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感悟[大全]
【篇一】
春节前夕,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一经推出,就在朋友圈被刷屏了。珍贵的照片、亲切的同期声,熟悉的话语,令国人备感振奋,也备感幸运——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人民领袖,真是国之大幸。
他从人民中来,居庙堂之高而不忘其民。微视频里出现的最多的,就是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最牵挂的,始终是广大人民。每到一处地方考察,他会亲自揭开锅盖看看人民群众吃的是什么,他会嘘寒问暖关心困难群众冷不冷,他甚至走进群众的厕所,赞叹旱厕改成了抽水厕所。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是发自肺腑,是无微不至,是大爱无疆。
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始终为人民谋幸福。人民群众笑了还是哭了,是他判断党的工作的准绳,人民之所求,就是他奋斗的目标,人民之所恶,就是他打击的对象。惩治人民群众最痛恨的腐败,他有贪必肃,有腐必惩,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抓好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扶贫,他严管干部,发现人才,锲而不舍,真抓真扶。他从不曾忘记
他忠于信仰,把历史的功绩归功于人民。虽然身居高位,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与拥护,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的成绩,但他没有丝毫骄矜,从不宣扬自己,反倒反复告诫全党:“走的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他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所以,他始终扎根人民,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并把历史的功绩归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正如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祝词中所说的那样,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每个人都应该深深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跟着人民领袖的脚步继续前进,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篇二】
1982年3月,习近平来到正定工作,他与当地百姓“一起苦、一起过,一起干”,在这燕赵大地的西南一角书写下一首青春洋溢的感人诗篇。《习近平在正定》一书通过被采访者口述还原了总书记当时在正定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广大干部认真研读并用心感悟。
近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在网上一度刷屏,阅读《习近平在正定》一书,让人不自觉地将之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彰显了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而在正定工作的三年时间正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生动诠释,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心系民生,勇于担当。工作中,习近平把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他来到正定以后,了解到正定县征购负担过重,同时由于长期受到思想和体制的束缚,片面追求粮食高产,陷入了单一经营的困局。农民们不仅吃不饱,收入水平也十分低下。习近平冒着犯错误的风险,与吕玉兰一起向中央反映,使正定县的征购指标得到有效核减,并改善种植结构,一年就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大幅提升了农民收入;
“治国之道首先裕民,裕民才能国强。”习近平支持并号召正定百姓靠勤劳致富,他通过召开商品生产会议,表彰带头致富群众,发挥“致富样板作用”,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等方式,在经济上帮助扶持致富人、在法律上坚决保护致富人,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使得正定的百姓敢于致富并获得成功;
习近平还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得知南牛公社永固小学校舍破烂不堪,学生被迫停课,他立刻责成南牛公社党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改善办学条件,要求“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他一有时间就去学校转,以确保掌握全县校舍危旧情况和修缮进度。直到1985年5月赴厦门任职前,他仍然牵挂着孩子们……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习近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重温习近平在正定的岁月,这一理念贯穿始终。1982年至1985年,习近平经常深入正定县塔元庄村调研,并逐步了解正定县其他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发现“以粮为纲”的思想严重束缚了正定经济的发展。他聘请专家对全县商品经济和前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提出了“半城郊型”的经济发展路子,使正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翻身”;
正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文化名城,习近平酝酿借此发展旅游业。1983年他偶然得知中央电视台拍摄《红楼梦》需在北京周边选址搭建荣国府,仔细考虑后,他大胆决定“弄假成真”,不搭假景,建实景。他说,看准了就要抓,一抓到底,抓出实效。荣国府建成后,极大地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创下了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此外,正定历史源远流长,习近平十分重视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他熟读县志、史料,经常在工作之余亲自寻访和勘察古迹,对于损毁严重的古迹,他对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讲古迹修复并保护起来。他还任命贾大山为文化局局长,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健全文物保护制度,组织编写《正定古今》等书籍,为正定的历史传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守旧未必风平浪静,改革必然海阔天空。”习近平是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是改革的坚定实践者,更是改革的坚定保护者。正定县农村的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导致了农民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习近平经过仔细思虑,与冯玉兰、程宝怀在“河北省没精神,石家庄地委领导没讲话”的情况下积极推动“大包干”并在双店公社试点成功,农民收入当年就翻了一番半,开了河北省省“大包干”的先河;
习近平任县委书记期间,正定县很多国有企业都出现了不景气,甚至连年亏损的情况,习近平在进行了深入探索以后,决定对企业“松绑放权”。他深刻地指明了体制改革的方向,制定了《正定县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设想》,对全县企业实行“五权放开”,又在全县经济会议上提出“一包三改”,并积极奖励先进,进行技术革新。很快,正定的很多企业都打了“翻身仗”;
同时,习近平觉得,正定要发展,必须让更多能人站上舞台。他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他制定了正定县的“人才九条”政策,并积极向全国招揽人才。通过政策支持以及多方努力,正定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后来都为正定县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这一政策带来的发酵效应在他离开后多年仍持续释放……
为人民,总书记始终严于律己,敢抓敢管。“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习近平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带头抵制、纠正歪风邪气,遇事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3年多时间里,艰苦朴素,从不搞特殊化,十分自律。在住上,他睡在办公室。床铺由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搭建而成,铺上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甚至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在吃上,他也十分简朴,总是在机关食堂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在行上,他也总是轻车简从,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习近平的艰苦朴素给正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正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良好榜样;
1983年底,针对正定县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作风漂浮,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不负责任的突出问题,习近平亲自主持制定了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为推进落实,习近平又向县委四大班子写了一份亲笔署名的信件,提倡深入基层,大兴调查之风。正定县的领导干部作风逐渐得到改善;
为了让领导干部跟上形式,具备总揽大局,抓大事的能力。习近平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他改变过去“老中选青”的做法,实行“青中选优”,把党性强不强、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选拔的重要条件,对农村基层领导班子作出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基层班子结构调整后,正定县在商品经济发展上很快迈出了新的步伐,各项工作出现新气象……
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奠定了总书记以身许党、以身许国、以身许民的政治情怀和伟大抱负,从正定的县委书记到我们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将“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指向,将“为人民”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体现出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一个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的领袖必将力量无穷,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
【篇三】
近日,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网络微视频《人民领袖》。视频配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同期声,讲述了他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今天的心路历程,让我们领略到了大国领袖的初心和使命。
珍贵的照片、亲切的同期声,熟悉的话语,令国人备感振奋,也备感幸运——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人民领袖,真是国之大幸。
他从人民中来,居庙堂之高而不忘其民。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最牵挂的,始终是广大人民。每到一处地方考察,他会亲自揭开锅盖看看人民群众吃的是什么,他会嘘寒问暖关心困难群众冷不冷,他甚至走进群众的厕所,赞叹旱厕改成了抽水厕所。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是发自肺腑,是无微不至,是大爱无疆。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抓什么,困难群众最需要扶贫,我们就要抓好扶贫,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他始终重视百姓生活,国家的大政方针要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要是哭,就要注意该改正的改正,该完善的完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为人民谋幸福。
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如:精准脱贫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厕所革命等,一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把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落到实处,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新时代,始终紧跟人民领袖,永葆初心使命,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干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民服务,那就是继续发扬习主席的一心为了“人民”精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干好每一项工作。
【篇四】
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个回答彰显了习近平主席心系人民的一腔赤诚历久弥新。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
最近,我阅读了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更加深切感受到了习主席的人民情怀始终如一。在正定工作的3年多时间,习近平同志和正定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1982年3月到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他经常骑着一辆老式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奔波在正定县的乡间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两岸。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的足迹遍及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端着碗与大家拉家常;
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了解情况,和农民一样抽当地产的荷花牌香烟;
当时县委、县政府的大门也是敞开的,许多老农背着粪筐就进来了。书中22篇采访实录,还原了习近平在正定三年从政起步的奋斗轨迹,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年轻的习近平不仅从书本上了解了世界,也从现实中了解了农民,了解了人民的疾苦、期望和感情。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经世济民历来被奉为入仕为官的正道。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碰到大旱饥荒,遂感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白居易在县尉任上,察知百姓拾穗“充饥肠”时,不由产生“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自责。这本书不仅是了解习近平同志作为党和人民的领袖成长奋斗经历的读本,也是激励新时代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活教材。一个不讲吃穿、不端架子,年纪轻轻的县委书记,为什么那么有威信?离开正定这么多年了,为什么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对他念念不忘?这也给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有益启示:人民情怀在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只有在基层吃过苦、受过累,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人民情怀是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容偏离的执政根基。“各位同事:大家上任半年多了,人们还习惯称我们‘新班子’。我体味,其中不无期盼之意,上上下下都希望我们有一个新作风。初任伊始,县委做出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提出反对衙门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以每年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1984年3月末,正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同时收到一封内容相同的信,署名“习近平”。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常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那段时期正定形成的许多文件和重大决策,都跟这些调研有关系。
“芝麻官,千钧担”,担当起这个责任,就得心中装着人民、脚下沾满泥土、肩上扛起责任、手里握有办法。新时代,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勇立潮头,不是立在金字塔塔尖,不是钻进象牙塔塔心,更不是凌空蹈虚飘在云中进行“云计算”。而是率先扎到基层、冲在一线,怀揣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怀揣着拜民为师的谦虚态度,怀揣着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困难,深入到基层一线去,汲取推动改革的智慧,找寻破解难题的答案。
“无我”是一种勇毅信念。心中有国家、心中有人民,自然就没有“小我”的位置,于是也就能不言私利、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从正定的县委书记到我们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念兹在兹,心系人民。这也是我们这片古老又常新的土地上,“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永恒的价值底色的生动写照。
【篇五】
《人民领袖》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观看视频时,我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活片段所吸引。该视频向我们全方位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领略到一位国家领导人一切为了群众,时刻不忘群众,将群众是哭还是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尤其还是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脚踏实地、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一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十几岁的习近平到梁家河去当农民,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十分困苦,他期盼着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从此,他在心中默默许下诺言,以后有机会要从政,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现实证明,习主席做到了当时的承诺,从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他始终秉承着当时的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办实事。
二是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组织建设紧紧围绕着广大干部群众,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具体工作中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到基层了解人民群众需要,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掌握人民群众的一手资料,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是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当今的社会生活纷繁似锦,我们容易受到诱惑,从而使权利关、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利,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在工作中,我们要筑牢反腐防线,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我警醒能力,自觉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抵御住各种诱惑。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愧于党,不愧于人民,无愧于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二篇:展现伟人风采 感悟领袖情怀
瞻仰伟人风采
感悟领袖情怀
——毛泽东诗词朗诵活动
河北涞源县第一中学
王晓英 活动目的:
一、通过朗诵,进一步了解毛泽东的人生历程,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诗歌魅力。
二、通过朗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通过朗诵,挖掘学生的表演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准备工作:
一、联系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学习《沁园春
长沙》,初步感受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
二、观看大型文献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沿着毛泽东的“宏程心路” “精神长河”,领略毛泽东“谁主沉浮”的“天骄情怀”。
三、借助多媒体欣赏毛泽东诗词手迹,感悟毛泽东书法磅礴的气势与华美的风采。
四、印发毛泽东诗词,确定朗诵节目。
五、选拔主持人,编写串台词;选拔美术编辑,设计活动背景。活动时间:2010年9月30日 活动过程:
一、活动背景:黑板正中上方楷书 “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八个 大字,两边竖排两副对联: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
二、主持台词:
(合)各位同学,大家好!女:我叫白雪丽。男:我是乔俊楠。
合: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同大家一起欣赏毛泽东诗词,一起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非常激动,非常荣幸。
女:一条路径,曲折迂回中才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种人生,跌宕起伏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男:一代伟人毛泽东,“正是在和人民一道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只能属于他的诗”(《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
女: 是的,“历史给了毛泽东激情,历史演变的波澜壮阔也给了他独有的创造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同上)。
男:“昆仑之巅,长城之墙,仿佛是他胸中的笔;华夏大地,高天厚土,仿佛是他笔下的纸;黄河的水,长江的浪,仿佛是他纸上的墨。”(同上)女: “炮声隆隆,千里莺啼,是诗人诗中的平仄和韵脚;万丈长缨,百舸争流,是诗人诗中的遣词和意境;屹立山顶的松,扎根原野的草,翔飞中天的鸟,游弋江湖的鱼,还有那一年四季无比绚丽的花,从南到北迎风招展的旗,这千般风情,这万种生灵,便是跳动在诗中的字符。”(同上)男:“这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霹雳暴动的风烟;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这里有临海而迎潮搏浪的激情,有登山而倚天抽剑的呼喊。”(同上)女: “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气象;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同上)(合)下面,就让我们深情朗诵毛泽东诗词,深入感悟毛泽东的诗意人生吧!
女:润之从小豪情壮,泽东立志主沉浮。请听李俊南、李艳阳朗诵《七古
咏蛙》。
男:无情未必真豪杰,爱妻方称大丈夫。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感情,星月可以作证。请听王星宇朗诵《虞美人 枕上》。
女: “李白到此羞提笔,崔颢题诗在上头。”对了,“此”就是黄鹤楼。1927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四·一二”事变前夕,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心潮起伏。有请张春宵、张雪丹、王亚静、王苑、马雪英为大家朗诵《菩萨蛮
黄鹤楼》。
男:武装暴动方向明确,工农革命烈火熊熊。1927年,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并于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点燃了秋收起义的革命烈火。请听刘合朗诵《西江月 秋收起义》。女:军阀混战,百姓蒙难。毛泽东高瞻远瞩,抓住时机,大力发展革命力量,同朱德一起率队伍东征闽南,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请听王亚齐朗诵《清平乐
蒋桂战争》。
男:闽西龙岩党代会,毛泽东离开了领导岗位。他一边养病一边工作,在闽西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土地改革,思考各种问题。这年重阳节前后,他前往朱德率红四军刚解放的上杭县城,对途中秋景感受颇深,联想到上杭的解放,心情喜悦,诗兴大发。请听《采桑子 重阳》,朗诵者:闫微、白玲玲、董娇、杨蕊嘉。
女:古田会议胜利召开,党内错误思想得到纠正。毛泽东指挥红四军主力由闽西向赣南进行战略转移,开展游击战争。有请陈玉静、段书会朗诵《如梦令 元旦》。
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战略转移目标实现,毛泽东重新当选为领导人。红四军一路凯歌,大步前进。请听《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朗诵者:丁玲雪、赵如意。
女:有一种胜利叫放弃,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红军离开井冈山,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处境艰难。大柏地伏击战得胜利,开辟了赣南、闽西根据地,红军才掌握了主动权。但是,1932年,毛泽东又被调离中央领导岗位,改为主持瑞金中央政府工作。1933年,毛泽东再次经过大柏地,面对激战过的地方,抚今追昔,浮想联翩。请听《菩萨蛮 大柏地》,朗诵者:张启蒙、杨志文、王万舟、田江涛、郭晶晶、王娜。
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又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出奇兵四渡赤水、两夺娄山关,艰苦卓绝,义无反顾。请听《忆秦娥 娄山关》,朗诵者:栗文艳、吕博文、马春霞。
女:红军冲破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进入甘南。蒋介石急令宁夏驻甘肃的军阀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对红军进行最后的追堵。毛泽东给彭德怀拟写了一份电报,主张给马家骑兵以沉重打击。彭德怀亲自指挥,一举打垮了马家骑兵。毛主席十分激动,吟诗回电,赞扬英勇善战的彭大将军。请听《六言诗
给彭德怀同志》,朗诵者:亢一飞、栾浩楠、吕小康、宋飞、贾俊伟。
男:1935年,红军摧毁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请听《清平乐 六盘山》,朗诵者:张琪、郭妍妍、张慧、朱兰馨。
女:瓦窑堡会议里程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可摧。毛泽东率领红军先锋队,抗日前线显神威。北国雪飘山河壮,毛泽东挥笔诗潮涌。请听《沁园春 雪》,朗诵者:马小小、罗宇、郑博仁、张宇航。
男:国民党挑内战,解放军更英勇。挺进大别山,战略大反攻,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毛主席慷慨激昂,写下《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请王彦龙、孙鹏飞、吕鹏为大家朗诵。
女: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54年夏,毛泽东来到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北戴河。一天,大雨滂沱,波 涛汹涌,老人家劈波斩浪,畅游一个多小时。上岸后意犹未尽,极目远眺,缅怀魏武,一气呵成《浪淘沙 北戴河》。有请张志伟、李漫坡、杨璐瑶、邸甄泰为大家朗诵。
男: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毛泽东诗词18首。杨开慧的同学李淑一反复诵读,感慨万千,给毛泽东写信,畅谈读诗感想,并附上自己怀念丈夫柳直荀 的一首词。毛泽东回信请李淑一代为悼念柳直荀烈士,并到板仓看一看杨开慧的墓;同时附词一首,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之意与赞颂之情。请听《蝶恋花 答李淑一》,朗诵者:杨博。
女:古来英雄多须眉,今朝女子胜儿男。毛泽东十分重视民兵建设,还特意为女民兵练武场景题诗鼓励。请听《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朗诵者:何姗、陈晓雨、陈云、王希、伊伟平。
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女: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男:自古文人咏寒梅,难免孤傲与凄凉。毛泽东反其意,豪迈乐观新形象。请听《卜算子 咏梅》,朗诵者:周梦然、郑雪美、杨志敏、郭静。
女: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反华势力甚嚣尘上。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挺直腰板,信心百倍共渡难关。有请马俊、张梦媛为大家朗诵《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男:三十八年过去,毛泽东重回革命圣地,旧貌换新颜。掌声欢迎马雷雷朗诵《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女:在这新中国诞生六十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革命历程,追溯伟人足迹,朗诵主席诗词,感悟领袖情怀,堪称人生盛事。
男: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女: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祖国挥洒青春!(合)全体起立,齐声朗诵《沁园春 长沙》。
三、活动意义:
“朗诵是极其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朗诵有利于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头能力。朗诵也是一种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诵,可以创造性地表现出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语文》必修第一册)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朗诵能陶冶情操,启迪人生。
在筹备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查阅资料,借助《毛泽东诗词选》,借助历史课本,对毛泽东的政治远见、军事思想、斗争经历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对他的诗词创作风格、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孩子们既钦佩毛泽东的志存高远,又折服于他的脚踏实地;既钦佩毛泽东的胆略气魄,又折服于他的柔情似水;既钦佩毛泽东的坚忍不拔,又折服于他的胸怀博大。这一切,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启迪着他们的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这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朗诵能挖掘潜力,增长才干,并培养协作与创新精神。为了开好朗诵会,同学们认真谋划,精益求精,显示了一定的创 新设计才能,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王星宇朗诵《虞美人 枕上》时,挥笔画了一幅简笔画:天上几点寒星、一钩残月,地上一位思人。寥寥几笔,意境全出,赢得了热烈掌声。还有马俊、张梦媛朗诵《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时,马俊当场设计出一组漫画,画出了上阕诗意:小小寰球,苍蝇碰壁,蚂蚁缘槐,西风飞叶。与此同时,张梦媛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真正充满了诗情画意。
不少同学也都是采用组合方式进行朗诵,从排练到演出,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合作意识。比如,张志伟、李漫坡、杨璐瑶、邸甄泰朗诵《浪淘沙 北戴河》时,采取分步朗诵法,但没有衔接好,他们不约而同地希望再来一遍。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全班的赞叹。
更精彩的是两位主持人的工作。他们不仅精心设计了节目串台词,还能临场发挥,对同学们的朗诵表演进行现场点评。这种灵活应变能力渲染了气氛,使朗诵会一直处于热烈之中。
(三)朗诵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言感受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活动,同学们对节奏划分,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眼神手势等诸多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还总结出了不少朗读经验,归纳出了情景再现法、诗情画意法、音响烘托法等朗诵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语言感受能力也越来越强,十分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缺点不足
遗憾的是,学生的表演能力还亟待提高。不少同学虽然下了很大 的功夫准备,但舞台表演效果不太理想。太紧张,不够大方,以致语速过快,感情不够充沛。个别由于过分注重形式,把很严肃庄重的一首词改编成三句半,还用饭盒勺子配以音响,影响了整体的和谐。这就需要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联系电话9
0312-7321847
第三篇:感悟《为人民服务》
感悟《为人民服务》
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备受教育,深受启发。这篇著作文字不多,却充分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读来格外激动、倍感亲切,现归纳学习后的几点心得:
第一,坦白宣布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性和人民性。“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文章开篇就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过去一切党派一切军队都是依附在剥削阶级身上、并为其服务的,他们没有如此坦荡的胸怀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而毛主席坦白直言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使命,即: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第二,点明无产阶级的生死观和革命理想、革命事业紧密相连。解放!意味着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砸碎套在身上的剥削枷锁,意味着面朝黄土受苦受难几千年的人民,将因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而站直身做国家的主人。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正如马克思所昭示:“过去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人生命的意义”这个古老问题,历来在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人
那里有不同的回答,而“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第三,揭示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阶级服务的立场原则。“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为人民服务,看似几个字,字里却凝结着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无产阶级属性,决不是一些不关痛痒、冠冕堂皇的口号和套话。因此,我党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忠诚地按着这条方针办事。
结合实际,作为一名草原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张思德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一,学习他看淡名利,正确对待得与失。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淡薄名利,不计得失,为草原事业终身奋斗。
第二,学习他时刻牢记并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时时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做群众的好榜样,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
第三,学习他用崇高的无产阶级感情正确对待同志。
第四,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我们要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的喜好和利益出发,在工作中去除浮躁之风,脚踏实地地工作。
总之,时代在变,我们的崇高理想不能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正确对待名与利、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在自己的岗位上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扬光大,全心全意服务于全市的广大农牧民。
第四篇:人民法官工作感悟
在烟波浩渺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长串光辉的名字,他们灿若繁星:包拯、海瑞、曼斯菲尔德、马歇尔、丹宁勋爵……等等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以自己的人生诠释了“法官”的深刻内涵。通过他们,我们发现,“法官”这个职业与许多美好的词相联系:公正、廉洁、忠诚、睿智、奉献…。儿时的我梦想着自己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智断天下奇案”的法官
.当我怀着对法官的向往与憧憬,参加了法官录用考试并被爱民区法院录取,成为了法官队伍中的一员。工作以后我渐渐明白,做为一名法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法院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法官们每天都在跟涉诉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排忧难、化矛盾、解纠纷。选择法官这个职业,就是与清苦为伍、跟压力作伴、和单调同行。然而,在我身边仍有许许多多的法官,他们不辞辛苦默默无闻地付出着。究竟是什么动力支撑着这些法官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身边的法官用他们实际行动告诉我,这个动力来自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无限崇尚,来自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每个法官为之奋斗一生的不懈追求。一位庭长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作为法官要做到头顶法律,心怀公正,心系百姓。”是的,法官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一名法官只有时刻把“公正”二字放在首位,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头,才能对得起我们胸前的天平,才能对得起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
做为一名法官,首先,也许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炽诚的为民之心。这颗为民心能大能小:公心大,私心小;能多能少:责任多,私欲少;能软能硬:服务软,作风硬;能粗能细:生活粗,工作细……只有拥有了这一腔情系人民的宏大心胸,人民法官才能正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吧,我进入法院工作后,被分到立案庭。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它代表着一个法院对外的形象。在立案庭,每天会面遇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阶层的当事人。其中,有的当事人不但不知道立案条件,甚至连起诉状都不会写,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立案庭的法官都会一遍遍,不厌其烦的为其进行讲解,即使这样也会遇到当事人的不理解。
法官不是官,不能摆官样,面对普通百姓,法官应当具有平和的心态、热情的态度、宽容的性格。要给予当事人更多的人文关怀,这也正体现了人民法官的“人民性”。法官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当事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样对待当事人,把人民的需求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切实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彻底改变个别法官“板起脸来问话,背起手来走路”的衙门作风,真正把当事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努力把案件办实办快办好。
在工作中,法官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权,让人民群众充分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温暖阳光。法官要善于用法理、感情、人格、艺术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注意用群众语言回答和处理问题,让群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听得亲切,努力提高司法的亲和力。
在外界看来一提到法官,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副冷峻、严肃的面孔,其实当好法官更需要具有慈悲的热心肠。民事案件复杂多样,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想顺利地解决民事案子,秘决只有四个字“热心”与“真情”。当事人到法院后,让他们一进门就看到笑呵呵亲人般的面孔,听到热呼呼朋友般的话语,感到暖融融春天般的温情。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感情距离缩短了,一切难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我曾审理了一起继承纠纷案件,被告是位年迈的老人,开庭时老人的情绪非常大,并且不停的讲她家里的一些事情。看到这种情况,开完庭后我与老人约了个时间,耐心地倾听她的讲述,老人讲了很长时间后,其心情也平复多了,并提出想要和对方进行调解,这让我喜出望外,老人说:“你能听我把话说完,我感觉心里敞亮多了。”渐渐的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官,就要事事处处体现出对当事人的关心,要耐心的倾听群众的诉求,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精神,工作中,要设身处地替当事人着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官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做为一名法官,还应当有一颗秉公执法的公正之心。人们之所以崇敬法官,是因为人们将法官视为正义的化身和守护神,公正是法官的生命,公正是法官的使命,公正是法官人格魅力的最完美体现。公正既是法官职业存在的理由,也是法官追求的价值追求。《美国法官行为准则》规定:“法官应该本着提高司法机构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来履行职责,所有法官必须具备正直、公正的品行”。《德国法官法》在法官誓词中写到:“法官仅服务于真理和公正的事业”。可以看出,公正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共性要求。
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当事人敬畏威严的法律,同时也就会对公正执法的法官产生钦佩。天平,是人民法院院徽章上的标志,是法官的标志,这在世界各国是一致的,其意不言自明:法官审理案件,应像天平一样保持公平、公正,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一碗水要端平,当人们将最后希望的目光投向法院的大门时,所渴求的就是一碗水要端平——无论自己最后是赢了,还是输了。“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
法官怎样做才能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
呢?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在审判案件过程中要做到程序公正。程序和实体一样,都要体现公正与效率原则,当事人不仅要从理智层面上接受司法权威,而且要在情感上尊重和信仰司法权威,使失衡的社会关系迅速得以修复,使失和的人际关系重新达到和谐状态,这就必须让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享受程序公正。法院的程序公正就是指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和诉讼权利的平等性,要求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坚持正当、平等的原则,其要旨在于审判过程的正当性,具有与形式公正相似的价值基础。“程序合法是绝对的,结果合理才是相对的”。程序公正是“看得见的正义”,如果没有合法正当地程序保障,即使做到了实体公正,也极易引起人们的怀疑和猜测。
作为法官,从拿到案卷到向当事人宣布裁判结果,每个程序地向前推进都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彰显出自己的品格魅力,不打折扣的严格程序和平等的过程会让双方当事人都尊重法律的威严,信任法官的裁判,才能够达到“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审判境界。
其次、裁判案件要实现实体公正。要在裁判案件中真正实现实体公正,首先要求法官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审判技能,所以法官必须具有坚持不懈学习的意志,将这种学习的理念和实际的学习付诸于整个法官生涯过程中,在不断学习中成为知识型、专家型法官,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审判技能。有人曾问宋鱼水,审判中最担心什么。她回答:“担心自己考虑不周,忽略了案件中的某个环节,以至于认定事实有误;担心自己专业能力不够,想问题出现偏颇。因为法官必须对当事人负责,案件的任何差错都是难以原谅的。”法官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创造性,要实现法律的公正,有善良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具备熟练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综合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要讲究审案方法,研究审判艺术,经常性的就审判实践中有价值、有争议的某一课题进行调研、探讨,从中发现一致的东西并运用于审判实践中。要加强调解艺术的研究,提高调解的能力,要具有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善于掌握和理解当事人的心理并从中切入来实现当事人双方各自利益的归属,真正做到定纷止争。肖杨院长曾说:“解决基层问题,提高诉讼调解是重要因素,关键在案结事了。再者,要撰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这需要法官的业务、智慧、语言表达、文字组织、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在里面,裁判文书是面向当事人、面对社会大众的,一份优秀的裁判文书是理性的,是可以让当事人读懂自己的官司输赢的,同时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法理的阐释方面、逻辑的思维方面也是应当具有个性的,是能够体现出主审法官的人格魅力的。
最后、法官要实现形象公正。有人认为,塑造一个人,应当先塑其神韵,此话耐人寻味。同样,要实现司法公正,就要塑造良好的法官形象,就要培育法官的精神形象。当前,在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中,有人把形象公正纳入到司法公正的理念中来,其核心内容是:超然、中立、独立、理智、廉洁和文明。在笔者看来,比较感性的形象公正就是善良的性格、热情的态度、端庄的仪表、冷静的表达。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塑造:一是不懈地学习教育,法官精神和形象不是某个法官单一的表现,而是一种群体意识,要通过共同理想、忠诚法律、正义信仰、司法理念等方面的教育作为实现法官形象公正的有效途径之一;二是司法实践,通过实践嬗变为意识和行为,通过实践体验法官精神的意义,体验形象公正的真谛;三是环境渗透,法官要将自己置于善良、健康、向上的环境当中,要让自己与丑恶隔离,自觉抵制来自各方的不良影响。形象公正的法官更能直接地显现自己的品格魅力,并将个性的魅力充分地融入审判实践中,更能真正实现案件审判中的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实现法官的最终价值所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民群众对公正的价值追求是永恒不变的。当前,在改革发展持续深入、各种矛盾不断凸显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正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维护公正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法律是善良与公正的艺术”。人民法官执法办案,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既尊重法律事实,又尊重客观事实,努力使依法作出的判决与依道德作出的判断有机统一起来。坚决防止重实体轻程序的不良倾向,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坚持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各方当事人的诉权得到充分保护。其次,“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过程不公开,人民群众就无法对审判活动和结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要通过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全过程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了让其感到“赢得堂堂正正”,输了让其感到“输得明明白白”,真正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司法的公正。
“一身正气办铁案,万缕柔情为人民”是群众对法官的最高褒奖,也是法官不懈奋斗的人生追求。公正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官基本职责和神圣使命,法官作为新时期的公平正义守护神,应当牢固树立公正的角色意识,视公正如生命,视公正为使命,视公正为人生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价值追求。法官作为新时期的公平正义守护神,还要牢固树立“为民意识”。要具备为民之心、亲民之举、爱民之风、利民之能。只有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将群众利益作为法院特别是法官最关注、最重要的环节,才能把法律化作利剑,才能把法律化作春风,才能把法律化作宁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年轻法官,我深知道前进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我已做好了准备。我要以身边的优秀法官为榜样,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法官同仁们一同为实现“百姓冷暖记心头,公平正义洒人间”的庄严承诺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读人民领袖毛泽东心得体会
读《人民领袖毛泽东》心得体会
在要谈谈心得体会之前,我先简单的的介绍一下毛泽东的个人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一个农民的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毛泽东是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统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舵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现代世界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中国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
本书《人民领袖毛泽东》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所写的,通过阅读本书与观看电视剧《毛泽东》相结合,本人从中受益匪浅。了解伟人让我们知道伟人有着许多我们要学的的优点,更能照出我们身上有着不少的缺点,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历史不歪曲历史,只有正视历史,吸取教训才不会走上不归之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就像总书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说: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做到“六个不能”,即: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总之,毛泽东的出生一直到晚年逝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民,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一个湖南农民出生,父母对其寄望不大,只希望他平平凡凡的过一生,再到枪杠子里出政权,二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布的那一刻起,从此中国人民永远的站起来了,再也不会看外国侵略者的脸色过日子。就像东方红哪一首歌曲里写的那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思想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要结合党召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这个契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打造一个值得人民信赖的共产党。2013年6月18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上上下下轰轰烈烈召开时,一直到现在,虽然第二批党的群众和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接近收尾工作,不要以为这阵风就过去了,群众路线是党执政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杨善洲精神为镜子,要从自己的工作中、思想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从中找问题,对症下药。
走群众路线,是我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根本,一直以来,也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坚定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的根本。我深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
当前,全党全国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其中,总书记的讲话,蕴含了深厚思想,一阵见血地把党的奋斗目标概括了出来,全党上下无比认真学习领悟,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切实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愉快和谐的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在这工作四年以来,我从当一名人民教师倒一名政府公职人员,我始终坚持着自己对工作热情的态度,干一行,爱一行。在原来的同行里的眼里,考上公务员是多么的令人羡慕,但我深深认识到,这是一种责任,改变家乡命运的责任。不伦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要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为家乡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根本,如何帮助家乡改变命运是我们的职责,我不仅深知这一点,我将清醒认识这一点,也将长期坚持并做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