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求原来有多少实际问题1
课 题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设 计 者 教学目标 能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 师生谈话。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了,你们就能得到这些礼物。2.师生活动。(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师:谁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橡皮?教师请学生在这个魔盒里抓橡皮。根据学生抓出的橡皮数,教师告诉学生魔盒里还剩多少块橡皮。师:现在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吗?能说出理由吗?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来的橡皮放回魔盒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数橡皮的块数)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6情境图)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把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 巩固应用(1)请学生把整理好的信息在课本上填一填。师:要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原来”是什么意思?(原来:以前固有的、本来的,没有经过改变的,在这里指哨子被取走前有多少个)(2)请学生把了解到的信息用圆片摆一摆,或在纸上画一画。取走的:○○○○○○○剩下的:○○○○○师:观察圆片图,你想到解题的方法了吗?①师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求原来的,就应该把取走的再放回来,和剩下的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②请学生说算式,师板书:7+5=12(个)。③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教材板书画图)2.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1)为了弄清题意,我们是怎样做的?(2)看看题中的文字和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3)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1.课件出示教材98页“做一做”(1)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列式解答。
板 书 设 计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原来有多少个? 7+5=12(个)或5+7=12(个)教 学 反 思
第二篇: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五课时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五课时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2013-02-01 09:27:00| 分类: 教学设计|举报|字号 订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97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用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中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依据不同的标准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找到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分析情境图、搜集正确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看图分析信息的能力:根据一幅具体的情境图,能够较为全面地搜集信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而本课时中的问题已经不用学生提出,他们只要结合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可以了,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生:六一国际儿童节。师:为什么呀?
生:①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②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舞台演出,庆祝节日。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情境图:图一(教材97页例5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生:①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②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③一共有15人。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15人呢?
①数出来的,1.2.3.4……15,一共有15人。
②前排7人,后排8人,把前排和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8+7=□人
③男生9人,女生6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9+6=□人。然后算出得数。
④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解决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⑤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呀?(3种。)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这些人分成前排和后排时,可以列出算式:8+7;分成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时,可以列出算式:9+6,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多的时候,点数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97页,做一做,看图列式计算。
①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出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4=12(只)或6+6=12(只)③班内交流
然后选出代表说一说题意及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什么,同时比一比看谁说的清楚、合理、正确。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这幅画中按天鹅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左边有6只,右边也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出算式:6+6.还有同学按天鹅的颜色分,白天鹅8只,黑天鹅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算式:8+4
2、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呀?有什么收获呢?把你们的收获向爸爸妈妈汇报一下吧。
板书设计:
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一共有多少? 1.数出来
2.8+7=15(人)前排7人,后排8人,共有8+7=□人 3.9+6=15(人)男生9人,女生6人,共有9+6=□人
第三篇: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8、7、6加几》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本身就是兴趣的乐园,而教材在这方面又给教师做足了准备,所以教师就因该抓住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课堂上做好文章。我在讲授8、7、6加几这节课后,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抓住刚搬入新学校这一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为新教室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主题,引入新课。学生为布置教室剪纸,一组学生剪了8朵红花,二组学生剪了5朵粉花,一共剪了多少多花?学生编题并列算式。学生在这样身边的故事中找到了原来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数学。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兴趣,大多数学生看到同学们真的在黑板上摆着教师剪好的纸花兴奋点很高,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8、7、6加几本身这节课就是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只是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凑十法,明白算理,并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但是我追求的并不只是这样一个层次,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孩子们的智慧有潜质的,为什么不再多挖几锹,让我们看到更多呢?于是,我再让同学们计算8+5的时候,找了很多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时,我发现孩子真的让我大吃一惊。算法一:动手摆,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先摆一个8根,然后摆5根,把5分成2和3,把两根小棒和8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方法二:动手拨,通过对计数器的拨珠子来理解算理。心里想着8,个位拨5,从5中拨回2个和心里的8凑成十,再在十位拨一个珠子,最后得13。方法三:动手圈,在教师给的学习单上画出自己的方法,把5中的2个给8凑成十,然后再加3。方法四:有的学生是掰着手指往上接着数等等,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我突然感觉到孩子的思想是活跃的,他们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更加学会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什么我们要手把手的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呢?课堂上正是需要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让我们的数学绽放光彩。
3、抓住规律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捷径。
会学习的人是会随时总结方法帮助学习,不会学习的人是学过知识就抛之脑后,我要让孩子感受学习是快乐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捷径。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在计算时找出计算快的方法,比如8+5,见8给5退2再加10。7+6,见7给6退3再加10,这样的总结方法学生运用起来简便而快捷,并且这样的方法正是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何乐而不为呢。
一节好的数学课要有闪光的亮点,还要有别出心裁的特点。所以教师在不断的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把好的方法编出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展现光彩。
《5、4、3、2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理解5、4、3、2 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凑十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本课设计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实际生活,圣诞老人为小朋友送礼物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圣诞树上的彩球,圣诞特价活动的具体故事,来引出教材中5+7,5+8这两个算式。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比教材中直接出示这两个算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但是在教学本节内容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故事情境断断续续,没有很好的把这个圣诞情境一鼓作地连在一起。
《用数学》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跳绳》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三人小组交流,这单元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有哪些?通过交流、补充,归纳出9+2=、9+3=„„9+9=的所有算式;然后用凑十法说出计算的过程;最后发现这组算式及得数的规律。以此类推,归纳8加几、7加几、6加几„„,从而整理出进位加法表。目的:通过整理,让学生总结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所有算式,使零乱的知识点更加条理化;通过说算理,强化凑十法的简便性;发现每竖行的算式及得数的排列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第二步:横着看,每行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分组读出每横行的算式及得数。你还能发现其他规律吗?
目的:让学生总结得数是11、12、13„..的所有算式,及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通过比较,发现并记忆9、8、7、6加几的简便算法,并强化训练。第四步:把书上的进位加法表补充完整。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虽然知识点比较完整,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后来学生的积极性不太高,精力不太集中。如果再加上一些互动的教学活动学生会较感兴趣。个别学生只顾自己发现规律,不会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从9接着数。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9加几的巩固练习练习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练习重点
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练习难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练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
9+1+4
9+1+8
9+6
9+5
9+9
2、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1)开火车口算:
9-2=
9+6=
9+10=
9+2=
7-5=
9+9=
10-5=
9-5=
9-6=
9+4=
9+8=
9+0=(2)指名口算:
4+5+3=
6+3-2=
9-2+4=
9-4+3=
10-l+5=
2+7+9=(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齐读:9+2=1I)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2、练习二十第4题。看图填算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板书设计
9加几 ;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9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板书设计 8、7、6加几
8+5=13
8+9=17
8+4=12
7+6=13
6+5=11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8、7、6加几的巩固练习练习目标
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练习重点: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练习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练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十8=
10—8=
7十5=
4十6=
8十8=
9十9=
6十9=
6十7=
7十8=
7十8=
8十5=
8十9=
2、听算。
6十9=
7十7=
9十8=
7十6=
8十7=
6十5=
7十5=
6十4=
9十6=
二、计算能力训练。
1、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教师把第2题写在黑板上,随便指在某一数的上方,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让学生接力读,看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快,对于读得不对的同学,再让他多训练。
2、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一的第4、5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7、8题。集体订正。板书设计 8、7、6加几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②第2题和第3题。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5、4、3、2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口算小转盘。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
9+4=
8+5=
7+6=
6+6=
8+7=
9+5= 6+7=
7+5=
7+9=
5+6=
8+4=
3+9=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9+5、7+8的。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小转盘)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 指导练习
先说得数,再写算式。(完成P96页第1题)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得比较快? 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师: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出示练习。
在○里填上“>”“<”或“=”。
8+4○13 7+9○16 7+6○12 5+7○14 6+5○12 3+8○1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引导学生完成P96页第2题。学生看表格,弄清题目的意思。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学生自主完成P96页第3、4、5题。数学游戏:找朋友 让学生出示数字卡片。
0 从卡片中抽出两张,按游戏规则玩。游戏规则:
得数是10的两个数是好朋友。得数是12的两个数是好朋友。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 游戏方式:小组中进行。每个小组评出两位优胜学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用数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导入: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学生评一评: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P97页“做一做”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完成P23页第1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独立填写算式,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8+6=14(人)
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评价这两种解法,说一说体会或感受。P100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P100页第6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完成课堂练习。(出示主题图)
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汇报交流:8+6=14(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思考? 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填未知加数。
以8+()=12为例,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数学游戏
引导学生做抢答游戏。
活动小结,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有什么体验或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用数学
(二)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教学难点: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橡皮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师:谁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橡皮吗? 教师请小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根据学生抓出的橡皮数,教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多少橡皮。
师:现在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吗?能说出理由吗?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数橡皮的块数。)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两只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它们已经采了7个(出现情境中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7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说一说,算一算。
(1)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板书:树上还剩5个)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3)列式计算。(板书:7+5=12或5+7=12)问: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2呢?
3、编一编,说一说。
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你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完成P98页的“做一做”。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2、P100页第8题。
学生自己看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自己的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指名口答。
3、教师小结。、问: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复习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学具准备
1—20各数的卡片。复习过程
一、整理和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教师指着竖行式题。
问: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二行是9,第二行都是8„„。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
2、加
3、加4„„。(4)各行中式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
2、教师指着横排式题。
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回答。
(1)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的,加2、3、4„„。
(3)每一横排式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
3、教师继续提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答出。
(1)5加6和6加5的得数一样,7加4和4加7的得数一样„„加数的位置调换以后,得数不变。
师说明:记住大数加小数的题,就可算小数加大数的题目。(2)表中有四道题都是两个加数一样。6十6、7十7„„。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要给予表扬。
4、教师按照课本第l01页加法表画上粗线,说明:记熟左边20道题,就可以计算全部20以内进位加法了。
(1)齐读表中左边的20道加法题。
(2)教师随意指表中一道式题,让学生举出得数卡片。(3)教师指着小数加大数的题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
二、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题。
让学生把和是ll、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限定2分半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四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练习课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复习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学具准备
1—20各数的卡片。复习过程
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让学生先自己做,在集体订正。
第五篇:人教版新课标2012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分析
《9加几》教材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一、二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做一做”的第三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场景,有跑步的(8加几)、有跳绳的,还有啦啦队(解决问题),这些素材为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进位加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画面下面呈现了“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一个小朋友提出“一共有多少盒”,另一个小朋友想到,可以用9+4计算,结合上面的场景,展开例1教学。一个小朋友采用接着数的方法,另一个小朋友想到“凑十法”即 “先放进1盒凑成10盒,9+1=10,借助“凑十法”又回归到“10加几等于十几,10+3=13,”解决了问题。“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它具有易于理解和计算简捷等特点,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
“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动笔画一画、圈一圈,即将9根添上1根、9朵花添上1朵花,都是凑成10,再对照下面算式进行计算,将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什么是“凑十法”,初步形成“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为后面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做一做”的第2题,脱离实物模型的支撑,通过上、下算式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体会“凑十法”方法的简洁,渗透“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做一做”的第3题,一是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计算技能,二是使学生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初步的函数思想。
《8、7、6加几练习课》教材分析 8、7、6加几的练习课,是学生在学习“9加几”、“8、7、6加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整理和巩固,也是对后续学习“5、4、3、2加几”和“退位减法”相关知识的铺垫。教材的练习二十一(教材92~93页)主要涉及8、7、6加几的练习题目,教材共安排了10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以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中包括基本的计算练习──巩固算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填未知数的题目,为学生今后学习退位减法作铺垫;解决问题的题目,要求学生在明确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再列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通过推理完成的思考题目,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8、7、6加几的练习课,围绕提高学生基本计算技能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对基本计算方法的重视,以及对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材分析
《20以内进位加法》中题例6是一道“求原数”(逆向加法)的问题,这与学生以往解决的问题的思考有所不同。以往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本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情发生之前的数量,对于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问题情境比较复杂,需要学生弄清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二是学生可能受原有的定势影响,见到“剩下”二字,就用减法来计算,出现错误列式为7-5。因此教材中呈现了画图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帮助理解,找出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方法。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能为学生选择用加法计算提供依据。学生画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对于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出不同的示意图,再通过不同作品的不断交流分享,逐步感悟示意图由繁到简的过程,同时也发现不同作品的相同之处,即,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就要将领走的口哨数量与剩下口哨数量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找到相同之处,还要提升对题目结构的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仍是部分与整体数量关系中特殊描述的事件。用画图的方法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明朗,便于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做一做”是一道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问题,题目中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但是与例题相比,含有隐蔽条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细致的观察图,寻找隐蔽条件,来解决问题。
例题6之后教材没有设计对比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一些对比练习的内容,例如,妈妈买来一些鸡蛋,吃了8个,还剩7个,妈妈买了多少个鸡蛋?妈妈买来15个鸡蛋,吃了8个,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妈妈买来15个鸡蛋,吃了一些,还剩下7个鸡蛋,吃了多少个鸡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说的都是买鸡蛋、吃鸡蛋的事,为什么有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有的问题用剪法计算?引发学生认真审题,从文字中找关键词,从事件中找到数量关系,明确要解决的是部分还是整体,最终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