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复习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练习本、手帕等物体抽象出图形,并拿练习本上的角对比周围的角,如:黑板面的角、门框、红花台、桌面的角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高涨的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是角的一种。由于学生感知充分,所以记忆也深刻,并且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练习了多个判断是不是直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全部学生可以正确的画出直角,并保证正确使用三角板画角和直角。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拿三角板却知道怎样摆放,我一味地加强指导和示范作用,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少给你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课的课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的按常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好每一步,而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自由人,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随机应变,做好这个护航者的使命。我还需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数学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篇2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上面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数学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篇3前面因为赛课,给孩子们提前上了《认识角》,所以上到这一单元时,再没有进行新授,而是在上《认识直角》之前布置完成《认识角》的练习册,可是结果让人很失望,感觉那节课是白上了,因为批阅过程中发现练习册做的一塌糊涂,为了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不得不花一节课的时间,就练习册上的习题来对《认识角》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认识直角》新授课上,对角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之后,呈现了学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教科书,黑板,三角板,引入了新课,由课件出示红线描出物品上的直角,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直角。
过程,既然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直角的活动之一。趁热打铁,利用习题,让他们辨认直角。之后抛出问题,那么比直角小的角叫做什么角?引出锐角,那么比直角大的角又叫做什么?引出钝角。
在知道了三种角的定义之后,是课件习题请他们出示的图形是直角还是锐角还是钝角,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先达到,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对验证。
然而这节课上的并不顺畅,在游戏找直角:直角转转转的过程中,我的待优生,尤其是陈文丽,确是找不到直角的,几次三番的引导讲解,最终还是找的很困难。在辨认直角、钝角、锐角的时候,也辨认的不好,主要是她不会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所给角的一条边重合,哪怕是我手把手的教,只能后期多练了。
【数学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3篇】相关文章:
1.数学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2.《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3.《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教学反思
4.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5.《直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范文
6.小学数学《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7.数学《认识整万数》的教学反思
8.数学课《比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这部分内容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
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不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较其它的直角,直角的表象不够清晰,不能比较顺利的认出斜着的直角。因此,在直角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多种活动,丰富学生表象。
直角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又比较抽象。三角尺上的直角更是学生认识直角的基础。预习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描出三角尺上的三个角,找出最大的角,说明是直角。课堂上,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有直角。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物体面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黑板上的直角,数学书上的直角,课桌上的直角等)体会这些直角虽然边的长短不一,但大小是一样的。(反思:课后,学生能认出比较摆放方正的直角,对于斜着摆放的直角不能准确判断,需要加入一些不同方向,边长短不一的直角,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直角的认识:直角是什么样子的呢?什么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在学生掌握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经过预习,已经能掌握概念。教学时要教学“锐”和“钝”的'读写,借助例题的钟面教学钟面上点和()点整分钟和时针成直角,()点整分钟和时针在一条直线上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到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圆片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2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一课的基础上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来看,学生在用手上的'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直角还存在一些问题:
1、找不到直角。其实,这也是学生会不会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和用三角尺来画直角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课上和老师一起认识了三角尺上的直角,也用手摸了,眼睛好好看了,可是,就是有这么几个学生,找不到直角,或是一会找到了,换个方向,在应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
2、画角的方法还要练习。因为画直角是需要三角尺的配合,我怎么看就是有一些学生两个手配合不好:
一是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
二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
三是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上,自己已尽量把节奏放慢,给别生充分的时间,但还有些学生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要手把手教过才行了。
3、在画了直角后,我又要求学生画了比直角大和直角小的角,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通过了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但一小部分孩子都还是把角的边画得长长的,但其实还是直角。把他们画的角和三角板对好,放在投影仪上再让他们看看,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画好了角自己验证的方法。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来认识直角,所以从课的开始,我就先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角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复习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然后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我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说说有几个角,并自己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比划一下,使他们经历观察(认识表象)、操作(内化表象)的过程,认识直角的特征,并知道为了区分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通常在直角上标号直角符号。再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知道所有的直角大小相等。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我则把重点放在了“比较”上,通过反复的比较得出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对于一般的锐角和钝角学生基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对于一些接近于直角的锐角和钝角,学生都认为是直角,我就让学生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但是一部分学生将三角尺转来转去,怎么也放不准。在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这个环节上还要加强示范,以及个别辅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一方法。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4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教室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直角符号,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5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怎样画直角?这是本节课的“验证点”。
交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估计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7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8
这周讲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时认识角和认识直角,在认识角这一课堂活动中由于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尽管如此,一节课还是没有讲完。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让学生找情境图中的`角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索发言。
紧接着总结这些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然后画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或者直尺画角,并让学生上黑版展示,进而总结画角的步骤方法,最后比较同桌之间的角谁大谁小,进而提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等关键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动手与合作思考中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相互交流中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认识直角这一课堂活动中,我从实际生活出发,首先找身边的直角,从而总结直角的特征,再折直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折直角的方法,进而点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用三角尺进行画直角,找学生上黑板画,再总结画法,继而用三角尺检验所画角是否是直角,做后总结检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课件出示平面图形,让学生辨认分别是什么图形,接着出示直线、线段、射线让学生辨认,再出示角,让学生回答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作为复习。接着课件出示红领巾,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上有几个角,再出示国旗,问学生:“这个图形上有几个角呢?”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红领巾,五星红旗中的角入手,通过比较红领巾中的角和五星红旗中的角不一样,五星红旗上的角是直直的,从而揭示教学内容――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1、小组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前一天晚上的小研究。教师并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得到改正。
2、班级汇报:
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来汇报前置小研究的第一题。汇报完毕教师及时小结,什么是直角。“对了,我们把像这样的角就叫做直角。”并教学直角的"组成及如何表示直角。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直角,也就是汇报前置作业的第二题。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让学生动手去折出一个直角来。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判断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
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1、让学生用手中的三角板检查一下课本的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检查完直接汇报。
2、判断下面的角是不是直角。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本上用尺子比,在全班汇报。
3、找图形中的直角。
通过以上的四大步骤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班级汇报,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找、认、找、想、说、折、比、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0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
本周我有幸能在中心校领导的参与中开展了一节关于《认识直角、画直角》的数学课,课后不仅得到了校领导们的认同,而且得到了校领导的指导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在此次教学案例中的反思与收获整理如下:
认同点:
1、针对本节课程,我以课本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师用书为蓝本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了本节课,使本节课的所有活动都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用书、多媒体等,紧跟时代步伐,采取多样化方式给与教学支持。
3、教学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能抓住学生反映出来的明显问题。
4、关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折直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的专注程度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做到了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领导们不仅对我的努力以及授课水平给与了肯定,而且提出了很多了让我茅塞顿开的建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与不足:
1、前期基础知识要扎实,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导致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技能明显会感到欠缺,解决问题时会有很强的力不从心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把自己的做法说明白,让同班的同学充分理解。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切实贴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范教师语言,让学生不仅能听懂教师说的话,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教师的思想。
4、在选择教材资源时,要从身边发现生活实例,拓展教材的选择宽度,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5、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6、尽量避免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的现象,贴合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教学方法。
7、加强学生的'示范与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做了就记住了,改掉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突破。
8、增加学生亲自上台示范讲解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来并亲自讲出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当然,此次活动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值得我事后细细品味的建议与指导,有了领导们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对于我们教师主体性的释放、创造性的提升、专业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要坚持随时随地的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让我们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1
前面因为赛课,给孩子们提前上了《认识角》,所以上到这一单元时,再没有进行新授,而是在上《认识直角》之前布置完成《认识角》的练习册,可是结果让人很失望,感觉那节课是白上了,因为批阅过程中发现练习册做的一塌糊涂,为了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不得不花一节课的时间,就练习册上的习题来对《认识角》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认识直角》新授课上,对角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之后,呈现了学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教科书,黑板,三角板,引入了新课,由课件出示红线描出物品上的直角,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直角。
过程,既然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直角的活动之一。趁热打铁,利用习题,让他们辨认直角。之后抛出问题,那么比直角小的角叫做什么角?引出锐角,那么比直角大的角又叫做什么?引出钝角。
在知道了三种角的定义之后,是课件习题请他们出示的'图形是直角还是锐角还是钝角,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先达到,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对验证。
然而这节课上的并不顺畅,在游戏找直角:直角转转转的过程中,我的待优生,尤其是陈文丽,确是找不到直角的,几次三番的引导讲解,最终还是找的很困难。在辨认直角、钝角、锐角的时候,也辨认的不好,主要是她不会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所给角的一条边重合,哪怕是我手把手的教,只能后期多练了。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
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3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习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有轻有重,要有变化,要有表扬、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协作性和参与性等。只有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课堂有张有弛,老师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与学习。本节课我努力在教学语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们爱学、乐学。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上课时我关注学生的眼神,不仅在讲授时关注,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教师的眼神同时也关注其他的学生。上课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在操作学习用具,同时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在判断直角时,就要边操作边说,角的顶点和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直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也重合了,才是直角。只有会说会操做,才能真正的掌握直角的判断方法,这样也为画直角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习进程。“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
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复习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练习本、手帕等物体抽象出图形,并拿练习本上的角对比周围的角,如:黑板面的角、门框、红花台、桌面的角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高涨的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是角的一种。由于学生感知充分,所以记忆也深刻,并且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练习了多个判断是不是直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全部学生可以正确的画出直角,并保证正确使用三角板画角和直角。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拿三角板却知道怎样摆放,我一味地加强指导和示范作用,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少给你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课的课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的按常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好每一步,而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自由人,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随机应变,做好这个护航者的使命。我还需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
(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
(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
(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
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习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习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第三篇: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教学的还可以,谁知道,在课堂作业本上,格子图中学生花直角,错误一塌糊涂!
错误一是:
画的根本不是直角(这是最严重的错误,可能孩子连三角板上的直角都没找到,随便用一个角比着来画的)。
错误二:
画得不够标准,比直角大一点或小一点,或两条边没画直(这种应该是找得到三角板上的直角了,但用直角比着画时,把三角板放歪了,还有的三角板已经旧了,角已经磨损了,整个成圆弧形了)。
错误三:
没写顶点、边的名称,或没画直角的标记。(这种直角是画对了,但应该更完整就好了)
这些充分反应学生在空间图形学习一些问题,首先,对生活中的直观物体的依赖性强。表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要形成理解还比较困难。例如,儿童对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性质的理解就比对圆性质的理解较容易,因为前者相对来说更为直观。或者,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可能就会比对“角”性质的认识更容易些,因为“闭合的区域”往往比“开放的区域”更为直观。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的触摸来体验角,他们的形成的感觉整个面来感受角,对于直角的认识更是如此!学习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何学习中,常常将图形的直观原形与图形形状的名称联系起来观察,忽视图形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特征。
其次,常常用生活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的直观特征,往往是用日常经验的语言来描述的,例如,对于“三角形”的描述,会更多地借用日常经验中的“三角”,因此,常常会说“是尖尖的那样”,会用这种描述来作为图形的识别图式。虽然这种日常经验有助于儿童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空间思维,但在思考和辨识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观图形的表象所误导。即便教学中运用了较为精确的语言描述,并试图让些低年级的儿童来学会这些描述,但实际上贮存于儿童头脑中的那些图形特征(陈述性知识),可能还会更多的依赖日常生活中更直观的经验的支持。
在认识中的出现图形存在的偏差,导致在绘画直角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能够把直角的认识更加清楚才能画出一个正确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觉这个过程好像不是一天,一节课上全部解决的!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2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堂数学课,我面对着一群忽闪着好奇双眼的孩子们,我是非常的紧张!“三疑三探”新的教学模式能不能熟练的运用呢?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能不能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出现。
当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亲切问候以后,我便按着自己备课的思路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按着“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设疑自探。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接着从一个活动的角说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变化成直角,揭示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要学到的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第二部分解疑合探。首先出示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自己学习今天的新知识。这个环节有些不恰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学习之后,在用教材来加以说明或验证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这部分中通过动手折一个直角。让学生感受直角的形状。
(3)说一说怎样才能确定是不是直角呢?运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是不是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亲自说说是怎样测量验证的。这一环节运用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充分的把验证的过程说清楚。为画直角做好准备。
(4)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有什么用呢?自然地过渡到画直角。学生在小组中研究讨论,将结果汇报给大家听。我采用一名同学汇报,一名同学板画,两个同学互相合作来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汇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们亲自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点。
第三部分质疑再探。让学生提出还有的疑问之处,学生没有疑问之处了。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1、让学生同桌之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并且完成的较好。
2、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习题带给大家。学生完成的较好,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收获不小。
(1)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各有几个直角?
(2)判断是不是直角。
(3)在点子图上画直角。学生都完成的比较好。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3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直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出示的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不够,教师引得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角以后学习的,由于前面有了判断角、画角、创造角的基础,对本节课直角的认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与前面认识角一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此外,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不规则的纸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最后一直得出把不规则的纸折出一条线,再沿着这条折痕对折的方法来创造直角。
通过课堂的实践后有以下的反思:
首先,这节课比较好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上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告诉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出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出更多的直角。这样加深了对直角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找图形中的直角进一步巩固,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学会了如何判断是不是直角。接着通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角的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而且随机抽取图片巩固三种角,又通过做第三题进一步巩固,所以孩子们对直角、锐角、钝角区分的比较好。
但是最后的环节孩子们画完直角后,没有让他们话画一画锐角和钝角,所以堂清时好多学生把钝角画错。而且在板书上还可以在完整些。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5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实际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严谨,比如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6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
本周我有幸能在中心校领导的参与中开展了一节关于《认识直角、画直角》的数学课,课后不仅得到了校领导们的认同,而且得到了校领导的指导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在此次教学案例中的反思与收获整理如下:
认同点:
1、针对本节课程,我以课本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师用书为蓝本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了本节课,使本节课的所有活动都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教育资源,如教师用书、多媒体等,紧跟时代步伐,采取多样化方式给与教学支持。
3、教学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能抓住学生反映出来的明显问题。
4、关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折直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上课的专注程度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跟着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做到了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领导们不仅对我的努力以及授课水平给与了肯定,而且提出了很多了让我茅塞顿开的建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与不足:
1、前期基础知识要扎实,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导致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很困难,技能明显会感到欠缺,解决问题时会有很强的力不从心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把自己的做法说明白,让同班的同学充分理解。
3、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切实贴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范教师语言,让学生不仅能听懂教师说的话,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教师的思想。
4、在选择教材资源时,要从身边发现生活实例,拓展教材的选择宽度,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5、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6、尽量避免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的现象,贴合学生实际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教学方法。
7、加强学生的示范与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做了就记住了,改掉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突破。
8、增加学生亲自上台示范讲解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来并亲自讲出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当然,此次活动带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值得我事后细细品味的建议与指导,有了领导们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对于我们教师主体性的释放、创造性的提升、专业的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要坚持随时随地的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让我们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复习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练习本、手帕等物体抽象出图形,并拿练习本上的角对比周围的角,如:黑板面的角、门框、红花台、桌面的角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高涨的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是角的一种。由于学生感知充分,所以记忆也深刻,并且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练习了多个判断是不是直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全部学生可以正确的画出直角,并保证正确使用三角板画角和直角。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拿三角板却知道怎样摆放,我一味地加强指导和示范作用,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少给你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课的课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的按常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好每一步,而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自由人,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随机应变,做好这个护航者的使命。我还需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角,直角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
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第一、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让人不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体会直角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对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发言不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的不好不完整。
4、画直角还有一定的问题。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9
上午学习了《认识直角》一课,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或者折纸折出的直角分清直角、锐角和钝角,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直角》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一、初识直角
刚开始我让学生从教室黑板平面上找出直角,还不错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四个直角。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标准的直角,并教给了学生标上直角符号。当我把直角图形位置稍微改变之后,刚才是端端正正的现在把它斜着放,问题出来了,好多孩子马上判断这个图形不是直角。最后终于明白原来直角不能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最困难的是,当这个直角是倾斜的时候,标注直角标记就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标上直角符号,有的孩子把把作业本彻底转个身,教学反思《认识直角》教学反思》。我当堂展出了一些画得很标准的作业,给学生示范。我也找出了一些存在问题的作业,共同给予了纠正。但是,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正确标注直角标志,或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难。
二、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锐角和钝角前,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角的大小仅仅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任何关系。接着告诉学生如何判断直角:
1、可以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是否是直角。
2、如果没有带三角尺,我们可以利用手头的纸张对折后再对折,折出一个直角来比一比。
在比是否是直角的时候,特别强调:角的顶点必须重合;用作比的直角,三角尺或者折出的直角的一条边要与相关角的一条边重合。这两点(两个重合)必须牢记。学生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最后得出: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课堂上由于时间紧张,画角的练习做得不够。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有的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还有的学生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后还要让孩子多画多练习。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
(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
(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
(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
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习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习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1
这周讲了《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时认识角和认识直角,在认识角这一课堂活动中由于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时间安排非常紧凑,尽管如此,一节课还是没有讲完。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让学生找情境图中的角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索发言。
紧接着总结这些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然后画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或者直尺画角,并让学生上黑版展示,进而总结画角的步骤方法,最后比较同桌之间的角谁大谁小,进而提出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等关键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动手与合作思考中建立了角的表象,在相互交流中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认识直角这一课堂活动中,我从实际生活出发,首先找身边的直角,从而总结直角的特征,再折直角,让学生动手操作,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折直角的方法,进而点出最简单的方法,最后用三角尺进行画直角,找学生上黑板画,再总结画法,继而用三角尺检验所画角是否是直角,做后总结检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2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同学认识了角并会画角的基础上学习直角的。知道直角也是角,而且是角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角。
在认识直角的教学中,同学学起来都比较轻松,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这也是我预想到的。所以,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画直角和数角的内容上。
直角,在同学画得过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画,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直角的顶点画的不够规范,不够尖。所以,我告诉同学,不要一笔画下来,先画出两条边,然后用直尺延长至两边交错即可,也不要画出头。这时,马上有小朋友说:“老师不对,不对你上节课告诉我们画角时,要从顶点动身画出两条线。”“是呀,是我说的”。“老师,可以用三角板里面的直角画,顶点很尖。”另一个小朋友马上给我解了围。我拿过她画得直角看了看,真的是很尖。于是,我又向同学推荐她的方法。同学们都用这种方法很快的画出了规范的直角。
在数角的环节我先让同学自身找找,好多同学都不能完全找出来于是我提醒同学你能从第一条边动身,发现它有几个角,再从第二条边动身找,有些聪明的小朋友马上找到规律了。“老师跟你教我们数线段的方法是一样的。”多聪明的小朋友呀!已经把上个知识块的迁移到了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后想想:小朋友们其实是很聪明的,有时自身的教学真的是比较呆板,不能为同学找出更好的方法协助他们学习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身率先尝试,为同学寻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3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一课的基础上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来看,学生在用手上的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直角还存在一些问题:
1、找不到直角。其实,这也是学生会不会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和用三角尺来画直角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课上和老师一起认识了三角尺上的直角,也用手摸了,眼睛好好看了,可是,就是有这么几个学生,找不到直角,或是一会找到了,换个方向,在应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
2、画角的方法还要练习。因为画直角是需要三角尺的配合,我怎么看就是有一些学生两个手配合不好,一是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二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三是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上,自己已尽量把节奏放慢,给别生充分的时间,但还有些学生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要手把手教过才行了。
3、在画了直角后,我又要求学生画了比直角大和直角小的角,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通过了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但一小部分孩子都还是把角的边画得长长的,但其实还是直角。把他们画的角和三角板对好,放在投影仪上再让他们看看,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画好了角自己验证的方法。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4
《认识直角》这节课的主要 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关系来判断钝角和锐角,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 安排了三种角的初步认识,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充分体现了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让 学生以认识直角为中心,学习如何判断直角,用什么判断直角,再以直角为标准,大于直角的为钝角,小于直角的为锐角。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三幅图,用手笔划用红色描出的角,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角, 再让学生找身边的角,从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在现实生活空间和几何空间反复转换, 体现了化归思想, 帮助学生有效的建立空间观念。
接着出示四个角让学生同桌合作辨认哪些是直角。刚开始学生凭观察发现∠2是直角,那∠4是不是呢?这就引发学生思考:要怎么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因为学生有认知需求,便会使学生荡起想象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涟漪,学生先尝试验证,并让学生上台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虽然知道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模糊的。于是顺势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黑板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顶点对顶点,边对边,看能一条边有没有重合。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引导的时候讲解得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验证∠1和∠3是不是直角时没能准确地应用。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找到直角的顶点再和图上的顶点重合,让直角的一条边与其中一条边重合,看看直角的另一条边与图上的另一边是否重合。
对此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对于学生的难点不能一笔带过,也不能点到为止。教学难点的确定要认真研究教材, 准确 地 确定出一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确定好重、难点。 其次要善于联系,分析学习者情况,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技能,理解学生的心理,对于困难要作出预见并且对症下药。此外教师要善于引导,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这也是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的地方。
教学常反思,积累做得好的经验,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地寻找教学对策,虽然不能确保在下一节课你就能做得完美了,但是只要你有去努力学习改变,你会发现在某一刻困难变得不那么难了,那就是进步。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5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第四篇:二年级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课初,我以课件呈现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这三个典型的物体,并由这三个物体直接抽象出直角。为了防止学生对直角形成片面认识,课件有意识的呈现三个不同放置方式的直角,让学生在对变式的比较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
随后的“试一试”中,我让学生按照要求把一张纸通过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直角,并将折出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直角的体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并为学生自主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提供了机会。接着我用课件呈现出教材上用来折出直角的纸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它折出来的角也是直角的。学生就避免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上原有的直角对学生的操作活动产生的干扰。
在教授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直接将自己手中三角尺与书上的所呈现的三个角分别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第一个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因此也是一个直角。第二个角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比直角小;第三个角比直角大。由此明确: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这里既让学生从与直角比较大小的角度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判断直角的基本方法。虽然我对于新授部分用心的设计与讲解,可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依然发现几个难点。
一、学生对于物体表面的直角很快能找到,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图形上的直角。当这些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如发生倾斜以后,有些学生就要花费较多时间来比量,找出这个直角。学生最困难的是,当这个直角是倾斜的时候,学生一来,寻找困难,二来标注直角标记就更加困难了。虽然我当堂给出了标准的画法,可是学生还是无法将倾斜的角,画出标准的直角符号。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均出现这种情况,为此我只能一遍遍强调画法,有些苦恼。
二、学生虽然知道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是否是直角。学生难免会忘记带三角尺,让学生掌握用灵活的方法来折直角这个方法很有用。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很好的将角的顶点重合,三角尺的边与所量的边重合也有些困难。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三角尺拼图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并将学生用三角尺拼成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画出来,就更困难了。学生很难将实际图形与抽象出的角联系到一起。因此难度有些大,教学中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第五篇:《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5篇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习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有轻有重,要有变化,要有表扬、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如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协作性和参与性等。只有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真正吸引学生,让课堂有张有弛,老师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与学习。本节课我努力在教学语言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们爱学、乐学。
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因此,上课时我关注学生的眼神,不仅在讲授时关注,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教师的眼神同时也关注其他的学生。上课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在操作学习用具,同时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在判断直角时,就要边操作边说,角的顶点和直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直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也重合了,才是直角。只有会说会操做,才能真正的掌握直角的判断方法,这样也为画直角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习进程。“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
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角以后学习的,由于前面有了判断角、画角、创造角的基础,对本节课直角的认识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课的知识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与前面认识角一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此外,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如在用不规则的纸创造直角时,有学生凭感觉去折直角,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最后一直得出把不规则的纸折出一条线,再沿着这条折痕对折的方法来创造直角。
通过课堂的实践后有以下的反思:
首先,这节课比较好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上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告诉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出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出更多的直角。这样加深了对直角的初步认识。
然后通过找图形中的直角进一步巩固,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学会了如何判断是不是直角。接着通过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角的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而且随机抽取图片巩固三种角,又通过做第三题进一步巩固,所以孩子们对直角、锐角、钝角区分的比较好。
但是最后的环节孩子们画完直角后,没有让他们话画一画锐角和钝角,所以堂清时好多学生把钝角画错。而且在板书上还可以在完整些。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3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直角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在动手中探索创新,通过体验来认识直角。在课件的设计上,我尽可能多的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与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从而丰富对直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直角。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三角板上感觉直角,为判断直角做好铺垫,在判断直角前,让学生自我思考,全班质疑,出示的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吗?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进而寻找判断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最后是画直角,学生画直角也学得很好,就是在画好后要标上直角的符号,有些小朋友总忘记标。
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我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不够,教师引得比较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还是有困难的。不知道怎样放置三角板。课下需要个别辅导。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怎样画直角?这是本节课的“验证点”。
交流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断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画直角”这一活动没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对学生交流的时间估计不准,预设的活动没有完成。
2.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5
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教学的还可以,谁知道,在课堂作业本上,格子图中学生花直角,错误一塌糊涂!
错误一是:画的根本不是直角(这是最严重的错误,可能孩子连三角板上的直角都没找到,随便用一个角比着来画的)。
错误二:画得不够标准,比直角大一点或小一点,或两条边没画直(这种应该是找得到三角板上的直角了,但用直角比着画时,把三角板放歪了,还有的三角板已经旧了,角已经磨损了,整个成圆弧形了)。
错误三:没写顶点、边的名称,或没画直角的标记。(这种直角是画对了,但应该更完整就好了)
这些充分反应学生在空间图形学习一些问题,首先,对生活中的直观物体的依赖性强。表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要形成理解还比较困难。例如,儿童对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性质的理解就比对圆性质的理解较容易,因为前者相对来说更为直观。或者,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可能就会比对“角”性质的认识更容易些,因为“闭合的区域”往往比“开放的区域”更为直观。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的触摸来体验角,他们的形成的感觉整个面来感受角,对于直角的认识更是如此!学习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何学习中,常常将图形的直观原形与图形形状的名称联系起来观察,忽视图形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特征。
其次,常常用生活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的直观特征,往往是用日常经验的语言来描述的,例如,对于“三角形”的描述,会更多地借用日常经验中的“三角”,因此,常常会说“是尖尖的那样”,会用这种描述来作为图形的识别图式。虽然这种日常经验有助于儿童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空间思维,但在思考和辨识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观图形的表象所误导。即便教学中运用了较为精确的语言描述,并试图让些低年级的儿童来学会这些描述,但实际上贮存于儿童头脑中的那些图形特征(陈述性知识),可能还会更多的依赖日常生活中更直观的经验的支持。
在认识中的出现图形存在的偏差,导致在绘画直角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能够把直角的认识更加清楚才能画出一个正确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觉这个过程好像不是一天,一节课上全部解决的!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6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同学认识了角并会画角的基础上学习直角的。知道直角也是角,而且是角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角。
在认识直角的教学中,同学学起来都比较轻松,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这也是我预想到的。所以,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画直角和数角的内容上。
直角,在同学画得过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画,但是也出现了一个问题:直角的顶点画的不够规范,不够尖。所以,我告诉同学,不要一笔画下来,先画出两条边,然后用直尺延长至两边交错即可,也不要画出头。这时,马上有小朋友说:“老师不对,不对你上节课告诉我们画角时,要从顶点动身画出两条线。”“是呀,是我说的”。“老师,可以用三角板里面的直角画,顶点很尖。”另一个小朋友马上给我解了围。我拿过她画得直角看了看,真的是很尖。于是,我又向同学推荐她的方法。同学们都用这种方法很快的画出了规范的直角。
在数角的环节我先让同学自身找找,好多同学都不能完全找出来于是我提醒同学你能从第一条边动身,发现它有几个角,再从第二条边动身找,有些聪明的小朋友马上找到规律了。“老师跟你教我们数线段的方法是一样的。”多聪明的'小朋友呀!已经把上个知识块的迁移到了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后想想:小朋友们其实是很聪明的,有时自身的教学真的是比较呆板,不能为同学找出更好的方法协助他们学习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身率先尝试,为同学寻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7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在本课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一)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教学反思《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 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8
《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一课的基础上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练习来看,学生在用手上的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直角还存在一些问题:
1、找不到直角。其实,这也是学生会不会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和用三角尺来画直角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在课上和老师一起认识了三角尺上的直角,也用手摸了,眼睛好好看了,可是,就是有这么几个学生,找不到直角,或是一会找到了,换个方向,在应用的时候又找不到了。
2、画角的方法还要练习。因为画直角是需要三角尺的配合,我怎么看就是有一些学生两个手配合不好:
一是有些孩子一个手按不住尺,一移动,线就画弯了;
二是直角的顶点画起来不是尖尖的;
三是一条边画好了,没有把边和尺对齐了再画另一条,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画出另一条边,画法是错误的。课上,自己已尽量把节奏放慢,给别生充分的时间,但还有些学生看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要手把手教过才行了。
3、在画了直角后,我又要求学生画了比直角大和直角小的角,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虽然他们通过了上一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但一小部分孩子都还是把角的边画得长长的,但其实还是直角。把他们画的角和三角板对好,放在投影仪上再让他们看看,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画好了角自己验证的方法。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9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堂数学课,我面对着一群忽闪着好奇双眼的孩子们,我是非常的紧张!“三疑三探”新的教学模式能不能熟练的运用呢?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能不能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出现。
当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亲切问候以后,我便按着自己备课的思路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按着“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设疑自探。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接着从一个活动的角说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变化成直角,揭示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要学到的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第二部分解疑合探。首先出示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自己学习今天的新知识。这个环节有些不恰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学习之后,在用教材来加以说明或验证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这部分中通过动手折一个直角。让学生感受直角的形状。
(3)说一说怎样才能确定是不是直角呢?运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是不是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亲自说说是怎样测量验证的。这一环节运用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充分的把验证的过程说清楚。为画直角做好准备。
(4)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有什么用呢?自然地过渡到画直角。学生在小组中研究讨论,将结果汇报给大家听。我采用一名同学汇报,一名同学板画,两个同学互相合作来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汇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们亲自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点。
第三部分质疑再探。让学生提出还有的疑问之处,学生没有疑问之处了。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1、让学生同桌之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并且完成的较好。
2、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习题带给大家。学生完成的较好,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收获不小。
(1)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各有几个直角?
(2)判断是不是直角。
(3)在点子图上画直角。学生都完成的比较好。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复习角、认识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中形如课桌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从同学们所熟悉的练习本、手帕等物体抽象出图形,并拿练习本上的角对比周围的角,如:黑板面的角、门框、红花台、桌面的角等,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兴趣高涨的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通过实践,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这时我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是角的一种。由于学生感知充分,所以记忆也深刻,并且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活动角一边的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学生学会判断直角后,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第三层次,学画直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画出的直角不标准。结合课中出现的问题,我练习了多个判断是不是直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大多数学生掌握的很好,全部学生可以正确的画出直角,并保证正确使用三角板画角和直角。
主要不足:
1、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没有通过问题的有效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例题中的重点词句,导致学生交流时发言不够踊跃。
2、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拿三角板却知道怎样摆放,我一味地加强指导和示范作用,但学生缺少实际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在总结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总担心学生讲得不好不完整,少给你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数学课的课堂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的按常理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好每一步,而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自由人,学生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学,怎么做。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随机应变,做好这个护航者的使命。我还需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习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习及其画法,认识区分。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2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直角和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学时从寻找周围物体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预设的交流活动和教学流程是不是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较为集中的问题:怎样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怎样画直角?这是本节课的“验证点”。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3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4
今天上了《直角的初步认识》,师傅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针对基础落实的几点建议。
其实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对“直角”这一概念还欠感触。由于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研究教材,所以环节设计上,在直角的认识上欠扎实、到位。只是简单一点,认读了一下。没有从多方面让学生去感知这个直角,所以学生映像浅薄,以至于在后续的量角环节上有学生拿着三角尺的锐角进行测量。我想,正如师傅所说的那样,直角认识是学生初步空间观念的培养,这一步一定要落实到位,可以从多方面对直角进行认识、感知加深映像,如看、找、摸、说四方面入收,让学生能教深刻的了解何为“直角”。第一步落实到位了,后面的量角验证的环节也不会遇上上面的情况了。
“先天”不足,“后天”补,这个补真的是又费时,又费力。此时真的感受到备好一堂课,认真解读教材真的是很重要。如果能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实、扎实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话,在后面的练习课及作业反馈中都显的很轻松,但是向今天这个课,难点没有突破好,明天还要重新来一遍,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生的精力,但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5
一、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上面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创新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