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生跟民心走,幸福更有“质感”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十三五”以来,六安市叶集区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发展方向,年均实施33项,累计投入资金35.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5%,上级财政补助18.6亿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7.07亿元,其他资金9.46亿元,紧紧扭住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牢牢抓住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交通、养老、住房等关键点,用心用情用力,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难题,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共享发展让获得感遍及城乡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对于居住在南海嘉苑的叶乃成来说,家里却一片喜气洋洋,137平米的房子,刚刚装修好,三卧一书房两卫一厨房,宽敞明亮,客厅装着中央空调,65寸的电视看起来格外舒畅,“我原来住在史河街道茶棚村棚户区,今年4月下旬改造拆迁,选了房子,自己装修,9月份新房子装修好,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终于住进小区,住上高层啦。”
笔者从叶集区民生办了解到,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棚户区改造累计新开工36158套,完成率100%,基本建成20192套,完成率100%。农村危房改造竣工1708户,竣工率100%。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完工4个小区,完工率100%。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片2处,完成秸秆发电项目1个,新增秸秆发电3万千瓦,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1个,完成标准化秸秆收储点建设1个。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农村改厕6400户;
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33个。
畅行在叶集宽阔平整的马路上,走进田间地头,只见一座座现代农业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高效设施农业园区竞相绽放,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的同时,农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了。“十三五”期间,“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工里程为720.499公里,完工率100%。县乡公路大中修完工里程为41.95公里,完工率为10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3.5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人口完成率100%。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3座,完成投资4960万元,投资完成率100%。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完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76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任务。推进农村电商示范建设,培育1个示范村、2个示范点、5个具有示范性的电商服务网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街养老服务指导中心6个、社区养老服务站7个建设任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叶集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区人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完成4256平方米,完工率100%,完成投资2371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完成投资2335万元,投资完成率100%。全区2个公共文化场馆、6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送戏下乡演出483场,开展体育活动467场,农村放映电影5424场,群众文化舞台周周演,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签约数13.8万人,完成率100%。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投保完成32.55万亩,完成率100%,理赔兑现率100%。养殖业投保完成5952头,完成率100%,理赔兑现率100%。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办结案件976件,结案率100%。
实事惠民让幸福感油然而生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济……这是老百姓基本的民生愿景。叶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改善和保障民生。
在史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护士李其慧正在给孩子注射狂犬疫苗,大家有序排队,等候注射疫苗。墙上贴着各种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知识,卫生院院长武德东向笔者介绍,辖区管理范围内常住人口为57808人,其中儿童管理数4531人,接种任务数13600剂次,完成14688剂次,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惠及低保对象19.8万户次、42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2799.4万元,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基本生活。2016年到2020年7月,特困分散累计人数9.6万人次,集中3.1万人次,发放资金累计7310万元;孤儿生活救助累计3299人次,发放资金286.32万元。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项目向17193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资金862.98万元,向17060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893.1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64万人,统筹资金累计支付6.35亿元;
健康脱贫“351”和“180”工程分别保障1.64万人次、6.13万人次;
统筹基金累计支付6.3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1.9亿元。党建引领保障经费2894万元,拨付率100%;
资产收益扶贫保障经费3132.5万元。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保障学生数10.81万人次,累计补助资金1.4亿元。免费婚检累计完成17736例,儿童免疫规划累计完成236305剂次。计生特扶实际保障743人,发放补助420.24万元。
在叶集三元镇龙云村的娟发巾帼扶贫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我们车间有70多名员工,全部为留守妇女,其中贫困户有11名,一年工资能拿到3万多元。”服装厂负责人郑远丽说道。
不止娟发扶贫车间,近年来,叶集区双创能力不断提高。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中技能脱贫培训累计400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累计3250人、新技工系统培养累计400人、退役士兵累计培训230人、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1800人。就业扶持工程中公益性岗位开发岗位500个、就业见习开发岗位381个。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人、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3人,职业病防治检测培训531人。
甩开膀子办好民生实事
叶集区民生办主任刘为兵告诉笔者,今年以来,叶集区按照省、市民生工程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准调度,统筹推进,全区33项民生工程总体推进有序,截至目前,“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党建引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就业创业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业病防治、智慧学校建设、学前教育促进改扩建工程、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或超额完成;
其他项目均在积极推进中。
2020年,叶集区33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91020.20万元,比上年增长8.87%。区民生办投入资金16967元,采购削皮刀、购物袋等民生工程宣传品。各乡镇街、区直民生工程牵头单位通过印制公开信、明白纸、宣传品,录制政策音频,悬挂横幅标语等浅显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不断拓展民生工程宣传渠道,将民生工程政策、工作成效宣传到群众身边。
强化调度管控过程。针对每月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会商调度,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建设类项目把好项目建设程序关、质量安全关和资金拨付关;
补助补偿类项目严把政策执行关、受益对象审核关和补助资金发放关。并开展专项督查,针对项目进展情况相对滞后的项目开展督查督办,详细了解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以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尺,实时丈量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短板,抓好日常监管和问题整改;
以民生工程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充分发挥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确保民生工程高质量实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同时,完成民生工程信息网上公示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公信力,增强民生政策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网上监督,让民生工程在阳光下运行。区民生办将民生工程项目信息网上公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处理机制,实现了33项民生工程项目公示全覆盖。
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惠民举措落地生根,叶集区始终坚持把百姓的“小事情”放在心上、“大责任”扛在肩上,民生始终跟着民心走,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
第二篇:“民生工程”惠民心
“民生工程”惠民心
——太谷县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工程巡礼 民以食为天,“米袋子”、“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市民去哪里能买到菜,这也是件关乎民生的大事。于是,大型农贸市场也在此时应用而生了,太谷县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建成并投入使用,无疑成为关注民生、重视民情、顺应民心的一项惠民工程。
掣肘的迎桥市场
作为“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农贸市场与群众日常消费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我县的迎桥菜市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没有将其列入城市规划,于是便自发形成了 “马路市场”。虽然给附近居民买菜带来了便利,但由于占道经营也给运输、经营、仓储等带来了负面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形象。再加上迎桥菜市场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设施简陋、环境差、管理不到位,处于无序、任意的发展状态,进一步制约了我县农贸市场向增加农产品流通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的大流通、大交易、大市场,及兼顾本地农产品零售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转变。
探索经营新模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太谷瑞隆农贸批发市场承载着国家、省、市、县领导的关怀和嘱托,以团结务实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鼓足干劲,对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市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们依据县委、政府的规划要求,与环卫、建设、工商等部门配合对旧的迎桥菜市场逐步实施整体搬迁,目前,已吸纳60多家原有经营户入住瑞隆。
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在建设之初,公司董事长高温镖就确立了把社会公益性商业设施的农贸市场实施公司化管理,把明晰的产权关系作为公司发展方向的经营理念。公司与个体经营者按照“合作与双赢”原则签订合同,降低了准入门槛儿,广泛吸收了上到日交易额一万元的批发商,下到产品单一,自种自销的农民朋友,公司要求各经营者服从公司统一领导,公司也创造条件在不增加经营成本的同时,促使经营户进一步扩大进货规模,扶持商户发展壮大实力,培育龙头、发挥龙头的带动效应,从而使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实现逐步淘汰低层次的商业形态,公司还采用回购、补偿等多种措施,推动实现企业化经营。
开拓进取显效益
农贸市场是联系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具有公用性、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2009年,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在县委、政府的协调与支持下,经过专业机构规划设计的可行性论证后启动建设,2010年8月投资2000多万元的瑞隆农贸批发市场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经过近10个月的试运营于2011年6月正式营业,一期工程可为经销户提供上下两层式批发商铺70多户,40吨位大型货车位45个,同时场内大跨度的交易大棚可为自产自销农户、社会零售经营者提供300余个标准化摊位,合理的规划实现了经营品种“分区布局”,使市场内的摊档柜台摆放整齐,门头招牌规格统一,硬件设施配备合理。
(同期声:总经理 高雅:)(同期声:菜农:)
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在狠抓硬件设施改造提升的同时,不断强化市场的软实力。公司设置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并配备15名专职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除负责农贸市场和周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外,还按照地面平整统一、车辆招牌统一、饮食棚屋统一、经营人员服装统一、卫生保洁统一、计量标准统一、服务质量统一“七个统一”的要求,积极与质监、工商等部门联系配合,加强对上市商品食品安全的监管,不仅市场商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督,而县在市场各个区全面建立食品检测点,实施标准化、透明化、公平化检测,以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同期声:客户)
瑞隆农贸市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我县已初步搭建起了以农贸市场为主体的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商品流通新体系。
每天凌晨4—6点是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交易高峰期,占到全天交易量的90%以上,据初步统计,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祁县、榆社、平遥、清徐、武乡等15个县市的客户来此批发定货,人流量达到了20000人以上,日均销售各类农产品超过了3000吨,瑞隆农贸市场的建成,既方便了瓜果蔬菜经营户批发和零售,也方便了城区居民就近购买。
(同期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今的瑞隆农贸市场,生机勃勃,到处涌动着农产品现代化流通市场的春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布局合理化。瑞隆农贸市场按商品种类分鲜、活、生、熟、干、湿商品严格分区,根据市场面积大小和周边环境设置出入口,方便大型车辆及群众的通行畅通,市场内地面坚固、平整、防滑、耐腐蚀、易清洁。便捷、通畅的购物环境,使得市民更加省心。
——摊位规范化。瑞隆农贸市场招牌使用统一材质,摊档柜台摆放整齐划一,柜台高度统一,设有电子秤并、活禽类区存放、宰杀、销售完全分离,熟食及半成品的防尘、防蝇、防蛀、防蟑螂设施及洗手、消毒设备完备;粮油、干货、调味品设置了独立门面和货架。规范、整洁、环保的摊位,使得市民购物、就餐更加舒心。
——消费放心化。瑞隆农贸市场内,上、下水设施及照明用电一应俱全,市场内还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设置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公平秤,建立健全了治安、消防、卫生等制度;设置卫生间、宣传栏、垃圾箱或垃圾临时存放点,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垃圾。完善的设施与整洁的环境,使得市民买菜、就餐更加放心。
瑞隆农贸批发市场一改迎桥街旧菜市场的“散、乱、小”、“脏、乱、差”和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等不良形象。以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给群众营造了一个便民放心的“菜篮子”,如今新建的瑞隆农贸市场为我县农产品流通搭建起了新的体系,我县农贸市场从原来的“丑角”逐步转变成为了今天的“花旦”的新形象。
展望未来创辉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在董事长高温镖及总经理高雅的带领下继续向晋中市一流的商贸功能齐全、零售批发一体、贮藏流通体系健全、公司制管理模式的农贸市场迈进。今年,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启动投资3000多万元的二期工程,将建成晋中市首座单场内一万立方米、分隔式液氨制冷、可调控现代化冷库群,建设具有农副产品检测、市场一单式结算、集食品、商品安全监管功能于一体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综合管理中心,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肉蛋禽、海鲜配送中心。届时,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68亩的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形成一个沟通城乡农产品的流通网络和畅通的农产品购销渠道,搭建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平台,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市民买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从而,实现我县农产品走出太谷,拓展市场,外地农产品走进太谷,繁荣市场的经营目标。
(同期声:瑞隆农贸批发市场总经理:高雅:)“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县独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不断突显,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大太原经济圈的不断融入,瑞隆农贸批发市场将按照已绘制的蓝图奋进,相信,瑞隆农贸批发市场的建设一定会为我县乃至周边县市农副产品流通,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瑞隆农贸批发市场以当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为使命,以更加铿锵的足音迈向更加辉煌的征程,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更加绚烂的华章„„
第三篇:服务民生聚民心
服务民生聚民心
——白河县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写真
时间:2008-12-13 16:50:42 作者:张宗富 刘义林 覃彬
去年以来,白河县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在为民服务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
在农村,每当农闲或者茶余饭后,农民朋友除了看电视、串串门,似乎没有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老年人坐在家门口晒晒太阳、聊聊天;孩子放假了,成群结队出去嬉戏、玩泥巴,还让人不免担心他们的安全问题„„
这里,有“家”的感觉
一个“大院”里,以村“两委”办公室为轴心,警务室、卫生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连锁超市,以及图书阅览室、健身器械等一应俱全。
清晨,老人们来到服务中心,压压腿、扭扭腰、打打拳、聊聊天;白天,妇女们逛逛超市,买点吃的用的;放学放假了,孩子们抢着往这里跑,打球、健身、玩耍,吵着让爷爷妈妈买点零食。最热闹的要数晚上,有下象棋的、打乒乓的,还有说快板书的、拉二胡的„„
走进白河县冷水镇月镇村“综合服务中心”,看到整洁的院落、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功能齐全的服务室,以及平整的活动场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笔者的脑海里猛地蹦跳出一个词语:“和谐家园”。
白河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率先提出并积极建设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通过较好地解决一些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到了一条西部贫困山区如何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并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的基层党建理念,在为民服务中提高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围绕“两委”核心,突出“为民服务”中心
“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涉及农民的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全程代办、文体休闲、矛盾调处、志愿互助服务等八个方面。在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过程中,白河县将“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定位为由村党组织领导,融合无形的服务机制和有形的服务资源,建成一个适应新农村建设,为扩大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平台。而且还健全了各种服务机制,建成了服务队伍。首先是建立规范的服务制度。分项建立了操作性强的服务规范,包括计生室、警务室、广播室、卫生室服务规范,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文体活动、图书阅览、畜禽防疫、信息服务等各项制度,对服务承诺、受理事项、工作规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有关事项和规定对外公开、公示上墙、规范流程。落实了全程服务责任制,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人办。其次是建立接转办理制度。注重完善和简化办事程序,搞好工作衔接,建立县乡村上下联运的工作机制,扩大基层站所的审批权。综合服务中心主动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和基层站所的联合配合,设立了代理服务“快速通道”。再次是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活动,把为民服务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向群众作出承诺,在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实施。通过科学定“诺”、公开示“诺”、跟踪问“诺”、民主评“诺”等环节,对承诺制实行一季一总结,半年一检查,一年一考核,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建立商品药品保障机制。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行服务中心的连锁超市与县内大型超市连锁经营,货物实行统一配送,严格把货渠道关。在村卫生室推行参合群众医疗费报销“直通车”制度,并严把药品“入口关”,确保群众安心就医,放心消费。
为了创新,实行村干部和党员轮流坐班制度,对服务中心各功能室进行分工管理,并确定了具体办公人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发动和鼓励群众支持“中心”建设,参与事务管理。按照“自愿参加、团结互助、尽力而为”的原则,组建以村干部和党员为主体,吸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公共事务、有一技之长的村民组成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治安联防、医疗卫生、水电维修、农技辅导、扶贫帮困等服务,使广大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有了“舞台”,体现先进性有了“窗口”,服务群众有了“目标”。同时,综合服务中心通过上门访谈等多种渠道掌握群众的困难和需要,县委组织部牵头收集基层情况,协调县直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村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公安、卫生、文体、教育、经贸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帮助试点村制定具体的服务内容、办法和制度。并由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等部门牵头,分别帮助村上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村规民约、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了规范化的基层民主管理服务体系。在医务中心建设上,县上直接进行管理,医务室的药品由县卫生局统配,每个试点村确定一个中心卫生室,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就近能医治”,凡参合的村民有轻伤、小病者,可在中心卫生室治疗报销,慢性病患者也可以在中心卫生室作一些辅助性康复治安,实行村级直报,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在购物中心建设上,由县经贸局、供销社负责商品和农用物资的统配,保证商品和物资货真价实、保质保量。同时,重视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农村技术培训等服务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村“两委”的管理和为民服务功能,切实解决群众在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卫生健康、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把党的温暖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为民服务中去。
紧邻316国道的冷水镇月镇村,作为首批“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村开始建设后,在县城建局的牵头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原有村级公房进行了修缮,并配套建起了连锁超市、卫生室、警务室和农民技术学校等“十三室一市”,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标准化、公房化,“两委”办公室办公场所面积由过去的不足9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平方米;警务室健全完善了村治保会、调解会,建立了村民治安巡逻队,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成功化解了8起民间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村卫生室坚持服务群众的宗旨,结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比例为群众报销费用,对特困患者还实行费用减免。
据了解,该村综合服务中心运行以来,就受理按比例报销了200多名农民群众的医疗费用,基本实现了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有病能就近医治”;综合服务中心还积极组织村民开
展乡土文化活动,并邀请县、镇文艺演出人员到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受到群众欢迎;村上24名党员围绕为民服务共承诺事项65件,结党员群众帮扶对子24对,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为民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农民愿意进入中心附近建房,聚集了人气,使农民建房规范化、居住集中化,形成了农村社区的聚集效应。利用村广播室、文体活动室、篮球场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思想文化、运动健身、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精神需求服务,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推动了乡风文明。
第四篇:改善民生 温暖民心
改善民生 温暖民心
——读《民生问题在云南》有感
看完省委宣传部编写的《民生问题在云南》一书,作为一名人事工作者,我倍感欣慰与温暖。我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一部分弱势人员,由于相关救助政策包含范围不够广或者直接没有适用的救助政策,常常只能对他们报以深深的同情。在读完《民生问题在云南》后,我明显感受到党和政府努力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更多实惠,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各类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关怀,让人民群众的心越来越暖。
首先,它体现了我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全书全面解读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助、安有所保、境有所宜八个方面,全面涵盖了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社会的进步是要求全面的进步,文明的高度以最薄弱处的高度来衡量。祖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并带动了一大批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现实存在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这群人员的关爱体现着社会的良心。我们的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民生问题在云南》将党和政府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进行了详细解答,看了这些全面、可操作性强、贴近现实的好政策和措施,幸福感油然而生。
其次,它维护了公民的权利。民生问题的“清单”,大体上涉及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就业、收入、社会福利与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农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此外,还有贫富差距、分配公平等等多个方面。上述这些问题,其实都与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有关。例如,教育问题涉及的是公民的受教育权,医疗问题涉及的是公民的健康权,住房问题涉及公民的居住权和财产权,交通问题涉及的是公民的通行权,就业问题涉及的是公民的劳动权,收入问题涉及的是公民的生存权,社会福利与保障涉及的是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环境保护涉及的是公民的环境安全权,等等。而农民、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保障以及贫富差距、分配公平等,更是涉及公民的平等权这样的基本权利。因此,民生问题背后凸显的是特定的权利问题,民生问题的改善无法回避公民权利的保障;民生问题的实现首先是公民权利的实现。只有从公民权利保障与实现入手,将公民权利落到实处,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改善民生的目的。
最后,它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民生问题实际是与困难群体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公平应该具有普惠性,应该让绝大多数人感受到。民生建设的背后往往蕴涵着某种道德价值的立场。考察一个社会的民生状况,即可看出该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取向。也就是说,民生发展之好坏不仅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实力,它同时也是观照该社会公平正义状况的一面镜子,是检验政府及社会良知的试金石。一些民生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即是道德缺失的产物。比如,长期困扰社会成员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其产生及多年来难以消除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一些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从这个角度看,民生问题无疑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民生问题之解决除了依赖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的完善之外,也需要奠基于一定的道德理念之上。在《民生问题在云南》一书中,党和政府在民生政策的制定、民生资源的分配以及民生利益的协调都努力做到了公平、公正,充分考虑到了如何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
作为一名人事工作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落实民生政策,使我们的工作对象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玉溪市红塔区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
刘倩
2012年10月15日
第五篇:跟 党 走
永 远 跟 党 走
八○三班 陈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我第一次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词,在我还年幼时,并没有多大的认识,当我慢慢长大,也渐渐知道了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作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在我心中,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像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孩了》、《飞夺卢定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还有后来描写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儿女》;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存瑞、黄继光……这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名字,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进入了初中,共产党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英雄、一串串故事,而是由这些英雄和故事贯穿其中的一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抗战史、奋斗史、革命史。
我作为一名生活在新时期的中学生,为生活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荣幸。我将不断前进,为人民、为社会作出一份奉献。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兢兢业业、追求一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永远跟党走,相信我们党的事业将更加和谐美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变得更加富强。
指导老师: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