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诚信教育论文
幼儿诚信教育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诚信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广义上讲,“诚”指的是诚实;“信”指的是责任和信任;而对于幼儿诚信教育的培养,历来是我们传统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素质,是每个家庭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诚信,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诚信;培养
一、家庭对幼儿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诚信教育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启蒙时期大多是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诚信品质,生活化的教育能够为幼儿未来的诚信道德培养打下基础。幼儿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家长一切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不能够只重视言语的教导。如:如何对待与朋友的约定,怎样与人交流,对于生活中的责任如何去承担等,家长要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方式,同时也要在有意无意间对幼儿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但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主要还是家长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幼儿。
二、家庭对幼儿诚信教育的应对策略
1、尊重幼儿、以诚相待
幼儿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给予幼儿尊重,粗暴的教育手段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还会使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旦幼儿得不到所期望的尊重就会出现不诚信的言行,甚至还有可能激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导致一系列不诚信的行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对幼儿多一些尊重和理解,要真诚耐心的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小明已经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了,有一天小明被老师选为第二天的值日生,小明晚上就对妈妈说,明天我要做值日,要早点到幼儿园,这样可以帮老师多做些事情。可是第二天早上妈妈发现车子坏掉了,妈妈修理了好久才带着小明出门,等到了幼儿园已经迟到了。妈妈和老师解释了迟到的原因后,老师并没有批评小明,但小明还是为自己迟到没有帮助老师劳动而感到难过,他说是自己和老师说好要早点来的,现在却迟到了。妈妈也觉得很抱歉,马上和小明道歉,而后与老师一起商议答应让小明明天再做一天值日,而且一定会早早的到幼儿园。小明听了很高兴,开心的去上课了。幼儿的诚信美德的养成需要家长从自己做起,要严格范自己的规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幼儿,对待幼儿家长也要有策略,在家庭诚信教育中与幼儿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以身作则、注重诚信
幼儿最为擅长模仿,家长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榜样,其言行举止、思想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幼儿会从家长的日常点滴潜移默化的学会很多有关于诚信品质的行为。家庭中家长想要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并不需要每天对幼儿讲大道理,家长可以以身立教,以德育德,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幼儿。如果家长是一个诚实、守信、有爱心的人,那么幼儿也会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正如故事《真正的高度》讲到:父亲带着两个幼儿去做客,在车站里父亲问售票员三个人要花多少钱?售票员回道:大人8元钱,小孩高于一米二和大人一样的价钱,你的两个幼儿有多高?父亲回答道:小的一米一五,大的一米二二,我应该付你16元钱。那位售票员笑道:我又看不出你的幼儿有多高,你可以告诉我你较大的幼儿不到一米二,这样你不就可以省下8元钱了吗?父亲却对售票员说:这样的确会省下8元钱,但是幼儿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父亲是个诚实的人,他以自己的行为来教育自己的幼儿要诚实。而如今的家长总是告诉幼儿要诚实,却经常会忽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幼儿品德行为的榜样,让幼儿去效仿。
3、制定规范、赏罚分明
在家庭中家长培养幼儿诚信品质时需要制定规则,让幼儿遵守诚信守则,明确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努力做好承诺的事,做不好时要勇敢的向人说明原因并且道上歉意。家长通过规则来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加强幼儿在规则范围内的践行意识,培养出幼儿自觉守信的好习惯。家庭中的这些规则不仅仅要求幼儿做到,更要求家庭成员一同按照诚信规则严格执行。在幼儿的诚信品质培养过程中,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从小事做起,反复的进行实践,即使出现错误也没有关系,让幼儿不断地学习进步。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幼儿,应针对幼儿犯错的情况帮助幼儿找出犯错的原因,引导幼儿去改正和避免在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幼儿好的表现家长要适当的给予表扬,家长对幼儿的批评表扬也要有策略,既不能过于夸大幼儿的优点也不能放大幼儿的缺点,要批评中带着表扬,表扬中带着批评,让幼儿能够正视自己的行为。
三、结论
幼儿诚信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每个家长都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需要家长持久不断的努力,在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多注意教育策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培养诚信定位在呵护幼儿的诚信,使幼儿了解什么是诚信;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不说谎,敢于承认错误;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控能力,从而不受干扰做个诚实的幼儿。鉴于幼儿的可塑性强,将诚信教育从无意识引入幼儿的潜意识中,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多做反省,与幼儿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琼.让诚信伴幼儿同行-刍议家庭教育中的幼儿诚信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40.[2]顾佳力.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讲诚实”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6(04):40-41.[3]颜红琴.诚信-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J].好家长,2015(45):90-91.
第二篇:幼儿诚信教育
幼儿诚信教育
摘 要: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是为幼儿道德行为立本,是幼儿将来长大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本文从幼儿诚信教育、幼儿成长规律、影响因素、教育方法对策等出发,多解度的论述了幼儿诚信品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诚信 影响因素 方法和策略
一、关于诚信和诚信教育
诚信被定义为“人们在日常行为方面的诚实和正式交流中的信用”,属于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期望每个人都讲究诚信,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讲究诚信的良好美德。尽管我们一再努力,依然存在一些诚信缺失现象。出现了道德缺失,生存于社会的人会相互埋怨,会抱怨教育出了问题。在社会出现诚信问题时,我们往往追根溯源,会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搞好,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的积极的引导,没有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我们应该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和品行要从孩子幼年时期做起。
诚信是道德品质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法律制定和构成的底线,也是当今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有效保证手段之一。对于儿童教育这一个方向来说,诚信品质也是其重要培养目标,这种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也往往会影响其一生。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其中第五条涉及到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
主要目标,将诚实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任务之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培养诚信定位在呵护孩子的诚信,使孩子了解什么是诚信;说到做到,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不说谎,敢于承认错误;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控能力,从而不受干扰做个诚实的孩子。针对孩子可塑性强的特点,把诚信教育从无意识引向有意识。将诚信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其在儿童的主动活动中内化为儿童的素质。
二、幼儿成长规律
幼儿在记忆方面的发展是逐步的: 0-7个月时只能短暂记忆周边的事物;7-9个月时能想起来不在眼前的事物;9-12个月时可以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1-3岁的幼儿记忆力迅速增强,已经能够长久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和他接触到的一些事情。
3岁前的幼儿还不懂事,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很小,很容易就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因而家长常常觉得对孩子做出的承诺,孩子会记不住,转身就会忘了。为了让孩子一时间不哭不闹,安静下来,家长张口就可以做出承诺,随后毫不理会这些承诺。了解了以上幼儿记忆力发展规律,家长会意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个年龄段的虚假许诺同样会给孩子构成伤害。
实际上,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具备记忆力,可能因为别的事物的吸引而暂时忘却父母的许诺,但是他仍然会在某个时候、在某个事物或者环境的刺激下,回忆起父母曾经给予他的许诺,并再度向父母提出同样的要求。
3-6岁,孩子处于幼儿期。这个时期幼儿言语能力发展迅速,自我意识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幼儿可以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逐步客观性评价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包括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和延迟满足。在幼儿有了这些能力之后,会意识到如果家长给出许诺而不兑现的事实。那么,在幼儿内心的评价体系中,他们会认为家长的这一模式可以效仿。长此以往,幼儿的诚信机制就会不健全。
三、影响幼儿诚信的因素
(一)学校原因
学校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对儿童诚信品质的形成的影响犹为关键。其导致孩子诚信品质缺失的表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较注重教育教学的研究,而使幼儿园的诚信的教育认识不明确。对于幼儿的诚信的培养虽有时会引起一定的注意,但相关实践缺乏持续性。如有的老师公开课
2.教师忽略了培养、保护和激发孩子的诚信,对于幼儿无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诚信所采取的方法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3.教师不能以身作则,经常失信于孩子。
如有的教师不遵守自己的承诺,随意表态,不负责任,一
面教育孩子吃饭不要挑食,一方面在孩子面前边吃边挑出自己不爱吃的蔬菜。又如:公开课上要求孩子配合作假,如事先把设计好的问题答案告知孩子,又不让孩子说出老师已经告诉了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学会说谎。
(二)家庭原因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另一方面,家长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对幼儿人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尤其是在家庭中过分的宠溺孩子,使幼儿诚信教育被忽视。而有的父母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有意培养。但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孩子诚信品质难以养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父母无意识地说谎,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轻易许诺,而事后忘记,比如家长们时常会说“再不好好学习,狼外婆会把你叼走”,这样的言语已经为孩子预示了一种现象:如果不诚信的话,狼外婆会给你叼走。做个设定,如果孩子没有做到诚信,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狼外婆把孩子叼走,那样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一种印象:不诚信也没关系。
(三)社会原因
生产力标准绝对化、片面化。进入市场经济后,生产力成了最终标准,以至把道德领域的善恶尺度都归为生产尺度,凡是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而生产力尺度又片面地被理解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短期行为标准。从而,这种倾向有可能使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自己不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行为辩护,而且可能成为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成为不能对之进行批评的借口。各种社会信息渠道发达的今天,幼儿难免会在社会这口大染缸里耳熏目染,沾染一些不讲诚信。认为讲诚信吃亏的坏品质,在让老实人和傻瓜尽义务,自己所要的是权利的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诚实守信的品质丧失殆尽,也就成了必然。
四、诚信教育的方法策略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德性是一种习惯。”所以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浸润与持久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所以说它是最基本的,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形成其他社会道德品质的基础,另一方面说明它与社会实践的广泛联系。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它。下面就从孩子生活、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开展诚信教育进行分析:
(一)家园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于承认错误的机会。营造实事求是帮助过别人的氛围。生活和自由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平等的环境。
1.创设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
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在幼儿园的宣传栏布置“讲卫生、懂礼貌、说真话”的好宝宝专栏、在走廊墙壁上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如毛泽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又如邓小平:“多做实事,少说空话。”等。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大力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另外在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升旗仪式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注意与诚信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2.创设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除学校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要创设诚信的环境氛围。如班级的布置上,如:在班级区角活动中开设“我是诚实的好孩子”、“我是快乐的小帮手”专栏、在阅读区提供古今中外名人的白个诚信小故事阅读材料,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布置“握手桥”、“悄悄屋”鼓励引导幼儿把平时一日活动中的错误行为画下来,在游戏的交流分享时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承认错误,为幼儿创设一个勇于说真话的环境。
3.创设家庭诚信环境
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 老师。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家长也要做到诚实守信,不但对孩子这样,而且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要这样。事实证明,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气氛和愉快的周围环境是卓有成效地教育孩子诚信品质的极为重要的客观条件。家长能对孩子给予尊重和理解,就能为儿童提供情绪情感上的安全基地,使儿童能够充满信心,大胆地探索周围的陌生环境,才能使孩子心中诚信的概念不发生冲突。如教师要求孩子回家自己穿衣、吃饭,家长也要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并如实地 和 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孩子未经老师同意偷偷拿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应引导孩子主动把玩具带回去并承认错误。因此,对孩子的诚信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对家长的要求,这样才不致于产生教育的负效应。
(二)讲解说教,形成诚信导向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幼儿德育教育的火花,利用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如某孩子犯错误时,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诚信”?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如在某一次的区域活动中,吴家盛小朋友正在与同伴研究着食物的种类时,突然,周若愚跑过来说:“我知道食物可以分几类。我家里有超市的广告纸,明天带来给你们看。”可是一天、两天过去了,周若愚的承诺没有兑现。针对这件事引导幼儿讨论周若愚做得对不对?怎样做才是说话算话的孩子
教师还可以给孩子讲古人季布“一诺千金”、“手捧空花瓶的孩子”、“列宁小时候打碎了花瓶敢于承认”、“孔融让梨”的故事或近代名人的诚信故事,再是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儿歌、幼儿歌曲如“好孩子要诚实”、“李小多分果果”等,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孩子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三)榜样激励,引导诚信理念
小孩子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诚实,正直,守信,正派,富有爱心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同样会具有这些品质。这道出了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故事《真正的高度》讲到:一个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去做客。在车站,父母问售票员,三个人要花多少钱?售票员回答说:“大人4元,高于 1米 20的小孩和大人一样。他们俩多高?”父亲回答:“小的 1米 15,大的 1米 22,我想得付8元。”那位售票员笑着说:“嗨!先生你是刚捡了钱,还是发了大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孩子 1米 20,你就可以省下4元,我的眼睛不是标尺,我又看不出差别。”父亲却回答:“你说的不错,但是孩子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文中的父亲是个忠诚的人,也是个聪明的人,他的言行不仅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大家。
其二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孩子,用言和行引导孩子,用自身的诚信度来为人师表;
其三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观看录相、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四)强化措施,规范诚信行为
1.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己记录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晨检(带手帕)、饭后漱口、今天我喝了几杯水等。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记录和教师日常的观察记录提高幼儿的诚信度。
2.在自由活动中培养诚信的品质。如在午间自由活动时,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及时对孩子讲信用的表现记录在“诚信”卡上,肯定孩子的表现。
3.在游戏中培养诚信的品质如多开展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如棋类游戏、体育竞赛为主,引导幼儿记录结果,鼓励幼儿自己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并遵守。
4.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主题教学中:主题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最佳途径。通过丰富主题活动,促进幼儿对诚信的理解。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诚实的列宁”、“狼来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孔融让梨”使幼儿初步了解什么是诚信。在预设的主题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诚信的含义,培养幼儿的是非观
念,并能尝试去做。每月进行一次有关诚信方面的预设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等幼儿感兴趣的教材进行活动。
(五)情境体验,激起诚信动力
孩子的诚信行为必须有诚信品德作为行动指南,要使孩子的诚信道德认识变为行动指南,一个主要的条件是通过其本人或所在群体的实践并体验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只有当发现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旦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就取得成功,获得众人赞赏,否则就会出现挫折,或受到舆论谴责时,他们才会理解,并相信家长和老师提出的要求是正确的,并力求按这些要求行动,他们的德道认识才能获得动力的和情绪的特征,并转化为信念。部分孩子的不诚信行为,有许多是明知不对而为之的,如说谎、拿别人的东西不还等,因此,教师应通过赏罚分明,及时地为孩子创设能够使他们获得足够的行为经验的客观条件,让孩子获得道德实践经验以形成信念。现在提倡的欣赏教育、成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使孩子获得道德实践经验,培养诚信品质。另外,教师还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组织孩子参观、编排童话剧表演《诚实的列宁》、小品《谁扔的西瓜皮》等节目,使每个孩子认识到遵守纪律是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和必要性通过认同与内化,把这种认识变为动力。
五、注意事项
(一)起点要低
小孩子涉世不深,心地纯洁,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 的人生体验,一些“唯天下至诚,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晦涩难懂。因此,教育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日行为规范做起,比如,以“不说谎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就要说真话,说实话,如承认自自欺,也不欺人,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二)内容要实
要从接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喜闻乐见的素材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用孩子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情感共鸣,避免空洞说教。
(三)针对性要强
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孩子道德实践中的错误认识和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有些孩子认为做错事情的时候,自己能够主动承认就是诚实的表现,帮别人隐瞒错误则是讲义气的表现,在教育时要深挖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利用孩子熟悉的事例,使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讲义气,而他们所认识到的义气,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是包庇,是最不讲义气。其次,针对现在孩子比较流行的享乐主义思想、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结合典型事例,辨析讨论,让孩子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批评孩子是家庭诚信教育中必要的手段,但要行之有效,必须学会批评的艺术。首先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不讲诚信的深层次原因,千万不可盲目地批评。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对他进行单独的批评以便抑制不诚信行为的继续发生。其次,要让孩子心服口服。不要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当儿童表现出诚信行为的时候要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
(四)要循序渐进
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根据班级情况、孩子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小班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中大班孩子可开展“夸夸我诚实”、“答应别人事情一定要做到”,通过讲身边的诚信故事、做一件诚实的事情,说一句诚实的话等,使孩子认识到诚实才能让人更美丽。小中班可通过歌曲、故事的教学让孩子懂得诚实守信才是个好孩子,大班孩子可以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通过上网、阅读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辩论活动,进一步明确守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在进行某一内容教育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孩子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
(五)定期进行诚信评价
如每月进行“诚实宝宝”评选,家长根据孩子在家实际表现,在“幼儿成长档案中”记录孩子讲诚信的事件,结合每学期评选“进步最快宝宝”,树立诚信学习榜样,提高自我教育、自
我完善能力,使评价成为孩子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让诚信内化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诚信,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从小做起,家园合力构筑诚信的成长环境,让诚信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能以“诚”为曲,以“信”为词,奏响道德的乐章;能以“诚”为舟,以“信”为径,行在人间正道,共筑诚信社会、诚信家园。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李季湄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
5、马拉古奇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台湾光佑文化事业滚粉有限公司
1999年版。
第三篇:诚信教育论文
浅谈引领诚信的主体
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大学生、学校与教师,这三个群体应该承担起引领诚信风尚的重任。但是在这些群体中,我最看重的还是父母和学生二者的诚信。
也许因为我是一个学生,只关注这些距离自己最近的人身上有关诚信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些确实是很重要的实例。
首先我先说一下关于我对父母诚信问题的看法。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曾子杀猪的典故: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此例摘自百度)
我觉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心中父母的形象是很重要的,也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就像曾子杀猪的那个寓言故事其中所包含的寓意一样: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我们从小在父母的襁褓中长大,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我们的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一个人在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都是跟着自己的父母在学,学做人、做事的道理。直到我们自己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我们还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受着父母的影响。就像我自己一样,从小受自己父母的影响,他们的教导一直是我为人处事的标准,父母从小的教导,直接导致着我们以后一切习惯和为人处事的养成。没有一个人不会不受到父母言行的影响,所以,我觉得父母从小的诚信教育,比我们以后接触到的教育来的更直接,更有影响性。好的父母教育,才能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的影响更是我们今后是否成才的标准形成之一,我们在没有离开家的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最多,所以这样直接的原因就直接导致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所以我认为,父母应该承担起引领诚信风尚的群体之一。
接着就是我们这些还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我觉得高等教育必须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通过积极的灌输、教育、引导和规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行合一的人。大学生的诚信养成能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且,大学生肩负着为国家繁荣富强做贡献的历史重任,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之材,是一个国家的兴衰的根本。所以如果连一个有着这些责任和义务的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诚信,那么可以说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了诚信,还怎么谈发展?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此例摘自百度《浅谈大学生诚信问题(思修)》一文)
上例是我们现在大学生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想,这20%—40%的人里面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支付贷款以外,其他的人就存在一个诚信的问题在里面。连别人的真诚帮助都会回馈成这样,那我就想说,现在有些大学生已经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美德抛在脑后了,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的“栋梁之材”、“建设者”、“接班人”全部不合格,不算是人才。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和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待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的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深深的刻进我们的心灵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的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说完了大学生,现在该谈谈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诚信方面所做的事了。一个人在没有走上社会的时候,除了在父母的教导外,就是在学校里面生活的时间最多,而且受学校的教育也让我们的一些品行和习惯慢慢养成。学校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我觉得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课堂灌输和形式上,而要付诸于行动。应从学校管理、教师的形象上做起,以学校和教师的诚信行动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素质教育是教会我们怎么做事,而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素质教育则是要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如果学校或者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以诚待人,这种作用会在无形中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巨大而深远,甚至会延伸到学生以后就业所从事的事业中去。
大学生上学,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异地求学的,在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这四年时间里,我们所受到的最大程度上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学校和教师了,所以我们在步入社会的这段时间里,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包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在大学的校园里面要进一步养成和成熟。所以,我觉得学校在这段时间里应该好好的给我们以帮助,尤其是在做人这方面。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做人准则,其中诚信就占很大一方面。
综上所述,我觉得: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而作为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的我们这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培养自己的诚信品格,弘扬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和教师作为我们成人成才的修订者,他们的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受益匪浅。所以我们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让我们顺利的发展和成才。
最后我再陈述一下我的观点,我觉得,在以上我所提到的那些群体里面,大学生自己和父母的教育应该是占很大的比重。
第四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摘要】: 诚信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而现今社会出现很多不良现象,青少年儿童诚信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青少年儿童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外界因素对青少年儿童诚信影响,从青少年儿童自身分析其诚信的内在因素。根据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采取措施,矫正其说谎的不良行为,强化青少年儿童的诚实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诚信 社会 家庭 学校 诚信教育 说谎 所谓诚信,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信奉。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我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关于诚信的积淀在历代的贤达志士中并不鲜见,中国诚信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继承。
诚信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在诚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加强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这两个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道德是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的社会交际活动,是人们在和谐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诚信则是基础的道德规范。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
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诚信,而现今的诚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还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矫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信行为。当前,受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不断冲击,中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不断侵蚀,社会诚信度正在逐渐下降。同时,这种现象也极大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为了准确了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我对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先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中学生诚信的缺失普遍存在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诚信之中。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学生对诚信道德有一定的认同,在回答“中学生诚信教育重不重要”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认为很重要,只有很少学生认为它不重要。可见从理性层面上而言,学生认同诚信的必要,也知道它是一种重要的做人准则。从调查结果中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诚信很重要,对自己也有诚信的期望,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又会认同“谎言分善恶,善意的谎言可以原谅”,同学们提出的这种视情况而定,往往是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如果会给自己带来批评、惩罚,他就会选择不诚信的作法。
关于学习方面的诚信,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中学里已是普遍的事实。大部分人都有考试作弊的行为,并且在对“考试作弊与一个人的诚信有关系吗”的回答中,有部分学生认为是学校、家长的压力
和期望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诚信态度,在对“会不会帮陌生人照看行李”的回答中,有大部分同学选择“不会,不可以轻易相信陌生人”,但是在对“答应朋友做某事后,你会怎么做”,大部分同学选择坚持讲诚信原则,努力去完成。可见中学生还是本性单纯,对待朋友总是恪守自己的诚信原则,但对于社会他们大多认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人心难测,别人骗我,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关于家庭诚信方面,在对“对于家庭诚信教育”问题的回答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家人长辈总是强调,做人要讲诚信,并且以身作则”,可见大部分家长还是很重视孩子的诚信教育的。但在“你是否会很坦诚地和父母交流”的问题回答上,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不会!我不会跟我父母说什么的”,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在青春期有一点叛逆的思想,总觉得父母只是想要他们有个好成绩,好让他们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作为正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偏激,可是现在的家长的确总是喜欢只看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自身性格、品质等其它方面发展。
我还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和一些同学的家长交谈关于孩子诚信的问题。家长们普遍认为诚信教育重要,可是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发展孩子的优秀品质,普遍反映孩子总是什么都不愿意和他们交流。
其实对于孩子诚信教育的问题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想扭转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首先应该分析
造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环境因素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我国自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世所瞩目。但是,由于搞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遇到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甚至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可以说,假冒伪劣和欺诈以遍及当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 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这一原则:上级来检查,学校会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要把课堂演习几遍,说是为了班级能给听课老师留下
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目标与宗旨,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诚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认知和行为是两种水平。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真心对待诚信,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那么学校教育本身就应当是诚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和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给学生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
另外,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过程,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只有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认同和体验诚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从知到行的德育目标。诚信教育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教师要恪守诚信的最低道德原则,以自身行为传递给学生正当的认识,也要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每个和两难问题随机进行教育。
环境的不良影响则导致青少年儿童产生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
对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2]青少年
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还是有必要的。5.给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孩子为何说谎,然后再教育孩子,。在气头上教育孩子,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甚低,甚至是相反的。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加重惩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6.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当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一个庞大群体,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受系统的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即使地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减少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衔接,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诚信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道德之基石,立人之根本。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判断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说谎动态,并运用好的疏导技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在青少年儿童不诚实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诚实心理的培养,促使青少年儿童逐步养成表里如意,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为未来输送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道路上必须的“诚实”这张通行证。
1.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3]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3.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青少年儿童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相互吹嘘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4.青少年儿童为了掩饰自己而说谎
我们可以发现,某些青少年儿童在学习中有不懂装懂的现象。在同一个学习集体中,青少年儿童们都希望和别人一样出色,因此就算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敢问,怕被同学瞧不起,受到集体的排挤。教师要了解青少年儿童的性格特点,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没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他,反而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他。只有帮助他们克服了心理障碍,此现象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5.青少年儿童因为模仿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的心智发展尚未健全,他们还不能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标准,往往是根据成人的行为进行判断。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父母和教师某些无意间的行为举止可能就被青少年儿童习得,在他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譬如,父母不想见某位客人,可能会对孩子说:“某某人来,就说妈妈(爸爸)不在家。”还有些小学教师喜欢吓唬学生,因为这对孩子颇为有效。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可能“教会”孩子说谎,这就要求父母和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
青少年儿童能否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诚信教育是寓于生活,而非脱离青少年儿童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一味讲大道理的教育。我们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青少年儿童感受诚信,这样开展的诚信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三、青少年儿童说谎行为的矫正 1.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教育孩子诚信,首先教师和家长必须是诚信之人,言必行,行必果。英国作家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对教师和家长而言,这种播种就是育人。在我们的每一件大小事情上,每一个行为举止上,每一个脸色上,都要让学生感受诚信,学做诚信之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思想与品德都未定型的时候,家长、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加强其自身修养。
教师还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培养的书籍,指导孩子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大人物诚信品德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及时教育
青少年儿童说谎要及时教育。那种对青少年儿童说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批评指正,以为孩子说谎的态度是十分有害的,这其实是纵容。当孩子出现一些欺骗和虚伪的苗头时,就要及时抓紧批评教育,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古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要让他们知道诚实是人生的一张通行证。
学校可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执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不抄作业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实践活动。如果课余时间到社会义务劳动,为贫困学生募捐,开展有关诚信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这些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诚信的必要性,主动争做诚信之人。3.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一般说来,凡是受到家人的尊重,并能够随意发泄自己牢骚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诚实;相反,在父母严格管教下的孩子对父母有较少的亲近感,而有较多的恐惧感,他们常常为了逃避责骂而说谎。当发现孩子不诚实时,不一定非要追问个水落石出,不一定非得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尤其是当着客人的面,孩子的同伴更是如此,否则会造成“顽抗到底”,或虽然承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5岁的孩子道德
已逐渐形成,其谎言如果被揭穿,会感到羞耻与罪恶。
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的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的,大人已知道了实情;二,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会当众揭发批评;三,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相信他今后会做得更好。
4.给孩子多一些鼓励
鼓励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及时表扬他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歧视他们。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多给孩子温暖和信任,用细心、耐心、诚心去呵护他们,循循善诱。当然,对于那些不能认识自己错误,或者知错不改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改正错误,适当的处罚。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形成一个以学校教育为主,紧密结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警校共管的教育网络,而不能各自为阵,甚至相互消耗。只有形成了教育的合力,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开展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协力,才能构筑起诚信的道德大厦。诚信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进行,我们积极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使之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更多沟通和指导,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着力营造良好诚信教育氛围。
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在点滴中积累。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一种法律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事关学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需要学校、老师以此为重任努力实践。
第五篇:诚信教育论文
诚信教育论文
一、学习内容总结
此次诚信教育课以课程设置、社会警示、诚信守则为主要内容,依次介绍诚信。
课程设置的依据:根据“天津大学关于本科生诚信课程的实施意见”(天大校教〔2011〕19号),“诚信教育”课程是天津大学各专业必修课程:树诚信良好校风、建诚信文明校园、育诚信天大学子;目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开设诚信教育课,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营造诚信氛围,增强诚信意识;解决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树立诚实守信、奋发向上的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动教学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1学分(16学时)的诚信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每学期2学时,8个学期连续教学;由院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授课;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自我剖析、自我表现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出勤和个人学习报告考核;内容:诚信的内涵、诚信的重要性、大学生诚信守则、诚信与个人发展、诚信与社会进步等等;要求:每次讲座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2000字以上的学习报告(交辅导员评阅、留存);主要包括讲座内容和学习体会两部分;课程结束后:每个学生需签署《天津大学大学生诚信宣言》,从学术诚信、考试诚信、网络诚信、工作诚信等方面规范个人行为,并向学校做出郑重承诺;签字后的“宣言”将记入学生本人档案;天津大学将“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确立为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标准中品德素质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恪守这一根本性原则。
诚实守信: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警示以足协打假为例,告诫大学生做人做事均要做到诚实守信。诚信:内涵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诚信的基本含义:诚实无欺,讲求信用;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代表了他/她是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诚信观: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心灵良药。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在学校读书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犯上不少错。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全无过失。我们应持诚实态度对待过错,知错即改,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超越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和知识,走向成功之路。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在学业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隐瞒错误的侥幸心理。只要是犯了错误(如说谎、考试作弊等),迟早会被人发现。大学生诚信守则:《大学生诚信守则》系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06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研究成果;《守则》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了诚信规范,对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
养德始于真,修业成于勤
忠诚报祖国,荣耻铭于心
信仰须高洁,立场当坚定
精诚探真知,独创著文章
评奖要真实,考试应自警
踏实干事业,契约必践行 真挚敬师长,坦诚待同学
文明行网络,是非应辨明
花销要适度,兼职重信誉
诚实求助贷,守信还款清
客观荐自我,郑重许承诺
守则释义:守则共12句,单句采用五言形式,为“2+1+2”句式;总述(第1,2句);政治诚信(第3,4句);学习科研诚信(第5,6句);交往诚信(第7,8句);经济诚信(第9,10句);就业诚信(第11,12句)。
总述:总领全文;论述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诚信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
政治诚信:从忠诚报祖国、铭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政治立场等角度出发;倡导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以诚信为价值取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勇担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践行政治信用。
学习科研诚信:从追求真知、创新学术科研、真实评优评奖、严守考试纪律等角度出发;号召大学生坚守诚信学习品德;杜绝学术欺诈、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风气。
交往诚信:从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网络交往等角度出发;提倡大学生以诚实守信的人格素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经济诚信:从大学生日常花销、校园兼职、助学贷款等角度出发;要求大学生科学理财、守信还款;自觉抵制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正之风;将诚信作为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就业诚信:从求职自荐、签订协议、踏实工作、履行义务等角度出发;号召大学生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二、心得体会
诚信是什么?农民说,诚信是秋天里结出的丰收果实;老师说,诚信是师生之间玉般纯洁的感情;工人说,诚信是辛勤劳作后生产出质高价优的产品。总而言之,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极。
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们做学生的更应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担负其建设祖国的重任。
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是个日益竞争的信息时代,就必须诚实守信。
同学们诚信做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得人,这是顺应时代的号召,是势在必行的。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要让诚信只出现在纸上,成为我们的口头禅,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诚信无处不在。同学们,只要我们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祖国建设将如日中天,欣欣向荣。同学们,让我们同声呼喊:“诚信与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