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兴海先进事迹材料
一个顽强拼搏的山村教师
——记赵兴海同志从事教育工作的先进事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崇尚的奉献精神,可是又有谁能知道,这已成为赵兴海同志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他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代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赵兴海,男,汉族,1955年出生,学历高中,1975年参加工作,现任宕昌县沙湾镇杨何家小学高级教师。自1975年元月高中毕业后,同年三月就担任了生他养他的偏僻、落后的赵家坡村的民办教师。那时,他还是一个不满19岁的热血青年,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一教就是38个春秋。三十八年来,他呕心沥血,为了教育事业,不知克服了多少难以克服的困难,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把多少个幼稚的孩子培养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年,把多少个目不识丁的中青年男女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农民。他的学生,有的走进了中学、中专、大学,有的走进了机关单位,有的凭借学到的劳动技能走出了深山,走进了城市,溶进了大山之外色彩斑斓的世界。可他自己,却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加之,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消息闭塞,错过了一次次考试转正的机会,直到1999年经考试转正为公办教师。
深藏在大山深处的赵家坡行政村,位于沙湾镇西北部距公路10公里的深山沟里,山大沟深,土地脊薄,文化落后,全村220多户,1200多人口。在他任教之初,40岁以上的目不识丁的中老年人占同龄人的95%以上,青壮年文盲占同龄人的60%以上。文化极端落后,不仅制约着村民们劳动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制约着山村经济的发展。对此,作为全村唯一的民办教师赵兴海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他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扭转家乡落后的局面,制定了“扫盲治愚”的奋斗目标,并开始了“夸父追日”般地执着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施。
赵兴海同志认为“扫盲”,首先要尽可能地减少或杜绝新文盲的产生,要减少或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就必须要抓好学校教育,要抓好学校教育,必须要突出适龄儿童入学,提高教学质量,防止学生辍学等重点。为了提高入学率,赵兴海同志对全村适龄儿童经常进行摸底登记,在做到了如指掌的基础上,逐户进行动员。在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中,他时常遇到三大难题:一是有很多家庭困难交不起书费,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家庭本来就不宽裕的赵兴海同志便千方百计地替困难学生垫付书费,只要能动员孩子们上学,他什么都愿意做,他不知卖掉了多少自家粮食、洋芋和家里其他能值钱的东西给孩子们垫付书费,不知向亲朋好友借了多少次钱,不知去银行贷过多少次款。为了垫付书费,至到1994年还有
500多元贷款还没有还清,都是由他垫付利息。为了解决书费和学杂费,牺牲了他的每一个暑假。暑假本来是属于老师自己的,可赵兴海同志的暑假却常常是属于孩子们的,每遇到暑假就带领孩子们顶着炎炎烈日遍山遍地去拣麦穗,碾打变卖后,就用于垫补书费,给孩子们买作业本,铅笔,教案以及粉笔等。二是很多家长观念落后,不重视教育,不让孩子上学,尤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不让孩子上学,面对这种情况,他三番五次地走家串户,劝说孩子的家长,讲解男女平等,讲解读书识字的重要性,千方百计的争取孩子入学。三是有很多学生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这是赵兴海同志心里最难过的事,他为了动员学生复学,不知走了多少夜路,跑了多少人家,费了多少口舌。
赵兴海同志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学习环境,更是吃尽了苦头,耗尽了心血。在他任教的20多年里,村上一直没有修一所真正的学校,不是借用阴暗潮湿的古庙,就是借用破烂不堪的民房,或是濒临倒塌的大队保管室。学校先后经历了6次搬迁,每搬迁一次都要使赵兴海同志花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亲手艰难地维修,修门补窗,加固屋顶,补垒和粉刷墙壁,平整地平,直到把破烂不堪的房屋修成比较整洁明亮的教室为止。至于课桌凳基本上都是赵兴海同志从私人家里借的和亲手维修的,没有黑板就把自己家的圈门拿来。为了几次维修教室和课桌凳,他把家里凡是能用上的
东西都拿来用上了。20多年他一直渴望着为孩子们修建一所宽敞、明亮、舒适的正规学校,为此他不止一次地向村上,乡上做过反映。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他20多年来大而灿烂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1997年由国家拨款在邻近的杨何家村修建了一所四幢24间砖木结构的设备比较齐全的正规化五年制学校,并于1997年8月正式开学投入使用。面对规范化的新建校舍,他欣喜若狂,将孩子们从此带入了崭新的学校。他更加坚定了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他爱校如家,只要学校哪里有些破损,就及时地进行维修,那年春季,学校院墙倒塌了60多米,他不等校长安排,就主动发动本村村民进行维修,这次院墙维修中,他先后发动160多个劳动力,花去了他整整6个双休日,并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
他数十年如一日,爱生如子,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二十多年来,他一个人同时担任着四个年级70多个学生的语文、数学,对四个不同的年级在同一个教室里,每天要上8节课,备8门教案,批改140多本作业,每天至少要工作16个小时。他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正规学校一个老师4天的工作量。无论怎么苦,怎么累,他都甘心情愿,尽职尽责,一丝不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从不轻易耽误教学工作。他付出的是夜以继日的难以负荷的艰苦工作,得到的却是少的可怜的月收入只有20多元的生活补助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的教学成绩始终居高不下,在先后三次全学区23所公办学校统考中,两次名列第一,一次名列第二,被评为“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并在一九九八年的扫盲工作中评为“先进个人”。新学校建起后,他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教育,将常期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有效地尝试。他总是拣最重的担子去挑,自一九九七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的六七岁的大山深处的孩子教课,起初的确有点“对牛弹琴”的感觉,与城镇学生的接受能力相比,其教学难度不知要大多少倍啊!但是赵兴海同志总是不折不扣的接受和完成学校安排给他的教学任务。他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和实行了好差相帮,重点辅导,做题竞赛,启发引导,奖进激差等行之有效地教学经验。有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获。凡是他教的课程,在全校考试评比中屡居第一。并且屡屡受奖,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学习榜样。
赵兴海同志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忍受的困难。
1986年的秋天,正是山区农业收获的大忙季节,唯一维持赵兴海一家生计的劳动力即他的妻子,因绝育手术后遗症而发生的“肠粘连”,腹部疼得她死去活来,赵兴海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多么想尽快把妻子送往医院治疗,但他又放不下孩子们的课程,而每天坚持上课,没有时间照顾妻
子。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看见妻子有了生命危险时,他才不得不东借西凑地借了1200元,连夜将妻子送往县医院去抢救治疗。在给妻子看病治疗期间,他还时刻牵挂着孩子们的课程,待妻子稍有好转,就劝妻子回家治疗。回家后,将大病未愈的妻子留在家中,他便义无反顾地又走进了学校,来到了孩子们中间。他什么都不怕,就怕耽误了孩子们上课,他常常说:“耽误了给孩子们上课就等于耽误孩子们一生前程,我担当不起啊!”妻子的那场大病虽然在艰难中缓慢地得到了痊愈,但给他本来就非常困难的家又“雪”上添了一层“霜”,使他从此背负了二千多元的债务,作为刚开始月薪只有15多元的他,2000多元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笔债他整整还了8年,直到1994年总算还清了。可是命运总是不给他一点喘息的机会,在他刚刚还清债务的1994年冬季,妻子又患了慢性脑膜炎,昏天晕地,呕吐不止,一连几天连饭也吃不下,唯一的劳动力病倒后,赵兴海仍雷打不动地坚持上课,致使一些成熟的庄稼烂在地里,未能收回,不仅给他的家庭造成了一大损失,同时又背负了500元的新债。不知咋的,老天似乎总是跟他过不去。1996年冬季,正当他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又忙着办教育事业,忙碌得不可开交之际,既是他可爱又是他妻子唯一的劳动帮手16岁的女儿不幸夭折。对本来在艰难的逆境中拼命挣扎的赵兴海,又遭到了“炸雷轰顶”般地打击,这次遭遇,对他的打
击太大了,也太残忍了,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了,一度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吃不喝地睡了六天六夜,但是,当他想到不能误了孩子,要坚强的站起来,就毅然决然地又走进了教室,走进了夜校,并尽快弥补了那一周所耽误的全部课程。
身残志坚的赵兴海同志,为家乡人民的教育事业,足足耕耘了38个春秋,为家乡的文化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的追求还在继续,他常说:“我作为一名教师,将永远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让家乡的孩子们踩着我的肩膀,攀登高峰,走向成功。”
第二篇:赵同志先进事迹
***同志先进事迹
***,女,藏族,现年44岁,任***市***信用社主任。该同志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她身上凝聚着一股信合人的正气,谦虚严谨,淡泊名利;作为一名信贷业务骨干,她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求真务实,勇于开拓。2003、2004、2005三年连续被评为市联社先进个人。她不畏艰难,做好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农村信合事业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乡地处边远山区,全乡人口约5000人,离***市近四十公里路,农户贷款户数占全市联社20%以上,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在困难面前,她没有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硬是凭着一股韧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为动力,超负荷工作,圆满完成了肩负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在她管理的贷款中,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贷款收息率达到98%以上,***信用社在市联社二O一O考核中,各项经济指标都得到综合考核第一名,得到了表彰和奖励。
——坚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理念。由于二十多年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中辛勤操劳,身体出现多种疾病,近几年以来病情日益加重,自已难以支撑,患有神经性耳鸣、耳聋、慢
1性肾炎,风湿性心脏病以及眼睛疾病。但***同志还是坚持带病上班,并领导全社员工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她经常告诫自己,贴心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是信用社永恒的主题;离开农业、农村、农民、中小企业,信用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挖掘优质客户,拓宽服务领域,她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城镇居民,面向中小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她对工作有火一般的热情,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满腔热情,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志一直关心农牧村的贫困农牧民和年迈体弱的孤寡老人,十几年来她先后为许多老人送衣服、下乡时买面粉和生活用品、照顾老人,贷给小额贷款,让他(她)们买牛羊、然后又帮他(她)在***联系客户,使许多家庭脱贫致富,许多人说起***同志,都说是共产党派来帮助他(她)们致富的好党员。她在信贷管理工作中,特别注重做好对客户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同时积极为客户出谋划策。工作中以其特有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市***乡***村老人***家境贫寒、经济条件特别差、十几年来,***同志每次下乡都还上些东西,并且帮助***老人出谋划策,在贷款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贷款支持,***老人家庭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困家庭已发展成在信用社有存款的家庭,***老人逢人就说共产党好、***主任好。
——爱社如家,积极维护集体利益。在工作中,她始
终想到积极维护信贷资金的安全,妥善处理好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关系,积极维护集体利益,爱社如家。她曾经办的一位亲戚贷款5000元,在贷款二个月后,借款户发生意外死亡,在得知消息后,她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做思想工作,按期收回了贷款。自从省联社发行***卡以来,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分份内份外,在与客户接触时,积极主动向 “三农”客户、城镇居民、中小企业大力宣传***卡业务,促进了***卡的发行。
***同志在工作中知难而进,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爱社如家,树立了“社兴我荣”的思想,在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征途中她还在奋进,我们深信她还会为信用社的发展再创佳绩。
第三篇:驾驶员赵777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李防震同志是公司一名平凡的驾驶员,1964年4月出生,1987年取得驾驶资格,1988年参加工作,高中文化程度。自2002年进入公司以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早出晚归、文明驾车、安全行驶、礼貌服务,10年来,他驾驶的货车,没有出过大小事故,创下安全行车四十万公里的良好业绩,曾被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评为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优秀货运驾驶员,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驾驶员和劳动模范。
一、坚持学习,提升能力,树立了驾驶员良好形象
他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才能适应新形式,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平常不管工作任务多重,他对学习丝毫没有放松,对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做好驾驶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素质。通过订阅业务杂志、参加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加强汽车维修驾驶、交通法律法规的学习,对车辆设备,他更是精心研究,边学边做边提高,他大胆创新,不断尝试,驾车能力明显提高。他还经常参与公司驾驶员的技术教育工作,部分驾车时间短,缺乏行车经验的司机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有问必答,耐心细致地讲解,直到对方明白并理解为止,在公司司机的大群体中树立了的良好形象。
二、严格要求、规范服务,严格遵守驾驶员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驾驶员,不但要有一流的驾驶技术、一流的维修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方面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工作纪律,做到一切行为听指挥,遇事按程序请示、报告,不自作主张。在日常工作中,他能一直坚持保持车辆干净整洁、卫生,车上预备有抹布、水桶和拖把,闲时就把车抹刷一遍,每天上下班前后都要检查车况,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常清洗油管,调整好进、排气门间隙,而且还亲自安装了冷却装置,避免刹车拖增加油耗,使车辆车况大幅提高。
三、爱岗敬业、安全行车,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多年以来,他一直都“以路为伴,以车为家”,多少个春夏秋冬,他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
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服从领导分配;他从不叫苦不叫累,处处为公司利益着想,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和称赞。他平时很少讲话,自觉钻研业务技术,遵守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对他来说开车永远讲求“安全第一”,他深深地懂得,安全行车是做干好一切的前提,优质服务更离不开安全行车。曾几何时,行车的公路坡陡、弯急、路窄,既辛苦又危险,稍有疏忽大意,便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故。为达到安全行车,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执行安全行车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行车过程中,他严格做到“四不”——不开英雄车、斗气车;不酒后开车;不强行超车,注意控制车速,保持中速行驶;在相互会车时,他坚持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礼让三先、转弯时牢记“靠右、鸣号、减速”三件事。在行车中,他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神高度集中,临机处置意想不到的情况,不出差错。古人说得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正因为他具有这种工作谨慎的态度,直到现在从未出过一次交通事故,而他个人也创下了12年安全行驶45万公里的良好业绩。
多年来,他深深懂得肩上的重任,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却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虽然没有世人赞叹的赫赫功名,却有人人敬佩的良好口碑。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做好驾车服务的工作,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脚踏实地的足迹书写自己的事业。
第四篇:赵林同志先进事迹
赵林同志先进事迹
赵林,男,1967年9月出生,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平凡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了29年,他不为名利、公平正义的处事原则,扎实深入工作作风,得到了服务对象的尊敬。个人先后于2003年被省物价局评为全省价格法规政策公布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省物价局评为2005-2006全省价格成本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省发改委评为全省价格成本工作先进个人。
危难之际显本色
“快,有孕妇要生啦,谁能帮忙找找器材啊”听到妇幼保健站贺医生的呼喊,刚把幼儿园的学生、老师和群众护送上山的赵林,立即招呼上身边的人,在漫天的黄沙中摸索着前行,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冲进医院手术室抢出所需医用器材,交到了医生手中,随后又转身奔向另一处险情,这时的他,已经浑然忘记本该去3公里外看自已还在学校里的女儿。
震后第3天,县城的部分商户已开门经营,价格已有上涨的苗头,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赵林,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平抑市场物价,意味着什么,他深感自己所 肩负责任的重大。而此时物价局领导分别受困映秀和被派往乡镇救灾,无人在家。面对这种情况,他挺身而出,召集在单位的职工,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分派任务,对县城所有的市场展开了价格检查,在告诫商户诚信经营,商品不能超过5.12地震前的水平的同时,提醒着商户注意安全。在随后近一个多月的日子里,他白天组织对县城市场价格监测、检查,晚上在做好物价局负责的灾民安置点物资分发、安全巡察后,研究案情、整理案卷,夜以继日地奔波使他的身心严重透支,同志们都劝他休息一下,可他仍然执着地坚守在工作一线。
2010年8月14日,映秀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之际,由于局领导都被堵在三江乡无法回来,他组织局内现有职工对县城市场粮油肉菜价格进行了检查,确定市场价格稳定。15日,看护着2台车50余名滞留游客、学生和打工者,历时36个小时绕道1000多公里经九寨沟、甘肃文县、广元于17日深夜安全送到到成都,19日又翻越泥石流地段回到汶川,再次投入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工作中来。
时刻做工作的有心人
价格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时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价格人员业务素质、政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和信誉。他注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广泛涉猎价格、房地产、资产评估、工程造价、金融等相关业务知识。2008年8月中旬,汶川全县灾后农房重建工作启动后,建材成了老大难问题,货源短缺、价格混乱。他主动请缨,带队绕道700多公里经松潘、绵阳、都江堰到汶川矸砖、水泥、砂石等建材的产地水磨、漩口,逐一走访十多家矸砖厂,两家水泥生产企业、十余家砂石场,第一时间掌握了建材生产成本,为制定灾后重建建材最高限价标准提供了准确数据。广东援建开始后,出现部分建材半成品(如:商品混凝土)价格虚高现象,他查阅自己的学习记录,测算出了个规格商品混凝土的成本,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商品混凝土的最高限价。他说:“不是以前学了点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的话,我还真不清楚其中的奥秘,真得时刻做工作的有心人啊!”
“严”字当头不徇私情
当一名价格执法人员,挨骂、受累,还得罪人,在常人眼中是件苦差事,但赵林同志却乐在其中,他把做好价格行政执法,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当作最大的荣耀,从中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由于大地震影响了生产成本,生猪养殖户们找到县政府要求上调生猪售价,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的稳定,为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他耐心地讲解政策、分析原因,确保了近千头生猪保持震价格前水平销售,为保持震后汶川县城价格平稳 做出了贡献。灾后重建建材最高限价政策出台以后,为了落实该政策,他跟随政府领导深入水磨、漩口召集辖区内地产建材生产单位召开汶川县灾后重建建材最高限价告诫会议,对生产经营单位发放了告诫函和最高限价价目牌,并签订遵守临时干预措施承诺书,要求生产经营企业必须执行汶川县物价局的临时干预措施,违者从严惩处。随后组织人员保持着对全县建材价格的检查监控,并及时将建材市场价格信息定期通过灾后重建委员会办公室向外发布,确保了农户在灾后重建中得到实惠,抑制了建材价格乱涨价现象。这其中,各种渠道、各类关系来说情的都被他一一回绝。他常说,价格执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和政府放心,使人民群众信得过,使被查对象心服口服。亲戚朋友发生了违价行为来找他,反而被他严肃批评并要他们自觉接受处罚。在他的影响下,再没有帮着违价问题的单位、个人找人说情的现象发生,树起了物价检查队伍良好的社会形象。
“一流的工作付出造就一流的工作业绩”赵林同志用自己的言行展现了一名基层价格检查工作人员的优秀品质,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他所钟爱的价格事业上,用青春谱写无怨无悔地人生篇章。
第五篇:先进事迹-赵元林
三朝元老
——记五谷城采油作业区生产副经理赵元林同志
从08年五谷城采油作业区成立至今,共历经了三届作业区领导班子更迭,唯有赵元林同志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担任作业区生产副经理一职,始终坚守在生产最前线,除了“三朝元老”以外,再没有更贴切、更准确的词语来形容他了。
每日6点,赵经理便起了床。五谷城采油作业区成立之初,就规定了每日7点召开晨会的制度,这一制度正是赵经理制定的,用他的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赵经理已过不惑之年,精力大不如从前,可还是老当益壮,每天坚持少眠多跑,一年下来,日均睡眠不超过6个小时。虽然已经不是年轻人了,可他一直当自己是20岁。这种坚持早起晚睡的习惯,就算在几届年轻人当中,也挑不出两个像赵经理一样持之以恒的。
每日7点钟,作业区准时召开晨会,会议由赵经理主持。首先是听取各组室前日工作开展情况,赵经理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解决。每每遇到老乡挡路,下雨路毁,修井滞后,新投受阻,交油不顺等大事件,赵经理便亲自落实具体工作,科学安排每一项工作任务,并实时跟踪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如果遇到环节受阻,他便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通过现场指挥,解决棘手问题。赵经理对当天工作安排总有清晰的思路和取巧的做法,根据每日天气、人员、生产情况变化等,赵经理审时度势,相时而动,合理安排,确保每日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作业区面临的几大难题是:人手少(五谷城采油作业区职工数是采油三处其他作业区职工数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井场多、新投多、路况差、外协难,赵经理每日为这些事操心、着急,终日奔赴在施工第一线。赵经理向来是敢于向困难说“NO”的人,支撑他一直坚守下来的动力,一是他刚毅的品格,二是他不服输的“牛鼻子”精神。他说,我可以被累到,而不能被打倒,更不能被吓倒。是的,赵经理就是作风顽强,品质优秀,业务精良的那一类基层管理干部,敢于吃苦,不怕吃苦,乐于吃苦。
执行力方面,赵经理考虑到作业区今年发展形势和人员短缺的情况,注重作业区员工工作执行力的提升,极力支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并出台了《五谷城采油作业区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的通知》。按照通知规定,一是作业区每年(或每半年)对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与考核,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用人机制,竞聘上岗,对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能力低下、业绩不突出、作风散漫人员进行免(降)职或调换,以此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和整体工作高效运行。二是要求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从安排到落实到反馈必须形成文字记录,作业区综合管理室利用每周生产会或每月考评会对其进行检查,对重点工作没有记录、工作安排未进行跟踪、重点工作未能完成、完成情况未及时反馈等现象,按照作业区考核办法中重点工作未落实进行考核。机关各组室、基层各站队坚持召开每日碰头会,对
每日工作安排、落实情况、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均要有详细的记录,着重提升管理执行力。对未按要求执行的部室或班组,将按重点工作不落实进行考核,由于个人失误造成损失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正是在赵经理强调工作作风建设以后,今年,作业区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先是6月份吴二计日产破百吨,再是7月份新81转油站日产破百吨,截止7月份,作业区日产超过360吨,预计8月份顺利完成日产400吨任务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作业区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劳和汗水,更与赵经理每天扎根现场、起早贪黑、风餐露宿、雨淋日晒的辛苦付出分不开。是他,以一名纯粹石油人的精神和一位老党员的觉悟感召并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投身生产建设,为了作业区原油上产无私奉献。
赵经理有着完美的人格魅力,工作中推功揽过、不拍吃亏,干好了算别人的,干不好揽给自己,淡泊名利,不计较、不贪功,受到所有同事敬仰;他极其维护同事的利益,帮助和提携年轻的管理干部,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力争培养一批品质优良,作风强硬,态度端正,责任心强的技术攻坚力量,为作业区后期大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他凡事亲力亲为,什么地方危险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难题难解他就去解决,就是有了他这种敢于直面困难的决心,保证了作业区上半年工作的顺畅运行,作业区也实现了处下达的半年任务指标,两次受到处领导的表彰和
奖励。
现在正值雨季,保路拉油是作业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几条道路一下雨便寸步难行,赵经理就亲自上现场指挥修路,冒雨拉油。有了赵经理的强硬作风,保证了作业区井场没有因为拉不出去油而导致憋罐停井,保证了作业区每月顺利完成原油生产任务。
作业区交油工作的难度超乎了常人的想象,虽处领导、处吴起前指、生成运行科、计划科多次协商解决,都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交油工作开展的不顺畅,让赵经理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想白了头,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赵经理经常是凌晨两三点甚至是通宵达旦在卸油台组织交油工作,磨尽嘴皮、想尽办法、体力透支、精神憔悴,但他始终坚守在交油工作最前沿。作业区能超额完成3至5月份交油任务,赵经理功不可没。
赵经理辛苦劳作的画面数不胜收,优秀的人格魅力美不盛赞,他时刻肩负建设发展壮大五谷城采油作业区的使命,用他的话说,我是第一个来的,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走的,所以,就算拼了老命,我也要让五谷城采油作业区在自己的手上发展壮大起来,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员工为了五谷城采油作业区辉煌的明天努力奋斗,为了成为十万吨当量级的作业区,为了有力支撑采油三处建设100万吨大油田的宏伟目标,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做的牺牲还会很大,共产党员是块住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叫苦、不叫累,乘着“大干三季度、投产一百口”的大好时机,我将会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