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德惠21中
吴爽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在本节课中学习完毕。所以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内容的一个升华与深化。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的用途和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问题。这对本节内容中的常见盐的用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之前学习的CO2的制取反应和灭火器的原理中牵涉到的反应,正是本节课所学的盐与酸的反应。而盐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则是学生以前接触较少的,或是虽然接触到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关观念的新内容。所以本节课应将此项内容定位为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2、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
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离子的检验方法。利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物之间的相互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情境引入,解决问题】
投影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用途的图片,并介绍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的制碱工业过程。
设计理念: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入手,把常见物质的用途设计成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明白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美丽的大自然。以我国著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的图片引入意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学生对纯碱的认识。
第二环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回顾旧知】 学生活动:回顾实验室中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投影出示相关化学方程式 【情境问题的提出】
如果将石灰石换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还会不会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呢? 【探究实验】
投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视频 【学生总结】
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替换石灰石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描述实验现象。【展示交流】
学生板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点评。【提出问题】
投影: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为什么都有二氧化碳生成?前面的这三种物质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都含有CO32-【教师引入】
因为这个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所以要想验证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CO32-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学生总结】
CO3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设计理念:本环节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再者引导学生从三种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讨论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不多,所以补充设计了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探究实验。总之就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指导生活。
第三环节:盐与碱的反应 【教师导入】
以上共同探讨了盐与酸的反应,那么盐能否与碱反应呢? 【探究实验】
投影进行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
1、实验现象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四环节:复分解反应及其特点 【教师导入】
投影本节学习到的4个化学方程式,思考是否属于以前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观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这些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难点突破】多媒体演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效果演示两种物质是如何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
设计理念:复分解反应强调的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成分的交换实际上是离子的交换,而多数同学对离子概念的建立仅仅停留在初步阶段,所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这一新的反应类型的理解,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第五环节: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相互交换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是否是有条件的呢? 【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H2SO4 Ba(NO3)2 NaOH K2CO3四种物质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是哪几组?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1AgNO3 + HCl===
2、K2CO3+ H2SO4 ===
3、Na2CO3+ CaCl2 ===
4、Na2SO4 + HCl-------
5、H2SO4 + BaCl2===
6、Ba(OH)2+ KCl------
7、HNO3 + NaOH === 【引入】复分解反应要什么条件才能发生呢? 【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探究实验和投影出的本节课接触到的化学方程式观察、讨论。
【成果展示】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有水生成时 【教师引导】有关物质是否是沉淀,要借助于上节课已经学习过的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梳理整合】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梳理总结
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2、盐的某些化学性质(与酸、碱的反应,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3、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达标测试】
1.下列与生活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用于烹任
B.氯化钠所提供的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C.碳酸钙可以用作补钙剂
D.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鉴别碳酸盐常用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HCI和Ca(OH)B.H2SO4和Na2CO3
C.AgNO3 和 BaCl2
D.KCl和CuSO4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C.两种物质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物质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D.盐是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H2CO3 == H2O +CO2↑
B.CaO + H2O == Ca(OH)2
C.Fe+CuSO4 == FeSO4 +Cu
【布置作业】
D.HCl+AgNO3==AgCl↓+HNO3
第二篇: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生活中的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常见的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活和生产都有广泛的用途。
(2)初步认识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3)鉴别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够简单归纳出反应的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2)按照科学探究训练的基本模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式学习,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通过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化学科学对人类有进步的感悟。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酸和碱相关内容之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纳和碳酸盐。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可分成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得到粗盐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探究粗盐的提纯。第二课时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且通过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得出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
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和探究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发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模式构建尝试:
6人一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要让人人有话说,有事干,人人都参与。分工合作,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学得主动,愉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
创设情景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观察与思考 结 联想与启示 练习与
引出主题 联想与启示 合作实验探究
论 交流与讨论
实践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展现图片或动画,便于创设情景,展开思考与讨论。图片:(1)美丽的桂林山水——让学生感受到碳酸盐能构成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碳酸盐兴趣;
(2)天安门华表、豪华酒店的地面、美丽的珊瑚、贝壳等——让学生感悟碳酸钙的不溶性质与自然界的关系;
(3)松软可口的面包、苏打饼干,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碳酸盐溶解性的差异,让学生领悟物质的用途取决于它的性质
(4)大理石雕塑60年的变化的对比——让学生从自然现象体会到碳酸盐在生活中的变化具有普遍性,重点感悟化学腐蚀——酸腐蚀
FLASH动画: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理解,同时引起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实际去获得第一手材料:如收集各种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样品(大理石,贝壳,珍珠,蛋壳等),收集有关碳酸盐的知识,可以借助已经学习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图书馆或互联网等),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大胆猜想。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展示)
一盆石灰石盆景(设问)
同学们想想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石灰石?
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理石?描述它?想象它是什么样的物质?(穿插图片引导)美丽的桂林山水(设问)
这种独特的地理风貌是由什么组成,主要成分是什么?(介绍)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设问)
自然界还有很多物质与它密切相关。(穿插图片引导)
天安门华表、豪华酒店的地面、美丽的珊瑚、贝壳等(小结)碳酸钙是与人类和自然密切相关的物质: 天然(矿石,贝壳,骨骼等)人工装饰等
我们有必要学习它的性质特点,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对比展示)石灰石与纯净的CaCO3(提问)
你们发现碳酸钙有什么物理特性?(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碳酸钙是否溶解于水 观看,引发联想与思考 联想自然界的存在思考讨论(观察与思考)观看图片,思考它的组成 得出结论: 石灰岩(矿石)石灰石 主要成分CaCO3 思考(学生回答,展示)
各种颜色花纹的大理石样品(解释)什么是汉白玉
观察思考(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学生回答)观察实验,及时记录现象
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想象之中 让学生感受到碳酸盐能构成美丽的大自然。
消除学生看过图片后积虑在心头的部分疑问
明确学习碳酸盐性质的重要性
感悟碳酸钙的不溶性质与自然界的关系: 性质决定反映存在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联想与启示 实验,观察与思考(结论)小结物理性质(设问)
生活中是否有可溶的碳酸盐?(图片)
松软可口的面包、苏打饼干,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等(介绍)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溶解于水(提问)碳酸钠、碳酸氢钠钙的物理特性(小结)
常见碳酸盐的物理特性:突出颜色和溶解性的不同(提问)
矿石中是否可能有Na2CO3,NaHCO3 ?面包中能否加入CaCO3? 思考讨论
观看图片(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观察实验
及时记录现象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不同的碳酸盐溶解性的差异而导致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的不同 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生活中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碳酸盐溶解性的差异,并能运用归纳法分类
让学生领悟物质的用途取决于它的性质 承上启下:
创设情境,引入对碳酸盐化学性质的学习,联想与猜测(图片分析原因)60年的变化:大理石雕塑的对比:
先出现60年后的面目全非的人物雕塑,让学生猜测他原来是怎样的? 学生猜测后,再显示60年前的美少女雕塑 观察思考,分析造成明显变化的原因?(学生回答)
酸雨的危害及原因 让学生从自然现象体会到碳酸盐在生活中的变化具有普遍性
感悟化学腐蚀——酸腐蚀 观察与思考 活动与探究
结论(引导学生)用怎样实验方法验证猜想?
(设问)
碳酸盐+酸?(归纳)(1)碳酸盐+酸-----CO2 +H2O+可溶性盐(2)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实验探究)CaCO3粉末+酸
(书写化学方程式,小结)CaCO3+2HCl=CaCl2+ CO2+H2O↑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合作实验探究一)Na2CO3粉末 + 酸 NaHCO3粉末 + 酸
(书写化学方程式,小结)Na2CO3+2HCl= 2NaCl+CO2 +H2O↑ NaHCO3 +2HCl= 2NaCl+CO2 + H2O↑ 实验探究
亲身体验
用实验方法寻找规律,用原理解释理解规律,训练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帮助理解和掌握规律
目的:探究碳酸盐化学性质的共同点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启发实践,练习与巩固(引言)
以上我们发现了碳酸盐与酸反应的规律,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一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何检验出来这些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建筑市场常常鱼目混珠,区分真假大理石?
(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展示实物)
学生课前收集大理石,贝壳,珍珠,蛋壳等(合作实验探究二)
学生自己带收集大理石,贝壳,珍珠,蛋壳等,验证是否含碳酸盐?(小结)
大理石,贝壳,珍珠,蛋壳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理解: “性质”“检验” 的关系,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
目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尝试:验证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哪些含碳酸根离子探究式学习课堂模式构建尝试,分工合作,人人都参与。设置情景,引出新问题(设问)
可溶性的碳酸盐能否转化为不溶的碳酸盐(如:把Na2CO3溶液中的CO32-CaCO3沉淀下来)我们加入含有大量Ca2+ 溶液:如Ca(OH)2溶液试试(合作实验探究三)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书写化学方程式,小结)Ca(OH)2+ Na2CO3= CaCO3 +H2O↓
实验探究中,学生还可能提到加入CaCl2,Ca(NO3)2等 阶段性总结:
在Na2CO3溶液中加入含有大量Ca2+ 溶液:如Ca(OH)2,CaCl2等都可得到CaCO3 分析思考,寻找规律(设问)
今天我们在学习碳酸盐中接触到一些新的化学反应,大家仔细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都属于什么反应类型?⑴引导学生摆弄复分解反应模型
⑵演示复分解反应动画 对比前面所学习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哪些不同之处?
寻找几个方程式的共同点,尝试归纳。
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建构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模型 归纳概念(归纳)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理解记忆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寻找规律(设问)酸,碱,盐之间是否都有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酸+碱 碱+盐 酸+盐
(引导)
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的离子,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如生成物中有气体时,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就会发生改变(各组展示模型模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讨论交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合作实验探究五)
1.桌面上有碳酸钠溶液,还有酸、碱、盐的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钾溶液),两两混合,观察现象分析是否能够反应。
2.用模型(如磁铁等)表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 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对象
通过合作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模型分析,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尝试发生变化的微观实质 归纳总结(动画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归纳)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有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产生,从微观上分析则决定于是否减少反应物的离子浓度。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得更多!听教师讲解
加深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理解,同时引起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硝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掌握方法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六.板书设计: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碳酸盐: 1.重要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溶解性 可溶性: Na2CO3,NaHCO3 难溶性:CaCO3 2.重要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CaCO3+2HCl=CaCl2+CO2 +H2O↑ Na2CO3+2HCl=2NaCl+CO2 +H2O↑ NaHCO3 +2HCl=2NaCl+CO2 + H2O↑ 碳酸盐 + 酸-CO2↑
(2)与碱反应: Ca(OH)2+ Na2CO3= CaCO3 +H2O↓ 3.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4. 复分解反应发生:(1)概念:
(2)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产生,从微观上分析则决定于是否减少反应物的离子浓度。
第三篇:《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教学反思
黄峪中学 祁慧颖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第四篇: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第五篇:课题1_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
②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③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粗盐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生活的情怀。教学重点
①氯化钠的用途;
②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学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方法。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ppt展示,进行物质的分类。
〔学生〕:思考并回答,〔导入〕:由食盐的重要性,引入盐。
〔讨论〕:学生了解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2-73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
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学生回答〕NaCl、俗名:食盐。
〔板书〕:
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
〔板书〕:
2、氯化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2-73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提问〕: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
〔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再将粗盐提纯得到精盐。如何将粗盐提纯呢?
〔板书〕:
3、粗盐的提纯:
〔讨论〕:⑴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那些步骤来制取精盐?
⑵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应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除去可溶性杂质可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引入新的杂质。除去泥沙可用前面学过的过滤法。
2、一贴、二低、三靠。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蒸发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讲解〕:蒸发一般用加热的方法将溶剂蒸去,操作时应注意:
1、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放在实验桌上;
2、蒸发皿里的液体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
3、加热时用 玻璃棒不停的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 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过渡〕:了解了上述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
粗盐的提纯
1、溶解
用药匙取适量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食盐水是否浑浊。
2、过滤
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两次后仍浑浊,应查找原因。
3、蒸发
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交流与讨论〕: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用到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讲解〕 〔过滤〕:刚刚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图片展示 〔板书〕: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2-73页 〔回答〕:学生完成PPT展示的内容,完成表格。〔反馈〕: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氯化钠等四个盐,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的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1.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
2.思考
:滤液中的可溶性杂质,我们应该怎么去除呢?(比如:
氯化镁、氯化钙)
3.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生活中粗盐提纯的方法应用,下一节课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
3、粗盐的提纯: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