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0-09-29 12:0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第一篇: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AA市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 告(征求意见稿)

AA市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报 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作出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在BB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思路,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AA市委“1+1+5”工作举措,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水利防灾减 灾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取得明显实效,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AA市BB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稳步实现,为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BB区水利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思路,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及AA市委“1+1+5”工作举措,紧紧围绕让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总目标,以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

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BB水利贡献。

AA市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是AA市BB区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着眼全区大局、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及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为摸清BB区水利发展短板,强化水资

源刚性约束,加强城市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提高防洪减灾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需启动AA市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谋划“十四五”期间“补短板、惠民生、保安全、护生态、强监管”等方面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I

目录 1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1 1.1 发展现状.............................................................1 1.1.1 主要成就.........................................................1 1.1.2 主要任务完成情况.................................................2 1.1.3 总体投资完成情况分析.............................................8 1.1.4 主要目标实现情况................................................11 1.2 存在问题............................................................13 1.3 水利发展面临形势....................................................14 1.3.1 BB区基本概况....................................................14 1.3.2 面临的形势......................................................16 2 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18 2.1 指导思想............................................................18 2.2 基本原则............................................................18 2.3 编制依据............................................................20 2.3.1 相关文件........................................................20 2.3.2 相关规划........................................................21 2.4 规划水平年..........................................................23 2.5 发展目标............................................................23 2.5.1 确定总体目标....................................................23 2.5.2 确定指标体系....................................................23 2.6 发展总体布局........................................................27 3 补齐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29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II

3.1 实施防洪提升工程,保障防洪安全......................................29 3.2 强化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供水安全..............................31 3.3 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32 3.4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33 4 强化监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34 4.1 完善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34 4.2 强化江河湖泊监管,维护河湖健康功能..................................34 4.3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34 4.4 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36 4.5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36 4.6 强化水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应急处理能力................................37 4.7 强化执法监管,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38 5 改革创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39 5.1 深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提升河湖管护水平..............................39 5.2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形成节水内生动力..................................39 5.3 深化价税改革,促进水资源有偿使用....................................40 5.4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效能....................................40 5.5 推动产权改革,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能..................................40 5.6 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拓宽投入渠道................................41 5.7 提升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平............................................42 5.7.1 推进智慧水利融合工程建设........................................42 5.7.2 提高依法治水管水水平............................................42 5.7.3 大力提升水文化软实力............................................43 5.7.4 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43 6 投资规模与重点项目................................................................................................44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II

6.1 实施计划............................................................44 6.2 投资测算............................................................44 6.3 资金筹措............................................................47 6.4 重点项目............................................................48 7 规划实施效果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52 7.1 实施效果分析........................................................52 7.1.1 经济效果........................................................52 7.1.2 社会效益评价....................................................53 7.1.3 生态环境效果评价................................................53 7.2 环境影响评价........................................................54 7.2.1 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54 7.2.2 减缓对策........................................................54 8 保障措施..............................................................................................................56 9

附表........................................................................................................................59 附表 1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拟建、续建(改建、重建)水利工程补短板项 目表...................................................................60 附表 2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水利行业强监管项目表......................66 附表 3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改革举措及政策措施表......................67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1.1 发展现状

1.1.1 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至

关重要的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

全面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

“十三五”期间,在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引领和区委区政

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大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

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核

心任务,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继续实

施防洪减灾工程,以江堤加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安

全、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水利发展的重点,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基本完成了五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区预计完成水

利投资 2.74 亿元(含今年计划完成的泵站工程、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 程、水利行业建设工程共

0.19

亿元),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再创新高。解决了一大批事关国计民生的水利问题,水利事业不断提高。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2

1.1.2 主要仸务完成情况

一、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工作重点从大江大河转向中小河流,加强“山边、水边、海边”地区的防御,提高城乡和农田防涝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积极探索人与水的和谐,继续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水法》和《防洪法》,在努力防御洪水对人类危害的同时,规范人类的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这一目标奋进。BB区计划实施防洪减灾工程 21 宗,总投资 29701 万元,其中包括加固河道堤防工程 5 宗、修建泵站工程 9 宗、水闸工程 2 宗、河流 治理工程 5 宗。实际完成项目 11 宗,包括加固河道堤防工程 3 宗、修建泵 站工程 4 宗、水闸工程 1 宗、河流治理工程 3 宗,完成投资 14833.56 万元,投资完成率 49.94%。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BB区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按照清水乐民的战略安排,坚持“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加强水源地与地下水保护,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强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营造亲水乐水的优美环境。在加快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BB区将逐步从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为主。逐步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监管体制。

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公众广泛参与的水环保制度建设,及时公布水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做到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以水定需,量水而行,突出重点,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推动BB区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3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

进人水和谐,为实现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BB区计划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5 宗,总投资 43700 万元,其中包括河道清淤疏浚 2 宗共计长度 47km,河道、排涝设施综合整治1 宗,河道整治 2 宗。实际完成项目 4 宗,包括未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已完成项目 1 宗,具体为BB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清淤 24.436km,总完成投资 3897.72 万元。

三、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供水工程体系,提高供水保证率,是保障全市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任务。引、输、蓄、调、备多管齐下,实现“江河调蓄、分区供给,开 源节流、高效利用”,建设、管理、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统筹协调生活、生 产、生态用水,提高供水的可靠性。

“十三五”期间,BB区计划实施水资源保障工程 3 宗,总投资 560 万 元,其中包括改造大岭山、大西坑进库道路共 2 宗,重建水库管理房 1 宗。

实际完成项目 2 宗,只有重建那围水库管理房工程项目未实施,此外,未列 入“十三五”规划的已完成项目 2 宗,包括棠下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铺设自来水管网 45km;棠下镇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完成 6990 户自来水入户,共完成投资 6946.61 万元。

四、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是通过田间耕作区排洪渠道的整治,内河涌的疏

浚以及机耕路的建设等工程措施,进一步改善区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

农田的灌溉效率和排涝能力,以达到提供农作物增产增收,减少自然灾害对

农业的影响,此外,将继续加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十三五”期间,BB区继续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计划实施农村水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4

利工程 7 宗,总投资 1648.69 万元,其中包括迎水陂加固和控制室改造 1 宗、整治排洪渠 4 宗、中小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2 宗。实际完成项目 4 宗,完成投资 596.02 万元,投资完成率 36.15%。

五、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BB区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三防指挥系统,完善水利信息化体

系,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全面促进信息化发展;加强水政执法基础设施与

技能训练,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行动,切实建立和维护

良好的水事秩序;加强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立足于科学规划、超前谋划,立足于加快前期工作、做深前期工作,全力做好新时期水利前期

工作,提高投资效率以及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为推动全区水利更好更快发展

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主要增加水利系统专业人员、增加防汛物资、人员培训、建设水利三防指挥系统,投资 1420 万元,投资完成率 100%。通过以上措施,为BB区在防御洪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提供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良好 的效果;进一步提升BB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实时收集区内水利工程数据,为BB区防御自然灾害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1.3 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1)

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推动河长制工作加快开展。2017 年以来,BB区陆续制定出台了《BB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AA市公

安局BB分局全面推行“河道警长制”实施方案》、区级河流《一河一策实施

方案》及河长制 7 项工作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执行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5

机制和操作规程,并且集中精力、实实在在地狠抓河长巡河、部门协调联动、巡查督察等制度和措施落地,实现了河长制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目前BB区已印发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此外,完成了 6 条区级河道“一 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推进 30 条镇级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工作,确保管河治河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18 年共制发河长制工作清单 531 项,完成整改 513 项,整改完成率 97%。

(2)

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坚决落实巡河护河工作机制。BB区严格实行河长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优化河长履职的工作机制,持续压实 283 名(区、镇、村级)河(湖)长的责任,确保河长“知责明责尽责”。除了正式

河长第三方常态化全覆盖巡河机制,实现河长、民间河长、第三方巡查员的“三管齐下”。BB区通过施行全流域第三方外包巡河服务,率先在AA市实

行第三方常态化、全覆盖的巡河机制,共有 15 个第三方巡河组巡查员,分成 六个小队全方位检测全区河湖管护工作,每个镇(街)都有一支专业巡河队

伍,利用摩托车、巡河船、无人机等工具,对河道进行全方位巡查。还大力

推进河,BB区还有一批民间河长,在巡河的过程中努力查找问题,致力于

解决问题,打造“全民监督,全民共治”的新模式。

(3)

精心组织,强化督查,扎实推进“五清”专项行动。2019 年,BB区按照上级及区级河长的要求推进河湖长制常态化工作,以“保底线创亮点”的工作原则,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前提下,BB区开展了两次清漂专项行动中,出动将近8000 人次,投入资金 144.45 万元,累计清理河流长度 738km,清理水域面积 564.7 公顷,共清理水浮莲面积 256 亩,清理垃圾(含水浮莲)

578 吨,排查和清理河湖障碍物 341 宗,排查和清理违章建筑物 25 宗,清理面积 3425m 2。督促和指导有关镇街加快开展清理工作,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有序推进河湖治理工作,市级交办的 86 宗西江BB区段河长制“五清”项目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6

和 66 宗河湖“清四乱”项目已全部完成。综合全区有利资源,推进“万里碧 道”工程建设,完成 2019 年碧道建设项目任务一共 2 个,分别是AA河北岸碧道 2.2km、潮连人才岛(环岛公园碧道)5km。

(4)

创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亮点,创新水质监测系统,打造河长制的“ 大数据”。在AA全市首创建立了全天候河长制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区内 6条主要河流交汇口建立全天候太阳能自动化水质监测站,对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浊度(可折算为透明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为各级河长和

河长办的及时应对提供准确可信的数据。

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十三五”期间,BB区以中小河流治理及水系连通项目为重点,大力

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水利管理机制,强化水利管理机制,努力

开创民生水利建设新局面。主要完成两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项为BB区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包括河道疏浚 26km、水系沟涌拆除重建涵闸 4 座、重建电排站 3 宗,重建机耕桥 10 座,岸坡整治15.4km,堤防加固 7.9km,共投资 4967.29 万元;另一项为杜阮河旧出口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护岸长 260m,加强防洪排涝能力,共投资 451.33 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

三、贯溪电排站重建工程 贯溪电排站位于杜阮河旧出口侧,主要负责贯溪村、金河社区及周边地

区的排涝,工程 2018 年 3 月 22 日正式开工兴建,因贯溪电排站是当地唯一的排涝通道,拆旧建新且汛期施工可能影响周边防汛安全,当地村委会一直

不同意拆除旧电排站,经区、镇水利部门沟通联系,并制定完备的汛期临时

排涝方案,村委会最终同意恢复施工,汛期后施工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已完

工,项目总投资 1000 万元。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7

四、黑臭水体治理项目 主要包括河道底泥清淤工程和南北片区 PPP 项目两部分。河道底泥清淤工程可有效改善河道载体环境,主要对天沙河城区段、杜阮河、桐井河等重

点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工作,于 2017 年 9 月中旬正式开工,清淤疏浚河道总长 24.436km,底泥清淤处置总量约 47 万立方,其中天沙河城区段长 6.923 km,杜阮河中下游段长 8.556km,桐井河全线干支流长 8.957 公里,总投资 2720 万元。

南北片区 PPP 项目由区政府直接委托环市街道办事处、棠下镇人民政府作为南、北两个项目片区实施单位,通过 PPP 模式融资同步开展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建设。BB区黑臭水体治理及水利工程 PPP 项目总投资 22.52 亿元(含 融资利息),其中南片区

11.71

亿元,北片区

10.81

亿元。其中:黑臭水体治 理主要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就地处理、生态修复五大方面

内容,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 13 座,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77 套,配套污 水收集管网 221km,河道底泥清淤处置总量约 81 万立方,新建垃圾屋 80 座、垃圾中转站 35 座,新设高效微生物净化系统 72 套等等。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加固河道堤防 22.22km,河道清淤疏浚 58.8km,重建电排站 13 座,重建水闸 6 座等,总投资 11.85 亿元。

五、潮连小海河兴业路至沙尾水闸段综合整治工程 潮连小海河兴业路至沙尾水闸段综合整治工程(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

作为BB区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工程 2015 年底正式开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原则,力求将公园建设打造成BB区的“精品工程”。已完成小海河河道清淤疏浚、河道两侧岸坡修整以及主园区场地平整、河网水系开挖、亲水平台、管理房(卫生间)建设、绿化工程等工作,总投资约 1700 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8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 严格按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牢牢把握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更加注重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落后的薄弱环节,BB区对症下药,一方面做好宣传推动工作,除了在各 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推动落实宣传工作之外,还重点在学校展开宣传教育,旨在从孩子抓起,将节水观念根植于心;另一方面,切实改造节水设施设备,2019 年BB区开展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共创建节水型单位 17 家,其中机 关单位 13 个,水利行业机关 1 个,学校 3 家,共对 11 宗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非法挖井抽取地下水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1.1.4 总体投资完成情况分析

“十三五”期间,BB区计划投资 77029.69 万元,实际完成投资 27389.91 万元(包括未列入“十三五”规划但已完成项目 9029.39 万元)。在整个完成的投资中,防洪减灾工程投资 14833.56 万元,占总投资的 54.16%;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投资 3897.72 万元,占总投资 14.23%;水资源保障工程投资6946.61 万元,占总投资 25.36%;农村水利工程投资 596.02 万元,占总投资的 2.18%;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投资 1116.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4.07%。部分未完成的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优先安排实施。全区“十三五”期间投

资完成情况见表 1.1-1、表 1.1-2 及图 1.1-1。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9

表 1.1-1 BB区“十三五”期间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 分类

序号

项目名称 “十三”计划投 资(万元)

“十三”实际 投资(万元)

一、防洪减灾工程(一)

堤防工程

荷塘镇荷塘围天字坝、褪下段加固工程 1000 727.29 2 棠下镇虎岭大围加固工程 650 0 3 BB区城市防洪工程(棠下段)

3929 1125.39 4 河山南安围加固工程 170 0 5 良溪村前围加固工程 150 238.85(二)

泵站工程

棠下镇弓田电排站重建工程 350 199.48 2 棠下镇虎岭六堡电排站重建工程 390 0 3 棠下镇竹溪电排站重建工程 500 0 4 棠下镇天乡大北电排站重建工程 350 0 5 潮连豸岗电排站技术改造工程 273 273.06 6 横江海口水闸、电排站重建工程 620 0 7 天河围南冲电排站工程 4000 0 8 虎岭显溪电排站重建工程 199 173.03 9 贯溪排涝站 1000 100(三)

水闸工程

杜阮镇井根水闸重建工程 1000 0 2 杜阮镇良坑水闸加固工程 320 307.84(四)

河流治理工程

荷塘镇禾冈河鸭寮段整治工程 1000 0荷塘镇南格河护岸工程(南格闸至中国 电信楼)

1500

0BB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 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

5380

4967.29 4 杜阮河旧出口河道整治工程(二期)

650 451.33 5 滨江新区内涝整治工程一期(园山湖)

6270 6270 小计

29701 14833.56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 工程 1 滨江新区防洪治涝及水环境治理工程 40000 0 2 荷塘镇河道清淤工程 800 569.91 3 杜阮河下游河道疏浚工程 300 321.92 4 BB区潮连中心河整治工程(二、三期)

2000 0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0

项目 分类

序号

项目名称 “十三”计划投 资(万元)

“十三”实际 投资(万元)环市村庄河道整治工程 600 285.5

BB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底泥清 淤一期 未列入“十三 五”计划

2720.39 小计

43700 3897.72

三、水资源保障工程 1 大岭山进库道路二期工程 200 88.71 2 大西坑进库道路龙马段工程 300 548.9 3 那围水库重建管理房工程 60 0

棠下镇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未列入“十三 五”计划

4209

棠下镇户户通自来水工程 未列入“十三 五”计划

2100 小计

560 6946.61

四、农村水利工程 1 兰石迎水坡加固、放水涵管控制室 300 0 2 上巷村排洪渠 300 0BB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 五”规划

8BB区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三 五”规划

70.5

70.5 5 龙溪村潭口排洪渠工程 352.65 0 6 牛尾水库排洪渠改造工程(二期)

317.54 247.52 7 南芦村排洪渠(四期)

300 270 小计

1648.69 596.02

五、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 增加水利系统专业人员 20 20 2 增加防汛物资 300 16 3 人员培训 100 80 4 水利三防指挥系统 1000 1000 小计

1420 1116 合计

77029.69 27389.91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1

表 1.1-1 BB区“十三五”水利投资使用方向

工程类型 “十三五”计划投资(万元)

“十三五”期间已完 成投资(万元)

工程类别 防洪减灾工程 29701 14833.56 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43700 3897.72 水资源保障工程 560 6946.61 农村水利工程 1648.69 596.02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420 1116.00 合计 77029.69 27389.91

图 1.1-1 BB区“十三五”水利投资分布

1.1.5 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BB区水利“十三五”规划原定主要目标有三方面:一是预计到 2020 年,基本建成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在设计防御标准下,城镇区域不受灾,在提高城市水利保障能力的同时,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

保障体系逐步建成;二是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与水资

源保障体系建设结合进行,统筹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主体功能区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水环境恶化趋势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2

得到遏制,水资源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三是逐渐完善水利科技人才保障体系

和水利法治制度建设,基本做到水利工程管理、涉水事务管理、水事执法等

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符合要求,依法依规治水、管水,建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利建管体系。

2019 年,洪涝(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未超过 0.3%,用水总量为 2.1 亿m 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2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6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0.513。预计 2020 年,洪涝(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不超过 0.3%,用水总量为不超过 2.696 亿 m 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 3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15。综上所述,“十三五”预期目标除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外,其余指标基本能达 到规划目标要求。“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见表 1.1-3。

表 1.1-3 BB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单位

“十三五” 计划目标

2019 年实际完成情况 预估“十三五” 完成目标 2020 年完成情况洪涝(干旱)灾害年均 损失率

%

≤0.3

≤0.3

≤0.3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 标率

%

3 用水总量 亿 m 3

≤2.696 2.1 ≤2.6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下降(相对 2015 年)

%

2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相对 2015 年)

%

3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系数

≥0.515

0.513

0.515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3

序号

指标

单位

“十三五” 计划目标

2019 年实际完成情况 预估“十三五” 完成目标 2020 年完成情况 7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100

1.2 存在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十三五”期间,BB区水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实施情 况较好,各类工程、非工程发挥了主要作用。“十四五”时期,BB区经济社 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老水问题交织,水利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下:

(一)防洪工程灾害防御能力仍较薄弱。由于水利工程缺乏持续维护资

金投入,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新出险小水库的除险加固、涝区治理等,需进一步提升BB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充分发

挥减灾兴利效益。

(二)水生态修复任重道远。需要加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河流、水库源头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扩大水源涵养区,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逐步恢复小河流及山洪沟基本形态和行洪能力,拓展河流生态空间。

(三)水利监管水平滞后。水利行业重建轻管矛盾突出,各类水利监管

措施单调、手段落后,下一步需要通过高科技手段,提升水利监管措施,满

足现代水利、信息水利、高效水利、效率水利的新要求。

(四)水利投资建设资金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效益发挥。通过实践来看,部分水利工程因缺乏资金无法实施,因此,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支持力度的同时,应探索社会融资办水利的路子,走向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4

1.3 水利发展面临形势

1.3.1 BB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 AA市BB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翼,是广东省AA市辖区,为AA市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 3 个镇、3 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 324.3km 2。

杜阮镇地处AA市BB区西部,西接鹤山市,南倚新会区圭峰山国家森林公

园,毗邻港澳,面积 80.9km 2,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工业卫星镇。镇内交 通四通八达,镇内有一级公路连接佛开高速公路、AA市区和崖门及西江出

海水道等,交通方便。BB区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

个体工商户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共有外资、民营企业几十家,个体工商户

近百家,已形成了五金铸造、灯饰玩具、印刷包装等支柱行业。

BB区所在区域位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流域淤(冲)积平原上,地貌单元

属丘陵与山前冲积平原地貌。地形低洼平坦,地势西高东低,偶见低矮小山

丘,山顶高程为 30m~50m 不等。

(二)社会经济 BB区地处AA市区AA水道以北,是AA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近年来

BB区不断加大引导产业集聚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

前区内已形成摩托车及零配件、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制药、印刷五大

支柱产业。其下辖的杜阮镇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

会授予“中国五金卫浴产业基地”称号。

2019 年BB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12.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92754 元,增长 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5.46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249.78 亿元,增长 0.3%;第三产业增加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5

值 457.71 亿元,增长 5.6%。三次产业结构为 0.8:35.0:64.2。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下降 1.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 3.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9.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 6%,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 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 8.6%。

(三)地形地貌 BB区为半围田、半丘陵地带,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由西北向

东南呈波浪起状,逐渐倾斜。西北部多为丘陵和山地。山地海拔标高小于 500m 或切割深度小于 200m,山岳多分布于西江流域,山顶浑圆“V”字形谷不发育,多为“U”字形谷。最高峰为位于杜阮镇的叱石山,海拔 457.4m。东南 多平原和河流阶地。区内以一级阶地为主,广泛分布于各河谷中,由近代冲

积物组成。下部为基岩接触的砾石或砂层,向上颗粒变细,一般厚数米,最

厚达 20m。分布宽 0.2km~6km,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多为上叠或内叠阶地,高出正常水面 1m~3m。

(四)气象特征 气温:AA市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季节性气候。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丰沛,湿度大,无霜期长,冬少严寒,夏少酷热,四季宜种,但因地处沿海,常受东南季候风影响,台风、暴雨及冷锋都比较强烈,春季常有低温阴雨,影响春播,秋季有寒露风威胁晚造生产,每年汛期,又有台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据AA市气象站 1960~2018 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21.9℃,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变幅一般为 1℃左右; 最高气温多出现于 7 月份,平均为 28 ℃ 左右,历史最高气温 38.2 ℃(1994 年

日),最低气温出现于

月份,平均为℃ 左右,最低气温

0.1

(1963 年 1 月 16 日)。

降雨:根据AA市水文局统计资料,BB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784mm,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6

降雨量是充沛,但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 4~9 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83%,10 月~至次年 3 月多年平均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 17%。

1.3.2 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对BB区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发展指明新方向。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要有新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系统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供强有力的农村水利支撑和保障。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要求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着力推进水文现代化。

(2)

治水矛盾转变对治水工作提出新思路。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要求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求充分发挥水的约束引导和支撑保障作用。

(4)

新时代广东发展定位对水利工作赋予新使命。履行国家赋予广东 发展新使命,要求水利现代化走在前列。“一带一路”建设激活水利发展新机

遇。

(5)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

要求,强化乡村振兴水利支撑保障。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7

(6)

按照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加快构建系 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和水利监督监管体系。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8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3.14”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和“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治理要求,把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作为主线,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保护修复作为控制红线,坚持新发展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AA市委“1+1+5”工作举措,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加快构建与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不断推进BB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BB 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努力把BB区的河流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2 基本原则

(1)

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形成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涵养

水生态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还河湖以宁静、和谐、美丽,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江湖

安澜的美好家园,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19

(2)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基 础上,进一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需求,优先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不

断增强水利公共服务供给,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水利改革发展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实行水资 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把节水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水

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

约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聚焦重点领域节水,加强用水计量监测,加大节水技术、产品的推广,大力培育水产业。

(4)

系统治理,整体施策。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高质量建设碧道工

程为重点,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统筹促进区域、城乡、流域协调发展,提高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水资源要

素与其他要素的适配性,构筑空间均衡格局。

(5)

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 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

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6)

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完善水利发展机制体制,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大力推动水利科技创新,把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水利改革发展 的强大动力引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建设,打造广东智慧水利,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治理体制机制,高质量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20

2.3 编制依据

2.3.1 相关文件

(1)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千意见》;(3)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4)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 工作的若干意见》;(5)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

机制的意见》《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

见》《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

意见》等有关文件 ;(8)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21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意见》;(11)

《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

措施》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国家节水行动方案》;(13)

水利部印发的《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指导意见》《加 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

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水利大数

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14)

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15)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1+9” 工作部署;(16)

《关于抓紧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报告编制工作的预通知》(水利部规计司,2019

月);

(17)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办函〔 2019)

330

号);

(18)

《广东省水利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大纲》(2020.6);

(19)

《AA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大纲》(2020.5)。

2.3.2 相关规划

(1)

《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22

(2)

《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3)

《广东省现代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水利厅,2014;(6)《广东省治涝规划(2012-2030)》;

(7)《广东省重点易涝区项目规划(2011-2030)》;

(8)《AA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9)

《AA市东部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

(1 0)

《AA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0~2030)》;(1 1)

《广东省AA市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2005~2030)》;

(1 2)

《AA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报告(2006-2020 年)》,AA市环保局、AA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7.12;(1 3)

《广东省AA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AA市水利局、AA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12;(14)《AA市治涝规划(2012-2030)》;

(1 5)

《广东省AA市节水减排实施方案》;(1 6)

《广东省AA市水土保持规划(2010-2030》;(1 7)

《AA市水中长期供求规划(2015-2030 年)》;(1 8)

《AA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1 9)

《AA市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2 0)

《AA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2 1)

《让五邑河更美行动方案(2019-2020)》;

(2 2)

《AA市农村水利治理规划(2018-2027)》;;

(2 3)

《AA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 年)》;(24)《AA市城市防洪规划(2011-2030)》;

BB区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 23

(25)《BB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4 规划水平年

本次规划现状水平年取 2019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25 年。

2.5 发展目标

2.5.1 确定总体目标

根据BB区目前的水利发展现状,结合前述分析BB区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按照广东省、AA市经济发展布局以及“十四五”水利发展规...

第二篇:X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X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推进本区民政事业发展,根据《XX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效

1、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升级改造“一口上下”救助业务系统,实现民政救助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实时交换共享;开展救助专项业务分级培训,以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为抓手,提升基层社会救助业务水平;强化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低保治理专项行动,保障救助公平公正;每年完成各项目约xxxxx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任务,核对工作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成效明显,常态化开展xx类综合帮扶项目;“桥计划”——多重需求家庭综合服务项目入选20xx全国十佳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案例,该项目已在全区推广实施。各街镇已建立xx家慈善超市,实现街镇全覆盖,x个街道相继打造创新型xxx慈善超市,将运营模式由线下运营转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发挥部门协同机制作用,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及“高温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建立健全街镇、社区、志愿者联动的救助网络系统,及时、高效、妥善处置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儿童福利事业稳步发展,落实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政策,推动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构建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建立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夯实儿童福利工作队伍。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关于推进xx区“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区深化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2年)》,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发展。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xx家,已建成养老床位xxxx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xx个,长者照护之家xx个,率先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街镇全覆盖;共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xx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xx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xx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xxx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为老服务设施网络和“xx分钟乐龄生活圈”。精准对接需求,养老服务能级稳步提升。xxxx年xx月底在全区推开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区有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xx个,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全覆盖,区内养老机构共有老年护理型床位数xxxx张。打造“xx家园”居家服务品牌。专业爬楼机服务实现全区覆盖;探索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开设认知症照护单元专区,启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技术应用。加强行业管理,养老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会同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每月、每季度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针对性服务督导;强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培训、技能竞赛等;在和养临汾养护院、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助餐服务点开展标准化试点;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和养”品牌。

3、基层社区治理持续创新

出台《xx区关于加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管理服务和硬件建设两个规范,为居委会组织体系、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民主自治、队伍建设等提供了具体指导。制定《xx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新人入职、小巷总理、周六课堂、骨干培训等x大类xx种培训项目,共培训x万人次。研发推广社区分析工具,覆盖社区全要素、全人群、全需求,为社区开展精准服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形成全区及各街镇的社区居民需求报告。深入推进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探索完善各类社区发展基金运行体制机制,圆满完成各项实验任务。顺利完成20xx年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达到xxx%。完善社区共治体系,制定《xx区关于贯彻<推进居民区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出台《xx区社区代表会议实施办法》。深化社区居民自治,xx个居委会成功创建区级“自治家园”,xx个居委会成功创建市级“自治家园”示范点。全面落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市通办”“一网通办”,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推进受理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三社联动”,推动“三实工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开展实务运作指导,促进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线上供需对接合作。指导相关街镇做好居委会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完成“撤二建一”后新xx区行政区划勘界工作,编制《xx区行政区划图》。

4、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一网通办”要求,社会组织成立、变更等登记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每万人常驻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进一步细化四类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范围,建立健全法人约谈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全覆盖。积极扶持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化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登记成立,xxxx年底全区共有社区社会组织xxx家,占全区社会组织总数的xx.xx%。完成xx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探索推行新登记社会组织法人约谈机制。严格落实社会组织检查和日常抽查制度,深入推进以名存实亡社会组织专项清理、教育市场清理整顿、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为重点的执法监察工作。区、街镇、居委三级社会组织预警网络机制进一步深化。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等级评估,提高社会组织透明度、公信力及规范化建设能力,通过发挥等级评估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有效引导社会组织自我创新、规范行为,打造了一批品牌社会组织。每年举办“公益伙伴日”活动,充分展示xx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形象。

5、婚姻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全市率先推行数字化婚姻登记,通过智能终端一体机、人脸识别、指纹采集仪以及自助查询机等智能化技术手段,优化当事人办证时间,确保婚姻登记信息精准高效。坚持依法行政深化优质服务,开展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知识竞赛,强化窗口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意识。在婚姻服务中注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数十场婚姻主题颁证活动,“美丽xx,幸福启航”成为颁证服务品牌。注重婚姻数据研究,对婚姻登记年龄结构、两地婚姻等情况进行分析,每年形成《xx区婚姻登记统计与分析报告》为全市首创。探索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设立“舒心驿站”工作室,引入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以及专业法律人员,开展婚姻法律咨询及离婚劝和等服务。与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开展共建,成立婚姻家庭服务基地。

(二)主要经验

坚持统筹协调,紧紧围绕“国际xx、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心城区新标杆、xx发展新亮点”“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要求,系统思考和制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规划与决策,统筹各方资源、实现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民政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始终将着力点放在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上,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主动寻找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创新发展,始终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政策覆盖面上由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在服务内容上由关注群体需求向关注个性化需求拓展,在工作方式上由分散推进向整体协同协作转变,助推民政服务更加精准多样。

(三)问题研判

民生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基本民生服务在供给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服务能效仍显不足,与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行业监管有待加强,养老、社会组织等行业监管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不多等问题。从业人员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民政各领域从业人员队伍还普遍存在专业化水平不够、薪酬竞争力不够、人员流失快等问题。

二、“十四五”xx民政事业发展思路

(一)面临形势

1、习近平总书记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民政事业发展明确了新的定位和任务。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为新时代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是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原则。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社会救助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救助内涵转变为关注能力不足、机会缺失等实质支持问题,注重建设预防型、发展型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后疫情时代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民生兜底保障和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机制;在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扩大,需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优质养老产品;在社区治理领域,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高涨,给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政务服务带来了更多挑战,社区治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提炼,不断提升实际效果和溢出效应;社会组织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领域的作用持续得到发挥。这些都要求民政部门不断拓展工作空间,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能级,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更高要求。

3、科技飞速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人们对政府的办事效能期待更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民生领域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带来了更多可能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意味着新时代的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关注科技进步。一方面持续推进新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要持续细化制度、完善流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精准对接需求。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国际xx、卓越城区”的目标定位,不断探索民政工作新理念、新机制、新制度和新手段,围绕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环节,聚焦重点,补好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民生保障,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级,努力实现民政新作为,开创民政新局面。

(三)总体目标

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民政局关于民政工作的总体部署,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聚焦群众关切,把精准化、精细化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改革创新的着眼点,以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持续推进xx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规范有序,基本社会服务更加专业化、标准化,更加具有便捷度,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惠民举措更有获得感,民政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

(四)主要指标

1、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数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

2、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数不少于xxx张;

3、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x力争达到xx%以上;

4、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x个;

5、新增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xx个;

6、老年助餐供应能力达到x.xx万客/日;

7、社区工作者培训人次不少于x万人次;

8、社区工作者社工持证率x力争达到xx%。

三、“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

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夯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加强部门协作、统筹救助资源,形成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合力,织密社会救助安全网。注重社会救助信息化支撑,加强社会救助相关数据的统一归集、共建共享。

二是创新社会救助方式。

深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社会救助专业服务。加强社会救助队伍建设,全面推广社区救助顾问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大数据运用探索,建立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体系,注重对象发展,探索建立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三是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低保专项治理、社会救助绩效评价等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筑牢制度化治理优势。加强救助对象发现和甄别,强化分类救助、分类管理、分类核对,提高核对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精细化水平。深化救助所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优化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流程,增强困难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是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发挥“多合一”联动救助机制作用,提升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食宿、急病送治、协助返乡及滞留人员寻亲等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推进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是促进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健全经常性社会捐赠网络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慈善超市运营模式,拓展慈善超市功能,通过加强多方合作,提高慈善超市自身“造血”机能。加强慈善文化建设,通过“中华慈善奖”推荐评选,积极选树和推广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和项目。倡导弘扬慈善文化理念,开展“中华慈善日”、“蓝天下的至爱”等慈善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慈善事业的浓厚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一是扩总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

依据“十四五”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并全面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落地;聚焦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刚性需求,大力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症照护床位,提升照护能级和水平。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加快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布点,提升“15分钟乐龄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功能,重点打造集托养、助餐、医养、康养、辅具推广、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强社区养老资源与服务的统筹调配能力。同时,引导社区托养机构向嵌入式、小规模、多机能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助餐服务场所、“xx家园”助老服务站建设,实现均衡覆盖,做实生活照护+专业照护服务。

二是补短板,满足老年人专业化需求。

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加大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组建区域医养联合体,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建立有序转诊、双向转介机制。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基本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内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增强认知症照护服务,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养老机构,指导养老机构调整优化功能,改造新增认知症照护单元和床位;积极推进老年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加大社区资源共享,为认知障碍老人和家庭提供“喘息式服务”,营造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

三是提能级,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继续依托市民政局、xx开放大学合作办“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加强养老护理职业培训。重点扶持x-x个区级养老实训基地,开展养老服务定期培训实训。依托市区级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推进联合监管、质量评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监管促提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老年服务品牌机构和项目。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手段,区层面重点探索“大数据+政务服务”,实现政策信息发布、展示查询和服务数据汇总分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街镇层面重点探索实体服务平台与线上信息平台的融合,实现各类养老服务信息整合。推广物联技术应用,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紧急救助等智能服务,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辅助行动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的应用,提升照护服务效率,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探索实现以敬老卡、社保卡为载体的支付结算系统,实现实体货币与各类政策补贴的移动支付结算和后台汇总分析,推动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精准对接。

四是促发展,完善儿童福利保障。

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督促指导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强化基本生活和监护兜底保障,完善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妥善解决疑难个案。加强儿童福利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基层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儿童福利工作能力。倡导家庭尽责、政府兜底、社会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服务,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承接政府委托服务项目,开展儿童服务类工作。做好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妥善解决成年孤儿的住房、户口、就业和生活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创新

一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

坚持以居委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基层社区治理制度化建设上使劲用力。全覆盖推进居委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实体化、项目化、常态化运作,完善专业委员会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抓牢制度建设,巩固常态长效督查评估机制,督促各街镇进一步规范首问接待、巡查走访、联系群众等“十项制度”。深化居委会“全岗通”工作模式,探索轮岗机制和运转流程,将“全岗通”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化为提升居委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推进xx市“社区云”平台在我区的广泛应用,完成区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与“社区云”平台的对接互通,进一步优化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中社区自治、社区分析、绩效评价和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功能。

二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水平。

充分发挥居委会自治平台作用,广泛吸收社区骨干、志愿者等多方代表参与社区治理。深化完善居民会议、“三会一代理”等居民自治机制,促进工作运转的规范化、定期化、经常化。继续推进市、区两级居委会自治家园创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方法。从理论研究、课程培训、社区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居委会广泛开展楼组自治,带动楼组队伍成长,夯实社区基础,筑牢基层基石。深化社区“微平台”、“微组织”、“微项目”等载体建设,通过项目化手段和专业化介入实现居民区“微自治”的有效化和专业化。

三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

对照《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完善符合社区工作者职业特点的管理体系。拓展培训途径,继续做好基层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分层分类培训,计划培训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万人次,同时加强培训成效的调研和总结。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进一步细化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分析、测评、提升的有效路径。完善社区工作者绩效评价体系,指导各街镇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优化社区分析工具线上系统的功能使用和结果呈现,以“数据有判断、回应有流程”为核心理念进行优化迭代,从覆盖度、紧急度、难易度三个维度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多元解决渠道,对社区需求(问题)的回应进行流程再造。指导基层运用社区分析工具开展社区分类治理,明确分类维度,把握不同类型居民区主要特征和突出问题,分类排摸需求,分类配置资源,分类治理施策,形成“一特征三清单”(即不同类型居民区的特征、需求或问题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加强精细化治理成果总结和经验提炼,形成一批分类治理的工作方法,总结一批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挖掘一批基层治理的带头人物,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精细治理示范社区。

五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坚持以法治精神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区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社区治理难题。贯彻实施《xx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序开展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居委会修订完善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积极宣传推广新型公约形式,规范社区居民行为,形成良好的社区秩序。推动建立章程公约的持续升级机制,使章程公约的制定过程成为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社区治理过程。深化居务公开,丰富公开形式,实现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深化基层民主监督。

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是加强行政区划管理。

规范行政区划调整报批程序,依法做好居(村)委会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工作,开展行政区划界线联合检查。

(四)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

一是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

深化社会组织登记“一网通办”,加强对社会组织发起人、拟任负责人资格审查,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查和网上审批系统。全面完成本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加强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管理,加强宗教机构登记管理,积极探索新领域、新业态、新类型社会组织登记。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和公开。加强社会团体涉企收费治理,社会服务机构名称管理,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

二是强化社会组织执法监督。

完善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制度,强化协调联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未经登记和开展各类非法活动的社会组织。强化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责任意识,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细化监管职责,加大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力度,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检查工作,确保社会组织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推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合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年报、评估等工作时,同步开展党的工作。加强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按照“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内部建设,规范运作,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扶持方面的重要依据和条件。着力推动支持型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区、街镇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五)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提升社区政务服务水平。

强化队伍建设,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专业培训项目,对受理中心负责人、业务骨干、新进人员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举办业务技能竞赛,提升受理中心工作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办事指南,开展受理中心规范化评估。贯彻落实“全市通办”和“一网通办”,实现社区老百姓少跑路、好办事的目标。拓宽“延伸服务、延时服务”内涵与渠道,着力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二是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水平。

深化“三实基地”建设,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联动更多社会资源,搭建更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平台。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课程库和专家库,发挥好社会工作专业网站及微信服务平台作用,多渠道全方位为会员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举办社工周行业宣传活动,优秀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案例和社会工作项目评选活动,继续促进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对接合作,探索可落地、见实效的合作共赢模式。

三是不断完善婚姻服务。

贯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依法登记,提供优质服务。根据“互联网+婚姻服务”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理念在登记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引领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登记业务的同时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更好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打造婚姻文化宣传品牌,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颁证活动等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作用,营造文明、和谐、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深化家庭辅导室“舒心驿站”品牌,以《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业标准》为指导,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探索离婚心理咨询服务和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相结合的调适机制。与高校进行合作,打造和建立婚姻家庭服务教育基地。加强婚姻介绍机构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服务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建引领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建和民政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讲好xx民政故事,全面提升民政系统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民政系统文明窗口和政风行风建设,全面展示民政文明行业风采。

(二)加强法治化、标准化建设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优化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强和规范民政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民政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培养,依托民政论坛、青年沙龙等载体,培育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民政人才队伍。落实人才评价、激励、考核等机制,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人才考评的基本原则,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大力培养选树民政系统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个人或组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融合应用,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应用场景建设,助力民政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和科学,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篇:长武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修改后

长 武 县 水 利 发 展

“十二五”规划

长武县水利局 二0一0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1.水资源概况............................2.“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3.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 “十二五”水利发展形势................1.“十二五”水利发展环境.................2.“十二五”水利发展条件.................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总体思路.............................4.发展目标.............................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1.骨干水源工程.........................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农田灌溉设施建设.....................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5.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程.................6.水利信息化工程.......................7.防汛抗旱.............................第五章 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1.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2.深化水价改革.........................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4.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机制.............5.严格水利执法.........................6.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第六章 保障措施.............................长武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保障我县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为实现长武快速崛起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我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

第一章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水资源概况

长武县属渭河流域泾河水系,过境、入境河流有泾河、黑河、南河三条主要河流。泾河由地掌乡汤渠村入境,境内流程56公里,平均流量42.2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14100万吨;黑河由丁家镇刘主河入境,到亭口镇汇入泾河,境内流程37.7公里,平均流量10.3立方米/秒,年均输沙量1290万吨;南河由巨家镇马成寺村入境,从枣元乡河川口村汇入黑河,境内流程12.5公里,平均流量4.85立方米/秒,年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安排农村饮改水工程92处,解决了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3水土流失治理进展顺利

积极开展以小流域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促进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提升,“十一五”时期,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累计达298.60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4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抗旱灌溉农田12万亩(次),防汛抗旱工程体系逐步建立,水情自动测报、抗旱非工程措施等先进技术得以推广运用,城镇防洪及小

(一)型以上水库防洪调度能力得到加强。

2.5渔业生产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水产品产量210吨。2.6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力度加大

制定了《长武县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长武县中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城区水源地保护规划》等文件,加强了取水许可管理,落实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理顺并强化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加大了水源地保护监察力度,保障了水资源管理依法有序开展。强化开展河道专项治理,规范河道采砂,确保了河道畅通、行洪安全。特别是2008年我县依据《水

利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使我县水利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为我县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总体投入偏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央、省、市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我县水利建设投资基本依靠中央和省、市投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县级财力相对有限,配套资金短缺,部分项目配套工程滞后,致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正常发挥工程效益。

3.2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由于国投资金主要用于病险水库、安全饮水、重点水源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农村小型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比重较小,非基本建设项目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部分项目未完成渠系配套、续修配套等建设任务,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较弱,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致使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3.3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严峻。全县仍有7.46万人饮水不安全,部分供水工程无净化处理设施,部分供水指标达不到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供水质量无法保证,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供水安全保证程度依然较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尚未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眼民生水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十二五”水利发展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把水利纳入重点支持的领域,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2010年年底前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3年年底前解决全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对江河治理、节水灌溉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小水电建设、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幅度增加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饮水安全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继续加大重要江河湖泊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为我县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了机遇。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利于加快水利发展。国家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扩大内需政策给水利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我县稳定和增加水利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2)、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

(3)、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要求不断提高复杂条件下水利防灾减灾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4)、建设生态文明,要求转变粗放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消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求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6)、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水利发展阶段性特征,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眼民生水利发展,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

体现自然性与生态性,努力做到人水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节约保护与开发配置并重的原则。着力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问题,坚持节约用水,兴建节水工程,转变用水方式,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

(5)、坚持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特征,按照经济发展目标与布局,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节约、配置、保护规划。

3.总体思路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步伐,解决因水利工程不足而造成的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矛盾。依法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确保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饮水安全方面,把保障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摸清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查清群众饮用苦咸水、污染水及局部严重缺水地区的人数和具体分布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和方案。

在防洪抗旱减灾方面,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1

62.74% 提高到86.75%以上,新增集雨水总蓄水容积18.6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新增15%以上,累计达到70%以上,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万亩。

第四章 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1.骨干水源工程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需水量逐年增大,为了满足我县农田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和能化工业用水,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黑河亭口水库工程及改扩建县城供水黑河水源工程,新增调蓄能力2.427亿立方米,新增县城日供水能力0.6万立方米,计划完成投资22.18亿元。

1.1亭口水库:该工程是一项以工业和城乡生活供水为主,兼顾减淤、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对解决矿区开发建设的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水库位于长武县境内泾河一级支流黑河下游,距长武县城18公里,距彬县县城15公里。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输水洞和坝后厂房组成,水库总库容2.42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1.6亿元,总工期48个月。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7180万立方米。

102处,解决5.6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日供水能力5129.88立方米,年新增供水能力124.83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从8.67万人增加到16.08万人,饮水安全普及程度从53.92%提高到99%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62.74% 提高到86.75%以上。

2.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01处,铺设管网240公里,总投资4088万元。

2.2巨路塬集中供水工程:新建净水厂2处,铺设管网90公里,实施集中连片供水,总投资1260万元。

3.农田灌溉设施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共计划总投资13739万元, 新建集雨水窖3000眼,集雨池塘92座,新建、改建、恢复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98处,对李王灌区进行改造,新增灌溉面积2.0万亩,项目实施后,使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8.48万亩。

3.1集雨利用项目:在相公、芋元、亭口、彭公、冉店、枣元等六个乡(镇)塬区新建集雨水窖3000眼,集雨池塘92座,总蓄水容积18.68万立方米,解决0.74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总投资2200万元。

3.2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建灌溉工程17处(新

4.3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4条重点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11600万元。

5.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程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90万元,实施县城供水黑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5.1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在县城供水黑河水源地,新建钢丝网墙5公里,总投资170万元。

5.2城乡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新建水质监测中心,面积110平方米,配备水质监测设备及化验设备,总投资120万元。

6.水利信息化工程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完善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探索标准体制改革。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水利信息服务中心,建立水利信息化数据库。

7.防汛抗旱

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工作责任制,完善防汛预案,落实抢险物资和队伍,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度汛。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7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在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用水目标上,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杜绝无序开采水资源现象,逐步行成片、线、点相结合的辐射全县所有乡村的供水格局。制定《长武县节水管理办法》、《长武县重点缺水地区水资源规划》等,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

2.深化水价改革

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给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价格,使之逐步达到补偿成本、有利节水的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减少农民不合理水费支出。改革水费计收方式,理顺水费征缴体制,规范收费主体和行为,完善收费许可制、收费公示制、供水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水费计收管理制度,积极推广以水管单位直收为主和“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农户”的新型水费征缴管理方式。

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机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鼓励各类社会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或BOT等形式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再用于工业;城区生活节水要重点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倡导节水文化,形成厉行节水的社会风尚。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我县“十二五”水利规划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不断更新观念,推动制度创新,从工程体系、管理制度、经营机制、资源配置、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全方位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加强组织领导。水利事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强对水利事业的领导,把水利事业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把水利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责任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2、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规,全面履行水利行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

3、加强项目储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长武水利,做好项目前期的编制包装工作,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争

第四篇:武乡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2011.1)

武 乡 县

水利发展“十二五” 规划

武乡县水利局 二○一一年一月

武乡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我县水利事业发展,根据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组的工作安排和国家、省、市水利部门对“十二五”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县今后五年水利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我县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水利建设得到全面快速发展,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力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但纵观全局,我县水利发展仍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依然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我县实际有效灌溉面积仅有4.4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9.4%,故城万亩灌区实灌面积缩减至0.27万亩,全县97处农田水利设施,由于缺少维护资金,设备良好的仅占8%。故城、胡庄、松北3座小型水库需要进行除险加固。主要河道、城镇防洪问题突出,防洪标准普遍不高,许多地方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 洪标准。

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县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与人口、耕地、资源产业布局不相适应,特别是东部蟠洪河地区,缺少骨干性水源工程和跨区域调水工程,当地水资源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同时,用水效率不高和节水意识不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涉水管理体制未理顺,依法行政能力薄弱依然是水利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我县依法治水、依法行政还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水资源费、河维费难以足额征收,河道违法采砂较为突出,水事纠纷处置和水行政执法难度大。

四是投入机制不健全,依然是水利发展道路上的突出障碍。我县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水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投资渠道单一,水利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县财政大多无正常水利投入渠道,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两工”取消后,农村水利投入渠道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五是基层水利工作薄弱,依然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全县水利系统缺少专业技术干部的现象较严重,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中青年水利技术人员少,技术人员面临断层问题,严重影响着水利工作正常开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厅提出的“十二五”末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围绕全县“一三三”战略,“十二五”期间,我县水利发展急需在以下方面加快发展:

1、防洪安全需求:随着城市化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的崛起,人口及生产要素的进一步集聚,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应武乡经济格局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洪水风险管理。

2、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需求:武乡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匀,存在着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因此,通过建设和完善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适度超前做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城镇及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保证生态环境用水,将是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3、水利经济发展的需求:武乡的最大实际是欠发达,最大任务是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相对富水优势,合理开发、统筹安排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把我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以供水、水电、渔业、水生态旅游等为特色的循环经济,是欠发展的武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4、水环境、水生态环境需求:武乡县处于浊漳北源的源头,承担了保护生态、保护源头的重任。因此,武乡县面临着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资源的双重挑战。水是自然生态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是生态建设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处理好开展利用与 保护,做到人水和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施,不可能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信息化是提高防治水旱灾害与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是实现治水思路历史性转变的需要。

6、提高水利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改革促发展,也是我县水利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水利在洪水风险管理、水权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还难以发挥规范社会水事行为的作用;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等的能力还需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尚待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的实施,都要求水利的管理相应进行改革,努力提高水利管理水平,适应政府管理资源、管理社会的职能。

二、“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总体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省委袁纯清书记在长治调研指示精神、全省干部大会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长治观摩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一三三”战略,全力营造“项目水利、民生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与和谐水利”。通过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全面规划,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利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武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水利发展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和实际要求出发,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水利问题。

2、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水利发展要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减轻乃至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科学评价水利工程自身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措施,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水利发展要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允许范围内,合理配置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提出合理建议,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能力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和水平。

4、坚持水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原则。水利发展要合理 利用水资源,要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节约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发展的一项长期性任务,提高全社会节水防污意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5、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讲求效益的原则。水利发展要根据公共财力和投资政策,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特点和要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突出重点,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水利发展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理顺体制,改革机制,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三)总体发展思路

武乡县水利“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三三战略”,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水和谐放在首位,建设生态水利作为重点,建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供水体系,实施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绿色渔业、数字水利五大工程,同时,抓好水利改革和服务效能建设,做到工程单一效益与工程体系整体效益、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四个结合,通过自身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三大保障。

三、“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划目标,工程项目和效能建设

(一)规划目标

到2015年武乡县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如下:

1、防洪减灾目标: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武乡县县城能防御五十年一遇洪水,工业园区、重要集镇争取能防御二十年一遇洪水,完成蟠洪河、浊漳北源干流及涅河河道治理工程,达到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完成故城、胡庄、松北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建洪水黄岩水库工程,完成关河水库清淤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

2、经济发展目标: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的配置,抓好供水水源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用水保证率达100%,解决和改善2.75万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得到保障,新增和改善水地面积2.3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0%,渠系利用系数达0.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促进以供水、渔业、水生态旅游等为特色的循环经济的发展。

3、生态建设目标:加强流域源头治理保护工作,实现对入河排污进行总量控制,建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农村集中供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全县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km,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率达到100%。

4、水利信息化目标:

(1)数据库建设:建成水环境、水资源、水土保持、防洪减

2灾、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水管理等各类数据库,建成防洪预警系统。

(2)水利行政管理机构信息化工程:加快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适应网络化的需求,建立办公业务网,以作为全县信息网络的交换平台,建设与完善办公信息系统。

5、水利法制建设目标:继续完善水行政执法各项规范制度,强化水行政执法工作,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

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科研、水文、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结构合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7、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开展水量分配工作,不断完善水污染管理、投融资、水价形成、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二)水利规划建设项目及改革、管理服务工作重点

1、防洪减灾工程

(1)新建广志水库工程项目:规划在蟠洪河上游洪水镇上黄岩村建设一座控制性水库工程,规划设计库容为400万m,实现对流域洪水的调洪削峰作用,减少同等级洪水对下游河道的侵害,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同时通过拦洪蓄水,为下游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工程估算投资1.5亿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

3(2)故城、胡庄、松北除险加固工程:故城水库兴建于1957年12月,胡庄水库兴建于1979年12月,松北水库兴建于1958年7月,2座水库属于以防洪、灌溉和养殖为主的小(Ⅰ)型水库,1座属于小(Ⅱ)型,由于3座水库当年建设标准低,运行多年,坝体、溢洪道、放水洞等主体建筑均存在不同安全隐患,“十二五”期间,争取列入全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在2012年前,完成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工程估算投资15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其中2011年计划投资966万元。

(3)蟠洪河河道治理工程:规划治理范围为蟠洪河白和村至下北漳段,河道长度26.85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堤坝9.32公里,改造加固堤坝6.68公里,主槽疏竣12.21公里,新建支流入河口堤坝4处,控导工程2处。实施后,蟠洪河可抵御十年一遇洪水,项目总投资2932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

(4)关河水库清淤工程:规划对关河水库库区进行清淤,恢复兴利库容2000万m,增加供水能力,估算投资3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配套资金。

(5)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规划在高寨寺河治理沟道18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护岸及堤防10公里,河道疏竣12公里,排洪渠4公里,总投资1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

(6)浊漳北源干流河道治理工程:规划治理范围为关河下游至监漳段,治理长度20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堤坝8.5km,3改造加固堤坝5km,河槽疏竣12公里及两岸绿化等,实施后可防御十年一遇洪水,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

(7)县城防洪工程:通过对县城段河道治理改造及排水管网改造,有效保护县城防洪安全,治理改造河道3.5km,排水系统改造6.5km等,工程估算投资3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

(8)涅河河道治理工程:规划治理范围为县城段上游至涌泉段,治理长度1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堤坝8km,改造加固堤坝5km,河槽疏竣8km及两岸绿化等,工程估算投资299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

2、水资源配置和节水灌溉工程

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为根本,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1)西水东调工程:即利用关河水库水,新建提水工程,输水至东部山区,满足该区工农业用水需求。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为在浊漳北源干流李峪段新建渠道溢流坝工程,新建李峪提水泵站,提水至胡峦岭调节水池,铺设输水主管道7.8公里,自流至蟠龙蓄水池,可解决蟠龙段工业园区的供水;二期工程为在蟠龙新建二级提水站,铺设9.8公里压力主管道,输水至洪水下寨调节池,再铺设8公里输水主管道,输水至洪水白和村。工程施工期设计为2年,年供水量为600万立方米,可满足东部山 区工矿企业和蟠洪工业园区用水,工程估算投资9887万元,资金来源为县级自筹。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十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建设69处饮用水工程项目,解决和改善2.75万农民的饮用水问题。同时,重点抓好村镇集中供水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用水水平,加快农村集中供水步伐,工程估算投资2375万元。资金来源为除上级补助外,从水资源费县级留成中解决。

(3)节水灌溉工程

①监漳万亩引漳节水园区项目:初步规划为在麻池沟村附近建设一处水源工程,在庙岭、申良沟、冯家垴、南垴建设四座高位蓄水池,自流管灌10个行政村的17000亩旱坪地,工程估算投资3200万元。近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03万亩,远期规划0.67万亩。近期工程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提水泵站2处,提水压力管道2条,总长3.65km;输水主管道1条,长度6.15km,规划支管9条,总长度11.92km,规划新建调蓄水池6个,设计总容积4600m。近期工程可研估算总投资为1992.68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

②上司万亩引漳高灌节水园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以浊漳北源干流水资源为源头,在里庄新建提水站,三级提水至上司乡佛爷顶,自流管灌上司、监漳、丰州三个乡镇1.2万亩旱坪垣地,估算投资2600万元,资金来源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想 3方设法自筹。

③西部渠系配套工程:一是以故城水库、胡庄水库和涅河水资源为源头,修复配套故城灌区、胡庄灌区,同时在涌泉、石北、丰州等乡镇发展井灌节水园区,新发展水浇地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促进西部农业发展。估算投资13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省、市专项资金及县财政资金。

(4)小型水利工程

“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积极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我县小泉小水的作用,共新建小型自流灌区5处,小型机灌站5处,机电井10眼,改造恢复小型自流灌区10处,小型机电灌站15处,机电井15眼,发展灌溉面积5000亩,并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水窑、池)1000眼(处),发展补充灌溉面积2000亩,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及省、市、县配套资金。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一是推进退耕还林水利项目的实施,从2011年到2013年,每年确定2个重点水保治理乡镇,改善改造基本农田3000亩,到2013年,完成基本农田改造9000亩。二是加强流域源头治理保护,实施重点流域治理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点实施昌源河流域综合治理10km,涅河流域综合治理10km,蟠洪河流域综合治理10km,浊漳北源干流20km,到“十二五”末,完成水治初治面积50km。三是重点水保治理工程。因地制宜,2

222

2规划布设淤地坝和谷坊工程,到“十二五”末,建设15座淤地坝,240座谷坊,工程估算投资3231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2011年计划完成岩庄小流域治理4km,投资10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基本口粮田建设3000亩,投资240万元。

4、数字水利工程

进一步完善已建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利规划设计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行政资源为行业、为公众服务的能力。“十二五”期间主要进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全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全县防洪减灾能力,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工程估算投资6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资金。

5、绿色渔业工程

依靠科学进步,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渔业和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以水产养殖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培育绿色水产品品牌,促进我县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要抓好:一是在关河水库建立休闲渔业区,把渔业旅游、餐饮、垂钓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发展休闲渔业,游人可在观赏水产养殖的同时,进行垂钓娱乐与采捕,品尝新鲜的产品,感受休闲渔业带来的情趣。二是建立以大水面开发为主的水库渔业深度开发养殖区,范围包括故城水库、胡庄水库、松北水库,重点发展网箱养鱼。三是大力培育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基

2地。重点扶持漳河生态养殖公司的工厂化龙虾养殖项目,武乡县双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龟类养殖项目,富平养殖专业合作社改扩建项目及顺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产养殖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我县渔业的快速发展,创立品牌,发展专业养殖和特色养殖,力争到“十二五”末,我县的水产品生产能力达到500吨。

6、水利改革与管理服务

(1)加强管理:一是根据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完成主要河流、水库水量分配方案,制定重点流域、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二是根据全省行业用水定额,初步建立用水效率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三是根据全县水功能区划,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四是加强水域岸线管理、采砂管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等。五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六是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完善市场信用信息体系。

(2)深化改革:一是建立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推进灌溉收费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初步形成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发展模式。二是推进水价改革,强化计量收费管理,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三是完善水利投融资机制,稳定政府投资渠道,建立水利投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机制。积极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

(3)加强依法行政建设:一是是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二是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三是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 革,规范行政行为。四是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4)提升行业能力:围绕全面提高我县水利行业能力,重点加强基层水利单位能力建设,充实管理人员,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

7、中央、省、市安排的其它工程项目

“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省、市水利建设项目安排,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设计、实施工作。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措施。加大领导力度,由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县水利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工程建设领导组,根据我县财力,确定建设目标,分期实施,逐步推进,搞好我县“十二五”规划水利项目的实施工作。

2、投入保障。水利的投入较大,但其效益产出又并非短期直接经济效益,而是长期社会效益,因此应有长远眼光。经济要发展,水利要先行。财政将加大水利投入,筹措相应配套资金,同时积极要求中央、省、市支持补助,受益经济区域自筹部分资金,形成社会共同投资兴办水利。

3、技术保障。工程设计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工程监理、施工、质监等也要求具有相应资质。

4、运行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对规划项目实施整治后,小型农田灌区按所在村落实行村级管理,河道及排水渠道严禁乱倒垃圾、杂土,并由沿岸乡村定期进行清淤,县财政按年核拨经费 补助。县水利局定期组织检查,对管理好的河段进行奖励。此外,加强宣传,大力提高群众的水利工程保护意识。

5、努力推进我县水务一体化进程,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和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使工程能够充分发挥效益,工程管理单位得到生存发展。

7、搞好水利科技创新,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依法行政,加强水利执法与监督,为全县的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9、加强水利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使用,提高水利人才素质,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一一年一月

目 录

一、“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1

(一)水利发展面临的问题 ………………………………1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 ………………………2

二、“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总体工作思路………………4

(一)指导思想 ……………………………………………4

(二)规划原则 ……………………………………………5

(三)总体发展思路 ………………………………………6

三、“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划目标,工程项目和效能建设…………………………………………………………7

(一)规划目标 ……………………………………………7

(二)水利规划建设项目及改革、管理服务工作重点 …8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5

第五篇: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3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5

(一)水利投资持续稳定增长.................................................5

(二)骨干水利工程取得新突破.............................................6

(三)农村水利蓬勃发展........................................................7

(四)民生水利成效明显........................................................8

(五)发展能力明显提升........................................................9

(六)依法管水能力进一步加强.............................................9

(七)水利改革不断深化......................................................11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2

(一)水利发展现状.............................................................1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三、“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15

(一)指导思想.....................................................................15

(二)基本原则.....................................................................16

(三)基本思路.....................................................................17

(四)主要目标.....................................................................19

(五)总体布局.....................................................................20

四、“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25

(一)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25

-1-

(二)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26

(三)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27

(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8

(五)加快推进水利扶贫......................................................29

(六)加强水土保持及水生态文明建设.................................29

(七)加强发展能力建设......................................................30

(八)强化水利管理.............................................................31

(九)深化水利改革.............................................................32

五、水利投资测算和规划实施效果分析..................................37

(一)投资测算.....................................................................37

(二)资金筹措.....................................................................39

(三)实施计划.....................................................................40

(四)规划实施效果分析......................................................40

六、环境影响评价................................................................40

(一)环境影响分析.............................................................40

(二)对策与保护措施..........................................................42

(三)评价结论.....................................................................43

七、保障措施.......................................................................43

(一)加强组织领导.............................................................43

(二)强化协调配合.............................................................44

(三)全力推进项目.............................................................44

(四)促进公众参与.............................................................44

-2-

前言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事业紧紧围绕“兴水为民、造福内江”工作主线,创新工作,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建设取得新突破,水利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依法治水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攻坚时期,也是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

按照市政府和水利厅要求,市水务局在学习领会全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报告精神、组织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各县(区)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分析全市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主动对接全国、全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攻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水利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编制了《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布局涵盖大中型水利、农村水利、防洪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扶贫、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发展能力建设、水利管理、水利改革等九个方面,-3- 涉及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型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农村水电、农村河塘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沱江干流堤防和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节水型社会重点县、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全市将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围绕“推进两大引水、实施三大灌区、建设四座水库、治理十条河流,提升城乡供水、攻坚水利扶贫、深化水利改革、严格水资源管理、构建水生态文明”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内江隆昌供水管线工程,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隆昌石盘滩大型灌区和威远长葫水库—胜利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都江堰灌区东风渠六期简资干渠资中灌区工程建设;建成2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和改扩建1座水库,开展2座中型水库和7座小型水库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沱江干流堤防10.7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河长58.8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平方公里,推进69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25个,实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节水灌溉 -4- 面积2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十三五”规划项目总投资165.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投资4.46亿元,拟建项目投资74.65亿元,储备项目投资85.99亿元),拟实施项目规划投资79.11亿元。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

2011年以来,在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内江市近、中、远期水资源保障规划,启动实施了以“完善一套规划、推进两个大型、续建三类灌区、建设四座中型、治理十条河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全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进展顺利。

2011-2015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1.95亿元(其中调动社会和群众投入农田水利建设9.04亿元),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37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35万亩、节水灌面42.3万亩。解决了农村102.4337万农村人口和10.1092万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1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5000千瓦。

(一)水利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2011-2015年全市共争取到水利项目369个,到位中央和省

-5- 级水利项目资金24.05亿元,为“十一五”的近3倍,年均争取投资4.8亿元。

(二)骨干水利工程取得新突破。

1.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通过审批立项。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组建顺利完成。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纳入了国家规划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省政府加快推进的50个重点项目之一。2011年4月29日,由三峡集团公司筹资代建的向家坝灌区工程首部取水隧洞动工建设,开挖南北隧洞11.67公里。2015年4月16日,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2015年12月,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水保、环评、移民安置大纲等专题通过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

2.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全力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已纳入《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建设内容。2012-2013年,内江市完成了长征渠沱东片区、沱西片区初步规划方案编制。省水利院、省院德阳分院已完成长征渠引水工程总体规划调整初步成果编制,灌区水资源配置已分别纳入全省水资源总体规划和天府新区-成都经济开发区水资源战略配置规划。2015年6月,长征渠引水工程座谈会在眉山市召开,在灌区五市的共同努力推动下,水利厅已将长征渠引水工程上报国家,争取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6- 3.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序推进。隆昌石盘滩大型灌区已累计完成172.02公里渠道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有效灌面累计达到29.4万亩,占规划灌溉面积(35.53万亩)的82.75%。长莎坝-葫芦口水库灌区累计完成215公里渠道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有效灌面累计达到30.09万亩。启动并实施了黄河镇、龙江、老寨子水库等中型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整治干支渠26.141公里和 28.653公里。

4.中型水库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东兴区联合水库于2014年11月26日顺利开工,成为全市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库,导流(放空)洞和取水遂洞已全线贯通,大坝基础混凝土防渗已浇筑完成。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已完成可研报告审查和21个专题报告的审查批复,已建成500米工程施工便道。

5.小型水库建设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新建成的第一座小1型水库--威远县象鼻咀水库全面完工。隆昌县长桥水库争取到位中央资金6249万元,项目可研报告已审批,初步设计报告已通过审查,将于2016年全面开工建设。

(三)农村水利蓬勃发展。

实施5个县(区)6批次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整治渠道2028公里,改造泵站225处,整治石河堰135处,整治山平塘2690口,新建蓄水池3222口。启动并实施了东兴区郭北镇“五小水利”工程,完成新建蓄水池176处,整治塘坝50处,整治小型泵站3处,新建1处,渠系配套改造25.87公里。基本

-7- 完成5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启动首批2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1平方公里,连续四年实施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开创了坡耕地治理“东兴模式”,创新了“基础设施+流转收入+务工收入+收益分红”新机制,受到水利部和水利厅的好评和推广。农村水电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5000千瓦。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15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27个,农建示范区面积达31.47万亩,“水利助推配套产业、产业点亮巩固水利”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理念得到有力彰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委员会的作用凸现,涉水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和扶贫攻坚、现化农业园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效益明显增强,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竞赛评比中,“水利项目”和“农建综合”连续三年获二等奖,连续创造了我市参加该竞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四)民生水利成效明显。

完成市中区史家、白马关圣殿沱江干流堤防工程建设,建成堤防2.03公里,东兴区椑木段沱江干流堤防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市中区凌家镇乌龙河、东兴区永福乡大清流河、资中县金李井麻柳河、隆昌县龙市河等1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综合治理河长52.44公里。先后完成了164座(次)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1座水库安装了水库动态监管预警系统,38座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开工。

按照“区域服从总体”的原则,坚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 -8- 的建设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统一配置水资源,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目标任务,建成骨干集中供水站12座,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235处,分散供水工程323处,解决了102.4337万农村人口和10.1092万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构建起了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框架。开展了农村水井水质监测和不合格水井整改工作,启动实施了严重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着力解决严重缺水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五)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加强防洪抗旱管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完善了基层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和能力建设。完成了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为主的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视频会商,建设5个水文站、自动雨量站65个,自动水位站33个,自动水位雨量站41个,自动监测视频站33个,气象监测站16个,简易雨量报警器475个,简易水位站105个,安装无线预警设备494套,编制完善县级预案5个、乡级预案106个、村级预案386个、企事业单位预案40个。基本建成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国控取水户在线监测系统,水利信息化进一步提升。

(六)依法管水能力进一步加强。

1.水利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提出了市和县(区)近、中、远期水源保障规划、内江市长征渠沱东片区和沱西片区初步规划,-9- 完成了《四川省沱江干流内江段防洪规划修编报告》、《四川省内江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五县(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内江市“十三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配合完成了《四川省沱江流域合规划》、《长征渠灌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等,为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提供了规划依据。

2.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强化水资源管理,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达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开展了市对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严格实施了取水许可和用水计量,分下达了取水户用水计划,完成了国控取水户在线监测设施项目,严格水资源有偿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数额屡创历史新高,市中区、资中县成功申报为全省首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连续4年获得节水项目资金支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构建了现代农业综合节水体系。编制了《重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实施方案》,设立了重要水功能区标志牌,启动了市级水功能区划定工作,做到了重要河流、中型水库水质每季度检测,小型水库水质每检测。在2013首次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评中,内江市名列全省三个优秀市之一。

3.水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化了河道管理和水行政执法,建设了水行政执法基地,支持内投集团所属国有独资的川海公司负责沱江内江段河道砂石开采经营工作,实现了“有序开采、经营收入、社会稳定”三统一,维护了河道采砂秩序和沿岸社会稳 -10- 定,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借鉴。开展了以甜城湖综合执法为重点的各类专项执法,重点打击了沿湖乱堆、乱倒、乱建等违法行为,维护了河道和水利工程的水事秩序。

4.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认真落实市政府《甜城湖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内投集团启动实施了甜城湖清淤疏浚护堤工程,开创了全省大江大河清淤疏浚先河。深入实施水库“清水工程”,按照“县(区)负责、分级落实、饮用优先、限期治理”的思路,启动了以取缔肥水养鱼、网箱养鱼、承包养鱼为主要内容的水库清水工程“三年攻坚战”。开展了市中区黄河镇、隆昌县古宇庙、威远县船石湖等水库水质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成功申报省级水利风景区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隆昌县古宇庙水库、市中区黄鹤湖水利风景区)。

(七)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完成了基层水管体制改革,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115个,其中由县级水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62个,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00余人。创新水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学历提升、人才引进、师徒结对、递进培养、挂职锻炼等五大水利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并启动了加强水利法治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创新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推进水利科技创新等11类34项改革内容。深化水行政权力运行管理,及时下放和调整行政权力,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中心窗口统一办理,其它行政权力事项全部录入行权平台公开运行,提高了权力运行

-11- 的透明度。“十二五”末,水行政权力事项从207项下放调整为98项。建立了行政电子监察工作领导机制,提高了行政效能。制定并完善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管护和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等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启动了资中县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小农水“民办公助”建设管理机制。大力实施饮水安全、水源保障、产水配套、水生态治理、水利改革和人才支撑六项水利扶贫行动,构建了水利扶贫“需求调查、项目储备、投资倾斜、考核”等四大工作机制。继续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投入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合作(PPP)机制,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和资中县两河口水库建设工程成功入围省级PPP项目,金融机构支持水利信贷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水利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水利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4.44万处,其中水库349座(其中:中型9座,小1型70座,小2型270座),总库容5.3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48亿立方米;河流电站型水库29座,总库容1.0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64亿立方米;山平塘、石河堰等小型水利工程54.4万处,总库容1.98亿立方米。建成了石盘滩、长葫2个大型灌区和一批 -12- 中小型灌区,渠道配套4783公里、渠道防渗2747公里。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8.8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64.9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87.34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09.6万亩)。2014年末水利工程蓄水总量5.12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蓄水2.11亿立方米,小1型水库蓄水量1.11亿立方米,小2型水库蓄水0.48亿立方米,其它小型水利工程蓄水1.42亿立方米。2014年总供水量为8.7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6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3.3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1.76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02亿立方米。

累计解决了177.354万农村人口和10.1092 万学校师生饮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4.59平方公里,建成各类堤防63.5公里(其中沱江干流内江资中城区段堤防27.04公里,中小河流堤防36.46公里),农村水电装机容量4.3万千瓦,年发电量0.7362亿千瓦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严重不足。全市主要属沱江流域,面积为515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5.67%,其余属岷江流域,面积为23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33%。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有24条,长度1485公里。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86毫米,水资源总量11.31亿立方米,属川中丘陵低水值区,是典型的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地区,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351立方米,占全省多年人均值2916立方米的12.03%,位居全省市(州)的第

-13- 20位;占全国多年人均值2200立方米的15.95%,是全国108个最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2.旱洪灾害严重。全年70%左右的降水集中在5-10月(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十年九旱、洪水频发、旱洪交错是我市的基本水情。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洪灾害日趋严重,部分区域水资源日益短缺,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损失。

3.保障能力急需加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设计灌溉面积的70%,还有相当部分耕地“靠天吃饭”,工程性、水质性、区域性缺水严重,随着“四化同步发展”,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水利骨干工程少,蓄水量小,全市9座中型水库年均蓄水18589万立方米。江河堤防工程建设滞后,量大面广的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任务繁重,病害水利工程存在安全隐患,防汛保安能力不强,制约工程效益发挥。工业排污、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较为严重,影响水源地水质和供水水质安全的因素众多,城乡饮水保障率和自来水普及率有待提高,城乡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已成水源工程渠系配套建设滞后,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

4.水利扶贫任务重。全市有301个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保障能力弱,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5.水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447.5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5.45%,一些河段生态基流不足,局部河段、塘、库水污染较严重,威胁水生态安全。

-14- 6.水情教育有待加强。全市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群众知水、用水、节水、护水、亲水等意识不强,再生水利用有待开展,节水灌溉措施有待加强,“爱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水情教育活动有待深化,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7.水行政综合执法需进一步加强。全市水行政工程管理与巡查执法、规费征收与现场监管、行政许可与后续监督执法之间的工作衔接制度不完善,不少水事违法行为还涉及交通运输、渔业、环保等部门,特别是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还存在一定难度。

8.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水务一体化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水资源管理职能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状况仍然存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水价形成机制有待完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有待加快,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尚需探索。

三、“十三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市委六届十次会议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加快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提升民生

-15- 水利发展水平,强化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切实增强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树立“创新强水”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管理运行方式创新和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各方力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实现水利跨越发展。

2.坚持协调发展,树立“协调兴水”理念。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综合考虑流域和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问题。坚持水资源战略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一致,统筹解决河流区域、城市农村、贫困偏远地区水利突出问题,补齐短板、缩小差距,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3.坚持绿色发展,树立“绿色助水”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和合理利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助力水利发展。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加强用水需求侧管理,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16- 4.坚持开放发展,树立“开放活水”理念。坚持战略思维眼光,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共赢开放,积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把眼光瞄准市内外,站高起跳,跳出水利看水利,跳出内江看世界。

5.坚持共享发展,树立“共享惠水”理念。立足普惠共享,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聚焦贫困地区,推进水利脱贫六大专项行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基本思路。

围绕“推进两大引水、实施三大灌区、建设四座水库、治理十条河流,提升城乡供水、攻坚水利扶贫、深化水利改革、严格水资源管理、构建水生态文明”的基本思路,突出抓好六项工作,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利基础。

1.突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坚持“一引、二蓄、三保护”的基本思路,大力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等跨区域引调水工程、中小型水源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提升域内水资源保障能力。

2.突出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突出抓好沱江干流堤防、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建设,健全防汛抗旱应急保障机制,积极整合水库防汛预警、山洪灾害防治信息平台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提升防汛保安能力。

-17- 3.突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依法治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实水情宣传教育活动、水情教育基地建设和节水载体创建等细胞工程,抓好市、县水功能区划分,强化执法监督和管理考核,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抓好工业节水,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发展农业节水,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积极创建节水型园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理念,积极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助推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参与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强化农村供水水质行业检测,科学保护水资源,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加强河库水量调度管理。积极开展河库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系绿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助推森林城市建设。

4.突出水利扶贫攻坚。按照因地施策、精准配置、产水相融、整村推进的思路,积极整合各类涉水资金,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突出抓好301个村水利扶贫攻坚,夯实贫困村水利基础,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

5.突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全域灌溉理念,坚持“水利助推配套产业、产业点亮巩固水利”的发展思路,以“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推进新村建设、强化设施维护、促进效益永续”为中心,积极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18- 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6.突出水利改革创新。积聚改革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水利法治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综合水价、水利工程管理等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努力形成兴水惠民新合力。

(四)主要目标。

1.防洪减灾目标。积极开展69座新出现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新建沱江干流堤防10.7公里,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推进山洪灾害防汛和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

2.水资源开发和供水目标。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0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3.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2.3亿立方米以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5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

4.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逐步退减被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实施水系绿化194公里,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平方公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河长58.8公里。

-19- 5.水利扶贫攻坚目标。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明显加强,饮水安全有效保障,产水相融水平提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20年,贫困村灌溉保证率力争达到75%,集中供水率力争达到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85%以上,供水保证率力争达到95%,水利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6.水利改革管理目标。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水全面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明显提升,水利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基本健全,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水情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水忧患、水危机、水战略意识得以强化,各县(区)分别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基本实现 “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改革目标。

(五)总体布局。

根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利用现状、区域发展需求,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努力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发展格局。坚持开源节流结合,统筹解决城乡供水问题。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内江隆昌供水管线工程,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隆昌石盘滩 -20- 大型灌区和威远长葫水库—胜利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都江堰灌区东风渠六期简资干渠资中灌区工程建设。完成联合水库、两河口、长桥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和五星水库改扩建引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资中铜马桥、威远大石包等中型水库以及市中区李子林、东兴区天池堰和雷家庙、资中太平和高桥、威远羊叉沟、隆昌碾子湾等7座小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加快沱江干流内江、资中城区段防洪治理,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开展69座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建成水情教育基地6处。

1.市中区。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内江供水管线工程,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沱江干流堤防项目、乌龙河防洪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李子林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实施农田水利、农村河塘整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积极参与黄河镇水库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推进黄鹤湖水利风景区一期工程

-21- 建设,打造市中区金龟湖水利风景区。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2.东兴区。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联合水库工程和五星水库改扩建引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天池堰、雷家庙2座小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积极开展27座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实施农田水利、农村河塘整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苏家乡大清流河、高桥镇青龙河等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打造团结水库、松林水库、联合水库、五星水库等水利风景区。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3.资中县。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两河口水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铜马桥水库(中型)和太平、高桥2座小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推进都江堰灌区东风渠六期简资干渠资中灌区工程建设,加快资中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河库联网工程,完成大河沟、高坡至老鹰岩水库连通工程建设。完成资中县城北水资源综 -22- 合开发利用工程—城区水厂改扩建工程建设。积极开展37座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实施农田水利、农村河塘整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沱江干流资中城区段堤防和罗泉镇球溪河、龙江镇蒙溪河防洪治理工程。推进五里店水电站新增一台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头滩、曾家滩等9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和新建甘露寺电航、苏家湾水电站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施龙江水库清淤、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开展血防水利工程建设。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打造资州水利馆、资中县城北水系景观及老寨子、龙江、白云湖水库等水利风景区,推进资水文化建设,创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4.威远县。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大石包(中型)水库和羊叉沟小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积极开展3座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实施农田水利、-23- 农村河塘整治、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长葫水库—胜利渠灌区渠道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向义镇高硐、界牌镇廖家堰、黄荆沟镇吊洞子水电站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完成威远河6个乡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打造河口水库、菜子沟水库等水利风景区。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5.隆昌县。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隆昌供水管线工程,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实施隆昌县石盘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长桥水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碾子湾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实施山川镇、圣灯镇乐只场等中小河流治理。积极开展2座新增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实施农田水利、农村河塘整治、小微水惠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适时开展隆昌河(流)生态修复,开展古宇庙水库功能区划分,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实 -24- 施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升级和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6.内江经开区。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行业水质监测能力。大力实施水利扶贫攻坚,实施农田水利、农村河塘整治、小微水惠民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依法管水,全面落实“水十条”相关工作,强化工程管护和执法监督,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推进太子湖水利风景区建设,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四、“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

(一)加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

1.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建成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内江供水管线和隆昌供水管线工程。推进隆昌石盘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继续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修编并适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发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

2.其他大中型工程。按照《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7年)》《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等国家级规划的要求。完成联合水库和两河口水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大石包水库、铜马桥水库等新建(改扩建)中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实施威远县长葫水库—胜利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

-25- 水改造,推进都江堰灌区东风渠六期简资干渠资中灌区工程建设。

(二)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1.小型水源工程。建成隆昌长桥水库工程,完成东兴区五星水库改扩建及引水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市中区李子林、东兴区天池堰和雷家庙、资中太平和高桥、威远羊叉沟、隆昌碾子湾等7座小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

2.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以“改造升级、配套联网、水源保护、供水水质、供水保障”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村供水水质检测机构,提升水务行业自检能力,加快完善规模水厂水质化验室及信息化建设。

3.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市中区白马提灌站改造、市中区黄河镇水库和八一水库中型灌区渠配套与节水改造,东兴区团结和松林水库中型灌区渠配套与节水改造、资中县龙江水库和老寨子水库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9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一批实现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片。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新建(整治)渠道851.52公里、蓄水池899口,整治山坪塘1304座、石河堰72处,新建及改造泵站48处。实施资中县水利血防工程,综合治理河长43公里,改造灌区渠道60公里,改建31个有螺 -26- 涵闸,实施33座小

(一)型水库环境改造工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5.农村水电工程。加快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推进绿色小水电建设。推进资中五里店水电站新增一台1.1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资中县头滩、曾家滩等9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有序推进威远向义镇高硐、界牌镇廖家堰、黄荆沟镇吊洞子水电站和资中苏家湾水电站、甘露寺电航工程等5座新建电站项目前期论证工作。

6.农村河塘整治。以“引排顺畅、水源互济、灌溉保障、水清岸绿”为目标,开展农村小河道、小河沟、小塘坝、小湖泊的清淤疏浚和岸坡整治、河渠连通等集中整治,完善灌溉排水体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完成农村河塘整治3296处。

7.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农建综合示范区,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市中区永安镇石板-连部湾示范区、东兴区顺河镇示范区、隆昌云顶镇示范区等25个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示范区面积69.9万亩。

(三)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1.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积极推进甘露寺、苏家湾控制性电站水库工程,增强对洪水的调控能力。继续实施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防御洪水能力,修复河流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健全城市洪涝预报预警、指

-27- 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实施沱江干流内江城区段和资中城区5段堤防工程建设,新建堤防10.7公里;实施寿溪河、大清流河、青龙河、威远河、隆昌河等1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综合治理河长58.8公里。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开展新出现病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加快推进东兴区黄泥坝、资中东岳庙、威远田湾、隆昌红旗等69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尽早消除水库工程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

3.山洪灾害防治。继续补充完善山洪灾害防御系统。整合山洪灾害防御系统、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水库动态监测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系统运行长效机制,探索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山洪系统进行运维管理的有效机制。

(四)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加强需水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园区,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提高工业重复用水利用率,提倡中水回用。培养公民节水洁水意识,积极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逐步实现城区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推进农业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 -28- 用系数,建设3-4个节水型社会重点县。

(五)加快推进水利扶贫。

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改善全市301个贫困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贫困人口脱贫解困为目标,整合各类涉水项目资金,加大水利扶贫投资力度,加快推进饮水通村入户工程,实现持续可靠安全饮水,大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和“五小水利”工程,着力构建旱山村、缺水村用水保障体系,到 2020 年底,贫困村集中供水率力争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85%,灌溉保障率力争达到 75%,全力破解“因水不稳、因水不兴、因水致贫”难题,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六)加强水土保持及水生态文明建设。

1.水土保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项目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省级财政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开展以坡耕地改造、经果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水系绿化,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平方公里。

2.水资源保护。按照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

-29- 施黄河镇水库、古宇庙水库等16座水库水源地保护。积极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务工作内容,全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3.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推进东兴区松林水库、资中县城北水系景观工程、威远河口水库和菜子沟水库、内江经开区太子湖等水利风景区建设,实施市中区黄鹤湖水利风景区一期工程建设,适时开展隆昌县隆昌河水生态修复。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理念,积极探索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服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实施资中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水库联网输水工程、资中县城南河湖水系和隆昌沱灌右干渠渠道延伸连通工程、隆昌县古宇庙水库至自来水厂连通二期工程、隆昌县黄家镇莫家村至中心村渠道连通工程等河库连通工程,构建合理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

(七)加强发展能力建设。

1.防汛抗旱能力建设。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建成东兴区新店乡引水工程,资中县13口抗旱应急备用井工程,威远县韦家沟水库、菜子沟水库、老堰等3处引提水工程,隆昌县龙市河至响石镇石硖村连通工程,提高抗旱应急能力。探索防汛抗旱物资设备“平战结合”机制,充分发挥防汛抗旱物资设备效益。

2.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与水土保持监测。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综合监管体系,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 -30- 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的参谋作用。

3.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和高新技术应用,加快推动水利重大问题研究,提高科技兴水能力。加快完善水利信息基础建设,建设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初步整合水利信息化资源,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4.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健全水利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加大干部交流培养力度。鼓励支持中青年技术骨干承担重大技术攻关、重要项目研究和设计,支持水利院校与基层水利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办学,建立水利基层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为基层单位培养水利实用人才。扎实推进水情教育工作,增强水忧患、水危机、水战略意识,各县(区)分别建成水情教育基地1处。

(八)强化水利管理。

1.强化依法治水。全面加强水利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水利依法行政,建立完善水法规体系,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整合水利执法队伍,为水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加强水利普法宣传教育,树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

2.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确立“三条红线”控制

-31- 目标,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管理。开展河流、水库的行业水质监测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分级划分市、县级水功能区,核定纳污总量,实现分级水功能区管理工作全覆盖。

3.强化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为加强水利建设和涉水事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水利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4.强化河湖管理。完善河道等级划分,创新河湖管护机制,推进河湖划界工作,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审批,依法查处违法侵占河湖、非法采砂等行为,加强涉水行政执法。

5.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全面深化水利建设“三项制度”,坚持以“质量、安全和效益”为核心,严格水利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强化工程进度管理,大力推进项目合理工期内完工,促进完工项目及时竣工验收。加大对建设单位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和落实水利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九)深化水利改革。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考虑水利 -32- 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点,积极稳妥深化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着力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1.健全水行政审批监管。积极下放权力,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减少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加强行业指导和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督促县(区)主动承接履责。

2.深入推进水行政综合执法。建立水政监察统一组织实施,业务部门全力参与,水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化与公安、司法、海事、航道、渔业、城管等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占用水域、非法取水,破坏水利水电工程等涉水违法行为。健全流域与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构建执法平台,提升执法效能。

3.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完善流域用水、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及相应措施,探索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的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用水过程的评估与核查,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确保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要目标。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城乡发展、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规划审批的重要前置条件。

4.深入推进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非农业供水水价改革。

5.探索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积极

-33-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和水资源的高效配置,进一步优化全市用水格局。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研究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

6.健全河道管理体制。完善骨干河道管理机制,强化河道巡查和执法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建立政府主导、水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良性河道管护机制,严格管护考核。

7.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健全水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环节。立足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条件和水生态系统特点,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积极推进水美库区、河库连通、健康湖泊、生态河道、水利风景区等建设。

8.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三有五落实”为目标,逐处工程做到产权证书、运行制度、工程档案“三有”,产权所有者、工程管理者、工程管护制度、管护经费、监管责任“五落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主体,建立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制度。

9.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护机制。以“明晰产权”为核心,坚持“多权同确”,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 -34- 度改革试点,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高效、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投入保障、管护规范的目标,全面建立符合市情、水情、工情实际及满足县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10.建立水利支持新农村建设机制。强化水利与其它农村基础设施的融洽,创新幸福美丽新村水利建设机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11.建立水利扶贫工作机制。建立水利扶贫需求调查机制、水利扶贫项目储备机制、水利扶贫投资倾斜机制和水利扶贫考核机制等水利扶贫工作机制,破解制约贫困村水利发展的重点问题和难题。

12.强化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全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区)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培训,加强对县(区)的水利建设质量考核。强化水利工程第三方质量检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监督常态化,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

13.建立健全农村水电站安全运行管护机制。健全农村水电站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和管护责任,加强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和技术监督,积极开展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推广工作,做好辖区内农村水电站的安全监管。

14.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计提

-35-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及水利建设基金等水利专项资金政策,加大对县(区)水利投入政策落实的考核,促进地方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5.探索水利项目投资新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投入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合作(PPP)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村民自建”机制,激发农民参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

16.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探索建立水利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机制,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专项债务支持范围,降低贷款成本,扩大融资规模。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对有条件的项目实行放贷利率竞争和争取财政贴息政策,提高水利项目融资能力。

17.提升防汛抗旱防控能力。探索建立防汛抗旱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防汛抗旱组织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市、县(区)各级各部门防汛防旱责任落实体系,积极整合防汛、抗旱、排涝、抢险队伍,逐步形成一支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稳定持续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专业力量,提高防汛抗旱应急保障水平。创新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方式,实现市、县(区)共同储备、平战结合、高效使用的方式。探索建立防汛抗旱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跨流域跨区域、跨部门跨市县的信息共亨机制。

18.鼓励水利科技创新。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加大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转化力度。整合 -36- 现有水利科技资源,加大智力资源外引力度,壮大水利科研平台,支撑和引导水利科学发展。

五、水利投资测算和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一)投资测算。1.投资测算的原则和方法。

本规划投资主要执行四川省水利厅有关规定、定额以及费率标准等,主要依据如下:

定额:建筑工程定额采用2007年《四川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计算。

费用依据和标准:计算依据采用2007年《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和我市各县(区)已建成的水利水电实际投资进行估算。

2.工程投资测算。

“十三五”规划项目总投资165.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投资4.46亿元,拟建项目投资74.65亿元,储备项目投资85.99亿元。“十三五”期间拟实施项目规划投资79.11亿元。具体分项投资如下:

(1)大中型水利工程。

①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完成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内江隆昌供水管线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23.44亿元。完成隆昌石盘滩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0.5亿元。

②其他大中型工程。续建联合水库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完

-37- 成投资2.12亿元。完成两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完成工程投资7.9亿元。适时开工资中县铜马桥水库改扩建和威远县大石包水库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总投资1.3亿元。实施威远县长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投资1.24亿元。推进都江堰灌区东风渠六期简资干渠资中灌区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0.6亿元。

(2)农村水利工程。

①小型水源工程。适时开工市中区李子林、东兴区天池堰和雷家庙、资中太平和高桥、威远羊叉沟、隆昌碾子湾等7座小型水库工程和东兴区五星水库改扩建及引水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总投资4.75亿元。建成长桥水库,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0.89亿元。

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6.79亿元。

③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投资1.66亿元。

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农田水利维修养护、小微水等工程,规划投资3.58亿元。

⑤农村河塘整治。规划投资0.88亿元。

⑥水利血防及其它。实施水利血防、资中县城北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农村用水及城区水厂改扩建工程等,规划投资1.86亿元。

(3)防洪减灾工程。

-38- ①沱江干流堤防工程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新建沱江干流堤防,规划投资1.64亿元。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规划投资6.1亿元。

②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规划投资0.3亿元。③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规划投资0.11亿元。(4)水土保持及水生态文明建设。①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投资0.85亿元。

②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水库清淤工程、水库功能区划分、水库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升级等,规划投资2.76亿元。

③河库连通工程。规划投资8.87亿元。④其它。规划投资0.97亿元。(5)储备项目。

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农村水利、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建设、行业能力建设共5大类项目,规划储备项目投资85.99亿元。

(二)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方案按照中央补助、省补助、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及投劳等方式筹措项目资金,中央为分期补助,地方自筹主要用于前期工作经费、征地费用、工程建设资金配套等方面投资,同时,积极发动受益群众以筹资与投劳等方式自筹资金投入水利建设。

-39-

(三)实施计划。

“十三五”期间,计划2016年投资9.43亿元,2017年投资18.38亿元,2018年投资17.01亿元,2019年投资18.09亿元,2020年投资16.20亿元。

(四)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后,全市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水利综合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后可合理提高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大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及损失,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生活及社会环境,为区域内工农业发展及人民生活用水、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1.主要有利影响分析。“十三五”规划涵盖了大中型水利、农村水利、防洪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扶贫、水土保持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建设、水利管理、水利改革等九个方面内容。规划项目实施后,可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400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将明显提升,水库和重要河段防洪减灾能力将明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程度和水质达标率将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将得以 -40- 夯实,水环境保护更加有力,水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将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2.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1)“十三五”项目建设和运行中施工期废污水排放、灌溉回归水、水库蓄水、河库连通等将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分析,工程施工和运行对水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小,影响程度轻微,在采取水源水质保护、施工期废污水处理等措施后,影响可得到控制或消除。

(2)项目建设期间的工程占地、弃渣堆放、水库淹没、移民安置等将破坏评价区原有植被,造成新增水土流失,破坏工程直接影响区生态环境,是本规划项目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在采取本规划中提出的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流失防治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后,新增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减轻。

(3)水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使评价区实际生物生产力略有降低,主要是施工占地和水库淹没使原有土地生物生产力丧失,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工程运行后,由于灌溉条件的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实际生产力将比现状水平有较大幅度的升高。

(4)本规划项目建设的其它不利影响,如工程施工对工区人群健康、大气环境与声环境的影响,以及灌溉对农业生态的影响等,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均较轻微。在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后,-41- 这些不利环境均可得到有效减免。

(二)对策与保护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法法》和“水十条”的相关规定,坚持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认真落实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设置工程河段生态流量,满足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所需的水量。加强施工期和运行期生态环境管理,尽可能的减小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抓好施工后期施工迹地植被恢复工作,达到生态恢复和保护目的。加强水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园区,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重点县项目、水源工程、引调水程、河库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系绿化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划定工程管理范围和水源保护区,加强地下水水源保护和库底卫生清理,强化水质监测检测,加强灌区水质和减水河段水质保护,严格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水源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节约用水。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砂石骨料及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废污水和废弃物管理,做到达标排放。通过减振、降尘、降噪等措施,强化敏感点防护,加强工区人群健康保护,减轻施工扬尘和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建立健全减水河段安全警示标记及预告管理制度,防止河水突然变化带来的人、畜伤亡 -42- 和财产损失。严禁在施工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重视耕地生产力恢复期的扶持与补偿,尽量将工程占地的社会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评价结论。

通过本规划项目的实施,对提升全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增强水库和重要河段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程度和水质达标率,夯实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不利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期的环境污染问题;工程运行期主要是对下游水资源与水文情势、退水等对受水区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各种不利影响均可得到缓解和控制。

从环境保护角度总体评价认为,内江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各种不利影响可接受,环境风险可控,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区)人民政府是水利发展的责任主体,要把水利作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水利工作纳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标。要根据全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思路,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好县(区)级水利发展规划,-43- 细化目标任务,认真梳理项目,搞好资金平衡,保证规划成果质量。

(二)强化协调配合。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

(三)全力推进项目。

各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尽快建成一批,开工一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工程效益;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严格实行“三制”,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四)促进公众参与。

加大对我市水情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法制观念,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依法公布水资源信息,鼓励社会监督水利工作,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附件:1.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44- 2.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续建重点项目表 3.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拟建重点项目表 4.内江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储备重点项目表

-45-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内江军分区。

内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21日印发

-46-

下载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五篇]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 2012年06月24日 11:31:40新华网 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陶叶)记者日前从水利部获悉,《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阳江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1 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和要求分析 1.1 “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期间,水利再次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阳江市水利(水务)系统......

    乡镇“十四五”规划战略重点

    乡镇“十四五”规划战略重点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完成*个示范村规划编制,以点带面......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3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篇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2021年是......

    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我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战略高度......

    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点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点一、新旧动能转换“十三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发育期,“十四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期。二、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