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阿来《云中记》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研究
姓 名: 朱 亮
学 号: 2221117419
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17级四班
指导教师: 王丽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云中记》是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在汶川地震后,四川一个三百多人的藏族村落,伤亡一百余人,并且根据地质检测,村子所在的山坡将在几年内发生滑坡,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整村搬迁至一个安全的地方。村里祭师总是惦念着那些死去的人,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灵。该小说正是以汶川地震为契机,重新思考作为个体的人在自然灾难中的价值,从自然神性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灾难之间的关系,作者的书写超越死亡,透过表面获得更深层次的意蕴。小说克服了以往灾难文学创作“即时性”的弊端,从更深的层次挖掘“灾难”带给人类的启示,从而拓展了灾难文学的书写空间,开启了中国灾难文学创作的新篇章。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阿来在中国作家中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有宗教背景,有文化背景,有民族背景。作为一名藏族作家,他特色的藏文化背景,同时又以汉语为表达工具,使得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叙事风格,他的小说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当代文学有着独特的意义。“5·12”汶川地震是一段沉痛的记忆,灾难之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相关作品。《云中记》从文学、美学和哲学的维度,经由个体的消失、村庄的消亡来观照人类的普遍境遇和共同命运,从而达到了超越性、悲剧性的境界。 2.实践意义 目前学界对于《云中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云中记的灾难的文学意义研究和家园意识,空间意识及安魂意象研究,暂未涉及到《云中记》的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研究。《云中记》作为一部描述地震后的反思之作,像不断回旋的复调,把现实、梦境、神话与地震过程中每个人感受到的具体细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深刻地反映灾难发生之后,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脐带断裂后的溯望。故研究《云中记》的叙事结构,探寻《云中记》的悲剧主题和以阿巴最终和云中村一起消失为代表的所体现的悲剧色彩对于研究震后文学有着重要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中国文坛虽在近几年才开始逐渐重视灾难文学的书写,但是很多以灾难事件为主题的作家仍然很难处理好灾难文学与灾难意识之间的关系。《云中记》代表着中国灾难文学的转型,面对自然灾难,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进行英雄式的歌颂,把悲剧变成“喜剧”。由于《云中记》在2019年出版,到2020的今天不过一年左右,虽然饱受好评,但国内研究成果为数不多。如王达敏《废墟上的灵魂—评<云中记>》指出:小说以“招魂” 的形式,写云中村最后一个祭师阿巴从移民村潜回已成为废墟的山村,为亡灵招魂,安抚鬼魂,写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尊重。小说中的阿巴形象,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继《唇典》在萨满文化中创造的满斗形象之后,于民间苯教文化中创造的又一个新的人物形象。邓昕洋《论阿来小说<云中记>中的家园意识》指出:尽管最后阿巴重建失败,但阿来还是以颂诗的方式书写了阿巴对精 神家园的守望,使得最终的陨灭得到了升华,彰显了人类历经千难万险也要返回精神家园的文化母题。综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未涉及《云中记》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研究。 失败,但阿来还是以颂诗的方式书写了阿巴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使得终的陨灭得到了升华,彰显了人类历经千难万险也要返回精神家园的文化母题。 |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及实现途径 (一)研究内容 1、选题:阿来《云中记》的叙事结构和悲剧主题研究 2、写作意图:通过对阿来《云中记》的叙事结构分析,小说的表层话语结构和深层结构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小说内部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挖掘小说中的悲剧色彩和悲剧元素,揭示小说的悲剧主题。 3、引言部分:介绍作者及作品和创作背景,分析选题意义和选题价值 4、正文部分:《云中记》的叙事结构 《云中记》中的预序和倒叙 伤痛——云中村的悲剧 安魂——阿巴的抉择 消逝——永远的云中村和阿巴 5、结论部分:总结全文 (二)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讨论研究、研读归纳研究、文献调查法 |
三、主要参考文献 [1]阿来.云中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王达敏.废墟上的灵魂—评《云中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0,(2).[3]邓昕洋.论阿来小说《云中记》中的家园意识[J].景德镇学院学院报.2020,(2).[4]魏聪.藏文化与阿来小说的创作——以《尘埃落定》为中心的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2015,(5).[5]陈晓明.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文学的通透之境[N].文艺报,2019-6-12(003).[6]阿来.尘埃落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