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扶贫救助政策
残疾人扶贫救助政策
一、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救助 救助对象:具有登封市户籍,持有《残疾人证》,无固定性收入的一、二级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三级以上(含三级)。
救助标准:对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三级以上残疾人,按其户籍类别参照当地城乡最高低保保障标准单独全额提供特殊生活补贴(城镇每人每月550 元,农村每人每月 256 元)。
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到所在乡(镇)区、办残联申请并填写《郑州市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三级残疾人单独全额提供城乡最低特殊生活补助申请审批表》。各乡(镇)区、办残联审核、公示、汇总后上报登封市残联审核。每年 4 月和 10 月申报。
联系电话:
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条件:
1.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2.具有登封市户籍的残疾人 3.持有低保证(不包含五保户)对象范围的各类残疾人; 4.补贴标准:每人每月补贴 120 元。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条件:
1.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重度
残疾人。
2.具有登封市户籍的残疾人 3.补贴标准:每人每月补贴 100 元 “两项补贴”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低保证到所在乡(镇)区、办残联申请并填写《河南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表》和《河南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申请表》。各乡(镇)区、办残联审核、公示、汇总后上报登封市残联、民政局。
联系电话:
三、“三无”残疾人生活救助 “三无残疾人”是指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残疾人。
“无劳动能力”:肢体、精神、智力类别的残疾人,18—60周岁的必须是一级残疾,18 岁以下或 60 岁以上的可以是二级或三级残疾;视力类别的残疾人年龄必须在 18 岁以下或 60 岁以上的一级残疾(视力类别的 18-60 岁的不符合此条件);听力言语类别的残疾人不符合此条件。
“无生活来源”:指本人享受低保,或者没有进行集中供养的五保户。
“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指没有或者已经丧失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的残疾人。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同时符合条件 1、条件 2)的视为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
救助标准:每人每月 300 元。
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携带身份证、残疾证、低保证(或五保证),到所在乡(镇)区、办残联申请并填写《三无残疾人生活救助审批表》。各乡(镇)区、办残联审核、公示、汇总后上报登封市残联,每年 4 月和 10 月申报。
联系电话:
四、免费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和残疾评定 办理对象:凡具有登封市户籍,并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标准》的未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
免费项目:视力、听力、肢体、言语、智力及精神残疾评定。
申报流程: 1.申请人(智力和精神类须法定监护人陪同),持身份证(十八岁以下持户口本)和三张两寸免冠照片向登封市残联组联科提出办证申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填写残疾人证申请表、残疾评定表(一式二份)、残疾评定检查(测)项目表,到指定评定医院进行残疾等级级别评定。
2.指定评定医院根据残联出具的有关材料对申请残疾类别等级评定的申请人进行检测评定,明确评定意见,如实填写残疾评定结果,并加盖评定医院印章。
3.登封市残联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及申请人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数据库,同时报郑州市残联审核。申请人于 15 个工作日后到登封市残联领取残疾人证。
联系电话:
五、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全市所有低保家庭中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残疾类别为精神的贫困残疾人。
救助标准:每人每年 1200 元。
申报流程:由本人或法定监护人带上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残疾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并填写《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然后上报到乡(镇)残联,由乡(镇)残联统一上报至市残联。
联系电话:
六、0-14 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补贴救助 补贴对象:凡拥有登封市户籍,经有相应资质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符合康复训练条件的 0-14 周岁耳聋、智障、脑瘫、孤独症、肢体和精神残疾儿童。
补贴项目及标准:
1.为聋儿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2.为智障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3.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4.为脑瘫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12000 元。
5.为肢体残疾儿童提供术后康复训练:每人每年 6000 元。
6.为精神残疾儿童提供服药或住院补贴,服药每人每年 1200元,住院每人每年 4000 元。
申报流程: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出具身份证、残疾儿童的本市居民户口簿及医疗机构相关残疾状况诊断证明、7-14 周岁残
疾儿童须提供相关类别的残疾人证等材料,直接到市残联康复科填写《郑州市 0-14 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
登封市残联负责审核相关资料,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个人档案。同时,组织申报对象到相关定点医疗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潜力评估,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在《申请审批表》中填写评估意见和康复建议。经残联综合审查后,最终确定康复救助对象,报郑州市残联备案。
康复对象自主选择相关定点医疗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或治疗。
联系电话:
七、机构托养、居家托养补贴 托养条件:年满 16—59 周岁的一、二级肢体、智力贫困残疾人。
资助标准:机构托养每人每年 3000 元,居家托养每人每年1200 元。
申报程序:自愿申请托养的残疾人,由监护人携带申请人的《第二代残疾人证》、监护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各乡(镇)残联申请,并填写《托养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经乡(镇)残联审核后,上报登封市残联。
联系电话:
八、定期免费发放残疾人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 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持《残疾人证》到乡(镇)区、办残联申请登记。
联系电话:
责任单位:登封市残疾人联合会
第二篇:农村残疾人扶贫政策
农村残疾人扶持对象、扶持方式和扶持措施
字体【大 中 小】
1、扶持对象:
农村贫困残疾人或与残疾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农村贫困残疾人是指具有北京市农业户口且家庭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本人具有较强的劳动致富愿望和一定劳动能
力的残疾人。
2、扶持方式:
扶持集中安置或分散辐射农村残疾人劳动生产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养殖基地)和自营的残疾人个体大户(或多户联合体)。项目内容应符合市财政支农政策性资金使用方向,重点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提高安置或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
劳动生产的能力。
3、扶持措施:
把扶贫项目、政策、资金和措施直接落实到当地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农村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的残疾人家庭,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物发放等形式,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协会、残疾人个体种植养殖大户,直接扶持他们开展家庭种植养殖项目。
农村残疾人“十五”期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
字体【大 中 小】
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中,全市各级残联紧紧依靠政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大盘子,通过开展“万人种养、共奔小康”活动和实施扶贫助残工程,全市建立了30多个以当地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协会、残疾人种养殖大户以及各类经济实体为依托的扶贫助残基地,采取集中安置一部分残疾人或家庭成员就业,还以分散辐射的形式,带动一批农村有劳动能力、有脱贫愿望的残疾人家庭,采取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帮、包、带、扶”等措施,落实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劳动生产项目到户到人和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残疾人劳动致富的积极性。五年来,投入扶持资金1886万元,使2.3万名农村残疾人得到了有效扶持,完成五年
任务的165%。
第三篇:残疾人救助调研
关于XX区残疾人救助的调研报告
XX区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坚持为残疾人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及时救助,切实解决了残疾人的一些民生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XX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XX区有五个街道24个社区,XX镇有8个村、一个社区、33个自然屯。据调查统计,全区残疾人总数2012人,占总人口的1%。其中,肢体残疾1348人、视力残疾198人、听力语言残疾86人、智力残疾195人、精神残疾170人,综合残疾15人。农村残疾人1058人,占全区残疾人总数的52%;城镇残疾人95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48%;先天残疾18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9%;特困残疾人150人,392名残疾人享受低保、877名残疾人享受医保。
二、扶贫救助具体措施
(一)抓难点,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新起色。为35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16台,拐杖12副;为2名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送医送药价值2000余元;与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在XX大街、龙华路等路段增设盲道3000多延长米和28个坡道路口,为盲人出行提供了便利;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残疾人教育 1
培训康复活动中心,”此中心的成立填补了五区四县唯独我区没有康复活动中心的空白,为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提供了必要的场地。
(二)抓重点,残保金收缴和就业工作有新亮点。全年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万余元;举办残疾人就业供需见面会3次,协调福利企业安臵16名残疾人就业;实施了小种植场、小修鞋店等切实可行的“五小工程”,投入近万元免费为残疾人购买设备和加工材料;扶持并完善了“金太阳”等三家盲人按摩所;开办了手工编织、创业培训等残疾人就业培训班4期;对15名残疾人进行了电脑维修培训,有3人在家开办了电脑维修部。各种培训班的创办,让残疾人掌握了一技之长,拥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三)抓维权,残联形象有新提升。本着“不逃避、不应付、不拖拉”的办事原则,设立了残疾人维权热线,手机号码公布与众并坚持24小时开机,用真情架设起残联干部和残疾人及时沟通的桥梁;残联全体干部爱岗如家,千方百计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无一例残疾人上访事件发生;协调城管等部门解决了创卫期间5名残疾人摊位面临取缔问题,为肢残养鱼户陈爱平保留住了“听雨轩垂钓馆”,使其能继续营业,实现年创收3万余元的可观效益;积极协调镇、村、街道为无房户刘淑清等6人解决了住房问题;在向阳村盲残人
钟克禄家庭遭受重大火灾的情况下,积极协调镇、村,在火灾后三天时间内为其修好了烧毁的房屋,并使其得到市残联、区残联、镇政府现金2500元和米、面、油、电视等生活必需品总价值八千余元的捐助,使其真切的感受到了“大火无情人有情,人间处处有真爱”;在得知残疾人高洪伟去世后尸体停放在家、无钱火化的情况后,在第一时间把钱送到了村干部手中,区残联全体人员参加,护送高洪伟尸体到安达火化场。真切牵挂、真情帮扶、及时救助,真正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受到残疾人的广泛好评。
(四)抓扶贫,特困残疾人生活水平有新提高。救助特困残疾人家庭考入大学子女6人,捐款5000余元;对特困残疾人给予资金捐助近万元;在冬季到来之前,为吴玉珍等5户特困残疾人送取暖用煤10吨,价值7500元;全年先后投入资金8万余元,节日慰问特困残疾人317户;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协调区政协,区政协对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企业家“一帮一扶贫解困”经济组委员会议,会上当时就有企业家表态帮助残疾人改造危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处于贫困线上的残疾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共沐党的惠民政策的阳光。
(五)抓载体,媒体宣传发挥新优势。在“助残日”等期间,大力营造全社会对残疾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助残氛围。全年在《XX日报》、《XX晚报》发表通讯9篇,XX电视台播发助残新闻6条,及时宣传报道了XX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及助残事迹。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残疾人“一帮一救助”工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接受过救助的残疾人有不满足感并产生依赖思想,不理解救助是动态的;三是残疾人危房改造还存在相当的难度,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四、下步救助工作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和残保金的收缴力度。争取创办“残疾人爱心一条街”,组织具有编织、美甲、配钥匙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集中在“爱心一条街”实现自主创业;开办形式多样,符合残疾人实际的剪纸、养殖、制作蛋糕等力所能及的培训班6期,增强其自食其力的能力,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就业;积极协调辖区内各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争取让30至4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在残疾人保障金的收缴上力争实现税务代征的收缴方式,做到应收尽收,为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创造有利条件,使残疾人从根本上脱贫。
(二)全面深入地开展康复工作。积极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为贫困精神病人送医送药;进一步加强“精防”工作的指导;做好白内障排查工作,发现一例
治疗一例;供应各类残疾人用品用具;定期接送残疾人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的功能。
(三)扎实做好扶贫工作。将重残、一户多残对象优先纳入特困救助范围;协调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实现自身“造血”,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帮扶力度,让残疾人朋友尽快脱贫致富。
(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以“第十九个”助残日等节日为契机,以“健残携手,大爱无疆”为主题,开展现场赠送轮椅、展览残疾人书画作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残疾人自立、自强;借势宣传、贯彻精神,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五)做好节日特困残疾人的调查、慰问工作。把钱用在刀刃上,让贫困残疾人过好每一个节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加快我区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残疾人救助信息
残疾人救助信息
积极做好日常的服务接待工作,上半年共办理残疾证60个,截至到5月底共为124名残疾人办理了了待业补助、150名残疾人办理了特困补助、91名残疾人办理了无固定收入重残人补助,上半年共发各类补助金283250元,为3名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申请了生活补助,共发放补助金8000元。
为贯彻落实市区《城镇个体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暂行办法》文件精神,鼓励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街道残联认真做好本辖区内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多次召开社区主任例会,布置相关工作,同时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深入到残疾人家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通知他到街道残联办理。截止到5月底,我街道共有23名残疾人办理了相关手续,经过审批合格的为21人,共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5010.56元。
春节期间,街道共走访特困残疾人24户,送去慰问金共14400元;举办了北新桥街道扶残助学资金发放仪式,为32名享受低保残疾人子女大学生、高中生及残疾人高中生发放助学款24500元;为辖区23名0—15岁残疾人儿童发放慰问款18400元;同时我街道启动处级六联系、科级两联系制度,走访慰问残疾人411人,共送去慰问金126300元。
做好社区康复工作,依托街道近3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建成了残疾人温馨家园,内设:手拉手职业康复站、残疾人康复训练室、辅助器具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畅心斋、技能培训室等,并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市区残联领导的检查、验收。通过对各类残疾人和16岁以上智力残疾人、稳定期精神残疾人开展职业康复劳动、就业指导和培训、心理咨询等服务,使温馨家园成为残疾人心灵慰藉的港湾。街道到8月底,共有15名智力残疾人在职业康复站进行康复劳动训练,20名残疾人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了肢体康复训练,近百名残疾人接受了各类就业指导及培训,同时辅助器具服务站共发放轮椅、拐杖等小型用品用具200余件,为近3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方便了残疾朋友的出行。
今年共为5名有突发困难的残疾人申请了临时特困救助10000元,并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如前永康社区精神残疾人王智君,由于在其神智不清的情况下,把自己家点燃,使家中物品及房屋尽毁,为使其尽快重建家园,街道残联联系街道爱心家园,为王智君家送去了棉被、食用油、面、香皂、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同时把他家的情况及时上报区残联,为王智君申请了临时特困救助2000元,并马上送到其家属手中,解决燃眉之急,真正体现了真心暖人心,关怀见真情。当王智君的父亲王笃善手中时,老人激动得说,“谢谢党和政府,谢谢社区领导,我一定照顾好孙子,教育好儿子,为社区的和谐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十一前夕,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边林走访慰问辖区4户因病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王长生、张宝利等,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共7000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节前,区残联理事长从艳梅、北新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边林冒雨看望了辖区残疾儿童李恩亮。今年10岁的李恩亮,患先天脑瘫,经常住院治疗,一家人仅靠低保和母亲一人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巨额医疗费使得家庭生活非常艰难。街道残联得知李恩亮家的困难后,及时上报。区残联理事会决定立即对李恩亮一家进行救助。当李恩亮的母亲接过2000元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时,激动不已,连声感谢区、街残联对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关爱和帮助。
北新桥街道残联2008年9月
第五篇:26.残疾人扶贫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
残疾人扶贫
主讲
诚 刘
中国残联教就部就业扶贫处副处长
第一节 概 述
残疾人扶贫顾名思义,就是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我们通常讲的残疾人扶贫是指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收入低于国家贫困标准的农村残疾人实施扶贫开发,扶持其生产增收,摆脱贫困状态。
自1991年以来,残疾人扶贫工作归纳起来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起步摸索阶段(1991-2000年)
中国残联成立以前,没有专项残疾人扶贫计划和措施,绝大多数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缺乏保障。中国残联成立以后,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残疾人扶贫工作。自1991年开始了残疾人扶贫工作。起步摸索阶段奠定了残疾人扶贫工作基础,尤其是邓朴方同志亲力亲为,大力推动,开创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全新局面。当时提出了康复扶贫贷款、小额信贷到户到人、公司加农户、扶贫基地、社会保障、种养加 1
技术培训、党政干部帮包带扶、残疾人服务社等许多新的思路和理念,现在看来,这些思路和理念适应国情和残情,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和实践勇气。第二阶段是发展开拓阶段(2001-2007年)
这一阶段是残疾人扶贫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的时期,一是国家扶贫十年规划中明确规定“把残疾人扶贫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二是从着力解决温饱问题向解决温饱和扶贫开发并重转变;三是建成了一大批残疾人扶贫基地;四是开始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拓展了残疾人扶贫开发的领域。第三阶段是调整完善阶段(2008-2010年)
进入调整完善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由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转向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提供扶持和帮助。借助国家大的扶贫政策调整和推进,残疾人扶贫逐步得到制度性的安排和保障,逐步从温饱救济型向温饱救济与开发致富并重、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是新的起点(2011年之后)
自2011年开始,随着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标志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家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和任务目标,残疾人扶贫始终融入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随之开启了新的征程。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政策扶持。
2011年至2013年之间,为了贯彻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结合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调整,加强部门协作,强化责任分工,抓紧抓好落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国务院残工委印发的《关于印发<关于贯彻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通知》(残工委[2012]
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康复扶贫贷款和贴息资金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加大农业行业助残扶贫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的通知》、《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加强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等等,实施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农村贫困残
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和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等残疾人扶贫项目。
残疾人扶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政策机制的不断完善调整,特别是国家贫困标准的大幅提升(2011年低于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人口显著增加,扶贫开发的形势更加严峻、更加复杂,残疾人扶贫同样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根据贫困残疾人实名制调查统计,2012年我国有农村贫困残疾人1500万人,占2012年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15%以上。贫困残疾人由于残疾影响、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技能、机会不均等、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残疾人仍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重、扶持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所占比例较大的特困群体,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重点。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缓解并逐步消除残疾人贫困,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是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工作
者和专职委员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开拓思路,勤奋努力,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广大农村贫困残疾人的脱贫进程。
为了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好新时期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残疾人的民生保障和扶贫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中央颁布实施的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更是指导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内容突出体现了未来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大扶贫格局,纲要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建立,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稳定实现
农村残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服务。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村残疾人并不断提高水平,残疾人生存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发展有基础。新纲要还提出了七项基本原则、八项工作任务、四个方面政策保障,八条具体扶持措施。
新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是各级残联组织、基层专职委员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政策依据和争取政策资金的有力武器,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第二节 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方式途径
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从政府的角度讲,一方面应该加强领导,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另一方面应该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落实各项普惠的扶助政策基础上,制定出台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特殊扶助政策。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该为残疾人扶贫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
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助残扶贫的队伍中来,带动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为贫困残疾人奉献一份爱心。从残疾人自身来讲,应该充分发挥残疾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学习残疾人中的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等平台,将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组织起来,依靠自身努力,共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探索实践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和途径,为残疾人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就业扶贫
通过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为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力推进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灵活就业,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和途径,增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能力,确保贫困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从而得到稳定持久的脱贫。
教育扶贫
加大对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投入,在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项教育扶持政策基础上,对贫困的残疾学生给予经济上的扶持,确保其完成学业。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使其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知识,真正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残疾人接受教育,有了知识,有了文化,就能有机会就业,就能更好的发展生产,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医疗扶贫
通过医疗救助,减轻贫困残疾人就医负担,针对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各级政府要给予参合缴费补助,同时,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实际困难,降低报销门槛,提高报销比例等举措,让贫困残疾人在就医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从而减轻整个家庭的医疗支出,间接的实现了家庭经济收入的积累,也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康复扶贫
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康复,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从而恢复或提升劳动能力,更好地参与生产劳
动,也可以将康复与培训有机结合,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劳动技能培训,使贫困残疾人更好更快地参与生产增收,改变贫困的状况。科技扶贫
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提升贫困残疾人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各种培训机构针对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需求,开展多种科技培训,特别是种养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个贫困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同时,根据残疾人从事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服务上门,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
金融扶贫
针对贫困残疾人缺少生产资金的突出困难,金融部门通过投放小额贴息贷款等金融产品,为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周到细致的金融服务,使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得到贷款扶持,缓解生产资金短缺问题,促进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社会结对扶贫
动员社会力量,发挥社会互助,通过社会各界与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帮助贫困残疾人享受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谋划生产增收项目,协调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多种方式改善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基地扶贫
依托残疾人扶贫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等实体,充分发挥其产业、技术、管理等优势,将贫困残疾人组织起来发展生产,通过基地等实体的辐射带动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帮扶,提高贫困残疾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稳定持久的脱贫。
第三节
农村残疾人扶贫项目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开发,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生产劳动中存在的突出困难,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给予解决和扶持。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农村 10
残疾人扶贫工作实施的几个重要项目。
首先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随着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深入,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相当突出。根据贫困残疾人状况摸底调查显示,全国约有280多万残疾人贫困户生活在极度危房中。为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国务院从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十二五”期间,安排了7.5亿元资金在2011-2013年之间实施该项目。2014年以后,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将更多地依靠纳入当地政府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大局中,统筹安排,优先实施。2013年,中国残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印发《关于优先支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残联特别是基层残联和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统筹规划,确保优先支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在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结束后,我们更需要好好利用这个文件,在国家住房保障工程中,加快推进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
其次是康复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是国家为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温饱而安排的专项信贷资金,于1992年开始设立,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开发。按照国务院
确定的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贷款管理体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起,进行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将康复扶贫贷款和贴息资金直接管理权限由中央下放到省,其中发放到残疾人贫困户贷款和贴息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由省(县)残联具体组织实施。2011年,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康复扶贫贷款和贴息资金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政策再次做出调整,加大扶贫信贷资金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作用,取得了积极效果。康复扶贫贷款规模由8亿元增加到10.3亿元,提高贴息比例和贴息资金。鼓励开展贷款担保金或风险金制度试点,缓解贫困残疾人贷款难问题。
康复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在工作实践中分成两种方式,一种是项目贷款,一种是到户贷款。项目贷款重点用于扶持中小型农业产业项目和残疾人扶贫基地等规模化发展型经济实体,注重提高扶持带动贫困残疾人数量和扶贫成效,贷款主体一般是安置或扶持残疾人户的龙头企业、福利企业、扶贫基地、合作社等。到户贷款重点用于扶持能人大户、庭院
经济、零售商业、家庭手工业、服务业等适合贫困残疾人快速增收的个体经济,贷款直接落实到户到人,也可以适当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给予支持。
在安排到省的中央财政贴息资金中,用于发放到残疾人贫困户的到户贷款贴息资金比例不得低于50%;中央财政在贴息期内,对到户贷款按年利率7%、项目贷款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中央财政贴息一年。具体贴息期限由各省根据情况自主确定。贴息资金可采取直接或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补贴给贫困户或者项目实施单位两种方式,具体采取何种方式,由各省、县自行确定。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贴息资金直补到户和项目实施单位。财政贴息资金要存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账管理。贴息资金不得用于贴息范围之外的其他支出。如有结余,可结转下继续使用。
最后是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是针对贫困残疾人生产劳动过程中缺少技术的突出问题,通过授人以渔,提高贫困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而实施的,是解决贫困残疾人稳定持久脱贫的有效手段。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加强对农村贫困残
疾人的培训。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合理设置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培训项目,使经过培训的残疾人至少掌握1-2门实用增收技术。政府举办或补助的面向“三农”的培训机构和项目免费培训残疾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助中西部地区1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要加大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资金的财政投入。项目的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500元(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0元,地方财政配套每人每年补贴300元)。各地要将农村残疾人的技能培训纳入到扶贫部门的“雨露计划”、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等政府和有关部门举办或者补助面向“三农”的培训机构和项目,优先对贫困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培训。要依托社会各种培训机构,根据残疾人个体需求和身体条件,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多种类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培训效果。强化培训后的就业扶助工作,对每个培训后的贫困残疾人的就业要给予资金、设备、技术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并实行动态跟踪服务,确保贫困残疾人能受训,能就业,能增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培训的要求是:
(一)自愿培训。残疾人培训采取自愿方式,培训对象必须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有培训需求、具有一定学习能力。
(二)机会均等。同一名残疾人在三年内免费培训次数不超过两次,且两次培训不在同一年内进行。
(三)分类培训。培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一般应大力培训种植业、养殖业、小加工业、手工业等技能、技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将定岗订单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已就业残疾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与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四)建档立卡。承担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任务的机构或基地组织等必须建立详细的学员培训档案,包括培训人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情况登记表。做到底数清晰、真实,并及时报送至县区残联。
(五)培训服务。要及时与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衔接、协调,将相应的培训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并积极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纳入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农村培
训计划中。对培训人员跟踪掌握其就业创业和生产劳动情况,根据反馈的情况进一步调整培训课程与内容。
基层残联还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如实收集汇总培训人员信息;及时填报录入中国残联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统计台账系统。
第四节
行业助残扶贫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帮扶与行业助残扶贫,强调部门协作与社会帮扶。中国残联会同中组部、商务部、农业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开展助残扶贫项目,下面逐一简单介绍给大家: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
由中央组织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并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残联发[2012]1号)明确提出,2011年至2015年,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10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稳定脱贫。
在具体帮扶内容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帮扶家庭中符合
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并给予分类施保;帮扶家庭中符合条件的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帮扶家庭全部成员实现基本住房保障。帮扶家庭成员掌握1-2门致富实用技术,从事相对稳定的生产发展项目,实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地贫困线标准。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
2012年2月,商务部和中国残联共同下发《“十二五”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商建函[2012]56号),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依托商务部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同开展助残扶贫项目。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目标任务是2012年至2015年,通过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安置1.2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或家庭成员在县级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配送中心、乡级店就业,帮扶2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创办村级店。
项目要求“万村千乡工程”承办企业、配送中心要建立残疾人岗位预留制度,明确个别岗位专用于安置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
三、选聘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
从2007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共同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中,江西等省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并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有效促进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缓解了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中国残联与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江西省的做法,在有条件的地方选聘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出台了《关于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通知》(残联[2012]27号)。
在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的选聘办法上,由本人自愿提出申请或村残疾人协会推荐,经村委会和乡残联初审,县级残联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报市级残联、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选聘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村委会上报前要在村内显著位置公示7天。
四、农业行业助残扶贫
2013年,中国残联与农业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行业助残扶贫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的通知》(农政发[2013]2号),提出了农业行业扶持农村残疾人增收的帮 18
扶政策和措施。《通知》明确要求,要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家庭购置小型农业生产机械的补贴指标和补贴标准。将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新增沼气用户计划。扩大贫困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免费参训的比例。动员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的残疾人家庭参加农业保险,并对有意愿参保的残疾人家庭在保费补贴标准和种类、保险理赔服务等方面给予特殊扶助政策。《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财政扶持、涉农项目支持和人才支持五个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的作用,加大对以残疾人创办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扶持。要发挥基层农业畜牧业技术站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为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的机制,一对一地给予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村委会分管农业的负责人要加强对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管护,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在种植、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补贴政策上,对残疾人从事相应产业生产时,在享受补贴的准入标准和补贴幅度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第五节
专职委员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职责
以上我们了解了有关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项目,那么,作为一名专职委员在这项工作中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入户调查,登记造册。任何工作的基础都需要底数清,情况明。作为最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摸清自己负责范围内残疾人的贫困状况,认真入户调查,建档立卡,统计汇总,如实向上级反映真实数据和情况。
2.学习掌握相关扶贫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帮助残疾人落实各项扶助政策和措施,通过文件、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途径,学习掌握国家及地方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和扶助政策措施,熟悉各相关政策措施的申报条件和程序,同时,将这些政策措施宣讲给广大贫困残疾人。
3.根据自己掌握的扶助政策,结合自己负责联系的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得到相应的扶助政策和措施,并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
4.做好各项扶助政策措施落实的追踪回访工作,及时了解受助后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有关部门。
5.在与残疾人沟通的过程中,残疾人家庭在扶贫解困方面出现新的困难和问题,应该及时关注,及时向上级反映,以便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关于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有关内容,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具体工作中为解决残疾人的贫困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