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光纤传感实验报告
1、基础理论 1 1、1 1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原理
1、1、1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原理 光纤光栅得反射或者透射峰得波长与光栅得折射率调制周期以及纤芯折射率有关,而外界温度得变化会影响光纤光栅得折射率调制周期与纤芯折射率,从而引起光纤光栅得反射或透射峰波长得变化,这就是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得基本工作原理.光纤 Bragg 光栅传感就是通过对在光纤内部写入得光栅反射或透射 Bragg 波长光谱得检测,实现被测结构得应变与温度得绝对测量。由耦合模理论可知,光纤光栅得 Bragg中心波长为
式中 Λ为光栅得周期;neff 为纤芯得有效折射率。外界温度对 Bragg 波长得影响就是由热膨胀效应与热光效应引起得。由公式(1)可知,Bragg 波长就是随与而改变得。当光栅所处得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光纤光栅本身得温度发生变化。由于光纤材料得热光效应,光栅得折射率会发生变化;由于热胀冷缩效应,光栅得周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与得变化,最终导致 Bragg 光栅波长得漂移。
只考虑温度对 Bragg波长得影响,在忽略波导效应得条件下,光纤光栅得温度灵敏度为
式中F为折射率温度系数;α 为光纤得线性热膨胀系数;p11 与 p12 为光弹常数。
由式(2)可知光纤光栅受到应变作用或当周围温度改变时,会使 n eff 与发生变化,从而引起Bragg 波长得移动。通过测量Bragg 波长得移动量,即可实现对外部温度或应变量得测量。
1、1、2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得封装 为满足实际应用得要求,在设计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得封装方法时,要考虑以下因素:(1)封装后得传感器要具备良好得重复性与线性度;(2)必须给光纤光栅提供足够得保护,确保封装结构要有足够得强度;(3)封装结构必须具备良好得稳定性,以满足长期使用得要求。为了能够有效起到增敏作用一般采用合金、钢、铜、铝等热膨胀系数大得材料对光纤光栅进行封装。
1、1、2、1 蝶形片封装
1、1 蝶形片封装 光纤预拉后两头用环氧树脂固定在蝶形片上,中间光栅工作区悬在槽内,测量时将蝶形片固定在待测物体上。
1、1、2、2 套管封装 套管分装一类就是在套管内填充环氧树脂进行温度补偿式分装,另一类就是套管封装。
1、2钢管内腔充满环氧树脂封装
1、3 管式封装 1、1、2、3其她封装方式 考虑到待测物及增敏敏效果等其她因素,还有其她一些特殊封装方式。
2、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得具体实验 2 2、1 1 实验目得
(1)掌握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得基础理论知识(2)验证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相关理论(3)对比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不同封装情况下传感效果(4)学会各类仪器得造作与使用(5)学会相关数据处理方法 2 2、2 2 实验器材
温控箱、波长解调仪、两只支光纤光栅传感器(一支经过增敏镀膜处理)、相关软件 2 2、2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系统组成结构图(1)将各类器件按结构图连接好,将 Bragg 光栅温度传感器放入温控箱内,检查温控箱气密性。
(2)打开数据采集软件、解调仪,检查传感器联通情况。
(3)打开温控箱电源进行升温实验,温度从 30°到 80°每次10°递增。
(4)温控箱温度恒定时记录数据采集软件相关数据。(记录时间间隔 1-1000ms)(5)达到80 摄氏度后,进行降温实验,温度从 80°到 30°每次 10°递减.(6)温控箱温度恒定时记录数据采集软件相关数据。
(7)数据处理与分析 2、3采集数据
(一)升温
℃
40 ℃
℃
℃
70 ℃
℃
温度:℃
波长:nm
1 1319、7852 1319、8801 1319、975 1320、0745 1320、19 1320、3411 1 0 0、0949 0、1898 0、2893 0、4048 0、5559 2 1320、5314 1320、6398 1320、745 1320、857 1320、975 1321、1019 2 0 0、1084 0、2136 0、3256 0、4436 0、5705(二)降温
80 ℃
℃
60 ℃
50 ℃
℃
30 ℃1320、3411 1320、19 1320、0745 1319、975 1319、8801 1319、7852 1 0、5559 0、4048 0、2893 0、1898 0、0949 0 2 1321、1019 1320、975 1320、857 1320、745 1320、6398 1320、5314 2 0、5705 0、4436 0、3256 0、2136 0、1084 0 温度:℃
波长:nm 2 2、2 两种封装光纤光栅升温波长输出对比
ﻬ2、4 4 实验数据 分析
传感器得静态特性就是表示传感器在被测输入量得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得输入一输出关系.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得主要技术指标就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与重复性。
2、4、1线性度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就是表征传感器输出一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得拟合直线之间吻合程度得指标。通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线性度,即
式中,△max 为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得最大偏差;为理论满量程输出.本次实验采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法。2、4
正常封装传感器升温波长2、4 正常封装传感器升温波长增量图
从图中可以瞧出,正常封装传感器得灵敏度就是 S=0、01089,线性度=99、748%。2、5 5 增敏封装传感器升温波长变化量图
从图中可以瞧出,增敏封装传感器得灵敏度就是 S=0、01126,线性度=99、693%。2、6 正常封装传感器降温波长变化量图
从图中可以瞧出,增敏封装传感器得灵敏度就是 S=0、01066,线性度=98、906%。
2、7 增敏封装传感器降温波长变化量图
从图中可以瞧出,增敏封装传感器得灵敏度就是 S=0、01134,线性度=99、852% 测量数据处理汇总表
升温普通 升温增敏 灵敏度提高 降温普通 降温增敏 灵敏度提高 灵敏度 0、01089 0、01126 3、398% 0、01066 0、01134 6、379% 线性度 99、75% 99、69%
98、91% 99、85%
从表中可以可以瞧出增敏后传感器灵敏度有明显提高。
3、实验结论 1、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有较好得温度灵敏度;2、升温时与降温时灵敏度数据有差别; 3、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封装与加工工艺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得灵敏度有很大影响,增敏封装后得光纤传感器灵敏度提高比较明显。2、3 两种封装光纤光栅降温波长输出对比
第二篇:光纤传感(教案)(范文模版)
第一章 光纤传感器
1.1 概论
1.1.1 光纤传感器技术的形成及其特点
(1)来源
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技术,是传感器技术的新成就。
最早用于光通信技术中。在实际光通信过程中发现,光纤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压力、温度、电场、磁场等环境条件变化时,将引起光纤传输的光波量,如光强、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变化。
(2)特点
灵敏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量少、耐腐蚀、绝缘性好、光路可弯曲,以及便于实现遥测等。
1.1.1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组成
光纤、光源、探测器
(2)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
功能型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某种敏感特性或功能制成的传感器。
只能用单模光纤构成。
传光型传感器:光纤仅仅起传输光波的作用,必须在光纤端面或中间加装其它敏感元件才能构成传感器。主要由多模光纤构成。
(a)功能型
(b)传光型
图1-1 光纤类型
根据对光调制的手段不同,光纤传感器分为:强度调制型、相位调制型、频率调制型、偏振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
根据被测参量的不同,光纤传感器又可分为位移、压力、温度、流量、速度、加速度、振动、应变、电压、电流、磁场、化学量、生物量等各种光纤传感器。
举例:
功能型:测温等
传光型:光纤血流计 1.2 光导纤维以及光在其中的传输
1.2.1 光导纤维及其传光原理
(1)芯子:直径只有几十个微米;芯子的外面有一圈包层,其外径约为:100-200m(2)数值孔径:NAsinmaxn12n22
(3)光纤(或激光)的模:包括横模和纵模
激光的横模:光束在谐振腔的两个反射镜之间来回反射将形成各种光程差的光波存在,这些光波的相互干涉可能使振动加强或减弱。但是只有那些加强的光波才有可能产生振荡。显而易见,这些光波的位相差必须是2的整数倍,即
2N
—光波在谐振腔中经过一个来回时的位相差。同时又知道:
2nL
L—谐振腔的长度; n—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激光波长。
根据上面两个式子得出符合谐振条件的光波波长为
N
或谐振频率为
NNc2nL2nLN
激光的纵模:原则上谐振腔内可以有无限多个谐振频率,每一种谐振频率代表一种振荡方式,成为一个模式。对轴向稳定的光场分布模式通常称为轴模或纵模。
光纤的纵模:沿着芯子传输的光,可以分解为沿轴向与沿界面传输的两种平面波成分。因为沿截面传输的平面波是在芯子与包层的界面处全反射的,所以,每一往复传输的相位变化是2整数倍时,就可以在界面内形成驻波。像这样的驻波光线组又称为“模”。“模”只能离散地存在。就是说,光导纤维内只能存在特定数目的“模”传输光波。如果用归一化频率表达这些传输模的总数,其值一般在22—24之间。归一化频率
2aNA
能够传输较大值的光纤成为多模光纤;仅能传输小于2.41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二者都称为普通光纤。越小,越容易实现单模。1.3 光纤传感器对光源的要求
1.3.1 对光源的要求
(1)由于光纤传感器结构有限,要求光源的体积小,便于与光纤耦合;
(2)光源要有足够的亮度;
(3)光波长适合,以减少传输损耗;
(4)光源工作时稳定性好、噪声小,能在室温下连续长期工作;
(5)便于维修,使用方便。
1.3.2 光源的种类
光纤传感器使用的光源分为相干光源和非相干光源两大类。
常用的相干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等。
常用的非相干光源有:白炽光源、发光二极管。
1.4 光纤传感器用光探测器
1.4.1 光纤传感器对光探测器的要求
一般要求如下:
(1)线性好,按比例地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灵敏度高,能敏感微小的输入光信号,并输出较大的电信号;(3)响应频带宽、响应速度快,动态特性好;(4)性能稳定,噪声小等。
1.4.2 光纤传感器常用的光探测器
在光纤传感器中常用的光探测器大多是光电式传感器(也称光电器件)。光电式传感器所应用的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与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又分为光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和光磁电效应。
光纤传感器常用的光探测器有:(1)光敏二极管、光电倍增管。
它们的特点是响应速度较快,一般只需要几个纳秒。
一般只适宜于近红外辐射或可见光范围内使用。(2)光敏电阻
它是利用光电导效应:即当光照射在某些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透入内部的光子能量足够大,半导体材料中一些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从原来束缚状态变成为能导电的自由状态,这时半导体的电导率增加,也就是电阻值下降。
(3)光电池
利用光生伏特效应,直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器件,它是一个大面积的pn结。
1.5 光调制技术
光纤传感器也利用光调制技术。按照调制方式分类,光调制可以分为强度调制、相位调制、偏振调制、频率调制和波长调制等。所有这些调制过程都可以归结为将一个携带信息的信号叠加到光在波上。而能完成这一过程的器件称为调制器。1.5.1 相位调制与干涉测量
相位调制常与干涉测量技术并用,构成相位调制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被测物理量的作用,使某段单模光纤内传播的光波发生相位变化。
实现干涉测量的常用干涉仪主要有四种:迈克耳逊干涉仪、马赫—泽德干涉仪、赛格纳克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光学干涉仪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相干光在空气中传播,由于空气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引起空气的折射扰动及声波干扰。这种影响就会导致空气光程的变化,从而引起测量工作不稳定,以致准确度降低。利用单模光纤作干涉仪的光路,就可以排除上述影响,并可以克服光路加长时对相干长度的严格限制,从而可以制造出千米量级光路长度的干涉仪。
图1-2 3db耦合器
当一真空中波长为0的光入射到长度为L的光纤时,若以其入射端面为基准,则出射光的相位为
2L/0K0nL
式中,K0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常数;n为纤芯折射率。
由此可见,纤芯折射率的变化和光纤长度L的变化都会导致光相位的变化,即
K0(nLLn)
3dB耦合器:
如图所示,圆圈内的两股光纤是融合到一起的,所以输入为1,输出就为0.5,故称为3dB耦合器。
10lgP1P010lg0.5P0P03.01
1.5.2 频率调制
光纤传感中的相位调制(或强度调制、偏振调制)是通过改变光纤本身的内部性能来达到调制的目的,通常称为内调制。而频率(或波长调制),基本上不是以改变光纤的特性来实现调制。因此,在这种调制中光纤往往只起着传输光信号的作用,而不是作为敏感元件。
一、光学多普勒频移原理
(1)相对论多普勒频移基本公式
光学中的多普勒现象是指由于观察者和目标的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受的光波频率产生变化的现象。
f1f1v/c2121v/ccosf1v/ccos
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为物体至光源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
上述公式是相对论多普勒频移的基本公式。但是,一般最关心的还是物体所散射的光的频移,而光源与观察者是相对静止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作为双重多普勒来 考虑。
图1-3 多普勒频移
当物体相对于光源以速度v运动时,在P点所观察到的光频率为上面公式:
f1f1v/c2121v/ccosf1v/ccos1
在Q处观察到的光频率f2为
f2f11v/c由于v<<c,所以上式写成
f2f2121v/ccosf1v/ccos2
1(v/c)cos1cos2
二、光纤多普勒技术
利用光纤多普勒频移原理,利用光纤传光功能组成测量系统,可用于普通光学多普勒测量装置不能安装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密封容器中流速的测量和生物体中液体的测量。
1.6 光纤位移传感器
一、简单的光纤开关、定位装置
最简单的位移测量时采用各种光开光装置进行的,即利用光纤中光强度的跳变来测出各种移动物体的极端位置,如定位、技术,或者是判断某种情况。测量精度最低,它只反映极限位置的变化,其输出是跳变的信号。
图1-4 简单的光纤开关、定位装置
(a)计数装置;(b)编码器装置;(3)定位装置;(4)液位控制装置
二、移动球镜光学开关传感器
图1-5所示为一种移动球镜位移传感器原理图,这是一种高灵敏度面位移检测装置。当球透镜在平衡位置时,从两个接收光纤得到的光强I1和I2是相同的。如果球透镜在垂直于光路方向上产生微小的位移,两光强将发生变化。光强比值I1I2的对比数值与球透镜位移量x呈线性关系,而光强的比值I1I2与初始光强无关。即:
lgI1I2kx
图1-5 移动球镜位移传感器原理图
三、光纤自动测位装置
图1-6所示是用光纤传感器检测位置偏差的自动测位装置见图。被测工件在传送带上移动,两组光纤传感器的视场分别对准工件的两个边缘,测量工件边缘影响位置的变化。
第三篇:光纤实验报告三
实验二十,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信号光纤系统的通信原理。
2.了解完整的模拟信号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3.掌握各种模拟信号的传输机理。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信号进行光传输实验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将模拟信号源输出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信号通过光纤进行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通过PCM编码后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再送入光发射模块数字信号端进行传输。接收到信号后再送入PCM译码模块,得到模拟信号。
四、实验报告
1.记录P242、P103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二十一电话语音光纤传输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话语音信号光纤系统的通信原理。
2.了解完整的电话语音信号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3.了解用户接口电路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电话语音通过光纤的模拟信道进行传输。
三、实验仪器
光纤通信实验系统1台,电话2部,光纤跳线2根。
四,实验原理
当B2EN输入低电平时,使用VBAT2馈电,输入高电平时,使用VBATl馈电。其中,C2、C1、B2EN都由电话控制电路的单片机控制。ALU(模拟用户接口单元)是连接普通模拟话机和数字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CCITT为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模拟用户接口规定了7项功能,称为BORSCHT
五、实验报告
1.记录P242、P271各测试点波形。
实验二十二,图像光纤传输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图像信号光纤系统的通信原理。
2.了解完整的图像信号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内容
1.图像信号的单光纤传输。
三、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系统1台,监视器1台。(实验室用VGA显示器和AV2VGA转换器代替),摄像头1个。(含电源),光纤跳线1根。
四.实验原理
因为视频信号的带宽为0~6MHz相对于语音信号的0~3KHz来说宽了许多,因此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实验中应该认真仔细的调整才能得到满意的图像传输效果。
五 实验报告
1.描述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的原理。
2.描述RP1变化时,图像有何变化?
第四篇:无线传感网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指导老师:
第一章 基础实验
了解环境
1.1 实验目的
安装 IAR 开发环境。CC2530 工程文件创建及配置。源代码创建,编译及下载。1.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 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器,PC 机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TI 公司的烧写软件。
1.3 实验内容
1、安装 IAR 集成开发环境
IAR 集成开发环境安装文件所在光盘目录:物联网光盘工具CD-EW8051-7601
2、ZIBGEE 硬件连接
安装完 IAR 和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之后,按照图所示方式连接各种硬件,将仿真器的 20 芯 JTAG 口连接到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USB 连接到 PC 机上,RS-232 串口线一端连接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另一端连接 PC 机串口。
3、创建并配置 CC2530 的工程文件 IAR 是一个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支持非常多种类的芯片。IAR 中的每一个 Project,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配置,具体包括 Device 类型、堆/栈、Linker、Debugger 等。(1)新建 Workspace 和 Project 首先新建文件夹 ledtest。打开 IAR,选择主菜单 File-> New-> Workspace 建立新的工作区域。
选择 Project-> Create New Project-> Empty Project,点击 OK,把此工程文件保存到文件夹 ledtest 中,命名为:ledtest.ewp(如下图)。
(2)配置 Ledtest 工程
选择菜单 Project->Options...打开如下工程配置对话框
选择项 General Options,配置 Target 如下 Device:CC2530;
(3)Stack/Heap 设置:XDATA stack size:0x1FF
(4)Debugger 设置:
Driver:Texas Instruments(本实验为真机调试,所以选择 TI;若其他程序要使用 IAR仿真器,可选 Simulator)
至此,针对本实验的 IAR 配置基本结束.4、编写程序代码并添加至工程
选择菜单 File->New->File 创建一个文件,选择 File->Save 保存为 main.c 将 main.c 加入到 ledtest 工程,将实验代码输入
然后选择 Project->Rebuild All 编译工程
编译好后,选择 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下载并调试程序 下载完后,如果不想调试程序,可点工具栏上的按钮终止调试。
到此,程序已经下载到了 cc2530 芯片的 flash 内,按下 ZX2530A 上的复位按钮可看到程序的运行效果。
LED 实验 2.1 实验目的
通过 I/O 控制小灯闪烁的过程。
在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自己的程序。2.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 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器,PC 机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2.3 实验结果
1.正确连接下载线和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打开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电源。
2.在文件夹“基础实验2 LED”下打开工程 led,编译工程,并下载到 CC2530 节点板。3.观察 LED 的闪烁情况。
4.修改延时函数,可以改变 LED 小灯的闪烁间隔时间。
5.重新编译,并下载程序到 CC2530 节点板,观察 LED 的闪烁情况。
答:增加延时就会发现小灯闪烁的频率降低了。
串口实验 3.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将会学习如果使用串口实现与 PC 机的通讯。(实验中需要 PC 机与开发板之间使用RS232 交叉串口连接线)。
能正确配置 CC2530 的串口。3.2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底板及 CC2530 节点板一块,USB 接口仿真器,PC 机,交叉串口线一根。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调试助手。3.3 实验结果
CC2530 能与上位机通过串口正常通信
1.正确连接下载线和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用串口线正确连接上位机和 ZX2530A 型板,使能通过串口交换数据。
2.在文件夹“基础实验5 uart”下打开工程 uart,编译工程,并下载到 CC2530 节点板。
3.通过上位机上的串口调试助手,发送数据到 cc2530,然后检查 cc2530 回送给上位机的数据。
3.4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无线的世界,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二一切又是那么理所当然,记得小时候常常想,那些无线好神秘,画面,声音等怎么可以从一方到达另一方而可以完全不接触。虽然今天做的实验都是很小很简单的,比起显示中那些绚丽的感觉没什么值得赞扬的,但对于我来说,这个更有魅力,那些绚丽的我是以仰望的视角来对待,而这次我能深入它的原理去真正接触它,以平视来看待它。
第二章 射频实验
点对点射频通信实验 1 实验目的
在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相应实验程序。熟悉通过射频通信的基本方法。练习使用状态机实现收发功能。2 实验内容
接收节点上电后进行初始化,然后通过指令 ISRXON 开启射频接收器,等待接收数据,直到正确接收到数据为止,通过串口打印输出。发送节点上电后和接收节点进行相同的初始化,然后将要发送的数据输出到 TXFIFO 中,再调用指令 ISTXONCCA 通过射频前端发送数据。3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 2 块、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 Pentium100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4 实验原理
发送节点通过串口接收用户的输入数据然后通过射频模块发送到指定的接收节点,接收节点通过射频模块收到数据后,通过串口发送到 pc 在串口调试助手中显示出来。如果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目的地址与接收节点的地址不匹配,接收节点将接收不到数据。以下为发送节点程序流程图:
以下为接收节点流程图: 实验步骤
1.打开光盘“无线射频实验2.点对点通信”双击 p2p.eww 打开本实验工程文件。2.打开 main.c 文件下面对一些定义进行介绍 RF_CHANNEL 此宏定义了无线射频通信时使用的信道,在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实验是建议每组选择不同时信道。但同一组实验中两个节点需要保证在同一信道,才能正确通信。
PAN_ID 个域网 ID 标示,用来表示不同在网络,在同一实验中,接收和发送节点需要配置为相同的值,否则两个节点将不能正常通信。SEND_ADDR 发送节点的地址 RECV_ADDR 接收节点的地址
NODE_TYPE 节点类型:0 接收节点,1:发送节点,在进行实验时一个节点定义为发送节点用来发送数据,一个定义为接收节点用来接收数据。
3.修改 NODE_TYPE 的值为 0,并编译下载到节点板。此节以下称为接收节点。
4.修改 NODE_TYPE 的值为 1,并编译下载到另外一个节点板。此节点板以下称为发送节点。
5.将接收节点的串口与 pc 的串口相连,并在 pc 端打开串口调试助手,配置波特率为 115200。
6.先将接收节点上电,然后将发送节点上电。7.从串口调试助手观察接收节点收到的数据。
8.修改发送数据的内容,然后编译并下载程序到发送节点,然后从串口调试助手观察收到的数据。9.修改接收节点的地址,然后重新编译并下载程序到接收节点,然后从发送节点发送数据观察接收节点能否正确接收数据。6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发送节点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节点接收到数据,并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打印输出。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为 125(加上发送的据长度和校验,实际发送的数据长度为 128 字节)。7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在原来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中有所涉猎,所以应该这个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简单的,所以很快就做完实验了,就和几个同学好好研究了一下它的原理和一些它的展望,感觉这个学科以后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作为一个物联网的学生,对无线射频技术应该得很了解,指望它吃饭呢。这次实验也很简单,但是还是可以解除它的最底层的东西可以更加激发我们的兴趣。第三章 ZStack组网实验
多点自组织组网实验 1 实验目的
理解 zigbee 协议及相关知识。
在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上实现自组织的组网。在 ZStack 协议栈中实现单播通信。2 实验内容
先启动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上电后进行组网操作,再启动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路由节点和终端节点上电后进行入网操作,成功入网后周期的将自己的短地址,父节点的短地址,自己的节点 ID 封装成数据包发送给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串口传给 PC,从 PC 上的串口监控程序查看组网情况。发送数据格式为(16 进制): FF 源节点(16bit)父节点(16bit)节点编号 ID(8bit)例如 FF 4B 00 00 00 01,表示 01 号节点的网络地址为 004B,发送数据到父节点,其网络地址为 00 00(协调器)。3 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DZ2530 型 CC2530 节点板、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 Pentium100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 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ZTOOL 程序。4 实验原理
程序执行的流程图如图 5-4 所示,在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操作后程序就进入事件轮询状态。
对于终端节点,若没有事件发生且定义了编译选项 POWER_SAVING,则节点进入休眠状态。
协调器是 Zigbee 三种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负责网络的建立,包括信道选择,确定唯一的PAN 地址并把信息向网络中广播,为加入网络的路由器和终端设备分配地址,维护路由表等。Z-Stack 中打开编译选项 ZDO_COORDINATOR,也就是在 IAR 开发环境中选择协调器,然后编译出的文件就能启动协调器。具体工作流程是:操作系统初始化函数 osal_start_system 调用ZDAppInit 初 始 化 函 数,ZDAppInit 调 用 ZDOInitDevice 函 数,ZDOInitDevice 调 用
ZDApp_NetworkInit 函数,在此函数中设置 ZDO_NETWORK_INIT 事件,在 ZDApp_event_loop 任务中对其进行处理。由 第 一 步 先 调 用 ZDO_StartDevice 启动网络中的设备,再调用NLME_NetworkFormationRequest 函数进行组网,这一部分涉及网络层细节,无法看到源代 码,在库中处理。ZDO_NetworkFormationConfirmCB 和 nwk_Status 函数有申请结果的处理。如果成功则 ZDO_NetworkFormationConfirmCB 先执行,不成功则 nwk_Status 先执行。接着,在ZDO_NetworkFormationConfirmCB 函数中会设置 ZDO_NETWORK_START 事件。由于第三步,ZDApp_event_loop 任务中会处理 ZDO_NETWORK_START 事件,调用 ZDApp_NetworkStartEvt 函数,此函数会返回申请的结果。如果不成功能量阈值会按ENERGY_SCAN_INCREMENT 增加,并将App_event_loop 任务中的事件 ID 置为 ZDO_NETWORK_INIT 然后跳回第二步执行;如果成功则设置 ZDO_STATE_CHANGE_EVT 事件让 ZDApp_event_loop 任务处理。对 于 终 端 或 路 由 节 点,调 用 ZDO_StartDevice 后 将 调 用 函 数 NLME_NetworkDiscoveryRequest 进行信道扫描启动发现网络的过程,这一部分涉及网络层 细节,无法看到源代码,在库中处理,NLME_NetworkDiscoveryRequest函数执行的结果将会返回到函数ZDO_NetworkDiscoveryConfirmCB 中,该 函 数 将 会 返 回 选 择 的 网 络,并 设 置 事 件ZDO_NWK_DISC_CNF,在 ZDApp_ProcessOSALMsg 中对该事件进行处理,调用 NLME_JoinRequest加入指定的网络,若加入失败,则重新初始化网络,若加入成功则调用 ZDApp_ProcessNetworkJoin函数设置 ZDO_STATE_CHANGE_EVT,在对该事件的处理过程 中将调用ZDO_UpdateNwkStatus函数,此函数会向用户自定义任务发送事件 ZDO_STATE_CHANGE。本实验在 Zstack 的事例代码 simpleApp 修改而来。首先介绍任务初始化的概念,由于自定义任务需要确定对应的端点和簇等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在 AF 层中注册,所以每个任务都要初始化然后才会进入 OSAL 系统循环。在 Z-Stack 流程图中,上层的初始 化集中在 OSAL 初始化(osal_init_system)函数中。包括了存储空间、定时器、电源管理和 各任务初始化。其中用户任务初始化的流程如下:
用户任务初始化流程图
任务 ID(taskID)的分配是 OSAL 要求的,为后续调用事件函数、定时器函数提供了参数。网络状态在启动的时候需要指定,之后才能触发 ZDO_STATE_CHANGE 事件,确定设备的类型。目的地址分配包括寻址方式,端点号和地址的指定,本实验中数据的发送使用单播方式。之后设置应 用 对 象 的 属 性,这 是 非 常 关 键 的。由 于 涉 及 很 多 参 数,Z-Stack 专 门 设 计 SimpleDescriptionFormat_t 这一结构来方便设置,其中的成员如下: EndPoint,该节点应用的端点,值在 1-240 之间,用来接收数据。AppProfId,该域是确定这个端点支持的应用 profile 标识符,从 Zigbee 联盟获取具体的 标识符。AppNumInClusters,指示这个端点所支持的输入簇的数目。pAppInClusterList,指向输入簇标识符列表的指针。AppNumOutClusters,指示这个端点所支持的输出簇的数目。pAppOutClusterList,指向输出簇标识符列表的指针。
本实验 profile 标识符采用默认设置,输入输出簇设置为相同 MY_PROFILE_ID,设 置完成后,调用 afRegister 函数将应用信息在 AF 层中注册,使设备知晓该应用的存在,初 始化完毕。一旦初始化完成,在进入 OSAL 轮询后 zb_HandleOsalEvent 一有事件被触发,就会得到及时的处理。事件号是一个以宏定义描述的数字。系统事件(SYS_EVENT_MSG)是强制的,其中包括了几个子事件的处理。ZDO_CB_MSG 事件是处理 ZDO 的响应,KEY_CHANGE 事件 处理按键(针对 TI 官方的开发板),AF_DATA_CONFIRM_CMD 则是作为发送一个数据包 后的确认,AF_INCOMING_MSG_CMD是接收到一个数据包会产生的事件,协调器在收到 该事件后调用函数 p2p_test_MessageMSGCB,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 HalUARTWrite 向串口 打印输出。ZDO_STATE_CHANGE 和网络状态的改变相关在此事件中若为终端或路由节点 则发送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帧:FF 源节点短地址(16bit,调用 NLME_GetShortAddr()获得)、父节点短地址(16bit,调用 NLME_GetCoordShortAddr())、节点编号 ID(8bit,为长地址的最低字节,调用 NLME_GetExtAddr()获得,在启动节点前应先用 RFProgrammer 将非 0XFFFFFFFFFFFFFFFF 的长地址写到 CC2530 芯片存放长地址的寄存器中),协调器不做任何处理,只是等待数据的到来。终端和路由节点在用户自定义的事件 MY_REPORT_EVT中 发 送 数 据 并 启 动 定 时 器 来 触 发 下 一 次 的 MY_REPORT_EVT 事件,实现周期性的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周期由宏定义 REPORT_DELAY 确定)。5 实验步骤
1.打开工程文件夹协议栈实验2.多点自组网ProjectszstackSamplesSimpleAppCC2530DB下的工程文件 SimpleApp.eww。2.选择工程
编译,生成协调器代码,并下载到 ZX2530A 开发板。此节点为协调器节点。3.选择工程
编译,生成终端节点代码,并下载到 ZX2530 开发板。此节点为终端节点。4.选择工程
编译,生成路由器节点代码,并下载到 ZX2530 开发板,此节点为路由器节点。5.用串口线将协调器节点与 pc 连接起来,在 pc 端打开 ZTOOL 程序。(ZTOOL 程序在 zstack 安装后自动安装)6.开启 ZX2530A 型 CC2530 节点板电源。7.在 ZTOOL 程序中观察组网结果。6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
由接收数据的 DebugString 可以看出图中有两个节点加入了网了,其中一个节点的 DEVID 是21,网络地址:4f07,父节点地址是 0 即协调器。另外一个节点的 DEVID 是 11,网络地址:A6F7,父节点地址是 4f07 即上一节点。实验中可以试着改变不同节点的位置,然后通过 ZTOOL 看看组网结果有什么不同。7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感觉比原来的更有趣,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无线连接的组网,所以和同学们很有兴趣,虽然只有几个分支,但是几个的通信还是可以清晰可见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型android手机的模样,以前都是看成品,这次看的是半成品,感觉很有意思。在组网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刚开始不知道如何解决,就问同学和老师,有的是线的问题,由于实验器材本身的问题,导致一些松动之类的,但最后实验总算是顺利的完成了。在这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第四章 传感器网络综合实验
Zigbee 节点控制程序设计 1.1 协调器节点工程
SimpleCoordinator 即协调器工程,如下图
协调器的应用功能代码实现文件是 SimpleCoordinator.c 在工程文件夹 App 目录下具体实现可参考源码。按下键盘上的 F7 即个编译协调器工程,编译好之后可将代码下载到协调器节点板。1.2 人体红外传感器节点工程
SimpleInfrared 即人体红外传感器工程,如下图
人体红外传感器节点应用控制代码可参考工程目录 App 下 SimpleInfrared.c 1.3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节点工程 SimpleDistanceSensor 即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工程,如下图
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节点实现代码可参考工程目录 App 下
SimpleDistanceSensor.c。超声波测距驱动代码请参考 ys-srf05.c 文件。
1.4 湿度传感器节点工程
SimpleHumiditySensor 即湿度传感器节点工程,如下图
湿度传感器应用控制代码可参考工程目录 App 下SimpleHumiditySensor.c 文件,其湿度的测量驱动可参考温湿度传感器驱动 dht11.c 文件
平台控制操作 2.1 启动程序
1)安装好程序后,打开 android 应用程序面板,找到图标 点击进入程序。
2)直接点击登录按钮,进入到系统主界面。第一次进入是系统会自动连接到 zigbee 网关然后去搜索 zigbee 网络,默认的 zigbee 网关地址为本机 IP 地址,即 127.0.0.1。
3)如果你的 zigbee 网关地址不是本机,则需要修改默认网关地址。通过按下系统‘菜单’按键,会出现如下菜单,选择‘设置’菜单,可以设置默认的 zigbee 网关。如下图:
4)设置好网关后,下次启动程序就不用再次设置了。2.2 搜索网络
如果 zigbee 网关设置好,通过菜单选择‘搜索网络’就可以搜索 zigbee 网络了,正常情况下至少会有一个协调器节点,如果程序提示搜索不到网络,请检查你的网络连接和协调器是否正确连接。如果 zigbee 网络上还有其它节点,可以在网络 TOP 图上一起显示出来。如下,是一个zigbee 网络 TOP 图:
图中共有 7 个节点,其中最上面那个是协调器节点,其它为传感器节点,其中地址为 58229的灯光设备带有路由功能,属路由器节点,它下面有两个子节点,分别为人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2.3 传感器节点操作
通过搜索到的 zigbee 网络 TOP 图,可以了解整个 zigbee 网络的节点分布情况。通过点击屏幕上相应节点的图标可以进入相关节点的控制和监控操作。
下图为温度传感器的监控界面:
其它界面读者可以自行实验,并且去了解。
实验心得
四次实验完成了,虽然不能说自己学到了很多吧,至少对这里面的一些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本科生本来就是为了让我们扩充视角,知道更多的东西。无线传感网络真的感觉很神奇,也很有发展前景,这些高尖端的技术,现在存在一些瓶颈,如果能够突破,对物联天下这个目标将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能够把传感器节点造的更节能,更低廉,更小巧,将会实现全球各个地方的实时数据采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为以后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在收集的数据肯定是海量的,将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一起结合起来,实现真的物物相联。
第五篇:光纤传感物联网的应用
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达到实时控制、精确管理、科学决策的目的,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物联网应运而生,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
这个学期,姜德生教授在学科导论中,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光纤传感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包括物联网的结构,传感网的分类,光纤传感物联网的现状及其关键技术。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以及课后阅读的关于光纤传感物联网的知识,我对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就简要的谈一下我对光纤传感物联网的认识。
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的基础——传感网的研究。中科院在该将传感网的研究列入了知识创新工程,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该研究仅限于特定用途的军用传感网。国内物联网的真正兴起,是源于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在无锡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该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感知中国中心”。自此,物联网在中国社会受到了极大关注,被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下面我介绍光纤传感物联网的内容和应用。
1、物联网的研究内容与难点
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四个层次:a、传感网络,它是由众多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节点密集部署在所关注的物或事物的内部或周围,实现对物的连接、感知和监控;b、数据传输网络,通过现有的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或者一些专用的通信网络,实现传感网探测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控制与分发;c、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涉及数据的海量存储与管理、云计算、数据模型表示和智能化处理等;d、用户与应用接口,包括计算机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在这四个层面上,物联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总体技术的研究;(2)研究如何建立物联网的顶层架构;(3)制定相关的标准体系;(4)引导和规范物联网的技术。
2、光纤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在物联网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大量的传感器。传感器可用于感知各种各样的环境参数,如温度、重力、光电、声音、位移、振动等,为物联网提供最原始的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为人们提供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传感器迅速崛起,其集成了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和光电探测等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安全、集传输传感合二为
一、便于构成分布式传感网络等诸多优点,在物联网这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有取代电子传感器之势。
光纤传感系统主要由光源、传输光纤、探测器与信号处理部分等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纤传输至传感头,当光通过传感头时,根据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不同,外部被测物理量对光的相位、强度、波长、偏振态等一个或多个参数进行调制。调制信号光经光纤传输至光电探测器后转化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还原出被测物理量。
光纤传感网络,就是把光纤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重大工程设施中,通过光缆连接,形成所谓“光纤传感网络”,然后将此“光纤传感网络”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构成“光纤物感网”,即“光纤物联网”。它与无线物联网组合在一起,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功能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采集和存储着物理的与虚拟的海量信息,通过分析处理与决策,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进而实现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在这“智慧地球”的建设过程中,这种三纤合一的、新的光纤传感网络将为之作出革命性的贡献,从而使光纤技术的发展再一次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