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葡萄标准果园建设标准
国家葡萄标准果园建设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标准果园的建设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选择与建设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设施栽培、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综合指标 1.1 产量 要求丰产稳产,范围1.5吨/亩。
1.2 果实质量 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1.3 树体 中庸健壮,新梢年平均生长量25cm以上;
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80%;
秋后保叶率90%以上。
1.4 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果园的选择与建设标准 2.1 环境条件 标准葡萄园要求生态条件良好,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市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土壤条件、水分条件和空气条件应符合NY 5087的规定。
2.2 选园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园地规模及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通常葡萄树栽植面积应占园地总面积的85%以上,其它非生产用地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5%。
2.2.1 园地规模及行向 园地应集中连片,面积在500亩以上。平地采用南北行向,或按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
2.2.2 小区划分 小区按照地形、小气候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平地面积25~30亩,山坡地8~15亩。
2.2.3 道路系统设置 道路系统由主路、支路和田间作业道路组成。一般主路宽5~7m,支路4~5m,作业道路宽1~2m。主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
2.2.4 排灌系统设置 排灌系统包括排水和灌水两部分,作到旱能浇,涝能排。蓄水灌溉果园应配套修建蓄水池,沟渠与蓄水池相连。井水灌溉果园,每100亩要有1~2口井。建立配套的管道灌溉系统,最好配备完善的滴灌、喷灌或渗灌等节水栽培设施。
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cm、宽80cm,山地果园则由坡顶到山脚,沟由浅到深(深30~60cm、宽30~40cm),排水沟与果园围沟相接。
2.2.5 防护林营造 果园外围的迎风面应有主林带,一般6~8行,最少4行。林带要乔灌结合,不能栽植果树病虫害寄主的树林。
2.2.6 辅助建筑物建设 主要包括办公室、包装车间、果品贮藏库及生产资料库房等辅助建筑物。
2.2.7 电力配套 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设施规范,便于机械化作业。
品种和砧木选择 3.1 品种选择 选择大面积推广的早中晚优良品种。
3.2 砧木选择 根据生产目的、土壤类型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考虑选择砧木品种。
栽植 4.1果园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定植株数依据品种、砧木、土壤和架式等而定,常见的栽培密度见表1。适当稀植是无公害鲜食葡萄的发展方向。
表 1 栽培方式及定植株数 方式 株行距/m 定植株数 小棚架 0.5~1.0×3.0~4.0 166~444 双十字V形架 1.0~1.5×3.0~3.5 222~127 单臂篱架 1.0~2.0×2.0~2.5 333~134 高宽垂T型架 1.0~2.5×2.5~3.5 76~267 4.2 主要架式 我省可采用的架式有:小棚架、双十字形架、单臂篱架等,架材坚固、搭建科学,架式实用美观。
设施栽培 5.1 设施栽培的类型 针对河南省的气候特点,葡萄应进行设施栽培。葡萄设施栽培分为两类,一类是促成栽培设施,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
一类是避雨栽培。生产上常见的类型和规格见表2。
表2 葡萄设施的类型和规格 设施类型 规格 促成设施 日光温室 南北宽,东西长50~80m,北东西三面为墙壁,北墙高2.0~2.2m,中柱高2.5~2.8m,前沿边高1.6~1.8m,地角60°~70° 塑料大棚 东西宽8~10m,南北长50~60m,中柱高2.5~3.0m,边高1.6~1.8m,地角60°~70° 避雨设施 避雨棚 立柱高2.5~3.0m,棚宽1.2~1.5m,棚高0.30~0.5m 5.2 设施建造 葡萄促成栽培的温室大棚应坚固、保温、透光、通风系统完善,便于作业;
简易避雨棚应坚固、防风。
5.3 避雨棚扣膜时间的确定 避雨棚扣膜应在花前完成 5.4 日光温室和大棚升温时间的确定 日光温室和大棚升温时间应在葡萄解除生理休眠后进行。日光温室在生理休眠解除后即可扣膜升温,塑料大棚则在2月上中旬扣棚升温为宜。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一般在新梢停止生长、果实采收后,结合秋季施肥进行深耕,深耕20~30cm。秋季深耕施肥后及时灌水,春季深耕较秋季深耕深度浅,春耕在土壤化冻后及早进行。在葡萄行和株间进行多次中耕除草,经常保持土壤疏松和无杂草状态,园内清洁,病虫害少。
设施栽培行间及株间提倡地膜覆盖。
6.2 施肥 提倡葡萄园种植绿肥或作物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2.1 施肥的原则 按照NY/T 496—2002规定执行。根据葡萄的施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使用的商品肥料应是在农业行政主管部登记使用或免于登记的的肥料。
6.2.2 肥料的种类 6.2.2.1 有机肥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
6.2.2.2 微生物肥料 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
6.2.2.3 化肥 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
6.2.2.4 叶面肥 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
6.2.2.5 限制施用的肥料 限制使用有害垃圾。
6.2.3 施肥的时期和方法 葡萄一年需要多次供肥。一般于果实采收后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与磷钾肥混合施用,采用深40~60cm的沟施方法。萌芽前追肥以氮、磷为主,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追肥以磷、钾为主。微量元素缺乏地区,依据缺素的症状增加追肥的种类或根外追肥。最后一次叶面施肥应距采收期 20d以上。
6.2.4 施肥量 依据地力、树势和产量的不同,参考每产100kg浆果一年需施纯氮(N)0.25~0.75kg、磷(P2O5)0.25~0.75kg、钾(K2O)0.35~1.1kg的标准测定,进行平衡施肥。
6.3 水分管理 萌芽期、浆果膨大期和入冬前需要良好的水分供应。成熟期应控制灌水。多雨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在雨季容易积水,需要有排水条件。
树形管理 标准果园应根据果园砧木和栽培密度选择合适树形,可采用独龙干树形、单干水平树形等。标准果园同一小区应力求树形一致。
花果管理 8.1 调节产量 通过花序整形、疏花序、疏果粒等办法调节产量。建议成龄园每667m2的产量控制在1500~2000kg以内。
8.2 果实套袋 疏果后及早进行套袋,但需要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套袋时间不宜过晚。套袋前全园喷布一遍杀菌剂和杀虫剂。红色葡萄品种采收前 10~20d需要摘袋。对容易着色和无色品种,带袋采收。为了避免高温伤害,摘袋时不要将纸袋一次性摘除,先把袋底打开,逐渐将袋去除。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
按照规定的浓度、每年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距离果实采收的时间)要求使用。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准确的记录。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无“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号)的农药。禁止使用的常见农药见附录A。
提倡使用矿物源农药、微生物和植物源农药。常用的矿物源药剂有(预制或现配)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松脂酸铜等。
果实采收 按照不同品种适时采收。
采果前要对采收、运输、贮存果品的用具、场所进行清理、清洗、消毒,确保对采摘的果实无污染隐患。
采果、选果人员工作前要进行卫生清洁准备,工作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果实碰伤、刺伤、擦伤。
果实采后应必须放入专门的贮藏容器中,容器内不得有枝、叶、砂、石、尘土及其它异物。采后4h内进入库中贮藏,严禁地面堆放和长时间的室外放置。
贮藏果实的库房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不得使用有损无公害苹果质量的保鲜试剂和材料。
果品的分级包装和冷藏 11.1 果品分级 果品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级,提倡采用先进的分级设备进行机械化选果分级。
11.2 包装 果品进入流通前必须进行商品包装,按照NY/T 470规定的要求对鲜食葡萄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按GB 11680和GB 9693执行。同一包装件中果实的横径差异不得超过5mm。各包装件的表层葡萄在大小、色泽等各个方面均应代表整个包装件的质量情况。
11.3 冷藏 果品在销售前必须进入冷链系统,提倡果园自建或租用冷库进行贮藏。
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 12.1 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装卸时轻拿轻放。
12.2 品牌与标志 每一果园应具备体现自有特色的品牌商标,在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牌、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等。果园生产档案管理 13.1 记录项目 13.1.1 基本信息记录 园地的原貌图片;
园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土壤状况及水质分析报告;
果园规划设计的有关资料、设计与施工图纸及果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果园种植的情况,包括品种来源及数量、面积和品种分布图。
13.1.2 果园投入记录 做好病虫害的监测,整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重点记录肥料和农药的种类及来源、使用时间、数量配比和使用方法;
灌水时间、水源、灌水方式等。并做好使用时的天气状况和使用后的效果等。临时用工时间、数量及工作内容。
13.1.3 物候期与灾害性天气记录 物候期记录,包括萌芽、抽枝、开花、结果等。灾害性天气记录,包括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对梨树及农事活动的影响等,以及采取的应对或补救措施等进行记录。
13.1.4 产出及效益记录 每年产量、产品质量、优质果率;
销售状况、销售价格、市场反馈、主要的市场和效益情况等等;
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到访情况、参观考察情况及辐射效果进行记录。
13.2 记录要求 专人记录、内容详实、记载及时、数据保存完整。
果园的管理记录需保存两年以上。
主要参考材料和标准 1.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 4286)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8321.1~GB/T 8321.7)3.葡萄苗木(NY/T 369)4.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5.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6.鲜食葡萄(NY/T 470)7.葡萄保鲜技术规范(NY/T 1199)8.无公害食品 落叶浆果类果品(NY 5086-2005)9.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件(NY 5087)10.刘捍中,王宝亮,王昆等.葡萄栽培技术.金盾出版社.2007 11.晁无疾.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附 录 A 禁止使用的农药 包括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甲拌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水胺硫磷、氧乐果、灭多威、福美胂等砷制剂,以及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其他农药。
第二篇:青神县标准果园创建工作总结
2010年青神县椪柑标准园创建工作
总 结
按照农办农[2009]53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县积极加快标准果园的创建工作,提高青神椪柑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青神椪柑综合生产和产业竞争能力。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成效
1、产业发展规模化
项目区位于白果乡甘家沟村7社的无公害椪柑生产基地内,涉及农户279户,920人,生产规模2000亩,品种以中熟台湾椪柑为主。2010年平均亩产量达3吨,产量达到6000吨左右;品质达到无公害椪柑的质量要求,商品果率95%以上,一级果占90%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效益比其它果园提高20%。
已设立标准果园创建标牌1个,其它宣传、推广标牌8个。
2、种植技术标准化
果园整型修剪率达到100%,改造500亩,完成设施栽培面积600亩(钢架大棚300亩、水泥桩大棚300亩),品种改良320亩,基地良种率达到100%,以螨治螨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0%(包括诱黄板、频振灯、捕食螨),农产品无公害率达到100%,推广椪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100%,改土 1 培肥500亩,坡改梯300亩。
3、产品经营效益化
建立青神县万果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眉山金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1+6”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企业订单面积达到85%,建立商品化处理站1个,项目区椪柑商品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同时获得出口基地认证,依托“青神椪柑”产地证明商标的使用,继续出口泰国及大中城市超市。
4、基础设施建设大改善
项目区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到户、到果园达到100%。完成主干道改建5公里,修建支路3公里,完成蓄水池15口,建节水设施10处,改建沟渠5公里,整治田间道路5公里。
5、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椪柑专业合作社为项目区载体。依托椪柑专家大院成立农民田间学校,系统培训果农椪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已开展12期培训,达到2000人次以上;依托农业部门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启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共5项,成立了专业植保防治队伍,实行统防统治面积达98%;依托企业建立“1+6”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完善的中高端市场营销体系。
6、保障措施到位
成立标准果园创建工作领导小和技术小组,各施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落实挂联推进制度,确保资金的投入。实行“七定一包”责任制;整合支农资金,合力打造,包括现代农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等300多万元。
二、采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常伟任组长,县农林局局长彭建中为副组长的青神县椪柑标准果园创建领导小组。青神县农林局为主要责任单位,负责组织项目实施。
成立由农林局分管业务的党组成员徐海涛任组长,多经站站长杨小刚任副组长的青神县标准果园创建技术小组。技术小组以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为技术支撑,多经站负责标准果园创建的具体技术指导工作。
2、加强政府支持。
加强支农资金和项目整合,2010年整合资金达300多万元,加强对青神椪柑标准果园创建工作的支持,重点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社建设。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促进标准果园创建工作,通过标准果园验收的果园,从农发资金中每亩补助100元。
3、建立合作社托管机制
以椪柑专业合作社为项目区载体,农户以果园入社,合 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同时建立采取保底分红、二次返利机制,促进生产力提高,确保提质增效。
4、加强工作督查。
县上成立标准果园创建工作督查组,由县政府督查室和人大、政协的相关人员组成,根据计划进度安排对工作进展进行督查,督促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完成标准果园创建目标任务。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老果园改造及设施栽培工作上难度大,投入高,只有通过项目实施或以奖代补的方式梯次推进。
2、标准果园创建成功后的长效发展机制探索,主要是良性运行、助农增收、示范带动等方面问题。建立椪柑专业合作社,推广“1+6”的产业发展模式,果农以果园入社,采取保底分红,二次返利,参与建设、管理、经营,确保标准果园的长效良性发展;以标准果园的特色、亮点,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第三产业,助农增收;同时,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产业发展模式、体系建设等方面成功的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全面覆盖。
四、明年工作计划
2011年标准园创建工作以“提质增效”为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支撑,加大投入力度。
2、生产管理上依托合作社建立长效良性发展机制。
3、产品经营上依托企业、合作社重点加强采后处理、品牌宣传、三品申报等工作。
4、建立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推广应用达60%以上。
青神县农林局2010-12-10
第三篇:柑橘标准果园创建方案
柑橘标准果园创建方案
柑橘产业是农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柑橘生产基地位居长江流域优势柑橘产业带的核心地带,是**省的优质农业板块基地,无论是柑橘面积、柑橘品质、经济效益均位居全省首位。根据农业部农办农[×]×号和省农业厅鄂农种发[×]×号文件精神,**区决定首先在晓曦红柑橘专业合社启动标准果园创建活动,标准果园面积×亩,并以此点为示范,带动全区×万亩标准果园建设。标准果园创建行政负责人为区农业局局长,技术负责人为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
一、创建点的基本情况
1、背景
**市**区集地理、区位、气候优势之长,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实践,农业经济结构已形成了东部柑橘、西部茶叶的产业化格局,柑橘被纳入了全省优质农业板块基地和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1997年荣获“中国早熟蜜柑之乡”称号,2001年荣获“中国柑橘之乡’’称号,2003年被纳入全国柑橘优势区域县(区),2008年荣获“**省水果生产大县(区)”称号。2007年,全区柑橘面积×万亩,产量×.×万吨;2008年柑橘面积×.×万亩,产量×.×万吨。柑橘面积和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为了保持我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区委区政府整合、集中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柑橘产业的基础设施、新技术应用和市场体系建设,柑橘产业工作重心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率先启动标准果园建设,可以此为示范,逐步推进,继而全面完成我区柑橘产业的提档升级工作。
2、创建点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果生产情况
标准果园建设地点位于我区柑橘i产乡镇的鸦鹊岭镇与龙泉镇之间的金银岗,位居我区小鸦公路百里柑橘走廊的轴心线上,属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管辖,建设规模×亩,具体建设任务由晓曦红柑橘合社承担。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所属柑橘基地×亩,主栽品种为早熟温州蜜柑和碰柑,2008年生产柑橘×吨。
3、晓曦红柑橘合作社情况简介
**市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现有个人成员×名,团体成员×个,柑橘面积×亩,年产柑橘×.×万吨,网络柑农×户,柑橘面积×万亩。拥有农资配送中心、柑橘打蜡包装厂×个实体,固定资产×万元。
该社坚持走“依法治社、民主理社、科技兴社、服务强社、品牌立社、机制活社、发展富社”之路。2008年经营额×万元,实现利润×万元,其中提取公益、公积金×万元,成员利润返还×.×万元,成员出资分红×.×万元。
该社生产的“晓曦红”牌柑橘以果形整齐、果面光洁、皮薄味甜、汁多化渣、酸甜适度、可固×%以上而畅销中外,并先后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湖北名牌”产品、第三、四、五届中国武汉农博会“金奖”、“最佳畅销奖”、“知名农产品奖”、“特色农产品奖”。该基地和包装厂分别被国家检验检疫局认定为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包装,获国家自营出口权,宜昌市政府授予“柑橘销售先进单位”。
4、创建点果园存在的突出问题
(×)果园灌溉水源不足,以蓄积自然降水为土;
(×)果园种植密度不合理,最高达×株/亩;
(×)果园基础设施不齐备;
(×)标准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品牌经济没有彰显,产品品质与价格不对等。
(×)果园生产管理、农事记录、投入品记录等档案资料不健全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柑橘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标准化生产,打造优质全效益型、基础设施先进科技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标准果园。
三、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公路硬化到园、沟渠贯通到园、水电供应到园、机械普及到园、综合防治到园。
2、数量和质量目标:标准果园平均亩产×公斤,优质果率×%,商品果率×%以上,可溶性固形物×%以上,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
3、效益目标:单位售价×.×元/公斤,亩收益×元,亩利润×元以上。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果园建设
1、优化种植密度和树形
(×)密植改稀植:因地制宜,采取隔×株或隔×株间移×株的,将过去老橘园的每亩×株降至每亩×株。
(×)荫蔽改通透:对较荫蔽的橘园采取大枝修剪的方法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通过疏株问移和大枝修剪后使柑橘树叶面积指数控制在×-×之间,柑橘园覆盖率控制在×%左右。
(×)大冠改小冠:对现有树体冠幅高大、田间管理不便、产量和品质下降的老果园,采用露骨更新的修剪方法,将树冠高度降到×.×米左右。
2、改良果园土壤环境
(×)扩穴:在行间离主干×厘米处沿行带抽通槽厘米,槽深×-×厘米,通槽两头要与排水沟相通。
(×)增施有机肥:槽内分层施入堆肥、过磷酸钙肥料(中层×厘米处左右),有机复混肥(上层×厘米左右)等肥料后回填。亩施堆肥×公斤左右,磷肥×公斤,有机复混肥×公斤。
3、完善果园基础设施
(×)修建田问作业道:宽×-×.×米,台阶式,坡度小于××;的缓坡式,混凝土浇筑。
(×)修建田间排水沟:宽×厘米,深×厘米,混凝土构造,或用同等规格的“u”型槽。排水沟可建在田问作业道两旁,也可独立建设。截雨面积较大的橘园,应在橘园上端建设拦洪沟或排水沟,规格为宽×米,深×米。
(×)修建田间蓄水池:每×亩橘园建×口,×-×立方米,外悬式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挖式可为砖混结构。田问蓄水池应建在橘园上方,配套建设集引水沟和沉砂池。田间蓄水池底部应预埋排水闸阀,方便引流灌溉。
(×)建田间有机肥发酵池:在橘园上端建有机肥发酵池,发酵池与灌溉水池相连,将猪、牛、鸡等畜禽粪便和饼肥在发酵池发酵,充分腐熟的生物有机肥按比例投入蓄水池,蓄水池主网管顺橘目作业道布设,每三行橘树留一阀门和接口,自压引流施肥或抗旱,实行肥水结合。
(×)安装山地软索牵引车:在规划建设田间作业道的同时,根据安装山地软索牵引车的需要,田间作业道可以设计成中间台阶式(×厘米),两边缓坡式。山地软索牵引车其主要设备为集电动、减速、制动一体的卷扬机,软质钢索,带四轮的钢结构载物车。
(二)果园标准化生产
1、减少化肥使用量:橘园施肥以有机肥主,辅以使用化学肥料,全年有机肥的使用量占总量的×%以上。
2、生草栽培:梯壁种植百喜草,每梯种植×行,株行距×××厘米。梯面种植绿肥或藿香蓟。
3、橘园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每×亩悬挂×盏,悬挂位置高出树冠×米。
4、橘园悬挂黄色粘虫板:每×株树×块黄色粘虫板,每亩×块。黄色粘虫板于×月初悬挂,位置高于树冠×-×厘米。
5、橘树挂捕食螨:捕食螨种以胡瓜钝绥螨为宜,每株×袋,每亩×袋,×月下旬挂树释放,释放位置为二级主干。
6、覆膜增糖:在果实膨大后即将着色时进行地面覆膜,反光膜或普通塑料膜均可,地膜不宜。覆膜前清畅园内沟渠,厢面无缝隙覆盖,果实采摘后彻底清收所覆之膜,以防污染。
(三)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
1、品牌建设:以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实行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予,通过品牌建设、市场网络建设和品牌宣传,提升“晓曦红”柑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使之在省著名商标的基础上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同时,扶持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规范壮大,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产品销售:以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充分发挥已建立的超市销售网络、出口销售网络,将×亩标准果园的产品全部实行包装销售、品牌化销售,进入高端消费市场和直接出口,实现优质优价,体现标准果园创建的经济价值。
(四)果园档案管理
1、健全橘园基本信息档案:收集保存果园建设的原始信息,包括园地的原貌图片及生产经营状况(含作物种类、收益情况等;园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土壤状况及水质分析报告);果园规划设计的有关资料,道路设施、灌溉系统及库房等的设计与施工图纸及果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以及果园种植的情况,包括品种来源及数量、面积和品种分布图。
2、健全果园投入品档案:做好病虫害的监测,整理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用于指导病虫害防治。重点记录肥料和农药的种类及来源、使用时间、数量配比和使用方法;灌水时间、水源、灌水方式、是否配合农药等。并做好使用时的天气状况和使用后的效果等记录。此外,还要做好临时用工时间、数量及工作内容的记录。
3、健全物候期与灾害性天气记录档案:做好物候期记录,包括萌芽、自剪;春梢、夏梢、秋梢抽发;初花、盛花、谢花;初果、果实膨大期、果实转色、成熟期等:同时对灾害性天气包括倒春寒、暴雨、冰雹、高温、低温、干旱等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对柑橘树及农事活动的影响等,以及采取的应对或补救措施等进行记录归案。
4、健全产出及效益档案:每年生产结果记录,包括产量、产品质量、优质果率、销售状况、销售价格、市场反馈、主要的市场和效益情况等等。还要对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指导情况、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到访情况、参观考察情况及辐射效果进行记录归案。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农业局成立柑橘标准果园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标准果园建设资金的筹措,部署、协调、督促项目的实施。
组长:刘德亮
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局局长。
成员:刘
进
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局副局长。
汤先锡
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局总农艺师。
胡世全
宜昌市夷陵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舒德华
宜昌晓曦红柑橘专业合社社长。
同时组建标准果园建设技术小组,负责标准果园建设技术指导和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组长由区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世全担任,成员有钟家成、陈世林、谢合平、胡廷河、秦长鸣、田开凤、舒德华。
(二)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多渠道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鼓励企业和柑农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做到统筹安排、系统集成、形成合力,确保标准果园高质量建设。
(三)加强技术服务:聘请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部门的专家教授为我区标准果园建设技术顾问,区农业局组织局相关股室、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检测中心、农业机械推广站等单位科技人员组成标准果园建设技术小组,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专项技术实施分工落实到单位和人,责任落实到园。同时实行分级培训,省级专家培训区级专业技术骨干,区级专业技术骨干培训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带头人。
(四)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在标准果园交通主干线一边建宣传标牌一个,标牌长×米,宽×.×米,标牌距地面×米,主题为‘‘全国柑橘标准果园创建宜昌市夷陵区千亩示范片”。主要内容为项目简介、建设目标、主要技术内容、主管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实施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二是组织全区其它柑桶主产乡柑农现场观摩学习。标准果园建设期间、建设任务完成后,分批组织全区其它柑橘土产乡柑农现场观摩学习,示范带动全区标准果园建设进程。三是搞好媒体宣传.利用区广播电视台的《农家之友》栏目、区农业信息网,分期宣传建设进度、实施的主要先进技术及建设效果。同时及时向省农业厅报告标准果园建设进展情况。
(五)总结验收:×亩标准果园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后,及时整理相关材料,申请省农业厅组织验收。同时,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完善技术措施和建设内容,行成规范性技术标准和建设标准,以指导全区今后的标准果园建设。
第四篇:广东省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全国水果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水果产业科学发展,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标准果园创建活动。根据农业部《全国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我省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优势区域发展战略,稳定水果种植面积,通过集约项目、集成技术、集中投入,切实提高果园集约化生产水平,推进我省水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我省水果产业竞争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全省水果优势(重点、特色)区域选择25个示范片参加全国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其中,柑橘10个、香蕉7个、荔枝8个(具体分配见附表)。标准果园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产量稳定,达到或超过全国标准果园要求的经济产量指标,其中:柑橘4吨/亩,香蕉2-3吨/亩,荔枝0.5-1吨/亩;果品品质达到品种特性要求,并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80%以上。
三、果园基本要求
1、区位要求。根据全国及我省水果优势区域规划,柑橘、香蕉、荔枝标准果园分别在优势区域规划的核心市(县)选择。
2、立地条件。果园产地环境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对水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柑橘(NY5013-2006);香蕉(NY/T5022-2006);荔枝(NY5023-2002)。
要求果园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地下水位符合水果生长要求,坡度15°以下,沿海果园应选建在有天然屏障的地区或在果园外营造防风林带。
果园交通便利,田间道路完备,便于作业和运输;水、电设施配备完善且布局合理,具有节水灌溉设施果园可优先考虑。
3、果园规模。柑橘标准果园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香蕉、荔枝果园连片规模500亩以上。
4、品种与技术。要求品种优良;栽植密度合理,可根据品种、砧穗组合、环境条件等确定;果园园相整齐,通风透光,树势健壮,立体结果;果园无检疫性病虫;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投入品登记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重点工作
(一)科学选点。标准果园除符合上述果园基本要求外,还要考虑产区工作基础较好,技术力量强,地方政府重视,果农有积极性等因素。
(二)指导服务。省农业厅牵头组建省级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由科研、教学和管理等部门专家组成,负责制定技术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巡回指导和服务。同时,在水果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农业部门、农技人员、示范农户,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准果园进行现场观摩。
(三)总结验收。根据创建活动进展情况,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将积极配合国家农业部对标准果园的抽查工作,并适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工作总结和项目验收,及时将结果上报农业部。对验收合格的标准果园,除由农业部统一授牌并对外发布外,省农业厅也将给予适当奖励。
(四)加强宣传。省农业厅将通过广东农业信息网和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各市创建标准果园活动进展、成效和经验。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业厅成立以蔡汉雄副厅长为组长的省级标准果园创建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种植业管理处牵头,省土肥总站、省种子管理总站、省植保总站等有关单位参与。各市农业局要与标准果园创建县共同成立相应的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保证各项措施到位。
(二)加强工作督导。省农业厅成立督导工作组,对标准果园创建活动进行督导。各地要加强督导,督促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完成标准果园创建目标任务。要在每个创建果园设立一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责任人、目标任务、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政策支持。省农业厅将积极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支持,并配合农业部,整合有关项目,支持标准果园创建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水电路、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运保鲜等设施建设,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扶持水果专业合作组织,确保标准果园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第五篇:国家电动车标准
电动自行车主要是在非机动车车道里行驶,确实需要制定不同于机动车的安全生产标准。但是,GB17761-1999这个生产标准本身就是极不合理的。它提出的那些限制条件,表面上是为了保障行驶安全,实质上是强行使得电动自行车失去实际使用价值,从而达到变相禁止电动自行车的目的。
要禁止一件商品,大致上有三种办法:
1)直接禁止生产;
2)制定的生产标准非常高,无法达到,使生产实际上成为不可能;
3)生产标准可以达到,但达到标准的商品实际上基本没有使用价值。
这个电动自行车生产标准,就属于第三种。
这个标准对电动自行车设计指标的主要限制是:
“5.1.1 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 m/h.5.1.2 整车质量(重量)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 g.5.1.7 电动机功率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
车速20公里/小时,大约相当于5.5米/秒的速度,这个车速实际上只比通常的自行车骑行速度稍微快一点点。当然,电动自行车既然与普通自行车使用相同的车道,速度差不多也是可以接受的。问题在于:该标准提出的对电动机功率的限制,使得实际上这个上限车速并不一定达到。
根据中学物理知识,在车辆匀速行驶的时候,牵引力等于功率除以速度。这样,按照这个标准,当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5.5米/秒行驶时,如果电动机以上限额定功率240瓦输出,则此时电动自行车获得电动机的牵引力是240/5.5=43.6牛顿=4.45公斤,也就是9斤左右!
而这个标准给出的车速试验条件是:“6.1 整车主要技术性能试验
6.1.1 最高车速试验(电助动的不进行本试验)
6.1.1.1 试验条件a)骑行者质量(重量):75k g,不足75k g者应加配重至75k g。”
因此,骑行者的张宏良至少应该为75公斤。如果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是上限规定的40公斤,那么,人与车的总质量至少是75+40=125公斤,即250斤。根据前面计算的结果,如果以最高速度行驶,电动机以最高的额定功率输出,则牵引力是4.45公斤,即9斤左右。这样,在人车总质量和最高车速都等于上限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电动机额定功率的上限要求,牵引力最多只能是人车总重量的1/28。不到9斤的牵引力,可能带动动人车总重为250斤的电动自行车么?考虑到传动系统的能量损耗,实际的牵引力比这个数值还要小。
实际上,对于沥青等普通路面,低速匀速行驶的车辆的总重量与发动机的牵引力的比值最多是10左右,不可能达到28。也就是说,人车总重量为250斤,则电动机的牵引力至少应该有25斤。这样,要想车速能够达到上限速度,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至少应该是那个标准给出的数值的三倍左右(25/9=2.8),也就是240X2.8=672瓦。
上面算出来的这个672瓦,其实是牵引力的功率,考虑到传动系统的能量损耗,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该比牵引力的功率要高一些。机械传动系统的功率传输效率大约为90%左右,为了使得实际牵引力的功率达到672瓦,电动机的功率应该为672/90%=747瓦,所以700——800瓦才是合适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上限数值。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实际功率本来就是在700瓦到800瓦之间的,是完全符合对车速和载重的限制的。如果按照那个标准,最高功率只能为240瓦,则当车重为45公斤时,上限速度将只有5.5/2.8=2米/秒,还不如步行的速度快呢。而且,与四轮的汽车不同,电动自行车是双轮的,为了维持行驶的稳定,要求行驶速度不能太慢。如果最高速度只能2米/秒,那是很难保持行驶稳定的。
当然,有人可能要问:如果额定功率是700瓦,对于车重40公斤的情况,最高速度确实只有5米/秒,但是如果车重减少,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岂不就超标了么?
由于车重被限制在40公斤以下,所以人车总重量实际上以人的重量为主,车重的降低,对于最高车速的影响并不大。如果假设人重为75公斤,车重从40公斤降为20公斤,人车总重量只是从125公斤降到105公斤,最高车速提高了20%左右,也就是从时速20公里提高到了时速24公里,仍然是满足刹车距离要求的。20公斤的车重如果要进一步下降,基本上已经不大可能了。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标准(GB17761—1999)为了限制电动车的速度,对电动机的功率提出了与车重上限和车速上限无法匹配的上限条件,使得满足车重上限和电动机功率上限条件的电动自行车其上限速度只能有2米/秒。提出这样完全不合理、缺乏使用价值的生产标准,实际上是在变相禁止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