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连州市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附件:
连州市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实施办法(意见征求稿)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办法》、《转发<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的通知》(粤财行〔2007〕122 号)、《广东省司法厅关于印发落实省民生实事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司办〔2018〕172 号)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建立连州市人民调解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适用对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办法》经连州市各镇(乡)、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并在连州市司法局备案的人民调解员。但属于公务员身份,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及其他明令禁止兼职取酬的人员除外。
第二条 补贴范围 本办法所称“以案定补”,具体是指:对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在其成功调解民间纠纷并形成规范卷宗的案件,或者虽然调解不成功,但已为化解矛盾纠纷付出劳动,并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的案件,按照调解案件难易程度、涉及人员数量、涉案金额标的等相关标准,给予适当工作成本补贴。
第三条 发放原则(一)一案一补。共同调解的案件、跨地区调解成功的同宗案件,按一宗案件进行补贴;同一宗案件多次调解,按结案案件进行补贴;(二)专款专补。补贴落实到案件的经办人民调解员上。多人参与调解工作的,补贴发放按参与调解并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的人数对补贴进行平均分发。
(三)分类发放。按照调解案件难易程度、涉及人员数量、涉案金额标的等相关因素划分标类分别发放。调解不成功的疑难复杂案件、特别重大案件,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的《人民调解终止告知书》或者有相关材料能够证明人民调解员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按相应类别的50%补贴;其余案件调解不成功的,不予补贴。
第四条 案件类型划分
根据案件难易程度、标的额度、涉案人员数量、影响大小等因素分成四类案件,分别给予相应的补贴。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类特别重大案件,成功调处一类案件,给予每案 800 元补助:
1.涉案当事人在 30 人(含)以上; 2.涉案标的在 20 万元(含)以上; 3.因案伤残或死亡 3 人(含)以上; 4.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交办的纠纷案件; 5.到地市级(含)以上人民政府上访或信访的纠纷案件; 6.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案件; 7.其他经连州市司法局研究认定的重大矛盾纠纷案件。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二类疑难复杂案件,成功调处二类案件,给予每案 400 元补助:
1.涉案当事人在 10 人(含)以上、30 人以下; 2.涉案标的在 5 万元(含)以上、20 万元以下; 3.因案伤残或死亡 3 人以下; 4.经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功,依法由镇(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案件; 5.其他经连州市司法局研究认定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案件。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三类普通案件,成功调处三类案件,给予每案 200 元补助:
1.涉案当事人在 4 人(含)以上、10 人以下; 2.涉案标的在 1 万元(含)以上、5 万元以下; 3.经调解达成协议,并按时履行完毕的。
(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四类简易案件,成功调处四类案件,给予每案 50 元补助:
1.涉案当事人在 4 人以下且案情不复杂; 2.涉案标的在 1 万元以下; 3.经调解达成口头调解协议,并按要求填写《人民调解口头(简易)调解登记表》的简易案件。
4.经调解 2 次以下可达成协议并及时履行完毕的简易案件。
每宗案件只能划入一个类别,并领取相应补贴。每类案件必须主要事实清楚、调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除了第四类简易案件可仅填写《人民调解口头(简易)调解登记表》不立卷外,其余全部调解案件均需制作完整规范的调解卷宗。以上四个类别案件的“涉案当事人”,是指纠纷案件调解协议上签字的各方当事人人员总数。以上四个类别案件的“涉案标的”,是指纠纷案件调解协议上履行的相关标的总金额。
第五条 卷宗要求 申请“以案定补”的四个类别案件,应当形成规范化的调解卷宗。
(一)一类、二类、三类案件应按“一案一卷宗”的原则进行归档。卷宗应依次包括如下材料:
1.调解封面; 2.目录; 3 人民调解申请书,主动调解的除外; 4.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登记表; 5.调查笔录及相关证据材料; 6.调解笔录; 7.人民调解协议书; 8.人民调解回访记录。
(二)四类案件应当按照“一案一登记”原则,填写《人民调解口头(简易)调解登记表》,登记表应包括以下内容:
1.案件编号; 2.申请时间,主动调解的除外; 3.调解时间; 4.各方当事人信息,其中必须含有当事人的姓名及联系地址、电话; 5.纠纷主要事实、争议事项; 6.达成的协议内容,履行方式、时限;(三)卷宗、登记表文书制作要求如下:
1.调查、调解笔录制作规范、表述清楚。有相关当事人、必要在场人员、办案人民调解员的签名、捺印;
2.调解协议书、《人民调解口头(简易)调解登记表》内容合法,各方权利义务具体、履行时间等明确,由当事人、人民调解员签名、捺印,写明完整的调解日期并加盖人民调解员所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3.回访记录应载明协议履行情况及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 4.除证明材料可使用盖章复印件外,案其他件文书均必需为原件,文书上的所有字迹、签名、捺印、盖章应清晰可辨,不能潦草、模糊。
第六条
申报、审核及发放方式(一)申报。“以案定补”每季度申报一次。人民调解员应向所属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当季度参与调处案件的调解卷宗、《人民调解口头(简易)调解登记表》。卷宗、登记表由各镇(乡)、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收集后进行自行分类统计,并填写《20___年第__季度______人民调解案情登记表》提交当地司法所进行申请。案件签订协议后在 180天(含)内必须提交申请,逾期不予审核。
(二)审核。各基层司法所对辖区内的镇(乡)、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交申请“以案定补”的案件卷宗、登记表进行真实性审核,核定补贴类别,并填写《“以案定补”案件申报审核情况表》。于申请季度的下一个月 10 日前将案件卷宗、登记表、《“以案定补”案件申报审核情况表》提
交到连州市司法局。连州市司法局组成审核小组对申请“以案定补”的案件卷宗、登记表进行书面审核,再送连州市财政局进行复核。在审核申报材料时,发现调解卷宗制作不规范、内容资料不完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在规定时限内补正提交。补正后符合要求的,予以审核;逾期提交或者补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核。
(三)发放。通过复核后,“以案定补”补贴以非现金形式发放给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多人参与调解工作的,补贴发放按参与调解并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员的人数对补贴进行平均分发。
第七条
工作纪律
(一)严禁在申请补贴时弄虚作假。上报调解案件不真实、虚构专项工作证明资料的,取消申请人当季度所有“以案定补”工作补贴,并由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司法行政部门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设立单位提出处理建议。
(二)连州市司法局组成“以案定补”资金管理工作小组,小组由分管领导和负责基层、财务、纪检等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加强对“以案定补”经费使用的管理,严禁侵占、虚报、挪用补贴经费。小组和基层司法所不定期对辖区内的人民调解案件进行随机回访审查,通过调阅调解案件卷宗、约谈当事人民调解员、回访调解案件当事人等方式加强对调解案件的抽查,提高调解案件质量。
(三)在审核、回访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退回已领取的补贴;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侵占、挪用人民调解案件补贴的; 2.弄虚作假、编造调解案件的; 3.调解协议被司法、仲裁机关撤销或认定无效的; 4.违反调解纪律,当事人举报后经查证属实的; 5.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八条
本办法由连州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他有关人民调解案件补贴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坪山镇“以案定补”人民调解效果显著doc
坪山镇:“以案定补” 人民调解效果显著
自2007年推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机制以来,该镇人民调解工作呈现出调解率高、成功率高、工作积极性高的可喜局面,防止群体性上访11件226人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件98人次。
积极推行“调解员聘任制”、“持证上岗制”制度,把好调解人员选聘入口关,并加强对调解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创新以会代训、观摩庭审(调解)、以案释法等培训方式,有力地提高了调解员的法律政策水平、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
调解组织规范化程度高调委会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全镇17个调委会均达到了“六统一、五有、四制度、三表”的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了纠纷受理制度、纠纷登记制度、统计制度等工作制度,实现了以法治促规范、以制度促质量的工作要求。
人民调解工作效果明显。五年来,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64件,调处成功率逐年提高,由2007年的94.5%提高到今年的98.5%。五年来,全镇各级人民调解员获“以案定补”工作补贴共40660元。防止群体性上访11件226人次,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8件98人次,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化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坪山司法所谭明华撰稿)
第三篇:关于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的实施方案
中共甘井镇委员会 甘井镇人民政府
关于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的实施方案
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
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促进全镇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永政发[2015]17号文件等法律和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补贴方式
人民调解员实行“以案定补”,是指每年对镇、村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工作给予适当补贴的一种激励机制,根据调处矛盾的难易程度和调处结案方式,每年由县财政给予调解员一定的补贴。
二、补贴范围
l、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矛盾纠纷。
2、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的矛盾纠纷。
3、辖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调处的矛盾纠 纷。
三、补贴办法
(一)成功调解一般纠纷每件定补30元。一般矛盾纠纷(包括:邻里、婚姻家庭、房屋宅基地、合同赔偿、劳动、土地承包纠纷及其它事实清楚、案情简单的民事纠纷)经口头调解即可化解,填写《民间纠纷受理登记表》各项要素齐全。
(二)成功调解疑难民事纠纷,每件定补50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疑难民事纠纷:
1、纠纷人数3-5人,涉及金额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2、劳资、工伤、医疗、道路交通事故等引发的纠纷;
3、纠纷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并须反复多次调解成功的纠纷;
4、受理“三调联动”机制调解的疑难民事纠纷。
(三)成功调解重大民事纠纷,每件定补100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民事纠纷:
1、纠纷人数在5人以上,涉及金额3000元以上;
2、在矛盾纠纷发生地有重大影响的纠纷;
3、受理“三调联动”机制调解的重大民事纠纷;
4、防止纠纷计划、制止矛盾突发的群体性事件;
5、有效化解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
6、防止“民转刑”事件的发生;
7、涉及两个以上镇区、村(区)的矛盾纠纷;
8、其他认定为重大矛盾纠纷的案件。
(四)、成功调解重特大疑难复杂民事纠纷,每件定补150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重特大疑难民事纠纷:
1、已发生的群访、集访的纠纷事件;
2、多调不结,纠纷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复杂的矛盾纠纷;
3、受理“三调联动”机制调解重大疑难纠纷。
四、审核认定的条件
1、各人民调解委员会纠纷必须依据《人民调解法》,按照统一格式认真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民间纠纷受理登记表》、《调查笔录》、《调解笔录》、《人民调解协议书》和《回访笔录》等文书材料。
2、人民调解员必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调解纠纷必须依法调解,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3、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两级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时必须有2人以上人民调解员参与并填写统一格式《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印章,否则不予补贴。
4、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小组两级调解组织上报的纠纷件数必须是调解达成协议、息诉息访,并已履行结束的纠纷。
5、对弄虚作假,虚报纠纷调解成功件数的,发现一件扣除双倍补贴,并视情节予以处理。
6、对因调处纠纷不力而引发上访、影响恶劣的,或者对矛盾纠纷不闻不问、导致严重后果的,将按规定从“以案定补”补贴中作相应扣除,并视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五、审核和发放 严格按照“谁调解补贴谁”的原则进行“以案定补”,确保调委会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1、各村调委会在每月20日前将本月所受理并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登记簿、调解协议书和调解案卷由支部书记审查,报送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镇调委会设在司法所。司法所要对材料认真、全面审核验收。
2、司法所对各村报送的纠纷调解进行统计、审核和汇总,报镇领导小组审批。
3、补贴每年最后一个月下旬10日内由司法所填好《村级调委会经费申领审批表》、《以案定补申领登记表》报送县司法局审核,经财务领导同意后,通知所在镇区司法所登记造册,领取补贴,并于10日内发放到各村(居)人民调解员手中。
六、有关文书要求
1、各村发生的所有民事纠纷,由村委会制作调解通知书,指派专人进行调解,同时报镇调委会登记,调委会必须认真按照登记簿规定进行登记。
2、一般矛盾纠纷的调解,必须要有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含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案由及简要经过、调解结果、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签名、人民调解委员会公章等。
3、疑难矛盾纠纷的调解,必须要做到一案一卷,相关证据材料齐全、申请、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及电话号码、协议履行情况、回访笔录、双方当事人签字等。
4、重大、特大民事矛盾纠纷的调解,必须要做到一案一卷,相关证据材料齐全、申请表、调查笔录、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结案报告及协议履行情况、回访笔录双方签字等。
5、以上各类矛盾纠纷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调解员应在一个月内找到双方当事人回访,询问双方对协议履行情况,双方无异议后应制作回访笔录,与其他卷宗材料整理归档,报镇调委会。
七、本办法适用于镇调委会、村调委会、企事业单位调委会。
八、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2015年4月8日起实施,2019年4月7日止。
中共甘井镇委员会 甘井镇人民政府 二○一五年四月十八日
第四篇:乌兰图克镇人民调解“以案定补” 效果显著
乌兰图克镇人民调解“以案定补” 效果显著
本报讯(通讯员 杜兴如 王耀强)乌兰图克镇矛盾纠纷化解实行“以案定补”效果明显,真正实现了“小矛盾不出社、一般矛盾不出村、疑难矛盾不出乡镇”矛盾化解机制,有效的减轻了该镇党委政府的信访压力。
乌兰图克镇实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方案按“按一案一卷、一案一奖”的形式,按照“谁调解、奖励谁”的原则,按照调解案件的简易程度,分三个等级;简易矛盾、一般矛盾、疑难矛盾,每个案件形成人民调解卷宗的按照等级对人民调解员进行100、200、300元的奖励,鼓励村调委会调解员积极化解本村存在的矛盾纠纷,为党委政府分忧。
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方案实施后,形成了一批以党员、村社领导干部为主的人民调解队伍,他们成为该镇村社矛盾化解的主力军。一些小矛盾、一般矛盾直接到乡镇的现象明显减少,直接到市区上访人员较去年明显改善。
第五篇:《人民调解法》的贯彻实施助推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长效发展
《人民调解法》的贯彻实施
助推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长效发展
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的贯彻实施,成为穆棱市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长效发展的助推器,为创新机制从试点先行到全市推开的发展、完善和深化过程提供了经费请示依据、制度完善依据、法律效力依据,开辟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人民调解法》为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长效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的依据。
长效的经费保障,是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人民调解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表彰奖励”,为专项经费保障提供了有利依据,市政府决定每年拨付人民调解“以案定补”专项经费15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为人民调解“以案定补”的长效运行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人民调解法》为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完善的依据。
完善的制度保障,是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规范运行的坚实基础。《人民调解法》明确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的行为规范和保障措施及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选任方式。穆棱市司法局围绕《人民调解法》完善工作 1
制度,确保机制规范运行。一是完善对外宣传制度,提高认知度。充分利用普法形式多样的宣传载体开展《人民调解法》宣传,并为每个调委会统一制作了人民调解工作原则、人民调解员职责、人民调解员监督制度、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义务、调解工作流程图等宣传图板上墙,旨在统一广大调解员的思想,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调解、化解纠纷的工作热情,提高广大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知度。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制度,确保规范性。为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穆棱市司法局积极购买了《人民调解法》释义、《人民调解方法与技巧》等书籍百余册,发放到调解员手中,鼓励他们进行自学;聘请法律专家开办《人民调解法》及其他法律知识培训班20场次;并以试卷测试形式检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调解员的队伍素质,促进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机制规范运行。三是完善定期指导制度,增强操作性。穆棱市司法局专门成立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坚持每个月都对各单位进行一次检查指导,同时抽查若干个村、社区调委会,了解“以案定补”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四是完善考核奖励制度,体现激励性。在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实施细则》中规定了人民调解文书认定标准、案件补贴奖励认定标准、疑难矛盾纠纷认定标准、重大矛盾纠纷认定标准以及案件考核扣分标准,便于实际操作、考核。明确了考核及奖励办法。由穆棱市司法局负责人民调解“以案定补”的考核评审。
三、《人民调解法》为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
合法运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明确的法律规定,是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合法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人民调解法》明确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同时,该部法律首次通过立法确立了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推动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运行效果更加明显:调解人员作风大改变,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增强;人民调解公信力提升,协议履行率提高,悔约率下降,协议书制作规范;防范功能加强,纠纷得到及时、就地化解,避免了纠纷升级、转移、转化;调解员调处能力提高,受理范围扩大,调解率及调解成功率双升。2011年上半年排查矛盾纠纷937件,成功调处904件,调处率为96.5%,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防止群体性上访31起,确保无激化案件、民转刑案件和自杀事件的发生,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民调解法》作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我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规范和促进作用,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创新机制在它的助推下必将长效健康发展,为构建平安穆棱、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