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社区民警事迹材料
【篇一】
他叫**,**市公安局**派出所社区民警,1995年参军入伍,**年转业加入公安队伍,从军营绿到警营蓝,他曾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贴近群众
做好基础工作
**年2月刚到**辖区,**就立刻着手入户走访,他坚持在最短时间内将管区内的一千八百多户居民、四百多间出租房一户不落的走访到,而且要见到每个人,熟悉每个人的基本情况,给每户建立档案,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短短两年时间,责任区管辖3000余常住人口,95%的群众能够“一口清”,而群众对他的知晓率也达到了100%。在他管辖的村居,百姓们都知道社区来了一位整天为社区平安、为居民群众忙活的黄警官。辖区的大爷大妈、小商小贩都主动反映治安信息,积极协助搞好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社区治安防控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先后在群众中获取预警信息80余条。
扎根社区
构筑立体防控网
**所管辖的铁路社区和新县社区,辖区内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治安情况较为复杂。针对本社区特殊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与马山社区主动协调配合,挑选了32名在群众中有威信、责任心强的党员为骨干,以及25名主动参与治安巡防工作的热心群众,组建了两支义务巡逻队。自筹经费配齐冲锋衣、马甲、帽子、肩灯、音箱、强光手电等装备,由党员带队进行义务巡逻,排查安全隐患、宣传社会治安顺口溜、登记出租房信息。每月的巡逻工作情况在25日网格员会议上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以获得更多的党员群众加入到巡逻队伍中来。今年以来,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领下,累计开展义务巡逻56次,党员参与人次逾90人次,通过党员志愿巡逻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人。
排解纠纷
打造和谐社区
社区民警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把社区警务室建设当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站。辖区慧某一家八口人,三世同堂,按理说这是一个幸福之家。却因为老人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儿子冲动、儿媳攀比、效仿等因素导致矛盾不断激化,三天一小吵,一周一大吵。**了解情况后,主动多次上门做工作。一边提醒老人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厚此薄彼;
一边对兄弟、儿媳进行沟通,提醒其要善待老人,尽善尽孝,兄弟妯娌之间多体谅,最终家庭矛盾的焦点、心结被他用耐心、技巧各个击破,八口之家重归于好,其乐融融。半个月后,一家人专门到派出所送来果篮,感谢派出所让他们家庭和睦!
**坚持用“细心、耐心、诚心、公心”解决矛盾纠纷,汲取“望、闻、问、切”的精髓,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群众,努力为百姓当“和事佬”。他每年调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40余起,矛盾化解率达95%以上。
【篇二】
他躬身社区“知心警务”,积极倡导“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丰富校园法制教育、防范宣传;
牵头建立“帮扶联盟”,“三进”举措传递社会正能量...在他的努力下,13个失足少年重回正轨,28个濒临离散的家庭重归和谐,数千名中小学生记住了讲课幽默的“赵叔叔”。
**,男,30岁,中共党员,**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河滨警务区社区民警。长期以来,**扎实开展社区走访,倾心关注“五失”少年,聚力打造帮扶平台,创新凝练工作方法。**年,**倾心总结“小赵520”工作法被省厅治安总队作为优秀社区民警工作法在全省推广。
其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社区民警”、“社区警务工作标兵”,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多次获**市公安局**分局嘉奖,**年5月被评为**市**区劳动模范。
“知心警务”重塑希望
每个基层派出所都会遇到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派出所也不例外。小李现年15岁,**派出所辖区某中学学生。小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犯罪而服刑,后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家庭的残缺让他自小就有了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母亲因为要养家糊口,对小李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缺少足够的关心教育。**年10月份,刚上初中没多长时间,小李开始在**城区的黄河公园周边盗窃电缆线,甚至到学校周边偷电动车电瓶,而其被抓住后空洞无望的眼神深刻地印刻在**心里。为了挽救这个迷失方向的孩子,**积极协调学校专门为小李开展心理辅导,联合老师一道对其进行教育,并自掏腰包购买学习用品,帮助小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为小李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李慢慢开始喜欢上与同学玩耍交流,学习上进步明显,每次见到**,羞涩的言语间透满了对未来的期盼。
针对“五失”青少年,**立足公安本职工作,在社区警务中推出“知心”行动,打破传统的公安管教与家庭、学校教育割裂模式,将以“五失”青少年本身为中心转变为以公安主导建立健康的成长环境为着力点,变被动的灌输教育为主动的接纳引导,突出公安民警在“五失”青少年心中的形象指引,从而确立一个“灯塔式”的希望重塑载体,切实引导“五失”青少年走上光明人生路。
“主动作为”做首席安全官
校园安全长期牵动家长和社会的神经。**在工作中发现,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消防安全,二是校外人员不良影响,三是学生之间矛盾纠纷。针对这三个因素,**围绕“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这一主题,积极协调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交警支队、分局刑警大队及黄河水上救援队的相关宣教员参与,精心制作课件资料,在辖区中小学校开展以“文明上网、抵制诱惑”、“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抵制校园欺凌”、“消防安全”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针对上述学生童某与李某案例,**专门组织了一次全校师生“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主题签名活动。活动中,**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理性地分析在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引导广大师生把对“安全”的理解上升到人生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业、对人生的敬畏之心,注重将学生时代的年少轻狂转化为对未来人生梦想的追求,以实际行动护卫自己“人生的安全”,真正做好自己的“首席安全官”。
“帮扶联盟”汇聚社会正能量
如何通过社区警务工作达到引领青少年正能量发挥的目的?为使辖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组成一支由公安民警、社区干部、网格员、老师等组成的“帮扶联盟”,创新实施“三进”帮扶举措,即:进警营,“参观”拘留所、看守所,学习法律法规,提高警戒敬畏、遵纪守法意识;
进社区,了解当前居民生活状态,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属性,并倡导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奉献意识;
进企业,帮助青少年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认识到劳动的光荣,抵制不劳而获思想,并在此过程中接触就业机会。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积极筹划建立“恒大警务工作站”,开设“四点半课堂”,在居民小区内部开辟青少年教育阵地,将家庭美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相结合,注重青少年与父母家长的正能量互动,成功探索出一条社区警务服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辐射受益家庭实现辖区全覆盖,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三】
**是**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扎根社区十余年,连续三年被**市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办公室评为先进工作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获**市公安局优秀社区民警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平台搭建者
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建设,一批重特大项目企业入驻,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面对日趋复杂治安形势,**作为社区民警,在派出所支部的带领指导下,于**年10月倡议成立了**经济开发区党建联合体,成员单位既有参与建设新**的央企,也有带动当地发展的国企,更不乏具有灵活优势的大型民营企业。
联合体以“党建引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创新服务”为抓手,实施“联动、联通、联手”,通过“主题党日、送教送福、红色课程、党建交流”活动等形式,搭建了“警格+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促进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合力打造平安阵地。**表示,通过联合体共搜集违法犯罪线索21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登记暂住人员几万名,为园区创造了更好更优的亲商、安商、营商环境,也让群众幸福满意。
矛盾化解者
在社区警务工作中,**以社区综治警务一体化为抓手,加强“网格化”治理,培训调动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物业保安参与群防群治,坚持“矛盾不上交、不出社区”、“矛盾化解在当地”。
**年3月,**市**区**街道某小区部分居民因对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停车费不满发生矛盾,将小区道闸、门禁、监控、护栏损坏,导致该小区一段时间无人管理,电动车被盗案频发、卫生无人打扫,居民一片怨言。针对此“硬骨头”,**及时开展调查,将带头闹事的夏某行政拘留,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发挥兼任社区副主任的优势,主动作为,及时与街道物业科、综治办联系对接,主导小区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并协调原物业公司安排保安人员守护小区大门,积极发展小区内治安积极分子组建巡防队。在完善小区建设的同时,他还利用入户调查、警民恳谈、发放安全防范提示等开展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争取小区住户的最大认可和支持。最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该小区很快恢复了良好的治安、生活环境。
经济服务者
按照公安机关“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以“深化走访、排查问题、化解风险、服务企业”为出发点,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面对面了解企业经营形势和企业需求,现场办公解决涉企问题11个,处置劳资纠纷、施工矛盾、工伤事故、突发性群体事件30余起。
在**经济开发区警务室增加了交通违法处理、居住证办理、身份证办理、港澳通行证签证的“4+x”等公安业务,落实便民服务业务,全面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已主动为企业外来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2700余人次、出国境签注500余人次,受到企业、员工热赞,未发生一起群众不满意事件。
**年,**向辖区群众公布联系方式,建立了**分局社区民警第一个微信群,有2200余名辖区群众、企业职工成为了他的微信好友,开创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方式。**年3月,**接到辖区一名企业工人的微信举报,精准布控一举抓获盗窃嫌疑人7人,破获盗窃企业原材料案件9起,涉案价值11万元。**年9月,辖区企业赠与**“热情服务一心为民警民携手恭祝和谐”纪念奖杯。
第二篇:优秀社区民警事迹
优秀社区民警事迹
从警X载,他默默耕耘、忠诚守护,一串串“平凡数字”背后记录着一个个“不平凡故事”。X本工作笔记上,记下的是社区工作的点点滴滴,投射的是群众一张张满意的笑脸;X个金点子,每一个背后都饱含他对民生难题的尽力破解;X面锦旗,是付出与收获,也是辖区平安的光荣印记;X个最美瞬间,危难之际、不曾犹豫,一次又一次挽救了鲜活生命,一次又一次感动着这座城市……他就是X市公安局X派出所社区民警X,辖区群众口中的“XSir”。
X,男,X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为X派出所社区巡防队副队长、X社区民警,X年X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先后荣立X。
因地制宜创新出实绩.作为X社区的“片警”,X在笔记本上清楚地记录着社区各种基本数据。从警多年,他始终坚信没有管不好的社区,只有想不到的办法。
针对辖区治安特点,X积极争取社区支持,大力推行警务网格综治网格“双网融合”工作,努力破解住宅小区基层自治的各种难题,将社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融入特色警务室建设,充分整合社区民警、消防协管员、网格员、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推动“警网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构建辖区治安稳定的“大网络”,让隐形的警力发挥作用,大大提升了社区管控度。今年以来,X辖区的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了X%。
为了更直观地掌握辖区出租房屋情况和整治进度,X创新提出了“挂图作战”的方法,将辖区所有房屋情况制作成平面图,用展板展示出来,并设定了“六色区分法”,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住房种类。
其中,住宅和车库按照颜色逐一标注,并且逐户开展工作,这种“挂图作战”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直观掌握出租房屋整体情况,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掌握检查整治工作进度,切实将“小隐患消除在社区”,大大提升了社区治安环境。
勤能补拙治理有妙招.勤走访、善总结、多创新是X这些年来社区工作的万能法宝。无论分管哪个社区,无论面对什么难题,他都坚信“勤能补拙”。从警以来,他“脑洞大开”,先后提出问卷星防诈骗宣传、编写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教程、集宿区外来人口服务站设置、掌上社区微警务工作法、校园警方微课堂等X个“金点子”,有效提升了辖区警务工作质态,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只要一有时间,X就会上门走访,从住户到企业,他一一登门。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找辖区群众聊天,问问他们有没有什么情况想要反映、有没有什么线索需要提供;只要一有想法,他就会付诸行动,无论是QQ、微信,还是邮件、书信,都是他与群众交流的常用工具。多听、多问、多想、多做,就是他的社区工作“新妙招”。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让群众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事情。通过警情研判,X梳理了几类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并且借助问卷星软件自主创作设计了防范宣传问卷和二维码,通过联系企业、学校、中介等部门,结合入职培训、家校共建等平台完成反诈测试,提升防骗能力,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测试X.X万余人次。
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X非常注重采群建群工作,每日都会选择新型、多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编写预警推送至各个微信群,并且组织警务站队员在提供警务服务过程中随时随地开展反诈防骗宣传。这种“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方式,大大提升了群众安全防范水平。今年以来,X辖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同比下降了X%。
警钟长鸣校园护安全.X管辖的X市X社区有三所学校,有各个年龄段的孩子X多人。虽然X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他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这些孩子身上,他常说,“每次与这些孩子在一起,总能想到自己小孩的模样,为这些孩子创造平安稳定的成长环境,是我最大的使命。”孩子们也亲切地称呼他为“小X叔叔”。
筑牢校园“安全墙”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记挂在X心头的大事。为此,他也花费了大把心思。校园警方微课堂、教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安保人员培训考核、校园防护网体检、反恐演习等等一系列措施,让校园学校安全等级层层提升。
在一次护学岗过程中,X发现X市一小学门口有流动摊贩无证出售“三无”产品,因为造型新奇吸引了不少小朋友驻足围观,特别是独自放学的孩子久久不肯离去,存在安全隐患。他立即联系城管部门,在学校周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理整治,安排警力加强放学时段的闪灯巡逻,同时专门编写了一份关于校园周边安全防范的警方提示,推送给各年级班主任和家长。他还将内容增加到“每月一堂”法制科的内容中,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让小学生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小事化解在“小”、矛盾化解在“前”.X将“老娘舅+社区警务”的工作模式引入社区警务站,配备“X名民警+X名社区干部+X名网格员”,专门调解社区里的邻里纠纷、化解X矛盾。近两年来,他累计调解各类社区纠纷X余起,化解X矛盾X起,在辖区群众中赢得了金牌调解的好口碑。
日常工作生活中,X处理事情慢条斯理、不紧不慢,但是在危难关头,他却一点不含糊,临危不惧、挺身救人。工作X年来,他始终坚持在接处警第一线,先后救助、帮助过的群众不计其数,很多次都又惊又险,留下了很多美好又感人的瞬间。
第三篇:派出所社区民警事迹
一颗心,为着人民而跳动
——记宝应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唐积桐
在宝应县公安系统内,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兢兢业业,对身边的群众一贯怀有真真切切的感情,身为一个警察,他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与老百姓心连着心、手牵着手、情系着情。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陈先岩式”的社区民警、宝应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苏中社区警长唐积桐。
今年48岁的唐积桐,干上警察这一行可说是“半路出家”。1976年12月,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班长、副连长一直干到副营职干部,唐积桐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显示出一个军人的赤胆忠心和铮铮铁骨。特别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5写血书,主动要求参战。在生与死的搏斗中,唐积桐经历了25个日日夜夜,他所在连的160多人中先后有52人不幸伤亡,最小的只有18岁。这一切都使唐积桐刻骨铭心,他常想,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算是万幸了,这样的生命其实已不属于哪一个人,更不应该一味地用来享乐甚至虚度,而应该用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惟有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回到地方后,唐积桐先后在沿河、南门、城中等派出所担任警长,十几年来,他始终战斗在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线,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他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团结和依靠社区群众,构筑起让居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平安社区。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宝应县十佳社区民警、十佳爱民标兵警察,扬州市严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平安创建工作行进个人、十佳政法干警,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被命名为“陈先岩式的好民警”。2003年11月,宝应县公安局作出决定,在全县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中开展向唐积桐同志学习的活动。
“社区就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
唐积桐自从穿上警服,就一直对社区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年来,眼看他的荣誉越来越多,他也有好几次变动工作的机会,可他舍不得辖区的居民。他常说:“社区就好比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上千户家庭、数千个居民,是我服务的对象,时时刻刻我得替他们着想!”
2003年5月,宝应城区派出所进行了整合,唐积桐第一次来到了城北派出所苏中警区工作。这是一个出了名的“老大难”社区,原是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常驻人口10000多人,暂住人口1100多人,仅私房出租户就有370多家,而且还有不少的政府机关、学校和金融单位,什么娱乐休闲场所、酒楼饭店等更是比比皆是,这里以前一直是各类刑事案件的高发地段,没有谁也在这儿“栽跟头”。熟悉唐积桐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少亲友也劝他“识点时务”。但唐积桐却一脸的不在乎,他说:“在哪里工作,都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好在还没有改变我的社区老本行,半年吧,给我半年的时间,干不好,我请求处分!”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赢得群众,扭转局面,唐积桐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条街巷胡同。那段时间,他一边深入宣传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性,争取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边广泛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那时,苏中警区东片家家户户无门牌、错门牌、重门牌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但给群众的收发邮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对治安管理也十分不利。唐积桐到任后,立即着手科学合理地编制门牌,不少居民不配合,老唐可说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钉门牌本不是唐积桐的事,可他却亲自背上挎包、担条毛巾,一家一户地上门安装。为了不损害居民家墙面的瓷砖,他先用毛巾将墙面擦干净,然后用自费购买的玻璃胶粘门牌。那段日子,老唐的手指经常被玻璃胶粘住,洗不掉,抹不去,最后只好用小锉锉,用小刀刮。更多的人家则需要用射钉枪安装,钢钉打进水泥墙里直冒火星,震得他虎口隐隐作痛。就是这样,他一个人做三四个人做的事,最终将数千个路牌、门牌安装完毕。居民们见老唐这样能为百姓吃苦,打心眼里把他当作自己人。
唐积桐常说,社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是要靠感情作为纽带的。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面对群众更要有诚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只有做到亲民、爱民,人民群众才能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与我们结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在唐积桐的管段里,几乎每户居民家里都会有一张他送上的“警民联系卡”。别看这张卡片小,但他却把老唐和广大居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上面的电话号码也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老唐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承诺。“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次送出一张“警民联系卡”,唐积桐都会对群众作出同样的承诺。时间久了,居民不但遇到有什么急事、难事,如水、电、煤发生故障,下岗待业、夫妻不和、家人患病、住房紧促、子女就读,甚至阴沟堵塞等都爱找他,就是遇到什么喜庆事,也都爱找他。因为将心比心,因为设身处地,居民群众把唐积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其实,唐积桐在心里,又何尝不是每时每刻将社区的每一户居民当作自己真正的亲人啊。
“社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关心他们每一个人不需要什么理由”
社区是个大家庭,不管贫贱富贵,不管长住短住,唐积桐都把他们当作是大家庭的一分子,全心全意地去关心其中的每一个居民。多年来,唐积桐总是这样告诫和要求自己: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以鱼水之情善待社区居民群众,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虑,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就拿他现在管辖的苏中社区来说吧,社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谁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及时帮助,甚至连谁家的电路老化、存在隐患,谁家的阳台上堆的什么易燃杂物,他心里都有一本详细的账,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活档案”
有一年春天,唐积桐到平安巷贫困居民老吴家走访,见老吴卧病在床,同老吴一起下岗的老伴也精神不振,老唐心里感到十分难过。此后,他就把老吴家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同居委会干部一道与民政部门打了不少的交道,最终为老吴家争取到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解决了老吴的燃眉之急。老吴含着眼泪,握着唐积桐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社区里有户姓郁的人家,父母都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爹爹和孙子二人。小郁原在技校学过烹饪,但因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脾气变得有点古怪,加上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朋友的拉拢,逐渐地滑上了歪道。爹爹管不住孙子,内心非常着急。唐积桐了解这个情况后,三番五次,主动上门做小郁的思想工作,教会他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并帮他在县城的一家饭店里找到了一份厨师的工作,终使小郁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感动得小郁的爹爹逢人就夸老唐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今年春节前夕,苏中新村有户姓王的人家,父子因长期矛盾,积怨太深,差不多就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随时随地都有激化的可能。老唐哪有心事忙自己家过年,三天两天地往家跑,分别与王家父子促膝谈心,并会同司法科、居委会的有关同志一起出面加以调处,最终使矛盾钝化,父子握手言和。邻居们得知后,都笑着说:“要不是唐警长,怕是我们这个年也过不安稳。”
唐积桐有这样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有一次,老唐在对东升路一家陈的人家进行户口项目核对登记时,发现陈家5口人中,就有3口人的姓名有音同字不同的错误。其中一个小孩登记为“女”,而户口底册上却为“男”。老唐当即告诉了陈家的户主,并细心讲解了更正姓名所需的材料和程序。陈家人感动地说:“不是你这次上门核对户口,我还不知道户口薄上有问题,感谢你及时的提醒,要不一旦用到可就要误事了!”像这样的事,老唐遇到过不少回,每次他都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帮助解决。
这些年,不论刮风下雨,唐积桐每晚都坚持到社区里转上几圈,有时一直到深夜。要是发现谁家的门没关好,老唐就喊一声主人的名字,让他把门关紧;要是发现有什么情况,老唐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平时,不管在哪里,老唐只要看见摩托车或电动车的主人不重视防盗,他都不忘提醒几句。有一次,老唐在东升路十一巷巡查时,发现有辆黑色摩托车停在门口,没有上锁。他好不容易敲开车主家的门,却得了开门的小伙子一句“烦死了,还让不让人休息”的呵斥。对此,老唐也早已习以为常,他耐着性子同那个小伙子谈起防盗的常识,直到他心服口服。当老唐帮他将摩托车推进了院子,那小伙子终于不好意思地笑了,连声说“感谢”。
唐积桐就是这样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做事情,但对自己家里的事情,却照顾很少,特别是对自己的事显得十分马虎。他在部队里就患上了支气管扩张,一年总要发作好回。有几回正逢上所里的专项行动,领导不安排他参加,他却主动请战。有一次在值班时,病情突然加重,他只好请同志替一下,挂了8天水,硬是没请一天假。曾经有人问唐积桐:“为了老百姓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整天这样激情似火地忙碌,到底有什么理由呀?”老唐听后,咧嘴一笑说:“我是倒过来看的,想想看,还有什么,能比每时每刻分享每家每户的快乐,更让人感到开心的呢?社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关心他们不需要什么理由!”
“守护社区群众的安全是我光荣的职责,让社区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身为一名警察,首要职责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个“安全”在唐积桐的眼里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从一个社区民警的角度出发,把确保社区群众的安居乐业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近年来,唐积桐会同所在社区居委会进行实地考察,共同探讨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思路,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防范“十要素”,挨门逐户地进行宣讲。
在走访居民和采集治安信息过程中,唐积桐发现辖区内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及外来人口愈来愈多,对人口的管理也愈来愈复杂。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地区人员住户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用不同的标志将每户人员按照常住、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和外来人口等情况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建立了便于管理的一整套基础手册型资料,形成了人人皆知的老唐的“59个文件盒”。这“59个文件盒”,得到了市局和县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如今已成为各社区民警学习的“样板”。这些看似简单却又比较科学的方法,使唐积桐这样的社区民警们快速、全面地了解了社区,为社区长效管理打下了扎实基础。不少人半开玩笑地说:“只要有了类似于老唐的59个文件盒,就能立刻成为社区的‘活地图’。”
到苏中社区工作后,唐积桐针对社区往年刑事案件高发的态势,为了确保小区的安全,他想方设法,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在争得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的支持下,他落实了50多名信息员,聘请了16名义务护巷员,将他们4人一组,对社区进行切块负责、承包防范。除不断对护巷员进行防范知识和防卫技巧培训外,老唐还采用黑板报、戗牌及宣传单提醒等方式,及时报道发案情况和预警信息。他自编、自写的黑板报内容每月都要换上两三次,通俗易懂,老百姓很是爱看。他还大力推行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24小时“全天候”防范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半年不到,辖区内发案率就下降了30%,去年仅发生不到10起,成为有名的平安社区。
细致工作,不仅增进了警民之间的感情,改善了警民关系,在感情上得到了群众的回报,同时也使唐积桐在工作上得到了辖区内群众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辖区内一有什么情况,群众都争着向老唐反映。许多居民说:“老唐做事认真,为民负责,这样的警长,我们信得过。有了他,我们睡觉都感到安稳!”有一天晚上,有个男青年手提一只黑色拎包,在城郊桥西首一家录像厅门前游荡,行为诡秘。这家录像厅的业主见此情景,想起平时老唐的叮嘱,顿时提高了警惕。他不动神色,悄悄地拨通了老唐的手机。唐积桐闻讯后,立即带领几个联防队员赶到现场,对那可疑青年进行盘问。那人自称是做药材生意的,但他的包内却无一样药品或药材宣传材料,竟然有起子一把、钳子一把、手电筒一只。老唐抓住疑点不放,紧紧相逼,最终使那家伙无法抵赖,彻底坦白。原来他是盐都县的一个流窜盗窃案犯,已经在多个县市连续作案20多起。这次,他第一次来到宝应,想在这个小县城里捞上一把,没想到刚踏上宝应土地,进入苏中社区,还没“开张”,就一下子栽倒在老唐的铁腕之下。2003年国庆节期间,河南鹤壁有3人在泰州聚众斗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3个家伙知道情况不妙,立即乘车北窜,到达宝应境内时,本想下车喘口气,但由于他们神色慌张,苏中社区的群众发现他们可疑之处很多,就立即向唐积桐报告。老唐迅速行动,终使这3 人束手就擒。
做好辖区内刑满释放、劳教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使他们逐渐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唐积桐作为社区民警长期重视的又一项工作。越某因为诈骗被判了8年,2003年刑满释放后,生活上一直没有着落,加上对以前所犯的事有点其他的想法,他情绪低落,整天无所事事,借酒消愁,还时常扬言要上访、要报复,甚至与以前所谓的朋友发展到用刀威胁的地步。唐积桐知道他也是当兵出身,而且和自己同属一个军,便以老战友的身份,主动上门与他交谈。尽管吃了不少闷,但老唐却毫不气馁,仍耐心地与他掏开心窝讲真话,开导他要自尊自立自强,重新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还协助他办起了一个小茶炉,并帮他做做其它的生意。平时,唐积桐还不断地鼓励他,告诉他要珍惜这个机会。经过一段时间,董某不仅自己学好了,而且还经常教育别人跟着做好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像越某这样的例子,老唐遇过不少,在他的辖区内共有36名重点人口,老唐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他们当作家里人对待,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两年来,这些人中已经有24人彻底走上了正路。他们对老唐是感恩戴德,但老唐却觉得没什么,他说:“守护社区群众的安全是我光荣的职责,让社区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是啊,唐积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颗心,为着人民而跳动,自己却感到习以为常。已近半百之年的他,自己家里有妻儿老小,但在妻子眼中,他从不顾家;在儿子的记忆里,他的身影又总是那么忙忙碌碌。对于这些,唐积桐也常常感到不安和愧疚。但是,只要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想到社区群众对他的那份信任,想到公安局和派出所里领导和同志们对他的关怀和支持,他就会在不安和愧疚之余,越发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增添着他强烈的责任感,也激励他更加坚定决心做好今后的工作。他常对自己说,舍小家,为大家,造福千家万家,这是当警察的本分。人只有一颗心,但这颗心只要是为人民跳动的,他就无愧于人民警察这个称号。为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就是一辈子钉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也无怨无悔!
第四篇:派出所社区民警事迹
在宝应县公安系统内,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兢兢业业,对身边的群众一贯怀有真真切切的感情,身为一个警察,他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与老百姓心连着心、手牵着手、情系着情。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陈先岩式”的社区民警、宝应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苏中社区警长唐积桐。
今年48岁的唐积桐,干上警察这一行可说是“半路出家”。1976年12月,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班长、副连长一直干到副营职干部,唐积桐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显示出一个军人的赤胆忠心和铮铮铁骨。特别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5写血书,主动要求参战。在生与死的搏斗中,唐积桐经历了25个日日夜夜,他所在连的160多人中先后有52人不幸伤亡,最小的只有18岁。这一切都使唐积桐刻骨铭心,他常想,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算是万幸了,这样的生命其实已不属于哪一个人,更不应该一味地用来享乐甚至虚度,而应该用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惟有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回到地方后,唐积桐先后在沿河、南门、城中等派出所担任警长,十几年来,他始终战斗在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线,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他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团结和依靠社区群众,构筑起让居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平安社区。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宝应县十佳社区民警、十佳爱民标兵警察,扬州市严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平安创建工作行进个人、十佳政法干警,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被命名为“陈先岩式的好民警”。~年11月,宝应县公安局作出决定,在全县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中开展向唐积桐同志学习的活动。
“社区就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
唐积桐自从穿上警服,就一直对社区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年来,眼看他的荣誉越来越多,他也有好几次变动工作的机会,可他舍不得辖区的居民。他常说:“社区就好比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上千户家庭、数千个居民,是我服务的对象,时时刻刻我得替他们着想1
~年5月,宝应城区派出所进行了整合,唐积桐第一次来到了城北派出所苏中警区工作。这是一个出了名的“老大难”社区,原是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常驻人口10000多人,暂住人口1100多人,仅私房出租户就有370多家,而且还有不少的政府机关、学校和金融单位,什么娱乐休闲场所、酒楼饭店等更是比比皆是,这里以前一直是各类刑事案件的高发地段,没有谁也在这儿“栽跟头”。熟悉唐积桐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少亲友也劝他“识点时务”。但唐积桐却一脸的不在乎,他说:“在哪里工作,都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好在还没有改变我的社区老本行,半年吧,给我半年的时间,干不好,我请求处分1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赢得群众,扭转局面,唐积桐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条街巷胡同。那段时间,他一边深入宣传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性,争取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边广泛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那时,苏中警区东片家家户户无门牌、错门牌、重门牌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但给群众的收发邮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对治安管理也十分不利。唐积桐到任后,立即着手科学合理地编制门牌,不少居民不配合,老唐可说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钉门牌本不是唐积桐的事,可他却亲自背上挎包、担条毛巾,一家一户地上门安装。为了不损害居民家墙面的瓷砖,他先用毛巾将墙面擦干净,然后用自费购买的玻璃胶粘门牌。那段日子,老唐的手指经常被玻璃胶粘住,洗不掉,抹不去,最后只好用小锉锉,用小刀刮。更多的人家则需要用射钉枪安装,钢钉打进水泥墙里直冒火星,震得他虎口隐隐作痛。就是这样,他一个人做三四个人做的事,最终将数千个路牌、门牌安装完毕。居民们见老唐这样能为百姓吃苦,打心眼里把他当作自己人。
唐积桐常说,社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是要靠感情作为纽带的。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面对群众更要有诚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只有做到亲民、爱民,人民群众才能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与我们结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在唐积桐的管段里,几乎每户居民家里都会有一张他送上的“警~系卡”。别看这张卡片小,但他却把老唐和广大居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上面的电话号码也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老唐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承诺。“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次送出一张“警~系卡”,唐积桐都会对群众作出同样的承诺。时间久了,居民不但遇到有什么急事、难事,如水、电、煤发生故障,下岗待业、夫妻不和、家人患并住房紧促、子女就读,甚至阴沟堵塞等都爱找他,就是遇到什么喜庆事,也都爱找他。因为将心比心,因为设身处地,居民群众把唐积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其实,唐积桐在心里,又何尝不是每时每刻将社区的每一户居民当作自己真正的亲人埃
“社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关心他们每一个人不需要什么理由”
社区是个大家庭,不管贫贱富贵,不管长住短住,唐积桐都把他们当作是大家庭的一分子,全心全意地去关心其中的每一个居民。多年来,唐积桐总是这样告诫和要求自己: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以鱼水之情善待社区居民群众,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虑,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就拿他现在管辖的苏中社区来说吧,社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谁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及时帮助,甚至连谁家的电路老化、存在隐患,谁家的阳台上堆的什么易燃杂物,他心里都有一本详细的账,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活档案”
有一年春天,唐积桐到平安巷贫困居民老吴家走访,见老吴卧病在床,同老吴一起下岗的老伴也精神不振,老唐心里感到十分难过。此后,他就把老吴家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同居委会干部一道与民政部门打了不
少的交道,最终为老吴家争取到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解决了老吴的燃眉之急。老吴含着眼泪,握着唐积桐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社区里有户姓郁的人家,父母都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爹爹和孙子二人。小郁原在技校学过烹饪,但因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脾气变得有点古怪,加上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朋友的拉拢,逐渐地滑上了歪道。爹爹管不住孙子,内心非常着急。唐积桐了解这个情况后,三番五次,主动上门做小郁的思想工作,教会他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并帮他在县城的一家饭店里找到了一份厨师的工作,终使小郁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感动得小郁的爹爹逢人就夸老唐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今年春节前夕,苏中新村有户姓王的人家,父子因长期矛盾,积怨太深,差不多就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随时随地都有激化的可能。老唐哪有心事忙自己家过年,三天两天地往家跑,分别与王家父子促膝谈心,并会同司法科、居委会的有关同志一起出面加以调处,最终使矛盾钝化,父子握手言和。邻居们得知后,都笑着说:“要不是唐警长,怕是我们这个年也过不安稳。”
唐积桐有这样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有一次,老唐在对东升路一家陈的人家进行户口项目核对登记时,发现陈家5口人中,就有3口人的姓名有音同字不同的错误。其中一个小孩登记为“女”,而户口底册上却为“男”。老唐当即告诉了陈家的户主,并细心讲解了更正姓名所需的材料和程序。陈家人感动地说:“不是你这次上门核对户口,我还不知道户口薄上有问题,感谢你及时的提醒,要不一旦用到可就要误事了1像这样的事,老唐遇到过不少回,每次他都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帮助解决。
这些年,不论刮风下雨,唐积桐每晚都坚持到社区里转上几圈,有时一直到深夜。要是发现谁家的门没关好,老唐就喊一声主人的名字,让他把门关紧;要是发现有什么情况,老唐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平时,不管在哪里,老唐只要看见摩托车或电动车的主人不重视防盗,他都不忘提醒几句。有一次,老唐在东升路十一巷巡查时,发现有辆黑色摩托车停在门口,没有上锁。他好不容易敲开车主家的门,却得了开门的小伙子一句“烦死了,还让不让人休息”的呵斥。对此,老唐也早已习以为常,他耐着性子同那个小伙子谈起防盗的常识,直到他心服口服。当老唐帮他将摩托车推进了院子,那小伙子终于不好意思地笑了,连声说“感谢”。
唐积桐就是这样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做事情,但对自己家里的事情,却照顾很少,特别是对自己的事显得十分马虎。他在部队里就患上了支气管扩张,一年总要发作好回。有几回正逢上所里的专项行动,领导不安排他参加,他却主动请战。有一次在值班时,病情突然加重,他只好请同志替一下,挂了8天水,硬是没请一天假。曾经有人问唐积桐:“为了老百姓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整天这样激情似火地忙碌,到底有什么理由呀?”老唐听后,咧嘴一笑说:“我是倒过来看的,想想看,还有什么,能比每时每刻分享每家每户的快乐,更让人感到开心的呢?社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关心他们不需要什么理由1
“守护社区群众的安全是我光荣的职责,让社区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身为一名警察,首要职责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个“安全”在唐积桐的眼里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从一个社区民警的角度出发,把确保社区群众的安居乐业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近年来,唐积桐会同所在社区居委会进行实地考察,共同探讨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思路,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防范“十要素”,挨门逐户地进行宣讲。
在走访居民和采集治安信息过程中,唐积桐发现辖区内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及外来人口愈来愈多,对人口的管理也愈来愈复杂。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地区人员住户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用不同的标志将每户人员按照常注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和外来人口等情况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建立了便于管理的一整套基础手册型资料,形成了人人皆知的老唐的“59个文件盒”。这“59个文件盒”,得到了市局和县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如今已成为各社区民警学习的“样板”。这些看似简单却又比较科学的方法,使唐积桐这样的社区民警们快速、全面地了解了社区,为社区长效管理打下了扎实基矗不少人半开玩笑地说:“只要有了类似于老唐的59个文件盒,就能立刻成为社区的‘活地图’。”
到苏中社区工作后,唐积桐针对社区往年刑事案件高发的态势,为了确保小区的安全,他想方设法,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在争得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的支持下,他落实了50多名信息员,聘请了16名义务护巷员,将他们4人一组,对社区进行切块负责、承包防范。除不断对护巷员进行防范知识和防卫技巧培训外,老唐还采用黑板报、戗牌及宣传单提醒等方式,及时报道发案情况和预警信息。他自编、自写的黑板报内容每月都要换上两三次,通俗易懂,老百姓很是爱看。他还大力推行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24小时“全天候”防范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半年不到,辖区内发案率就下降了30%,去年仅发生不到10起,成为有名的平安社区。
细致工作,不仅增进了警民之间的感情,改善了警民关系,在感情上得到了群众的回报,同时也使唐积桐在工作上得到了辖区内群众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辖区内一有什么情况,群众都争着向老唐反映。许多居民说:“老唐做事认真,为民负责,这样的警长,我们信得过。有了他,我们睡觉都感到安稳1有一天晚上,有个男青年手提一只黑色拎包,在城郊桥西首一家录像厅门前游荡,行为诡秘。这家录像厅的业主见此情景,想起平时老唐的叮嘱,顿时提高了警惕。他不动神色,悄悄地拨通了老唐的手机。唐积桐闻讯后,立即带领几个联防队员赶到现场,对那可疑青年进行盘问。那人自称是做药材生意的,但他的包内却无一样药品或药材宣传材料,竟然有起子
一把、钳子一把、手电筒一只。老唐抓住疑点不放,紧紧相逼,最终使那家伙无法抵赖,彻底坦白。原来他是盐都县的一个流窜盗窃案犯,已经在多个县市连续作案20多起。这次,他第一次来到宝应,想在这个小县城里捞上一把,没想到刚踏上宝应土地,进入苏中社区,还没“开张”,就一下子栽倒在老唐的铁腕之下。~年国庆节期间,河南鹤壁有3人在泰州聚众斗殴,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3个家伙知道情况不妙,立即乘车北窜,到达宝应境内时,本想下车喘口气,但由于他们神色慌张,苏中社区的群众发现他们可疑之处很多,就立即向唐积桐报告。老唐迅速行动,终使这
3人束手就擒。
做好辖区内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使他们逐渐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唐积桐作为社区民警长期重视的又一项工作。越某因为诈骗被判了8年,~年刑满释放后,生活上一直没有着落,加上对以前所犯的事有点其他的想法,他情绪低落,整天无所事事,借酒消愁,还时常扬言要上访、要报复,甚至与以前所谓的朋友发展到用刀威胁的地步。唐积桐知道他也是当兵出身,而且和自己同属一个军,便以老战友的身份,主动上门与他交谈。尽管吃了不少闷,但老唐却毫不气馁,仍耐心地与他掏开心窝讲真话,开导他要自尊自立自强,重新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还协助他办起了一个小茶炉,并帮他做做其它的生意。平时,唐积桐还不断地鼓励他,告诉他要珍惜这个机会。经过一段时间,董某不仅自己学好了,而且还经常教育别人跟着做好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像越某这样的例子,老唐遇过不少,在他的辖区内共有36名重点人口,老唐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他们当作家里人对待,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两年来,这些人中已经有24人彻底走上了正路。他们对老唐是感恩戴德,但老唐却觉得没什么,他说:“守护社区群众的安全是我光荣的职责,让社区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1
是啊,唐积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颗心,为着人民而跳动,自己却感到习以为常。已近半百之年的他,自己家里有妻儿老小,但在妻子眼中,他从不顾家;在儿子的记忆里,他的身影又总是那么忙忙碌碌。对于这些,唐积桐也常常感到不安和愧疚。但是,只要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想到社区群众对他的那份信任,想到公安局和派出所里领导和同志们对他的关怀和支持,他就会在不安和愧疚之余,越发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增添着他强烈的责任感,也激励他更加坚定决心做好今后的工作。他常对自己说,舍小家,为大家,造福千家万家,这是当警察的本分。人只有一颗心,但这颗心只要是为人民跳动的,他就无愧于人民警察这个称号。为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就是一辈子钉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也无怨无悔!
第五篇:派出所社区民警事迹
一颗心,为着人民而跳动
——记宝应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社区民警唐积桐
在宝应县公安系统内,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兢兢业业,对身边的群众一贯怀有真真切切的感情,身为一个警察,他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与老百姓心连着心、手牵着手、情系着情。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陈先岩式”的社区民警、宝应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苏中
社区警长唐积桐。今年48岁的唐积桐,干上警察这一行可说是“半路出家”。1976年12月,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班长、副连长一直干到副营职干部,唐积桐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显示出一个军人的赤胆忠心和铮铮铁骨。特别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5写血书,主动要求参战。在生与死的搏斗中,唐积桐经历了25个日日夜夜,他所在连的160多人中先后有52人不幸伤亡,最小的只有18岁。这一切都使唐积桐刻骨铭心,他常想,比起牺牲的战友,自己算是万幸了,这样的生命其实已不属于哪一个人,更不应该一味地用来享乐甚至虚度,而应该用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惟有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回到地方后,唐积桐先后在沿河、南门、城中等派出所担任警长,十几年来,他始终战斗在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线,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他始终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努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团结和依靠社区群众,构筑起让居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平安社区。他个人先后被评为宝应县十佳社区民警、十佳爱民标兵警察,扬州市严打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平安创建工作行进个人、十佳政法干警,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被命名为“陈先岩式的好民警”。2003年11月,宝应县公安局作出决定,在全县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中开展向唐积桐同志学习的活动。
“社区就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
唐积桐自从穿上警服,就一直对社区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年来,眼看他的荣誉越来越多,他也有好几次变动工作的机会,可他舍不得辖区的居民。他常说:“社区就好比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上千户家庭、数千个居民,是我服务的对象,时时刻刻我得替他们着想!”
2003年5月,宝应城区派出所进行了整合,唐积桐第一次来到了城北派出所苏中警区工作。这是一个出了名的“老大难”社区,原是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常驻人口10000多人,暂住人口1100多人,仅私房出租户就有370多家,而且还有不少的政府机关、学校和金融单位,什么娱乐休闲场所、酒楼饭店等更是比比皆是,这里以前一直是各类刑事案件的高发地段,没有谁也在这儿“栽跟头”。熟悉唐积桐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不少亲友也劝他“识点时务”。但唐积桐却一脸的不在乎,他说:“在哪里工作,都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好在还没有改变我的社区老本行,半年吧,给我半年的时间,干不好,我请求处分!”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赢得群众,扭转局面,唐积桐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条街巷胡同。那段时间,他一边深入宣传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性,争取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边广泛走访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那时,苏中警区东片家家户户无门牌、错门牌、重门牌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但给群众的收发邮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对治安管理也十分不利。唐积桐到任后,立即着手科学合理地编制门牌,不少居民不配合,老唐可说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钉门牌本不是唐积桐的事,可他却亲自背上挎包、担条毛巾,一家一户地上门安装。为了不损害居民家墙面的瓷砖,他先用毛巾将墙面擦干净,然后用自费购买的玻璃胶粘门牌。那段日子,老唐的手指经常被玻璃胶粘住,洗不掉,抹不去,最后只好用小锉锉,用小刀刮。更多的人家则需要用射钉枪安装,钢钉打进水泥墙里直冒火星,震得他虎口隐隐作痛。就是这样,他一个人做三四个人做的事,最终将数千个路牌、门牌安装完毕。居民们见老唐这样能为百姓吃苦,打心眼里把他当作自己人。
唐积桐常说,社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是要靠感情作为纽带的。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面对群众更要有诚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只有做到亲民、爱民,人民群众才能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与我们结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在唐积桐的管段里,几乎每户居民家里都会有一张他送上的“警民联系卡”。别看这张卡片小,但他却把老唐和广大居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上面的电话号码也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老唐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承诺。“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次送出一张“警民联系卡”,唐积桐都会对群众作出同样的承诺。时间久了,居民不但遇到有什么急事、难事,如水、电、煤发生故障,下岗待业、夫妻不和、家人患病、住房紧促、子女就读,甚至阴沟堵塞等都爱找他,就是遇到什么喜庆事,也都爱找他。因为将心比心,因为设身处地,居民群众把唐积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