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区域形象传播论文
摘要:原生态设计理念作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区域形象传播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显著的优势。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为例,从自然和人文等方面对区域形象的构建与传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区域形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既有横向视觉转换,又包括纵向的文化延伸,是建构在传播学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播;原生态;区域形象;自然;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学是指人类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它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接受信息及反馈信息的全过程。“传播”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并期待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区域形象传播是建构在传播学基础之上的社会公众对于某个地区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城市区域本身就是一个由各种媒介塑造形成的具有复杂内涵的传播体系。而区域形象的传播则充分体现了人类、媒介及各种社会因素共同生存且彼此影响的“共栖”关系。
一、原生态设计理念的提出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家或环境。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尔克借用“生态”一词建立了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是研究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及生态规律;面对自然生态的屡遭破坏和严重失衡,提出保护、恢复或重建自然生态的措施和建议。“原生态”一词便是来源于生态学中的“生态概念”,通常是指没有被特殊修饰过的,广泛存活于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充满朴素生活气息的表演形态。而区域形象中的原生态理念,则引用并延伸了它的原有内涵,彰显了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老子(河南鹿邑人)是和谐生态文化的倡导者,他在《道德经》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了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把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准则,强调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依赖的是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庄子(河南商丘人)是和谐生态文化的主张者,“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能做出强加于自然的举动,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只有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才能真正达到“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1]某个区域形象的形成并非偶然,它以其深厚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为基础,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而伴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因此区域形象的构建,同时也是自然与人文生成和发展的区域文化的构建。早在两千年前的《易经》中就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之说。在古人的观念中,“文”和“化”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文”作为名词,原意是指纹饰,进而引申为伦理制度、典籍规章及诗书礼乐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现;“化”作为动词,原意是指教化,强调的是一种实践活动。合二为一,“文化”就是以“文”的精神内涵去实现“化”的实践作用。区域形象的传播实际上就是区域文化的构建,它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名片”。
二、区域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区域形象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片”,差别化定位尤为重要,要想被公众认可和记忆就要在构建和传播的过程中突出个性特征,彰显文化内涵。例如,一提到安徽,会使人联想到黄山、皖南古村落、徽派文化等;一提到福建,会使人联想到厦门、武夷山、闽南文化等。诸如此类被公众所认可的地区印象便是很好的区域形象传播。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以郑州、开封、洛阳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覆盖河南全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其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构建其良好的区域形象并行之有效地传播出去意义重大。
(一)区域形象传播的途径
1.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作为一种直接传播形式,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交流传递信息。它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面谈、电话、书信、短信等个人媒介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是其他传播形式的基础。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个人的情感、需求、愿望都可以通过各种视听感官,充分直接地表达出来,信息的接收者更可以通过相应的视听感官准确而完整地解析信息,并经由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获得相应的情感满足。比如,我们在外出旅行前想要对目的地的总体形象和地域特色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人际传播。可以电话短信咨询远方的亲朋好友,也可以与周围去过这些地方的街坊邻里面谈,在交流过程中通过对方的语气、声调、表情、姿势、节奏等视听符号,准确地捕捉到我们想要了解的信息。人际传播在构建区域形象传播中有着明显的自身优势。首先,人际传播可以直接调动人的各种视听感官。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双方都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建立起周身上下的感官联动,从而更有效、完整地捕捉信息。其次,人际传播作为典型的面对面的双向传播,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信息发出之后,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到对方如何接收信息及接收效果如何,而且还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修正、解释和答复。但是与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最典型的便是其信息传递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因为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其参与者和接收者数量较少,人数有限,而大众传播是通过相应的媒体发布信息,其复制信息的能力极强,可以使同一信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快速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2]
2.大众传播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除工作、学习、睡眠之外,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着大众传播。大众传播通常是职业的传播者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内容往往由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发布。职业传播者对采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过滤,并根据公众的需要和自己的意图进行传播。[3]在区域形象传播中,大众传播是一种迅速广泛、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祖的习俗,通过各种祭祖活动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而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祖根文化资源,最为典型的便是郑州新郑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轩辕黄帝生于河南新郑,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史料记载“三月三登新郑始祖山朝拜黄帝,始于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出生的日子,众多华夏子孙每年都在这一天来到黄帝出生、创业、建都的新郑寻根谒祖。黄帝作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始祖,象征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既彰显了中原文化的无穷魅力,又打造了一张中原地区的强势文化品牌。正如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所说:“中国人作为黄帝的子孙,已不是一个血统的观念,而是一个文化归属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互相认同的表现。正是这样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依托中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于2006年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河南区域形象传播的一个文化品牌,是推广中原文化的一个平台。
(二)视觉文化的展示与交流
1.横向视觉转换在区域形象的传播过程中,所有信息都是由各种符号所构成。符号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是信息传递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桥梁,它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形、动作等人类约定俗成的典型事物,它可以将信息传递者的思想观念、知识体验、真情实感等有目的地传达给信息接收者。符号的创造和使用,就是要赋予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以某种内在的联系。当人们观察周围所反复出现的事物时,就会加深印象并产生主观体验,而人们想要把这种印象和体验完全表达出来的时候,便会创造出特定的符号来指代这种反复出现的事物。区域形象的传播实质上就是区域符号的传播,某种众所周知的符号往往可以代表着某个区域。例如,一提到洛阳,便会使人联想到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一提到安阳,便会使人联想到殷墟、甲骨文等。符号的传播实质上就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就是传播者将信息符号化,解码就是接收者将符号信息化,要想使编码和解码契合一致,[4]就要使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生活体验和文化背景。符号虽然能够指代某种事物,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往往不是某个单一的符号,而是由多种符号所组合而成的符号群。符号浓缩了人类活动的文化属性,文化世界本质上就是符号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就是依赖于符号的承载传递。区域形象的传播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的传播。开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古称东京、汴京等,曾是历史上的八朝古都,北宋都城自古就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作品通过风俗画的形式再现了东京汴梁的经济文化和市井生活。清明上河是流行于北宋时期的民间风俗,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便会以集会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商贸活动。在五米多长的画卷上,作者紧紧围绕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展开创作。全图共分为郊外风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个部分,以“散点透视法”生动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似锦。宋代文学家孟元老目睹了朝代的更迭,后回忆往事恍如一梦,创作了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该书详尽描述了北宋时期汴京上自王孙贵族,下至黎明百姓的生活习俗、饮食起居、时令节日、歌舞百戏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为后人研究北宋的市民生活和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开封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便是以这两部巨著为蓝本,并运用《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齐天乐》《满江红》《水调歌头》经典宋词的意境,将浓缩宋文化的符号群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宋汴京的繁荣昌盛,更实现了区域形象的有效传播。
2.纵向文化延伸中原文化作为中原地区的主流文化,既立于地域,又超越地域。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文明之根、华夏文明之魂。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华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主要来源于早期的夏商文化,而中原地区又是夏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区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就在于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环境,而中原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中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基础。[5]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浅薄的文化难以创造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原文化比较其他区域的文化,其分布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中原文明正是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才能成为华夏文明之源。中原经济区区域形象的传播就是中原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升华和延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作为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场地设置在河南郑州登封市嵩山主峰少室山的待仙沟景区。演出以山水为实景,以文化为内核,以地域为特色,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舞台为一片拥有溪水、树林和山石的天然峡谷,观众席结合自然地貌设置成庙宇的形态和曲折的回廊,观众则坐在蒲团上观看演出。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中国是武术的故乡,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品牌,中原武术又是中国武术的品牌,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而尚武的习俗由来已久,加之其厚重的文化历史渊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武术文化体系。而源于少林寺的少林武术,则成为我国北方武术的精髓。《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将传统的少林武术和现代的声、光、电技术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武术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整场表演分为《水乐》《木乐》《风乐》《光乐》《石乐》五个篇章,以自然物为乐器,以流水为琴弦,将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外在自然与内在心灵的共鸣,又彰显了禅宗文化、中原文化、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综上所述,原生态设计理念下的区域形象传播,就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区域文化的传播。正如沃泽所说:“国家是不可见的,它必被人格化方可见到,必被象征化方可被热爱,必被想象才能被接受。”民族因文化而存在,地区因文化而发展,人类因文化而繁衍,只有赋予了文化深度的区域形象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并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陈序经.文化学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童之侠.国际传播语言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童之侠.国际传播语言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童之侠.国际传播语言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5]苏全友,刘桂兰.中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第二篇:化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进行化学教学设计
庄浪四中
李昌安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学的教学理论,综合处理教材、学生和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是实施课程的最基本的方案,是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计划,是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科书、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研究提供的高度浓缩的学习资源,是教学方法与认知规律高度统一的结晶。课堂教学设计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行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更要讲究策略性。
教学设计的策略性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删减和加工处理,以尽量合理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务必讲究教学策略,才能更有效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否则,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话。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既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又要体现出鲜明学科特点的教学策略,化学学科的教学设计经常用到的教学策略有:
1.“架桥”引入新知的策略。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如在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之前 应巩固基本反应类型和酸碱盐氧化物知识,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中,在讲“盖斯定律”之前,可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类推“化学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一结论。学习化学平衡建立和移动与过程或途径无关,只与条件有关前复习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热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一结论。
2.教学内容的情景化策略。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和跟化学有关的问题、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学情景的创设,要依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构思,教师切不可脱离实际,滥用乱用影像资料,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如涉及到碳酸钠制取的教学内容时可适当的介绍“侯氏制碱法”,但不宜过多过深。
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策略。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生活离不开 化学,化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化学物质不仅是化学教育的素材,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设计要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及现实社会的联系,重视STSE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体会科学进步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做出的贡献,感悟到学好化学对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和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如,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重大问题,都需要化学的参与。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 感。[ 4.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种以“问题”为特征呈现教材的方式,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能否从教材中提取出激起学生认知冲突,追求事物本源欲望的有价值的问题。当然教师如能抓住教学过程中生发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对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如“物质的量”一节课,以提出的“18毫升水的质量是多少?”、“18毫升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为问题情境,为整个一堂课的主线,带入学生进入一个既有问题困惑,又有成功快乐的美好学习情境。所以说,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对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提高、情意提升,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5.教学内容的直观化策略。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复杂的抽象的问题,教师可利用化学实验、实物、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运用数字化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复杂、抽象的内容简明化、具体化。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模型,引导他们联想和类比,运用抽象思维把握各种模型的本质属性。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方式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理解。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原理从“特例”到 “一般”,由点到面,从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归纳出制取气体的一般装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积极地创新,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所产生的压力,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和接触,引导学生,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使他们接触和分开的方法,都能使化学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这样学生会设计出许多有创意的装置,6.教学内容的活动化策略。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倡“在做中学”,他认为教学不应该是直接向学生注入知识,而应是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习知识。为了落实新课程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做中学,通过回忆、联想、观察、讨论、合作、探究、练习、总结等活动来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力的锻炼和情感的培育。
7.教学探究结论的开放性策略。设置进行探究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探究的结果不一定唯一。探究要让学生都能有所体会,有所研究,有所提高,就是要让差一点的学生走得进去,要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探得出来,要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探个清楚明白。
8.设问和训练层次性策略。设问是为学生更好的思维来设计的,要体现知识的由难到易的思想,学生是有差异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熟能力,要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都有所发展,问题设置可从多方面考虑,体现问题的层次性。课堂训练要从难度和量上有层次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训练中都有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做好铺垫。
9.科学思维方法的策略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如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让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如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原理从“特例”到“一般”,由点到面,从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归纳出制取气体的一般装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鼓励学生跳出定势积极地创新,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所产生的压力,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和接触,引导学生,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使他们接触和分开的方法,都能使化学反应随时发生与停止,这样学生会设计出许多有创意的装置,在各个层面上设计出多样化的装置。
前面强调教学设计要讲究策略性,但是,在同一个教学方案中,并不是策略运用的越多越好,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讲究多种教学策略的优化,尽可能地选择单位时间内学生乐于接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的策略。
第三篇: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其有别于集中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幼儿呈小组化或个别化学习;(2)幼儿以操作、交往的方式学习;(3)幼儿自主选择、交换操作材料;(4)教师随时的指导;(5)区域内容、材料可以不断变化;(6)幼儿面临不可预料的问题,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基础上。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与材料互动、与人交流来进行的,其中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直接操作物体,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得以实现这一根本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正是这些理念精神,使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都能在区域活动中得以更好的体现。
从幼儿的层面上看,区域活动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相对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主动活动;幼儿园区域涉及多个领域,提供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幼儿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区域及学习节奏进行自主选择,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他们之间自发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这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能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区域活动提供了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幼儿亲自动手动脑、持续不断地实践是幼儿探究、创造的起点,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幼儿园每个类型的区域虽各有侧重,但每一类活动区都综合了《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依据《指南》,全面地考虑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区环境创设,使幼儿能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类活动区的活动,那么,幼儿的发展就将会是均衡而个性化的。
二、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
幼儿园活动区域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的区域。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活动室根据空间大小和课程需要,可分隔成若干个小型的功能区域,有时这些区域会延伸到走廊、大厅和户外等公共区域。
(一)幼儿园活动区域规划要点
1.小班多一些小型的交往区域,适合2人一起玩;中班小型、中型的交往区域都合适,大班可多一些大型区域。根据班级人数一般设置6~8个区域。
2.动静区域要分开,避免各种干扰。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角、数学角;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幼儿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角、建构区、自然角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科学区靠近水源处,美工区有大块墙面、桌面可以利用。
3.充分合理利用三维空间,包括地面空间、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操作墙、操作柜、展示台)。
4.区域创设便于小组、个别学习,便于老师观察、指导。
5.区域各走道利于幼儿奔跑。
(二)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依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域
幼儿园活动区域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设置,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对老师和成人还很依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努力创设与幼儿生活本身相一致的区域环境,如“娃娃家”;中班幼儿随着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各种动手体验感兴趣,可设置体验式情景的巧手区域,如工具屋;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可设置问题式情境的科学区域,对大班幼儿更富有挑战性。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域
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都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角,有的则喜欢美工角,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兴趣点不同,也在不断地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娃娃家以模仿成人劳动为题材的内容,如照顾娃娃、洗衣服等,在建构区里喜欢将材料搭高、围合、推倒,玩得有滋有味。幼儿的兴趣点会增多,所以区域的设置要有所变化,如穿串项链是女孩的天地,男孩则喜欢数学区中数字与动物的匹配。在跟幼儿的日常交流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如在不同时间阶段,幼儿分别对表演区的歌舞表演和故事表演感兴趣,以此为依据设置内容不同的表演区。
3.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可以将日常未完成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借助设置这种自由、开放的区域幼儿园活动来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幼儿园活动便可以经常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有的区域内容是作为日常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的补充,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对音乐或故事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投放相关的故事背景和图片,播放音乐、投放乐器,让孩子们进一步练习,在自由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三、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教师应尽量对材料做开放性地投放,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五大领域所提出的目标相关。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安全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地清洁消毒。
(二)生活化原则
经过我们孩子、老师、家长的手,生活当中的一个罐子、一个纸盒,大自然中的一块石头、一片叶子都变成了区域活动中有趣的操作材料。如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涂鸦、装饰;油桶种上葱、蒜;收集果实、种子,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区域中,使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三)趣味性原则
有趣的材料才能刺激幼儿大脑的兴奋度,使幼儿长久的保持兴趣。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情景造型、注意操作材料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趣味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兴趣,积极参与。
(四)层次性原则
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层次性。如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里设置了“夹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球时,不同能力的幼儿可选择夹玻璃球、塑料球、纸球,或选择夹窄口瓶中、宽口盒中。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允许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
(五)动态性原则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幼儿没有兴趣。可以动员幼儿把旧图书送到动手区修补,或送到美工区制作剪贴画。这样,孩子的兴趣又被激发了,而且旧材料还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幼儿园活动的情况,实现材料互补、幼教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园活动提供服务。
(六)探究性原则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这其中,科学角的材料是最具探索性的。例如,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或者提供废旧电话、录音机等材料让幼儿拆装。
总之,活动区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应当以《指南》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置每个活动区域,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来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第四篇:自我形象设计—自我形象传播方式的设计(推荐)
自我形象设计—自我形象传播方式的设计
自我形象设计出来后,还必须选择适当的中介和途径加以传播,才能产生识别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传播自我形象信息提供了十分方便的条件。从传播媒介来说,大学生可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来传递信息;也可以运用人际传播媒介来传递信息。不论
运用何种媒介物,自我形象信息主要借助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这两种工具来表达。
口头语言表达是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方式,是与人交往时最简便、最直接、最经济的信息传递方式。口语表达是与交际对象作面对面的交流,既有声音诉诸听觉,又有表情、姿势诉诸视觉,直观、真实、生动地反映说话人的思想、智慧和感情,所以,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将面试和面试中的说话作为选择人才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大学生在择业面试中,首先要学会运用发首的技巧,以有魅力的声音来吸引对方,一般要求做到语调明朗、低沉、愉快,吐字清楚,段落分明,.抉慢有致,音量适中,停顿得当。其次,要掌握交谈的方式和技巧.包括自我介绍、回答问题、洽谈,说服、演讲等表达中的一般方式。最后,要学会“听”,„善于做一名好的听众,因为谈话是一个交互进行的过程,并不等于一个人喋喋不休。只有会听别人说话的人,才能说好自己的话。听的时候,要听得快、听得消、听得准、记得牢,思维敏捷,理解透彻。
书面表达是运用书面语言文字传递信息的方式。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绝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书面自荐材料的重要性:二是可以给用人单位造成第一印象,二是可以保留较长时间。大学毕业生传播自我形象信息的材料,通常称为自荐材料,:除了文字材料要有清晰、明朗、表格化的感觉外,还应配上设计独特、精美而不华贵的封面,给人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
雪人武汉人才网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再是局限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知道概念是怎么来。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需要老师在备课环节上下足功夫。关键词:数学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达到理性认识,同时《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高中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知识基础的核心,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解题出发点和突破口,所以数学概念的教学也应该成为老师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重解题而忽略了概念,有时候虽然重视数学概念,但也仅限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结果导致审题不清,或者应用不当,或者只是迁移能力不强,解题能力不高,遇到新的题型或者出现新知识时束手无策,老师陷入复习题型求全,知识点机械重复的题海之中。
新的课标下,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数学概念;改进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索,加强数学概念的理解,以不变应万变来应对新的教学要求。
在新的课表要求下,教师首先要能够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对概念轻描淡写,一代而过,或者即使注重理解,也只是机械的生搬例子,很少注重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学生解题,结果往往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比如说在讲解映射时,很多老师只是用书上的图表来解释,很多同学好像理解了,但真正在以后的应用时却又把握不准,无从下手。
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他们主动去探索,理解概念的本质。在上课之前,老师都会认真备课,找很多的例子,进行比较和说明,以期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但是这种备课只是建立在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之上,学生对于老师的例子是否能够很好理解并接受,还很难说。如果这时能够把这一环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并与书本上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数学概念,也许效果会好很多。基于此,本人认为,要想加强概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备课取材源于生活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概念教学的备课时,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比如在引入等比数列时,老师带了一口袋糖果给学生,并提出谁回答对他的第一个问题将得到一颗糖,回答对他的第二个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两颗糖,以后依次回答对后一个问题的学生得到糖果的颗数将是前一个学生的两倍,学生的参与热情顿时高涨,都纷纷回答问题,这样在游戏中让学生思考、体会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从这个事例看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的概念最好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相近
数学教材的知识并不是孤立的,特别是新课程知识体系的编排大部分呈螺旋式,这样的编排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概念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在学习新的概念时,可以利用相近或者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再加工即可。比如本人在江单调递增函数时,先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在初中时就讲了一次函数Y=X,Y随着X 的增加而增加,把这句话用数学语言翻译出来,然后在抽象化,就得到了递增函数的定义。由于y随x的增加而增加使同学们在初中经常见到的,所以一点也不会感到陌生,比较容易接受,一下子拉进了学生与新概念的距离。
三、在讲授新的数学概念时,让学生多举例子,多用学生的语言、思维习惯进行教学,并尽 1 可能的让语言幽默风趣
例如有位女老师在怀孕期间刚好上到了《概率》中的随机事件,有个同学马上说“老师,您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这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位老师当场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学生一看老师把自己都当成了研究素材,一方面觉得非常有趣,另一方面觉得概率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而且还帮着分析,马上来了劲头,纷纷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大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之后的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加以巩固,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高中学生的课务多,学业繁重,如果不及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复习,难免出现遗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在有相似的相近的概念出现时,要多加以比较,在比较的同时巩固。在解题过程中,也要借机复习。在本人看来,大多题目的条件都明显的是利用与定义相近的表述来给出,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先复习定义,然后读题目,并把定义和题目翻译成同一种数学语言,然后加以比较,这样不仅复习定义,而且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可谓一举两得。本人所代办级有一段时间学生买体育彩票的比较多,偶然一次被我看见了,他们以为我会批评他们,结果却是我问了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这张彩票中将的概率是多大,事先有没有通过概率知识研究过?学生一听,马上就和我讨论起这个问题来,我借机让他把概率的
五、重视数学定义的教学,还要重视三种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
由于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更具抽象性,如果不能将数学概念熟练的在三种数学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会严重的阻碍学生的解题,特别是现在的数学题目叙述越来越精练、简洁,如果不能将题目的条件与已学知识很好的连接,并进行转化,就会造成程思维受阻,解题不顺。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对有些概念作适当的补充,增补必要的、生动的说明。总而言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并尽量让学生知道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概念的本质。掌控好了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仅仅对学生解题有好处,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从这些方面来说,搞好了数学概念的教学,也就实现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