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含五篇)

时间:2021-02-18 15:0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

第一篇: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

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

【导语】你知道为什么兔子喜欢用腿拍打地面吗?雪糕为什么会冒烟?向日葵为什么总是想着太阳?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运动是否会使体内有害胆固醇减少?

答:是的。罗兰.巴克利国立研究所对8000名男性志愿者进行的“全国跑步者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长跑的人体内有害胆固醇减少而良性胆固醇增加。使高血压的人中有一半人血压有所下降,与心脏病发生整体有关的危险也减少了3成。

2.大量吃核桃好不好?

答:好。大量吃核桃能减少体内引起心绞痛和脑硬化原因的有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这是美国露马林达大学塞倍德博士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

3.开车时打手机为什么不好?

答:因为开车时打手机太危险,发生的事故率是不打手机时的4倍多,这和酒后开车所发生的事故率一样。此项调查是多伦多大学的莱迪若麦亚博士和兹布斯拉博士来完成的。

4.牛奶能祛除口中异味吗?

答:可以。吃过葱、蒜后,只要喝杯牛奶或用牛奶漱漱口,异味就可以消除。

5.喝醉酒的人能喝牛奶吗?

答:可以。喝醉酒的人喝点牛奶,可保护胃黏膜,缓解对酒精的吸收。

6.炒菜能加牛奶吗?

答:可以。如果炒菜时酱油加多了,加点牛奶可使味道变美。

7.牛奶可以与糖一起加热吗?

答:不行。在80-100°C的高温,牛奶中赖氨酸和糖生成果糖基赖氨酸,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更大,所以,牛奶煮开凉温后,再放糖。

8.早餐牛奶加鸡蛋是组合吗?

答:不是。牛奶和鸡蛋的营养价值虽然很高,但铁却很难吸收,还需其他食品来补铁,有动物的肝、血、肉类、鱼类、蔬菜搭配着吃。

9.牛奶可以与药同服吗?

答;不行。牛奶虽说是补充营养的好食品,但有很多的药物会使牛奶产生不良物质,反而会影响健康。可在服药前先喝点牛奶,可以保护胃黏膜。

10.何时喝牛奶?

答:晚上。

11.豆浆和鸡蛋一起吃好不好?

答:不好。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结合会失去营养价值

12.西红柿与黄瓜一起吃好不好?

答;不好。西红柿中的主要物质是维生素C,黄瓜中却含有一种破坏维生素的酶

13.豆腐与葱一起吃好不好?

答:不好。豆腐中的钙,很容易与葱中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草酸钙极不易被人体吸收,会破坏豆腐中的营养。

14.牛奶和橙子一起吃好不好?

答;不好。它们混合后成为块状,对人体有害。

15.浓茶能解酒吗?

答:不能。因为酒精本来对心脏的刺激很大,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所以非但不能解酒,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16.牛奶煮熟后营养会损失吗?

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都会发生化学变化。目前市场上卖的奶都经过消毒,可直接饮用。

17.多吃甜食会加重近视吗?

答:会。甜食吃多了,会使眼睛内的房水渗透压升高,导致暂时性近视。长期摄入糖分过多,会导致维生素B缺乏,影响眼球壁的营养代谢。

18.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雪层可以保存农田中的热量,利于作物生长。

19.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吗?

答:是。由于人口密度高,北京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仅为300立方米,而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的下限是1000立方米。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20.空气质量级别是Ⅰ、Ⅱ级,对人有污染吗?

答:没有。这是优和良。

21.的饮料是什么?

答:白开水。

22.请说出世界上三大饮料植物?

答:咖啡、茶、可可。

23.手机在什么场合不能打?

答:飞机上,手术室中,因为可以使一些仪器、手术器械失灵而造成危险。

24.烂了半边的苹果能不能吃?

答:不能吃。因致癌性菌已扩散到其中。

25.配眼镜也需要达标吗?

答:是的。如果有的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会使配戴者视力下降,头晕、头痛,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6.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对人体不好,那么低血压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答:有危害。在老年人中,中风约有五分之二,心肌梗塞约有四分之一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27.科学家研究表明,心跳速度与寿命有关,那么是心跳速度快的长寿还是心跳速度慢的长寿?

答:心跳速度慢的长寿。通过锻炼可使心跳速度慢,比如,每天用一小时左右步行4公里,可使迷走神经得到刺激,这种神经可减慢心跳速度。

28.昆虫是否有嗅觉基因?

答:有。比如,蚊子是通过嗅觉来寻找和选择叮咬对象的,果蝇也是通过嗅觉对水果作出反映的。

29.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吗?

答:可以。

30.经常吃洋快餐好不好?

答:不好。洋快餐食品具有三高(高热量、高钠、高脂肪)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纤维)。

31.贪睡好不好?

答:不好。缺觉对身体不好,但贪睡也不好,有可能是动脉硬化的征兆。

32.病毒、细菌会传染,那么坏情绪会不会传染?

答:会的。只要面对情绪不好的人20分钟,就会被传上。

33.吃香焦能使人心情变好吗?

答:能。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大脑产生血清素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人的心情变得快活和安宁,甚至减轻疼痛。

34.降低体温可以使人长寿吗?

答:可以。生活在寒带的人平均寿命比生活在热带的人长寿10至30岁,当体温降至30摄氏度时,人的代谢率可降低一半,机体的氧消耗量仅为正常的百分之五十。

35.跑步时听广播好不好?

答:不好。这样使主管思维的神经得不到休息,这样锻炼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6.新旧电池能混用吗?

答:不能。旧电池内的电阻实际上就成了电路中的一个电阻,会把电白白浪费掉

37.诺贝尔的奖励原则是什么?

答:瞄准贡献。

38.什么是知识产权?

答: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利权利。

39.用节能灯省电也省钱吗?

答:省钱。以34元一只的10W节能灯为例(它的照明亮度相当于普通白炽灯50W)一天以12小时计,110天就可以收回本钱。

40.蝙蝠是瞎子吗?

答:是。它从喉咙发出超声波,用耳接受回声来判断反射物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距离。

41.摄入微生素越多越好吗?

答:不是。有些维生素摄入多了还会中毒。

42.年轮在树上有,还在什么上有?

答:动物和人都有年轮,像龟鳖的年轮在背甲上,牛、马、羊的年轮在牙上

43.嚼口香糖能代替刷牙吗?

答:不能。嚼口香糖只能是对牙齿的一种辅助清洁,因为口香糖清洁牙面和部分牙龈,而对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不能有效清除,所以该刷牙时就刷牙。

44.艾滋病主要通过哪三种途径传播?

答:性接触、血液和母婴。

45.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会感染艾滋病吗?

答:不会。

46.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什么功能?

答:免疫功能。

47.地球日是哪天?

答:每年的4月22日。

48.世界环境日是哪天?

答:每年的6月5日。

49.世界戒烟日是哪一天?

答:5月31日。

50.哪些食物不宜空腹吃?

答:西红柿、香蕉、橘子、牛奶、酸奶、食糖、白酒。

51.鲜猪肉用水浸泡好吗?

答:不好。尤其是不能用热水浸泡。因为猪肉在水中浸泡时,大量的肌溶蛋白会溶于水中,影响猪肉的鲜味。

52.做父母的多一点时间陪孩子好不好呢?

答:好。不但对孩子好,对大人也可以延长寿命。

53.有利于防癌的食物?

答:番茄、大蒜、洋葱、茶叶、海带、菌菇类、豆类、椰菜花等。

54.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重大的创伤或打击是会折寿的,所以有关专家提出了一个口号:生气不该超过几分钟?

答:3分钟。

55.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一样吗?

答:不一样。

56.营养药等于营养品吗?

答:不等于。

57.人的脉率是多少?(心率)

答:正常值是60-80次/分,成年人低于50次/分为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为心动过速。

58.吸烟也损害皮肤吗?

答:对。研究表明,吸烟女性与不吸烟女性相比,皮肤的皱纹增多并提前老化。

59.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发明吗?

答:是。是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一项极其辉煌的成就。

60.每口饭在嘴里嚼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答:是的。因为口腔唾液是人体第一道抗癌防线,具有很强的抗癌效果,只要唾液与食物接触30秒钟,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专家建议,每口饭嚼30次。

61.佐料是中药吗?

答:是。

62.养花也要防中毒吗?

答:对。因为有的花有毒,像夹竹桃,全身都有毒。丁香花和水仙也有毒。

63.人的肺活量是多少?

答:男性平均为3470毫升,女性2400毫升。肺活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30岁以后,每增加一岁,肺活量平均下降25?30毫升。

64.过滤嘴香烟能过滤掉香烟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质,那么能过滤掉尼古丁吗?

答:不能。过滤嘴香烟可以过滤掉烟焦油,不能过滤掉尼古丁及一氧化碳。

65.柳泉居士是蒲松龄的别号吗?

答:是。

6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谁的诗句?

答:杜甫。

67.在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最短的是紫色光。请问,人眼感觉最敏锐的是何种颜色的光?

答:绿光。

68.景德镇的名称来源于皇帝的年号,请问,是北宋还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答:北宋,宋真宗。

69.蜜蜂有几只眼睛?

答:3只单眼,2只复眼。

70.灵芝是属于草本植物吗?

答:不。(真菌)

71.石油主要由哪两种元素组成?

答:碳、氢。

72.邪教的六大特征是什么?

答:(1)教主崇拜;(2)精神控制;(3)编造邪说;(4)敛取钱财;(5)秘密结社;(6)危害社会。

73.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叫什么名字?

答:斯芬克司。

74.煤气中毒指的是哪种气体中毒?

答:一氧化碳。

75.一副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中各有13张牌,这代表什么?

答:代表每季有13个星期。

76.最早利用蒸汽作为动力的是轮船还是火车?

答:轮船。

77.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地下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的节气是哪个?

答:惊蛰。

78.苏武牧羊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他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请问北海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答:贝加尔湖。

79.操作电脑时电脑屏幕位置有何要求?双眼与屏幕的距离应是多少为佳?

答: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40-50厘米之间。

80.下列哪种食用方法不可取?小葱拌豆腐、豆浆冲鸡蛋、土豆烧牛肉、西红柿炒鸡蛋。

答:前三种。

81.我国在科普方面有没有正式的法律条文?

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82.在绿色食品上有标A级AA级是什么意思?

答:A级是可允许使用部分农药,但不能超标;AA级是无农药,使用有机肥。

83.人体内有多少块骨头?

答:206块。

84.笑会提高人体免疫力吗?

答:会。但如果不是从内心深处感觉到乐趣的话也不会产生效果。

85.食物“趁热吃”好不好?

答:不好。烫食能使口腔粘膜充血,粘膜损伤造成溃疡,还对牙龈和牙齿造成伤害。长期吃烫食还能破坏舌面和味蕾影响味觉神经,使人口味越来越重。

86.请说出最近三年的消费年主题是什么?

答;明明白白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

87.哪种植物被称为“油料”?

答:油棕。

88.请说出两种与佛教有关的植物?

答:菩提树、无忧花、贝叶棕。

89.亚洲的树种是什么树?

答:望天树。

90.举出四种热带水果树种。

答:芒果、龙眼、香蕉、荔枝、柚子、红毛丹、菠萝、榴莲。

91.哪种植物可以抗癌?

答:美登木、芦荟。

92.世界最早的纸币源于哪个国家?

答:中国。元王朝开始发行纸币。

93.我们常常用“巾帼”来用做妇女的代称,请问巾帼一词的本意是指妇女身上的腰带吗?

答:不是。是指妇女头上的头巾和发饰。

94.热带雨林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

答: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非洲的扎伊尔河流域、东南亚等地。

95.说出蜜蜂发育的四个阶段。

答:卵、幼虫、蛹、成虫。

96.蜂王浆是蜂王分泌的吗?

答:不是。是工蜂分泌的。

97.蜂群中有哪三个成员?

答:蜂王、工蜂和雄峰。

98.我们常看到的蜜蜂是哪个成员?

答:工蜂。

99.工蜂是雌性还是雄性?

答:雌性。

100.蜂王和雄峰的职能是什么?

答:蜂王负责产卵,雄峰负责与蜂王交配。

第二篇:浅析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浅析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循公共规则,否则公共生活就会陷入紊乱状态。公共生活规则主要有法律、纪律、道德、风俗习惯、宗教教义等。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规则,它既有国家强制性,又有普遍约束力。它不仅确认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必须遵循的权威性,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且通过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在公共生活空间,只有政府、社会和公民都具有明确的公共生活规范意识,并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才有希望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活方式。公民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树立崇尚法律的理念,既是实现自己的权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一个人从出生直到去世都和法律结有不解之缘,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力,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这两个方面说明法律总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同在,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职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许多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根据职工的咨询问题整理出若干个有共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大家从中能够得到启发和帮助。

涉及婚姻的财产纠纷

案例一:原告王某(女)向法院起诉时称,其夫被告张某(男)在双方恋爱期间因为购买结婚住房向其借款2万元,为了尽早有一个“二人世界”,王某便借凑了2万元给张某,张某当时出具了一张借条,并承诺婚后立即归还。但婚后丈夫并未及时还款,而夫妻之间却不断发生矛盾。为此,原告王某就2万元债务将丈夫张某告上了法庭。该案件起诉后不久,王某又另行起诉离婚,并要求与张某共同分割该住房的所有权。

《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中第十九条规定:“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条取消了旧婚姻法中关于婚后8年个人财产转化为共同财产的规定,也就是说,个人的财产永远是个人的。

《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现在,原、被告虽属夫妻关系,但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发生在双方结婚之前,这2万元的债务系原告的婚前个人财产,且婚后双方对婚前婚后财产也未书面约定,依照上述法律规定,夫妻双方的婚前财产属个人所有,故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当支持,被告应以其个人财产清偿债务。因此,张某应该独立清偿2万元借款。

同样,张某购买房屋的时间发生在双方结婚之前,属于其婚前个人财产,非夫妻共同财产。因此,王某不能与张某共同分割该房屋的所有权。

建议:婚前男女双方发生的经济往来一定要留有书面字据,否则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很难解决。本案中如果王某没有借条,则其债权很难得到保护。案例二:李某(男)与赵某(女)于2003年2月开始恋爱,2003年6月二人开始同居。同居期间,购买价值20万元的住房一套,李某父母出资6万元支付了首付,其余的14万元由李某贷款支付。于是,李某的工资付了房钱,赵某的工资供二人生活所用。2004年底,二人因故分手,分割财产时二人对该房屋的产权发生纠纷。

《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本案中李某(男)父母出资6万元应认定为对李某个人的赠与。对于不结婚就同居的人出现“婚前单独贷款购买,婚后一起还贷”的情况,目前仍属于难于界定的法律问题。因为婚前部分(首付+月供)是个人财产,婚后部分是共同财产。对于该案例中李某的工资付了房钱,赵某的工资供两人生活所用,赵某实质上参与了供房,但是她没有直接证据。因此,在分享房屋产权方面有一定难度。

建议:婚前置业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在婚前合资购房。要购房,自己买,而且最好一次性付款(可以考虑父母赞助一些),这样产权最明晰,不容易产生纠纷。另外,婚前全资购买,婚后才取得产权证的,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如果没有兄弟姐妹分割财产的顾虑,买房时写父母的名字,是避免财产纠纷的方法之一。

民间借贷纠纷

案例一:借款人王某向出借人张某借款10000元。在张某要求王某书写借条时,王某称到外面找纸和笔写借条,离开现场,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张看借条数额无误,便将10000元现金交给王。后张向王索款时,王拒不认帐,声称借条是张某伪造,可进行笔迹鉴定。

案例二:借款人丁某向出借人周某借款12000元,周某自己将借条写好,丁某看借款金额无误,遂在借条上签了名字。随后周某在12000后面的空隙处

加了“0”。还款期限到后,双方为此发生争议,周某持丁某所签名欠条到法院起诉丁某,要求归还借款120000元。

案例一属于“是己借款,非己写条”的情况,案例二属于“自书借条”情况,发生这种情况,除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借款的真实事实,否则法院只能依据证据判决,真正的受害者很难维权。

建议:当借款给他人时,书面协议内容要约定合法全面,格式要正规,而且一定要让借款人当面书写欠条,不给他人可乘之机。

案例三:借款人王某借张某50000元,为张某出具借条一份。两个月后王某归还5000元,遂要求张某把原借条撕毁,其重新为张某出具借条一份:“王某借张某现金5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新借条到期后,王某只归还5000元,声称借条写得明白“现还欠款5000元”。张某无奈起诉至法院。

案例四:借款人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为孙某出具字据一张:“收条,今收到孙某7000元”。孙某在向法院起诉后,李某在答辩时称,为孙某所打收条是因孙某欠其7000元,由于孙给其写的借据丢失,因此为孙某撰写收条。以上属于“利用歧义”情况,案例三中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又可以解释为“尚欠”;案例四中以“收”代“借”。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如果两案中的出借人不能举出其他证据证实借款人的借款行为,其权利很难得到维护。

建议:双方订立借款书面协议时一定要按照格式载明借款的具体内容,千万不要图省事认为事实当时清楚而出现模棱两可的词句,产生歧义,导致难以维权。

案例五:张某单位集资急需用钱,同事王某为帮助张某,将张某介绍给其做生意的朋友李某,张某欲从李某处借钱2万元。因张某单位效益不好,李某担心张某到期不能归还,要张某提供保证人。随同张某前去的赵某为了让张某尽快拿到借款,作为保证人签字。不久,张某单位倒闭,张某下岗,借款无法归还。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和赵某替张某归还借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指出:“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依此可知,本案中的王某如果对2万元的债务履行没有保证意思表示,那么就不用对借贷承担保证责任。但由于王某明确在借款合同中作为保证人签字,所以,只能认定王某对债务的履行是有保证意思的。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六条对保证人的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无能力清偿、无法清偿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因本案中的赵某在这起借贷关系承担了保证责任,在张某无力清偿的情况下,应对这笔2万元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十六条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法》第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建议:不要随便给他人担当保证人。一定要做保证人时,应注明是一般保证。这样只有在债务人依法强制履行不能时,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和保证人之间任选其一来履行债务。

房屋买卖纠纷

案例一:2000年底,原告王女士与被告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期房买卖合同,约定2002年10月房屋具备入住条件,2003年3月将房产证办理完毕。但直至2003年底,该房屋产权证书仍然没有办理完毕。王女士这时才得知该公司并未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无权售房。王女士将被告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解除合同,退还房款,支付违约金,赔偿经济损失。

目前,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开发项目中以“期房”居多,而“期房”的最大风险之一是房产建设出现“烂尾”,工程不能按时完成或是根本无法完成。如果这样,不仅房产会贬值,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职工的生活,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房地产商的实力就成了“期房”实现的最关键的保障因素之一。实力体现在法律法规中的“硬指标”,就是房地产商的企业资质,房地产商企业资质越高,自有资金越充足,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反之,房地产商依靠“滚动开发”来运营项目,需要用销售收入进行工程建设,这样的期房就存在风险了———房子的销售情况要受市场影响,一旦房子卖的不好,资金跟不上,工程建设就要受影响,房产盖不起来,就更卖不出去,形成恶性循环。新契约中虽在首页留出房地产商的企业营业执照号/企业资质证号等内容,但是仍有房地产商与职工签约时不填写,玩“新花样”。如:(1)利用证件的复印件修修改改、大做文章;(2)证件中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建筑面积前后不一;(3)超出销售(预售)许可证注明的楼座、楼层进行销售;(4)超出建设工程开工证的高度、面积建设。

如上所述,房地产项目的证件是职工将来能否拿到房地产产权证,最终法定权益能否得到基本保证的“生死线”。这就是人们一般简称为“五证”的房地产项目的销售证件。

1.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如果房地产商不能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就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证。而房地产商取得此证的前提就是向国家按时、足额的缴纳土地出让金。许多房地产商不能取得此证往往是由于资金紧张导致,或销售情况不好,甚至于把资金周转于其它的项目。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房屋的位置、房屋建设情况、道路、市政工程、容积率等等,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审批。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工程情况、选址、工程地形图、批准征用土地的计划等。

4.建设工程开工证

建设用地的条件“三通一平”、施工单位、施工图、“四源”供应协议等。

5.销售(预售)许可证

各房地产商只有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和预售。

建议:不论是心仪多久的房屋,也要防范买房风险,在交纳定金前,一定要认真查看开发商的营业执照和“五证”的原件,确认无误后再交定金。否则,等到签合同或入住时发现问题再解决会更麻烦。

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房地产商必须采用统一的合同文本(简称24条),对于空白条款(双方协商)部分如果开发商已经固定内容,一定要仔细阅读,发现侵权条款一定要据理力争,进行修改,补充条款,不能只有签字的“权利”。比如,合同中如果房地产商违约的赔偿损失过低,远低于“补偿”的标准,对职工的约束明显比房地产商严格的话,一定要进行修改,补充条款。签订购房合同前,也可参照秦兵律师起草的《204条购房合同范本》。

(2)禁止开发商随意对“不可抗力”的条款进行扩大化解释。例如:“因为政府行为”、“政策法规变动”、“是指但不限于房地产商不能预见的原因”、“高考”、“非典”等等,过于宽泛。

(3)交房条件约定不清,房产使用情况不明。

(4)物业服务、车位收费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

一般职工对以上事项多未注意,不知其存在;或虽知其存在,但因此种契约条款甚冗长,且以细小字体写成,不易阅读;或虽加阅读,因文义艰涩,难以理解其真义;且纵能理解其真义,知悉对己不利条款的存在,亦多无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在接受和拒绝间加以选择,难以维权。建议职工在买房时先掌握买房方面的法律问题,或聘请律师、法律顾问参与买房过程,充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效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与社会物质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九类主要

法律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军事法——无一不与国计民生有着种种联系。比如民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计划经济时期存在的是消费品短缺问题,而不是消费者保护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消费品大量生产和销售,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产品缺陷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现象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触目惊心、骇人听闻,如啤酒瓶炸裂、美容变毁容、电热毯短路死人、食物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社会经济秩序面临险境。在这种背景下,全国性的消费者保护运动逐渐形成。198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1993年10月3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着每个人的消费权益。比如,我们学生买衣服常去西单或动物园,买衣服时常常会碰到如下情况。

某学生郑某来到西单明珠商场的一家店铺,看中一件未标价的外套,询问店主价钱。店主面带笑容说:“你是学生吧,优惠价150元。”郑某说:“可以再优惠一点吗?”“120元钱,再也不能优惠了。”郑某非常高兴地买下了这件外套。后来,寝室同学告诉她别人买了一件才花50元钱。郑某随即返回店铺要求退货,遭到店主拒绝,于是郑某向消协投诉这家店铺不明码标价。试问郑某是否有权要求退货?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九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第三款规定,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本案中,该店铺在出售的服装上没有标价,很显然是违背该条款中规定的经营者负有明码标价的义务。可见,郑某有权要求该店铺予以退货。

又如赠品(如买一送一),赠品若为三无产品,销售者者通常会以“没有收费”的理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而实际上,赠品作为买卖关系的一部分,没有向消费者说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同时,消费者只有在购买消费品时,才能获得赠品,是附义务的赠与关系,如果赠品有质量问题,是销售者在进货时没有认真执行进货检查制度,致使三无产品被销售,因此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又如开具发票,我们消费者应该要求商家开具真实详细的发票,因为发票是消费者权益得到法律保护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确立和加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基础,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了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特别强调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必须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加快结构合理、健康发展的消费市场的形成的同时,也保持了生产的均衡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相信学习法律对保护我们自身的权益十分有益。

第三篇: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

一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

二 投射效应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三 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它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厨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的不断上演。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我国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婚外恋如果受到干涉,双方反而相爱越深,恨不得天天厮守在一起才好,然而,真正一旦与自己婚外恋的情人如愿以偿,生活在一起,又会觉得情人也不过如此,妻子或许还好一些。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位学生由于相互吸引而走到了一起,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干涉,然而,这种干涉反而为两个孩子增加了共同语言,他们更加接近,俨然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后来,校长改变了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师都叫去,没有批评孩子们,反而说老师误会了他们,把纯洁的感情玷污了。过后,这两个孩子还是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因为缺乏共同点而渐渐疏远,最终由于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王子和公主相差太远而分道扬镳

四 第一印象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装不出来的。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无独有偶,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五 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

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六 刻板印象

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七 触摸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弗尔德对早产儿进行过每天45分钟的抚摸实验。一般认为,早产儿应该生活在一个隔离的,犹如子宫般的环境中,抚摸只会给他们压力感,会有碍他们的生长。然而他对20个早产儿每天做3次、每次15分钟的舒缓而有力的抚摸。10天中,接受抚摸的婴儿比没有得到抚摸的婴儿平均重47%,而且睡眠和灵敏性也都有很大改善。到第八个月末,他们的体质和智力都有明显提高。最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抚摸的婴儿离开保育箱的时间比其他婴儿平均提前了6天。弗尔德说:“抚摸能有规律地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八 鲇鱼效应

挪威的渔民们捕捉了沙丁鱼后就急忙赶到市场出售,但由于沙丁鱼喜群集、生性不好动,往往窒息而死。唯一老渔民每次都能卖出活蹦乱跳的鲜鱼,其奥妙是在沙丁鱼中放几尾生性好动的鲇鱼。鲇鱼在沙丁鱼中穿来穿去,沙丁鱼受到影响也摇头摆尾,促进了空气的流通,增强了自身的活力。在学校管理中如果在教师群体中引进德才兼备、争强好胜的人才鲇鱼,也会产生良好的“鲇鱼效应”。

九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

十 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有一个条件,即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如果谁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的情绪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地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这一系列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为什么?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一向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十一 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第四篇: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生活中存在许多趣味心理学现象,但必须强调,这些心理效应实际上也是基于一些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并不是说100%在该情况下就会发生这种现象。因此应该理性阅读!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

1.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这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2.大量心理学研究发现,结婚越早,婚姻质量越高。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逻辑:等待的时间越长,结果越好。研究表明,等待只对22岁以下的人有意义。因为早于22岁结婚,婚姻成功率会急剧下降。但22岁以后就无需再等,等到30岁以后,婚姻的失败率也在上升。

3.睡眠不足,会容易发胖。当正常睡眠时间被剥夺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抗压激素,以减缓新陈代谢的速度,同时第二天的食欲也会增强。

4.进化学专家金泽智称,对伴侣比较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水平103,而不忠诚的男性平均智商为97.越是智商高的男性,越珍惜两性关系的专一性。以后就可以这样说了:你要是不忠,你就是弱智!

5.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可是手机最终还是被偷走了。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理。

6.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就希望借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7.毁掉一首好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设为起床闹铃。

8.调查显示:考完试检查的时候,55%的人认为改答案会损害成绩,只有15.5%认为会改善。但实际的情况是:58%把答案改对了,20%把对改错了,还有22%把错的改错了。

9.国外研究发现,50%三岁孩童会说谎,四岁会骗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说谎。孩子说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

10.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睡前玩手机,频繁发送电子邮件,会影响睡眠质量,使第二天情绪变差,易焦虑、沮丧。

11.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他的那个,而不是你。

12.心理学研究显示:男人一天平均说2000个词,女人一天要说7000个词。工作一天,老公的那2000个词在公司就说完了,回家只想休息。而老婆还有5000个词没说呢,总要把它说完才能睡吧。然后很多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13.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第五篇: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这种印象虽然是初步的相互了解,但在对人认知中却起着明显作用。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如果在公务员考试、考察干部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其缺点很容易被忽视。

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考察、考核、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是指教师在观察某个学生时,对于他(她)的某种品性或特征有清晰的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教师的角度看非常突出,因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它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偏见。

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察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名学生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便会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行也就变成了行;反之,则相反。

鲶鱼效应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该船长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5000、2000和1000。那个领5000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5000;领2000的也赚了2000,唯独那个领1000的把银子埋到地里。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随后告诉他们: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回来。这就是马太效应。这一效应可以给予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委以相应的工作,授以相应的职务;二是要引导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有才干而不去运用,也是不受欢迎的。三是要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从众效应在交往中随时可见,多数人认为比较好的人,人们大多会放心地与之交往;多数人认为不好的人,人们常常不会与之交往。从众效应的发生与否以及发生的程度如何是受到许多因素制约的,其中社会比较影响最大。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社交,它就像“魔棒”一样,把人紧紧地吸引在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中,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就叫做角色效应。角色效应的产生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就目前家教情况而言,普遍存在着对孩子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在不少家长心目中就是“学习好”,“学习好”就是分数高。由此引发出教育指导思想的失误,造成家教中智育,轻德、体、美和劳动教育的倾向,降低了家教质量;二是对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角色概念的认识的偏差,一些孩子常以“我爸是经 理”、“我爷爷是书记”而自负,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孩子养成了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表心态;三是在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角色规范,实现角色期待,这就叫角色行为。从角色认知的形成到角色行为的 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帮助和教育孩子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是家长的职责。如有的家长让孩子 当家庭“财政部长”,安排家庭的开支,这就是在利用角色意识教育孩子,在一系列的角色、行为中,让孩子更深层次地了解家庭生活,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克服马虎、草率 的性格弱点都是十分有益的

暗示效应

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 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家教中,家长就可以应用一个“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使孩子产生暗示效应。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去打针,故意指着别的大吵大闹的孩子说:“这个孩子不勇敢,怕打针。” 接着孩子说:“我勇敢,我不怕打针!”果然,在打针时,他能忍住疼痛不哭叫,这就是由 暗示引起的意志行为。除用诱导语之外,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 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家长常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改变孩子偏食的习惯,可采用非言语的 暗示方法,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于是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暗示跟着慢慢吃;如果同桌的 其他孩子吃得很香,那对这个孩子的暗示作用就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吃抢食特别香”的道理。也有些家长还常常针对孩子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同孩子边看边议论,或给孩子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心理效应。

定型效应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在概括偏颇或忽略个体差异时,就会出现认知错觉。这种错觉称之为定型效应。

层递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是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样依层次地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效应呢?因为当人们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往往很难拒绝,否则,似乎“太不近人情”了,而且这种微不足道的要求人们的心理完全能承受。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仿佛跨进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无抽身后退的可能,再一个更高的要求就和前一个要求有了继承关采,似乎就应顺理成章地接受。再说,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会使人的心理失去戒备,从而容易服从。

层递效应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在教育中,如运用得当,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引导目的。

投 射 效 应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刻 板 印 象

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定 势 效 应

定势效应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如小品“配角”中朱时茂说陈佩斯:“就你那模样,一看就是个反面角色……”然后说自己:”看我穿上这身衣服,起码也是个地下工作者呀……”这就是从长相产生的定势效应。“疑人偷斧”也是这个道理,它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而得出的定势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定势效应,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而对于一个犯过错误或不被看重的人来说,要改变别人的定势效应,就要对自己的成绩或好事做适当宣传,在别人的心目中改变的、不好的定势效应,建立新的、好的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下载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中常见科普知识(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总结

    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谨献给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物理学的同学 ————王智超 2012年10月11日 1.白炽灯为什么要做成梨形的? 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通电后,灯丝发热,温度高达......

    生活中常见的幽默笑话

    生活中常见的幽默笑话 有天突下大雨。精神病院的患者们很高兴的拿起毛巾、香皂去雨中洗澡。一个精神病人站在躲雨的地方傻笑。院长看见就问他:“你怎么不去呀?”精神病人得意......

    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一、 说教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

    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竞赛(C)1. 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等温室气体。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D)2. 在开车节能上,要避免冷车启动,......

    倡导绿色生活,学习科普知识

    倡导绿色生活,学习科普知识 组织社区居民们开展了一次,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普知识活动。首先,书记向居民们介绍了环保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更科学地保护环境。然后,结合花木街道的“倡......

    低碳生活科普知识选

    “走进低碳生活”科普知识答题 姓名: 住址: 1、全国统一的环保举报热线电话为( ) A.12369 B.12365 C.12345 2、造成气候变暖是因为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 )等温室气体。 A.二氧化硫......

    生活中常见的盐(推荐五篇)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 歙县深渡中心学校张卫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现代心理学》—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授课对象:大一学生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学习,引导同学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学会观察和认识图形,并训练其用合理、专业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