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2、学会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出反应规律,形成“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体会“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盐的溶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说学情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本课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如:盐的组成特点及常见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等,学生已经具备。但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我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复分解反应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课题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
环节一,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学生熟练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环节二,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
2、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实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 反应、NaCl与AgNO3、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断,突破教学难点。
3、归纳总结
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
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5、拓展提高
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五、本课教学设计对我的启示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教育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教育反省的过程,在此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挖掘自己的“亮点”。
第二篇:1.1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池初中
束学彬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于本课题容量较大,所以将它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几种盐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教学理念。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盐的知识。进而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并知道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见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蒸馒头;碳酸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和技巧: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已有知识设置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
⒈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六、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药品: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学手段
电脑、实验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应用)
七、教学过程
[视频引入]抢盐风潮
从最近一系列的抢盐事件入手,让学生体会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1)为什么会出现抢盐风潮?(2)盐是不是就是食盐?(3)盐都是咸的吗?
一、氯化钠
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引导学生归纳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
(一)氯化钠的用途 投影图片:氯化钠的用途 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⑴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⑵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⑶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⑷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掉色。⑸铜器生锈或者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⑹误食有毒物,喝一些食盐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整理、归纳:
⒈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⒉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⒊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⒋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⒌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了解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食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二)氯化钠的生理作用:
讲解: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否则会引起高血压,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又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并出现水肿,浑身乏力,红军当年反围剿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聆听讲解 让学生了解氯化钠重要的生理作用。
(三)介绍氯化钠的分布: 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那些地方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吗?
(四)食盐的制取:
你想知道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吗? 播放录像: ①海水晒盐:
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中含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②简介我国食盐的主要来源:
目前全国的食盐里面,海盐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时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矿盐,主要原因:一是海盐中含杂质较多,要提纯成本较高,不经济;二是海盐场占地 太大,现在海边的滩涂都很值钱,都在逐步转向海鲜养殖和土地开发,制盐利润率太低了。事实上,在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海盐场早就式微了,这纯粹是经济规律使然。井矿盐的储量非常非常非常丰富,随随便便一个盐矿的储量就几亿吨几十亿吨,全国人民吃个几百年不成问题,分布也很广,四川、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河南、江西这都是大产区,运输不成问题,所以大家不必担心食盐短缺的问题。
二、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提出问题:
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和接触到石灰石? ⒉同学们知道哪些物质中含有碳酸钙? 出示一块石灰石和一只牙膏
⒊石灰石和牙膏之间有什么联系?
讲解:牙膏中的一种配料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并且是由石灰石为原料制作的。这种配料就是——碳酸钙(CaCO3)。4.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有什么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小结: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还可以用于补钙剂等。提出问题:
你参观过溶洞吗?投影图片:
知道这些石笋和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介绍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讲解: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展示生活中收集到的含有碳酸钙的实物,介绍实物的用途。(石灰石、大理石、汉白玉)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活动】
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讲解]我们碳酸钙能够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那么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分组进行实验、对比分析 现象: 分析: 思考、讨论 完成课本表格
学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实验结论,总结规律 小结: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作业:P75 第1题 第2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设计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做饭时看到的黄色火焰”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念,清楚认识酒精和天然气燃烧时的黄色火焰是食盐造成的,为今后学习颜色反应奠定基础。
2.加强实验探究教学,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九、教学反思
1、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要善于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十、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1.氯化钠的用途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 3.氯化钠的分布 4.食盐的制取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
1.碳酸钠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还可以用于补钙剂等。
2.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考官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11.1生活中常见的盐说课稿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考官上午好,我是化学组
号考生,我叫潘永坤。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
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盐的知识。进而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还可以将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将起到小结的作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知道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并知道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见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用于蒸馒头;碳酸钙是常见的建筑材料;知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如碳酸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产生CO2);也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常说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分类的盐。已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方法和技巧:组织讨论和实施探究活动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已有知识设置探究活动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常见盐的组成,并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感受化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相信化学将为实现人类美好的未来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
⒈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⒉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六、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药品: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稀盐酸、石灰水、等 教学手段
电脑、实验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应用)
七、教学过程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引入]钠离子燃烧实验
细心的同学可能在做饭是会发现天然气燃烧时有时会有黄色火焰,我们知道天然气燃烧应产生蓝色火焰,想知道是“谁”在燃烧吗?请看实验:(将食盐撒在酒精灯的火焰上)
[讲解]食盐是我们最熟悉的盐,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有关知识。倾听----引起思考 观看实验
揭开谜底:做饭时看到的黄色火焰是食盐导致的。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氯化钠
根据学生所谈到的食盐的用途,引导学生归纳氯化钠在医疗、农业、食品、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用途。⒈氯化钠的用途 投影图片:氯化钠的用途 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⑴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⑵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⑶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⑷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掉色。⑸铜器生锈或者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⑹误食有毒物,喝一些食盐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整理、归纳:
⒈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⒉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⒊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⒋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⒌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了解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妙用。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食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⒉氯化钠的生理作用:
讲解: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聆听讲解 让学生了解氯化钠重要的生理作用。
⒊介绍氯化钠的分布: 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那些地方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吗? ⒋食盐的制取:
你想知道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吗? 播放录像:
①
海水晒盐:
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这样制得的食盐中含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投影图片:盐田
你想知道工业上是如何制食盐的吗?
②播放录像:工业制食盐的过程。学生看书思考、回答: 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⒌盐与食盐
你听说过盐中毒的事情吗? 播放录像:
①用工业盐烹调食物引起中毒的事件资料。②不法商贩用工业盐腌渍食品的资料 引导学生提出盐和食盐的区别。简介:几种有毒的盐
亚硝酸钠(NaNO2)硫酸铜(CuSO4)
讨论,交换信息。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为什么食盐可以食用而有些盐不能食用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盐与食盐的区别:食盐不等于盐,食盐是一种物质,而盐是一类物质,食盐是盐的一种。创设问题情景。
通过具体实物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正确知识的印象,纠正错误认识,完成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碳酸钙的用途 提出问题:
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和接触到石灰石? ⒉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含有碳酸钙的物质? 出示一块石灰石和一只牙膏
⒊石灰石和牙膏之间有什么联系?
讲解:牙膏中的一种配料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并且是由石灰石为原料制作的。这种配料就是——碳酸钙(CaCO3)。
⑷碳酸钙有什么用途? 小结: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还可以用于补钙剂等。提出问题:
你参观过溶洞吗?投影图片:
知道这些石笋和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介绍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讲解: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回答问题,交流
展示生活中收集到的含有碳酸钙的实物,介绍实物的用途。(石灰石、大理石、汉白玉)思考、联想、大胆猜测 提出结论:
①
石灰石和牙膏没有任何联系。②
石灰石和牙膏中的主要成分相同。
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情感。
【活动】
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讲解]我们碳酸钙能够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那么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投影]实验探究: 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思考、讨论 观看投影
分组进行实验、对比分析 完成表格
学习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学习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实验结论,总结规律 作业:P75 第1题 第2题 学生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设计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做饭时看到的黄色火焰”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观念,清楚认识酒精和天然气燃烧时的黄色火焰是食盐造成的,为今后学习颜色反应奠定基础。
2.加强实验探究教学,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亲自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九、教学反思
1、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要善于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十、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三、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1.氯化钠的用途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 3.氯化钠的分布 4.食盐的制取 5.盐与食盐
二、碳酸钙的用途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1.大量用于建筑业 2.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考官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生活中常见的盐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2课时)
歙县深渡中心学校张卫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复习,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一类物质也能和盐酸发生反应,并学会碳酸根离子的鉴定。2.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石灰水混合,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碳酸钠和石灰水能发生化学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1.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三、教学难点 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班班通、课件)、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你参观过溶洞吗?投影图片:
知道这些石笋和钟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吗? 介绍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讲解: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提出问题:
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和接触到石灰石? 展示图片
生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⒉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含有碳酸钙的物质? 出示一块石灰石和一只牙膏 ⒊石灰石和牙膏之间有什么联系?
讲解:牙膏中的一种配料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并且是由石灰石为原料制作的。这种配料就是——碳酸钙(CaCO3)。
归纳总结:碳酸钙的用途有:做建筑材料,做补钙剂。活动探究1:如何证明一种物质中含有碳酸钙?
生:实验方案。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
归纳总结:碳酸钙的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和稀盐酸反应,高温分解。
课件展示 纯碱、小苏打的图片:
师:讲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提出问题:你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多少了解? 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归纳总结:碳酸钠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生活中可以用来蒸馒头。
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
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中都含有碳酸根,它们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活动1: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和盐酸发生反应。
聆听学生介绍实验现象并写出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生:探究1现象:都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它们都可以和含有碳酸根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探究2: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和石灰水发生反应。聆听学生介绍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2现象: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溶液无现象。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介绍工业上制取烧碱的反应。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与学生交流三个反应的共同点,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与学生总结复分解反应和其他基本反应类型的区别。
总结四大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谈一谈我的收获:
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都可以和盐酸反应,碳酸钠可以和石灰水反应。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AB+CD=AD+CB
作业:1.P78/2.3.2.基础训练册/65--68
第五篇:《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反思
黄峪中学 祁慧颖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