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利发展规划(5篇范文)

时间:2020-10-31 12:0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水利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水利发展规划》。

第一篇:某水利发展规划

XX 水利发展规划

二 二 O O 一六年五月

目录 前言

................................................4

第一章

“十二五”主要成就

..............................1

第二章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9

一、改革发展要求 ............................................9

二、存在主要问题 ...........................................11

第三章

水利改革发展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4

三、主要目标 ...............................................15

四、总体布局 ...............................................18

第四章

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21

一、加快完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 ...........................21

二、加快完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24

三、加快完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28

第五章

水利改革管理主要任务

............................32

一、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32

二、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3

三、探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35

四、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36

五、持续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39

六、强化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 .............................41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45

一、有利影响 ...............................................45

二、不利影响 ...............................................46

三、保护措施 ...............................................47

第七章

投资规模估算

....................................50

一、建设项目与投资 .........................................50

二、投资分析 ...............................................55

第八章

保障措施

........................................58

一、加强组织领导 ...........................................58

二、落实目标责任 ...........................................58

三、加大投入力度 ...........................................59

四、严格建设管理 ...........................................59

五、推进改革创新 ...........................................60

六、促进公众参与 ...........................................60

表一、“十三五”规划水利建设项目汇总表...............1 表二、防洪防潮安全保障工程项目表....................4 表三、水资源安全保障工程项目表.....................15 表四、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项目表.....................31 表五、其他项目表...................................35

前言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 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治水思路和理念不断创新,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水利投入再创新高,八X 治水兴水进入新阶段,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五年来,重大工程明显提速、民生水利持续加强、防汛减灾成效显著、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管控更加严格、水利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圆满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特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旱灾害频发重发,加之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我省水利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困难:防洪防潮安全体系仍不够完善、沿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等老问题仍有待解决,水安全挑战、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越来越突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对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 XX,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

学编制全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对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全省“十三五”规划和全国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我厅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总结评估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紧密结合《水利支撑保障 XX 加快发展工作方案》,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编制完成了《XX 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

第一章

“十二五”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 2011 年中央 1 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台了《中共 XX 省委 XX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实施意见》(X 委发〔2011〕1 号)、《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十项措施的通知》(X 政〔2012〕16 号)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成立了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等多个由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协调机构,八 X 治水兴水进入新阶段,全省水利投入达 1153 亿元,占计划 917 亿元的 126%,是“十一五”282 亿元的 4 倍,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圆满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主要发展成就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治水思路不断创新 。2011 年贯彻落实中央 1 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 10 年全面落实 2000 亿元投资、全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基本建成“四大体系”、为 XX 发展提供“四水”的总体思路。2013 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强水利、美生态、富百姓、建队伍、保平安”的水利发展新思路,努力建设“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防汛能力、一流的水

利项目、一流的水土保持”。

2015 年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以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为载体,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加快“三个转变”,建立“三个标准”,实现“五个目标”和“八个有”。

二、重大工程明显提速。推进水库工程、引调水工程、防洪防潮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四类 483 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其中续建项目 24 个、新开工项目 326 个、完工或主体工程完工项目 226 个。特别是建成了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厦门莲花水库、龙岩何家陂水库、九龙江北溪引水左干渠改造二期工程、石狮第二引水工程、莆田金钟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平潭综合实验区引调水一期工程等一批蓄引调水工程,新增供水能力 9.07 亿立方米;持续推进“五江一溪”、其他重要独流入海河流防洪治理,建设江堤 410 公里;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堤防 986 公里;新开工长泰枋洋水利枢纽、金门供水工程和明溪黄沙坑、尤溪兴头、宁德官昌、莆田乌溪、德化彭村、X 清葫芦门、长汀荣丰、新罗坪坑、沙县双溪、龙海九九坑、浦城王家洲 11 座中型水库;推进平潭防洪防潮工程、平潭及 X 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罗源霍口水库、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光泽茶富水库、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和 19 座中型水库等一大批项目前期。

三、民生水利持续加强。解决了国家规划内 1255 万农村居民及79.3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全国规划内1437座小型、11 座中型水库和规划外国家安排的 141 座新出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规划外 50 小型水库和 300 座小山塘除险加固;完成海堤除险加固243公里;完成9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推进 7 批 78 个县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莆田东圳、泉州山美 2 个大型,13 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 7 个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成第 6 批 17 个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和长泰、南靖、永春等 3 个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县建设,累计新增、恢复灌溉面积 32.41 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375.7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33。

四、防汛减灾成效显著。全面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超前部署、科学防抗,成功抵御了 46 场灾害性暴雨、37 个台风(9 个登陆)、425 站(次)超警戒以上洪水,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 442.92 万人(次),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减轻了灾害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同时,坚持防建并举,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全面完成 74 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完成水利工程水毁修复 2.79 万处,有序推进山洪灾害防治二期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以及 XX 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升级改造、洪水风险评估、远程视频监视系统、防汛广域网络、基层指挥中

心等项目建设,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

五、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和省级 22 个重点县、100 个重点乡镇治理为重点,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00 万亩。积极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长汀、德化等 6 个县被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着力推进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完成莆田、南平等 3 个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水库水源地保护,编制完成《XX 省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建设规划》,完成了 34 座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项目建设。国家规划内 277座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和 上杭、华安、南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完成。5 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初显成效。木兰陂工程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创建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 66 家(国家级 21 家、省级 45 家)。

六、水资源管理全面强化。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立了由省长任主任的 XX 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省政府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X 政〔2013〕11号)。完成了全省水功能区划修编、重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 泉州市全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建成 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开展考核。切实加强河湖管理,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

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X 政〔2014〕27 号),推进建立“一条岸线”、“三条蓝线”以及“河长制”、“规划水资源论证”等制度。全省共完成 213 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其中省级 102 项。对全省 8900 多家取水户数据开展复核,对 7400 多家取水许可重新登记并换发新证,更新了全省取水许可管理信息台帐,形成新的取水许可管理信息库,水资源费征收额达 18.8 亿元,其中省本级 6.8 亿元。

七、改革创新持续推进。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实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资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利建设基金、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水利基金规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调整了全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成立了省水利投资集团和 4 个设区市级、16 个县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并持续推进省水投集团改革创新、做强做大做优;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支持水利建设,出台水利建设项目省级贴息政策,2012 年起共投入贷款贴息资金 1.8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 XX 省分行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与农业银行 XX 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农业发展银行XX省分行联合印发专项过桥贷款实施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出台水利 PPP 实施办法,推进项目试点。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强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与市场监管,完成龙海、荔城 2 个国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和永春、武夷山等 7 个省级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

制改革试点建设。持续推进水价改革,完成宁化、明溪等 3 个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基层水利工作站 924 个,落实人员编制 2476个,建成标准化乡镇水利工作站 530 个,全省累计成立农村用水合作组织 3586 个。

八、依法治水不断加强。《XX 省水土保持条例》、《XX 省河道保护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和《XX 省水文管理办法》、《XX 省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XX 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颁布实施。《XX 省水资源条例》、《XX 省 X 江流域管理条例》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报请省人大常务会议审议。开展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省级水行政权力清理工作,保留行政审批事项 7项,取消审批事项 2 项、下放审批事项 4 项、转变管理方式 10项、并联审批 5 项。组织编制责任清单,明确我厅 121 项责权事项。开展规范 104 家省级水行政审批(审查)项目中介机构服务行为试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水政监察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秩序。组织编制了 XX 大水网、水中长期供求、重点河口滩涂开发治理管理规划、大中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发展、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治涝、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海堤建设等一批重要规划,推进主要河流流域综合规划修编。

九、行业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实施水利人才战略,全省水利系统在岗职工总量保持相对稳定,职工队伍学历结构层次逐步提高。推进水利科技“1515”人才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结构逐年改善,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1.1 万多人次,新增工程师资格以上人员800 多人,开展了第三、四批 XX 省水利中青年科技(学科)带头人共 53 人的培养,组织了三批共 56 人次出国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建成了水工程水动力、材料检测、水土保持等 3 个省级研究中心和 50 个基层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组织实施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948”国际先进技术引进项目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计划项目 13 项,实施 XX 省水利科研与推广专项 105 项,获得厅级以上水利科技成果 84 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 21 项。着力加快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防汛信息采集及监控、防汛指挥决策、水资源信息采集及监控、中小河流水文监测、水利普查成果查询及服务、水利建设市场信息等系统建设和整合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成效显著。水利信息网站功能不断加强,荣获全国“水利行业优秀政府网站”荣誉称号。

专栏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目标指标 规划指标 完成情况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

1255.18 1255.18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104 66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 0.533 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32.41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350 375.75 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17.7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亩)

900 1200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率(%)

>81 100

第二章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 XX 的关键时期。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改革发展要求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迫切需要推进治水思路战略性转变。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党的十八大将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在水利宏观布局、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治水方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治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科学指南。

10(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迫切需要提高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水利公共服务。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全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加快两大都市区、三大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福州新区建设,打造二十一世纪“海丝”核心区,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提升防洪防潮安全保障和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丽(三)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建设美丽 XX,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加快转变用水方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推进水利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全面提升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迫切需要推进。

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利制度体系。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仅要靠功能完善的工程体系,更要靠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十三五”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机遇期,要求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依

法治水管水,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水利制度创新,提升水利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若干领域走在全国前列,若干区域成为全国改革排头兵和试验田。

二、存在主要问题 经过长期努力,我省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调水、挡潮、灌溉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历次洪涝干旱灾害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但从总体看,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相比,水利改革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

防洪防潮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近年来水旱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五江一溪”堤防体系仍不够完善,许多新城区、开发区、乡镇和重点农田保护区堤防未闭合甚至未设防,部分堤防标准还较低,综合配套设施不够健全;“五江一溪”之外其他独流入海河流,因投入少,防洪体系建设滞后问题更为突出;海堤老化、损毁较为严重;一批病险水库(闸)仍需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水平、防汛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许多城区排涝能力明显偏低;台风风暴潮和洪涝灾害仍然是心腹大患。

(二)水资源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资源性

和工程性缺水并存。X 东南沿海 6 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人口和 GDP 均占全省 80%以上、水资源量仅占全省 40%,特别是沿海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X 西北南平、三明、龙岩 3 个设区市水资源丰富,但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工程性缺水问题不断凸显。全省城镇供水保证率、集中供水率有待提高。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率较低,部分灌排泵站带病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抗旱应急水源储备不足,抗旱减灾能力相对薄弱,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局部地区水生态仍较脆弱,余下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多处于二重山、三重山,治理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治理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部分已治理区域树种单一、林分结构较差,仍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加上台风风暴潮、暴雨及人为等因素造成“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依然存在,新增水土流失的治理压力较大。全省特别是长汀、宁化、安溪等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较为繁重。全省供水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约20%未达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密集地区污染负荷较重,部分江河湖泊水体遭受污染。在用水量增加的同时,废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水污染从城市向农村、从局部向全河扩散的威胁仍在加剧。

(四)水利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随着经济结构深入

调整和社会持续转型,水利体制机制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水资源要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水价在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中的杠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全社会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有效保护水生态水环境的社会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农业经营方式变化还不相适应。

第三章

水利改革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 XX 工作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着力完善防洪防潮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等三大体系,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 XX,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水利发展与水利改革,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相关规划、主体功能区划、产业布局相衔接。

(二)系统治理、绿色发展。坚持大中小微项目并举、新建扩建改建和除险加固并重,着力建设一批骨干蓄引调水工程、防

洪防潮工程和重要水生态治理工程,加快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三)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针对山区与沿海、城镇与农村、经济发达区与贫困地区及苏区老区、水资源丰富区与水资源贫乏区等的实际和特点,分别制定对策措施,优化建设布局,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发展成果。

(四)节水优先、建管并重。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挖掘节水潜力,加强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运行管理和维修维护,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良性运行。

(五)两手发力、协同治水。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六)改革创新、科技推动。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科技进步和水利信息化,以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

三、主要目标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

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防洪防潮减灾目标。“五江一溪”及重要支流的重点河段堤防、重点海堤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防潮标准。福州市城区防洪标准达到 100~200 年一遇,其他设区市达到 50~100 年一遇,县级城区达到 20~50 年一遇,重点乡镇、重点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城市内河排涝设施建设,设区市的旧城区达到 10 年一遇以上暴雨不漫溢,新城区达到 20 年一遇以上暴雨不漫溢;县(市、区)旧城区达到 5~10 年一遇暴雨不漫溢,新城区达到 10 年一遇以上暴雨不漫溢。

(二)节水目标。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年用水总量控制在 223 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 42 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加快县城以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生活生产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三)城乡供水目标。全面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全省新增供水能力 21 亿立方米;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0%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 90%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农村水利水电发 展目标。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30 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350 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 15 万千瓦,退出一批老旧水电站,改善 100 条以上河流生态,推动 100 座水电站精准扶贫。

(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全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86%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900 万亩。积极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六)水利改革管理目标。在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利投融资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明显进展,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得到强化,建立有利于水利发展的科学完善的水利制度体系。

专栏 2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指标测算

发展

目标

指标

“十二五”规划指标

“十三五”规划指标

备注

节水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215 223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 104 < 42 约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 0.55 预期性 供水 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21 预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 预期性 农村集中供水率(%)

--90 预期性 农村 水利 新增、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30 预期性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350 350 预期性 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千瓦)15 预期性 水资源生态 保护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亩)

900 900 预期性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81 > 86 约束性 四、总体布局

围绕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要求,以保障防洪防潮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为重点,大中小微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合理布局各类水利工程,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一)沿海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城镇化率高,存在 19 洪潮灾害频发、供水安全风险较大、水环境趋于恶化等问题。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江河湖泊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主线,构建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重点解决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强独流入海河流防洪治理和海堤建设,完善防洪防潮工程体系。加快城市内河整治和排涝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注重江河湖泊水系连通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着力改善、提高水生态环境。

(二)内陆山区。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存在防洪体系建设滞后,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集中供水普及率不高,局部地区水生态仍较脆弱等问题。以确保江河防洪安澜、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保护秀美江山水系为主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规划江河岸线资源,加强干流、主要支流防洪治理,尽快完成城镇防洪达标建设,继续开展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强化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切实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农村水电转型升级,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

设,确保河流生命健康。

(三)重点区域。根据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等重点区域战略总体部署,以加强防洪防潮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为主线,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保障。注重多元化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引调水工程,确保区域供水安全。强化江河湖泊水系综合整治,加快沿海沿江防洪防潮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支持革命老区水利发展,着力推进水利扶贫攻坚。深化海峡两岸水利合作与交流。

第四章

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围绕完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和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水利工程,加强水利突出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利服务能力。

一、加快完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 以堤防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蓄水工程的调洪作用,构筑“上调下防,库堤结合,疏挡并举,滞泄并重”的江海防洪(潮)安全体系,保障区域流域防洪防潮安全。

(一)加快推进江海堤防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力争在2018年底前建成发挥效益。深化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积极推进X东苏区防洪防潮工程、莆田宁海闸及配套治理工程、福州防洪分洪及生态补水工程、X江上游三明生态工贸区防洪分洪工程、漳州古雷石化基地防洪防潮工程等重大项目在中央立项,加快建设步伐,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加快推进“五江一溪”防洪治理。全面完成已列入全国“三位一体”规划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其他重点河段防洪治理,进

一步提高流域防洪排涝能力。

积极推进宁德霍童溪、霞浦罗汉溪、福鼎桐山溪、连江敖江、晋江九十九溪、漳浦鹿溪、云霄漳江、诏安东溪、福清龙江、涵江秋芦溪、韩江上游梅江等其他独流入海河流防洪治理。继续推进中小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实施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治理河段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供水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开展重点海堤达标建设。以沿海地区重要城市、重要经济开发区域、重要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快推进海堤达标建设,加固和新建一批重点海堤,逐步构筑完善的沿海防潮减灾体系。

(二)加快推进病险库闸除险加固。加快实施列入国家规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开展病险水库常态化除险加固,在安全鉴定基础上继续实施新出险的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加快推进列入国家规划的13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恢复水闸功能,充分发挥工程防洪、防潮、排涝、灌溉等各方面效益。

(三)加强 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抓紧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信息共享和综合应用,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开展山洪灾害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增强重点地区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加大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力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

一步提高抗灾水平。基本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的部署,继续推进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不断提高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满足防汛抗旱保安需求。继续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体系,重点加强水文测站、水文水环境监测中心和水文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综合考虑河湖调节、滞蓄、外排等措施,加快完善堤防、涵闸、泵站、蓄滞洪区等城市水利设施,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大河湖清淤治理力度,增强雨洪调蓄能力,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达标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吸水、蓄水、排水、净水和释水功能,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加强城市洪水风险管理。

专栏 3

加快完善防洪防潮安全保障体系重点任务

1.防洪防潮重大水利项目。平潭综合实验区防洪防潮工程、X东苏区防洪防潮工程、莆田宁海闸及配套治理工程、福州防洪分洪及生态补水工程、X江上游三明生态工贸区防洪分洪工程、漳州古雷石化基地防洪防潮工程。

2.“五江一溪”防洪治理。X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木兰溪防洪工程。

3.重要独流入海河流防洪治理。敖江、霍童溪、萩芦溪、漳江、鹿溪、诏安东溪、韩江上游梅江等。

4.中小河流治理。497个项目。

5.海堤建设。推进海堤强化加固;新建海堤21处、112公里。

6.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139座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常态化除险加固。

7.山洪灾害防治。52条山洪沟治理。

8.城市防洪排涝。包括堤防、涵闸、泵站、蓄滞洪区等。

二、加快完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以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为支撑,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坚持人工连通与恢复自然连通相结合,加快实施大水网规划,构建分区配置、南北相接、纵横相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一)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按照全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总体部署安排,加快建设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实施平潭及X江口水资源配置、罗源霍口水库、25 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等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发挥效益。深化工程前期论证工作,积极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及湖库连通工程、“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X东苏区军民融合区供水安全保障工程、莆田外度引水及水系连通工程、X北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X西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漳州市城区引调水工程、厦门市九龙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等重大项目在中央立项,加快建设步伐,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加快汀江西水东济工程、X江北水南调沿海大通道前期论证,为工程科学决策提供扎实基础。

(二)实施一批重点引调水工程。在全面强化节水、增效、治污、环保、控需的前提下,建设一批重要引调水和河湖水系连通骨干工程,保障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供水安全。加快金门供水、泉州市惠女水库引调水(山美水库至惠女水库)、漳州东山岛外第二水源引水、漳州古雷区域引水等工程建设进度,“十三五”期间建成发挥效益。推进莆田东圳水库枢纽引水配套、福鼎管阳溪跨流域引水、长汀陂下水库引调水、厦门市水源连通等一批引调水工程建设。

(三)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国家规划内25座中型水库建设步伐,增强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对厦门曾溪、福安溪尾、莆田南浦、永春马跳、龙岩中甲、武平百把寨、26 永安三桂、建瓯炮台峡等39座中型水库的前期论证,积极争取列入新一轮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并加快实施,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继续推进建设一批小型水库。对单一水源供水的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双水源建设。因地制宜加强各类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逐步完善重点旱区抗旱体系,保障乡镇居民基本生活和农民基本口粮田生产用水需求。充分挖掘抗旱潜力,通过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实施雨水集蓄工程,提高雨水集蓄能力,解决干旱期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四)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工程改造、升级、配套、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集中供水率。在城镇周边地区,通过延伸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范围,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在人口相对集中、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兴建一批跨村镇联片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标准化改造。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监测体系,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

(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节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系统推进现代灌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渠系水利用

效率。全面完成全国大型灌区规划内山美、东张、北引等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赣X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内龙岩苏区、三明苏区、浦城南浦、漳浦朝阳等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前期工作,尽早组织实施。

在完成第6、7、8批共25个县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县)建设任务的同时,结合南方农田节水减排工程建设,以加强灌区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和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30处重点中型、50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实施中型泵站更新改造。着力加强农业灌溉计量设施建设,完善灌区计量设施体系,提高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专栏 4

加快完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重点任务

1.节水供水重大项目。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平潭及X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罗源霍口水库工程、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及湖库连通工程、“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X东苏区军民融合区供水安全保障工程、莆田外度引水及水系连通工程、X北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X西地区原中央苏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漳州市城区引调水工程、厦门市九龙江北溪雨洪利用工程。

2.重点引调水工程。50处。

3.重点水源工程。25座国家规划内中型水库;推进39座中型水库前期论证,争取列入全国规划并加快实施。

4.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70个县(区),新增日供水能力60万吨,改造日供水能力100万吨。

5.农田水利建设。泉州山美、福清东张、龙海北引、龙岩苏区、三明苏区、浦城南浦、漳浦朝阳等7个大型灌区,30处重点中型、50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5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农田节水减排;雨水集蓄工程。

三、加快完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以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为重点,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大力推进水生态

文明建设,打造人水和谐、环境优美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围绕“五个目标”、“八个有”,从河水、河床、河滩、河岸四个方面着手,用生态方式改善河水、改良河床、恢复河滩、修复河岸,改善全省水系的水量、水质、水生态。全省城镇乡村所在地、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生态敏感区水系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水量更充足、水流更自然、水质更良好。河岸和河床更加丰富多样,水系生态结构更加完整。

(二)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管理。强化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入河排污口监管,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推进重点河段及湖库水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加强水资源、水生态监测分析工作。开展百座县级以上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建设;开展11处重要河段、5座湖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三)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省完成治理面积900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600万亩的水土流失得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水利部门完成治理面积450万亩,综合治理1000个崩岗、20万亩坡耕地,开展300条生态安全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率增加1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区土壤侵蚀

量减少50%以上,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减沙率达2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控制在8%以内,治理区防洪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以“引排顺畅、水源互济、灌溉保障、水清岸绿”为目标,开展农村小河道、小河沟、小塘坝、小湖泊的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渠连通等集中整治,建设生态河塘,完善农业灌溉排水体系,提高农村地区水源调配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河湖保护能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

((五)加快农村水电转型升级。继续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鼓励退出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且不具备修复条件的老旧小水电站,开展农村水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小水电站精准扶贫。以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和绿色小水电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水能资源开发管理新模式。

专栏 5

加快完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重点任务

1.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5000公里安全生态水系治理。

2.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百座县级以上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11 处重要河段、5 座湖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00 万亩; 300 条生态安全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

4.农村水电转型升级。446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退出老旧小水电站,改善100条以上河流生态,推动100座小水电站精准扶贫。

第五章

水利改革管理主要任务

构建防洪防潮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安全支撑保障,不仅要靠坚实的工程基础,更要靠健全的水利体制机制体系,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管理,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强化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

一、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全省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全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全省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严格按照《XX 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考评考核,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推动建立规...

第二篇: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湖北省 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定审

查项目负责人审核主编人员参加编制人员

刘克清 鹏刘 丰吴 琼姜 江席祖荣

毕家杰潘家秀苗云江胡 杰王代圣刘院生宋世鸾洪 钧董凌云郑思俊杨香东邓劲方阮小燕杨振华赵增辉操江涛张志新杨森茂田海欧向清炳周真中聂华彬戴圣福 :姚大志

:李桂林

:靳

:李建新

:翟中旭

:万卫平

录 概况.....................................................................................................................................1 1.1 自然地理概况..............................................................................................................1 1.2 水资源概况..................................................................................................................2 1.3 社会经济概况..............................................................................................................3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4 2.1 “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4 2.2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8 2.3 面临的形势..................................................................................................................9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11 3.1 指导思想....................................................................................................................11 3.2 基本原则....................................................................................................................11 3.3 总体思路....................................................................................................................13 3.4 编制依据....................................................................................................................14 3.5 规划水平年................................................................................................................15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16 5 水利发展的布局...............................................................................................................24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26 6.1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26 6.2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33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39 7.1 “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39 7.2 “十二五”新建项目(10个)...............................................................................42 8 保障措施...........................................................................................................................50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1 概况

前 言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时期。水利是基础产业,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是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东西宽174km,南北长180km,版图面积21084km2,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土壤从红壤土到棕壤等九种类型均有分布,其中优质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55.3%。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年降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1 概况

1.3 社会经济概况

宜昌市国土面积21084km2,耕地477.22万亩,其中水田126.77万亩。截止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401.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07万人,农业人均耕地1.79亩。宜昌市下辖五县(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三市(枝江、当阳、宜都)五个城区(夷陵、西陵、伍家、点军、猇亭),107个乡镇(办事处),1367个村民委员会,9804个村民小组,260个居委会。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1245.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5.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8.96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235.7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94亿元,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28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6元。

宜昌市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长江黄金水道、沪渝高速、沪蓉高速、焦柳铁路、宜万铁路、318国道等国家重点交通线在此交会,与三峡机场构成了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直达全国各地。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泵站更新改造、小水电代燃料、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得到加强,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防洪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玄庙观等11座中小型水库,完成了7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了长江宜昌市城区护岸一期工程和上百里洲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堤防79km,整治长江崩岸10处;完成了兴山古夫、当阳城关、夷陵小溪塔、五峰渔洋关等重要城镇防洪整治、修建堤防16.8km;加固了沮漳堤防穿堤建筑物;完成了百里洲和沮西泵站的改造;启动了宜昌城区护岸二期工程、沮漳河流域18处泵站和红溪港泵站的改造。到2010年,全市建成江河堤防530km,保护面积840km2,保护人口70.57万人,结合三峡水库调度,长江宜昌段能够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沮漳河堤防基本达到了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全市建成排涝泵站122座,总装机70516kW,初步形成了沮西、漳东、百里洲、七星台、董市五大排区,除涝面积达到了99.69万亩,百里洲和沮西排区达到了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

初步建立了洪水预警预报、调度、抗洪救灾等防汛信息指挥系统,防洪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2.1.2 城乡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一五”期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9.5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3.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和供水质量。新增城镇供水人口8.1万人,城镇年供水能力5亿m3。基本实现城镇普及自来水。

“十一五”期间,全面创新和推广应用“生物慢滤”和“新型雨水集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体系。新建成官庄、界垭等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小流域。三峡库区、黄柏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1.4 水利信息化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建成并启用宜昌水利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和宜昌市水利(防汛)计算机网络及视频会议系统。新建水雨情遥测站121处,建成74个基本站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及专用数据库和20个大中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基本实现了水雨情测报自动化。大中型水库、主要江河、水文站、雨量站、气象站等水雨工情信息实现实时查询和分析计算。基本形成洪水预警预报、防汛调度等防汛信息指挥系统。

2.1.5 水利管理和改革顺利实施

“十一五”期间,宜昌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划定官庄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决定》、《关于严禁在长江宜昌江段采砂的通告》、《关于加强长江胭脂坝段河道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善溪冲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和涉水事务的管理,加强了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为宜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作出了贡献。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了25家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行农业灌溉两部制水价和末端水价,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共有制管理。全市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252个,管理灌溉面积75万亩,入会会员17.35万户,受益人口51.34万人。全市采取拍卖、租赁、转让、等多种改革形式,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已累计完成9.5万处。在全市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小型灌区以及饮水安全工程中推行农民参与式管理。全市93个水利站共转制组建水利服务中心65个,转入乡镇农技服务中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务依然很重。水价改革尚不到位,过低的水价对用水户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形不成有效的调控作用,价格机制对用水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需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乡镇水利站配套改革存在水利服务人员流失、不到位、后继乏人和自身发展受限等诸多问题,造成农村水利事业服务不到位。“多龙治水”仍然存在,水务一体化进程缓慢,难度极大。

2.2.5 行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不足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乡镇水利站整体改革转制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服务岗位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

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专业人员青黄不接,基层水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不对口。乡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引进困难,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险情处理和灾害防治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

水利科研及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管理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

2.3 面临的形势

目前,国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区域发展、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民生水利建设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节能减排、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宜昌市是“两圈一带”中心之一。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建成长江沿岸经济强市、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目标,要把宜昌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森林城市,要更加注重改善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湖北省“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制度,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统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与发展,全面促进我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基本原则

⑴坚持民生为主的原则。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区防洪等民生水利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我市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⑵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⑹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水利建设布局和规模,在深入分析江河流域水利建设的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利突出问题,协调各流域的水问题。优化配置我市的水利建设资金,突出民生和城市水利重点,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总体思路

在分析“十一五”水利建设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标,四大战略”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为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提供重要保障,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强化三个抓手、坚持五个并重、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

把握一条主线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省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促进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好宜昌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突出两大重点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民生水利热

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二五”规划思路报告》;

5、宜昌市正式批准的国土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成果和有关研究成果;

6、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和《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编制大纲》等有关文件;

7、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强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和已编制完成的全国防洪规划等水利发展专项规划或正在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利发展专项规划阶段成果;

8、有关水利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和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等。

3.5 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2009年 规划水平年:2015年。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集中供水1580处,集雨式分散供水19802处,解决全市153.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大中型灌区改造:继续抓好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10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末级渠系:建设末级渠系2000km,基本完成末级渠系建设。集雨灌溉:增加集雨灌溉面积10万亩,建设50000口水窖(池),新增蓄水量100万m3。

堰塘整治:“十二五”期间,整治堰塘20000口。

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沟渠环境整治,围绕新农村示点建设,对100个重点村农村沟塘环境进行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总体目标。

农田水利:“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小型提水泵站等小水源工程。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32千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大力推进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农村水电:“十二五”期间建设水电站56座,装机13.4万kW,投资10.4亿元。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100%,用电保证率达96%以上;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增长总和不低于25%。

㈢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

以确保城乡供水的水质水量为目标,进行水资源开发、调度、配置、保护。以黄柏河流域为重点,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监测、保护网络和相应的地方法规。全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级,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级以上。

7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程,重点完成黄柏河、沮河、东山运河水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水资源论证,防止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加强河流生态用水督察,河流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㈤水利行业发展能力建设

人才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主题,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包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内的,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布局合理、效益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到2015年,全市水利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40%以上,具有初级以上称职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45%左右,各级水行政机构中水利专业人员达到单位职工总数的30%左右。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争5年内培养、引进硕士研究生15人,培养选拔1名以上市管专家,5名左右全省水利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加强基层水利站能力建设,建立专门的长江禁采执法机构,以及建设与宜昌特殊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设固定监测点30处(其中已建监测点5个,滑坡泥石流监测点3个,拟新建监测点22个)。将夷陵区的许家冲监测点建成自动监测点。

行业发展能力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类水利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水利行业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制定出台有关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水利用管理实施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权转让管理办法》、《污水排放管理办法》,建立消耗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设置审批等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9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制度;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征收机制,逐步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水资源管理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水利科技管理

水利科技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水利科技推广应用体系逐步完善,重点水利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开展饮水安全、防洪除涝、节水、水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研究,提出支撑我市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重大战略措施、水利现代化发展政策。

水利规划管理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工程情势变化,健全水利规划体系,为国土整治、城乡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水利规划服务,协调水利与相关行业关系,规范社会涉水活动,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

堤防管理

枝江市河道堤防建设管理考核通过水利部验收,当阳、宜都按照“千分制”开展管理考核,2015年前自检评分达到800分以上;完成枝江市董市、白洋段,当阳市龙台段,宜都市茶店、红湖段,猇亭堤防管理段的堤防管理单位庭院建设任务;新植护堤护岸林8万株,力争全市堤防宜林段无空白;严格执行水法规,严格控制和审批涉河建设事项,确保“十二五”期间长江河道不出现违法违规的涉河建设项目。

中小河流的治理做到河畅、水清、岸绿、坡稳、景美、便民,打造出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调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完善库区雨量、水位遥测系统,装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十二五”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新挖引河400m。

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逐步启动全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治理16条河流24处。整治、加固河堤及护坡238.35km,整治河道和清於155.62km,修建、改造配套的涵闸、泵站。

㈡民生水利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

建设集中供水1580处,集雨式分散供水19802处,解决153.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完成70%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完成8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任务。

基本形成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用水保障体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32千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

加快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十二五”将以沮漳河排区泵站更新改造为重点,适当新建急需的小型排涝泵站,结合部分山区涝渍灾害治理,提高农田排涝排灌标准。重点对沮漳河排区泵站实施改造,使沮漳河排区达到十年一遇排涝标准。

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当阳、长阳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加快构建“精细高效”的田间灌排系统。

推进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地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

建设一批机井、塘

7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理系统1个。逐步完善监测、保护网络和相应的地方法规,使全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级,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级以上。启动实施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对官庄水库、楠木溪水库、善溪冲水库以及东山运河进行保护与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大力推进雨水集蓄利用非常规水源利用

规划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等小水源工程。“十二五”期间规划兴建、整治堰塘40000口,新增蓄水能力50万m3。三峡库区10万亩柑桔节水灌溉,修建蓄水池2462口,灌溉渠系300km,田间管网28100km。

建设城镇供水工程 兴建官庄至小溪塔供水主管道10.8km,从黄金卡水厂建5条22km DN500mmPE分水管,配套闸阀20座、分水接头6座、过河交叉建筑物22处。兴建长阳白氏坪开发区供水工程,敷设供水管道22km,泵房80m2,水泵两台。

三峡库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 建设垃圾转运站273座,垃圾收集站329座,沼气池8549座,清淤33.55万m3,生态护坡40416m,建隔离网129.784km,边坡整治1500m,排水沟渠49434m,生态湿地10.92hm2,建设水源涵养林700.67hm2。

巩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治理水土治理面积40km2,种草1330hm2,营造水源涵养林1440hm2,果园835hm2。修建塘堰49口,截排水沟15km。

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在农业节水方面,在东风渠灌区范围内,明晰农业用水权,建立先进的灌溉用水制度,促进灌区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和改革管理体制相结合;拓宽农业节水投资渠道。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微灌、滴灌等技术。推行农业两部制水价和终端水价改革,加快技术革新,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城市和工业节水

完善城市规划、经济布局、重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9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建成预报、调度方案优选、灾害分析及防洪抢险的决策支持系统。购置两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系统软件,建设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模型参数库。实现宜昌市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评估、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提升宜昌市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能力。

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 在全市13个县市区建立基于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平台,包括实时雨量、水位的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预警等子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建设5个县。在县、乡(镇)、村、组、户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利部针对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提出了要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工程,对全市主要20个水源地,70个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点(断面)进行在线监测;取水许可在线监测系统,对自备水源的取水企业用水进行在线监测;水污染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包括应急中心建设,应急能力建设等。

水利科技基础设施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围绕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抓好生物慢滤和新型雨水集蓄利用等水利实用技术推广。

配备93个基层水利服务中心的办公设备和工程测量设备。

中灌中心宜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基地

建设科技实验综合楼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6.2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分为加强水利执法建设、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升行业能力、政治和精神文明和局属单位改革与管理等六个方面。

㈠加强水利执法

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水行政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执法办公条件,通过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稳定执法队伍、激励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升水务执法整体效能。

重点加强水事矛盾预防和协调,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水利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围绕制度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制订出台有关水利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和保障水利健康发展。

加强水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加强规划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在水利规划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㈡加强水利管理

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定不同地区的节水标准,建立严格的用水指标考核和监督机制;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规划创新及公众参与。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重点是探索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外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我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着重做好防洪安全、水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城郊水利建设等工作,力争完成城区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

建立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

重点是完善公共财政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继续远安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

完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调动受益农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良性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山区和水利设施较为分散的地区,推广和完善宜都市黄莲头村按“堰随田走、产权共有、民主决策、合同管理”的小型水利设施改革的经验,对堰塘、泵站等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大胆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推进水价改革

重点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推行行阶梯式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形成“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价机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时,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科学确定用水定额,合理制订水价,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激发全民的节水意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重点是督促各地实施管养分离,推进内部改革;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水利站改革;推进农村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抓好“生物慢滤水处理”和“雨水集蓄利用”等水利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㈤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双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争创最佳文明机关;加大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保密工作;积极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扶贫帮困、对口支援、建议提案办理等其他工作任务。

㈥局属单位的改革与管理

东风渠灌区管理局

一是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抓好水法规的宣传学习,抓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抓好侵权事件的处理。重点抓好侵权事件的事前调解,把矛盾化解在侵权事实尚未发生之前;二是加强水源保护区管理。在官庄水库以上及总干渠沿渠人口密集段建立拦网,防止水体污染。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市政府“九条禁令”,确保城区及灌区广大人民群众饮上清洁卫生水;三是加强泉河、白河水库水质监测,严防投肥养鱼,做到人放天养,保证库区水体安全;四是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灌溉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广参与式灌溉管理,加快农村用水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突破用水户协会发展经费不足的瓶颈;五是结合灌区建设新特点,积极探索各县(市、区)二级法人管理新机制。

黄柏河流域管理局 严格贯彻执行和宣传国家和省、市制订的水资源管理法律和法规,有效执法,并保障流域现代化建设;围绕实行最严格的7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主要项目87个,涉及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利综合管理四大方面工程。规划投资92.70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5.77亿元,地方投资35.97亿元,贷款10.96亿元。

防洪减灾工程包括堤防工程2个,水库加固中库5座、小⑴水库45座、小⑵型水库202座,水闸加固5座,中小河流治理25处,城市防洪3处,山洪治理1个。规划投资29.45亿元。

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包括水源工程4处,城市供水2处,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16个,节水示范、农村安全饮水、末级渠系各1个,泵站改造2个。规划投资26.79亿元。

水资源、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地保护工程2个,水生态修复工程2个,水土保持工程5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小水电代燃料等小水电项目4个。规划投资34.93亿元。

水利综合管理工程包括能力建设1个,科研教育1个,水利信息化2个。规划投资1.53亿元。

7.1 “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

1、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宜昌市东风渠灌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区以东,长江以北,荆山以南,沮漳河以西,南北各为50km的范围内。灌区覆盖宜昌市的夷陵区、枝江市、当阳市的22个乡镇。东风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6.2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96.9万亩,其中水田88.96万亩,旱地7.94万亩,人口总数82.5万人。灌区由1条总干渠、28条干渠、218条支渠将1座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8

2-39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工程总投资795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56800万元。

3、“长治”工程八期

“长治”八期工程包括秭归郭群杨、兴山夏阳河、夷陵黄柏河和长阳前河4个项目区,涉及11个乡镇,建设年限为2009~2013年,计划治理小流域1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83km2,规划总投资14806万元。

2008年完成了4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和部分小流域初设报告,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于2008年和2009分别对4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和部分小流域的初设报告进行了审查、批复。2009年开工建设,预计到2010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55km2,完成投资4480万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28km2。其中,坡耕地治理872.3hm2,水土保持林3094.2hm2,经果林1053.3hm2,种草93.4hm2,植物篱221.6hm2,封禁治理23480.6hm2。修建蓄水池840口,沟渠165.7km,沉沙池4413口,谷坊1554座,拦沙坝21座。整治堰塘53座、溪沟21.3km。布设作业道路81.5km。建沼气池4270口,省柴灶2167口。完成投资1032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935万元。

4、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

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涉及我市夷陵、长阳两个县区,建设起止年限为2006~2011年。目前,治理小流域13条,完成综合防治面积78.61km2,完成投资8471.36万元。

“十二五”期间,完成夷陵姜家畈,长阳两河口和水竹园等3条小流域,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37km2,其中坡改梯50.54hm2,经果林774.26hm2,水保林391.71hm2,封禁治理3240.29hm2。修建蓄水池12324m3,排灌沟渠18.62km,沉沙池429m3,作业便道11.45km,机耕道37.5km,沼气池400口,节柴灶400口,输水管网17km。完成投资234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60万元,地方投资1014万元,世行贷款968万元。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后。目前已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规划和部分水库的安全鉴定和审查。

针对水库存在的问题,主要建设任务是扩挖溢洪道,闸室改造,大坝加高(培厚),建防浪墙,大坝灌浆,护坡整理等方式来消除大坝安全隐患。

工程估算总投资102240万元,以中央和省级投入为主,申请国家投资78480万元,地方配套23760万元。其中,5座中型水库投资18700万元,45座小⑴水库投资18900万元,202座小⑵水库投资64610万元。

水库除险加固后,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增强了供水能力,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宜昌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十二五”期间,宜昌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涉及夷陵、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宜都、枝江、当阳、远安、伍家和点军,包括丹水、招徕河、湾潭河、天池河、黄柏河、柏临河、玛瑙河、桥边河、联棚河、清港河、九湾溪、童庄河、香溪河、良台河、九道河和沮漳河流域,共24处整治段。

“十二五”期间,计划整治、加固河堤及护坡238.35km,整治河道和清於155.62km,以及修建、改造配套的涵闸、泵站。

总投资10001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49672万元,地方配套50339万元。通过整治,提高这些重要集镇的防洪标准,减少中小河流洪灾造成的损失。

3、三峡库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

近些年来,由于水体受到污染,河道淤积,严重威胁着三峡库区影响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对三峡库区影响区生态环境和长江水质造成直接影响,为了保证三峡库区人民群众

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随着宜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和作用将越发突出。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黄柏河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质水量安全保障程度,并为我市中小河流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典范,开展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项目建设。

建设内容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水质自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系统。共建设垃圾转运站101座,垃圾回收站89座;沼气池349座;清淤22.85万m3;水源涵养林7.8hm2;宣传牌76处;界桩120处;界碑120处;水质自动监测工程1处;水资源管理系统1个。总投资53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725万元。

5、宜枝河段崩岸治理工程

项目建设地点:宜昌市西陵、伍家、点军、猇亭区、宜都、枝江市,起点为葛洲坝,止点为枝城大桥。河段全长60.8km。

宜枝河段受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堤防崩岸险情不断发生。宜枝河段由于局部弯曲凹岸,或迎流顶冲,或贴岸冲刷,加之长江沿岸岸坡多为第四系松散土体构成,岸坡稳定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河岸崩塌险情时有发生。

建设内容及规模:整治左岸的镇江阁、九码头、杨岔路、临江溪至磨盘溪,古老背至云池、白洋、三星垸、沙集坪,右岸清静庵、红光港机厂、刘家、艾家、烂泥岗、城背溪、后江沱、龙窝和吴家台子等17处崩岸,总长度53.6km。

规划岸线总长度53.6km,本次规划分近期和远期规划实施,即2013年前先期安排镇江阁段、九码头段、杨岔路段、临江溪至磨盘溪段,古老背至云池段、白洋段、清静庵段、红光港机场段、全意闸至后江沱段和花苗龙窝段等10段约36.3km护岸工程;2013年~2020年内安排剩余三星段、沙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基地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资源、信息、技术优势,联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通过节水技术的试验、示范、教育、技术交流及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持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南方地区节水灌溉试验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基地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宜昌市及周边区域灌溉排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及工程项目咨询;为三峡区域灌溉排水、乡镇供水、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承办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安排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工作;依托东风渠灌区开展水资源自动化调度管理、灌溉排水技术试验及灌区管理体制的课题研究工作。

基地的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新建位于宜昌开发区基地总部的科技实验综合楼,总建设面积27000m2。二是建设在东风灌区内的枝江石子岭节水灌溉示范区,对333条235250m渠道进行三面光和U型渠改造,配套其剅闸和处量水设施,新建15处自动化调度遥测、监控站。三是在服务区内的10个实验站建设数据采集点和现场综合实验室。

基地建设估算总投资7645万元。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基地总部科技实验综合楼,二期建设示范基地和实验基地。

8、宜昌市沮漳河防洪治理工程

沮漳河为长江荆江河段北岸一级支流,位于湖北省中部偏西位置,流域总面积7284km2。当阳市两河口以上分为东支漳河和西支沮河,两河口以下系沮漳河干流,于荆州市临江寺注入长江。沮漳河堤防主要保护宜昌的当阳、枝江两市六个镇和荆州市菱角湖管理区以及李埠镇谢古垸,保护区内耕地面积61.64万亩,人口31.96万人。

项目区位于当阳市坝陵办事处、河溶镇、两河镇、草埠湖镇,枝江市问安镇、七星台镇及荆州市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李埠镇谢古垸等。

第三篇: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我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xx水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xx政办发〔20xx〕xx号)要求,结合以往五年规划编制的经验和做法,特制定海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

海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跨度为一年左右,主要形成三项工作成果,即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前期课题调查研究报告、《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和《x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xx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安排

根据规划编制程序,“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分为前期课题调查研究及规划基本思路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形成和审议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课题调查研究及规划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xx年xx月至20xx年xx月)

7月,局党组成立海安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前期课题研究分工计划。7-9月,围绕“十四五”时期海安水利现代化发展与水生态水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座谈会,赴相关单位和区镇听取对“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建议,组织开展公众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开展“十四五”水利发展“重要工程、重要项目管理、重要政策落实、重要改革举措”等研究谋划。9月底前形成前期课题中期成果,11月底前形成课题终期研究成果报市发改委,同时初步提出需纳入南通市级以上规划的重大事项,并与市发改委进行对接。

(二)规划编制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

1-2月,组织招标,落实有资质、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规划编制单位;3-5月,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配合专业编制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文本初稿。

(三)规划形成和审议阶段(2020年6月至10月)

6月,完善《规划》初稿,形成《规划》文本征求意见稿;7-8月,组织《规划》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全面修改形成《规划》文本报审稿;9-10月,组织专家组进行《规划》技术审查,并进一步修改后形成《规划》文本报批稿。随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查批准。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局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力量,选好配好工作专班,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研究,建立规划编制推进工作例会制度,强化经费和后勤保障。局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推进情况,着力形成聚力谋划发展、齐心编制规划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组建专家队伍。

成立“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部门、单位、行业专家组成,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咨询支持。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

坚持开门编制规划,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建议,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市各级规划、各部门规划的衔接,争取更多的水利改革和发展项目纳入上级规划。

第四篇:水利扶贫及水利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县位于盆地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系山北端山脉,幅员面积1373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7万,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苗族)、山区省定贫困县(有57个精准扶贫村)、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十二五”期间,我县着力“以水兴县”发展路径,按照“水利跟着扶贫走”的发展思路和实现“人有水饮用、田有水灌溉”两个目标,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农水工程、中小河流堤防工程、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及其渠系配套工程等项目投资21449万元,保障了群众饮水和灌溉用水的基本需求。但受地方经济水平落后、财政紧张的影响,我县“十二五”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规模小、覆盖范围窄,且我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境内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水利发展仍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落后的水利设施仍然是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为此,根据省水利厅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四大贫困片区88个贫困县的安排部署及《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总体要求,我县围绕全市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全面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为中心,组织水利工作组深入乡镇村调查,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专家的建议意见,针对水利发展存在问题,在解决群众饮水、灌溉、防汛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谋划。

一、全县57个精准扶贫村水利建设需解决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问题

我县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抓手助力扶贫工作,将全县57个贫困村生产生活用水纳入全域安全饮水、全域灌溉建设,实现全面覆盖。除新建集中饮水工程9处外,对较为分散的村采取联户供水和分散供水等方式,精准到户,解决57个贫困村54913人饮水困难,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加快推进贫困村渠系整治和配套建设,精准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五小水利”工程,优先做好贫困地区“最后一公里”渠系建设,有序推进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贫困村用水保障体系。

(一)省级重点扶贫村古宋镇范家村的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计划实施青山岩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主支管建设10km,入户安装管网建设10km,新建水窖5口,解决范家村1170人的饮水需求;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建设渠道3.1km,新建排洪沟0.3km,整治山坪塘2口,新建蓄水池1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1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三是水生态治理工程,计划建设0.7km堤防,保护村民生命和农田安全。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274.38万元。

(二)市级重点扶贫村僰王山镇永寿村、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和五星镇大同村的水利规划。一是开展饮水工程。计划在僰王山镇永寿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2口,解决永寿村1859人饮水困难;计划在麒麟苗族乡德应村实施水厂1座,新建水窖18口,解决德应村1094人饮水困难;计划在五星镇大同村新建联户供水工程1处,新建水窖33口,解决大同村3820人饮水困难。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计划在德应村建设渠道6.7km,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蓄水池2口,打造高效节水灌面500亩,解决该村农业发展需求。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773.32万元。

(三)其余53个精准扶贫村水利规划。一是人饮工程规划。需新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7处,新建联户供水工程3处,管网延伸318.33公里,新建水窖1890口;二是农田水利产水配套工程。需整治山坪塘167座,整治泵站6座,新建和整治渠道275.82公里,新建蓄水池286口,新建高效节水灌溉4604亩。以上项目计划总资金11065.64万元。

二、部分重点水利民生工程项目

(一)县城应急备用水厂工程建设。目前,我县县城用水仅依靠古宋河一个水源供水,随着我县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等项目的建设,现有三角沱水厂水压已无法满足我县城市发展的需求,且一旦水源或水厂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停水、断水,后果更不堪设想。为此我县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厂建设,拟通过我县“十三五”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以我县官上水库为应急水源,扩建梧桐水厂,铺设φ400管道7.4km,解决光明新城、纳黔高速连接线、成贵高铁客运站用水及县城应急用水需求,工程总投资约1656万元。

(二)石海供水工程后续建设。我县石海镇为喀斯特地貌乡镇,导致石海镇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辖区内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石海景区也因水的缺失导致景区发展困难。为此我县于2013年通过整合农村饮水安全资金和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形式,建设以仙峰苗族乡大地方水库为水源的石海供水工程,工程建设资金为2380万元,工程已通过农村安全饮水资金解决水厂建设,但由于发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万元没有到位,导致该工程后续管网铺设无法按时完成。

(三)两龙山洪沟河堤建设。在省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县僰王山镇两龙山洪沟治理项目已于2015年9月通过省厅的初步设计审查,该项目所在的新河村有群众2000余人,有新河小学、新河初中两所学校沿河而建,且该区域为云贵高原过渡段,汛期河水陡涨陡落,山洪到来时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拟通过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河堤2.02㎞解决该村防汛安全问题,工程项目资金1213万元。

三、“十三五”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项目

根据《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的要求,我县认真梳理全县水利发展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机遇,在广泛征求群众、有关专家建议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十三五”水利发展项目。

以上八个方面水利规划总资金为203834.8万元。

近年来,我县着力饮水安全工程、产水配套工程、水源保障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同时积极稳步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自去年以来,通过采用“三段九步”法确权模式开展了产权制度改革,已对全县5642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确权颁证,完成总体工作任务的80%。其次,以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新一轮选题,开展了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水库管理界线,落实水库管理保护责任体系。该项改革工作已完成实施方案的初稿编制。通过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水资源和水利资产,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通过水利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地上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和农民“靠天喝水”、农业“靠天吃饭”的尴尬状况。恳请省水利厅对我县水利扶贫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及“十三五”水利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第五篇:发展规划

牛首镇城乡一体化三年发展规划

牛首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会议精神,围绕

“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兴镇”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科学制定三年发展

规划,将以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形成“一圈两线、一岛一堰”经济(以牛首工业园为中

心的经济圈,以316国道和汉十复线为两线的经济带;“一岛”为长寿岛,“一堰”为普陀

堰)。

一、基本情况

牛首镇地处襄樊西郊,版图面积18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949亩,总人口10.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463人,劳力3871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元,辖36个村(牛首

村、春芳营村、庞营村、黄丰村、花园村、中号村、茶庵村、新集村、袁营村、长寿岛村、熊集村、李洼村、李沟村、刘官冲村、堰口村、王坡村、张湖村、汪营村、上堰村、陈李湾

村、枣园村、张岗村、李冲村、马棚村、黄庄村、卓营村、张营村、汤岗村、大李营村、李

马村、熊营村、兴隆村、竹条村、刘岗村、尹胡巷村、张王岗村),社区居委会2个(牛首

社区居委会、竹条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主两翼”经济工作发展战略,牛首镇科学制订了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兴镇的工作发展思路。

(一)工业经济显著增长

全镇工业经济呈现出稳步推进、良好发展的态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增长

33%;全镇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2.73亿元,增长43.2%;新增规模企业2家,增长33.3%。

(二)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取得一定突破

我镇共引进内资1.9亿元(申报数),同比增长 58.3%。新建标准厂房达到9.7万平方

米。牛首工业园作为主工业园区已成雏形,十余家企业相继开工。湖北先开环保设备有限公

司占地115亩,现已初步建成4栋厂房,面积达1.2万平方米,总高达17层的新产品研发

大楼现已封顶;泰和集团、祥镭激光、华泰天成土地规划等各种手续已办毕,目前加紧施工,进展正常。

(三)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推进

蔬菜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以农兴达、胡洋等企业为龙头,新发展蔬菜面积2350亩,新发展大棚200个。新发展翔毅山药种植合作社一家,扶持帮助产生了牛首林毅、春芳营徐

应强2个蔬菜种植大户;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年产值突破1.5亿元,增长25%。全镇标

准化养猪场达到37个,全年出栏肉猪12万头,规模养殖初步形成。

(四)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以牛首美邻超市、竹条广源超市为代表,新增商贸企业4家,完成目标任务的200%。

新建村级商店8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50%。长寿岛旅游经济自我发展,效应初显,近万

名市民前来旅游观光,生态旅游招商规划基本完成;普陀堰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9个球道土

建工程,与该项目配套的9米宽的铁路涵洞已经完工,移植景观树木共计2万余棵。

(五)镇、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新修玉皇街东路、政府街东路两条集镇道路,成立了城建、城管工作执法队,整顿镇区

经营秩序、卫生秩序,集镇环境形象开始改善;积极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完成316国道牛首

段沿线8个村庄的建设规划;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在长寿岛、黄庄两村新改造低产林面

积2000亩,建沼气1000口;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成新中、茶庵等村通村

路106公里,开通302、306两条通村公交路线;通过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两大集镇

初步实现自来水供应,张岗村水厂项目已经达成意向。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继续保持初级教育领先地位,襄樊四、五中在我镇录取学生86名,名列全市乡镇前茅;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5个村卫生室通过达标验收;突

出依法治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征收42万元,计生水平明显提高;民

政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1105户3019人享受到农村低保,524户1227人得到社会救助。通过增添锅炉和太阳能热水器,福利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发展文化广电事业,镇达标文化站房建设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全镇有线电视覆盖面达到40%以上.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编制和实施好三年总体规划,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统领全镇发展规划;以牛首、竹条两集镇为中心、以张营、熊集为发展聚集区,以长寿岛、普陀堰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刘岗、张湖两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李冲村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点。完善城镇体系与村庄布局规划,要求对每个村的产业发展、村庄布局、道路交通、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分别进行了近期和长期规划设计。各村因村制宜,要分别完成街巷硬化绿化、村内绿化美化,对临街墙体进行了粉刷。在抓好绿化、硬化、美化的同时,着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及水、电、路、气、通讯等配套公共设施,做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

三、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工业是强镇之本,是我镇经济发展的既定战略之一,要谋定后动、多措并举,紧紧抓住“招商引资、大办园区、项目推进”三项工作不动摇,在实际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发展工业经济。

1、强势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突出抓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客商的推介宣传。积极与市、区招商部门联系,实行以商招商,适时推出驻点招商,争取招商工作的主动权;对襄樊天祺机械、襄樊绿之源等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项目信息,要抓住不松,盯住不放,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包到底,力促项目快敲定,快签约,快建设,快投产。

2、筑巢引凤,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牛首工业园根据市规划局规划,园区起步区占地3平方公里,计4500亩,在三年内完成建设任务。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起步区的四周界边为:东起高速公路出口,西至高速公路以西2公里处,南至316国道以南1公里处,北至316国道以北0.5公里处,形成一个长2公里,宽1.5公里的园区起步区。2010年在严格遵守国家土地政策基础上,认真落实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牛首工业园水、气、光缆等公共设施的转迁铺设工作。同时搞好临江林业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报批林业产业园用地的各项手续。2011年争取上级政府扶持,尽快打通人民西路到邓城大道的主干道,拓展战略空间,提高土地价值,缓解牛首工业园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严峻形势,确保新引进项目用地需求。2012年完成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起步区建设,招商引进过亿元的企业2个。

3、大力投入,着力抓好项目建设。

加大对先开环保、泰友纸业、华泰天成、祥镭激光等4个在建或续建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力度,力争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加快万盛达、东汇等过亿元已签约项目的开工进程,力争早日动工;积极支持督办妞妞鼎顺公司扩建酱制品生产大楼和研发大楼建设,支持浩强公司厂房扩建工程早日开工投产。与此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为新引进签约项目的落户建设制造最宽松环境。确保新项目引得进,能落户,早开工,快投产。自上而下形成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依靠项目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牛首工业经济发展。

(二)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高效种养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实行项目农业与全民创业、招商引资并举,紧紧依靠增量投入和科技进步,努力推进农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产业化、集约化、高效化水平发展。主要实施“四大计划”:

1、绿色蔬菜走廊计划。牛首镇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熊营、刘岗、庞营等13个村为载体,规划建设集聚“农产品加工物流、高效蔬菜种植、生态养殖”三大功能的示范园。2010年新建千亩蔬菜种植基地2个,新建高标准蔬菜大棚500个;2011年新增蔬菜面积3000

亩,力争到2012年底在镇内316国道沿线东起汤岗、西至张湖区域连片建成规模上万亩的科技示范园。“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将以其独特区位优势和丰富生态资源,有效促进农民高起点的发展各具特色的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休闲及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生态园”项目,大力发展近郊“一日游”,从而把园区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2、农产品加工业崛起计划。对现有涉及东汇、妞妞等企业集团的涉农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服务力度,2010年落实妞妞公司隆中牌大头菜2000亩基地的规划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协调引进北京龙建、上海致盛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入驻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实行重点跟踪、扶持,着力培育一个具有相当数量、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有力促成牛首农产品加工业的崛起。

3、畜牧养殖业规模推进计划。围绕建设全市养殖大镇,继续深入推进生猪“万头猪场”模式、肉牛“165”养殖模式,2010年新发展养殖大户300户,规模养殖户13户,牲猪出栏14万头,家禽出栏75万只,年创产值1.5亿元,推进全镇规模养殖达到养殖总量的50%以上。

4、农民合作组织提质增量计划。在规范“明国”、“翔毅”等原有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2010新发展涉及以养殖、蔬菜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2011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2012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切实促进牛首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

(三)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在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筹建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积极主动抓好试点工作推进。主要就是要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各种方式规范流转土地。万亩花卉园土地流转任务很艰巨,牛首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镇内316国道沿线东起竹条、西至春芳营区域连片建成规模上万亩的花卉园。2010年在张王岗村建成规模2000亩的花卉苗圃基地;2011年在张王岗、竹条村建成4000亩花卉园;2012年在春芳营、庞营村建成4000亩的花卉园。力争每年实现土地流转不低于8000亩。

(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1、实施基础设施优化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重点做好普陀堰、黑龙堰、白龙堰、黄龙堰等4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大对所属4条干渠50公里清淤整治力度,完成受益农田1000亩的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农村交通方面,新建通村公路60公里。改善农村公交环境,在现有3条(市区至黄庄,牛首至熊集,牛首至枣园)通村公交路线的基础上,2012年力争再发展一条牛首至新集农村公交路线。加强落实农路的管护措施,着力搞好农路绿化和路检工作,切实改善农民朋友的出行环境。

2、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大兴植树造林,完成低产林改造1028亩,荒山造林430亩,在张岗、长寿岛两村进行“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

3、实施农村风貌改造工程。完成36个村庄规划编制,抓好刘古岗、张湖两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切实规范农民建房的申报、审批程序,加大对无证建房、超标建房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建房监管网络体系,确保全镇农民建房合规、安全、美化,适宜人居。即将加快李冲村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建设,李冲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14户,716人,耕地面积3187亩,与普陀堰生态公园相邻,地理位臵优越,人少地多,宜于开发建设。

4、实施城乡结对帮扶工程。以全区深入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支持和协调共建单位深入我镇各村,着力将牛首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五)、强化载体,提升生态旅游品位。

集中主要精力打造“一岛一堰”旅游支撑体(“一岛”为长寿岛,“一堰”为普陀堰)。

1、继续强化“长寿岛”品牌塑造力度,长寿岛旅游风景区位于汉江南岸,与襄城区卧龙镇接壤,同牛首中心集镇隔河相望,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6个

自然村: 牛家洲、马家洲、林家洲、李家洲、许家洲、桥湾),村民总户数430户,村民总人数1640人,劳动力820人。全村耕种面积3837亩,版图面积23000亩,森林面积约18000亩。全村现有70岁以上老人56人,80岁以上老人25人,90岁以上老人12人.森林面积达

1.8万亩。面积为16平方公里,仅次于鱼梁洲,是汉水中游襄樊段的第二大岛,周围湿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由于土地宽阔,又没有污染,空气质量优于襄樊城区,所以称为“长寿岛”。长寿岛上有著名的文物景点,岛西有白马洞、岛北有金牛池、岛东有待开发的竹条石桥,岛上还有少见的鹅卵石。现有耕面积3800多亩,土地肥沃,以种植小麦、花生、油菜、芝麻、山药、玉米为主。另外还有近万亩的杨树林,长寿岛堪称天然氧吧!岛上有鸡、鸭、牛、羊、驴、猪养殖牧场(散养),而且岛上还有许多珍贵的候鸟,最近还发现有黑鹤、野鸭。2010年主动与省、市各大新闻媒体联系,扩大“长寿岛”品牌知名度。及早完成长寿岛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创建项目规划,努力向上争取政策扶持资金和引进战略投资,加大生态村创建投入力度,完善码头、主通路道、路标等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修建金牛码头,新购大型渡船,并打响“美味蝉、金山药、长寿酒”三个品牌; 2012年实施“611”工程,建好“六区一江一岛”,即六区“服务区、长寿文化广场、碧水银潭旅游区、水上乐园区、一户一园风景区、宿林民宅区”,一江即汉江,一岛即长寿岛,届时该岛可成为集休闲、娱乐、居住一体旅游风景区。

2、继续推进襄樊普陀堰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普陀堰生态公园项目是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项目,位于牛首镇黄庄村境内,距市区9公里,该项目主要是建设以高尔夫球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项目,以提高樊城区乃至襄樊市的城市品味。项目计划用地7200亩,其中水面面积1700亩,主营水上娱乐项目;高尔夫球场用地2300亩,建高尔夫球场及相关工程;建设用地1900亩,主要建设大型酒店及别墅;其他面积1300亩,主要用于绿化及各种奇花异草、热带风景等。该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开发,第一期签约投资18亿,计划用地3000亩,主要建设高尔夫球场及配套设施,计划在10月份动工,目前概念性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2010年完成4个球道施工任务,用地310亩,完成投资3200万元。2011年营造千亩油茶基地,落实土地流转、附着物拆除等工作,确保项目全面开工。2012年完成水上娱乐项目,建设大型酒店及别墅。

下载某水利发展规划(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水利发展规划(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规划

    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2008~2012年发展规划纲要(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规划

    牛首镇城乡一体化三年发展规划 牛首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会议精神,围绕“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兴镇”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

    发展规划

    黄楼乡中心小学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精神,以《纲要》精神为指南,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保教质量,实现办学设施现代化,初步形成特点鲜明......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在实施五年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自己特点,根据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成为本学科带头人,特制定......

    发展规划

    未来三年中,我要进一步强化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广泛阅读相关英语学科方面理论书籍和杂志,不断更新充实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成为知识渊博......

    发展规划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发展规划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品质生活,针对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开展了清洁乡村工作,经过几天......

    发展规划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 发展规划一.社团简介 甘肃政法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是在行政学院领导下,由行政学院分团委主管、社团联合会协管,并以全校学......

    发展规划

    我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教师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很幸运今年顺利能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我体验着作为老师的幸福和快乐。 当今时代,仅仅“传道授业”已不能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