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范文
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比如《识字1》一课,我先向学生介绍了阿拉泊数字1——10,说了它们的来历,再告诉学生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表示数字的符号——“一到十”的汉字。这样一引导,使他们对相应的词语产生兴趣。学生情趣盎然,认真地读、记词语。在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时,我告诉学生数字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本领大着哩。相机的出示数字诗,再让学生一边观察图一边说说数字在这里的“本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也就水道渠成了。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牢牢记住了汉字。
二、倡导学生“我识字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一个班级共有46个学生,可见我的语文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重的。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课堂上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
饱含激情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光彩。
今天的识字课是上午第三节。我和孩子们在间操时间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是开心。孩子们很兴奋,我也很开心。接下来的语文识字课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的:“同学们,我们这间教室里有一老师,有一()学生,窗外有一()柳树,天上有一()云”说到这里,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突然改口问道:“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幸福么?”同学们高声回答:“幸福!”“你感到了怎样的幸福呢?”我紧紧追问。孩子们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举起小手大声说了起来。孩子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我任由孩子们随意去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切入本单元教学主题而设计的)几分钟后,我的教学继续进行。我的语言饱含着幸福,快乐。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非常之高。由此我想到:自开学以来,我上了很多次识字课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但这一次的效果最好。看来上语文课的情绪很重要啊!饱含激情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光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2
现象一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
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3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识字变得有趣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韵文的节奏和意韵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进入情境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谁说“上课”就一定是严肃的、石板的、一本正经的!如果效果同样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更轻松、更开心的方法来学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的高,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4
一,颜色
春天和冬天的区别之一,就是颜色。所以,如果你想要好好地描述春天的句子的话,那就从颜色上入手。颜色,如何说,颜色的改变,就是从素白无生机,变成了绿色盎然,一片生机活泼。从淡白无色,转变成鹅黄嫩绿,这就是一种状态。
例如:近处的柳树依然枯枝干叶,死气沉沉,可远远望去,鹅黄色的却铺满一片,那便是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二,状态
对于状态来说,也是一样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指一种事物所面临的感觉。冬天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是寂静的,安静的,毫无气息的,可是春天的事物却变得有了复苏,有了生气。一个是静态的,一个动态的,这样,两者一对比,就能把春天的气息写出来。
例如:昨天还是冰封千里,两岸森白的小溪,今天却在明媚的阳光下闪光着波光,两侧的冰雪也化了,正一滴一滴地融入到溪水中。几只水鸟快乐地游在水里,享受着活水带来的欢愉。
三,气候
气候就更不用说了,这点大家自然是感受多多,冬天的天气是紧裹衣领,春天穿得稍厚一点就冒热汗。所以,这点,就要写出来,还要包括风。冬天的风是冷刀子,刮在脸上生疼,春天的风是妈妈温暖的手,抚过我们的脸颊。
例如:走在春风里,感受着春天妈妈温暖的抚摸,我仿佛感受到春姑娘在召唤,快来吧,看我鲜花做成的衣裳多么漂亮。冬姑娘却裹着一身银色厚衣,黯然地望向我们,伤心地离去。
四,心态
对于春天来讲,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春天来了,人对于春天的喜爱是表现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春天,自然也有人喜欢冬天,但是,记得,我们对于春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的开端。
例如:春天来了,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播种的快乐。我仿佛可以看得见,秋天那金灿灿的果实在向我们招手。春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日不播种,来日收虚无。
五,变化
对春天的感受,你有,家里人也有,身边的人也有,朋友们就更不用说,可能会与你去春游或者是踏青。自然,这些活动对于你们来讲,就是一个大的变化。在写春天的句子的时候,可以纯抒情,但是,如果有故事穿插在里面的话,会更有效果。
例如: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踏着青青的小草,闻着小道两旁花的清香,向活动地点进发。当听到流动的水声,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大家都很开心等。
总结,对于描写春天的句子来讲,大家也在书本上看到过好多,千万要记得,不要去过多地背诵或者是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那些句子,因为那些句子,老师也知道,所以,过多地写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只出现了这一句是摘抄的,也会让你的作文大打折扣,所以,不如所有的文字全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写,是再实在不过的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5
我有幸执教了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识字6》,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孩子们的表现和课堂生成的新知识依然让我惊喜万分。下面针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认真备课,深挖教材。
《识字6》是一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独立的识字课。它采用数量词识字的编排,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挖掘,不仅让学生认识数量词,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量词。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读几个数量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数量词,然后再接触识字6中的数量词就顺理成章了,最后我又让学生就地取材,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学生用数量词说一说,学生说了很多,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可见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用数量词。最后我又对数量词进行了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问同位、问老师,掌握一种学习的本领和技能——不懂就问,养成好习惯。
二、有趣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加油站
本课共四个小节,通过每一小节不同的内容展示出四幅不同的画面,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激励性的问题:同学们,本课里藏着一个秘密,就是每个小节都写了一个地方,会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出来,你读读试试吧,通过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男女比赛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读课文,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就读熟了课文,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三、指导写字
指导写字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写字正确、美观。
总之,在教学时,我注重围绕“听说读写”开展,使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拓展数量词环节,词语出的有点多,少一点精一点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6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教师还缺乏指导。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
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7
这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渗透有关声旁的知识,但是由于比较复杂,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它,用来帮助识字。本单元将对这方面只是做一个概括,从形声字的声旁入手,教学生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学会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读半边字。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学习第一部分的内容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教学每一组字词时,先让学生查查声旁的读音,分析第一个字的字形,指出谁是形旁,谁是声旁,教师用红笔描出声旁,再认读其他字。体会声旁表音的功能。接着比较每一行的几个词语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让学生试着读,最后再验证自己读的字音是否正确,翻开字典对一对。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来认识生字,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声旁表音的特点,让学生更多的认识生字,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学生读词语的时间没有得到保障,使程度差的学生个别字音还是读不正确。
2、在教学时设计的活动较少,只是一味的识字,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8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还可以加上小组读、同桌读。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9
优点:
1.遵循部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圈一圈、认一认、拼一拼”、“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2.明确介绍姓氏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分解部件和说偏旁的方法。又增加了组词法介绍姓氏。既总结了全文,又承接了课后习题。
不足之处:
我想办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但是,感觉做的还不够。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下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轻松地学习。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一问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说偏旁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0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实质的兴趣上,还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浮躁了。本课有三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我把教学设计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活动上。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做做”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游戏中巩固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由“困难”一此引出本组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师生引出本导语。明确导读任务后,开始读第一则谜语,在各种方式通读读懂后,猜出谜语是“众”,并重点说是怎么猜出来的。引出这则谜语的生字:团和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猜谜语的方式说说这两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引出第二则谜语后,我把教学的精力放在汇报是怎样猜出是“秋”后,然后用了较少的时间匆匆学习了这则谜语中出现的生字。到第三则谜语中的学习中犯了同样的错误,把教学重点放在猜出字谜上。致使了这则谜语中出现的生字,更加草草解决。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学的重点,难点,基本的知识点解决了吗?因为本课只是以朗朗上口的谜语做为载体,引出我们要识的12个二类生字和6个一类生字,教学的重点是这18个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记忆和运用上;谜语只是做为一个呈现这些生字的载体,通过读使学生多认;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能有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的意识。不能像我那样为了迎合学生识字兴趣,认为学习生字的兴趣上来了就达到目的了,学生的兴趣在如何猜谜语上。我应该顺学而导,把这种兴趣引到对生字学习和运用中,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识字上,而不是猜谜上。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1
《识字1》是词串识字。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语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组词语说明了春天的气候特征,第二三组词语分别是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春天里果树的花。上这课时,我在秦宇杰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件,以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倾听三种不同季节的声音,从而把学生由寒风呼啸的冬天带入鸟语花香的春天。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新颖,更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乐于倾听习惯。最重要的是,鸟儿动听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烂漫的春季,完成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目标。这时,我随机出示了春天的图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孩子边看边想,“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面对图画侃侃而谈,练习说话。“你能用怎样的成语描绘眼前的景色?”这样复习了孩子之前积累的词语,更丰富了语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出示词语到读词语到理解词语再到读好词语,层层深入,逐个击破,且各排词语间能做好过渡,环环相扣,使之看起来仍是一篇完整的韵文。我步步引导学生,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春天的意境。识字教学时,还渗透了秦老师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导“春雨”这两个词语,不仅让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导学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而理解“春雨”,更随机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识字的基础上,品味名篇,提升识字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遗憾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时间的把握方面还需不断锤炼,课后金贤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吸取并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2
《识字1》是本学期第一单元教学中的首次教学内容,有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能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学生一个寒假告别学校后今日复课,课上显得十分守纪,学习相当用心,学习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看、听、说、读、画等手段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要求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泉水丁冬、莺歌燕舞等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相关词语的含义。我用猜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应的词语。在读方面,我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唱《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总体说来,这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但不足之处:没能让全班同学个个收获甸甸,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发展不太均衡,以后还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3
【教材简析】《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识字课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这节课中,我让孩子们读读、想想、说说,发现识字特点,探究句型形式,再结合拓展说话,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学好汉字,而且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
【教学片断】
探究发现之一:有趣的识字教学
鉴于本课生字有着明显的特点,【“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均带有“虫字旁”,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
我采用了集中识字的学习方式,当孩子们看着生字卡片一个一个地读着生字时,如:“蜻、蜻、蜻蜓的蜻,左右结构,虫字旁,形声字。”“蜓、蜓、蜻蜓的蜓,左右结构,虫字旁,形声字。”……连着读了三个生字,孩子们一个个笑了,已经有耐不住的孩子说了:“怎么都是虫字旁,形声字啊?”于是乎,“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连着读得不亦乐乎。
一遍读完,孩子们已经乐不可支了,有的已经是前俯后仰了。所以我们也就顺势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知道了这些生字都与“虫”有关,便得出“与昆虫有关”的字一般都有个“虫字旁”。
我再引导孩子想想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螳螂、蚊子的‘蚊’、苍蝇的‘蝇’、蝉……”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孩子们情绪高涨,无比欢快,有发现的快乐,亦有成功的喜悦。
探究发现之二:神奇的构句形式
读着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一路探究,孩子们发现这里的句子一开头都写了“谁(或者什么)”,然后写“在哪里”,但是“在”这个字没有出现,最后写“干什么”。于是,我就在黑板上板书:
谁 在哪里 干什么
接着,楠楠又发现了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动词:飞、捉、造、运、游、结,而且一起研究后发现一般动词都在倒数第三个,只有“飞“放在了末尾,孩子们很兴奋,知道句子中还根据不同的动物(昆虫)写出了它不同的特点,动词用得恰当。
当然,每句都由7个字组成,孩子们也发现了。在这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启发,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有了这样的探究和发现,我让孩子尝试也用这样的句型继续往下编,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妙语如珠,便让他们记录下来,有不少的精彩之处,摘录部分(如下)。
【精彩写话】
(一)原生态型
鸟儿树上把歌唱, 知了树上叫不停,
白兔草地蹦蹦跳。 熊猫竹林啃竹子。
青蛙田里捉害虫, 蜜蜂花间采蜜忙,
松鼠树上摘松果。(陈诺言) 燕子天上飞得欢。(沈恬伊)
猴子树上跳得欢, 蜜蜂花中采蜜忙,
马儿草原吃青草。 瓢虫叶上慢慢爬。
蜜蜂花朵采蜜忙, 小鸟树上喳喳叫,
燕子屋檐造房子。 小猫树下睡大觉。
鱼儿水里游得乐, 大狗门前咬骨头,
青蛙田野吃害虫。(汪易欣) 鱼儿水中轻轻游。(胡云迪)
小鸟空中飞得欢, 老虎林中称大王,
小鱼水中游得欢。(袁颢然) 雄鹰空中展翅飞。(黄一璐)
(二)个性型
鲨鱼海里捉小鱼,
蓝鲸海里捉海豹。
龙虾海里捉小鱼,
海星海里捉海胆。
海龟海里捉水母,
海狮海里捉海蜇。(陶瑞)
【教师评语:全都是海洋生物,真有意思!】
小狗房前吃骨头,
小猫河边捉小鱼。
小鸭水里游得欢,
小鸡地上啄米粒。(樊浩宇)
【教师评语:都以家禽为题材,也别有用心啊!】
(三)修改型
飞机天上飞得快,(飞得高)
火车地上跑得快。
汽车路上跑得快,(开得欢)
轮船海上跑得快。(行得远)
狮子林间跑得快,
鲨鱼水里追小鱼。(黄亚坤)
【原来的句子太过于雷同,便伙同孩子们一起进行修改,小作者也很开心,因为用的动词不一样了,读起来也更有劲了。另外,我还建议孩子只写前面的四行,把“狮子林间跑得快,鲨鱼水里追小鱼”舍去。理由是:前前面写得“飞机、火车、汽车、轮船”都是交通工具,而“狮子、鲨鱼”是不同类的。经过这样的修改之后,孩子们的写话水平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青蛙在岸上捉虫,(岸上捉害虫)
小鸟在树上唱歌。(树上唱着歌)
小鸟天上飞得快,(飞得高)
小马草原跑得快,
小鱼水里游得快。(游得欢)(童健元)
【前两行在句式的表达上有问题,“在”字应省略,后面应有三个字,改后孩子认为很好。后三行“干什么”有雷同,建议保留一个,其余两个改一改,在争得大家的意见后觉得“小鸟天上飞得高,小鱼水里游得欢”比较好。就在这样的修改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锤炼,很多孩子还学会了给别人提建议呢。】
一篇简单又通俗易懂的识字课文,就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提升,再通过说话写话,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逐渐增强,这也应了《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正像“修订解读”中指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4
成功之处
1.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本课时,诵读儿歌,学生齐读第一节时,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孩子都高兴的不得了,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读拼音,很快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
2.用姓氏进行编辑识记。
子+小=孙,调动学生们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编,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
2.在读书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读的环节安排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认识和朗读课文的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读。在讲解“张”字时,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导能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并书写,但出示的词语过难,学生认起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张牙舞爪”这个词语,没有在课堂上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提示学生圈字时,没有做出区分,导致认读和书写的生字没有加以区分,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多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既揭示了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为学生之后运用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作好铺垫。
2.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之后,应该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介绍姓氏,将所学的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有所成的乐趣。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它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以及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能够较通顺通读全文,部分学生可以与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和“子”,通过“李”字,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弓字旁,并通过课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导学生记住弓字的形状,再通过笔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弓字旁的书写方法。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旁记忆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对单姓和复姓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欧阳”等复姓。此后,对开篇出示的难区分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者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快速认识难区分的姓氏。下一个环节为指认生字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出示认读生字,学生通过抢答、举手回答等形式认读生字,最后环节为课堂总结,并出示课下思考问题。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一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途径:创设情景,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让学生在美的景物中,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认识事物,认识汉字。我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了“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 的识字方式。首先,以第四小节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活动场面,进行自主识字。再以第一小节为例,将其内容制作一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景色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主识字。在第二、三小节的处理上,我扶助学生在想像、质疑中感受画面,再渗透前一个小节的学习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其中。
在巩固识字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学,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上,对于量词的使用与拓展没有很好的与生活联系起来,是其遗憾之处,课堂上,应该及时的把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相应的量词搭配起来使用,已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
《识字1》是词串识字。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语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组词语说明了春天的气候特征,第二三组词语分别是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春天里果树的花。上这课时,我在秦宇杰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件,以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倾听三种不同季节的声音,从而把学生由寒风呼啸的冬天带入鸟语花香的春天。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新颖,更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乐于倾听习惯。最重要的是,鸟儿动听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烂漫的春季,完成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目标。这时,我随机出示了春天的图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孩子边看边想,“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面对图画侃侃而谈,练习说话。“你能用怎样的成语描绘眼前的景色?”这样复习了孩子之前积累的词语,更丰富了语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出示词语到读词语到理解词语再到读好词语,层层深入,逐个击破,且各排词语间能做好过渡,环环相扣,使之看起来仍是一篇完整的韵文。我步步引导学生,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春天的意境。识字教学时,还渗透了秦老师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导“春雨”这两个词语,不仅让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导学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而理解“春雨”,更随机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识字的基础上,品味名篇,提升识字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遗憾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时间的把握方面还需不断锤炼,课后金贤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吸取并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2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教学效果: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成功之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不足之处:
1.这堂课时间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四、改进措施:
注重说话练习,让孩子们进行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对于我们的教学,平常还应多听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3
我有幸执教了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识字6》,虽然有很多不足,但孩子们的表现和课堂生成的新知识依然让我惊喜万分。下面针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一、认真备课,深挖教材。
《识字6》是一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独立的识字课。它采用数量词识字的编排,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挖掘,不仅让学生认识数量词,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量词。在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读几个数量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数量词,然后再接触识字6中的数量词就顺理成章了,最后我又让学生就地取材,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学生用数量词说一说,学生说了很多,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可见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用数量词。最后我又对数量词进行了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问同位、问老师,掌握一种学习的本领和技能——不懂就问,养成好习惯。
二、有趣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加油站
本课共四个小节,通过每一小节不同的内容展示出四幅不同的画面,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激励性的问题:同学们,本课里藏着一个秘密,就是每个小节都写了一个地方,会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出来,你读读试试吧,通过这个问题带动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男女比赛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读课文,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就读熟了课文,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三、指导写字
指导写字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写字正确、美观。
总之,在教学时,我注重围绕“听说读写”开展,使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拓展数量词环节,词语出的有点多,少一点精一点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4
《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老师在课上充分展现了识字的处理环节,做的比较到位。概括有以下几个环节:
1、带拼音认读。
2、去拼音认读。
3、打乱顺序认读。
4、交流识字的方法。
5、重点字的认读。
在整个处理环节中,教师不仅从宏观的角度交流了识字的方法,还有所侧重传递了新的识字的方法,就是——归类识字法。比如:雨字头的字、木字旁的字等等。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识字的方法当做一个过程,要把这个环节处理到位,作扎实,做实在。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要只为教师的课堂展示服务。
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最后教师把新认的生字放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加以巩固。这样的环节,非常有必要。应该坚持下去。
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用所认字词说话,说句子。在运用上多体现一下,会更好。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5
《识字7》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学生通过“对子歌”的学习,不仅完成识字的任务,还要初步领悟“骄傲”、“虚心”、“热情”、“诚实”等词语的含义,从而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领悟起来有一些困难,只凭教师的说是不够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学习语言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去学生字、学语文。但这一点也需要自我反思,如果能“以读代讲”,可能比只看画面效果好些。
课中巩固生字的环节我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每个图片后面都有生字),让孩子们争卡片读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太准确,学生对“骄傲”、“虚心”、“热情”、“诚实”等词语的含义还没能做到加深理解,在加深学生理解词语方面还需要加强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1.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本课时,诵读儿歌,学生齐读第一节时,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孩子都高兴的不得了,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读拼音,很快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
2.用姓氏进行编辑识记。
子+小=孙,调动学生们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编,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中,引导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过难过多,没有较好的联系课文中出示的生字,导致课堂节奏过慢,没有完成教学设计中应有的环节。
2.在读书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读的环节安排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认识和朗读课文的时间,应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读。在讲解“张”字时,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导能正确指引学生认识并书写,但出示的词语过难,学生认起来存在问题,特别是“张牙舞爪”这个词语,没有在课堂上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在提示学生圈字时,没有做出区分,导致认读和书写的生字没有加以区分,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多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既揭示了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为学生之后运用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作好铺垫。
2.在学习了“加一加”和“说偏旁”的方法介绍姓氏之后,应该进行拓展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介绍姓氏,将所学的方法加以巩固,享受学有所成的乐趣。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它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以及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能够较通顺通读全文,部分学生可以与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和“子”,通过“李”字,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弓字旁,并通过课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导学生记住弓字的形状,再通过笔顺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弓字旁的书写方法。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旁记忆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对单姓和复姓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欧阳”等复姓。此后,对开篇出示的难区分字加以讲解,学生通过同桌互助或者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快速认识难区分的姓氏。下一个环节为指认生字环节,老师通过课件出示认读生字,学生通过抢答、举手回答等形式认读生字,最后环节为课堂总结,并出示课下思考问题。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7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途径:创设情景,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让学生在美的景物中,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认识事物,认识汉字。我采取了“识字与读文整合的方法”,坚持了“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 的识字方式。首先,以第四小节内容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活动场面,进行自主识字。再以第一小节为例,将其内容制作一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想像中感悟景色的美丽,然后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主识字。在第二、三小节的处理上,我扶助学生在想像、质疑中感受画面,再渗透前一个小节的学习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其中。
在巩固识字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有趣的玩耍中学,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增加参与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上,对于量词的使用与拓展没有很好的与生活联系起来,是其遗憾之处,课堂上,应该及时的把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相应的量词搭配起来使用,已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本课的生字基本都是形声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所以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习生字我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借助动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第二步,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第三步,去掉注音,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识字主要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重字形联系,但是集中识字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帮助,这些字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分散识字注重字义的情境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可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来巩固补充。集中识字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师生合作读,如,师引读:蜻蜓哪里干什么?生边拍手边说:蜻蜓半空展翅飞。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生字。可以说游戏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9
《识字4》是一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朗朗上口的韵文。
语文的一、二两行是假日里,小朋友们来到了田野、树林和花丛中,采集昆虫的标本。第三、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都是昆虫的名称,连起来读,押韵上口。课文配有图画,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了以下方面:
一、循序渐进复现生字。
识字教学是学生集中识字的过程,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从一开始的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语;到昆虫们来聚会了,你能认出几号昆虫,说出它的名字,每种昆虫的名字都写在与之对应的昆虫旁边,借助形象再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去掉插图,只剩下词语了这时,我激励他们:“昆虫们回家了,你还能把这些美丽的小精灵留在脑海里吗?”认读中昆虫的名字又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痕迹;特别是在巩固环节中,设计了一个个紧凑的环节:现在这些词语要和我们做游戏了,跑出来哪个,你就读哪个;只剩下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还能读准它们吗?生字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坐累了,想出去玩玩,需要大家的帮忙;生字们都藏起来了,能把他们认出来吗?虽然一步步的难度在加大,但是每一步都有前面的认读做基础,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在观察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结合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如在诵读韵文时,引导学生看图:看,大自然中的景色是多么美丽呀!远处的田野里,庄稼长得绿油油;近处有一片树林,树林里长着许多枝叶茂盛的大树。路边的花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浅蓝色的,一朵朵,一丛丛,好看极了!来大自然中采集昆虫的小朋友真多。看,这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不知不觉会去找韵文中的词。这个小男孩为了看清楚地上爬的小虫子,整个身子都趴到了地上,他拿着放大镜,眼睛睁的圆溜溜,看的多么仔细,多么认真呀!这么仔细、认真地看,就叫——观察。是啊!小树林里的蝴蝶真多。小女孩经过仔细观察后,她发现这只蝴蝶最漂亮。于是,她就拿着网兜去采集蝴蝶了。在这篇韵文中“观察”和“采集”是学生最陌生最不容易理解的词语,这样让学生通过在观察中读韵文中的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三、词图联系,与事物挂钩,落实认知功能,不忘识字。
在充分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采用与事务挂钩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强化了识字效果。词图对照读的过程,可以激发孩子与事务挂钩的兴趣。认读6种昆虫时,分别出示相关的图片加以认知,认识是事物与识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认识事物就是在帮助识字,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的能力。
四、连词成串,边读边想,在诵读中落实审美功能。
词串用留白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着词串,眼前就会出现具体的事物,就会出现优美的画面,词串将孤立的汉字融合在有一定情景的韵文中,读着词串,就会被词串的富有音乐美的音韵和节奏所打动,会觉得词串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我们就会随着旋律进入优美的意境。诵读时我试着让学生能读出每个词的画面来,能在脑海里边读边想,读“花丛”时眼前展现出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五颜六色的花朵;“蝴蝶”这个词时眼前就出现了美丽的蝴蝶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读“蟋蟀”时就像听到了那悦耳动听的叫声……审美是通过具体词串的想象进行的,学生在审美中进一步强化了对生字的识记,
五、连串成篇,形成积累,落实铺垫功能。
教材词串的编写合辙押韵,非常上口,人的大脑特别善于对韵文韵语的记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这样朗朗上口的韵文如果通过反复诵读之后自然就能达到熟读成诵,学生在脑海里积累了这些常用词语,自然对丰富词汇很有效果。
六、写字教学不敢放松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字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一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刚刚开始书写汉字,是写字的起步阶段,要达到这样地要求实属不易。我在课堂上只写了一个字“天”,我的目的是与其多写了写不好,还不如少些写到位。教会学生写字方法,通过熟字记忆字形,观察找准位置,笔笔范写,力求到位,这对于以后学生逐渐掌握写字技能相信也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在识字教学这片人地中,给孩子们一点空间,他会带给你一份惊喜,给孩子一点自由,他会给你创造无限奇迹。解放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走进识字的天空,自主识字,识字的天空将是一片明丽与灿烂。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0
读的方面,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不足之处
朗读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我在落实时略有些匆忙了,以为课文都是短语和字词组成的,字词会读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读了。其实不然,在读的时候由于没有范读,孩子们读起来出现了节奏不准确,句末拖音的现象。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范读然后同构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合作朗读之后,朗读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画面所带给他们的乐趣。他们才能爱上读书。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字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2.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太慢或太快。本课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在读熟之后,可让学生看着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或者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1
《识字1》是本学期第一单元教学中的首次教学内容,有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能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学生一个寒假告别学校后今日复课,课上显得十分守纪,学习相当用心,学习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看、听、说、读、画等手段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要求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泉水丁冬、莺歌燕舞等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相关词语的含义。我用猜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应的词语。在读方面,我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唱《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总体说来,这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但不足之处:没能让全班同学个个收获甸甸,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发展不太均衡,以后还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2
优点:
1.遵循部编教材的识字要点,多元识字,使用“圈一圈、认一认、拼一拼”、“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生字的书写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2.明确介绍姓氏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了两种方法:分解部件和说偏旁的方法。又增加了组词法介绍姓氏。既总结了全文,又承接了课后习题。
不足之处:
我想办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但是,感觉做的还不够。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下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轻松地学习。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一问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以及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
本课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的姓氏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说偏旁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教学时,要借助介绍姓氏达到识字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3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教师还缺乏指导。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
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4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5
今天我进行了《识字5 》的教学,开始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大海边领略一下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 大海怎么美,海边有些什么?” 。在学生陈述自己观察到的美丽景色的时候,我相机对一些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告诉学生海带长在海底的岩石上,它的颜色是深褐色的。也挑选词串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语言拓展,让学生通过词语来想象美丽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讲到沙滩上的贝壳时,我运用超链接首先出示了很多美丽的贝壳的颜色,让孩子们从贝壳的颜色和形状来观察图上的贝壳,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训练:沙滩上的贝壳五颜六色,有_____ ,有____ ,有____ 。沙滩上的贝壳多种多样,有的像____, 有的像____, 有的像____… … 。我发现一年级部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好,他们能够跳出我出示的格式,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大海想象成很漂亮的一幅画面,以后要多多加强这方面的语言训练。
本课将与大海有关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语,怎样让学生有声有色的进行诵读呢?首先我声情并茂的进行范读,让我的学生闭眼聆听,尽情感受。当我问及他们:你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 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贝壳。” 于是,我适时的问:“ 那你惊喜吗?” 孩子一脸的喜悦。我就说:“ 那,读贝壳这个词语时,就把你的惊喜、快乐给读进去。” 孩子仰起脸蛋,很快把这个词读得有滋有味。如此这般,我的孩子们读出了:金色的沙滩,踩上去很舒服的感觉;读出了小脚丫的可爱之极;读出了海风的轻柔;读出了海鸥的俏皮;()读出了浪花的美丽;读出了港湾的温馨;读出了晚霞的迷人…… 通过适当的引导,孩子们都可以读得很好。
在本堂课中,我过多的注重了孩子们的集体朗读而忽视了孩子的个别读,这样,就不容易照顾到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们的个别学习情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大关注个体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个别读的环节。另外,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于生字“渔”的字义理解不是很到位,很容易把“鱼”和“渔”混淆,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尝试给学生进行了分析比较,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显着,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在课下认真充分的备课,争取能够及时应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我们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三年级识字教学反思二年级识字教学反思低年级识字教学反思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本课的生字基本都是形声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所以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加一加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因为年龄的特点,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而且不稳定,不持久。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可采用以多种形式复现的方法来进行。在《识字4》的教学中,学习生字我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借助动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生字词的感知记忆;第二步,通过引导他们对形声字特点的分析来巩固识记;第三步,去掉注音,出示无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学生在生字的反复呈现与识记中不断识字深化。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了解了字的意思。
识字主要是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重字形联系,但是集中识字没有具体语言环境的帮助,这些字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运用,分散识字注重字义的情境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境中进行生字的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可以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来巩固补充。集中识字之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去朗读,师生合作读,如,师引读:蜻蜓哪里干什么?生边拍手边说:蜻蜓半空展翅飞。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课文,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采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将学习方式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生字。可以说游戏的设置,符合儿童爱玩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在玩中体验了学的成功,在学中享受了玩的乐趣。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2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像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教师还缺乏指导。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
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3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识字变得有趣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韵文的节奏和意韵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进入情境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谁说“上课”就一定是严肃的、石板的、一本正经的!如果效果同样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更轻松、更开心的方法来学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的高,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5
饱含激情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光彩。
今天的识字课是上午第三节。我和孩子们在间操时间玩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是开心。孩子们很兴奋,我也很开心。接下来的语文识字课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开始的:“同学们,我们这间教室里有一老师,有一()学生,窗外有一()柳树,天上有一()云”说到这里,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突然改口问道:“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幸福么?”同学们高声回答:“幸福!”“你感到了怎样的幸福呢?”我紧紧追问。孩子们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举起小手大声说了起来。孩子们的思维是跳跃的。我任由孩子们随意去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切入本单元教学主题而设计的)几分钟后,我的教学继续进行。我的语言饱含着幸福,快乐。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非常之高。由此我想到:自开学以来,我上了很多次识字课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但这一次的效果最好。看来上语文课的情绪很重要啊!饱含激情的语言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新的光彩。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6
《识字6》是篇优美的看图识字课文,要让学生在感悟中朗读、识字,进而体会到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并且了解到祖国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时间、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去祖国各地尽情游览,在交流朗读时相机出示多媒体画面:风景秀丽的江南,细雨蒙蒙,杏花格外娇艳;海岛盛夏,骄阳似火,高大的椰树绿荫如盖;塞北秋风瑟瑟,骏马在草原上奔腾;冰雪覆盖的高原上,牦牛在缓慢前进。同时配上相关的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生动的画面,各具风情的音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获得深刻的体验,以感情朗读的方式外现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小朋友在一种外出游玩的喜悦心情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韵文。
这堂课是在多媒体的呈现下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学生在这样鲜活、广阔的课堂上尽情驰骋,非常兴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体会来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7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还可以加上小组读、同桌读。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8
《识字1》是本学期第一单元教学中的首次教学内容,有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能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学生一个寒假告别学校后今日复课,课上显得十分守纪,学习相当用心,学习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看、听、说、读、画等手段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要求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件播放泉水丁冬、莺歌燕舞等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相关词语的含义。我用猜谜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述一个大意,让学生比赛猜出相应的词语。在读方面,我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通过唱《春天在哪里》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
总体说来,这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但不足之处:没能让全班同学个个收获甸甸,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发展不太均衡,以后还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9
《识字3》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老师在课上充分展现了识字的处理环节,做的比较到位。概括有以下几个环节:
1、带拼音认读。
2、去拼音认读。
3、打乱顺序认读。
4、交流识字的方法。
5、重点字的认读。
在整个处理环节中,教师不仅从宏观的角度交流了识字的方法,还有所侧重传递了新的'识字的方法,就是——归类识字法。比如:雨字头的字、木字旁的字等等。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识字的方法当做一个过程,要把这个环节处理到位,作扎实,做实在。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不要只为教师的课堂展示服务。
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最后教师把新认的生字放在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加以巩固。这样的环节,非常有必要。应该坚持下去。
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用所认字词说话,说句子。在运用上多体现一下,会更好。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0
【教材简析】《识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识字课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4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在夏天时的情景,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这节课中,我让孩子们读读、想想、说说,发现识字特点,探究句型形式,再结合拓展说话,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学好汉字,而且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
【教学片断】
探究发现之一:有趣的识字教学
鉴于本课生字有着明显的特点,【“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均带有“虫字旁”,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在教学中可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
我采用了集中识字的学习方式,当孩子们看着生字卡片一个一个地读着生字时,如:“蜻、蜻、蜻蜓的蜻,左右结构,虫字旁,形声字。”“蜓、蜓、蜻蜓的蜓,左右结构,虫字旁,形声字。”……连着读了三个生字,孩子们一个个笑了,已经有耐不住的孩子说了:“怎么都是虫字旁,形声字啊?”于是乎,“蝴、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连着读得不亦乐乎。
一遍读完,孩子们已经乐不可支了,有的已经是前俯后仰了。所以我们也就顺势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知道了这些生字都与“虫”有关,便得出“与昆虫有关”的字一般都有个“虫字旁”。
我再引导孩子想想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螳螂、蚊子的‘蚊’、苍蝇的‘蝇’、蝉……”
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孩子们情绪高涨,无比欢快,有发现的快乐,亦有成功的喜悦。
探究发现之二:神奇的构句形式
读着儿歌: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池中游得欢,
蜘蛛房前结网忙。
一路探究,孩子们发现这里的句子一开头都写了“谁(或者什么)”,然后写“在哪里”,但是“在”这个字没有出现,最后写“干什么”。于是,我就在黑板上板书:
谁 在哪里 干什么
接着,楠楠又发现了每句话中都有一个动词:飞、捉、造、运、游、结,而且一起研究后发现一般动词都在倒数第三个,只有“飞“放在了末尾,孩子们很兴奋,知道句子中还根据不同的动物(昆虫)写出了它不同的特点,动词用得恰当。
当然,每句都由7个字组成,孩子们也发现了。在这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启发,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有了这样的探究和发现,我让孩子尝试也用这样的句型继续往下编,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妙语如珠,便让他们记录下来,有不少的精彩之处,摘录部分(如下)。
【精彩写话】
(一)原生态型
鸟儿树上把歌唱, 知了树上叫不停,
白兔草地蹦蹦跳。 熊猫竹林啃竹子。
青蛙田里捉害虫, 蜜蜂花间采蜜忙,
松鼠树上摘松果。(陈诺言) 燕子天上飞得欢。(沈恬伊)
猴子树上跳得欢, 蜜蜂花中采蜜忙,
马儿草原吃青草。 瓢虫叶上慢慢爬。
蜜蜂花朵采蜜忙, 小鸟树上喳喳叫,
燕子屋檐造房子。 小猫树下睡大觉。
鱼儿水里游得乐, 大狗门前咬骨头,
青蛙田野吃害虫。(汪易欣) 鱼儿水中轻轻游。(胡云迪)
小鸟空中飞得欢, 老虎林中称大王,
小鱼水中游得欢。(袁颢然) 雄鹰空中展翅飞。(黄一璐)
(二)个性型
鲨鱼海里捉小鱼,
蓝鲸海里捉海豹。
龙虾海里捉小鱼,
海星海里捉海胆。
海龟海里捉水母,
海狮海里捉海蜇。(陶瑞)
【教师评语:全都是海洋生物,真有意思!】
小狗房前吃骨头,
小猫河边捉小鱼。
小鸭水里游得欢,
小鸡地上啄米粒。(樊浩宇)
【教师评语:都以家禽为题材,也别有用心啊!】
(三)修改型
飞机天上飞得快,(飞得高)
火车地上跑得快。
汽车路上跑得快,(开得欢)
轮船海上跑得快。(行得远)
狮子林间跑得快,
鲨鱼水里追小鱼。(黄亚坤)
【原来的句子太过于雷同,便伙同孩子们一起进行修改,小作者也很开心,因为用的动词不一样了,读起来也更有劲了。另外,我还建议孩子只写前面的四行,把“狮子林间跑得快,鲨鱼水里追小鱼”舍去。理由是:前前面写得“飞机、火车、汽车、轮船”都是交通工具,而“狮子、鲨鱼”是不同类的。经过这样的修改之后,孩子们的写话水平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青蛙在岸上捉虫,(岸上捉害虫)
小鸟在树上唱歌。(树上唱着歌)
小鸟天上飞得快,(飞得高)
小马草原跑得快,
小鱼水里游得快。(游得欢)(童健元)
【前两行在句式的表达上有问题,“在”字应省略,后面应有三个字,改后孩子认为很好。后三行“干什么”有雷同,建议保留一个,其余两个改一改,在争得大家的意见后觉得“小鸟天上飞得高,小鱼水里游得欢”比较好。就在这样的修改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锤炼,很多孩子还学会了给别人提建议呢。】
一篇简单又通俗易懂的识字课文,就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孩子们的语言得到了提升,再通过说话写话,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能逐渐增强,这也应了《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正像“修订解读”中指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核心。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1
一,颜色
春天和冬天的区别之一,就是颜色。所以,如果你想要好好地描述春天的句子的话,那就从颜色上入手。颜色,如何说,颜色的改变,就是从素白无生机,变成了绿色盎然,一片生机活泼。从淡白无色,转变成鹅黄嫩绿,这就是一种状态。
例如:近处的柳树依然枯枝干叶,死气沉沉,可远远望去,鹅黄色的却铺满一片,那便是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二,状态
对于状态来说,也是一样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指一种事物所面临的感觉。冬天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是寂静的,安静的,毫无气息的,可是春天的事物却变得有了复苏,有了生气。一个是静态的,一个动态的,这样,两者一对比,就能把春天的气息写出来。
例如:昨天还是冰封千里,两岸森白的小溪,今天却在明媚的阳光下闪光着波光,两侧的冰雪也化了,正一滴一滴地融入到溪水中。几只水鸟快乐地游在水里,享受着活水带来的欢愉。
三,气候
气候就更不用说了,这点大家自然是感受多多,冬天的天气是紧裹衣领,春天穿得稍厚一点就冒热汗。所以,这点,就要写出来,还要包括风。冬天的风是冷刀子,刮在脸上生疼,春天的风是妈妈温暖的手,抚过我们的脸颊。
例如:走在春风里,感受着春天妈妈温暖的抚摸,我仿佛感受到春姑娘在召唤,快来吧,看我鲜花做成的衣裳多么漂亮。冬姑娘却裹着一身银色厚衣,黯然地望向我们,伤心地离去。
四,心态
对于春天来讲,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春天来了,人对于春天的喜爱是表现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春天,自然也有人喜欢冬天,但是,记得,我们对于春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的开端。
例如:春天来了,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播种的快乐。我仿佛可以看得见,秋天那金灿灿的果实在向我们招手。春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日不播种,来日收虚无。
五,变化
对春天的感受,你有,家里人也有,身边的人也有,朋友们就更不用说,可能会与你去春游或者是踏青。自然,这些活动对于你们来讲,就是一个大的变化。在写春天的句子的时候,可以纯抒情,但是,如果有故事穿插在里面的话,会更有效果。
例如: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踏着青青的小草,闻着小道两旁花的清香,向活动地点进发。当听到流动的水声,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大家都很开心等。
总结,对于描写春天的句子来讲,大家也在书本上看到过好多,千万要记得,不要去过多地背诵或者是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那些句子,因为那些句子,老师也知道,所以,过多地写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只出现了这一句是摘抄的,也会让你的作文大打折扣,所以,不如所有的文字全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写,是再实在不过的了。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2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 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如“凉”是后鼻音,“凉”和“量”声调的差别,“情”和“晴”字形和语义的区别等,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3
《识字5》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词串识字”是苏教版识字教学的特色,他将原本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文”,再围绕一个中心把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串起来,让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初步感知每一个字的意思是可以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将文字符号的“能指”意义与在具体语境中“所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地感悟,以提高识字的兴趣和效果。
在教学时,我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根据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刚从一年级上来,加上进度的跳跃,让学生分行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词串。第一行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感受从读准生字——读准词语——读准词串——读美词串的识字过程,由于这三种天气术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第二行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蜡梅、翠竹、苍松”这三种植物和它们的特点,尤其将“翠、竹、苍、松”正音;第三行小动物“蟒蛇、蚂蚁、刺猬”,通过让学生找词语配对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行的教学设计,把主动识字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注意的地方,并让学生想象活动时的心情,轻快地读好这串词。最后,老师通过过渡语将整篇词串连起来读,由于前期朗读的指导,那么学生的朗读也自然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说,我努力实现将第一课时的识字落实到读上,体现一个“实”。从初读——指导读——流利的读——连贯的读——去拼音读,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一次一次的读书落实好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目标,简约的设计驱除繁杂,以读为主线,抓住课时的目标,回归语文的本质,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扎实。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4
整堂课,我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我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平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
一年级下册识字教学反思15
《识字1》是词串识字。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语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组词语说明了春天的气候特征,第二三组词语分别是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春天里果树的花。上这课时,我在秦宇杰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件,以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倾听三种不同季节的声音,从而把学生由寒风呼啸的冬天带入鸟语花香的春天。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新颖,更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乐于倾听习惯。最重要的是,鸟儿动听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烂漫的春季,完成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目标。这时,我随机出示了春天的图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孩子边看边想,“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面对图画侃侃而谈,练习说话。“你能用怎样的成语描绘眼前的景色?”这样复习了孩子之前积累的词语,更丰富了语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出示词语到读词语到理解词语再到读好词语,层层深入,逐个击破,且各排词语间能做好过渡,环环相扣,使之看起来仍是一篇完整的韵文。我步步引导学生,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春天的意境。识字教学时,还渗透了秦老师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导“春雨”这两个词语,不仅让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导学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而理解“春雨”,更随机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识字的基础上,品味名篇,提升识字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遗憾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时间的把握方面还需不断锤炼,课后金贤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吸取并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1
“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春华秋实”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给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解,于是就决定从网上下载几幅和课本上词语意思相近的图片,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内化词语,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实施中学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想到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有了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我才明白,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2
课文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识字1》是一篇围绕春天的韵文,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容易诵读记忆。而且每组词表示同类,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课文还配有相应图画,形象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并看图说词语,这些图画非常漂亮孩子们很喜欢,而且通过预习后学生对韵文中的词语并不陌生。在单个认读词语后再一行一行的认读,最后到整篇韵文的诵读,整个读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始终把握一个基调,那就是读出春天的美。如何读出美就是头脑中有画面,想象画面读。
在教学生字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记住这个字形,让他们尝试编小儿歌或者打字迷的方式识记生字。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教学生字,所以我给学生一个示范,如“春”:三人一日。经过老师的引导,一些有趣的字迷从孩子们的口中源源不断流淌出来,“芽”:牙齿上长草了。“谷”:八人一口。“布”:毛巾被风吹歪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兴趣很深厚,这样识字比以往老师在前面一笔笔教书写效率提高了很多,这样识字孩子们应是经久不忘的。
本课的生字很多,共有10个生字,在第二课时花了大半的时间放在识记生字上面了,在后面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说话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没有进行比较扎实的训练,是一大遗憾。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3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让识字变得有趣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韵文的节奏和意韵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进入情境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最爱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充满情趣,让我们的教学也变成一种游戏呢?谁说“上课”就一定是严肃的、石板的、一本正经的!如果效果同样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用更轻松、更开心的方法来学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的高,思维是那样的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4
本课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的第一篇识字教材,在课前,有很多小朋友就已经熟读成诵了,因此在课文教学上难度不高。课堂气氛较好,学生也很愿意读。但是对于刚接手一年级的我,刚涉及文章的孩子们来说,都存在彼此的不足。我对识字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同时也感到很迷茫。以下就我对上完本课后产生的感想作一小结:
一、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读书的兴趣。
他们刚开始接触一行拼音一行汉字的“双行”课文,还是避免不了有不少小朋友不知如何去读,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来。为了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读书情感,我便利用了边看图边读书的方法。但是我感觉效果不是很好,他的感觉和口还是对不上号,不会表现不会停顿。为了以后会读书,能更好地读好书,便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你读书的时候眼睛要看着一个一个的汉字,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读读拼音,读准了,再接连着句子往下读。在课堂上我多次运用了范读来他们领会读、跟读,让他们自己读的机会并没有很好的创设。自主练习朗读是关键,要学生自己愿意读、想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备加留心,在课后也多创造机会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
二、重抓写字
拼音已经学完,大多数小朋友对习字是充满了好奇感,有的小朋友甚至在教拼音时就来问我:“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写字啊?”终于可以写字了,他们有激动,有迷惑,对于这一点来说,是有利有弊。在我教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挣着好奇的眼睛盯着我,也有一些小朋友我刚动笔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起来。本课十个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联系数学课学习的阿拉伯数字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的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此基础上,我注意了开掘生活的源头,让孩子感受本课语文学习的独特快乐。为此,生动的导语引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由这十个数字组成的诗歌的意趣;精选学生常见的生活形象如“雨点”、“竹叶”等帮助学生形象认识笔画;通过弯折一截胶线使学生准确掌握一些复杂笔画,将抽象的符号学习与形象、游戏有机结合。总之,让学生从开始学习汉字的时候就喜欢学习汉字,让他们爱上写字,写好字从第一课开始。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示范指导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第一次书写汉字,重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由于是第一次,所以写字用了四课时,其中二课时指导认识田字格和书写笔画,另两个用于训练学生的写字习惯和书写生字。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总受到情感的熏陶。首先是反复吟诵, 品读韵语的语言美。在反复的吟诵品味中体会韵文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韵律,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其二,要开展想象,再现韵文的意境美。韵语言约义丰,凝聚丰富,只要用心去读,眼前便会展现出一幅山村美丽的画面: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路边盛开着美丽的野花。只有通过反复咀嚼,展开想象,才能领会其言外之意,词外之情,感受语言的凝练美。
根据课标的精神,所以这节课我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的教学上。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看图听读:自己听一听,边听边看,感受诗句的美丽。让学生充分领略音乐美、语言美。 2、多种形式阅读:师生对接读(半句、一句),同桌对接读,组内开展擂台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学生年龄小,对于同一样东西很容易厌倦,因此,多种形式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文的美,体现山村的美景。)
3、配乐朗读表演。让学生边朗诵表听音乐边表演诗文内容。(为了再现韵文的意境美,让
学生自己去表达对韵文的理解,用自己能表现的方式表演出来,学生很高兴,一下子就来兴趣了,纷纷走出位子去表演。并且很形象很有创意。有些动作都出乎意料。)
《识字一》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新教材重视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低年级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在识字的编排上,又注意采取韵语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认字,受到美的熏陶。体现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本课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重在学习最简单的十个汉字,和“去”和“里”这两个汉字。
由于新教材对认字、写字的要求不同,识写分开、多认少写,减轻学生学习写字的负担,又尽可能让学生多识字,尽早地进行阅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识字量明显加大。为了帮助学生识字和巩固识字,我在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假如识字教学只是单纯为识字而进行教学,会使识字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苦差使,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一个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们约好要到郊外去旅游,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让学生尽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在语言发展中识字。
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认识了十个字,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我正准备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听着他奶声奶气的话,好像自己也被一种童真童趣所感染,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似乎也变得更美了,我表扬了他“嗯,虽然今天天阴沉沉的,可听你这么一说,就像看到了蓝天白云一样,真美,你说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细。”其它小朋友见我表扬他,也刷刷地举起了小小的手,有的说:“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她把前面学过的“一片树林”给用了起来,我就忍不住又表扬了她,没想到她听到我的表扬,歪着脑袋笑了一下说:“老师,我可以不可以再说一次啊!”我点点头,她就开始说了,“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那里有很多绿油油的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住在里面。”
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说到后面,他们就说到了十个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势,还说到了他们衣服和鞋子的不同。特别是当他们说到十个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时,我很意外,没想到他们
观察得这么仔细,说实在的,当我看图时,我没去注意图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势。 由于孩子刚接触汉字,所以写字用了四课时,其中二课时指导认识田字格和书写笔画,另两个用于训练学生的写字习惯和书写生字。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5
读的方面,采用全班齐读、大组朗读、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体会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1.借助插图,联系实际想象画面,轻松快乐识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热情。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了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不足之处
朗读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我在落实时略有些匆忙了,以为课文都是短语和字词组成的,字词会读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读了。其实不然,在读的时候由于没有范读,孩子们读起来出现了节奏不准确,句末拖音的现象。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范读然后同构一对一答的方式来合作朗读之后,朗读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孩子们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画面所带给他们的乐趣。他们才能爱上读书。
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教学本课应围绕识字这个重点,把识字和看图、字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
2.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词语,不能太慢或太快。本课词语排列整齐,具有韵律感。在读熟之后,可让学生看着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或者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6
《识字1》是一篇向小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词串。全文字数不多,仅4行12个词语,24个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读后觉得了解颇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学习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学中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孩子们争相发言: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儿童节、妇女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此外再也无人回答。看着他们安静的小脸,我知道孩子们再也不知道其他的节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们回答出来的节日名称,就觉得心有点隐隐作痛。
当我在学习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又问了他们,这四个节日分别是哪一天?仅有个别孩子知道中秋节是8月15日,大多数的孩子竟然是一脸的茫然。
我知道这怪不得孩子,因为我们国家只是最近几年才把那些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们才有时间带着孩子及全家去庆祝、去欢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们是幸运的,今后他们一定会在度过这一个个传统节日之后熟悉并牢记这些节日的。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还隐约感觉到家庭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家庭,有几位家长不知道这些节日的?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应该就是家长只顾带着孩子庆贺,满足孩子的愿望,却不知道在庆祝的那一天告诉孩子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试想,如果每一年的传统佳节都能够告诉孩子一遍,孩子现在大多8岁,也应该在这些年中耳熟能详了吧!今天回答不出这些节日的时间的尴尬应该不会出现。
这种现象还透露出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媒体,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的,为什么他们只留心于这些庆祝活动,而不去关注活动是庆祝什么的?
看来,教学并不是全部,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7
《识字1》是词串识字。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语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组词语说明了春天的气候特征,第二三组词语分别是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春天里果树的花。上这课时,我在秦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件,以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倾听三种不同季节的声音,从而把学生由寒风呼啸的冬天带入鸟语花香的春天。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新颖,更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乐于倾听习惯。最重要的是,鸟儿动听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烂漫的春季,完成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目标。这时,我随机出示了春天的图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孩子边看边想,“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面对图画侃侃而谈,练习说话。“你能用怎样的成语描绘眼前的景色?”这样复习了孩子之前积累的词语,更丰富了语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出示词语到读词语到理解词语再到读好词语,层层深入,逐个击破,且各排词语间能做好过渡,环环相扣,使之看起来仍是一篇完整的韵文。我步步引导学生,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春天的意境。识字教学时,还渗透了秦老师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导“春雨”这两个词语,不仅让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导学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而理解“春雨”,更随机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识字的基础上,品味名篇,提升识字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遗憾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时间的把握方面还需不断锤炼,课后金贤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吸取并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8
一、识字方法百花齐放,识字课因自主而充满诗意
只有当学生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或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对形音义进行有意识记,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与老师同学分享,并不时地鼓励学生观察仔细、方法巧妙,并热情地为学生精彩的发言鼓掌,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兴趣浓厚,因为识字教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呈现出的识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课堂充满了诗意。
二、读出节奏和意韵,识字课因书声朗朗而充满诗意
词串识字课文,像优美的诗,节奏强,意韵美;似迷人的画,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课堂书声朗朗,充满诗意,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进入课文情境,实现“言——像——意”的统一。并借助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欣赏,指导读出词语间的停顿、间歇,读出韵脚和整个词串的节奏感,于是读词串便有了吟诗般的美感。
三、放飞想象,识字课因有情有境而充满诗意
学习词串识字,学生看图、读词的过程中一定要加上联想和想象,使词串和
学生合而为一,对文本的认知和对生活的认识合而为一,进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变成小蜜蜂,问问他们喜欢在哪些花朵上采蜜,问问他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还让他们再编一些词串,此时一个个词与一幅幅画面不停地闪烁,带给他们的是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回忆,美感便油然而生,学生放飞想象,由文本又联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的脑海,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由衷地喜爱春天、喜爱生活、喜爱语文课。识字课如诗一般美好,语文课充满了诗意。
创意,碰到正确答案的时候,只能承认自己的幼稚,并怀着羞愧的心情鞠躬离去。创意,往往在讪笑声中无地自容。有时,创意那么不合常规,那么不可思议,人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将它否定。“雪化了之后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有个孩子说是“春天”,得到的是哄笑和“傻瓜”的绰号,对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一年级识字1教学反思9
《口耳目》一课是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二课,课文内容是运用“象形字”这一造字方法来指导学生归类识字。课文识字任务比较重,需要孩子们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还要认识一个新的笔画。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认识这些生字并且记住他们呢?我们组内的老师在课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由于在进行这一课时,我们拼音部分还没有完全结束,学生对于识字方法知道的很少,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让这些生字反复重现,来刺激孩子们的视觉,让他们在一节课内争取熟记这些生字。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与以前我们教过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学前都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有的学生已经能认20xx多个字,少的也能认识200多个字,这就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能够分层次教学?如何能让他们继续保持高涨的识字热情?这也许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难点,我们组内的老师充分研讨,精心设计,通过上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选好课文,激发识字的兴趣。
在知道要上识字写字课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对单纯文字的东西可能会不感兴趣,而《口耳目》这一课共十二幅漂亮的图,十二个生字,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象形字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同时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记住十二个生字,于是我们就决定教学这样的课文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 、大胆尝试,培养自学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课完全可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独立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学这些生字,看看图画,认认象形字,读读拼音,记住他们。由于孩子们有学前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在教学中学生掌握还不错,能够自己看书认生字。
三、游戏中记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诸多游戏来调味课堂,例如,我指你举(老师指象形字,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片)、大家比划你来猜(指五官)、儿歌诵读等,其本质都是识字,复习生字,可是学生学得不累,总觉得老师还设置什么新花招在等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
四、抓“典型字”教会学生学字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汉字在他们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加上本课生字均一色象形字,都是高频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障碍不大,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抓住“羊、兔”这两个象形字,让学生们说说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用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巧妙地将汉字事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锻练了学生独立思索、想象的能力。
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兴致浓厚,发言积极,教学氛围自主、和谐,教学效果也很好。但纵观这节课,还有些不足之处:1、在抓“典型字”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其他的生字,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自主识字的教学效果。2、抓住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简练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
总之,对于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我还要不断的探索,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识字,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