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路软基处治方法论文
内容摘要:根据软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和地基的厚度及其所处的位置,可采用表层处理法、置换法、竖向排水法三种方法进行软基处理。本文介绍了这三种方法的设计思想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公路;软基;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A
道路软基处理尽可能早期进行,有充分的间隔时间使软基达到沉降稳定后方可进行填土施工。下面介绍软基处理的三种方法:
一、表层处理法表层处理法用于地表面极软弱的情况
该法是通过排水、敷设或增添材料等办法,提高地表强度,防止地基局部剪切变形,保证施工机械作业;同时尽可能把填土荷载均匀地分布予地基上。属于这类处理方法的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设材料法,添加剂法等等。
(一)表层排水法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
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二)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
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三)敷垫材料法对于地基土层不均匀,可能发生局部不均
匀沉降和侧向变位,可利用所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来增强施工机械的通行,均匀地支承填土荷载、减少地基局部沉降和侧向变位,以提高地基的支承能力。敷垫材料主要有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等被广为采用。设计、施工注意事项:1.应注意地基表层强度,施工机械重量,以及填土荷载大小和宽度等,据以选用合适的敷垫材料。2.施工机械通过区域,使局部地段产生较大的拉压力,应作特别的补强。3.敷垫材料四周应超过填土边缘,端部卷入填土内,上面用填土压紧。4.在特别软的地基上进行第一层填土时,可使用放置干筏上的手摇传送带撒铺,有时也用皮带抛射式撒砂机撒铺。5.第一次撒布厚度应尽可能薄些,并要求用透水性好的河砂为材料。含砾石时,要注意不使其损坏敷垫物。
(四)添加剂法对于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
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以保施工机械的行驶。同时也可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二、置换法本法是以优质土置换软弱土,确保填土稳定和减少沉降量
施工方法分有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挤出的强制置换。其施工都比较容易,多数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要求的目的。从可靠性来说人工挖掘置换较优。置换材料应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载力的粗粒土。但必须进行充分压实。
三、砂并排水法
砂井排水法,根据砂井的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打入式、振动式、螺旋钻式、水射式及袋装式等。本法很少单独使用,多与加载法或缓速填土法并用,对层厚大,均质的粘土地质最为有效,对泥炭质地基效果稍差。
粘性土层固结所需时间T与垂直方向最大排水距离D的平方成正比。很清楚,粘土层越厚,所需固结时间就越长。
(一)设计。地基处理范围,为了稳定&’,以填土坡面下为处理对象;为防止沉降,主要以路基顶面宽度下作为处理对象。设计排水砂井时,首先假定施工方法、砂井直径、排水距离和改良范围。然后进行稳定及沉降计算,若不能满足时,修正假定数据,再进行计算。并注意下列几点。1.是否有砂层存在。2.防止扰动四周土壤,避免降低透水性或地基强度。宜取尽可能宽的排水间距。一般情况水平向固结系数Ch为竖向的固结系数Cv的数倍,但是由于砂井打设方法不同,实际Ch只能达到Cv甚至小于Cv的值。3.砂井中的砂,在固结过程中起到排水通路的作用,因此必须长期发挥良好的透水性能。通常采用干净优质的粗砂。
(二)施工程序。1.铺砂。在砂井施工之前,地表面先铺一砂垫层。并设置排水沟,使填土内不致有较高的地下水位。2.打入式和振动沉桩式的施工程度大致相同:(1)套管底端接上管靴,放置在设计井位上;(2)用汽锺锺击或振动锤振打至设计深度;(3)用铲斗把砂喂入套管中;(4-5)将喂砂口封闭,一边压入压缩空气,一边拔出套管;(6)待套管完全拔出,砂井沉入即告结束。3.射水式:该法与别的方法相比对地基扰动最小,在水源丰富,排泥处理无困难时宜采用。其施工顺序:(1)将套管置在设计井位上;(2)在套管内放入喷咀杆,并用喷沮射水;(3)-旦开始射水,即将套管缓缓下降,如遇障碍物或固结硬层,可用锤轻轻敲击套管顶面;(4)套管下到设计深度升降喷咀杆,使管中的土溢出。(5)灌入砂,徐徐拔出套管,砂井即告成。4.螺旋钻进式和袋装式:螺旋钻进式的直径为40-100cm,钻入深度15m左右,本法对地基扰动较小,但施工速度慢。
袋装式是为了避免井内所填的砂被土壤切断,不能排水,而把砂装入直径12cm左右的柔韧透水袋内。
(三)施工注意事项
1.按设计图间距布置砂井。用不同颜色标志已打入或待打入的井位。2.导杆应始终保持竖直,并经常检查。打入深度按设计规定。3.允许以较快的速度打入,但套管拔出速度应控制在填充砂及压气能从容地操作为度。留心套管拔出时砂在成拱作用下与套管一起被上提产生间隙,这样常使软土侵入砂井切断砂柱。4.填充砂料可采用传送带连续投入,也可采用漏斗提升喂入,从正确计量考虑,以后一种方式为优。
以上是公路道路软基处理较为常用的方法,另外,在有些特殊情况下还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及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等。
参考文献:
[1]张力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赵研.房屋建筑学
第二篇:浅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浅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土质松软等特点,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因此,应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增强路基的强度,解决路基沉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1道路施工中的软基表层处理技术
1.1
表面排水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较大的特点,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应做好道路的表面排水处理工作。首先,在道路路基填筑之前,应在地基的表面开挖沟槽,有效地排除软土地基的地表水以及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其次,在布置水沟的过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质等进行合理的布置,确保排水畅通。其次,应根据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水沟的宽度、深度等。在路堤填筑之前,应采用砂砾回填成盲沟。
1.2
铺垫材料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土质施工中,应对软基表层进行有效的处理。如:可以在软土路基的表面上铺设土工织物,主要是因为土工织物具有连续性好、耐腐蚀性、抗拉力高等特点,不仅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具体铺设的层数应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施工情况来定。另外,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
2道路施工中软基深层处理技术
2.1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技术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浆喷入待处理的软土路基内,并搅拌均匀,在这个过程中,所喷入的水泥将会与软基的土发生水解水化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整体--凝胶体,进而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2.2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为丰富,应做好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工作,避免软基内所含水分影响到道路施工的质量。排水固结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以及冲填土地基等,并运用基础排水设施的建设来改善施工软基的条件,切实有效地提升软基的排水效果。例如,采用加压抽水渗垫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强软基结构的强度以及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的效率,以此达到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以及降低沉降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排水固结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如:真空预压排水法、堆载预压排水法、电渗排水法等,由于每种排水固结处理技术的不同,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根据道路施工中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才能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总结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道路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软土地基土质的施工中,对软基处理工作也受到极大地重视。通过本文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分析,作者主要对软基表面的处理技术以及深层处理技术等两方面内容展开分析,具体的处理技术应根据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应用,才能将各项处理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此来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
2019年9月18日
第三篇:软基换填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施工总结
通过对软基换填试验段的施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拟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还有不足之处,现将发现的问题总结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如下: 放样:表按图纸要求,将原路基设计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基用白灰进行标识。○2 在挖除淤泥前要排干地表水,在换填范围内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地表水畅通排除。○在挖除淤泥后,换填层底如有积水,采用人工排干,与山坡接触的地方要清净淤泥,直至挖到岩层为止,不留淤泥夹层。
3逐层填筑:修筑施工便道,使施工机械和车辆能够到达换填路段,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条件,采用挖除一部分回填一部分的原则,从靠近施工便道开始逐渐向前进行换填施工。淤泥清理到设计标高,用挖方段砂岩片碎石按每层不大于40cm的厚度进行分层填筑。逐层填筑时,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卸料。回填的砂岩片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对超粒径的填料用人工再破小处理。
当块石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4整平:采用150KW以上的大功率推土机整平,每一车料均及时推平,推土机在初平后○的填料上反复碾压,运输车辆在其上均布行驶,进一步改善填料的继配。个别推土机到达不了的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块找平。
5碾压组合方式: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石标高,先用推土机推平,使铺筑层整平达○到标高,再用推土机反复碾压,然后用TN220振动式压路机振动碾压,利用压路机的激振力使石块由松散接触状态变为紧密啮合状态,直至石块稳定,表面平整无轮迹为止。在碾压后观测路基的沉降量,沉降量最终控制在±2mm。记录压实遍数及相关试验数据。6松铺系数的确定:经现场测量填前高程、松铺后高程及碾压后高程确定松铺系数K=1.1○比原定松铺系数1.05稍大一些,根据实际松铺系数现场调整为1.1,施工过程中,松铺系数确定为1.1。
7压实质量检测及碾压遍数的确定: ○压路机碾压3遍后进行检测,沉降量不在允许范围内,均大于2mm; 碾压4遍后,检测沉降量大于2mm;
碾压6遍后,检测沉降量均在±2mm范围内,满足石方路基压实质量要求。⑧试验段结果总结
填料松铺厚度按40cm控制,松铺系数最后确定为1.1。先用推土机整平,然后反复碾压,最后用2台TN220振动式压路机振动碾压,碾压遍数确定为6遍。
在以后的软基换填施工中,将以此为依据指导大面积施工。
第四篇: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方法
前言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噪音小、行车舒适、施工快捷、维修方便等优越性,因而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对道路的危害极大,特别在冬季和春季,因时有雨、雪水渗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使本来就处于裂缝状态的路面病害更加趋于严重,最终导致破坏。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认识及防治工作。沥青路面裂缝的型式
沥青路面裂缝按裂缝的形状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等四种型式。
2.1 纵向裂缝
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或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态特征是长且直;而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由于路基湿软造成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纵缝。
2.2 横向裂缝
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多由路基、基层裂缝的反射或由路面低温收缩造成;最初多出现于路面两侧,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2.3 网状裂缝(龟裂)
损坏特征: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网状或龟纹状的锐角多边形小块,块的尺寸小于50cm×50cm。网状裂缝(龟裂)是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而引起的疲劳裂缝,其最初形态是一条或几条平行的纵缝,随着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平行纵缝间出现了横向、斜向连接缝,形成多边的、锐角的、形似网状、龟裂状的裂缝型式。
2.4 不规则裂缝
损坏特征:路面裂缝呈不规则形状,块的最长边长小于100cm。不规则裂缝主要由面层材料的收缩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致。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3.1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改建公路中新老路衔接处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造成路基不均匀的沉陷或者滑坡,形成裂缝;
(2)新建公路中由于碾压不均匀,出现路基、基层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基层承载力不足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
(3)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度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4)傍山公路一半是挖方,一半是填方,如果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处理,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的作用形成裂缝。
3.2 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路基、基层出现干缩或冻缩形成裂缝,反射到沥青路面上产生裂缝;
(2)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基层的上、下层横接缝出现重叠或搭接过少而形成裂缝,反射到沥青路面上产生裂缝;
(3)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收缩形成裂缝。
3.3 网状裂缝、不规则裂缝产生的原因
(1)基层整体强度不足,沥青路面老化,在行车的作用下形成网状或不规则裂缝;
(2)沥青面层偏薄,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交通量超过设计能力,造成网状或不规则裂缝;
(3)沥青面层在温度周期性的变化下产生收缩,造成不规则裂缝。裂缝的处治方法
4.1 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治:
(1)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细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
(2)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4.2 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应按裂缝的宽度按以下步骤分别予以处治:
(1)缝宽在5mm以内:
①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
②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
③填入已筛好的干净的石屑或细砂(视缝宽窄选料),并捣实;
④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干净。
(2)缝宽在5mm以上:
①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
②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
③用拌和均匀的热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缝中,并捣实(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4.3 因沥青性能不好、或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油层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网状裂缝或不规则裂缝,此时若基层强度尚好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1)乳化沥青稀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
(2)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或先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后,再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
(3)改性沥青薄层罩面。
(4)单层沥青表处。
4.4 由于路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原因引起的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后再重作面层。
第五篇:浅议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软土地基的特点,提出了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着重阐述了深层搅拌桩法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特点、工艺及有关注意事项,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软土地基深层搅拌桩法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
1软土地基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2.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
2.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2.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2.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3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3.1换土垫层法
3.1.1垫层法。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m~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1.2强夯挤淤法。采用边强夯、边填碎石、边挤淤的方法,在地基中形成碎石墩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才能确定其适应性。
3.2排水固结法在软基处理中,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是最常见的、最简单的施工方法。
3.2.1塑料排水板塑料排水板是带有孔道的板状物体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缩短排水途径,地基承受附加荷载后排水固结过程大大加快,进而使地基强度得以提高。
3.2.2排水板材料①多孔单一结构型,是一种经特殊加工的两块聚氯乙烯树脂透水板,两极之间仅有若干个点以突缘相接触,而其间留有许多孔隙,故透水性好。该种材料具有耐酸碱、不膨胀、不变质等特点。但排水板在土压力作用下,过水面积将会减少,影响排水效果。②复合结构型,内为用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作成的芯板,外面套以用涤伦类或丙烯类合成纤维制成的滤膜,板宽一般为100mm,厚3~4mm。
3.3振密、挤密法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4深层搅拌桩法的加固原理及其施工中的应用
4.1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浆液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4.2深层搅拌桩适宜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和粉性土等土层。其施工时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且施工工期短等因素,已被利用于建筑行业的各种地基加固工程中。
5室内配比试验
5.1土性分析取原位土进行土工试验,该工点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淤泥质砂粘土、粘砂土、细砂、砂粘土。
5.2配比试验采用1:0.48的水灰比,并分别取13%、15%及17%的水泥掺入量拌制成水泥浆液,与上层原位土(即淤泥质砂粘土)搅拌制成土桩试块,按土工试验技术规程进行养生后测出不同龄期土桩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根据配比试验结果,施工中采用水灰比为1:0.48,水泥掺入量15%,即每米土桩57kg水泥的配比进行控制。
6施工机械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机械为钻机、粉浆机和空压机。
钻机:是水泥搅拌桩的主要成桩机械,应具有动力大、操作灵活、能按不同速度均匀地正向钻进和反向提升、能前后左右自行移动的功能。
喷浆设备:是定量发送浆体材料的设备,包括储灰罐、发送装置、计量控制装置等,是施工的关键设备。
压缩机;力水泥搅拌桩施工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源,使水泥浆液克服喷浆口土体阻力而喷入土中。
7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桩的施工程序: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7.1定位搅拌机移动至设计桩位,对中,桩位误差控制在5cm之内,当地面起伏较大时,应调整起吊设备保持水平,钻杆倾斜度不大于1.5%。
7.2制备水泥浆按配比试验确定的配比拌制水泥浆,压浆前水泥浆要搅拌均匀,并保持水泥浆数量满足制桩要求,以免发生断桩现象。
7.3喷浆下搅启动搅拌机电动,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搅拌机沿导向架边搅拌切土边喷浆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机的电流监测表控制,一般工作电流不应大于70A。
7.4提升搅拌搅拌头喷浆下沉到设计深度后,确定水泥浆的输出量,若输出量不足,在提升搅拌过程中继续喷浆,直到满足为止,同时严格按试桩确定的速度提升搅拌头。
7.5重复搅拌搅拌头提升至设计顶面标高后,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需进行重复搅拌。复搅过程为: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头搅拌提升出地面。
7.6成桩、移位
8施工注意事项
8.1严格按设计水泥掺入量、水灰比配制水泥浆,水泥不可有结块硬化。
8.2水泥浆要经过过滤器清除杂物后才能输入搅拌轴,同时贮浆池的容量应足中有余,防止浆液供给不足而导致断桩。
8.3在钻搅施工中不得停浆,一旦断浆,立即将钻具提到断浆处上部1m处,再重新钻搅喷浆下进,严禁自断浆处续接,以保证成桩的连续性。
8.4因机械事故使配制的水泥浆发生凝稠状态时,必须更换,不得再用。
8.5钻搅提升复搅应采用反转,不得正转提升,以免将土带起造成空洞以致空心转。
9结语
公路软基处理属于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不好,一旦被路堤等构筑物所覆盖,便构成隐患且不好检查及补救。因此,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一定要采集路基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