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专业论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专业论文
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是推动全民爱国主义行为意识的构建策略。
第一篇:
导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与典范作用,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在价值核心上,它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族群利益的价值选择,要求个人把国家或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忠诚与承诺。爱国主义在表现对象上,包括对祖国山川风物、人民同胞、历史文化、国家政权的感情热爱和理性认同;在个体内心体现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感情;在行为上则体现在促进统一、保卫国家、报效国家、振兴祖国的忘我奉献与奋斗。
当前,我们正在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历史地来看,“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使得近代以来历经劫难的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总书记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多次发表各种形式的讲话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号召全体中华儿女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在实现全体中华儿女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更加需要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予以支撑。在中央政治局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与典范作用,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与典范作用
在一个国家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有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承担着这个政治核心的作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率先垂范,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成为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最伟大的实践者和光辉典范,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今天,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重任,党应该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楷模和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种先锋队作用,尤其要体现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上。当前,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放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中,把爱国主义精神的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中,中央要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在党员干部中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严格防范各级各类“裸官”的管理制度,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推进全体党员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全体中华儿女继续做出光辉的榜样。
二、强化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
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元,全体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始终抓住如何实现国家统一、争取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实力、繁荣国家文化、挺立国家形象等涉及国家认同的核心问题,高度凝练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表达,把爱国主义这个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化成全体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集体观念,并以此不断强化全体人民的国家认同。另外,要把促进民族团结的工作与强化国家认同结合起来,使得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这是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因此,在强调民族团结的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宣传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使得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来自各民族的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也是以几千年中各民族文化融合并共同发展起来的;要继续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制度性的礼节礼仪制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大力宣传祖国的秀美山川和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国家荣誉制度,利用好重要国际赛事等,在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上进一步树立政府公信力,在涉及民族团结的问题上坚持多元统一的原则,深入开展国家认同问题的学术研究,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强化全体人民的国家认同。
三、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能否树立爱国、忧国、报国、强国等意识与情怀,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重点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全社会和各类学校都要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展开爱国主义教育,讲好爱国故事,搞好爱国活动,提高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青少年形成个体命运与国运密切相关的意识,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切实把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动。2015年,中国台湾地区学生搞的“反课纲”运动,就表现出了他们对国家历史认知的模糊,危害不小,应当引以为戒。另外,在青少年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引导青少年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在一些重要历史节点、重大事件发生时,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过激言行。要引导青少年合理、合法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积极健康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继续落实党和国家颁发的一系列关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文件,并通过整合使之成为稳定的、一以贯之的宣传教育体系,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其中的道理一代又一代地传授下去。
四、坚持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抗日战争、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等时期都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依然离不开爱国统一战线。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团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中华儿女,加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祖国认同,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加强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历史传统,大力倡导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大力开展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为主要对象的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宣传、推介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国际友好人士学习、了解进而认同中国历史与文化,邀请全体中华儿女回乡和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平台,使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实现全体中华儿女在全世界范围内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今天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日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的发展与外部密不可分,我们所提倡的爱国主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在世界近代历史上,爱国往往容易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所利用,从而成为对外扩扩张、逞强称霸的工具,对此,一定要充分警惕。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希望建设强大的祖国,使得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不是走“国强必霸”的邪路。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务必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尊重他国的历史传统,充分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宝贵经验,在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中贡献中国的力量。我们要通过各种国际活动、外交活动充分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善意,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广泛开展国际间的人文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全面合作,不断加强国民在海外的国民形象工程建设,传播中国的经验,扩大中国的影响,提升中国的形象,争取世界的支持。
第二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作为社会合格公民就要向社会传递理智爱国行为, 同时党和政府也要以创新实践策略引导国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推动全民爱国主义行为意识的构建。
一、当前公众对爱国主义行为存在的认知误区
认知与实践形式单一, 缺乏与现实生活系统关联。爱国主义是一种以爱国为主题包括思想、情感、意志的行为态度, 对个人成长和国家认同有重要教育意义。当前,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已形成阶梯式体系建设, 特别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思想意识, 有助于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以此作为不断成长前进的动力。虽然我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很大成效, 但在爱国行为引导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与实践的脱钩, 形式的单一等。一些青少年通过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但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感到茫然无措。有些青少年有“大事爱国”思想, 认为只有大事件才是爱国主义, 缺少对普通社会行为的关注。因此, 在他们看来爱国行为距离仍很遥远, 面对爱国主义显得无所适从。这样的现实说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缺乏连贯实效性, 更多体现在特殊仪式和场合中, 慢慢形成了“仪式化爱国”思想, 导致青少年接受爱国教育模式思想固化, 缺乏与社会沟通连接, 容易导致一些青少年以暴力彰显爱国, 走入爱国行为误区。
以榜样力量推动“爱国主义”行为逻辑构建缺乏实效性。对先进爱国主义典型进行宣扬, 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形式, 这正应和着名教育家科·达勒维耶的至理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传统榜样爱国教育往往在特定时间进行, 由于这种爱国行为逻辑构建过于模式化和镜像化, 容易表现出“精英化”“时机化”“大事化”“镜像化”特征, 在宣传教育中往往以特定代表人物的爱国事迹成为大力宣传的典型。由于我们的民族特性对情感表达过于内敛含蓄, 不善于宣扬, 使人们很难从普通人做事中与爱国主义相连接, 也缺乏对普通社会的关注, 导致形成精英爱国思想。政府在对国民爱国主义教育中, 一直以来过度强调宏愿, 也就是“大事爱国”容易造成社会群众对爱国产生疏远。将传统爱国主义事迹向大众传递宣传, 容易让大众忽视身边爱国的人和事, 过度追求榜样示范效应。大众对这种高大上事迹追求显然不符合他们自身对爱国主义认知, 容易产生爱国主义思想包袱。需要调整策略方式让更多人融入参与其中。
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以阅读聆听爱国人士先进事迹、组织集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祭拜烈士陵园等活动来进行。活动完成后, 参观群众会感觉这些事迹并不在身边, 会产生“生不逢时”意念, 想做成英雄一样的爱国行为却没有施展空间和条件, 感叹践行爱国行为的遥远, 这些都体现了爱国主义与现实社会缺乏有效衔接。
二、法治社会爱国主义行为引导应认清本体目的性
认清法治社会爱国行为的本体目的性, 从本质看, 爱国主义行为包含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 现代社会对爱国主义行为的认定评判多从道德领域体现, 政治因素是爱国主义本质核心, 法律是对其行为的调整与合法性判断。因此, 在法治社会中, 国民自愿实施具有道德内涵的爱国行为必然要回归道德领域, 这决定了爱国主义行为首先要有自我审视反省和自我约束能力。所以, 爱国行为要有崇高心理和责任意识, 具有同等表达意愿的社会道德舆论, 能促使个体形成道德自律和境界升华, 有助于促使社会存储伦理道德、传播正能量、净化社会风气。从法律层面看爱国主义行为需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只需对其行为进行调整, 不必对其行为是与非作法律评判。这样做是将爱国主义行为划归道德领域, 法律追责是促使社会个体自我反省, 以追求公民道德自律。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无论哪种情形的爱国主义都不应触犯法律, 更不能以触犯法律来宣扬爱国。对违反者更要从道德层面去深思反省, 从社会道德舆论中获得评判和引领, 进而使爱国主义行为得到升华。对一些爱国主义行为上的过激行为, 实则是触犯了社会公正的禁忌, 应在法制社会所禁止摒弃。如果这种过激爱国行为触犯法律, 就不是爱国而是害国, 如前些年出现打砸日产汽车事件, 造成严重经济财产损失, 在国际上产生恶劣影响。真正的爱国行为具有正能量、崇高而有尊严不粗俗, 是一种有道德约束的理性表达, 更不可以暴民形态体现。
三、法治社会要理性对爱国行为进行评判
法治社会对爱国行为一般持包容态度, 更多从道德领域进行评判。具体可从三方面进行:一要“依德爱国”, 将爱国行为动机与道德衔接, 判断其主管爱国动机是被动还是自觉自愿。这种爱国思想源自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因此, 从道德出发将激发个人爱国热情, 成为爱国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对于个人道德爱国来说, 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会因条件不同爱国主义表现也会出现波动, 除了保家卫国履行公民职责之外, 国家政府会尊重人权并不会强制公民表达爱国, 公民自身可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依据自我能力表现爱国情怀。每个公民要坚守社会主义道德方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 爱国行为绝不伤害民族感情和超越法律。爱国行为不是单一的, 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只要把握方向规避道德底线, 就是好的爱国主义行为。二要“依法爱国”, 法律是法治社会公民行为准则, 对人思想行为有引领、告诫等作用。在法治社会公民遵纪守法就是爱国表现, 通过依法爱国展现理性, 是对个人爱国行为的确定, 有助于凝聚全民族力量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三要遵守“政治原则”, 爱国主义行为具有明显政治原则性, 是公民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任何触犯爱国行为其政治原则性将发生改变, 爱国主义行为不仅表现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还包括一切有国家、民族印记的事物, 让爱国主义行为融入到国家内政外交、社会风气和个人言行中, 形成所有公民不可违背的政治原则。
对爱国行为进行分析可知, 人的爱国行为具有个人和国家双重目的性, 就如同实现中国梦一样, 每个公民都在努力实现这一宏愿, 同时也在实现自身梦想。因此, 爱国主义行为要遵循个人与社会关系原则, 激发个人能力工作学习, 汇聚亿万民众力量, 完成爱国主义宏愿。在当前法治社会和平时期改革创新精神感召下, 爱国主义行为更多体现在为社会主义公民尽职尽责和创新上, 对每个国家公民而言, 爱国主义行为不是少数人做的事, 每个公民都可通过自身实践来检验, 不需要特定时间和场合。对普通民众来说, 爱国主义行为就是努力工作、学习、这是最直接、最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生活、工作、条件选择适合的爱国形式, 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法治社会公民在日常爱国行为中要自我完善爱国行为, 并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改变原有学习模范的单一模式, 构建以日常生活行为追求的个人梦与国家梦, 将爱国主义行为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动机之一, 以此保障个人理想和事业目标发展。只有这样, 人们才能在法治社会中不触犯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前提下体现爱国主义行为, 并将爱国主义行为实践贯穿日常生活。
第三篇:
当前, 学界对弘扬爱国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增强“四个自信”、处理好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问题都作出了回应和解答,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弘扬爱国主义研究应该在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所处的时代内涵, 注重学理层面上基本学科概念的界定, 阐明爱国主义涉及的情感、观念、行为三要素之间互动转化关系及其变量等方面继续推进。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在当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把握新形势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内学术界依据新的形势特点研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献逐渐增多, 许多理论工作者已经开始将爱国主义的研究纳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和分析框架中展开。从全新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理解弘扬爱国主义, 能够推进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但从整体上来看, 对于新的历史条件的特征和要求的分析, 关于爱国主义的关键理论问题的把握, 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意义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还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以下本文将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分析, 系统梳理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研究的总体状况、主要问题领域以及基本观点评述等。
一、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梦的研究
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其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中国梦的提出为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学者开始着力研究、论证中国梦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近年来这个问题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在逐渐增加, 然而质量上乘、能够在学术研究发展上作出推进的成果却不多。周中之认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本质的联系———从历史的发展看, 爱国主义精神孕育了中国梦, 而在当代, 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罗双燕认为, 纵观我国历史,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总是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伟业, 科学审视爱国主义的伟大历史作用, 继续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神圣使命。张一澍探讨了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多个概念间的变量关系, 比如教育主客体的状况及关系, 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关系, 其中特别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 但中国梦在其分析中仅作为宏大场景, 没有成为分析论述的主要关系变量。朱桂莲、樊彦鹏认为, 纵观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民族复兴历史, 贯穿其间最清晰的主线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薛文杰认为, 中国梦为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提供了新内容、新视角、新思维。截至2017年共有5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学位论文涉及中国梦与爱国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 说明在高校相关学科点的教学研究中已经开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以上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简要概括为:首先对中国梦进行界定, 并从历史、学理、现实等层面分析中国梦的提出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 然后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对策。这些研究成果意义在于达成了共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而实现这一伟大梦想需要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 所以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使中国梦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价值引领和行动纲领。的确,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伟大的精神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说明, 从而形成理论上的自信。然而, 目前研究现状和形成这种理论自信的期待还存在差距。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性不足, 具体表现在命题重复多、结论判断多, 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及在此基础上足够充实细密的逻辑分析和论证等方面。如果学界能够对一些政治学术话语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阐述清楚, 会使文章的学理性更强, 爱国主义与中国梦的逻辑更严密, 论述更有说服力。值得振奋的是, 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点, 并着力在学术概念上做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刘建军认为, 为了推进爱国主义的学术研究, 需要重视对基本概念的学术辨析。而为了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把爱国主义研究从日常话语和宣传话语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吴潜涛认为, 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对我们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本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佘双好认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 只有在科学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在强化这样的理论自觉和学术期待后, 这几位学者进而深入探讨了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界定、使用语境、内涵特征等学术问题, 形成了重要的理论进展。
二、关于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内在关联的研究
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之间的统一关系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实践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途径和制度保障, 必须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只有把这些基本的理论讲清楚、讲透彻, 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增强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信, 更广泛地凝聚共识, 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从笔者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 研究成果大多侧重历史分析和作用机制分析。多数学者形成的共识是,近代以来, 把爱国主义理想和追求同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幸福结合起来,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要求, 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有部分学者从弘扬爱国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作用机制来分析, 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爱国主义精神是以情感为内质, 以共同认同的价值为基础, 以理性要求为行动界限的一种精神, 这就决定了爱国主义精神必然具有推动力、引导力和控制力。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更需建立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共同认同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不断发展。有学者全面概括了理解二者内在关联的八个方面。2009年国防大学和西安政治学院联合召开了“新中国60年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理论研讨会”, 与会学者认为, 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时代旗帜,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灵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爱祖国同爱祖国的社会制度的结合提供了条件, 使爱国主义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而在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要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体上, 学界目前在分析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关系时, 运用的历史分析比较多;强调内在关联的本质时, 比较强调相互的实践作用机制, 与两种研究分析思路相对应的, 学术逻辑分析和跨学科分层次的研究分析略显不足。首先, 在讨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时, 欠缺对政党、社会制度、国家等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分析,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当代政治学为西方话语垄断, 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在形成当代话语权的过程中更新改造不足, 提升话语权也恰恰是我们在今后论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时应当着力弥补完善的基础方面;其次, 在分析二者的关系中, 不能忽略对中观甚至微观层次的分析, 从爱国之情到报国之志, 必然经过社会制度的现实渠道和途径, 无论从局部个体还是全局整体都有一个社会主义认同的问题。简言之, 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视野中, 还是在现实的实践中, 都不能、也无法剥离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认同研究和教育, 是所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任务。抛开社会主义认同来抽象谈论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抑或民族精神培育都是空乏的、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国精神的研究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需要将伟大精神阐述清楚、大胆弘扬。稍早些的学术研究在论述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时, 大多所依据的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论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吴潜涛认为, 党的十六大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五千多年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 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 形成的大多数民族成员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2015年12月30日,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此之后, 学者们围绕“核心地位论”展开了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论述。温静认为, 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 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必然, 也是爱国主义自身特点的价值彰显, 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诉求。应当看到, 民族精神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产物,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实践在不断前进, 理论探索也从未停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必须大力提倡和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关于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李忠军认为, 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整体逻辑———中国梦铸牢科学信仰, 指引铸魂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塑价值共识, 明确铸魂规约;中国精神铸就精神家园, 创生铸魂动力。这三个概念都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密不可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也非常重要。2015年,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把爱国主义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深层次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最深层次、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这种定位在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和反映。张军党认为, 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途径。梁庚立认为,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原则、重要基础和动力之源。李心记认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都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 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认真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 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核心的爱国主义, 同样需要从丰厚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源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相互关系的论述一直比较丰富。赖雄麟从情感、道德、政治文化三个层面, 全面地解读和阐释爱国主义内涵, 论述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张一澍注意到了运用传统文化资源充实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的认知疲劳、教育内容和手段不接地气的状况。刘志琴认为, 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 是超越地区、民族、制度和国界, 在全世界华人圈中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两大课题。可以说, 在众多的文化问题中, 以这两个问题最有普遍意义和深入人心。如果把这两个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而又作一番学究式的考察的话, 会发现这里有个差距, 那就是爱国主义虽然是历经千百年陶冶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但当下谈论更多的是现代政治观念。这个观点发表于20多年前, 但到今天依然具有启迪思考的学术价值。
四、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研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愿景, 而在实现这个愿景过程中还存在着现实的挑战和困难。除了台湾问题需要解决, 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我国国家安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如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活动的冲击和影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必须把促进祖国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总书记作出的这一论断, 根据新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 弘扬爱国主义的急切现实要求, 需要认真分析和回答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棘手问题。在当前的学术文献中, 将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理论和现实分析的研究还不够, 而且主要集中在法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理论领域。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过程中, 爱国主义情感、认知和行为如何发挥作用, 基于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社会舆论的学理研究仍然有很大的解读空间。
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过程中,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辨析从未停止。潘亚玲经过梳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西方文献, 认为, 虽然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概念中都包含了对国家的强烈忠诚和热爱, 但意义上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就其本质而言, 民族主义不过是爱国主义的一个变种而已。马得勇通过对截至2012年的国外近期实证研究得出了与之前相类似的结论:民族主义情感是一种盲目的国家优越感, 它带有对外部群体的蔑视和排外倾向, 并具有对外部群体的支配感, 而爱国主义是一种健康的、建设性的、宽容的爱国情感, 未必会导致排外倾向和支配倾向。我们需要警惕这种讨厌和排斥“他者”的“民族主义”, 不能把开放包容的爱国主义引入歧途, 将爱国主义动员凝聚的力量用错了地方。
五、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全球化影响的研究
中国正在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之中,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正当性、必要性和操作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论述较多, 也相对形成了一些共识。概括起来, 在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关系问题上, 学界普遍认为, 全球化的发展使爱国主义必须重新考虑时代背景、内涵和特征, 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并不过时,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爱国主义教育既带来了危机, 也带来了挑战, 因此基于问题“提出-分析-解决”的逻辑分析框架下, 自然而然地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刘建军在《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2012)一文中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即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感情等不同方面冲击和削弱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但爱国主义依然有存在的合法性, 因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和强化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民族国家继续存在并仍然是大多数人认同和归属的主要共同体, 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存在并且依然是民族认同所系。辛向阳在总结总书记的爱国主义思想中概括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稍有不同, 是不同学者在使用学科范式和表述方式上的差异。如陆华从伦理学的学科范式分析认为全球化时代的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提供充足的伦理供给;许洁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民族意义上的国家意识逐渐淡化, 对此, 理性的爱国主义建构应该是基于本民族符号系统诠释的基本价值观念, 并以此为路向形成凝聚公民向心力的政治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主义和制度认同的有机融合。这些成果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探讨了全球化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问题, 取得了有益的进展,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 就是存在部分学者将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简单等同的现象, 所以大量的文献是在谈论全球化时代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问题。从爱国主义到爱国主义教育, 主客体得到了明确的限定, 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里, 一般的是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师生, 在这方面开展的理论探讨、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很多, 如王雯姝曾全面概括了“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主要视阈”。但是在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景更加广阔, 任务更为艰巨, 要求对爱国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两个概念作出必要的区分, 这也是目前研究现状中欠缺的内容。其二, 是当时学界在考虑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献中, 缺乏往前走一步、转换视角、拓展思维空间的勇气。具体而言,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学者大多停留在自身关注的视角上, 以“我”为出发点和着力点, 将我国的爱国主义界定为全球化影响的客体, 在国内坚持辩证思维的社会学科研究方法情况下, 却缺少辩证的主体意识, 对以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力量的中国可以为全球化的世界带来何种贡献审思不多, 缺少更广阔的胸怀和视野, 而这一点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得到了明确。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 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这样的观点直到最近在学术文献中才逐渐有所反映, 如有学者开始论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这实际上引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在全球化与爱国主义辩证关系的研究中, 如果少了国际主义这个理论视角, 就缺少了理论纵深、政策视野和实践维度。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剧烈变化, 邓小平同志根据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 提出埋头实干,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逐渐淡出国家意识形态, 关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辩证关系的学术研究不多, 在中国知网检索关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文献, 从1989年至今, 只有19篇学术文章, 除1995年(4篇)、1997年(2篇)以外, 其余每年只有一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有学者关注到了这种现象, 提出关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关系的研究是一个迫切和重要的课题, 如冯昭奎认为, 新中国建立以来, 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同时, 有关国际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不能不承认,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有关国际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已经从我国学术界和传媒“淡出”, 在对外关系中以民族主义取代国际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有所抬头。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 陆续有学者注意到,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在世界舞台上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需要重新界定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内涵。
面临当前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 在处理到具体的学术问题需要表明立场时, 学界关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互关系的新论述各有侧重。一种观点强调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趋势挑战着民族主权国家的界限, 诸如国际的广泛密切合作及环境气候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暂时将爱国主义搁置一旁;另外一种观点则更强调主权国家客观存在的现实及其根本利益, 认为当前的国际关系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 在民族国家上升期要求超前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要求太不合理。这两种观点的问题都是割裂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辩证关系的顾此失彼、孤立片面的表现。
总之, 围绕新的时代特征和形势任务, 学界及时、深入地研究了弘扬爱国主义的相关重大问题, 深化了研究视阈, 积累了学术资源。下一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其一, 继续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所处的时代内涵, 包括国际国内的深刻变革和社会影响, 保持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形成基本的形势判断。其二, 注重学理层面上基本学科概念的界定, 以坚实准确的基本概念构建爱国主义理论大厦, 以指导实践。其三, 加强对爱国主义涉及的情感、观念、行为三要素之间互动转化关系及其变量的研究, 从学科研究层面上注重心理学、行为学、民族学和人学等不同学科的交融综合。其四,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这其中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与中国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最重要的内容, 其包含的社会主义认同问题、国际主义视野问题和中国精神培育等问题阐述不清楚, 是造成当前理论困境和实践偏差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
--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 座谈会上,致公党厦门市委会副主委王起鹍代表各届做了题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发言,全文如下:
陈嘉庚先生是举世公认的华侨领袖、中华英杰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亿万中华儿女和海内外侨胞学习的好榜样。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活动是随着时代巨轮的前进而发展的,在近、现代中国和东南亚华族史上有着典型的意义,因而被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
陈嘉庚是一个有骨气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爱国爱得异常真挚,爱乡爱得格外深沉。陈嘉庚在国内外倡导的兴学活动并非一般的行善积德,而是把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作为一种天职担当在自己的身上。他的捐资办学不同于一般富有者,他捐资创办的私立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是尽社会义务,是自愿而完全的付出;在他的捐资兴学活动中从来不以取得冠名或谋取任何私利为目的,而是把兴学活动作为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履行国民职责的任务,作为他终生奋斗的一种事业,并以敬业的精神对待,不惜代价、善始善终。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不断地承受着民族的危机与屈辱的心理煎熬下形成的一种国民自觉的行动。“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这是陈嘉庚从近代中国剜心之痛的历史中得出来的结论,是他用骨血凝炼出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对孙中山“扩张教育,振兴实业,以立民国国家百年根本之大计”思想的吸收与升华。循着陈嘉庚为国兴学的足迹,缅怀他的教育伟业,品味着这句话的内涵,我们不难感受到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激情。
可见,陈嘉庚正是沿着“爱国--救国--强国”的轨迹,逐步提高办学的思想境界。集美,几乎同陈嘉庚的名字一起名扬海内外,对我们这一代海外赤子来说,是先知道陈嘉庚先生名字后,才知道厦门和厦门有一个集美。是陈嘉庚先生这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榜样的力量,唤起海外赤子爱国之心,“回祖国学习,参加祖国建设”,成了我们千万个海外青少年的共同心愿„„
回顾五、六十年代,许许多多的海外青少年在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下,抛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求学,并立志参加祖国建设。在集美学校这所大熔炉里,我们首先受到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作为亲身聆听过陈嘉庚先生教诲的后辈,充分体会到他身上集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时时感受到陈嘉庚先生教育的恩泽,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侨胞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的指路明灯,他倡导的诚毅校训,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每一位海外赤子都明白祖国的强大才是海外侨胞的靠山。许多海内外集美校友汇聚在一起,就会异口同声地说:没有陈嘉庚先生克己奉公的伟大爱国主义思想,坚韧不拔的兴学毅力,就不会有集美学校,也不会有我们众多的归侨学生。
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核心内质,“诚毅”是嘉庚精神的特色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陈嘉庚先生的独创,也是陈嘉庚先生践行(实践)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诚毅”,忠公爱国、诚信果毅,概括了陈嘉庚先生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在各个领域的表现,成为他所特有的思想体系,是他一生办实业、兴教育、事政务的信条。陈嘉庚先生希望我们“依照‘诚毅’校训,努力地读书,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国家民族做事„„”“要抱着大公无私的精神,凭着‘诚毅’二字校训,努力苦干”。嘉庚精神和榜样,教育我们实心实意、忠诚祖国,刚毅顽强、百折不挠地学习和工作,使我们千千万万的集美师生,即使在今天也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树立为祖国献身的信念,爱国爱乡,勤劳勇敢,热心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海外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在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助学感召下,热心公益,捐资助学,回馈社会的善举已在华侨华人中蔚然成风。嘉庚先生以前没有陈嘉庚,嘉庚先生以后已有不止一个继起的陈嘉庚,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多敢向人类愚蠢挑战,以导引世界走向更文明更高度文化的陈嘉庚出现!”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人民尊敬他,而且海外华侨和华人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今天我们纪念陈嘉庚先生,敬仰他,研究他。通过纪念、研究,不断加深对他的理解。他创建这些伟绩的理念、经验和精神,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纪念陈嘉庚先生,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爱乡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聚力量,积极投身于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之中,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投入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陈嘉庚,一颗永不陨落的爱国之星。
1874年10月21日,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陈家传出了一阵男婴的啼哭声,对于陈家来讲,是一件喜得贵子的大喜事。然而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未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诞生了,这个男婴,就是日后被毛主席称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人生匆匆不过百年,如白驹过隙,陈嘉庚先生却在自己这不足百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由衰败到变革再到复兴的历史阶段,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诸方面的大成与一身,形成了自身一系列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统称为“嘉庚精神”。一百多年来,人们对陈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推崇倍至,赞美之辞溢于言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新时期的我们即使做不出象陈嘉庚先生那样的辉煌成就,但如能够追随着伟人的足迹,得窥伟人精神之冰山一角,探讨思索之后将其精神内涵加以收集、整理、宣传也是人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幸事。
我们要探讨“嘉庚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先了解“嘉庚精神”究竟是什么,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在过去了一个多世纪的岁月,我们至今还为之津津乐道,景仰有加;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啊,他的言行举止折射出来的光辉形象至今还屹立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嘉庚精神”的基本含义是多元的,在政治上体现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怀,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团结、自由、平等,为中华民族要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作为毕生奋斗目标;在经济上体现为:卓而不群、智慧儒雅的高智商经商理念和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把文明经商、诚实守信、公平竞争、重义轻钱作为经商之本,把质量第一、学习先进、科学发展、追求卓越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在文化教育上体现为:高瞻远瞩,倾囊办学,育才树人,为民请命等几方面,嘉庚先生把自己和家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数亿元财产全部捐给祖国和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华侨博物院和新加坡多所学校和教育场所,接受他资助的学生遍及世界各地,在嘉庚精神的旗帜下,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活动上体现为:为民族复兴、公而忘私、大义为重、实事求是、促进团结。多元化的精神内涵是博大精深的,我把“嘉庚精神”所体现的内涵从四个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视角来解析她在新时期所具有的新内涵。
一.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嘉庚精神”当中,爱国主义是其最基本的特征本质。这就要追溯到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之初了,陈嘉庚先生出生时值清朝末年,外国列强纷纷入侵,中国处于水深火热,国破家亡之际。嘉庚先生九岁入私塾就学,在私塾学习了八年后,17岁时远赴南洋学商。在私塾学习的八年之中,他很好的接受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中国数千年来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事迹对陈嘉庚先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驱逐匈奴入侵的光辉事迹,宋代民族英雄岳飞、辛弃疾、文天祥抗击金人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还有在福建八闽大地上层出不穷的民族英雄,如:俞大猷,陈化成,郑成功等,陈嘉庚先生从小耳濡目染他们的英雄事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这样的时代和环境孕育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日后“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爱国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真的做起来却不象那两个字一般简单。因为爱国不仅仅是靠嘴巴来说的,而是需要扎扎实实做点什么的,余平日翻阅过很多陈嘉庚先生的传记书籍,在里面很少看到先生对爱国之事高谈阔论,唯一一句令我难忘至今的话就是:“最要紧的是国家前途”。这句话是先生在弥留之际谈到台湾问题时,要讲给周总理听的。就是这样听起来似乎平淡的一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没有慷慨激昂的语气,有的只是陈嘉庚先生心系祖国前途,国家命运的一片赤诚,字字反映出先生对祖国领土统一,民族富强的深切期待!这是一个88岁的老人用生命所谱写的最后一句绝唱!叹哉!此微言大义耳!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陈嘉庚先生用尽了毕生的心血来将它兑现。不论是在抗战时的南洋,还是在后来新中国,先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凭着自己拳拳爱国之心实践的。陆游曰:“位卑未敢忘忧国”,鲁迅诗:“俯首甘为孺子牛”。陈嘉庚先生放弃自己本可富裕安逸的生活,投身于爱国事业甘为孺子牛。那份存于乱世中的爱国豪情,那份面对百废待兴的爱国热忱,把一生的心血与奋斗全部毫无保留的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真英雄也!此乃大英雄也!此乃名副其实的伟人也!反观新时期的我们的一些干部是怎样爱国爱家,忠于党和人民呢?我们不难发现,爱国的报告写者长篇累牍,讲者神情激奋,听者浑浑噩噩。更有甚者,完全悖离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的原则,在爱国爱民的旗帜之下行着蝇营狗苟之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说:
1,想到广西还有700万人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好呀!——成克杰(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2000年因贪污受贿逾四千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2,喂,保安吗?把这个行贿的人给我赶出去!——刘中山(原四川省交通厅厅长)2000年因贪污受贿近一千万元,被依法判处死刑。
3,反腐倡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坚决惩治腐败现象,严厉查处贪污贿赂、弄权渎职、敲诈勒索、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肖作新(原安徽省阜阳市市长)2000年因受贿116万元,一千三百万巨额资金来历不明,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4,“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着金库,伸手就要被捉。——胡建学(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1996年因受贿180余万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以上这些话说的都各有不同特点,或忧国忧民,或慷慨激昂,或义正言辞,或形象生动;只是,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出自贪官之口!实在是令人扼腕心痛啊,没想到在这些贪官爱国爱民,清正廉明的面具之后竟然是一副祸国殃民的嘴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牺牲国家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天理不容!以上的事例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也说明了爱国光说是不够的,在当今新时期社会大力发展经济的时期中,利益的驱使,金钱的诱惑使我们更是容易做出有悖爱国之道,损公肥己的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嘉庚精神”中发掘一点新的内涵出来,加大力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陈嘉庚先生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所达到的思想品德,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追求的目标。做人首先要修身,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做个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人,身不正则行不直,文中那些大肆发表爱国和廉洁言论的官员,背后却干着见不的人的祸国殃民的事情,其思想品德和陈嘉庚先生的思想品德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陈先生是用自己辛苦汗水赚来的钱无私的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而那些贪官却是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干着行贿受贿贪污犯罪的勾当,把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据为己有,自身连起码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都没有,那么还有何脸面去说什么爱国之类大言不惭的话呢?那些祸害国家和人民的人,当面说的振振有辞而背后干着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腐败、损公肥私的事,缺乏的就是陈嘉庚精神对现在人浮躁心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感化,陈嘉庚先生经商则诚实守信、兢兢业业,为民则大公无私、默默奉献,对国家的繁荣统一和人民的兴旺发达倾尽心血,百年之后作为后辈的我们若是真正理解“嘉庚精神”中爱国的内涵,那就且先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开始,先做一个思想品德高尚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让嘉庚精神引领我们的时代,我们现在追寻“嘉庚精神”中那爱国之本质的时候,会发现陈先生行的那条路是一条伟人之路,值得我们后辈去追寻去探索,使之发扬光大。
二,陈嘉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事业家。他本着“金钱如肥料,播撒才有用”的原则,对教育十分重视,倾尽全力办学,于是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兴办厦门大学,集美大学,以及若干中学,小学。以一己之力,艰苦创业之所得支持教育事业。根据陈嘉庚先生的挚友南侨知名人士洪丝丝先生的回忆,陈嘉庚先生一生对于教育事业所捐献的钱,估计有一亿美元,而这些钱,便几乎是陈嘉庚先生一生的全部资产了。例如,1925年是他个人财产达到顶峰的时期,其财产达1200多万元,但在1904年至1931年间支出的1321万元中,捐资办学的费用就占92%,家用开支仅占2.2%。1926年至192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胶价暴跌,陈嘉庚先生的企业均无利可收,为了支付厦门集美等学校的支出,他无奈两次出售胶园一万一千亩以充抵。1933年就在最后陈嘉庚先生的企业面临收盘的困局的时候,为了支付厦集两校的支出,在多方筹款无果之后,陈嘉庚先生竟然卖掉了在新加坡的三幢住宅,被誉为:“出卖大厦,维持厦大”。自先生1910年在南洋开办第一所学校以来,先生在教育事业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其办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毅力之坚定属世间罕有!在我们思考为什么陈嘉庚先生倾一生所有来办学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看他说过的一句话:“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把教育的目的提高到爱国的精神高度确实是伟人的眼光才可以企及,沿着“忠心爱国——一心救国——教育强国”的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陈嘉庚先生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创造出了辉煌,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好人丛飞”。丛飞作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的事迹我们应该已经耳熟能详了。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他捐给贫困山区孩子的钱超过300万,自己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他一家三口住在五十平米的房子里,家里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19寸的黑白电视机,在他被病魔夺取生命的时候却无钱看病……作为深圳一个著名歌手,收入丰厚,然而他把全部收入,用以资助178名贫困学生的学业。回顾丛飞捐资助学之路,我们会发现那就是他用生命谱写的一首新时代的“爱的奉献”。在生命弥留之际他还不忘在死后要把自己的眼角膜捐赠给医院。好人丛飞的壮举是新时期“嘉庚精神”的杰出典型。陈嘉庚先生说“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好人从飞也说:“只要给我生命,我就要奉献…,”读过丛飞的事迹之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有着伟大奉献精神的民族,不论是百年之前的伟人陈嘉庚先生,还是新时代的好人丛飞,都体现了一个“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伟大精神,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力宣传弘扬“嘉庚精神”和丛飞事迹之后,我们社会上会涌现出更多的象陈嘉庚先生和好人丛飞的人,使全国上下形成 “讲奉献,不索取”的社会风气。奉献,是一种自愿付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高尚精神境界。奉献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同时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有着不同层次的意义。陈嘉庚先生一生倾资助学不惜产业破产,是伟大的奉献;好人丛飞用自身所有去帮助贫困学生,不惜身体生命,是高尚的奉献;但奉献不等于做大事,我们身边同样有着很多平凡的奉献,我们身边千千万万的人给希望工程捐款是奉献,在大街上身边的人把脚下的垃圾捡入垃圾桶保护环境是奉献,在公车上拥挤的人群中站出来给老人让座同样也是奉献。故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在新时期这个纷繁错杂的世界当中,每个人都献出一份无私,坚持小小的奉献,便是对“嘉庚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因为奉献,不是痛苦,不是丧失,不是剥夺,而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
三,“嘉庚精神”的内容是广博而又多元的。爱国之忠,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为民之公,是它的主要内容。那么“嘉庚精神”的精髓实质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诚毅”。“诚毅”是陈嘉庚先生和胞弟陈敬贤在1918年为集美学校制定的校训,作为要求集美大学众多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诚毅”即是陈嘉庚先生所说的“诚信果毅”。在这里我们将“诚”和“毅”的两方面内容分别进行剖析:
1,诚,是指真诚,诚实,实事求是,不骗人骗己;信,则是守信用,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为商之人,“诚信”则是安身立命之本,成家立业之基石,可以说,做人失了“诚信”,以后绝对是寸步难行。陈嘉庚先生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一生都洁身自爱,严于律己,以诚信做路,行的是光明坦荡。就象先生曾经说过话一样:“余以为历史上凡能成伟大领袖者,总不能离去„诚‟,„信‟二字。就普通平民而言,若无诚信,已失其做人之资格。我国古云,„不诚不物‟,又云人无信不立。自数千年前创造中国文字即有此意,如诚拆开则为言与成,意谓所言成行方谓之诚。又信字拆开,即人与言,谓人言必信是也。”陈嘉庚先生这段鞭辟入里,突显精妙的话语恰好就是对其一生待人以诚,言出必行,诚信做人的绝好总结。“诚”在陈嘉庚先生身上还有着另外一层的升华,那就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1954年,中央根据陈嘉庚先生的建议决定修建鹰(潭)厦(门)铁路。当时在角尾——集美路线设计上先生同负责相关设计的苏联专家发生了分歧,先生在苏联专家面前并没有因为对方的专业理论而屈从,自己亲自到集美,杏林等地进行实地勘测。最终陈嘉庚先生的提案被党中央接受,杏林——集美海堤顺利施工,周边居民受益无穷,正如郭沫若先生称赞的一样:“陈嘉庚先生为什么这样伟大呢?因为他做的事情不是为他自己,是为老百姓。”这样的实事求是是基于爱国为民的“诚”,实在是难能可贵。敢说真话,不带政治色彩,也是陈嘉庚先生求“诚”的一个重大特点,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陈嘉庚先生认为:朝鲜战争显然是斯大林的一个政治军事计谋,在中国当时近乎狂热的亲苏热潮中,只有陈嘉庚先生公开斥责说:“这算什么老大哥!”1957年1月,全国已经开始“反右”斗争,陈嘉庚先生却在全国人大首届四次全会上发言批判官僚主义。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陈嘉庚先生对集美各校许多“大跃进”的做法,十分不满。他认为这是蛮干,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于是,他便向各校指出:“本校不要发动员工学生捐献款项办工厂和其他事业等等,已进行者应即停止,款已收者切要退回”。他还针对以大搞群众运动进行“教育大革命”的做法,进行种种的抵制。他曾在《厦门日报》发表了《集美学校跃进措施的启事》,旨在反对蛮干,提倡科学,强调教学。陈嘉庚先生这种实事求是、是非分明的科学态度和敢说真话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唱反调”的行为,椐后来陈嘉庚先生的侄子陈共存后来回忆说:“他(陈嘉庚先生)要是被打成“右派”,一定会伤害海外3000万华侨的感情。客观地说,是海外3000万华侨助他逃过了这一劫。”在当时混乱的政治环境中,先生还敢冒着被打成“右派”的危险仗义执言,凭的是什么?凭着就是心中的一个“诚”字!禅学有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么先生为人处世的哲学便是:一诚一求实,一言一求真。然而,在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之下,我们做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诚信却一再消退,慢慢的已经凸显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利益取代了道德,当欺诈击溃了诚信,我们便会发现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显得是那么的虚假。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企业间的勾心斗角,小商贩的缺斤短两,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诚信何在?1998年2月26日山西朔州假酒案震惊全国,犯罪分子用水掺加过量甲醇制成假冒白酒57吨出售,以牟取暴利,最后约30人中毒身亡,震惊党中央!这个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诚信何在?就算是从小饱读圣贤书的学生们,考试的时候老师都是一个个如临大敌,在考试之前还不忘让学生签什么“考试诚信协议”,就算是这样,最后还是抓出有人作弊!这个时候我们要问。诚信何在?阴谋诡计中没有诚信,掺甲醇的假酒中没有诚信,白纸黑字的“诚信协议”中也没有诚信。因为诚信在诚信之人的心中。传说中剑客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诚信亦然,真正的诚信不仅仅体现在一句话或者是一件事当中,是一直留存于人的心中,是人特有的一种道德本质。我们要讲“诚信”,在新时期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让“诚信”在我们心中能够停留的时间更长一点,直至最后变为一种真正的,纯粹的诚信本质。“诚信”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事业,贵在实践,重在坚持,关键更是在于内心的积累和留存。“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有曾参杀猪,季布一诺千金之佳话,说明“诚信”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便是将其传承,发扬,完善自身,得到精神上的升华。2,“诚毅”精神中的另外一部分就是“毅”,毅,毅力也,坚毅处事,努力奋斗,决不中辍。陈嘉庚先生对“诚信”有着非凡的认识,同时对“果毅”有着很深的见解。他本身就是一个毅力十分坚强的人,他百折不挠的处世风格,艰苦奋斗的一生便是对“果毅”的最好诠释。1903年,陈嘉庚先生的父亲因企业经营不善,已经拖欠了许多债务,而且全部用房产做抵押。当时无店无铺的陈嘉庚没有任何资产,但是毅然决定为父亲偿还债务。短短四年,到1907年的时候,陈嘉庚先生就偿还清了先前父亲留下的 25万元债务,而且到1910年的时候,他更是已拥有资产55万元。若是有人说这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表现,不能说明先生之“果毅”的话,那么先生在倾资办学上的毅力则是让世间瞩目。自1926年以来陈嘉庚先生的企业开始江河日下的时候,一直到1934年企业收盘,先生对于捐资办学的态度都是十分坚决的,“宁愿企业收盘,学校决不能停办”、“余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别人笑他“轻财”,“孟浪”,他只是说“牺牲非孟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等毅力在今日实属难能可贵,古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之传说,也有头悬梁,锥刺骨之史实,近更嘉庚先生以诚毅为人之风范。那么我们在新时期该如何面对毅力的考验呢?以前听过一个企业有一段激励员工毅力的话“在世界上,毅力是无法替代的。天赋无法替代它,有天赋却失败的人比比皆是;教育无法替代它,受教育却失败的人到处都有;才能无法替代它,有才能却失败的人随时可见;只有毅力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的。”当你迷失方向的时候,毅力是黑暗中一盏指向灯;当你在人生的苦海中随波逐流时,毅力是可以带你划向成功幸福的一叶扁舟;当然毅力也不是说埋头蛮干,毅力不是固执,换个角度讲,毅力是结合了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执着。现在我们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之后总是埋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对各种各样的条件不满意,可是我们想想那些成功的为人前辈们,他们几乎都没有机会得到大学教育,凭的只是自己的智慧与毅力打拼出了自己的伟大事业。有人也许会有抱怨说是那些成功人士的机遇比较好,他只是在等一个机遇就也可以成功,可是恰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遇不是等来的,是自己用毅力慢慢摸索找寻出来的。毅力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习惯。我们自己也曾经给自己做过规划,制定了一些方针,但是理想总归是理想,那只是天边海市蜃楼的一点美妙的红晕,若是没有毅力支持,那美妙的红晕总会消逝,理想也就无从谈起。“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做一个可以驾驭心灵的人,更做一个有用之人。
以“诚毅” 开明事理,以“诚毅”广博心智,以“诚毅”激励奋进,便是“嘉庚精神”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诚毅”放心间,八荣八耻谨牢记,让我们共同在新时期建设维护和谐社会,创造新的辉煌!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一代伟人就此陨落。嘉庚先生逝世已有46周年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财富——“嘉庚精神”至今还留在我们的心中,感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能够去做一个“纯粹”的人。何为“纯粹”?当我们不去注意陈嘉庚先生的那些头衔: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企业家,慈善家,抗日领袖,爱国华侨领袖,橡胶大王……等等;当我们不去给他的精神加什么评论:可昭日月,万古流芳,典范长存……等等;那个时候再去看嘉庚先生的时候会发现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追寻学习“嘉庚精神”,也应该把做一个纯粹的人作为一个最高的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沿着陈嘉庚先生走过的路,朝着“嘉庚精神”的指引的方向,做一个纯粹的人,探索世间的“真”,真人,真事,真情,真爱,真知,真见,直至真理。爱国为本,助学为行,诚信果毅乃精髓;行君子之道,扬奉献之风,明理求真念嘉庚!
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已经走过了七十周年的光辉历程。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不仅是热心兴办侨乡教育事业的倡导者,而且也是不懈地发展侨居国教育事业的带头人。他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曾以“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来赞誉陈嘉庚先生,对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侨居国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半个多世纪中,陈嘉庚先生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倾资兴学,为祖国和侨居国培育了大批人才。今天我们纪念陈嘉庚先生,就是要进一步学习和发扬他的爱国兴学精神,继续办好集美学校,办好侨乡的教育事业,促进侨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学习和发扬他与侨居国人民团结友好的精神,继续为发展侨居国的经济、教育事业而尽力。
陈嘉庚先生纪念堂在华侨大学落成了。建立这个纪念堂,就是要使后人永久缅怀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回顾、学习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现在华侨大学已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学之一,希望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同时,也欢迎海外同胞积极支持,共同把它办成名副其实的具有特色的华侨大学。
振兴中华,需要开发智力。这方面,华侨办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加速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靠国家投资办学,还要发动集体和群众办学。侨乡素有华侨办学的优良传统,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华侨办学开发智力的作用,是摆在侨乡人民面前的一项重点任务。为此,希望有关地方和部门认真地落实侨务政策,切实做好侨务工作,调动侨胞的积极因素,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贡献。我希望侨乡在开创侨务工作的新局面和在四化的建设方面都能走在全国的前列,把侨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阶段,取得新成就。
陈嘉庚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二年了。他在临终遗嘱中,念念不忘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充分表达了陈嘉庚先生渴望祖国统一的坚强信念,也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共同心愿。现在大家纪念他,就要把他的遗愿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不断深化祖国情感。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之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都想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我们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在北京奥运会筹办的关键阶段,突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新文明的诞生。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走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认识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内容包括三部分:爱国主义的内涵、价值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全球化时代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全球化时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论文首先从对爱国主义内涵的分析入手,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是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意识的必然选择;是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大力弘扬我国先进文化,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接着从理论与实际两个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化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受到冲击,民族意识弱化,这必然使爱国主义情感淡化;全球化正消解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理性精神的弱化使人们难以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世界所主导的,这直接影响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冲击传统的民族精神;全球化正冲击着作为爱国主义基础的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性受到挑战;全球化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途径与方式等方面均面临着诸多不适。最后着重对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如何加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国家主权观教育和全球意识教育;加强民族意识教育、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教育;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统一;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学习世界先进经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手段创新;进一步引导公民把爱国作为公民基本的法律和道德义务;重点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全球化 爱国主义教育 挑战 对策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新文明的诞生。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走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认识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内容包括三部分:爱国主义的内涵、价值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全球
化时代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全球化时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论文首先从对爱国主义内涵的分析入手,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是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意识的必然选择;是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大力弘扬我国先进文化,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接着从理论与实际两个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化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受到冲击,民族意识弱化,这必然使爱国主义情感淡化;全球化正消解着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理性精神的弱化使人们难以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感;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世界所主导的,这直接影响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冲击传统的民族精神;全球化正冲击着作为爱国主义基础的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性受到挑战;全球化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途径与方式等方面均面临着诸多不适。最后着重对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如何加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国家主权观教育和全球意识教育;加强民族意识教育、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教育;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统一;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学习世界先进经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手段创新;进一步引导公民把爱国作为公民基本的法律和道德义务;重点加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全球化
爱国主义教育
挑战 对策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课件下载┆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稿┆考试相关┆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范文论文网-> 精彩演讲
-> 演讲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
赞助商
弘扬爱国主义
精神演讲稿
栏目导航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8-1-25 21:10:25发布人:lsy1chj2wdh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从此以后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因此,我今天演讲的的题目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崇高的感情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生,为了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正因为历史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所以××*同志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得以延续,是和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古时有晏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大声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
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悲壮高歌,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实践,有陆游“位卑未敢忘优国”的千古佳句。事实上,爱国主义是以对民族和国家的关注和定位为基础的,它虽然可以由热爱国土、历史、文化等感情的形式萌生,但必由民族意识洗礼方能获得成熟化的表现形式。无论在东方西方,从18世纪开始,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命运都成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在今天被看成西方近代民族意识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爆发,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各地纷纷宣誓,放弃分歧来保卫国家,在东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惊醒了千年氤氲沉醉的梦境,国破家亡唤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可以说悠久文化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爱国意识的不竭源泉,但这传统无法与时代同日而语,曲折艰难的生存状态却提供了一种空前清晰的关于国家命运的自觉意识。于是,在中华大地上,人们内忧政治腐败,外患列强瓜分。为救亡图存,前有康有为变法半途夭折,后有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众多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返顾。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爆发,为历史掀开了展新的一页。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注入了马列主义的精髓,伴随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顽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
利。
然而,在50年后的今天,爱国主义提倡的价值观与现实大相径庭。爱国主义提倡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提倡“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的整体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观作用下,人门崇尚金钱,追逐名利。正如马克思所说:“你自己不能办到的一切,你的货币却能办到”,人们讲求“实惠”,要求付出与获取成正比,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个体在情景中的行为选择是以能否获取金钱来衡量,凡是不能获取金钱的行为都是愚蠢的,都是个体所极力回避的行为,所谓“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观念日益盛行。
此刻,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这不应随时间而渐渐远离,而是应被赋予时代特有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科技的进步和全球性经济发展使爱国主义得到了升华,要求人们突破传统的乡土观、民族观、国家观,以面向全球的思维方式不断发展。试问,如果以个人主义替代国家利益,人类如何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
热门文章
· 我要安全演讲稿—— · 励志演讲:自信创造 · 文明礼仪伴我行征文 · 安全在我心中征文演 · 工厂质量在我心中演 · 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 · 歌颂祖国演讲稿-腾飞 · 歌颂我的祖国演讲稿 · 我与祖国共奋进优秀 · 励志演讲-信念是前进
相关文章
饱经风霜祖**亲的孩子们,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
·
读《中华民族传统美 · 弘扬民族精神征文 · 党员作风演讲稿:弘扬 · 团队精神演讲稿--1+ · 坚持四个为荣思想加 · 弘扬良好八种风气演 ·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 · 80后青年国庆60年演
· 庆“五一”迎
“五四
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是我们一展宏图之地;祖国美好的明天,这xxxx字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热血、热情、热泪,让正义之血为之喷涌,让自由之泪为之洒落,让真理之情为之坚定吧!
[
本日:3 本周:30 本月:52 总数:904 ]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收 藏]
上一篇演讲:第22个教师节演讲稿
下一篇演讲:国庆演讲稿-歌唱祖国
· 9月份国旗下讲话: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 网站留言 |
流量统计
第四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一定的精神力量支撑和激励。中华民族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愤怒,对爱国志士仁人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这是近代中国贫穷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极大激发。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涌现出许多永垂史册的志士仁人和英雄豪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等,都是这一伟大斗争的部分。特别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抗日战争,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为了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举国上下,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广大抗日军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可以这样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奋进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转变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实现了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想“两弹一星”的研制,其中的很多人在国外都是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他们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劳苦,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了生命极限的各种考验,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使我国科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我们党带领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抗击特大洪水到抗击非典,再到抗击严重的地震灾害,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受了一系列来自自然界和经济、政治领域的巨大考验,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因此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人民的精神生活的提高还未能跟上物质生活提高的步伐。所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依然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新时代有为少年
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校于开学之际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五年级以各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新时代有为少年”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此次班队活动通过感知爱国情、朗诵爱国诗、缅怀爱国典范、树立爱国之志四个环节。课堂上同学们满怀着一颗颗爱国之心,让大家深感要用心学习,才能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通过本次班队活动,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爱国典范、分享了更多的爱国故事。
五年级组辅导员:柳桂荣、王春秀、李雪梅、辛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