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19-12-03 07:2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

第一篇: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环节的设置上大多不重视学生回答机会的公平性,这限制了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基于课堂教学实验验证了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教师如何设置课堂提问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课堂提问;回答机会;提问有效性;公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课堂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的关系实验

(一)实验对象和方法。目前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时所使用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都比较固化,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机会偏少,或者因问题难度较高而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机会的公平性有所下降及部分同类型问题的成功回答率不高,导致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下降。针对学生回答机会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所带班级开展了课堂提问机会调整的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本班学生(42人);实验周期为4周,每周5课时;自第2课时起,根据上一课时提问情况调整课堂提问的问题优化(难度优化)设计、提问对象均衡处理,尽可能地提升单课时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次数,且被提问者都能够成功回答问题。

(二)统计结果。实验中收集如下几项数据:1)回答人数,作为提问机会的基本参考指标;2)提问次数、回答人次、成功回答率,作为提问机会和公平性的基本指标;3)随堂测试成绩,与成功回答率共同作为提问有效性的判断指标。具体统计该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在实验期间笔者主要尝试增加提问次数(从58次逐步提升到94次),同时适当降低了问题难度(成功回答率从64.30%提升到80.93%),学生总体回答教师提问的机会持续上升;而实际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人数与回答机会(提问次数和成功回答率)呈倒U型关系,在11、12课时,课堂提问参与率达到最高(38人),说明有效提问促进了提问机会的改良,有利于改善学生在提问中的主动参与率;同时学生随堂测试与学生回答人数变化趋势类似,也与回答机会呈倒U型关系;而课堂回答总人次持续增加,与回答机会呈正相关关系

。(三)结论。合理改善回答机会有利于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为能够推动学生参与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但过度强调“增加提问次数”“降低提问难度”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回答机会,会导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降。

二、基于统计结果的初中数学提问方式的优化建议

(一)全面注重提问的公平性。大多数教师容易忽略中等生、学困生回答教师提问的意愿,这类学生在点名提问中的回答机会相对偏少;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这些学生会渐渐丧失对课堂回答的兴趣,以至于在抢答、集体回答中也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回答。这会严重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建议教师在课堂点名提问中注意公平性,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回答,尤其要注意中等生和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愿望,使这些学生在师生问答互动中更有效地解决个人疑问,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忆。此次教学实验中笔者尝试持续增加课堂提问数量来增加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困生中有少部分学生初期兴趣较高,随着课堂提问频率的增加,这些学生的反感情绪也有所增加。教师应适当控制课堂提问的次数,保证所有学生能够有回答机会即可,避免过度增加提问次数而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反感情绪等。

(二)合理控制问题难度。问题难度设置要适当均衡,既要保证学困生能够成功回答,也要让优等生有更强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意愿。此次教学实验中笔者采取了降低提问难度的方式来改善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增加学困生回答教师提问的成功率,使其更愿意参与课堂问答,并在问答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考。此次教学实验中持续降低提问难度后,学生回答的总次数虽然持续增加,但实际回答人数从第12课时开始持续下降。笔者发现其中优秀学生的回答次数有所减少,有一部分优秀学生在课堂问答中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问题的难度控制上要注重均衡,既要让学困生有成功回答的机会,也要让优等生有自我挑战的欲望。

(三)巧妙把握问答互动切入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与教师互动引导的方式有一定关系,在切入时机处理较好时,非点名提问的问题回答人数普遍较高,反之学生回答人数会低于问题设计时的预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多总结课堂提问的经验和学生反馈,把握本班级学生的特点,巧妙利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真正将提问和理论教学、学生探索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对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引导等的促进作用。其中在探究类问题、延伸性思考问题等对学生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理解程度要求较高的问题提问时,先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优先选择优等生进行回答,保证优等生的回答意愿和成功回答率,也能同时激发学困生的主动思考。

总之,教师应把握课堂提问的根本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真正让课堂问答互动对每一名学生都产生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探究[J].吉林教育,2017(8).作者:李自兴 单位: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第二篇: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文笔小学 张玲丽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一.如何有效地提问

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效的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五)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二.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我们要做到: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语言要明确,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第三篇: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论文六篇

【篇一】

随着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重要的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谈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有效性提问的概念是这样说的“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学生角度看能促进其思维,激发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从教师角度看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进教学的实效性。就现在的素质教育而言,我们整天喊着高效教学,有效教学,其实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相对而言的无效教学,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自我教学,这些无效教学不是一个片面,而是一种共性,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问题缺乏科学设计:简单、随意,表面很热闹,实则空空洞洞,尤其是一问一答式,缺乏探究性和具体性。

2、问题缺乏思考价值:问题没有精心设计,没有思考价值,缺乏针对性。

3、问题缺乏普遍性:教学中指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冷落了大部分学生,还有发现不注意听讲而进行惩罚性提问普遍存在。

4、问题缺乏艺术性:语言不准确,不合逻辑,过于呆板、机械或口语过多(如:嗯、啊等)给学生一种没备课的感觉。

5、问题缺乏启发性: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无效提问。

综上现状,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性提问,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紧扣一个“实”字,抓课堂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纬度”展开: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涉及到发散性思维问题的同时,教师必须适时地把本节课的主题拽在手里,以免过分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二、紧扣一个“序”字,抓课堂提问的结构

课堂提问“是反映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是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行为链’”。这个回答“行为链”的“链节点”主要有四个:组织----诱导(发问)----回答----反应(评价)

据此,落实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序列为:发问----侯答----叫答----理答。

1、发问

除了以上所论及的有关“发问”的诸多问题之外,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着重指出:

问题的难度和认知水平:教师发问的问题难度和认知水平对学生成绩有直接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低难度问题有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识水平更有效。为此,针对目前教学中课堂低认识水平问题比例较高的实际,应提高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因为研究证明,高认知水平问题对学生成绩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听课、评课中,应分别对高认知和低认知水平问题分别作出统计和评价,区分问题的有效度,以此作为课堂教学评估的依据之一。

问题的清晰度:问题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回答问题或回答所能达到的水平。问题设计,应尽量避免用语言结构复杂的、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化的语言。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措辞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以达到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

发问次数: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表明,教师高频率发问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般说教师能围绕学业问题高频率的发问,是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表现,二是频繁发问的教师,采用有意注意不断的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注意力适时高度集中,这就是积极作用的所在。发问次数很难用具体数字量化,它与问题认治水平高低有关,认知水平高的问题,所用的侯答、讨论、归纳的时间也多,一堂课问答的次数也就相应减少;反之,问答的次数就越多。

2、侯答:

侯答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到学生回答前的时间和学生回答后到教师对回答作出反应之前的时间。

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发问,最多可达10-12个问题/分。侯答时间

通常在1秒-3秒之内,有的甚至不足一秒。有一项实验证明,教师的侯答时间增加至3秒以上,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原因首先在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其次是创造了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更为宽松的课堂气氛。而当侯答时间,由通常的1-2秒调整到

3秒以上,师生之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这种变化有益于学生集中注意,提高成绩。

如果教师叫答“非自愿回答者”,这位学生没有说话,教师也应等待,直至学生给出实质性回答;或请求帮助,或要求教师进一步解释所提的问题,或直接说“不知道”。如果侯答时间过长会对课的连续性造成威胁,这时可适当缩短侯答时间,及时采取理答。

3、叫答:

在课堂教学中,叫答集中表现在叫答的方式和叫答的范围这两方面。

研究表明,按一定的型式,依次请学生回答,学生可预知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随机叫答方式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使学生有心里上的准备,有利于集中注意。随机叫答往往倾向于个别好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研究同时也证明,叫答范围越广,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教师要适当控制自愿回答者的叫答,保证大多数人回答问题的机会。有一项调查发现,在叫答所有的学生情况下,学生表现出较多的专心行为,较少测验焦虑,学业成绩也较好。

叫答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好差兼顾式;男女搭配式;情况相近式;角色扮演式;教师指名式;学生(小组)推选式;呼喊学号式;座位顺序式;四角开花式;(10)自告奋勇式;齐声回答式

4、理答: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以下几种行为:

积极反应:如口头表扬或表示接受学生的观点。教师表扬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怎样理解受表扬的原因,如果学生认为只有能力差的学生才会受到表扬,那么表扬就会失去有效性;如果表扬太频繁,也会失去它的价值性,尤其对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

消极反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有表示赞成、否定、批评、训斥等。在一项有关教师的批评中,往往与学习相关的正相关系数远远小于负相关系数,这样就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特别是低成绩的学生)今后应答的积极性。

转问与探问:转问与探问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确切的情况下,教师所做出的反应。转问就是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探问是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这种发问不是原提问的重复,而是提供回答的线索予以提示;或是将原问题进行分解,简化为若干小问题;或是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等等。给学生以启发,以达到正确回答为目的。

再组织:再组织是指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这样可以避免班上某些学生将应答中的某些错误回答当成正确回答。

三、紧扣一个“悟”字,抓课堂后的反思

课前的小组研讨和精心设计逐步落实与课堂后,课后的反思也至关紧要。我们对教师的课堂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你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重点突出了吗?第二,你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你认为这节课再上一次,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最后真正做到的是反思后的落实行动。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中的所产生的效应及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些问题做记录、谈感受。在定期组织的课题组活动中老师们会津津乐道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亲自参与课题后的得与失。

总之,课堂提问是科学,也是艺术。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是架起探究新知,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也是构建有效性提问策略的桥梁。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问点明确,问法艺术,问时恰当,难度适中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一定能使有效性提问策略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篇二】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问还有一个有效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但有些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提问,因而影响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问题未经设计,不假思索,简单问答。教师过多地提出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

“、“行不行?“等问题。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或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一条条地进行描述,以一系列练习的方式机械地回忆简单事实,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认知问题较多,无法激起学生们的积极参与。②教师提出问题后,并不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问自答。③提出问题后,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短,尤其等待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短。④先点人名,后提问题。被喊名的学生站起来了。还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惶惶不安,其它学生则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个惊慌,大家松驰的局面。⑤不自觉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⑥一个问题还未作出明确结论,又提出另一个问题。⑦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不置可否,不作评价。

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指令。针对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免反问,因为反问的问题,往往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结果。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又重新表述时,学生的思路被打断,有时重新表述的问题与最初的问题不同,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措辞加以说明的情况。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如:

“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我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得好“,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3.处理好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4.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把课堂提问加以分类,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问的时机,使提问更加科学。课堂提问可分为新授前的复习提问、过渡提问,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点提问,小结中的知识总结提问,还有为激发兴趣而设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应用性提问等。这些提问应用得及时,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5.要注意发问的方式

教师发问时,应当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发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号、点名册上的顺序依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哪位学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过教师发问的机会也要平均分配于全班学生,不要只向少数聪明的学生发问。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需要停顿,有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

6.及时做出评价。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注重激励,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当学生自信地回答正确时,说明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挺简单,加以肯定,可用“正确“、“不错“等评价语言,不要做过多表扬。当学生不自信、犹豫回答正确时,应给于积极肯定,可用

“完全正确“、“非常准确“、“很好““太棒了“等评语,使得他以后更有积极性回答问题。当学生自信地回答错误,首先对学生积极思考做出肯定,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可以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使得他受到挑战,会更努力。当学生不自信回答错误,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可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我们强化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努力。“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三】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的诱导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媒介物。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时机不当、缺乏开放性、只针对少数学生、缺少反馈评价等。这些不良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备课。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引导者。教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引导者”,提问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应注意:

1、提问内容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使每个问题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提问为教学目的服务。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2、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粮店运进大米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它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

圆的认识

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4、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

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人低潮阶段时,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这时,可以重新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

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

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②

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进行思考;③

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④

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提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2、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老师提问:“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是个两位数”、“

是个大于

19的数”、“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3、课堂候答时间要把握

课堂候答时间指的是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找学生回答,而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般来说等待

秒左右为宜,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不到

秒增加到

秒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等。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最好不要超过

秒。随着时间的延长,课堂气氛会变得异样,很多学生开始处于思维游荡状态中,偏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范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4、提问态度要自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带微笑、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

五、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在提问时,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评价的方式包括:重复学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确认;强调学生的观例证,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以对某一问题进行延伸或追问,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见解;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回答的不正确,不仅表明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有失偏颇,也应努力去发现其中的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注失时机的对他们答问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让学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篇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的宝贵桥梁,更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我国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如何呢?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

课堂教学提问,就是通过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多是教师在备课时已经设计好的,上课时学生看似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实质上还是老师在讲授。

具体来说,教师的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的提问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第二,教师的问题设计粗放,且过分关注教学进度,急于获得结论;第三,教师提问过多而学生提问少。因为以上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得不到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要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谁来问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问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为什么”的一套方法。老师的提问不仅要能引领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还要能启发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学会提问题并自己解决。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问什么

重点、难点、疑点应该是我们设计提问首先考虑的内容。问重点和难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化难为易,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问疑点,可以诱发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绿》时,针对学习重点“对梅雨瀑,特别是对梅雨潭的描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梅雨瀑是很美的,在山边时,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学生根据提问,很快整理出声(“花花花花”、“分外地响”)、色(“白而发亮”、“飞花碎玉般乱溅着”)、形(“一带”、“扯成大小的几绺”)三个方面和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在学生解决了以上问题后,紧接着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感受是醉人,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去描写这种感受的呢?学生很快发现大量运用的比喻修辞。针对难点“描写梅雨瀑的观察点(初中学生初读理解会比较困难)”,笔者是这样设计提问的:作者观察梅雨瀑的观察点移动了几次?(找出有关语句)学生顺着问题很快找到“走到山边”、“坐在亭边”、“到了潭边”,并概括出“观察点移动了三次”,这样,难点迎刃而解。

正是通过有效提问,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的要点。

3怎么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做到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需求,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怎么问?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问题系统化。

语文课文的内容很丰富,知识点很多,如果问题很零碎,会把原本就很丰富的内容更加复杂化,不利于学生理解。如果我们能把一些问题系统化,会便于学生理解,减轻学生学语文的思想负担。

例如,在教学小说《台阶》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既然父亲造的是新屋,为什么题目不叫“新屋”而叫“台阶”?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找到了“父亲”所处的环境,明白了“父亲”的精神追求,体会了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来刻画“父亲”的辛劳,表现劳动者的物质状态和心灵状态,也懂得了要去关注农民的命运、关注农村的贫困。

这样的教学很流畅,得益于系统化的提问。

第二,问题要有启发性。

对待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的正确做法是启发。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那么有些教师很快就会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另外的学生,请另外的学生回答,这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假设学生可能回答不出,应事先想好促进学生得到正确答案的办法,在上课前准备好启发学生的方案。

例如,在执教《核舟记》一文时,在解决了字词句的翻译后,笔者提问:本文开头一段称赞王叔远手艺奇巧,作者是如何来说明奇巧的?学生的回答要么错误,要么较分散,时间用了不少,收效甚微。最后笔者只能自己概括,草草了事。课后笔者认真反思,修改教案,在上面问题的后面又设计了几个小问题:核舟长多少?上面刻有多少人和物?这些人和物刻得如何?这些说明了什么?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效果明显好多了。

第三,适时追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即学生回答正确但却不充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连续的提问让学生得出更完整的答案,这个过程就是“追问”。追问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追问一般不介绍新的知识,而是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回答,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许多教师常常只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不注意给学生进一步加工信息的机会,学生很少有机会来处理为什么、怎么样和根据是什么这一类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当讲到第三段时提问:在“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句中连用了六个动词,有何作用?一个学生回答:连用六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情形。很显然,这个答案还没有回答到位,所以笔者追问: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学生道:描绘春草蓬勃的景象。笔者又问:那为何写孩子们的嬉戏?学生道:春草带给了孩子们欢乐。笔者再问:属于什么描写?学生答道:侧面描写。笔者最后问:那么,现在你把刚才的问题再回答一遍好吗?学生道:作者连用六个动词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出了春草带给人的欢乐。说完,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正是适时的追问,让学生既弄懂了知识,又找回了自信。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工夫,要认真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次提问,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加强课堂中的交流,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语文课堂一片绚丽的天空。

【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也随着受到重视,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及时的向教师反馈课堂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的运用已经越来越为大多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实践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通过指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大家学习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新

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师生面对面的即时交流,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授课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明确

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凭借以往的教学经历来上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是比较随机的,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反馈情况,对课堂提问的问题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所以,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很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反而减低了教学的质量。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节课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教师真正能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先入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习惯性的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把答案说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连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时候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绪比较大,课堂上课不认真,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掌握该问题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师应当重视每一次提问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工作中,教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自己考试传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依赖老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明确课堂提问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过度的经验主义,不应当完全的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每一节课应当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忽略。课堂上虽然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授课的对象和具体的环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环境背景,对授课的内容作出必要的调整,对于课堂需要提问的题目也应当慎重选择,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收能力展开。课堂提问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设计的提问问题明确清晰,那么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对于提问问题的本身,问题有难易之分,应当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达到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提问要有一个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困难,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这个以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问的频率,把提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如果频发的进行提问,则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将会打折扣,这样则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如若一直不提问或提问很少,则会出现教师一直在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直只是听,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互动基本没有,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不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认识到问题的本身并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计划,所以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问题为主,已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思路进行。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思考,教学生遇到具体的题目应当如何画图、分析和证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提问的问题,从课堂问题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符合实际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六】

对于思品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也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问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无意义的回答,就对他们失去耐心,更不能用伤害感情的语言来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要提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的统一。当目标层次较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层次性。

3.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避免老是由相同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注意以各种方式提问,以适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同学。教师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忽视部分学生,也不能因个人习惯而无意识遗忘视野中心区外的同学。

4.教师要注意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的短暂停顿,给学生恰当的思维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

5.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继续跟踪提问和追问,如“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加以解释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思维的过程和答案同样重要。

6.课堂提问既要有预见性,又要注重生成。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的设计是有预设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某些原因,教学往往会偏离我们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教案剧”,而应该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情况、学生不正确、有争议的回答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第四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案例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之案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

然而,反思却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觉得,要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度,必须要从有效提问入手进行突破。

然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或自问自答,随口而发问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情绪高昂,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对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毫无益处的。例如:

案例一:如上《空城计》一课,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诸葛亮是不是三国的?

2、他是不是孔明?

3、你是不是喜欢他?

4、他有哪些著名事例?

这样上课看似有许多问题和提问,课堂气氛也十分的活跃,学生的反应也十分激烈,似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都是些无效的提问,这些问题未免过于简单,这些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体现不出本课的重点,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这样的课堂难免出现课堂中难免出现少数学生听课厌倦、走神、睡意朦胧、出现小憩或浑浑大睡;讨论问题时,谈论一些非相关问题,说怪话、搞小动作、看其它书籍等,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

教本课时,如果通过阅读课文,知道“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教学重点,可以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如下之类的问题:

1、什么是“空城计”?

2、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3、摆“空城计”的结果怎样?

4、诸葛亮为什么摆“空城计”能成功?”,那么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每个题目都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关,而且回答这些题目,像摘果子一样,不能伸手就拿,须跳一跳才能够得到。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书,从字里行间受到启发,自己再动脑筋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抓在重点上,问在关键上,练在实处上,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对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我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提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第五篇: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为教学指明方向,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渔”。苏格拉底曾说过:“不是凭借教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朝他的希望方向,通过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问:“孩子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了,心情怎么样?老师可知道有个地方的风景特别美,你们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齐声道:“想!”我相机出示了黄山,并请孩子们在地图上找到黄山的地理位置。谁又能准确地说说黄山的具体位置呢?学生纷纷举手:“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我又问:“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呢?”学生不由自主地在书中找答案:“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我抓住“神奇”继续问道:“黄山的什么最神奇?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向课文看去,都在搜寻着老师想得到的答案。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们已将课文大致内容已经了解,时间也悄然逝去,不知不觉已到了下课时间,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二、有效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还未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理解教材的重难点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提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注意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我在执教统编教材二上《朱德的扁担》一课时,对于“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这个问题,作为二年级学生实在太难以理解。我便不断追问:“为什么要下山挑粮?”“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每次、争着’可看出什么?”“从‘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晚上还……’你体会到什么?”“大家为什么藏了那根扁担呢?”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你讲述我补充,朱德的高大形象逐渐呈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低段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三结合原则

(一)切实注重课堂提问的儿童化与趣味性

浅显明了,情感丰富的儿童化提问语言更具启发性和鼓励性,让儿童更容易接受,让儿童更爱学,更会学,学得更快,更全面,更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提问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编口诀、猜谜语、唱歌谣、讲故事、读儿歌等采取摹态拟声、夸张等方式让教学语言充满童趣。

(二)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时机,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师要提高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相机处置技能,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能让学生更快地把握教学内容。

(三)准确驾驭课堂提问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不变性是指遵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切中要害,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可变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改变和超出预设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不固定性。语文教学课堂是生成性的,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要学会变,随教学实际改变策略与方式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中心小学校

杨英

电话:***)

下载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答机会与提问有效性探索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会与命运的演讲稿

    文章标题:机会与命运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首先感谢大家能耐着性子听我罗嗦几分钟,我是冒着风险来发言的,随着我这篇处女作,我将永远失去一个机会、一个吹牛的机会,我不能再......

    英语作文--机会与成功

    英语作文12 .机会与成功 Opportunity and Success 1) 有人说机会对取得成功起重要作用 2) 也有人说智慧和勤奋才是通向成功的惟一途径 3) 我的看法Some deem that opportuni......

    教师培训:机会与负担

    教师培训:机会与负担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与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十三五规划的调研工作。在这次工作中,我们走进该区的中小学,了解学校的办学管理模式,老师的教学工......

    机会与能力5篇范文

    能力:爱迪生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但是往往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更加重要。飘扬过海,来到中国,却被国人断章取义成“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

    机会与成功英语作文

    信管 弘毅 2017140140 Opportunity and Success in my eyes Opportunity is one of the reasons of success. But opportunities don't come often in our life . And not......

    求职-面试时如何回答以及如何提问

    模拟面试题(销售主管)】你觉得销售和策划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营销与策划是密不可分的,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一个细致的规划和打算,包括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等等,这就......

    两会落幕 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两会落幕 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实录) 中国网3月15日讯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

    大学生创业的提问与回答

    一、关于创业 1、为什么要创业? 在目前中国这么庞大的就业人群,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就业难、创业险”。我们不一定能改变客观环境,所以我们愿意改变自己的主观做法。并且,年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