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STM32人体脉搏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脉搏的波形及频率能够反应人心血管的生理信息。所以本文是以ARM STM32为主控模块,设计一种便携式,操作方便的脉搏检测器。
本系统由脉搏采集、液晶显示、无线发送三个模块组成。脉搏采集是采集人的脉搏数,液晶用的是12232,显示一分钟被测脉搏数,无线发送就是利用GSM模块实现短信的发送,发送到监测人员起到远程监控的效果。
关键词:STM32 脉搏检测 液晶显示 GSM
一、系统的整理框架。
以ARM STM32芯片为处理器,主要的模块主要包括脉搏采集模块,LCD显示模块,GSM数据传输模块。脉搏采集模块采集到脉搏信号经信号放大及模数转换后传输到处理器中,经过定时器一分钟的计时,在液晶屏上显示一分钟的脉搏数,STM32 控制脉搏数据经由SIM300A GSM 模块以GPRS 形式发送给监测人员。通过脉搏数的显示,医生可以获知用户的身体状况,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二、系统硬件以及电路构成。
1、脉搏监测电路。
传感器由光敏二级管发射红外和光敏三极管接受红外组成的分别是电路中的D6和Q3。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可基本抑制由呼吸运动造成的脉搏波曲线的漂移。红外接收三极管在红外光的照射下能产生电能,它的特性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脉搏也即跟心跳同步,每心跳一次血液浓度变化一次,所以通过对手指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检测脉搏信号。脉搏是微弱信号,信号需要放大,并且先通过低频滤波器进行滤波,在进行放大,最后在经过比较器得到脉冲波,输入到STM32里。
2、STM32处理器及主要接口电路。
STM32F103微控制器是使用Cortem-M3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速存储器,具有一个USB和一个CAN,7 个定时器、2 个ADC、9 个通信接口,其工作电压常见为3.3v。ARM STM32F103 控制模块主要完成对脉搏波波形数据的采集,脉搏信号模数转换以及数据的分析和数据的无线收发,与LCD的显示。ARM 的Cortex-M3是采用哈佛结构的32位处理器内核,拥有独立的指令总线和数据总线,两者共享同一个4GB存储器空间。它的内部还包含一个系统滴答定时器SysTick。SysTick的核心是1个24位递减计数器,使用时根据需要设置初值,启动后在系统时钟的作用下递减,减到0时置计数标志位并重装初值。系统可以查询计数标志位,也可以在中断允许时产生SysTick中断。其丰富的优点决定了它适合应用于诸多方面,例如医疗和手持设备。
3、GSM/GPRS 模块。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移动GPRS技术不断完善,为数据的无线传输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本系统采用GSM/GP,模块为SIMCom 公司的SIM300A 模块,它的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功耗比较低,内嵌TCP /IP 协议。STM32F103 通过串口发指令控制SIM300A的拨号上网,再通过PPP 协议建立与中国移动内部服务器的点对点连接,然后由中国移动GPRS 服务节点(GSN)通过TCP /IP 协议与医疗监护中心的目标服务器建立Socks 连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本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 ARM STM32 程序设计、GSM/GPRS 模块程序设计。ARM程序设计的的开发和调试采用keil编写,可以直接调用库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起来方便。相关初始化操作:
第一,时钟初始化-72Mhz。
第二,时基函数初始化-1ms。
第三,串口1初始化-波特率1152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校验位(用于调试口)。
第四,串口2初始化-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奇偶校验。(用于GPRS接口)。
第五,LED指示灯初始化-低电平点亮。
第六,按键初始化-低电平触发中断;第七,TIM3初始化-1/10K s(0.1ms)。
第八,液晶LCD初始化-12232。
第九,GSM模块初始化-使用AT指令进行初始化配置,配置短消息中心号码。
三、结语。
本次设计以STM32为核心,采用GSM做为发射模块,对脉搏数据进行无线传输,此测量仪系统实现简单、功能稳定、使用方便,应用广泛,便于被测人携带,突破了测量空间的限制,摆脱传统有线监测仪的束缚,能够实时监测心血管患者病况,防止病情的突发,具有实际意义。随着我国正逐步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日趋增加。此设计对于家庭的医疗监护有着一定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Weeg, Stephen.Home health and home monitoring in rural and frontier counties human factors in implementation, EMBC, 2004:3264-3265.[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刘迎春,叶湘滨.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水质无线监测系统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水质无线监测系统方案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授权网络免费发布
www.xiexiebang.com
一、概述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也相应大力发展起来。这样就迫切需要加快全国环境管理基础能力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督执法管理水平。
排污口水环境实时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在我国刚刚起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趋向成熟,例如美国等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几乎在每个排污口都安装了有关监测仪器,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排污流量、PH值、DO、电导、烛度、温度等值进行自动监控,在监控中心可以随时知道排污口染物的排放情况。在韩国已有50%的企业做到了对以下四项指标的实时自动监控: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流量、PH值和溶氧。
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水环境监测主要是以化学化为主。即人工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采样、化验、水质分析。这样工作量大且具有随机性,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水量水质的变化过程,因而不能做到为水环境评价和环境治理的可靠依据。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国家已充分重视和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改进水环境监测手段和方法已显得尤为重要。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充分调研、考察、征询客户意见等基础上,研制开发了集自动化、即时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经济实用的水质量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排污口污水的PH值、DO、温度、电导和排污流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GPRS/CDMA无线终端将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和环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或办公室进行远程监测,随时得到即时数据报告,实现远端无人值守。
二、系统组成、工作原理
系统主要是由一个监测中心,若干个固定监测站和专用GPRS/CDMA无线终端组成。监测中心对各个监测站进行控制指挥,各监测站收集各种污染参数,两者间的控制信号和监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测数据通过GPRS/CDMA无线终端传送完成。监测中心既是各监测站的指挥中心,又是监测站监测数据的汇集、处理的存储的数据库。各监测站可设置为自动向监测中心发送信息;也可设置为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在收到监测中心的指令后才开始启动工作,将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各监测站有数据采集。命令识别、数据发送的功能。
监测中心由功能较齐全的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等组成。各监测站由各种采集参数的探头、PAC可编程自动控制器和GPRS/CDMA无线终端组成。
三、系统方案说明:
在水质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众多的排污口污水的PH值、DO、温度、电导和排污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监测,大部分监测数据需要实时发送到管理中心的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由于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而且大多设置在环境较恶劣的地区,通过电话线传送数据往往事倍功半,通过GPRS/CDMA/EDGE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成为水质监测部门选择的通信手段之一。污染源监测设备可将采集到的污染数据和告警信息通过GPRS/CDMA无线网络同时发送到多个水质监测部门,实现对排污单位或个人的及时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
系统结构图: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方案组成 水质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服务器通过ADSL或电话拨号接入Internet,或申请配置专线,通过光纤、DDN 等数据专线直接和移动中心机房的GPRS/CDMA 网络连接。监控中心服务器上安装相关监控系统软件。监控系统软件包括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两个部分。
1、监控中心服务器实现实时监控、数据管理分析、业务管理等功能;
2、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备份;
具体实现时,监控中心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中,也可以安装在 不同服务器中。软件系统特点:
1、纯JAVA系统设计:采用JAVA技术进行设计开发,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可扩展性;
2、先进的B/S结构:系统使用先进的B/S结构,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通过环保内 部的网络完成污染源管理和污染源监控功能。使用BS 结构不仅极大的方便了环保部门 相关人员的使用,而且为环保局未来向公众公公布环境数据提供了方便。
3、管理决策支持:基于完整的、实时的业务数据,智能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管理者提供 丰富的决策支持信息,实现业务运营的有效管理。
4、功能扩展性:整个系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可伸缩性,可以方便的与各类数据分析软件连接,为环保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共享信息提供了方便。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GPRS/CDMA无线传输终端
水质监控仪器通过RS232 串口直接与正伟环保专用GPRS/CDMA无线传输数传设备(智能型GPRS/CDMA调制解调器)连接,并由其建立无线数据连接与监控中心进行双向数据通信。水质监控仪器包括污水流量计、COD(含氧量)/BOD(生物耗氧量)、PH 探头等测量仪可根据系统实际监控地点的需求选择对应测量仪器。
系统功能 实时监控
对企业监测点的排污量、设备运行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以人性化的界面显示有关数据; 数据接收
数据接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监测点通信控制器定时向中心返回监测数据(一般按1个小时 返回,也可以通过用户设置);一种是通过中心向监测点通信控制器发送查询指令,监测点 通信控制器返回当前监测的实时数据; 报警处理
当监测到排污超标、检测设施非正常关闭等事故时,软件能自动识别事故类型,并及时向环 境监理部门发送报警信息,使环境监理部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对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纠 正、制止,从而保证了环境监理信息传递的顺畅、完整; 统计分析
a)对所选择污染源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各种分析,以曲线图、直方图和表格等形式进行 显示。可选择行业、区域、时间段等条件。包括污染源分析、污染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对比分析和监理报告资料分析等;
b)污染源分析可根据条件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水排放量进行分析; c)污染源对比分析可根据条件对某一污染源进行按月分析和按年分析;
d)综合分析可根据条件对污染物、污染类型(水)和治理设备(运行时间)进行分析; e)综合对比分析可根据条件对污染物、污染类型(水)和治理设备(运行时间)进行按月分析和按年分析; 数据存储
本设备能自动监测、记录、存储、传送数据,实时采集各类环保测量仪器的输出信号,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无线远程发送至环保监控中心,同时将数据保存在本机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中。参数设置
1、可按照设置的时段采集一组数据,并实时发送至环保监控中心。GPRS/CDMA 网络是全球分布最广的无线网络,使用GPRS/CDMA 的优势在于实时、无线、远程、误码率极低、安装简便无需布线等特点。
2、可按照设置的时段采集一组数据,并保存在本机内部大容量数据存储器中;
3、可以通过串行接口对系统各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对每个通道的采样数据进行物理量的换算对应,从而使终端保存或发送的数据都是符合现场测量指标的数据;
4、可通过串行接口访问机内大容量存储器中的数据。将终端保存数据保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以备分析备案;
5、可按照条件设置系统各通道的报警条件,触发报警,并可实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监控中心。
四、无线水质监测系统的优势
中国移动或者中国联通GPRS/CDMA系统可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在移动或联通通信公司的GPRS/CDMA业务平台上构建水质监测采集传输系统,实现水质监测采集点的无线数据传输具有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经过比较分析,我们选择中国移动的GPRS/CDMA系统作为水质监测采集传输系统的数据通信平台。
GPRS/CDMA无线水质监测系统具备如下优势:
1、实时性强:
GPRS/CDMA具有实时在线特性,系统无时延,无需轮巡就可以同步接收、处理多个或所有监测点的各种数据。可很好的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
2、可对各监测点仪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通过GPRS/CDMA双向系统还可实现对仪器设备进行反向控制,如:时间校正、状态报告、开关等控制功能,并可进行系统远程在线升级。
3、建设成本少低:
由于采用GPRS/CDMA公网平台,无需建设网络,只需安装好设备就可以,建设成本低。
4、监控范围广: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构建水质监测采集传输系统要求数据通信覆盖范围广,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能满足山区、乡镇和跨地区的接入需求。由于水质信息采集点数量众多,分布在全国范围内,部分水质信息采集点位于偏僻地区,而且地理位置分散。
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由于目前GPRS/CDMA网络已覆盖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不存在盲区,可实现大范围的在线监控,满足水质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对覆盖范围的要求。
6、系统的传输容量大:
水质监测中心站要和每一个水质信息采集点实现实时连接。由于水质数据信息采集点数量众多,系统要求能满足突发性数据传输的需要,而GPRS/CDMA技术能很好地满足传输突发性数据的需要。
7、数据传送速率高:
每个水质信息采集点每次数据传输量在10Kbps之内。GPRS网络传送速率理论上可达171.2kbit/s,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40Kbps左右,完全能满足本系统数据传输速率(≥10Kbps)的需求。
8、通信费用低:
采用包月计费方式,运营成本低。
五、安全措施:
由于水质监测系统的特殊性,本系统需要极高的系统安全保障和稳定性。安全保障主要是防止来自系统内外的有意和无意的破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信道加密、信源加密、登录防护、访问防护、接入防护、防火墙等。稳定是指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即使出现硬件和软件故障,系统也不能中断运行。以GPRS为例,数据中心可通过公网使用VPN接入到移动GPRS网,采用VPN方式成本比较低,企业不用租用专线,还可以利旧使用原有的VPN设备,移动终端需要安装具有VPN二次虚拟拨号的功能的软件。通过VPN方式,客户端在连接应用服务器前,要经过Radius服务器的认证整个数据传送过程得到了加密保护,安全性比较高,可充分保障速度和网络服务质量。另外,数据中心也可以采用APN接入方式,租用专线接入到移动公司的GGSN设备上,这种成本高,安全性高、稳定可靠。对于安全性要求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非常高的系统,可考虑在专用APN接入的基础上再加上VPN接入方式的混合接入方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VPN虚拟专网模式:企业内部网络中配置VPN服务器,移动终端加载具有VPN二次虚拟拨号的功能的客户端软件。采用VPN安全技术,用户通过接入企业内部虚拟专网的方式与Internet进行隔离,可对整个数据传送过程进行加密保护,有效避免非法入侵。
2、用SIM卡的唯一性:对用户SIM卡手机号码进行鉴别授权,在网络侧对SIM卡号和APN进行绑定,划定用户可接入某系统的范围,只有属于指定行业的SIM卡手机号才能访问专用APN,移动终端与数据中心采用中国移动分配的专门的APN进行无线网络接入,普通手机的SIM卡号无法呼叫专门的APN。
3、对于特定用户:可通过数据中心分配特定的用户ID和密码,其他没有数据中心分配的用户ID和密码的用户将无法登录进入系统,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增强。
4、数据加密:通过VPN对整个数据传送过程进行加密保护。
5、网络接入安全鉴定机制:采用防火墙软件,设置网络鉴权和安全防范功能,保障系统安全。
六、系统成本
七、结论:
采用有线方式,租用静态IP目前费用比较高约800~1500元/月。采用GPRS/CDMA无线方式,系统流量费用目前有包月制和按数据量两种收费方式,GPRS按流量计算0.01元K,而包月制20元/月有50M流量,可满足水质监测局目前水质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数据量,估计日后其费用会逐步降低。对于水质监测局等用户来说,由于通信费用较低,享受到了实惠。另外,由于接入设备可以移动,当水质观测站和水质信息采集点搬迁时设备可随之迁移并可继续使用,可以保护用户原有投资,适合于水质信息采集工作的特点。
采用GPRS/CDMA构建水文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水质信息采集监测的需求,而且,做为网络运营商的移动或联通通信公司也将因此获得业务稳定的集团用户,随着用户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数量的增加,移动或联通通信公司的营收也随之增加,调动了运营商的积极性,符合网络建设和网络应用同步发展的要求。
公司简介
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 Zhengwei 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是一家注册于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专业的技术研发型公司,公司专注于嵌入式系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专业提供嵌入式网络领域、无线网络领域和嵌入式计算系统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及服务。
公司拥有资深的设计师和专业的管理者,并具有从博士到专科不同学历的良好人才结 构。公司与众多厂家、研究所在器件供货、产品经销、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 伴关系。
凭借其技术、人才、管理优势,本着“踏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正伟数字锐 意进取,勇于创新,已成为领先的嵌入式网络领域设备和服务提供商。
“正人正事,伟心伟业”是公司永恒的信念和追求 版权申明
本文档为上海正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说明文档,版权所有,任何人未经书面同意不 得复制、篡改、引用本文档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
本公司保留对该文档内容的解释权。
本公司保留在未事先通知本文档使用者的情况下,更改产品规格及更改文档版本的权利。
第三篇:基于无线技术的物流可视化监控系统的设计
基于无线技术的物流可视化监控系统的设计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发展。物流技术涉及到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及管理技术的融合应用,使得无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管理技术集成应用,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且能为物流产业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服务。预期效益可观。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物流管理;视频监控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2.117
物流可视化监控优势
伴随着电子商务普及,物流业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对于各环节的监控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物流监控的可视化不仅包括了对物流运输的监控,还有对产品生产、存储、搬运等环节的实时、有效的监控管理。当前最广泛的可视化监控技术为:车载监控设备、视频监控、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等,它们主要应用于对物流生产的监控、存储管理的监控、运输的实时追踪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可视化多以视频监控为主,具有以下的特点:
(1)直观性:不仅能够实时的检查货物,观看产品的实时状态,还能够通过视频实时监控查看运输现场、商品的出库、商品运输及商品入库等情况;
(2)实时性:可以随时查看生产情形、仓库运行现状、仓库的空间等等;
(3)全程性:可以全程观看货物的出入库、搬运、装卸等。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准确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还可以对物流运转情况进行全程监控。物流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层次与组成设计
现代化物流可视化监控是以“信息”和“实体”监控相互统一、融合为原则,主要是由信息监控平台、实体监控平台和数据中心所组成,通过对这些部分的有效融合,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数据终端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和监控处理层,其层次机构如图1所示。
(1)数据终端感知层:终端设备有RFID、GPS、激光扫描器、视频摄像机、烟雾等各种传感器等。
(2)数据传输层:依据不同网络传输协议的功能,将数据终端感知层采集的视频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卫星通信等传输至物流企业或监控平台。
(3)监控处理层:数据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监控平台等把从数据传输层发送过来的视频及信息存储、处理并通过物流企业监控平台实时的显示出来。实时监控系统由通信网络、GPS监控中心及GPS车载终端三部分构成。
物流可视化监控系统拓扑结构设计
现代化物流的可视化监控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监控”与“实体监控”,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管理。其拓扑图如图2所示。在物流运输车辆上安装相应的硬件设备,主要有以下设备:
(1)前端设备,主要包括车载视频录像机、无线网络传输模块等;
(2)服务器,主要包括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等;
(3)监控设备,主要包括无线手机、计算机等。
实现实时视频传输功能和视频信息备份功能。
(1)实时视频传输功能。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终端是硬盘录像机,使用中当物流人员启动报警按钮后,硬盘录像机启动,同时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上传实时监控图像信息且可以提供查功能。
(2)视频信息高速备份功能。采用高速的数据接口对视频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利用移动的外部存储设备将视频数据信息导出,其主要有“自动备份”和“自定义备份”两种方式。备份硬盘需要具备减振的功能,确保系统在恶劣环境可以正常工作。
总结
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逐渐的成为通信行业的重要技术,在无线技术的移动性和高带宽性的带领下,无线技术已逐步深入到社会各行各业中。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能够提高物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极大的提升物流可视化监控系统的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李锌.无线流媒体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J].北工大学报,2009,32(05):122-126.[2]申金升,卫振林,纪寿文等.现代物流信息化及其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6.[3]郝渊晓.现代物流信息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刘鑫辉(1994-),男,陕西延川人,本科,研究方向:交通运输。
第四篇: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摘 要:探讨开发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系统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VisualBasic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为工具,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设计开发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系统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直接与外业观测电子手簿连接下传原始观测资料、预处理和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实现了测量内外业的一体化。系统结构合理、易于维护、利于后继开发,提高监测数据处理的效率、可靠性以及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值得类似工程的借鉴。
关键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地铁工程。地铁隧道建造在地质复杂、道路狭窄、地下管线密集、交通繁忙的闹市中心,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运营期都要对其结构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需根据地铁隧道结构设计、国家相关规范和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以及当前地铁所处阶段来确定,由规范[1]与文献[2]知,运营期的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区间隧道沉降、隧道与地下车站沉降差异、区间隧道水平位移、隧道相对于地下车站水平位移和断面收敛变形等监测。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特点是监测项目多、线路长、测点多、测期频和数据量大,给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和资料管理带来了繁琐的工作,该项工作目前仍以手工为主,效率较低,不能及时快速地反馈监测信息。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高效、使用方便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监测数据的科学管理及快速分析处理。现阶段国内出现了较多的用于地铁施工期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3-4],这些系统虽然功能比较齐全、运行效率较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地铁施工期监测需要,但它主要应用于信息化施工,与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目的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局限性。而现在国外研究的多为自动化监测系统[5-6],也不适用于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地铁隧道监测。
此外,能够用于运营期并符合当前国内地铁隧道结构监测实际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还较为少见。因此,随着国内建成地铁的逐渐增多,开发用于运营期地铁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迫切。为此,根据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1-2]和特点,以isualBasic作为开发工具[7],应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8],以目前较为流行的Access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了用于运营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监测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保证了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而且在某城市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投入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1系统的结构
1.1系统数据库结构
变形监测数据库用于存储监测点属性、监测成果等数据信息,是数据管理系统的基础。因此,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不仅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还有利于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高效处理分析。考虑到变形监测成果的特点,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应不仅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能使系统需求的资源最少,同时还要使数据库中数据冗余度尽量小,以达到结构合理、易于维护等目的[8]。为此,根据变形监测内容,系统数据库设计由如下数据表构成。
1)测段名表:包括测段编号和测段名称两个字段。为便于变形监测分析,在监测中将相邻两个车站之间的隧道划分为一测段,并按车站和车站之间的隧道进行编号,测段名称则根据各个车站或者车站之间隧道的名称而定,监测点的测段属性值直接根据其所在测段来取对应的编号值,方便查询。
2)监测点属性表:包括监测点名、测段、车道、具体位置、里程、材料、布设时间、布设单位、当前状况、用情况、备注等。其中车道为监测点所在的左、右道或上、下行线;具体位置指测点所处具体的空间位置,如地面、地下、高架等;当前状况是指目前监测点的完好情况,也就是可用否;使用情况是指监测时是否使用。
3)沉降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高程、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为了遵守数据库键的唯一性原则和方便查询,各个测点的每期编号由测期号与监测点名组成,因而表中将不会出现相同记录,保证了键的唯一性[8]。
4)沉降差异点属性表:除了测段为各个车站编号,其余与监测点属性相同。
5)沉降差异监测成果表: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6)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X坐标、Y坐标、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测点的编号设置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7)水平位移差异监测成果表:与水平位移监测成果表相同。
8)断面收敛变形监测成果表:包括编号、监测点名、直径
1、直径
2、测期、监测时间、备注等,测点的编号设置与沉降监测成果表相同。
在以上各表中,第一个字段为主关键字,各字段值的类型与字节宽度均按照实际所需的最佳值确定,考虑到测段名的繁琐和数据库管理操作的方便迅捷,在数据库管理时将测段名表与其他各表进行关联[8]。
1.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根据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内容与特点,系统由系统设置、预处理、数据库管理、在线帮助和退出5个模块组成,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2.1系统的功能
2.1.1系统设置功能
1)参数设置:设置系统所使用数据库的地址,实现对地铁的不同隧道段监测数据库分别进行管理,同时还可设置显示计算成果的小数位数等参数。
2)用户设置:可以添加用户和更改用户登录密码,防止非系统用户进入破坏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2.1.2预处理功能
1)观测资料整理: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的接口程序实现系统和外业观测电子手簿直接相连,下传原始观测资料,并对其计算处理,得到观测成果数据。
2)粗差检验:对观测成果数据进行检验,剔除不合格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正确可靠,同时将检验后的成果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3)基准点稳定性检验:检验监测基准点的稳定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1.3数据库管理功能
1)数据查询:包括属性数据查询和监测成果数据查询。查询属性数据时,可以先对属性数据类别和属性值条件进行选择,同时系统动态搜索出满足条件的测点,然后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结合监测成果条件(前后测期、两期沉降量、两期沉降速率等)查询出满足要求的测点属性信息,实现对不同类监测点在不同监测成果条件下的属性值进行查询。查询监测成果时,可首先对测点的测段、车道、具体位置等测点主要属性值进行选择,然后再对监测成果的测期、两期变化量、累积变化量和变化速率等条件进行设置,查询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测点成果。在查询出满足要求的数据后,可导入到EXCEL中进行编辑打印。
2)数据录入和添加:包括监测点属性数据录入添加和监测成果数据录入添加两个功能,用于向数据库录入添加监测点属性信息和监测成果数据。设置有手工录入添加和自动导入两种方式,前者直接在程序界面上的相应空格中填入数据值,实现逐点录入;而后者则将文本数据格式或者EXCEL格式的数据自动导入数据库,实现多点自动导入。添加数据时动态显示已添加的数据和添加后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信息,添加完成后可以将已添加的数据导入到EXCEL中进行编辑、打印。在录入添加之前可将所要录入添加的数据按照预定的格式存储在EXCEL或记事本中,随后便可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
3)数据修改:考虑到操作的规范性,系统只允许对监测点属性进行修改。通过查询所要修改的监测点,对其属性信息进行修改,同时可以动态显示数据库中的监测点属性信息,方便用户及时看到修改结果。
4)数据删除:与数据修改功能相似,通过对数据信息查询后再进行删除,删除前须经确认,然后才能操作,确保准确无误。
5)数据导出:由于在前述操作中已包括本功能,因此系统中无需再单独设此功能模块,避免重复。
2.1.4在线帮助功能
包括帮助目录与帮助主题搜索两个功能,用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在线帮助,以文本和图像的形式对系统进行操作说明,并对常见问题作详细解答。
2.1.5退出功能
退出系统。
2.2系统的特点
1)系统充分利用了先进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数据管理存在的数据查询繁琐、处理分析低效等缺陷。
2)系统操作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具有界面友好、操作帮助完善等优点。
3)系统可通过接口程序与外业观测电子手簿相连,下传原始观测资料,并进行计算处理,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4)经系统处理的数据成果可直接导入到EX-CEL中,充分利用了EXCEL报表制作的优点,满足了用户对报表格式多样性的要求。
5)监测数据通过系统存入数据库进行管理,使复杂、繁琐的监测数据管理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如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导入EXCEL等可通过鼠标单击直接实现,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系统采用Windows2000/Me/XP作为操作平台,以桌面式关系型数据库ACCESS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通过数据库引擎(ADO)[7]与数据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是根据应用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建立于现实世界的一种软件开发思想[7]。利用该方法的关键是对前端概念的理解,只有当应用领域固有的概念被识别和理解了,才能较好的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其功能。
VisualBasic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利用它可开发面向对象的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7]。由于VisualBasic充分利用了Windows的窗口资源,因而开发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美观、简洁。本系统中所使用的菜单、按钮和结果显示等功能方式均以模块化开发实现,有利于系统的后续开发升级。
系统应用过程:首先,按照系统数据库中数据表的字段格式对车站、区间段和监测点进行统一编号、命名和归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点属性值,将整理后的测段信息与测点属性数据录入数据库;然后,通过系统的接口程序从外业观测电子手簿下传各期原始观测资料,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将满足要求的成果数据录入数据库;最后,对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计算,分析地铁隧道结构变形情况。该系统在某城市地铁监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实际应用表明:
1)监测数据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应用系统后,数据处理分析所花时间从原先手工进行所需的7d至8d缩短为1d至2d。
2)系统计算准确、成果可靠。
3)系统功能完善,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美观。结 论
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是结合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系统应用了先进的ADO数据库开发技术实现了数据库与系统的有机结合,使Access数据库与VisualBasic语言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值得类似系统借鉴。
2)通过实践应用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方便实用、计算准确、数据成果可靠,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大大减少了数据管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
3)系统中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的实现为地铁隧道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系统开发运行的成功为今后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以及地铁安全监测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64-70.[2]于来法.论地下铁道的变形监测[J].测绘通报,2000(5):13-15.[3]郝传才.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系统[J].广东建材,2005(10):83-85.[4]王浩,葛修润,邓建辉,等.隧道施工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1684-1686.[5]TORYK.Multiple-Surveying-RobotSystemforTunnel DeformationMonitoring[EB/OL].http://www.ntu.edu.sg/cee/research/bulletin/2003_2004/pdf/SpatialInfo.pdf.[6]BASSETT,R.H,KIMMANCE,J.P,RASMUSSEN,C.Automatedelectroleveldeformationmonitoring
systemfortunnels[A].ProceedingsofSPIE-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C],1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OpticalFibreSensors,London,2005,London:ThomasTelfordServicesLtd,London,England,2005:168-171.[7]赵斯思.VisualBasi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第五篇:电子系统级设计论文
电子系统级(ESL)设计
摘要:电子系统级设计(ESL,Electronic System Level)设计是能够让SOC 设计工程师以紧密耦合方式开发、优化和验证复杂系统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的一套方法学,并提供下游寄存器传输级(RTL)实现的验证基础。ESL牵涉到比RTL级别更高层次的电路设计,其基本的关注点在于系统架构的优化、软硬件划分、系统架构原型建模、以及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SystemC是一种很好的软硬件联合设计语言,它不仅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还可以避免传统设计中的各种弊端,并提高设计效率。关键词:电子系统级设计;SOC;SystemC 1 引言
目前,高质量的电子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功能更繁杂的设计需求,更短的上市时间,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使这种趋势看起来还在加速。从应用概念到硅片实现的过程已经不能仅仅靠工程师聪明的大脑来完成,而更需要依赖于严格完善的设计方法学。
随着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设计复杂度的不断提高,设计前期在系统级别进行软硬件划分对SoC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日趋增加,迫切需要高效快速性能分析和验证方法学。传统的RTL仿真平台不能提供较快的仿真速度与较大的仿真规模,FPGA平台则不能提供详细的性能分析指标,而电子系统级设计(Electronic System Level,ESL)方法,不仅提供高速的仿真验证手段还提供详细的性能分析指标,已经成为当今SoC设计领域最前沿的设计方法,它是能够让SoC设计工程师以紧密耦合方式开发、优化和验证复杂系统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的一套方法学。电子系统级设计(ESL,Electronic System Level)牵涉到比RTL级别更高层次的电路设计,其基本的关注点在于系统架构的优化、软硬件划分、系统架构原型建模、以及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全新的ESL工具为电路系统级建模提供了虚拟原型的基本仿真平台。电子系统级设计正在从学术研究的课题变成业界广为接受的建模手段,它完成从理想应用优化到目标体系结构建立。而后依据预期产量规模的不同,用SoC 芯片或可编程平台实现。2.传统SOC设计方法的局限
目前的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利用设计能力来快速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SoC。而只有快速适应消费电子市场的变化,商业系统设计公司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这使SoC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技术上,SoC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系统建模和硬件设计之间的不连续性。通常系统是使用C语言或其他系统描述语言定义的。而系统的集成电路实现却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因此导致转换和重写系统的负担。这样的流程使得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而且耗时。验证流程中需要仿真大规模系统,仿真速度难以需满足设计需求。HDL模型仿真效率低,需要提高抽象层次。SoC系统中的组件具有多样性异质性,包括各个专业的设计,模拟和数字设计等等,需要提供异质的仿真环境以及对系统级设计空间的探索复杂性的管理。千万门级的规模使得设计本身的管理成为问题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中,沿线延迟的增加使时序收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需要消除前端逻辑设计和后端物理设计的反复返工问题传统的设计重用方法需要适应规模的增长。系统设计需要具有竞争力,从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过渡到基于IP核的设计也是必然趋势。虽然可以使用标准接口,但是更理想的办法是分离出通讯部分,使用接口综合技术。因此需要设计工具重点面向模块间的通讯和互连,门级和寄存器传输级(RTL)仿真速度太慢,不适合系统设计。需要提高设计的抽象层次。SoC设计的趋势是向高层抽象移动,更强调芯片级的规划和验证。强调早期芯片级规划,以及软硬件系统验证。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是SoC设计方法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目的是开发适应设计需求的设计方法和相应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在设计中通常一种技术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因此要结合研发成本和开发周期等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技术。3.ESL设计的基本概念
ESL设计指系统级的设计方法,从算法建模演变而来。ESL设计已经演变为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验证、调试的一种补充方法学。在ESL设计中能够实现软硬件的交互和较高层次上的设计抽象。ESL设计能够让SoC设计工程师以紧密耦合方式开发、优化和验证复杂系统架构和嵌入式软件,并能够为下游的寄存器传输级(RTL)实现提供验证基础。
ESL设计以抽象方式来描述系统单芯片(SoC)设计。在ESL设计中,系统的描述和仿真的速度快,让设计工程师有充裕的时间分析设计内容。并且能提供足够精度的虚拟原型,以配合软件的设计。ESL设计不仅能应用在设计初期与系统架构规划阶段,亦能支持整个硬件与软件互动设计的流程。
ESL设计技术与IP模块能将流程融入现有的硬件与软件设计与工具流程,在SoC开发流程中扮演协调统合的角色。它们让工程师能开发含有数百万逻辑门与数十万行程序代码的设计,并提供一套理想平台,用来进行验证,满足客户持续成长的需求。
4.ESL设计的特点
ESL设计之所以会受欢迎,主要源于以下五方面功能:功能正确和时钟精确型的执行环境使提前开发软件成为可能,缩短了软硬件集成的时间。系统设计更早地和验证流程相结合,能确定工程开发产品的正确性。在抽象层设置的约束和参数可以被传递到各种用于设计实现的工具中。(1)更早地进行软件开发
有了虚拟的原型平台意味着可以更早地开始软件开发。对于目前基于SystemC语言的ESL设计方法学来说,ESL设计工程师可用SystemC生成一个用来仿真SoC行为的事务级模型。由于事务级模型的开发速度比RTL模型要快得多。在RTL实现以前,完成TLM建模后的系统就可以开始软件的开发。这样软件的开发可以和RTL实现同时展开,而不是传统上的在RTL实现完成以后才开始软件的开发。虽然部分和硬件实现细节有关的软件要在RTL完成以后才能开始,但还是可以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2)更高层次上的硬件设计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或经过改进的产品。在SoC设计中可以通过改进一些模块的性能、增加功能模块或存储器、甚至在体系结构上做出重大的调整。因此设计工程师必须拥有可实现的快速硬件设计方法。为了实现快速的硬件设计,在ESL设计须建立在较高层次上的抽象如事务级建模(TLM)。事务级模型应用于函数调用和数据包传输层。传输级模型可以分为事件触发型和时钟精确型,这些模型能够提供比RTL级模型快好几个数量级的仿真速度。ESL工具的挑战就是既要保持足够精度的时序信息来帮助设计决策,又要提供足够的仿真速度以满足大型的系统软件(如OS启动)在可接受的时间内的完整运行。只要掌握了这种平衡,就可以在高级设计中验证时序和设置约束条件,再将这些优化的设计分割、分配到各个不同的软、硬件设计工作组去加以实现。RTL仿真通常只能提供10MIPS到数百MIPS左右的性能;然而,时钟精确型的ESL仿真却能达到100KMIPS到1MMIPS的仿真速度。(3)设计的可配置性和自动生成
越来越多的系统强调自己的可配置性,诸如:不同的处理器、不同的总线带宽、不同的存储器容量、无数的外设。配置和生成出来的设计必须和验证环境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并延续到整个设计流程中。通过ESL模型,结构设计师能够找到最好的配置方案。但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结果需要和一套骨架的验证环境同步到设计实现中去。如ARM已经实现了从RealView SoC Designer ESL环境中自动导入SynopsysDesignWare coreAssembler SoC的集成和综合流程,并且可以从coreAssembler或Mentor Graphics公司的Platform Express中启动ARM PL300 AXI可配置互联生成器,来生成AXI总线系统。(4)方便的架构设计
ESL架构设计能完成功能到运算引擎的映射。这里的引擎指的是那些可编程的目标——如处理器、可配置的DSP协处理器,或者是特殊的硬件模块如UART外设、互连系统和存储器结构。这是系统设计的开始环节,从行为上划分系统,验证各种配置选择的可行性及优化程度。ESL工具对于开发可配置结构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它使系统结构从抽象的行为级很容易地映射到具体的硬件设计,从而方便决定哪些模块可以被复用,哪些新模块需要设计。还能提供必要信息指导最优化的通讯、调度和仲裁机制。(5)快速测试和验证
由于ESL设计中的抽象级别明显高于RTL设计抽象级别,ESL设计中可以做到描述模块内的电路状态、精确到纳秒的转换以及精确到位的总线行为。相比使用RTL,使用周期精确的事务级模型将使硬件验证和硬件/软件协同验证速度快1000倍或者更多。这种方法不仅可产生用于验证系统行为,它还支持与较低抽象级别的RTL模型的协同仿真。如果ESL设计抽象级别被当作一个测试台的话,当下游的RTL实现模块可用时,它们便可在这个测试台上进行验证。
系统级的HW/SW协同验证要优于C/RTL实现级的HW/SW协同验证。因为在系统级的验证可以在较早的展开,而不必等到底层的实现完成后才开始。在底层实现没有开始前的协同验证可以及时修改体系结构或软硬件划分中的不合理因素。越高层次上的验证,可以越大程度上减少修改设计带来的损失。5.ESL设计方法
ESL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学,能够用于硬件的功能建模与体系结构的探察,给硬件架构设计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设计依据,因此在本章的内容里将将详细介绍ESL设计的基本流程与ESL的核心方法—利用SystemC实现事务级建模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设计的哪个阶段使用ESL设计方法和ESL设计工具。每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以某一种形式的顶层定义开始。这个定义过程可以以文本的形式描述,也可以用图表、状态图、算法描述,或者利用工具如MATLAB等描述。ESL设计并不是定位在这个层次上的设计。而是通过描述系统怎样工作,并为进一步的实现提供一个解决方案。ESL设计成为系统和更加底层设计之间的桥梁。ESL设计包括功能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两大领域。
系统的行为由功能模块实现,功能模块设计必须关注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不考虑硬件和软件,物理和工艺。功能设计包括实现功能模块结构、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它们的基本行为。在ESL中一个硬件功能模块的设计包括定义正确的功能,确定输入和输出,划分子模块,确定子模块的结构、数据流和控制逻辑,还要为其模块建立测试环境。这个设计过程和RTL的设计流程相似,但他们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使用不同的设计语言,例如,在ESL的功能模块建模过程中使用SystemC或SystemVerilog,而RTL级建模则使用Verilog或者VHDL。
体系结构设计首先要建立平台的描述。接着将应用的功能部件影射到平台。验证体系结构模型,并根据成本和性能优化这个结构。在体系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处理器的类型、处理器的数量、存储器的大小、Cache性能、总线互联和占用率、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划分和评估、功耗的评估和优化等。
首先ESL接受一个设计定义的输入,这个定义可以是文本、图表、算法或者是某种描述语言如UML,SLD,MATLAB等的描述。对于这个输入的定义,在ESL设计完成算法的开发,接口定义,用ESL语言或其他语言来描述来完成体系结构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软硬件的划分。完成软硬件划分后,可以开始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在硬件设计中,对于功能单元需要在较高层次上的建模,完成功能设计。比如说用SystemC进行事务级的建模。
用C/C++或其他高级语言完成应用软件的设计。在这个阶段开始软硬件的协同验证,根据协同验证的结果反馈给体系结构和软硬件划分。后者根据性能、成本等因素重新做出调整。软硬件的设计和验证,包括软硬件的协同验证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根据验证的结果对体统和设计做出调整。完成验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地系统级设计。传递给下一级 的设计作为输入。比如说是ESL设计为软件应用提供C或C++语言描述的程序。为定制电路提供Verilog或VHDL语言描述的硬件设计。为硬件平台提供PCB板的功能部件或抽象层IP,比如说基于SystemC的IP。在实现ESL设计流程的具体过程中,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可以采用。下面介绍两种应用得比较多 的设计方法。
在完
成系统功能定义后,设计方法之一是从系统的定义开始,先进行算法级设计。通常用MatLab等工具进行算法的分析,接着用Simulink等工具进行数据流的分析。完成分析后进行体系结构的平台的设计。体系结构和平台设计要进行系统级的验证,以确定结构是否合理。在体系结构的设计中,首先从IP库中获取已有的硬件模块的事物级模型,如处理器和总线模型,或者重新设计IP库中没有的模块的事物级模型。硬件模块的事物级建模完成后,建立系统模型。接下来输入软件参考模型进行软硬件的协同验证。体系结构的系统级验证的目标是确定存储器的大小、DMA的定义、总线带宽和软硬件划分等。
与图2中的ESL设计方法一相比,图3中的设计方法是直接由软件参考代码开始,创建事物级模型的虚拟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结构设计,验证和性能的分析。通常,软件参考代码已实现了基本功能,特别是保证了算法及数据流等的正确性。如,软件参考代码可以是某一标准协议的用C语言写的参考代码。在软件参考代码和事物级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在软件设计中,会把建立完成的虚拟平台和构架作为集成开发环境的一部分。集成开发环境还包括编译器和调试工具的开发。在设计的过程通过软硬件的协同验证调整设计的内容。
6.SystemC的系统级芯片设计方法研究
在传统设计方法中,设计的系统级往往使用UML,SDL, C, C++等进行描述以实现各功能模块的算法,而在寄存器传输级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描述。最广泛使用的2种硬件描述语言是VHDL和Verilog HDL,传统的系统设计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从图中不难看出,传统的设计方法会出现如下弊端:首先,设计人员需要使用C/C++语言来建立系统级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设计细化阶段,原始的C和C++描述必须手工转换为使用VHDL或Verilog HDL。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产生一些错误。
其次,当使用C语言描述的模块转换成HDL描述的模块之后,后者将会成为今后设计的焦点,而设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建立起来的C模型将再没有什么用处。再次,需要使用多个测试平台。因为在系统级建立起来的针对C语言描述的模块测试平台无法直接转换成针对HDL语言描述的模块所需要的测试平台。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学,人们都需要对SOC时代的复杂电子系统进行描述,以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进行软硬件划分、算法仿真等。描述的级别越低,细节问题就越突出,对实际系统的模仿就越精确,完成建模消耗的时间、仿真和验证时间就越长。相反,描述的抽象级别越高,完成建模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但对目标系统的描述也就越不精确。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在速度和精确性之间做出选择。
人们对系统级描述语言的要求是:高仿真速度以及建模效率、时序和行为可以分开建模、支持基于接口的设计、支持软硬件混合建模、支持从系统级到门级的无缝过渡、支持系统级调试和系统性能分析等。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语言单一地完成全部设计。这种语言必须能够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的抽象级别(如系统级、寄存器传输级等),能够胜任软硬件的协同设计和验证,并且仿真速度要快。这就是所谓的系统级描述语言SLDL,而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和Verilog HDL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SystemC就是目前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最好的成果,他扩展传统的软件语言C和C++并使他们支持硬件描述,所以可以很好地实现软硬件的协同设计,是系统级芯片设计语言的发展趋势。7.ESL综合
“ESL综合”到底有没有一种明确的定义,能让我们确信ESL综合是一种可行的设计技术,或者用于评估某款所谓的ESL综合工具是否真的能够完成综合工作?凭借Synplicity营销高级副总裁AndrewHaines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方面的工作经验,关于ESL综合的定义,建议是:此定义应该突出ESL综合与其他ESL设计工作相比的独到之处。
首先,从本质来说,综合是从一种抽象层级转变为另一种抽象层级,同时保持功能不变。逻辑综合是从RTL到逻辑门的转变;而物理综合则是从RTL到逻辑门及布局的转变。因此,ESL综合是从ESL描述语言到RTL等抽象较低的实施方案的转变。就ESL综合的定义而言,选择哪种描述语言并不重要,因为通过在初始化阶段根据不同应用支持多种ESL语言的方式,用户群最终均能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是,ESL综合应将设计转变为抽象较低但功能相当的实施方案。其次,某种技术被定义为综合技术,就必然与其他形式的转变存在根本区别。例如,原理图输入(schematic capture)很显然是一种涉及多种抽象层级的转变,而综合则不是。综合与原理图输入定义的独特区别在于香蕉曲线,也
就是说,综合的结果不是面积与时序关系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一条曲线,表示所有综合结果均保持相当的功能,但时序与面积不同。因此,根据面积与时序关系自动定义一系列功能相当的解决方案必须作为ESL综合定义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认识到,真正的DSP综合需要从算法发展到优化的RTL,市场中已有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相关ESL综合技术。这确实是ESL综合技术的进步。不过,客户必须始终认识到,有的所谓“ESL综合”工具实际只能根
据算法描述创建参数化的RTL模型,这种产品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形成“香蕉曲线”,且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定义本身不会改善ESL设计,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当在早期为其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以便设计小组了解ESL的真正进步与不足。参考文献:
[1]刘强.基于SystemC的系统级芯片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5(9)[2]陶耕.基于ESL设计方法学的雷达信号产生与处理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09 [3]Ron Wilson.电子系统级设计:从现象到本质.EDN电子设计技术,2008(11)
[4]Bassam Tabbara.电子系统级(ESL)设计:越早开始越好.中国集成电路,2005(12)[5]祝永新.基于ARM ESL平台的H.264与AVS双解码软硬件协同设计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6]刘昊.基于ESL的AVS帧内预测算法周期精确级建模.信息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