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19-11-14 13: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

第一篇: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

摘要:课程设计环节是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中引入WWH理念,阐述在理论学习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评价体系中引入PSP评价方式,对软件代码进行评价,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师评价难的问题。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SP

1前言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而课程设计环节是对本门课程乃至之前学习的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设计是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具体来说是指在学完专业课一段时间内,安排组织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组织或者分散地完成一些任务。目前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开设了课程设计,以期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1]。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总结遇到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包括对课程设计不重视,认为课程设计不重要;有教学计划设计问题,指软件工程课程安排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之后,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没有整体概念,无从下手;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单一,且随意性强,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造成课程设计的质量下降。可见,问题集中在学生的态度问题、基本开发软件的技能、教师的评价标准这三个方面[2]。鉴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原因主要为:课程为考察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学习起来太难,难以接受,更不想动手做东西;课程设计以往采用分组形式,每组人数较多,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对此,教师在组织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引入WWH模型,从学习动机、知识储备、实际操作三个方面对学生课程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干预。

2课程设计过程控制

在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WWH模型来完成课程设计的组织和实现。WWH具体是指Why、What和How。其中,Why解决的是在态度层面上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来学习本门课程;What解决的是在知识层面上学员的知识储备不足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的知识才能支撑具体的编码实现;How解决的是在技能层面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实现中的疑难困惑。Why(为什么学)Why是学生对待课程设计态度层面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的意义需要借助相应的素材,从专业层面、课程层面、就业层面进行分析。使用最常用的方法案例,选用一个正面案例及一个负面案例。正面案例讲授的是用心完成课程设计,将获得什么收益,包括对前期知识系统性复习,代码调试能力提升,代码量增加,取得很好的成绩;反面案例讲授的是如果不学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挂科、重修等。What(学什么)学什么是知识层面的问题。学习的知识一般包括定义、概念、标准、要求、原则、区别、特点、基本组成要素等。课程设计时需要分析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时还缺乏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掌握比较匮乏。比如:“软件工程”中软件开发的系统化流程,结构图、流程图的绘制,在代码结构以及代码调试方面能力较差[3]。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材料进行补充。How(如何做)“如何做”是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技能。“如何做”一般是指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学生重点实现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软件,如软件开发中各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比例如何?哪个模块分配的时间最多、人力最大?“如何做”包括了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软件开发中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指导,协助学生分析各个模块重难点,进而确定分工。

3课程设计目标考核

在课程设计环节执行过程中,除了加强过程控制外,对结果目标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的态度问题究其原因,其中一个方面是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评价指标不明确,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评价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造成学生浑水摸鱼的现象存在。所以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如何衡量、如何评价,是课程设计评价环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河南中医药大学JAVA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模式进行评价。PSP认为在软件评估过程中有下列四个因素需要考虑。1)任务有多大?用代码行数(不包括空行/注释行/单字符行)来表示,或使用功能点来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首先确定功能点的个数,按照功能点逐个确定代码行数。2)花了多少时间?一组人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人数*时间来表示,但是由于学生的基本功有差距,此标准对学生课程设计的工作量计算并不适用。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在课程设计中将交付定义为在“代码完成”的时候,交付给负责测试的学生,并完成测试用例表。使用缺陷的数量来除以项目的大小,也就是缺陷的数量除以总的代码量,衡量评价一个软件的质量。4)是否按时交付?这个指标对学生不适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时间有明确的要求,不能延期交付。综合以上几点,在课程设计目标评估中,结合PSP模式并对其进行课程设计评估的相关修改,通过功能点数、代码行数以及缺陷数来评估课程设计中软件的质量。

4结果调研

按照WWH模型组织实施课程设计进行过程控制和引入PSP模型进行课程设计目标考核,在现有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上实施,并对结果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代码量均在1000行左右,最少的在600行。从代码量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代码量在各个小组之间差距不大,这有助于小组之间竞争,并进而促进软件功能点的增多。在软件开发中引入PSP评价代码质量,使用测试用例方式统计软件完成情况、性能、稳定程度,进一步提高了代码的质量,并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了解了软件开发的流程,课程设计报告的完整度和质量有所提升。

5结语

课程设计是程序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课程设计量和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合理评价体系对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和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是从结果逆向来促使学生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一种方式,加强目标管理也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加强过程管理以及目标评价,是提升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军其,刘玉梅.学习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理念[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80-83.[2]章杰,陈笑蓉,皮建勇.项目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5):91-94.[3]李茂民.《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软件工程师,2015(5):48.

第二篇:课程设计OAO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引言

自MOOC流行于教育界以来,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教育者们发现了MOOC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不足。目前,教育界更侧重于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各自展其所长,避其所短。把这样的教学模式称为线上(MOOC中的微视频)和线下(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的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OnlineAndOffline,简称OAO.本文介绍了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关于OAO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希望对其他的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OAO教学课程的整体规划

开设一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就如同开设一个新的课程,虽然之前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都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是在开设一门慕课时要做的更多,还有很多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授课对象。首先,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学生层次(一本、二本)等,虽然学生的高考分数不尽相同,但是在同一所大学中一本和二本的学生本质的水平是差不多的。第二,教学目标。根据授课对象,要把课程进行定位,要考虑学生学习之后能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同时还要考虑该课程在整个学科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处的地位。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在准备线上和线下教学时会觉得有太多的内容想讲给学生,一来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来学生学起来也会很没有头绪。

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

从目标出发设计学生的学习序列。OAO的教学方式和平常的传统教学不同,学习进度尽可能的紧凑一点,要在课程中选择哪些知识点是要进行线上学习的,哪些内容是要学生实现翻转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计划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分别定制机电专业篇,土木专业篇,经管专业篇,文科篇等等。线上(Online)教学部分主要指微视频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是现代教学的改进,但对微课视频的制作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学生更关心他能学到什么,这里关于微视频的制作对于线上教学部分,作者给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第一,选取适合的知识制作微视频。在视频中,学生的关注点在PPT上,应使动画和图片在PPT中的显示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应选取比较难的知识点或者学生经常会出错的地方,再或者拍摄基础性的知识。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制作出的视频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出错;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就可以通过教材和视频能学会的。这样节省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而课上和学生一起互动,一起探讨更深奥的问题。第二,各种类型的微视频穿插交替。微视频的制作包括很多形式,教师要找到自己和课程比较适合的几种形式进行录制,因为一种微视频无论拍摄形式多么精彩,学生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所以可以采取多种微视频形式穿插交替。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引人入胜、言之有物,关于课程应该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这里介绍A—L—C—S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一,A—Attention(注意):微视频的制作要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在看视频时注意力是非常容易分散的,除非他对这个内容特别感兴趣。可以采取“出乎意料的行为”或者提问题的方式。其二,R-Relevance(关联):视频对学生而言是有帮助的,有关联的,他们就会更感兴趣。比如如果讲概率,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苹果手机的四位数字密码和三星手机的连线密码哪个更安全呢等等。其三,C-Confidence(信心):如果学生看过视频一头雾水什么都学不会,那就不愿意学了,如果看过之后懂了,那就激发他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其四,S-Satisfaction(满意):提供真实的学生练习的场景和任务,例子尽可能是有情景的,让学生满意。

四、线下(Offline)教学部分

第一,传统教学。没有录制成微视频的课程,教师还是选择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教学的方式来处理,作者认为并不适合把一门课程所有的内容都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学习,同时也不适合所有的内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翻转课堂。对于学生观看微视频中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翻转课堂,学生观看完视频讲解后,课堂上进行反馈,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讨论,最后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旁仅仅处于指导作用。OAO的教学方式促使对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有了一种新的思考,未来的教室可能变成以电脑硬件为主,可能上课时学生人人手中都拿着IPAD,甚至可能教师可以远程的和学生进行视频讲解。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未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和实践。无论如何,学生喜欢、受益的教学模式就是好的教学模式。

第三篇:课程设计论文

导语: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程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安置问题的不断重视,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课程也都进行了多种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实践考察中,各地大学生就业课程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提升大学生就业课程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使就业课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课程分为引导类、心理类、实践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这几类课程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发现,为更好地指导就业课程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课程设计

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人才二者“不对口”,而且在供需内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业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而学生群体,一般拥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于动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作为学生来讲,毕业之后所面临着就业的刚性问题,却因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意愿。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又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资源。在各个行业还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的市场前提下,保证人才资源的可靠性是企业优先考虑的原则之一。当代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同样缺乏社会资源,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应当仅仅将工作摆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拿走,而是应当授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技巧和能力。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样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就业课程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1、引导类课程

1.1引导类课程的设置意义

基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出发,学生从小就顶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紧密的课程安排并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对未来择业就业问题概念较为模糊。在学习压力之下,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大部分学生都在按照学校既定的课时任务机械地学习,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规划选择能力,额外修读与自身实际相关的就业方面的课程。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当代的上世纪90后大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如若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初就得到了较好的引导,对促进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对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导类课程的侧重点分析

学生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两方面的引导。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思想成熟开始的,所以正确思想引导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尤为重要。让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大学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人文方面的课程学校可适当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合理安排,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与此同时,大学生还应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局势,明白我国当代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和任务。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联系、同步起来,紧跟时代的步伐,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导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果效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从2003年开始,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出现”。[1]合理地设置引导类课程,会为大学生们踏入社会,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打下一定的基础,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维逻辑习惯,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他们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当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可以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多有益的时间来锻炼他们自己。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将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就业问题。

2、心理类课程

2.1心理学习的重要性

在毕业生面临求职工作时,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就业会表现出焦虑、迷茫等情况,这是因为其没有正确地树立良好的求职心态而造成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高校在开设就业课程的时候应该适当增设心理学的内容进入其中,有利于广大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在大学的校园里,心理学相关课程不应该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利,在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应该普及到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

2.2心理课程的设置

作为就业类课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学课时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大量投入时间在这些课程上。心理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注重效率,贴近实际。在课程的设置中,更应该从已有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为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告诉他们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2)解决方式,有据可循。提出具体的思路方式,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决。或者提供一些倾诉的途径,寻找其他的解决思路,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

3、实践类课程

3.1实践类课程的一般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理论性课程注重课堂内,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类课程则是注重于课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专业领域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对提高团队的协同能力,一般的实验类型的课程并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实践类型的课程。

3.2实践类课程的具体安排

实践类型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的末端,专业课程结束以后,这样的安排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实践课程安排的过程中,集体实践优先于单独实践,集体实践的优点一方面是安全系数比较高,较容易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够发挥集体智慧,享受团队所带来的集体成就感。单独实践中,优点是可选性比较高,能够加强个人的创造能力,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决断,提高个人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里,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实践类课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们可以共享课程经验,总结实践课程安排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规避风险,并且共享发展成果,提高高校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类课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中存在着千篇一律的实践内容,并没有太大的促进价值。在实践课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可预知的风险的存在,允许课程在一定限度以内发生变化,及时增添新的内容,不断设计新的环节,这样才能够使实践课程真正赋予学生实践的意义与价值。

结束语

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积极引导之下,全国高校开启了促进就业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业问题的难度还在不断地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收益”,[2]所以,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维方式和课程结构都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本文对于就业方面的高校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归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就业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个方向基础,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看到各高校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大学生就业难得思考及其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2]小向.慢就业[J].中国就业,2015.09.篇

二、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摘要:针对工程机械教学与课程的重要性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简要讲述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及总结当前课程设计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利用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通过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在继承原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对高校的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课程设计;关联矩阵;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课程设计是工程机械体系教学的关键。高校在课程设计时大多数是局限课本上的题,虽然书本上的题是经过严格的逻辑设计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量的有限和对专业的认知等因素,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虽然学习很认真,但是不能将课程与整个体系联系起来,使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用来干什么,怎么用。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更好地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僵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能发掘课堂上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认识不清,不能将整个课程体系结合起来的问题。首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以前的照套课本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兴趣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是在课程设计时主要依据学生的实践课程来设定相应的题目,既不脱离教学中的知识点也联系了实践理论,最后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体系中对于一些关联性课程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应当做简单地阐述,以培养贯通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一、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现状

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体系的类型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论加实践,如表1所示。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程机械关联性课程没有实践训练,只是依附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有实践训练的课程,这些实践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简单,甚至与理论知识缺少内在的联系。同时机械类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以齿轮减速箱为设计的对象,虽然设计所涉及的面广,但是内容缺乏创新性,每年的课程设计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设计的内容老化与社会实际联系较少,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当前的教学与设计并不能构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的体系。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二、关联矩阵法建立关联课程模型

目前,为了更好地使关联性课程与教学相融合,在此利用关联矩阵法的原理,建立一种简单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确定关联性课程的重要性,在设定关联性矩阵时每一门关联性课程对整体教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种影响程度可以通过学生对兴趣来确定,这样不同的关联性课程就对应了不同的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就组成了一个体系,如果关联性课程体系为,那么对应的影响因子就为,通过关联性矩阵原理可知,影响因子体系应当满足:通过关联矩阵的逐项比较原理选出较好的方案。

三、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的建议

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必须要以现代工程教育的实际背景为前提,根据学科的特点在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现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实习的经验对教学体系进行整合。(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所有的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定,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对整个实践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自己动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继承并更新以往的设计题目,通过学生们自主提出问题来发掘新的思路,可以通过一个实践引出多个题目,分层次的进行。这样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适应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3)开展仿真实验:目前对于计算机的运用已经无处不在,它具有进行大量数据的运算、三维物体的动态模拟等功能,能够高效的解决实际运算中的繁琐问题,在实践教学前先通过计算机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对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相应的问题。(4)课程设计联系工程实际:为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选择课程设计的题目时,我们可以从在工厂参观学习的车间中选出一些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零件作为设计的对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实际工程问题有叫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邀请工厂里的工程师走进教室,对学生的设计提出实际性的问题及触发学生的灵感。

四、总结

课程设计与教学体系的设定是高校工程机械体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教学体系的设定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因此,以工程机械教学体系为前提,加强教学和课程设计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毕业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

[2]王鑫.王静.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程宪宝,艳芬.基于关联矩阵法的高校教材选用方案研究[J].教育探索,2016

第四篇:课程设计论文

一般教学在正式授课前都会设计课程设计,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课程设计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课程设计论文

1摘要:自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以来,我国较多高校已引入CDIO教育理念。为了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预定目标,文章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首次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三个三”教学模式,即三个平台、三个阶段、三个步骤。结合本科生的课程设计,详细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并通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度、灵活度有较高的评价,与传统模式相比更喜欢这种模式。同时还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科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CDIO;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设计

xxx年CDIO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以来,我国较多高校已引入CDIO教育理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在xxx年刚完成工程教育认证,其中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就围绕CDIO,从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达到预定目标。工科学生重在实践,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岗位中,而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有必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恰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足。

一、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的起源

xxxx年,美国化学教师JonBergman和AaronSams开始尝试录制微视频,最初的目的是将微视频放到网络上,以便一些缺课或者课堂上没有消化知识点的学生随时学习观看。但是后来不断的改进,演变成在课下自主观看视频学习,课上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进行答疑,也是目前翻转课堂的主要形式。我国的翻转课堂是从xxx年才开始引进的,首先在中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展了一些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之后,国内教学学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发展了研究论文,同时也在大学课堂上进行试验。

2、翻转课堂的优缺点

翻转课堂的引入,有如下优势: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是接受传统课堂填鸭式教育,教师也不再是将知识从书本转移的搬运工,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情境,来激发兴趣点;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结合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主动搜寻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能够更快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疑惑;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会自行形成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共享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这是一个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但是,翻转课堂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挑战:①对学生的挑战。学生早已习惯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只需听着就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课前熟悉、课后讨论的习惯。而翻转课堂的实施,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在课下完全不自学,课上就提不出疑点,导致学习不到应有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一个挑战。②对教师的挑战。翻转课堂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教师,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课程需要,教师还需要录制微视频,教师需要提前组织好所讲内容,在几分钟内清楚地讲解课程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这就对教师掌握课程的重难点程度提出了挑战。③对学校的挑战。翻转课堂近几年引入中国,还是试验阶段,并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普及。有些老教师不愿意接受新的模式,这对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挑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是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对于学生毕业后,是否具备一个工科生应有的工程设计能力起着很大作用。最初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带着学生在一个固定教室,连续几天完成这个设计,同时所有学生做的是一个题目。最终学生交上来的报告,全部都是一模一样,这样的教学结果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失败的。一方面,课堂上很多时间学生都在了解课程设计的题目和熟悉画图软件,教师没有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教学效率低;另一方面,学生都做一个题目,很多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等着其他学生有结果了直接借鉴,这样他们并没有掌握到应该有的知识。因此结合翻转课堂的概念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三个三”教学模式,即:三个平台(课堂+课外+移动端)、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下)、三个步骤(探索+实践+改进)

1、课前阶段该阶段教师发放课程设计指导书,学生自行熟悉设计题目和要求。并结合主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初步尝试设计,有不明白的地方在指导书上进行标记。学生提前熟悉设计内容可以减少在课堂上的预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阶段,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人数拟定出不同的合理数量的设计题目,让每组学生之间题目有共性,但又不是完全一样。同时设计内容还要紧贴主课的教学大纲,将主要设计相关知识点包含进去。因此,这个阶段教师是设计者,学生是执行者,内容的完成都在课外平台。

2、课中阶段该阶段学生带上主课教材以及课程设计指导书,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先对课程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重点阐述,学生进而熟悉整个设计流程,尝试初步设计,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教师交流。教师将交流过程中学生存在共性的疑点进行全面讲解。这样的方式,不再是传统课堂的统一教学,能够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学生的疑问,做到高效课堂。

3、课下阶段在完成前两个阶段后,学生已经明确了设计目的,熟悉了设计内容,掌握了设计流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成计算和画图。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和进度不一样,因此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课下自行完成,不用按固定时间在课堂上进行。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这个阶段就需要随时与教师沟通。可以建立微信群,教师在群里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还可以约一个时间视频教学,开展微课堂。最终提交设计成果时,不再是传统的收上来根据报告给一个分数,而是要做当面汇报,教师当面提问,以便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学生在完成设计后的遗留问题。这样整个课程设计才是真正做到了过程管理,教师能根据平时的沟通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平时表现,从而对学生的最终成果给一个客观公正的成绩。

三、“三个三”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1、课堂实践内容

这次翻转课堂的实验对象是大三环境专业本科生,学生18人。教学内容是为某选煤厂的动筛车间设计一套通风除尘系统,设计任务包括排风罩结构形式的确定和排风量的计算、除尘器的选型、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和通风机的选型,最终成果需提交一份设计报告和相应的图纸。设计题目中给出6组不同的初始条件,以便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之间具体的计算结果和细节处都不一样。课前阶段,学生熟悉课程指导书的内容,明确设计目的和任务,对照教材掌握各环节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复习排风罩风量计算,局部阻力计算,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课堂阶段,教师给学生梳理设计流程,强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设计要求,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点。课下阶段,学生自行设计计算,有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小组内部解决不了可以在微信群里向教师提出,教师随时进行解答。通过发送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解决途径,具有即时、便捷和高效的特点。

2、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验证教学效果,设计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问卷,一共发放18份调查问卷,收回18份有效调查问卷。除此以外还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访谈以及学生最终的成果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对课前阶段课前设计指导书熟悉程度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反馈,发现课前发放课程设计指导书后,仅有11、11%的学生没有翻看过,且在第一节课堂上也没有携带教材。有16、67%的学生对设计指导书认真翻阅,并且试图初步设计,将不明白的地方都做好了标记。剩余72、22%的学生都对设计指导书做了通篇浏览,了解设计任务。对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上,没有学生很清楚翻转课堂,61、1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翻转课堂,但也不是很了解,其他学生对翻转课堂不太清楚。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上,大部分学生都即时有问题,仅有11、11%学生没有提问。课下,通过打电话、微信群聊、语音聊天等多种途径咨询问题的学生占到了66、7%。由于将学生分组进行,有一些小组是派代表进行提问。在最后集中提交成果阶段,教师采取一对一提问,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对这门设计课的掌握程度。发现在提问过程中能回答正确并且掌握了基本设计流程的学生占到了88、9%。最后成绩判断达到优秀的学生有33、3%,成绩是综合平时、设计报告和图纸给出的。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全班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提升了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其中33、3%的学生认为提高很多,这些学生并不完全是那33、3%成绩优秀的学生,66、67%的学生有提高一些。调查显示,55、6%的学生还是很喜欢翻转课堂的,5、56%自觉性差的学生不喜欢,觉得很难,剩下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最终让学生对设计成果进行自我评定,33、3%的学生表示满意,55、56%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仅有11、1%的学生表示不满意。通过对最终成绩和课前熟悉设计指导书程度调查发现,那些在课前精读的学生最终成绩都为优秀。通过最终成绩和学生自己对设计成果满意程度调查发现,那些拿到优秀的学生,并不是全部都对自己设计成果满意,有一些自我要求高的学生认为还有提升空间,但是时间问题没有把设计做得更完善,因此对自己的成果表示基本满意。那些最终成绩为优秀的学生都认为翻转课堂形式灵活、高效,提升了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四、结论与改进

将翻转课堂用于本科生课程设计,结合课堂观察、学生访谈、调查问卷以及最终成绩得出以下结论:①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学生拿到设计题目后,自己研究,教师只需随时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解答,这样学生能够自主高效的学习,避免了传统的自学遇到难点容易停滞的特点。②翻转课堂的认知度得到了提升。学生从不了解到亲身参与,再到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③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由于学生是自主寻找解决办法,对知识点的应用更具象,更深刻。④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在课程设计课上更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学生能够灵活高效完成,教师也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安排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但是在这次教学模式的体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①调查样本数少。由于我院环境工程系一届人数少,这样样本数量少,代表性有待继续考证。因此计划持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年,来观察教学效果。②翻转课堂占据了更多平时时间。部分学生反映应该降低设计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学任务进行改进,考虑学生投入的时间。③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全程不参与翻转课堂学习,也不联系教师,最后交一份报告。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关注这类学生。

课程设计论文

2随着杂技国际化办学的不断发展,杂技留学生短期课程教学已成为我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我国杂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通过将现代科技融入杂技艺术,使中国杂技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前来学习。本文对杂技留学生欧美班短期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其目的是为我校杂技留学生短期教学提出有意义的借鉴。杂技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杂技是一种以不断地挑战自我意志和体能的极限,充分展示人类的智慧与能量,并借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达到娱乐身心目的的艺术。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势,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融入,大大地提升了杂技的观赏性,使杂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并为全世界观众所接受。杂技频频出现在国内各类综艺节目、艺术节上,在几个著名的国际杂技比赛中,中国杂技节目频频获得最高奖项,中国杂技在国际杂技领域地位的提高,使得大批外国留学生有到中国来学习传统杂技技艺的愿望。其中,有通过国家间文化交流委托培养的,也有个人前来接受短期培训的。我校则是国内目前承接留学生短期培训任务较多的院校之一。

一、杂技留学生教学难点

参加杂技短期课程学习的主要以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多数是成年留学生。他们大多是以个人的名义慕名而来,虽然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基础较差,且年龄偏大,加之此前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实施统一训练时存在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基本功情况、反应能力及身体条件等因素,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体能、毅力和心理等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如期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超常规进行研究、训练,根据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提前开设节目课程。根据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等特殊情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杂技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学生认知顺序,持续连贯地组织教学和训练。来自法国的克莱尔27岁,主要学习内容为软开度,规定的学习时间仅一个月。入学时克莱尔基本功是有一定基础的,但不够扎实,动作的稳定性不足。对此,我们专门为克莱尔制订了教学计划。考虑到她本人培训时间较短,我们就进一步对她专门进行脚面、膝盖、胯、腿、腰、肩等的训练。同时,把我们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她,以便克莱尔回国后能够自行完成训练。

二、杂技留学生的主要问题

一是留学生对杂技不够了解。多数留学生对练习杂技没有充分的了解,认为不管自己的客观条件如何,“只要我想练什么节目,就可以练成什么节目”。二是在学习中,如果动作数量稍有提高,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依然不能学会或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和兴趣减退的现象。三是学习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性。教师在给欧洲学生授课时,由于语言问题,会出现老师说不明白、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沟通只能靠肢体语言,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玛雅23岁,来自新西兰,来校主要目的是学习基本功(腰、腿、顶、跟头)和高空类节目等,学习时间5个月。入学时,她的身高为169厘米、体重为78公斤,腿很软,软开度测评为中等;基本功方面,玛雅主要想提高自己的顶和跟头技巧难度。针对她的身材、体重,教研组的老师制订了详细科学的教学计划,其中顶功和跟头都是需要老师上把去扶的,素质训练每天不得少于2节课。乔丹20岁,来自美国。来校主要学习目的是基本功(腰、腿、顶、跟头)、手技、拍球、柔术等,学习时间为一年,零基础。乔丹在欧美留学生中年龄比较小,在校学习时间比较长,留学生教研组对她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决定先进行两个月基本功训练,然后陆续进行杂技节目的训练。

三、杂技留学生教学困难的解决对策

留学生教师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条件、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学习、了解、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同时还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欧美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大多十分明确,是为了发展兴趣爱好而来。因此,学生都会珍惜学习机会。但因为时间短,教师必须对他们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使他们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至关重要的改变。为使每位留学生都能够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应该讲求效率,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努力使教学工作为学生服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国际杂技人才。为解决杂技留学生的教学问题,我们提出并采取了以下对策:

1、充分了解学生一个教师要有效地因材施教,就必须事先明确学生需要学什么,适合学什么,最终能掌握什么。针对学生对杂技了解不够的这一问题,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先让他们了解并知道杂技起源于什么?杂技有哪些类别?应告诉他们有关传统杂技概念性的知识,例如杂技的来源、杂技的类别,还要看一些杂技微课视频资料,给学生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选择更适合的杂技训练类型,再最终确定学习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2、使用目标教学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积极引导,通过给学生设立一个他自己认为“美好”的杂技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训练兴趣。对那些反应能力较慢、先天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辅导,在教学分析过程中,多一些温暖,多一些赞赏,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对杂技的热爱,让师生之间产生愉悦,从而在快乐的教学训练中告别枯燥乏味。对反应能力快的学生的进步也要及时不断地给予肯定,帮助留学生树立自信心。

3、提升教师的语言能力为更好地提高课堂目标,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术语更要进一步系统地进行培训,以便于精准传递动作要领。推动杂技教育国际化,不仅有利于我国杂技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我国杂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有利于促进世界杂技界的融合。诚然,在杂技留学生的短期教育方面,无论在课程上或是在教学方法上都还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坚信杂技教育的国际化是一种趋势,我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保证教育质量,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杂技专业理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更新观念,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自我突破和超越,为世界杂技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第五篇: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困难,在已有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以积分制教学评价为主,设计一种新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系统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然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态度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每一节的考核结果与上一节的进行汇总,这样就形成了周评价考核、月评价考核、半期评价考核和期末评价考核的阶段积分。最后建立每个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价系统方案。通过实践证明了该评价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等数学;积分制;评价系统方案;量化考核;评价标准

一、积分制教学评价系统

(一)积分制评价模式的定义与意义

积分制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建立在学习过程中定向积分基础上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参与学习的积极程度、兴趣大小等进行分类量化考核,并把学生本节积分和上次积分进行累加,可以形成阶段性积分。积分制的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通过积分制评价方案让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学习本节课内容,还需要关心下一节的内容。

(二)积分制评价模式的流程

1.建立实施目标

①在原有学习习惯基础上,培养提出问题、积极思维、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认真、谨慎、勤于思考等习惯。

②初步学会民主参与、倾听欣赏、分享交流、互助互评等学习方式。

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课堂积分、作业积分、测评积分、奖励积分。四部分积分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差异发展,基于合作且有竞争意识,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开拓思维,分享交流,互相提高,从而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巨大作用。第一,课堂积分标准有加分项和减分项目,加分项目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提出问题一次积2分、上课能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且语言组织清晰的一次积3分、上课主动参与交流,并把交流成果清楚表达的一次积2分、有创新思考积5分、小组合作并推荐代表回答的每个组员积1分,回答者积2分。课堂减分项目包括:上课睡觉一次扣2分、玩手机一次扣2分、讲话影响教学者扣3分、迟到一次超过5分钟者扣1分、旷课一次扣5分。第二,作业积分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考核练习三部分。课堂作业实行等级制加分,共有六个等级分别是:1个A+积6分、1个A积5分、1个A—积4分、一个B+积3分、1个B积2分、1个B—积1分,低于这六个等级的不加分,未完成的视分量扣分。课后作业包括思考题与预习内容,这部分是对积极者的奖励分,视内容难易来量分。考核内容在上课环节中完成,每完成一道积1-5分不等。第三、测评积分包括阶段测验、半期和学期考试,这些积分直接实行百分制打分,最后在折算加到总分上。第四、奖励积分,在上课的每个环节上有突出表现和创新思维的每次每人积5分。

3.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宣传,引导学生明确积分制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积分对学习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积分的愿望,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积分制的实施。在上课班级成立积分制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并做好相关积分事宜,切实按照积分标准做好每次积分等级工作,做到每两周有一次汇总,每个月有一次系统总结,并且要及时公布和公开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跟踪落实责任。最后,应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发促进作用,防止让学生盲目追求分数,确立学生正确的分数观。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引导、兼顾个性发展、整体推进积分计划实施。让每人学生有兴趣、学有所获,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过程举例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积分制系统的有效性,选取这个学期中某班级的教学过程实例来验证积分制的可行性。实验环境是教室,实验对象是所教班级的某班共57个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八个小组。实验内容选择由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第四版第三章导数与微分的第二节求导法则。

(一)预习环节(满分3分)

通过上一节导数概念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己预习下一节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积1分。如,上节课学习了怎样用定义法对单个函数进行求导,那么对于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该怎样求到呢?

(二)新课环节(满分5分)

在新课环节,充分发挥积分制的调动作用达到以下目的:

1.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2.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3.引导学生完成尝试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积分分为加分项和减分项进行操作。课堂加分主要有:

①上课积极思考,善于发言。

②勇于改正别人错误,向老师提出质疑。

③对于同一个题目提出独特见解或者一题多解。

④善于和别人合作与交流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课堂扣分包括:

①违反课堂纪律,干扰他人上课。

②做于上课无关的事情。如,对复合函数求导过程中讲解中,书上讲解的比较复杂,通过对例题的求解,我让学生自己形成自己的解法,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首先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是能看出这个函数由那些函数构成的,找学生回答,答对加2分。再找学生来回答哪些是外层函数哪些是内层函数,答对加1分,找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求对这种函数求导是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回答对了得1分。这样一步步就得到了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三)练习环节(满分10分)

当讲完加减乘除求导法则之后,我让学生本照着准快精洁四个标准完成课后习作题3.2第一题的3个小题的求导,每个一分,限时三分钟,三分钟之后完成的不算分。当完成之后我又让同桌的学生相互尝试出题考对方,出三个左右,完成者可得2分。同样的方式就让学生完成第二题的复合函数求导。最后布置课堂作业,由老师批改达一定的等级进行积分。(四)复习环节(满分2分)每节课我都会留两分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我会找学生来回答总结,用一到两句话来概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答全者可得2分。

(五)测验环节(满分100分)

有三种形式的测验:阶段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根据所占比例及时计入总分中。(六)积分汇总每两周汇总一次,半期汇总一次、期末汇总。每月一小评,表扬进步,督促表现不佳的学生,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作为学生期末评价的核心依据。

三、实验结果总结与分析

通过对所教班级的实验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每节课参与评比与学习,形成持续长效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竞争和不断进化充满乐趣的道路。

该系统的实施反馈主要有一下优点:

①在预习中有效的明确找到难点与重点,使得新课学习有的放矢。

②新课中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并发言全面锻炼学生各方面素质,通过让学生参与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③通过作业与练习让学生体会竞争,有了学习的压迫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④通过积分鼓励,培养了学生得创新意识,让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思考。

同时该评价系统还存在以下不足:

①积分的评比不够客观和细化。

②容易形成将形式、讲过场现象。

③在积分制定量评价过程中怎样的评价形式更为合理,怎样把积分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不会出现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分数上儿忽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等等。

四、结束语

积分制的数学课堂评价系统是综合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进行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远.新课程新理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行涛,郭陈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陶西平.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2

[5]易森林.试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01):14-17

[6]赖配根.新课程评价改革该如何进行———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J].人民教育.2003,(17):28-29

[7]刘润清,胡壮麟.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下载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PSP的JAVA程序课程设计评价模式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价程序

    第三章 并网安评程序 第十一条发电企业(厂)自主选择电力监管机构公布的符合并网安评要求的中介机构,并与中介机构签订并网安评服务协议。 第十二条发电企业(厂)申请进行并网安评......

    CDIO教学模式下产品课程设计探析论文

    一、《旅行社产品设计》引入CIDO模式的可行性分析CDIO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与高职《旅行社产品设计》课程的结合有其必然性。......

    谈高职文秘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视角,构建高职文秘速录人才培养模式,需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

    C语言课程设计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student { int num; char name[15]; //定义学生结构体,st数组。int score[5]; float jqave; int rank; }st[27]; struct kecheng......

    Windows程序课程设计报告

    window程序课程设计 简单的学生信息 管理应用程序 学生姓名: 韩 慧 学生学号: 031140312 班 级: 031140--3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简单的学生信息管理应用程序 一、设计目的、内......

    阿里巴巴模式课程设计思路

    阿里巴巴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整体设计大纲:二、培训对象对课程的期望通过对课程的受众群进行需求的分析,而后依据客户对课程的期望,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架构和教学环节的设计。1......

    信息技术论文: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信息技术论文: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摘要: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程改革评价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教学......

    单片机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题目:巡回检测报警控制系统第一章 实验任务及要求............1功能描述................2元件选择....... ................2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