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合集)

时间:2020-10-18 13: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第一篇: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的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建筑材料是表达建筑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材料的固有色、质感及纹理等基本属性会对建筑外观及形态产生一定影响,呈现不同的建筑设计效果,并且令社会群体产生独特的感受。本文就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介绍,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设计;传承;创新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类型及特征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材主要是土与木,这就促进了中国传统建筑土木结

构的形成,令中国传统建筑更具独特性。除此之外,石、砖、瓦也是比较常见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特征各不相同,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所产生的情感联系也存在一定差异。以土为例,其带给人的是一种质朴与自然的感觉,且不同区域环境的土在色彩上也有所不同,土带有一定地域性特征,令人产生一种自然的、质朴的情感。木这种传统建筑材料所展现出的是自然且朴素的纹理,带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砖,朴实而又存在特殊肌理,带有传统建筑的色彩和质感;石种类丰富,质感也有所不同,表面或粗糙或光洁,未经雕琢的石材往往粗犷,精雕细琢的石材则带有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瓦则或精致或朴素,传递出一种辉煌或者雅致。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取自于大自然,具有天然属性,并且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朴实的联系。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全面把握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外在属性与内在文化内涵,以全面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增强现代建筑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感染力。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特殊性,为全面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效果,在传

承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时,要尊重建筑的地域性特征,确保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令现代建筑与地区历史文化及社会环境保持协调。与此同时,在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时,要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凸显出建筑的功能性与文化艺术性;在凸显出传统建筑文化、满足现代社会群体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令建筑散发出现代气息,确保现代建筑设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要注重凸显出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特性,并将其表现力渗透于现代建筑中,以改善现代建筑整体设计效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2.1 色彩表现

对建筑材料而言,其色彩主要包含两种,第一,固有色。这是材料的本质属性,是天然形成的,尤其是木石砖瓦等传统建筑材料均来源于大自然,因而带有一种地域特色;第二,人工色,是指经过后期加工后所赋予材料的色彩,不同于固有色。比如砖在烧制后出现红褐色或青灰色,这就是人工色。传统建筑材料受到地理因素、气候条件等的影响,使得其固有色也存在一定差异。相比较而言,传统建筑材料的人工色则趋于一致。对传统建筑材料而言,固有色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宝贵资源,要注重传统建筑材料固有色的保留,以凸显出固有色的整体美感,增强传统建筑材料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设计中,凸显出红砂岩的固有色,令整体建筑更显雄浑,并且展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功能融为一体,堪称精妙。

2.2 形态表现

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要强调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表现,包括传统建筑材料的尺度、形状、比例及组合方式等。实际上,无论是在自然属性还是在力学性质上,建筑材料都有所不同,传统建筑材料的尺度也并非毫无限制。为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效果,凸显出传统建筑材料的价值,要掌握好传统建筑材料的比例与尺度,确保两者达到协调,令传统建筑材料的刚度、强度与韧性得到最佳展现。对传统建筑材料来说,其形态表现也分为两种形态:(1)自然形态,是指传统建筑材料在自然中所表现出的形态,属于未经修饰的天然材料,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自然美;(2)人工形态,是指经过人为加工或排列组合的建筑材料,展现出的是一种艺术美,比如木雕、人字纹地面铺

装等。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化应用,要注重凸显出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美,增强现代建筑的韵味。

2.3 质感表现

质感是指物质表面的材质、质量带给人的感受。建筑材料的质感包括其表面光滑度、纹理、反射度等,同时质感的表现也受到光线和色彩的影响。材料的质感也有自然质感和人工质感之分。自然质感指材料在自然形成过程中自身结构的凹凸、纹理等外在表现,如木材、石材的表面天然形成的纹理;人工质感是指在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形成新的外表特征,如对石材进行抛光、雕刻等处理。材料组织结构不同,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粗糙的材质体现朴实感;光洁的材质则有一种精致感。将传统建筑材料的特有质感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使建筑作品具有浓郁的传统韵味和返璞归真的自然风貌。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

3.1 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要注重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有机结合,促进两者优势互补,凸显出传统建筑材料的特性,并借助现代水泥、金属等材料的简洁性与高效性优点,推进现代建筑设计的顺利开展。在此种方式下,不仅能够凸显出新型材料的时尚,还能够展现出传统建筑材料的无限韵味,令现代建筑兼具古典美与时尚美,将传统情感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令其更具艺术魅力。

3.2 传统材料与新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化应用,需将传统材料与

新工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与众不同的建筑设计效果。在新工艺技术的作用下,传统建筑材料的质感、纹理等往往会发生新的变化,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往往能够塑造展现的建筑形态,将崭新的生命力赋予传统建筑材料中,增强现代建筑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结束语

总之,现代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技术不断涌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传统建筑材料与新型材料和新工艺技术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效果,凸显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并且令建筑具有现代化特征,从而增强现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罗唯强.论传统材料在现代装修设计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袁烽,林磊.中国传统地方材料的当代建筑演绎[J].城市建筑,2008(6).

第二篇:建筑论文

我的德州我的家

创业之城创业忙

美丽的德州,迎来年年的喜庆,奋进的德州,迸发天天的欢腾。

创业的豪情,激荡着今天的德州哟,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追求。

和谐德州气象新,政通人和百业兴,美丽德州我的家,打开门来迎春风。

德州的建设者

你听,风雨无阻的步伐,是我们以追梦的匆忙的创业者的名义和富强对话,你看,日夜兼程的身影,是我们用快乐的潇洒的建设者的承诺向未来表达,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请为我们喝彩吧,为这蓝图已变成真实的图画。

我们是自豪的建设者,请为我骄傲吧,这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是我们和希望正出发。

美丽的德州我的家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陶醉,年轻的心迎着太阳,一同把那希望去追,我们和心愿再一次约会,让光阴见证让岁月体会,我们是否无怨无悔,美丽德州我们共同的家,德州的山德州的水,共同奋斗挥洒汗水。

等到幸福花儿开,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春那时的秋,那时德州一定更美!

那时的春那时的秋,那时德州会更美!

第三篇:礼制与传统建筑

礼制与传统建筑

关键词: 礼制;传统建筑

摘 要: 礼制思想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本文从空间格局、建筑形制、比例尺度以及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礼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讨论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与礼制文化的结合及意义。

一、前言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了几千年,在世界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体系。这套延续而独特的建筑体系深受传统中国礼制思想的影响,建筑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表现。在漫长的封建体制重压下, 建筑的型制几乎没有质的发展。“大屋顶”和封建皇权一样, 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为了维护统治,沿袭旧制成为一种规范, 甚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中国建筑长时期缓慢的,却是极富韧性的超稳定发展,这表明了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即是传统的礼制文化。

礼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一套体系。自汉代起,儒家思想被君王所采纳,至此影响了2000多年。古代社会的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可是中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王者的统治。

孔子曰: “夫礼者, 所以定亲疏, 决嫌疑, 别同异, 明是非也。”即所谓的礼, 指的就是约束全社会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其中有的是习惯, 有的则是明载典籍的条文法, 这便是古代中国的礼制系统。礼制营国的思想最早出现于周代, 孔子曰: “天下有道,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他们心目中的礼被提到“上下之纪, 天地之经纬” 的高度;被作为“经国家, 定社稷, 序人民”的重要统治手段。所以周代建国极其重视建立秩序。“礼者别贵贱尊卑也”, 便是礼治秩序的实质。孔子对周礼推崇倍致, 并以“克己复礼”为神圣使命, 所以礼制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礼制作为规范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更是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自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建筑。

二、礼制、礼制与建筑 1.礼制

所谓礼制, 所指往往不一: 强调的是礼的等级名分制度, 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 诸如封建制、宗法制), 又特指礼仪制度(制度化的礼仪)、礼器制度或各种有关的名物制度。传统建筑中的礼制突出上述第一层含义, 因为礼制所涵摄和强调的“等级名分”, 属于礼的精神和特制。其内核是宗法和等级制度。2.礼制与建筑

梁思成先生说: “ 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斗争的记录。建筑又是一种艺术创造, 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不同民族的衣食、器物、居室都有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建筑在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是最庞大、最复杂的, 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 更强烈, 也更重要。建筑可以反映建造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 从这段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建筑除受其建造时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外, 更重要的是受其文化的深刻影响。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文化思想体系之一的礼制思想从城市规划布局到民居院落的形制乃至建筑规制方面都有所体现。

三、礼制在传统建筑中的表现手法 1.空间格局及建筑形制

都城形制往往是礼制最具体甚至最高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一节中记述: “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王城必以宫城居中轴线, 因为这是天子所居之地。以宫城为平面坐标系的原点设立其他建筑群, 即宫城左前方为祖庙(宗庙)(礼制建筑是礼制体系下形成的独特建筑类型,宗庙是礼制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古人以左为上, 可见宗庙在古人心目中的分量。), 右前方为社稷坛;祖庙象征宗法血缘, 社稷以示国土,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也。宫城外前方为朝、后方为市。朝在宫之前, 君王面南, 群臣北拜。贸市为次, 占地又小, 只应设于整个王城北部“卑位”。而那些居民闾里分布于宫城外围, 与宫城保持一定距离, 既不得闯入城之禁地, 又要在位置上起到拥戴宫的作用。很明显, 这个王城的空间格局就充分体现了贵贱尊卑的礼治秩序。《礼记.曲礼下》: “君子将营宫室, 宗庙为先, 厩库为次, 居室为后。凡家造, 祭器为先, 牺赋为次, 养器为后。” 中国古代的居住建筑以北京四合院形式为最典型, 它更符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家庭型制需要和宗教、伦理需要。其种类很多, 有小型的一进式, 也有复杂的多进式。最典型的就是三进四合院。从宅门进入宅内, 是一个小而狭的院子。南侧有一排朝北的房子, 叫“倒座”, 这是仆人住的房间, 也可供来客过夜住, 其它则堆放杂物。小院的北首有一垛墙, 正中(宅的中轴线上)有一扇装饰华丽的门, 叫垂花门, 门内一个大院, 即“四合院”的主院。主院是一个植有绿化、进深较深的庭院。庭院正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正房, 中轴线贯穿其中, 坐北朝南, 体量是整个宅院中最大的, 这里住的是宅主(长辈)。其两侧还带有东西耳房和小跨院。正前方的左右是厢房, 那是晚辈住的地方。厢房则开间小, 进深也浅。正房之后有小院, 这是第三进, 一排房子坐北朝南, 叫“罩房”, 一般是女佣的住房、库房、杂物等。妇女不能随便到外院, 客人不能随便到内院, 内外分明。从建筑的规制及用途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尊卑、男女有别的特点, 这就是礼制思想的典型体现。仅按方位布局一说, 尚不足以显示礼治秩序, 还有“以大为贵、以多为贵、以高为贵”等一系列礼制等级制度的营建措施, 以进一步强化礼制规划秩序, 树立“王者之尊”的威严。

建筑作为起居生活和诸多礼仪活动的物质场所,理所当然要发挥“养德、辨轻重”的社会功能。房屋建筑是贯彻礼制等级制度的实体,在单体建筑中, 等级制还表现在屋顶做法上。屋顶的等级限制十分严格, 从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庑殿、歇山、悬山、到最低等级的硬山顶(表1),形成了完整的等级系列, 对于不同建筑的等级面貌, 起到了十分触目的标志作用。明代以后, 庑殿顶、歇山顶作为传统建筑中伦理品位显贵的大屋顶形式, 只能用于宫殿、帝王陵寝和大型寺庙殿宇之上, 以其庄重、雄伟之势表现帝王的至尊。2.比例尺度

“匠人营国”一节中关于城隅高度和道路宽度提出了礼制营建制度。其内容是: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 宫隅之制七雉, 城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 环涂七轨, 野涂五轨。”这个制度是按照城邑建设体制, 依爵位尊卑而定的营建等级制。卿大夫采邑都的城隅高度是五雉, 诸城的城隅高度是七雉, 而王城城隅高度是九雉。三级城邑的城隅高度是据“以高为贵”的礼制要求;三级城邑道路宽度是: 王城为九轨, 诸侯为七轨, 邑都为五轨。此“以多为贵”也。从这两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 “匠人”规定王城、诸侯城、都这三级城邑的礼制营建制度量的级差, 是用一组以“二”为公差的等差级数来表达。自王至卿大夫, 因“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 , 所以“自上以下, 降杀以两, 礼也„”。这种等级制更重要的还在于约束各级城邑的大小规模。譬如各诸侯国的采邑规模, 西周就有严格的规定。“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左传)。诸侯国都也是按受封爵位尊卑来定城的规模的。王城、诸侯城、都各级等第分明, 不容僭越。《礼记.王制》中关于祭祀房舍也有记述: “天子七庙: 三昭三穆, 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 二昭二穆, 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 一昭一穆, 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关于第宅制度, 在封建社会里也是非常重视的。自从在周礼、仪礼等书中明文规定礼仪制度以来, 统治者们就愈益重视封建社会的整体秩序。园宅逾制的就有罪。秦汉时期没有明文可考, 不能妄测。而到了唐代已是封建社会发展的昌盛时期, 一切设施全有很严整的等级差别礼仪制度。建筑方面也制订了很严格、详细的规定。

《唐会要.舆服志》载: “又奏准营缮令, 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 厅厦两头, 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 厅厦两头, 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勋官各依本品, 六品七品以下堂舍, 不得过三间五架, 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又庶人所造堂舍, 不得过三间四架, 门屋一间两架。”《宋史.舆服志》载:“庶人舍屋许五架, 门一间两厦而已。”《明史.舆服志》载: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公候前厅七间两厦, 九架, 中堂七间九架, 后堂七间七架, 门三间五架。家庙三间五架。廊庑庖库, 从屋不得过五间七架。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 门三间五架。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 门三间五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 门一间三架。洪武三十五年申明禁制, 一品至三品厅堂各七间。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三十年复申禁饰不许造九五间数, 房屋虽至十二十所, 随其物力, 但不许过三间。正统十二年令稍变通之, 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 不再禁限。”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建筑的比例设定,有着严格的礼制要求,等级分明。《大清会典事例》载述: “府第房屋规制„顺治九年定亲王府基高十尺, 外周围墙, 正门广五间启门三, 正殿广七间, 前墀周围石栏, 左右翼楼各广九间, 后殿广五间, 寝室二重, 各广五间, 后楼一重, 上下各广七间, 后殿至楼左右均列广庑, 压脊仙人以次凡七种, 余屋用五种„又定公侯以下官民房屋台阶高一尺„。十八年题准, 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房屋台阶高二尺, 四品以下至士庶房屋台阶高一尺。”

等级的限定深深地渗透到技术性的细枝末节。结构构件尺寸同样有严格的模数规定。如宋代建筑构屋之制, 以“材”为祖的材分制度和清“斗口”制度.不同等级的“材”用于不同等级的建筑,用这些数字的差别标示出了不同等级人的建筑等级差别.3.色彩、装饰

装饰图案的用量、门窗络纹花样、雕刻题材、彩画式样也有数量有等级规则。《唐六典》:“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栱藻井,仍通作乌头大门,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栿、乳栿装饰。士庶公私宅第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庶人所造堂所,仍不得辄施装饰。”《明会典》: 只有五品以上官吏所建的房屋梁柱间许施青碧彩绘, 屋脊许用瓦兽。装饰色彩也体现着严格的等级秩序。在五行说中, 黄色、金色代表中央, 象征高贵与华丽, 因而在清代被规定为皇家宫殿的御用色, 即以黄色为尊, 其下依次为: 赤、绿、青、蓝、黑、灰。天子龙衮, 诸侯黼,大夫黻, 士玄衣纁裳。服饰上的等级差别也体现在传统建筑装饰的文化主题、规格、品位等等, 如龙的装饰图案, 一般只能出现在皇家的都城、宫殿、坛庙、陵寝等建筑上。

“楹, 天子丹, 诸侯黝, 大夫苍, 士为黄。..天子宫殿前柱子可漆成红色, 诸侯的为黑色, 大夫的为蓝色, 士人堂屋前的柱子则只能漆成黄色。礼有以文为贵者: 天子龙衮, 诸侯黼, 大夫黻, 士玄衣纟熏裳。天子之冕, 朱绿藻, 十有二旒;诸侯九, 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 士三。此以文为贵也。”(《礼记.礼器》)宋代: 仁宗景三年(公元1036 年)诏: “非品官毋得起门屋, 非宫室寺观, 毋得彩绘栋宇及朱漆梁柱窗牖雕铸柱础。”对于一般宅制规定: “私居执政亲王曰府, 余官曰宅, 庶民曰家, 诸道府公门得施戟, 若私门则爵位穷显经赐恩者许用之, „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 父祖舍宅有者, 子孙许仍用之。凡民庶家, 不得施重木共藻井, 及五色文采为饰, 仍不得四铺飞檐”(《宋史.舆服志》)。清代: 据《大清会典事例》载:“顺治九年定亲王府正门殿寝均绿色琉璃瓦, 后楼翼楼房屋均本色筒瓦, 正殿上安螭吻, 凡有正屋正楼门柱均红青油饰, 每门金钉六十有三, 梁栋贴金, 绘画五爪金龙及各色花草, 正殿中设座„凡房庑楼屋均丹楹朱户, 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廪候各执事房屋, 随宜建置于左右, 门柱黑油, 屋均板瓦。又定公侯以下官民房屋, 梁栋许画五彩杂花, 柱用素油, 门用黑饰, 官员住屋, 中梁贴金, 二品以上官, 正屋得立望兽, 余不得擅用。”如今天故宫博物馆中的太和殿采用品位最高的重檐庑殿屋顶, 赤柱黄瓦, 额枋青绿, 屋顶走兽与斗拱出挑的数目为最多, 雕刻精美, 彩绘以龙、凤为题, 色彩偏于金黄。

四、结 语

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为: 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 达到维护阶级社会秩序的目的, 这在世界上是中国仅有的。如果说西方古典建筑体系以宗教建筑为主导, 那么中国古典建筑体系, 可以说是以礼制性建筑为主导。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 它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响。严密的等级制度, 把建筑布局、规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 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 并长期延续趋向固定程式, 从而使得整个建筑体系呈现出建筑形式和技术工艺的高度规范化;保证了建筑体系发展的持续性、独特性。虽然现代社会礼制思想逐渐淡化,但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在现代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传统建筑的复兴和继承,是我们这代建筑师需要不断摸索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李文芳.基于礼制的传统建筑分析,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五版),2004; 4.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篇:建筑企业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

中国建筑企业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市场环境的挑战,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全面风险管理从全局角度出发,采用整合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结合最新的全面风险管理(ERM)理论与实践,提出建筑企业ERM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关键字:建筑企业、企业风险管理、COSO

我国的建筑企业,尤其是大型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7.3%;新签合同额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现象非常突出,这导致了建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同时建筑企业也面临着一些非传统的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和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建筑企业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全新课题。

一、全面风险管理(ERM)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自2001年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提出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或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国内也译作“企业风险管理”,以下简称ERM)以来,这一理论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ERM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风险来自很多方面,最终对企业产生影响的不是某一种风险,而是所有风险联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只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进行的风险管理才是最有效的。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组织f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于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下简称《COSO-ERM框架》)强调ERM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其包括内部控制及其战略和整个公司的应用,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我国国资委于2006年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也明确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即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ERM能正确识别与评估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帮助企业避免财务危机,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降低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轻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害,大大减少企业风险支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信誉,降低融资成本等。通过以上途径,ERM能够显著增加企业价值,帮助企业成长,并增强企业竞争力。但是,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实施ERM的程度差异很大,具体到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ERM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实践。

二、建筑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问题

以建设项目为推动力的建筑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型建筑企业业务范围很广,包括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等;二是建筑产品价值运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单件性的特点,并且项目最终盈亏不确定性程度高;三是经营业务的参与各方关系复杂;四是大型建筑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五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结合上述特点,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战略风险、资本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企业领导人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期货交易出现巨亏后,国资委开始重视央企的风险管理并于2006年

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金融危机爆发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又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许多大型建筑企业为了遵循合规,在ERM建设中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由于缺乏对ERM的深入认识,仍然难以脱离项目风险管理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形成完整的、涵盖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的全面风险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级的风险管理上。

从COSO和《指引》的定义来看,ERM的内容已超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范围,并且突出了风险管理以增加企业价值为最终目标,而项目风险管理只关注某个项目本身的目标。局限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忽视企业级的全面风险管理第一会导致不同项目的管理者不同的决策依据使得项目风险管理难以完全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第二是分散而没有组织的风险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高层对项目风险的总体了解,并且不利于企业资源的分配;第三是不利于风险管理信息的积累。

(二)对ERM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企业普遍认为风险管理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没有从积极的角度来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个改善企业绩效的契机。企业高层领导者对ERM的不重视或者只是将风险管理看作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这导致ERM不能得到应有的战略地位,难以在我国建筑企业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三)ERM不能与企业经营系统结合,管理制度有漏洞。

一些企业和部门只注重ERM制度设计,而忽视制度的执行。ERM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这使得ERM流程与企业经营相脱离,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等相脱离,过于依赖个人的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流程仍旧不完整,多数情况下只对风险事件进行事后处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四)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全。

《指引》规定,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具备条件的企业,董事会可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COSO-ERM框架》则提倡企业设立首席风险官这一职位。但是目前建筑企业鲜有单独设置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人员处于分散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并给予指导,也没有相应的奖励与考核措施。

(五)尚未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是实施ERM的基础和推动力。建筑企业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全面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负责,而不仅仅是领导、审计或财务人员的工作。许多企业没有统一的风险管理语言,忽视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没有建立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

三、案例分析

一个良好的适合本企业的ERM框架应达成以下目标:将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相联系;确保风险管理战略同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股东的价值相一致;提供鉴别和评估风险的工具,以利于鉴别和评估组织所面临的风险;提供对风险进行科学归类的工具,利用风险最优化的概念,以组合观为基础来探讨风险议题;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基本的经营活动相整合,避免额外的成本支出。

本文结合国内某大型工程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案例,具体分析建筑企业在建设ERM体系(见图1)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控制环境发展目标

按照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与之配套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制定ERM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和目标。A公司制定的建设ERM的总目标为:立足公司整体协调发展,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涵盖经营管理各领域,较为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内控体系,促进公司实现稳健发展。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

风险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企业建立ERM体系最大的阻碍之一,培育建筑企业的风险文化刻不容缓。确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体现企业认知经营管理风险所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将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树立和传播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提高全员风险意识。A公司提出在继承发扬风险管理文化中,高级管理人员应发挥表率作用,中层管理人员应发挥骨干作用。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应围绕发展战略,首先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并据此制定风险应对方案。这其中,风险偏好体现企业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愿意承受的风险范围和风险水平;风险承受度体现企业在实现特定目标过程中对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或者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风险承受度与风险偏好要保持一致。4 ERM组织结构

不同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相应的岗位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形成决策机构、管理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四位一体的ERM组织体系。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管理工作、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把ERM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同时应注意做到权责分明。

例如,A公司成立的由总经理担任主任的内控体系建设委员会是ERM建设工作的决策机构。内控办公室是ERM建设的日常管理部门和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风险业务实施归口管理。公司总部各部门、各单位作为执行机构,按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统一要求,具体组织落实。审计、监察部门则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对ERM体系运行状况实施测试监督。5 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

建立完善的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和各级各类人才选拔任用、管理考核和激励监督等方面的政策。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养,可以塑造一批既精通建筑企业业务流程,又懂得风险管理方法的全面人才,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识别及分析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风险评估中,既要识别和分析对实现目标具有阻碍作用的风险,也要发现对实现目标具有积极影响的机遇。A公司通过风险识别并编制风险对照表(包括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的风险)、风险评价、选择风险应对方案,完成对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的评估工作。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关于风险应对方案得以贯彻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控制政策和控制措施。《COSO-ERM框架》指出,每个企业都应建立适合自身的ERM制度。ERM制度、流程和方法应在建筑企业高层领导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前提下,由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设计,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执行。ERM制度应当是一份细化的、易于理解和便于执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并制作风险管理手册,这其中应该包括项目风险管理、企业级财务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等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制度本身没有控制风险的能力,只有将其贯彻实施,才能发挥制度的作用。

A公司在描述业务流程并绘制流程图、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并编制风险控制文档(RCD)的基础上,落实关键风险控制点,使得全面风险管理流程有章可循、有迹可循。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建立和完善ERM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形成相应的议事制度和报告机制;应建立横向和纵向相互通畅、贯穿企业整个信息沟通渠道,确保目标、风险策略、风险现状、控制措施、员工职责、经营状况、市场变化等各种信息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的传达。积累一定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经验以后,应依托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通过实施信息系统自动控制,固化流程操作程序,提高控制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A公司已经成功建立的HSE管理信息系统,可在风险管理数据库内建立统计查询模块(用于各级领导查询本单位及下级单位有关风险管理的业务数据)和业务管理模块(用于各单位输入和处理有关风险管理的业务数据)。

(五)监督

ERM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监督即是对ERM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持续过程。包括持续监督、独立评估和缺陷报告等。企业应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ERM体系的有效性实施监督。

四、结语

全面风险管理(ERM)是风险管理的最新趋势,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建筑企业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ERM体系,才能有效地管理风险,从而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工程市场。目前,ERM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缺乏对建筑全面风险管理行为和过程的理解,现有ERM体系模型的通用性有待改进,应充分考虑国内建筑行业和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独特的经济、金融和监管环境,ERM实施的流程和体系还有待优化。其次,缺乏ERM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目前ERM的实施意义和价值还不明确,国内目前还没有研究尝试分析该体系与绩效评价之间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机制。这导致许多建筑企业的ERM体系建设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停留在形式上

第五篇:建筑检测论文

襄樊科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介绍(开课演讲)

科峰发展史:2003年,年仅25岁的单延延在襄樊某一建筑工地做资料员,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到质量检测行业.在一次又一次手推三轮车向政府质检单位送样的路途中,在遭受政府职能人员一次有一次的白眼及敷衍之后,一个念想在他脑中产生:是否可以自己创办一个检测公司,向社会提供高效及时科学公正的检测服务呢?但在当时,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个体创办检测实体,其时整个湖北省也没有一家民营的综合检测机构.但是,单延延坚信,社会的发展需要检测行业中政府主导地位退出历史的舞台.于是,在2003年6月,他成立了襄樊科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当时的科峰公司并不被社会所认可,在开始长达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能够承接到业务,最初的投资者先后撤资.光有前瞻的目光远不够,坚定的信念才是成功者的基石.2005年终于迎来了检测行业的春风:2005年8月23日经第7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实施),将检测机构定性为“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这就是说鼓励民营资本的注入。其后,科峰公司依靠优质及时科学公正的服务稳步成长,在襄樊市建筑行业中得到了认同和肯定,并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中承担检测任务:万达广场/东湖国际创新产业基地/襄洲一号等.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科峰公司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检测公司一样的困境,那就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很难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不能兼顾.而检测公司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样让科峰发展壮大?怎样让公司的无后顾之忧?答案是:必须曲线救国,先从外部着手。于是,单购买了常春酒店这一稳定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成立了汉水泉煤炭贸易公司这一可较多盈利的公司。这样,科峰就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可以专注于内部建设。经济问题解决之后,最为迫切的便是“人”的问题,求贤若渴是科峰现阶段的写照。在此,欢迎各位优秀的高学历人才加盟科峰公司,我相信,在大家团结一致的努力下,科峰将成为检测行业的领跑者。

科峰公司的质量方针: “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科技领先、技术兴站、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科学、准确的检测;公正、高效地服务”。质量目标:

规范标准现行齐全率100%; 取样抽样100%实行见证;

检测设备受控完好率100%; 检测人员100%持证上岗; 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率100%; 检测报告100%公正及时; 服务热情客户满意度100%; 持续改进100%坚持不懈。质量承诺:

1、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作出科学公正的结论。

2、遵守与客户约定的服务时间提供检测报告,并合理收费。

3、对出具的检测结果通知或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相关责任。

然后,在就检测行业及科峰待遇谈下我的个人看法。

一、检测行业从业人数少,经过努力,可以迅速成为行业专家。

二、检测行业受人尊重,再不行也是个“工”。

三、检测行业工作环境好。

四、检测行业学无止境,永远有进步的机会和提升的空间。

五、检测行业越老越值钱,随着经验的增长,终成专家,即使是专门忽悠大家的专家。选择科峰的理由:

1、老板年轻有思想有抱负有能力有信念,相信在他的领导下,科峰可以成功,个人价值亦可得以实现

2、科峰公司待遇好,工作环境不艰苦,还提供工作餐和住宿

3、在科峰通过努力,有提升的空间。主任、经理能者任之,取得多证亦可有切实的收益

4、科峰公司有工龄奖金,人性化

5、在科峰工作十年,除重大过失公司不能开除,适合养老

6、科峰公司团结,具有一定企业文化(包括酒文化),在科峰工作心情好 最后,希望我们团结一致,矢志不移,将科峰建设成为市、省、国and国际领先之检测机构,为各位付出的努力致意诚挚谢意

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法制化建设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而提高工程质量是我国建筑业的长期战略方针。建筑工程是大型的综合项目,其工程质量问题不仅涉及到个人与财产的安全,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刻不容缓。其中,对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监管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是向社会出具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结果,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依据。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不仅建设方要用,监理方要用,设计方要用,施工单位要用,质量监督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用。若干年后,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仲裁机构还要用。因此,其在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基础作用和手段作用,保证了检测工作质量,就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只有走在建筑业的前列,才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而完善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又是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自1986 年以来,建设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对推动建设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曾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 后,许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产生。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仍落后于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不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很多方面不符合行业的国际惯例,不符合科学规律,这不但影响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仅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法制化现状进行分析。

1、基本架构

建设法律法规架构按其立法权限分为5个层次: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

建设法律 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颁布的属于建设方面的各项法律。建设法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形式颁布。

建设行政法规 是由国务院依法制定或批准发布的属于建设方面的法规。行政法规是以国务院令的形式颁布。

建设部门规章 是由建设部根据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依法制定并发布的各项规章。建设部部门规章是以建设部令的形式发布。

地方性建设法规 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或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建设方面的法规。

地方建设规章 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的建设方面的规章。、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滞后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立法严重滞后。我国已出台的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密切相关的仅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城建字[ 85 ] 580号)和《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监[1996 ]第208 号)两个文件,在法律法规层面上还是空白。这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建设部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正在制订当中并拟定于近期出台。后者拟以建设部令的形式颁布。这将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第一个法规,对依法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的情况与加入WTO 后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但是可能“因祸得福”,在入世的过渡期内可以及时有效地按照WTO 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起点更高,内容更完善[1].2.2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

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法制化的影响与其对建设法制的影响极其相似。建设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全国建设事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但由于建设管理体制和相关部门职能配置等方面的原因,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计划、投资以及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市场管理等分散在国务院各相关部委。建设部的名称与“三定”方案的职能划分不完全符合,内部机构设置也存在同样问题。机关行文通常在“建设事业”、“建设行业”、“建设系统”、“建设领域”等诸多概念上,字斟句酌,但始终没有确定各自的内涵和确切的定义,用语极不规范。由此带来了建设立法内容、立法规划及其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的诸多缺陷。由于部门职能的重复交叉,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配置和实际需要分别立法,导致了本可以通过一两部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解决的问题,要由多部法律、法规对其做出规定,不仅提高了立法的成本,也降低了行政效率和企业效率。

我国的部门规章是国家法律的一种。《立法法》未对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进行横向比较,而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审案时,如二者发生矛盾,要以省一级的地方性法规为判案依据,部门规章作为参照。这造成了实际上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部门规章作用的发挥[2 ].例如,如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以建设部令的形式颁布,则属于部门规章,而如果某省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的,则属于地方法规,其法律效应高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如果二者出现不一致处,就要以地方法规为准。

《地方组织法》第51 条只规定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法定的一部分市的人民政府“, 还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规章”,没有对地方规章同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在制定中的关系做出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3 条,地方规章同部门规章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执行中二者都要服从地方性法规,二者之间发生矛盾,要请国务院裁决。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经以地方规章的形式颁布了相应的办法或规定,如《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就已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第66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人民政府令(第142 号)公布。

以上两种情况都使部门规章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这是我国的司法体制决定的。根据调研情况,即使是司法人员也对涉及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比较陌生,如对于涉及工程质量的司法解释,有些司法人员认为目前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作为判案依据,他们并不了解二者的内容有些地方是冲突的。而实际上前者的地位高于后者,也高于地方法规和规章,即司法判案时总要以前者作为依据。这一方面是因为检测的法律法规近乎空白;另一方面也说明司法人员对检测行业的关注不足,而且涉及检测行业的司法诉讼也不是很多(实际情况是,凡是涉及房屋质量的纠纷,一般均要涉及检测,这方面的法制不完善可能是导致这类纠纷不能提起诉讼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这类诉讼案件必将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及时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此外,由于我国部门规章的制定范围较宽,加之缺少严格的法定程序和协调要求,致使各部委的部门规章之间仍存在许多矛盾,部门利益具有法制化倾向。这种情况无法适应WTO 对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的要求。

2.3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涉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甚至是空白。现举例如下:

(1)《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 号)第三十二条规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房; 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是质量监督站负责工程的竣工验收,一般商品房能够交付使用说明已通过了质量监督站的验收(当然不排除部分房屋没有通过验收就出售的情况),如果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还要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绝大多数的结果是复验仍然合格。但是如果有少数质量监督人员违法操作,使得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而购买人还再向他们申请重新核验,结果只能是合格,购买人的权益就无法保障。这是我国的质量监督机制客观造成的,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而规定中又没有明确向哪一级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即使是向上一级的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也未必就一定能做出公正的复验。更没有明确规定购买人可以委托第三方的检测机构来复验,而法院是否能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结论来否定这种政府行为,在现阶段还有很大的难度,也缺乏相应的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第十九条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② 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 ③ 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如果检测人员违反了行政处罚法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法可依(因为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法律法规很不完善);二是行政机关无法委托到合适的处罚组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或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的最合适组织应该是检测行业协会,而我国目前仅上海成立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其他的组织都不是很适合作为受委托组织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①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②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③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该法没有规定工程质量检测是否也要进行招投标,工程质量检测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行业内已有将其列为第六方责任主体的呼声,是否对其进行招投标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需要明确的问题之一,也是工程质量检测法制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

这是目前争论的热点之一。以商品房为例,在进入到流通领域前,应该属于建设工程;进入流通领域后,已成为商品,用于销售,是否还属于建设工程,是否适用于产品质量法。如果适用于产品质量法,则可以依据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的检测规定对其进行检测,或作为法律依据,此时做出的结论就要高于依据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外所有涉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所做出的结论;如果不适用于产品质量法,然而其却又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这是目前法律之间不协调的规定之一,需要立法机关给出明确的规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业主是否是消费者也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业主出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实质上的购买行为,业主如何保障自己能得到合格的建筑产品? 业主可以委托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是否还可以再委托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复检? 目前的法律法规对此也无相应的规定。

(5)《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并规定了一个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工程质量检测已成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处理工程质量纠纷、进行鉴定的重要手段,其责任重大,但是条例未提及检测方的责任和义务。

2.4 司法与仲裁鉴定的困惑

目前,建筑业的习惯做法是当事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约定出现纠纷时采取的解决方法,只能选择司法和仲裁中的一个作为解决途径,这符合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二者的终审结果均为终审判决。但是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事双方出现纠纷,各自分别委托了不同的检测机构,而检测结果可能各不相同。这时就要鉴定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司法机关还要再委托更权威的检测机构来验证。不但增加了纠纷解决过程的复杂性,也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同时满足司法机关要求的检测机构应具有什么样的资质资格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会造成一种可能,当事双方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和司法机关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相同,甚至当事双方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高于司法机关委托的检测机构的资质资格。这时,受司法机关委托的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是否具有权威性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过渡时期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法制化

设的改革建议我国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而完善其法制化建设是改革的首要问题。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建议:

(1)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法律法规,并确定和提高其立法层次,才能使改革有法可依,实现行业的法制。

(2)理顺涉及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法律法规之间的规定,减少冲突,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

(3)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的,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提出修改建议。

(4)在司法和仲裁鉴定中,要明确由谁来委托检测机构进行鉴定,也明确委托什么样的检测机构进行鉴定。建议明确由司法和仲裁机构来直接委托,而不是现在谁都可以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可以避免不同的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不一致的矛盾,也减少了司法工作的调查和协调的工作量。即对工程质量有异议的,必须进入司法和仲裁程序并由司法和仲裁机构来委托进行检测,当事双方不再有委托检测的权利。

(5)设立非盈利性检测机构作为司法和仲裁鉴定委托的检测机构,并控制数量。初步建议国家级1家,省级3 家,地市级以下不设。

(6)明确有赔偿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7)责、权、利一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仅明确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从检测的重要性来看,建议明确检测机构的第六方责任主体地位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先进的检测机构必将大量进入国内,对于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该行业的现状,找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1.前言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1].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2.行业概述

2.1行业背景

2.1.1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占30%.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第三方检测公司,由于在市场竞争中灵活主动,渐渐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2.1.2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

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实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

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化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检测行业由于强烈的政府色彩,使其体制往往锁定在国有事业或企业单位,民营资本和外资一直注视着这一领域,但是由于政策所限一直无法进入。因此目前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但是随着国有事业机构改革,使检测机构股份制改造成为可能,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深入,开放建筑市场成为必然,可见目前的格局十分不稳,政策的变化立即打破现有的平衡。

3.行业困境

3.1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3.1.1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策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3.1.2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导则25来管理实验室[2],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则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3.2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3.2.1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2.2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在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何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3.2.3检测单位由于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因此在技术、人力、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技术发展速度很慢,也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因此整个行业也正处于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完善的阶段。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尽快提高检测单位的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迫切。(此处可加入讲解目前检测行业的分级制度,也可以提问:您是愿意从事一个成熟健全的行业,还是愿意从事一个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的行业?)行业发展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全国质量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项目参数会越来越全面、细化,同时对检测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更高。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权威性、科学性的中介机构。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检测行业的发展充满机遇和希望。

4.1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强化检测质量水平检测质量是检测机构的命脉,准确科学的检测、公正权威的数据是生存的基石。检测行业目前最缺乏的是通过质 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够,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内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实行先进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检测质量观念;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模式。优质的检测质量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只有不断的提高检测质量、强化检测质量水平,优化升级管理模式,坚持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质量方针,企业才能生存发展。

4.2 夯实技术基础,注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根本。对于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基础更为重要,其扎实与否关系 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影响着工程质量的评定,进而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夯实技术基础,首先应完善硬件设施。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检测设备的先进与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采用较为先进的、能够自动化采集的设备,这些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其次应重视行业交流和探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应积极参加各层次的对外交流、科研活动及能力验证,提高对复杂检测技术的处理能力,将同行的创新之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通过经常性的行业交流与探讨,取长补短、吸取先进经验,提高效率,增强协作精神。随着检测技术的日益提高,对检测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夯实技术基础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作为目前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检测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为机构的全面发展及检测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良好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不能因为由于长期以来检测工的基础。4.3 强化技术革新能力,树立服务创新观念.技术基础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而革新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有时侯甚至一个小小的创新建议都有可能改变现有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也只有在检测能力、服务、管理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根据日益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检测市场的要求,应适时组织新技术技能的学习,加强员工对规范、新技术、新技能的理解掌握,鼓励员工勇于革新,突破过去的传统思维,挑战传统的检测方法、流程。积极拓展新的检测市场和检测项目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检测市场的逐步开放,检测机构改制工作不断扩大,以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已由过去重视结构安全逐步转变为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并重,拓展新的检测市场和检测项目显得日趋重要,甚至是衡量一个检测机构保持长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和敢于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满足和创造顾客与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创一流的业绩必须用一流的服务来保证。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单位的效率与效能提高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具有创新的思维和优质的服务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不能因为由于长期以来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而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4.4 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实施市场化经营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在检测项目日益细化、检测要求日益提高、检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走市场化道路,从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检测人员、质量管理等多方面人手,以诚信为本,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切实提高检测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内外兼修,注重企业信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形成自身的企业特色,才能应对挑战,才有可能真正使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小结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应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变前和转变中的探索中,作为整个行业来讲面对的不仅仅是也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应清醒的认识到来自国外同行的竞争。在入世后的转变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更大,但是检测行业应该积极应对,树立起全面质量意识、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强化服务和人才意识,我国的检测行业才能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下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应用研讨传统建筑论文建筑论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以及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和缤纷绚丽的色彩运用。 (一)以木构架为主......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

    走近建筑论文

    世 界 建 筑 艺 术 赏 析 我想从人类诞生的一刻起我们的祖先可能就在考虑着怎样建造自己的家园。随着人类的发展建筑也随之而发展,从简陋的茅草小屋到坚固不摧的皇城宝殿;从低......

    建筑实习论文

    市场实训调研报告 涉县商贸物流仓储交易市场实训调研报告一,邯郸市锦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邯郸市锦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发和合作开发了诸多房地产项目,取得了......

    建筑课论文

    选修课——设计心理学 按照老师给出的两本书——《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我大概地阅览了一下。对于这两本书,我有这样的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是一本以人为......

    建筑高级工程师论文

    建筑高级工程师论文 论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质量管理的思考 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才能提高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是电气工程......

    建筑风水论文

    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

    建筑风水论文

    古代建筑风水学与山水城市建设 陈科帆(班级:2010级建筑学二班 学号:***) 摘要:风水术强调的平衡、和谐及安宁,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许正式华夏文明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