资源数据库正常使用,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相关单位、各企业、镇安监办要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确定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制定工作方案。
(二)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各单位、各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和高危企业的数据采集,周密部署,全面对辖区内有关行业、企业对预案和各类数据进行摸排核查,有条不紊的开展好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认真总结,落实责任。要严格按照“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配合,要及时掌握本地区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并认真做好工作总结,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县安监局将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对未完成数据库建设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单位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