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共五篇]

时间:2020-12-29 08: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

诗贵含蓄。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品味关键词语。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倒装的目的只是要强调“香稻”、“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第三,品味修辞技巧。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把握表达效果,有助于正确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的娇羞之态,表露了诗人的怜爱喜悦之情。

四、明辨技法,赏析妙处

古典诗歌常通过各种表达技巧的运用曲折而艺术的抒情言志。鉴赏诗歌,也应从整体着眼,立足主旨,赏析表达技巧运用的妙处。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鉴赏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在把握了诗人冬至夜客居邯郸驿站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后,就很容易理解“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了。这两句诗是诗人想像夜深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从而将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第二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上)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曹振国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背景知识】

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

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

【答题模式】

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

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夔[宋]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宋]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

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

【设问方式】

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

【背景知识】

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答题模式】

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

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题: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鉴赏点为“情感”,答题思路为总分式,分述抓住诗句内容和情感特征。例2(2008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宋]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问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鉴赏点为“主旨”,答题思路先总后分,分述时注意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围绕观点解说。

三、表达技巧类 表达技巧类题型特别要注意审题。首先揣摩命题意图,区分鉴赏要求。表达技巧有四个层面: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路结构。题干要求从什么角度鉴赏,这一点首先必须了然于心。一般说来,修辞手法着眼于诗歌小处(某个词句)设题,表现手法着眼诗歌大处(上下联甚至全诗)设题,思路结构着眼于整体设题。答题时术语必须准确,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诗句解说内容,分析情感或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

手法类: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直接就某一诗句提出具体的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要求作分析。变体——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

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背景知识】

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以下常见术语: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表达方式指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等,主要指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其中描写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

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答题模式】

准确术语+诗句内容+情感效果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宋]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题: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文中问怎样写景,应该从写景(描写)的角度和结构思路方面回答,联系描写的相关术语(动静、声色)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解说。例2(2007年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解析:从全诗整体来说,术语是“情景交融”,在结合诗句具体解说时还涉及一些术语,如“衬托”“渲染”,也要准确。诗句内容解说和情感效果分析也是重要得分点。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万能模式(下)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曹振国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

四、语言炼字类

语言炼字类题型主要考查三方面的内容: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情味、效果等),对语言特色或风格的把握(格调、境界等)。

【设问方式】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背景知识】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解说其在拓展诗歌意境、传达诗人情感方面起到的作用。2.炼字: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平时在诗歌鉴赏中可结合具体诗歌多多积累。

【答题模式】

炼字类:表明观点+解释含义或还原景象+情感效果 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语言特色类:准确风格术语+分析解说(含情感效果)【真题印证】

例1(2008全国卷I)(诗歌材料见上文《江间作四首(其三)》)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解析:解释含义和情感效果是得分点,此题中观点和还原景象融为一体。

例2(2007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吴激[金]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 燕子

赵善庆[元]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问题: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4分)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解析:对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是答题的前提,同时要视赋分或鉴赏对象决定是否作具体分析。此题的该问赋分4分,对象是三首诗,简略解说即可。

五、多角度综合类

这类题型涉及意象意境、情感主旨以及表达技巧,一般从多个角度综合设问,答题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信息,理清有几个问题,分清每个问题的类型,明确答问角度,依据提问的顺序分别作答。答案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设问方式】

一般综合两到三个方面设问。如: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对这种题目的命题意图要心中有数,它实际上问了三个方面: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

【答题模式】

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真题印证】

例1(2009年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问题: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第一问考查表达技巧;第二问考查情感,是侧重点;第三问实际上考查写作意图或诗歌主旨。例2(20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严羽[宋]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问题: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意境、情感、表现手法三个方面的问题,答案整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六、开放题型类

这种题型相比其他主观题而言,更能达到检测和选拔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代表着诗歌鉴赏题的发展方向。解答关键看观点是否合理,分析是否有理有据。

(一)评价题型

【设题方式】

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

【答题模式】

明确观点+有理有据的分析

【真题印证】

例(2009年全国卷Ⅰ)(诗歌材料见上文《次石湖书扇韵》)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解答这类题型,要充分调动积累,从整体上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答题时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二)续写型题

【设题方式】

列出对其中一首诗(联或句)诗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相关诗(联或句)的解说。

【答题模式】

此类题型和语言表达运用题型中的仿写题型有些类似,要求模仿已经给出的解说内容和形式补写,做到鉴赏角度前后一致,表述形式基本相同。

【真题印证】

例(20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宋]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元]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问题:《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解析:题目对起句的解说包括语言特色、诗面含义和效果作用三方面,补充按照这三点回答即可。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

预科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小卷子

(时间:40分钟命题:范依强审核:贾润)2014、6、21、下列对这首古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戍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分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B、这里的“渭城”指秦故都咸阳城,“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

C、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D、诗的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强烈、真挚的惜别之情。

3、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A、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所作的画上题写的七言绝句。

B、全诗通过对画面景物的描写,结合联想,显示了早春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形象真实,意境清新。C、第三、四句实写了画中的景物,如鲜嫩的蒌蒿、短壮的芦芽、逆水上游的河豚。

D、第一句中的“三两枝”说明时间是早春。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A、“渔歌子”是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

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表示了渔夫的身份。

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老翁。

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5、对下面这首古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A、辛弃疾写这首词寄给陈亮,既是对好友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意思是“弹奏”,这个词准确形象的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

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既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激愤。

6、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出塞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出塞》,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边疆可作屏障的险要地方。

B、“龙城飞将”古人对汉朝防守边疆大将军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代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C、“胡马”指古代北方民族的军队。胡,古代对北方民族的通称。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7、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这首诗是作者路过瓜洲,怀念金陵住所的诗,一般认为是作者第二次拜相,奉诏进京时所作。

B、“绿”意为“吹绿”,把看不见的春分转移为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蕴含更为丰富,也更富有表现力。C、“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音为jiᾱn,中间。这句诗交代了两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D、这诗借春风、明月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8、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这是一首北朝时敕勒族的民歌,描绘出我国北方草原的奇特风光,全诗意境清丽。

B、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川意为平川,平原。

C、末句中“见”同“现”,呈现、露出来,“见”字突出了北方草原的草长势旺盛。

D、“穹庐”、“四野”、“苍苍”、“茫茫”等词语勾勒出草原的辽阔苍茫,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

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是()..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A、这首诗为七言绝句,抒发了自己立志报国,死而后已的思想感情。

B、一、二句意为:石灰石从深山中被人们用多少次的锤敲凿挖才取出来,经过烈火焚烧后好像很清闲。C、三、四句意为:面对粉骨碎身,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得为人们留下清白,高度赞扬了石灰的品格。D、全诗以“石灰”为意象,写了石灰的品格,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10、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词想象新奇,境界开阔,融幻想与现实于一体,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1、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

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12、下面是对《泊秦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这首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的思想感情。B、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好在: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C、第二句把“近酒家”放在句末,是为下句用典“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D、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恨之情。

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及其事迹:

1、袁晓超 山西省武术队队员、广州亚运会首金获得者

他自幼酷爱武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他获得武术比赛男子长拳金牌。在今年的广州亚运会长拳比赛中,他虽然带伤上阵,但仍然毫无意外地摘得“首金”,为中国代表团取得开门红!这也是山西省运动员第一次夺得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首金。

2、李彦宏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他是新晋商的代表。2009年,他向北大捐助一千万元,设立“李彦宏回报基金”,其中专设奖项,奖励山西籍北大学子。2010年11月17日,他以个人名义,向阳泉市政府捐款一千万元,用于支持阳泉城市智能化建设及升级,此举意味着,阳泉百姓可在市区公共场所,五年免费无线上网。

3、右玉县历任领导

这是一个群体,在塞北黄土高原书写了一部绿色传奇。右玉,这个曾经被外国人预言会变成沙漠的地方,经过18任县委书记60年的“绿色接力”,创造出今天让世界赞叹的塞上绿洲。60年的艰苦创业,也孕育生成了“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右玉精神。有数据为证,解放初期的右玉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只有0.3%。而如今人工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右玉书记们带领10万人民创造的政绩,可谓卓著辉煌。

4、白静生太原市交警支队迎泽一大队民警

他风雨无阻天天 “护学”,被誉为 “三晋第一哨”。11月23日,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交警支队联合决定,将该市青年路小学护学岗命名为“白静生护学岗”。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交警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却对我这么好,我这辈子值了。”

5、赵海生中铁十七局集团五公司职工,义务修车志愿者

义务为群众修车26年,做了直肠癌手术后仍然 “痴心不改”继续义举。2006年和2009年,被太原市授予“十大学雷锋标兵”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好人榜”好人。

6、张业平临汾“雷锋车队”发起人

2005年5月,张业平正式向公司申请成立雷锋车队,并被推选为车队队长,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现役军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人员在市区免费乘坐,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为乘客服务。

7、王元林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院防疫员

37年间,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用来记录孩子们的接种情况。在他家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8、张明忻州五寨人,现居阳泉四矿矿区,志愿者

“5 12”汶川大地震后,张明先后两次赶赴灾区,修鞋补裤33天;2010年4月,张明自费赴王家岭煤矿事故现场,为救援人员缝补衣鞋;自费赴青海西宁,为玉树地震伤者及志愿者义务服务。

他还常年为阳泉矿工、军人、聋哑人学校、敬老院义务服务。

9、尹培珍昔阳中学高三309班学生

2010年4月的一天,她在下学途中偶遇一双目失明,满身、满手黑污的老人。得知老人要到汽车站后,她紧紧拉起老人的手,将老人送往目的地。这一幕,正好被途经此处的一名网友用手机拍到。这组照片发到网上后,引起极大轰动,她也被誉为 “昔阳最美女中学生”。

10、张建国临汾市尧都区东下庄村党支部书记

两年前,军转干部张建国,谢绝组织分配,选择自主择业,留在广州经营公司。然而难以舍弃的乡情,让他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返回临汾竞聘村官。两年过去了,穷乡僻壤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而他上百万存款也搭进去了,有人说他傻,而更多的人被他感动,纷纷加盟。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

夕阳徐徐落入西边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昏暝暝。松间明月增添夜的凉意,风中泉声听来别有情味。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期望你能如约来此住宿,我独抱琴等在萝蔓路径。

点评:

孟浩然的诗,其特点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挟异”。这首诗写极平凡的事,但却挥洒自如,诗中有画,盛富美感。

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诗的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不心焦,不抱怨,足见诗人风度。境致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亦是佳品。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而发出了感叹。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峡中览物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

【原文赏析】: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经春长薜萝。形胜有馀风土恶,几时回首一高歌。【诗词注释】: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在夔州作。邢劭诗览物惜时形。

曾为椽吏趋三辅①,忆在渲关诗兴多②。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舟中得病移裳枕,洞口经春长薛萝③。形胜有余风土恶④,几时回首一高歌。

此公在峡而思乡也。上四追忆华州,下四峡中有感。向贬司功,而诗兴偏多,以华岳、黄河足引壮思也。今峡江相似,而卧病经春,无复前此兴会矣。盖此间形胜虽佳,风土殊恶,几时得回首北归,仍动长歌之兴乎?题曰“览物”,指山水言。舟中承江,洞口承峡。形胜在此,风土亦在此。移裳枕,舍舟登岸也。

①赵曰公曾为华州司功,故曰椽吏。三辅,京兆、扶风、冯诩也。华属扶风。②希曰潼关在华阴县,即桃林之塞,华岳在其地,黄河亦经华而东。③庚信枯树赋“横洞口而倾卧。”谢灵运诗“相见山阿人,薛萝若在眼。”陈允锡注洞口,五溪之口。④风,谓其俗杂夷。上,谓其地多瘴。后汉唐羌疏南州土恶。杜诗“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此在峡而忆华州也。白乐天九江春望诗云“烟岂异终南色,盆草宁殊渭北春”,苏子瞻横翠阁诗云“已见西湖怀濯锦,更看横翠忆峨嵋”,其句意皆本子少陵。

朱瀚曰初联语平。巫峡、华岳,首尾痴肥,忽如、犹似,衬笔庸滑。瞻、见二字,不免合掌。第五似病呈,移字亦晦。洞口指何地,未明。七八句,亦近庸率。断非少陵真笔。

杜诗“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元范德机云“黄河东去从天下,华岳西来拔地高。”觉杜平板而范流动矣。杜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宋朱淑真云“水光激浪高翻雪,风力吹沙远涨烟。”其峭拔惊奇,亦堪步趋少陵矣。-----------仇兆鳌 杜诗详注-----------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释]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评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李世民<<赐萧禹>>

疾风知尽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知者必怀仁.在疾风的吹袭下,可以知道哪一棵是刚劲有力的韧草;在动荡不安的局势里,可以说明了社十忠诚坚贞的臣子。板荡;世局动荡不安。李世民就是唐太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两句诗是唐太宗的名句,其含义与鲍照的“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相似。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危急艰险的环境里,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也常用来赞美忠贞志士的伟大情操,浩然气节绝不改变。

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其祖、父皆为进士,在北京做官。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曾写到“官吏士民狼艰狈厥,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又或餐烟草,习邪教,取诛戮或冻馁以死,终不肯治一寸之丝,一粒之饭以益人。”认为清王朝是“衰世”。他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京官,后辞官。他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气势磅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题为《乙亥杂诗》。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诗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诗人究竟愁什么呢?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龚自珍《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半亩:形容池塘之小。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意谓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此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共徘徊:指都在如镜的水中来回闪动荡漾。

渠:它,指方塘。

活水:指流动不息的水。这句是回答前句的“问”。说是塘水清澈,能映照万物是因为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古诗今译: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赏析: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读张道洽瓶梅

文 / 钱江源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烛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

疏篱。茅茨。梅影。

都说你是梅痴。——我的老乡,你在哪里?

在瘐岭?池州?襄阳?珠山?

借着烛火,你是否在《宋百家诗存》里寻梅、嗅梅、折梅、咏梅;还是在《瀛奎律髓》里访梅、对梅、见梅、忆梅呢?

小溪流着娟娟月色;窗台爬满缕缕幽馨。

时光须臾。读你暖暖的瓶梅;读你火红的情愫与爱恋。

几片冰水竟饲养出虬枝铁干上最诡秘的笑容;数枝春天终渲泄出内心深处最绚美的繁华。

七百年了,我突然发现,你我之间,正黏着一瓣浓稠的梅香啊!

我知道,仕途坎坷、君昏臣愦、冰天雪地……

但你终究绕过了隆冬、功名、尘世和南宋三千尺长长的唏嘘。

与梅对坐。不必在意微云、澹月、人喧……蛰居在一朵瓶梅的坚贞里,临寒玉立,共同坚守着——骨头中最昂贵的火焰;灵魂里最高洁的绝唱!

在这霜冻的季节,捋几缕梅香细捻成长长的灯芯,点亮心灯。今夜,我与你用同样的目光,静静地抚摸着瓶梅的孤傲与高洁,咽着一句句隔世的寒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译文三: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译文四: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时)都怀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译文五:

三秦护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

我和你在离别时都有惜别的心情,(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全国各地都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

不必在告别的地方,像普通儿女一样挥泪告别。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遣悲怀三首

作者:元稹

(一)谢公最小偏怜女1,自嫁黔娄百事乖2。

顾我无衣搜荩箧3,泥他沽酒拨金钗4。

野蔬充膳甘长藿5,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6,潘岳悼亡犹费词7。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8。

全部注释

1.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2.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3.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4.泥:软缠,央求。

5.藿:豆叶。

6.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7.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8.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作品鉴赏】: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颇近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张继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第五篇:古诗词鉴赏

论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教育

金融1044 林媛媛

大一第一个学期的选修课,我就选了古诗词鉴赏这节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非常的喜欢古诗词,简短精炼的句子,荡气回肠的押韵,背后动人有趣的故事,这一切的一切都吸引着我。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又重温了一遍古诗词的历史进程,从先秦文学到清代小说,在每一章节中又欣赏到了优雅美丽的诗词句赋,体会着每个朝代的特色。其实古诗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甚至才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古诗,一直到高中。现在到了大学,还有古诗词鉴赏这门课,可见古诗词的重要,那古诗词到底为什么那么重要,它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又有什么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每况日下,“三俗”情趣充斥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不在享受精神食粮,而是更喜爱文化快餐。毫无营养意义的恶俗文章,毫无美感内涵的商业片,整天情情爱爱的靡靡之音……这些东西都在摧残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审美情趣慢慢降低。如今还有谁能一起聚在竹林下,肆意酣畅,弹琴作诗,共同欣赏;还有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游历在山水间的闲情雅致了?只有古诗词,能给我们最纯正的审美享受,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这些极其有意境的句子,想象着这些画面,一幅幅美丽寂静的画面就出现在我眼前,如诗如画,让我实在佩服古人的写作手法,只有他们能用如此优美的句子把大自然的艺术品生动的描写出来,让人如痴如醉,妙不可言。每每读完一首诗,都像让心灵去了次旅行,陶冶了我的情操,放松了我的心情,这才算得上真正的享受,美得享受。

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看到古代古人们的消遣是多么的闲情雅致,自己烧上点小菜,拿出自家酿的小酒,邀请乡里乡邻,大家一起“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或者邀上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游玩踏青,在美景中“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也是多么的逍遥快活。有时候放松不一定要在电脑上大战一盘游戏,或者去KTV一宣满腔热火才算是真正的放松,学学古人这样的悠闲自得也是一件乐事啊!

第二,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创新学生的思想,创新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记得小时候就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时并不理解它的真正意思,现在读懂了,才佩服李白的创作思维,真是如天马行空啊。问世间能有几人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荡气回肠的千古名句,问世间能有几人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如此富有想象力的句子?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写作文,但是为了应付考试,作文都已经有了套路,有了模板,每次写作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去写,毫无创新可言。我认为这种写作套路渐渐的抹杀了我们的创新思想,大家每次考试都是希望写自己最拿手的那篇文章,这样才能保证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数,可是这种真的对我们是好事吗?人的青年时期,是人一生思维最开阔最具有创新的时候,可因为应付考试,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创新思维带上一副枷锁。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创新也是国家的未来,拥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更是国家未来之未来。一个国家没有创新精神那将是可怕的灾难。我认为古诗词是民众最好的创新教科书。古诗词,精炼短小,很多句子都是概括的来写,所以很富有想象力,我们大量的阅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想象力,也能积累我们的文学知识,实在是一举两得。我们甚至可以仿写古诗词来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来改善我们的写作,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第三,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每况日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通过

考试制度一层层选拔上来的人才,我们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但是为什么道德修养却不高?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那一代的差远了。”每次听到,我心里都不舒服,但却无法反驳。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拜金主义,奢侈浪费,对父母不敬的现象等等。而在古代很注重道德,凡事以“德”为先,即使你有钱有势,但是无德,别人照样看不起你。所以我觉得阅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举个例子,我在认真反复阅读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收益良多。一个受尽人欺负,房屋被大风吹走,自己都没有安身之所的人,却愿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个多么道德高尚的人啊!还有花木兰从军,一个处在花季妙龄的女子,却愿意为父上战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毅然决然的替父从军,全因一个孝字。放在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个份上?很多人,娇身冠养,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未想过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一切都是父母辛苦换来的,没有感恩反而对父母恶言恶语。我们的确应该深思,好好从古诗词中学习那些道德高尚的故事,来好好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

第四,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的爱国理想。

我们是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接班人,所以要树立远大的爱国理想,凡事不能只想自己优先。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喜欢他的人生经历,喜欢他放浪不羁的性格,喜欢他坚定执着的信念。李白出身于一个富商之家,自年轻时,就游历于山水之间,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了他的眼界。后被贺知章推荐给唐玄宗当翰林,但因为谗言被贬,后来李白又在安史之乱中参与李璘兵变,事败,被流放至夜郎。中途遇赦,至当涂依堂叔李阳冰,未几卒。李白一生可所谓起起伏伏,但是他却一直保持着那种用世之志,在他最辉煌时,宁可放弃升官发财的机会,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在他最低迷的时候还是没有放弃他的治国理想,所以我很敬佩他,能始终都保持着这种赤子之心。每次读李白的诗,我都能读得满腔热血,因为实在太朗朗上口了,而且气势磅礴。还记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使知道自己将死,也不愿意出卖国家,宁可葬身大海,也要让自己的一片赤胆忠肝天地可鉴,多么高尚的爱国情怀啊!在看看辛弃疾的词,他都是写边塞诗,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把荒凉的边塞写得如此的美,即使表达了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因为热爱它,多么辛苦的生活,多么辛苦的战斗也不放在眼里。这就是辛弃疾的爱国赤诚。纵观古代的诗词句赋,抒发对祖国的美好热爱,保护国家的强烈愿望的诗实在是太多了,通过阅读它们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帮助我们树立远大的爱国理想。

综上所述,我觉得古诗词的阅读对一个大学生的教育是很有帮助的,而在大学里面学习古诗词也是很有必要的。加上经常阅读古诗词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气质,也能修身养性加深内涵。而且古诗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部分,是先人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经常阅读它,领悟它的精华,把古诗传承下去。

下载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鉴赏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系 五年制四班 20125610402 曹秀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古诗词鉴赏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一、专题名称:古诗词鉴赏 二、课时安排说明: 诗:二课时 词:一课时 曲:一课时 三、专题说明: 这是应09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这一考点的需要设计的。因考......

    古诗词鉴赏

    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本站推荐]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我们了解中国悠久历史的一扇窗口。因此,高中新课标和高考都把鉴赏古典诗歌作为考察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必......

    古诗词阅读鉴赏

    古诗词专项复习 古诗词分类 一、 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人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

    语文古诗词鉴赏

    语文古诗词鉴赏 1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2017.03 一.教学目标: (清水镇中:周艳莉)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