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推荐]
孙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追记甘肃省环县一中教师孙扬
2012年6月21日,甘肃省高考成绩公布,环县一中高三理(1)班69名学生的成绩全部高于二本线,其中64名学生的成绩高于重点线,马琳、许婧两名同学分别以664分、662分的高分位居甘肃省理科第21名和第24名,获得庆阳市高考理科状元和榜眼。全班同学多想把这消息告诉班主任孙扬老师,可是,敬爱的孙老师已经于32天前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再也听不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了44岁。
孙扬,男,汉族,甘肃环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环县一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2012年5月20日去世。44岁的短暂人生,22年的教师生涯。这位率真豁达,执著坚定,乐观自信,朴实谦逊的中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忘我拼搏,让每一个知道他的人回想起来都肃然起敬。
蜡炬成灰泪始干
2012年4月16日早晨,星期一,阴天。孙老师在环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给高三理(1)班的同学写了一封信,表达对同学们的思念和鼓励之情,并捐出1260元钱给自己代课的理科(1)、(4)班同学用作春游费用。当时孙老师刚从北京检查回来不久,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同学们多次要求去医院看望他,他都婉言推辞说,我的病不要紧,大家不要来看了。其实孙老师很清楚自己的病情,他在用豁达的胸襟和坚强的意志同病魔抗争。同学们也理解,高考在即,孙老师是真担心大家会因他身患绝症而影响同学学习。35天后,2012年5月20日15点30分,孙老师猝然离世。
5月21日15点,举行孙老师追悼会。他的领导、老师、同事、同学、朋友、学生及家长共400多人前去祭奠,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松柏苍翠含泪悲,杨柳挺拔弯枝痛。”
“你朴实,朴实的如同家乡遍地的绿草,执着的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你执着,执着的好像家乡漫野的青杨,坚强的挺立在厚重的山梁;你坚强,坚强的犹如家乡倔强的红柳,艰难的扎根在落后的家乡。”
“我们大家都把他当做朋友,当做知心朋友……”
“亲爱的孙老师,在天堂不要挂念,很多人都会帮助您的家人!”
……
孙老师的同学和学生写给他的挽联和祭文,一字一句,感人至深。一字一句,都是对孙老师的真实写照。
爱心化雨润桃李
孙老师曾是复旦大学在读博士张佰隆同学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回忆起孙老师,张佰隆说:“我就得一个好的老师,好的班主任,在于对学生点滴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很幸运,在那个青涩幼稚而又虚荣自卑的年纪,遇上孙老师这样一位好老师。我在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果断的买了车票回去看他。因为,他是我非常非常敬佩和爱戴的一位老师。”
是啊,这位受人敬佩和爱戴的好老师,尽管他家庭困难,父母年老体迈,爱人没有工作,孩子尚小,每月的工资就是全家人的衣食,但他经常从工资里节省出数十元、数百元以至上千元来接济困难的学生,奖励进步的学生。多年来,他接济过的学生就有四十多人。他还在班级组织义捐,向学校或有关部门争取,援助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给这些同学在精神和情感上给与了极大的支助。他常说班主任工作要微笑着从关爱入手,于是他要求自己能在每个新学期的第一周内叫出所代课班级每个学生的姓名,充分的了解每一学生,热情帮助困难的学生;它采用目标激励法,自信激励法,奖励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等方法激励同学,效果显著。
孙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背地里亲切地称他“老孙”。每接到一个新班,他都会利用课间、晚自习前或周末同学生单独交流。学生进步了,他比学生还高兴;学生退步了,他比学生还着急。班里一个尖子生沾染了赌博坏习,成绩下滑,为了帮他,孙老师每天同他谈心,苦口婆心诱导,他顶着压力没有让这位同学调出自己的尖子班。他的真诚终于使这位同学回心转意,顺利的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学生们不会忘记,班里的一位同学因宿舍太冷生病,孙老师掏钱为这位同学治病;一位同学因家庭困难没学费,孙老师向同事借了1000元给这位同学交学费。学生们也不会忘记,严寒下孙老师在家中为同学烧开水,阳春里孙老师在教室陪同学拼高考。他们怎能忘记,病魔缠身的孙老师还是坚持给他们上课;他们怎能忘记,身在病榻的孙老师总是牵挂他们的成长。学生们依然盼望敬爱的孙老师回到课堂,同学们还想聆听亲爱的孙老师谆谆教导……
忘我耕耘洒热血
2012年8月28日,孙老师因胃出血请假,仅五天后,9月1日他便返校上班。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坚持治疗,好好休息,可他微笑地说,自己的病不要紧,可以边上班边治疗。于是潺弱的身躯变挺立在圣洁的教室。他似乎忘记了病痛,或者还自信自己一直很健康。实际上,多年生活、工作的重压已使他积劳成疾,病魔已在暗暗侵蚀着他的健康。2011年10月30日,孙老师再次因胃出血请假,前往西京医院住院,不久回到环县人民医院住院。病情稍微缓解时,他要求上班,担心因自己请假影响了即将高考的学生。这一次,学校没有同意他的要求。于是,他便利用治疗之余往返于医院和学校,给学生批改作文,陪学生上早晚自习,找学生谈心。他留恋三尺讲台,挚爱自己的学生,毅然把家庭的困难和疾病的折磨化解在工作之中。2012年2月26日新学期开学,他再次要求上班。学校经过研究,只安排他继续担任高三理(1)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于是,孱弱的身躯再次返回圣洁的教室,在粉末潇洒的三尺讲台,孙老师用责任和忠诚同病魔抗争。
2012年3月13日,积劳成疾的孙老师终因胃部多处溃疡不得不请假前往兰州治疗,后转至北京肿瘤医院——
胃癌晚期!双肾功能衰竭!无法化疗!
无奈之下,孙老师于2012年3月28日回到环县人民医院。
无情的病魔即将吞噬孙老师年轻的生命,有情的人们纷纷牵起手来。环县县委、县政委主要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孙老师,环县教体局、电信局、法院等送来慰问金和捐助款,环县一中全体职工及学生积极捐款相助,孙老师的往届学生从全国四面八方寄来汇款……
这一切,都没能挽回孙老师的生命。他留下了80多岁的老奶奶和60多岁的父母,留下了没任何经济收入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但是,他的同事们、他的学生们都知道,孙老师的最大遗憾,是他没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毕业班带出来:高中三年,只剩下最后一学期,他病倒了;距高考17天,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012年9月10日,中共庆阳市委追授孙杨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向孙杨同志学习活动。
第二篇:孙波同志先进事迹
孙波同志先进事迹
2012年12月8日13时40分,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哈原油管道扩建和运行相关事宜政府间协议签署。
仿佛是为等待这一刻的到来,22分钟后,北京,在昏迷18天后,为此呕心沥血、国内外多方奔走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石油驻中亚地区协调组组长孙波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这一天,北京气温零下9摄氏度,是12年来同期最寒冷的一天。但来自中亚的天然气,点燃着一簇簇蓝色火苗,在全国23个省区市5亿人中传递着温暖。
茫茫戈壁、浩浩长天,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中亚天然气管道横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如巨龙匍匐,气流滚滚,向东而行,为英雄悲恸,为忠魂呜咽„„
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追授孙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将个人的人生路,融入我国石油事业的海外路,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中国石油企业走向海外,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庄严使命
中亚天然气管道后续管线尚在规划,中亚海外合作示范区还在建设,谈判伙伴已准备好详尽方案等待与你“交锋”,海外石油将士们正等你发号施令创造更多辉煌„„孙波,你不能再等等吗?
孙波,男,汉族,辽宁大连人,1960年2月生。1983年7月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毕业分配到辽河石油勘探局工作,1986年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中石油驻中亚地区企业协调组组长,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12年11月21日凌晨,孙波突发脑溢血昏迷,12月8日医治无效逝世,年仅52岁。
从1996年出征硝烟未尽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直至生命尽头,16年征程,孙波先后转战伊拉克、委内瑞拉、苏丹、中亚,将生命刻度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的海外油气事业。
中石油海外创业初期,孙波毅然领命,担任伊拉克绿洲石油公司副经理,为13年后中石油中东突进,挺进战后伊拉克市场奠定基础。
1997年,孙波调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副总裁兼陆湖项目总经理。他凭借在辽河油田十几年的开发技术积累,使被外国人视为“鸡肋”的边际油田原油产量飙升10倍,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2000年,他调任苏丹,掌管中油国际(尼罗)公司。在西方石油公司多年无所斩获陆续撤离后,他率领海外将士攻克了黑格里油田“暴性水淹”难题,使黑格里油田快速上产,高峰期年产量超过1500万吨,占当时中石油海外产量的60%。
如今,这一项目已成为中非合作典范。2003年,苏丹总统巴希尔向孙波颁发功勋奖章,表彰他和大尼罗公司为苏丹石油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孙波从甲方转换为乙方,负责中石油工程建设业务。
他以国际化思维方式,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工程建设公司海外收入从2亿多美元提高到5亿多美元,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商打下坚实基础。
2007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启动,孙波临危受命,28个月组织建成我国首条引进海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
2009年,中石油提出建设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的战略部署,重担再次落在孙波身上。目前该合作区产量已占中石油海外油气作业产量近三分之一。
作为我国石油事业最早期的开拓者,中石油海外征程中,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难,孙波就出现在哪里。
“中石油倾心培育的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孙波曾担任其中四个项目负责人,经历过从投资业务到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角色转换。在中石油众多海外将士中,有如此丰富职业经历者,凤毛麟角。他的离去,是我国石油事业的巨大损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吉平说。
2011年,中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5000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高峰期产量。2012年,海外作业产量再次突破1亿吨,权益产量达5242万吨。这其中饱含着孙波的心血、汗水乃至生命。
智慧加拼命,28个月创造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奇迹
中亚的戈壁大漠,铭刻着孙波的壮志豪情。
“很少有人能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孙波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2007年7月,中国和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启动。两国领导人承诺,中亚天然气管道必须在2009年年底建成。
国家承诺的背后,是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战略考量和对清洁天然气资源的迫切需求。这条管道影响全球能源布局,涉及多国利益关切,能否如期建成,世人瞩目。
工期只有28个月,而国际同类型管道建设最快用时6年。
建设不难,难在各国利益诉求如何寻求一致,各国审批程序、法律商务条款如何协调。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毫无经验可循。
2009年底建成,只有创造奇迹!
孙波毅然领命。他代表全体建设者表示,中亚管道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
“当时中石油党组只给他一句话,就是必须在2009年年底建成,此外就是一切开绿灯的支持。他做的,是把一切设想和外部条件转化成可行。”中亚管道公司总会计师张少峰说。
时间,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按期完成,必须“智慧加拼命”。
按照一般程序,所有商业谈判和法律框架协调完成后,管道建设才能启动。这意味着首批管材最快要2009年2月才能到场,按期通气根本不可能。怎么办?孙波带领管道建设者,提前详勘、提前初设、提前动迁设备、提前采购72万吨钢材„„赢得宝贵时间。
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他指挥管道如期建成的点睛之笔。
可研报告推荐采用单线方案。但中亚管道启动时,国内西气东输二线建设已开始。西气东输二线采用1219毫米大管径,如果中亚管线采用大管径,将面临国内外难以及时满足管材供应的困境。孙波果断放弃,改用1067毫米管径,同时采用双线敷设方案。
中亚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孟向东至今难忘2007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可研方案评审会上的激烈争论。
单线变双线,意味着要推翻两年前就确定的方案,一些专家不能接受,争得面红耳赤。顶着重重压力,孙波率领专业队伍反复论证,最终说服各方。
这一变,刻板的时间,神奇般赋予弹力。双线不仅可以充分调集国内外成熟资源满足建设需求,而且只要一条管线建成,就能兑现完工承诺。
中亚地区管道沿用前苏联管道建设标准,采用直缝管。但当时全国年制管能力加起来不足300公里,与1833公里的单线全长相比,杯水车薪。
孙波精心策划安排俄罗斯科学院知名院士和17个钢厂、制管厂代表来华,现场了解我国管道建设和制管工业,令中亚诸国最终接受中国标准的螺旋管。中亚管道用钢量相当于40座鸟巢,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以退为进,不仅是智慧,而且是胆识和担当。
28个月,孙波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坐车、吃饭„„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工作。他在中亚各国间奔走,创下几百万公里的夜间飞行
纪录。深夜起航,凌晨到达,仅有两三个小时短暂休整,还时常用于谈判准备。
或许只有孙波自己,才知道身上压着怎样的千钧重担。但他更知道,民族面临着重要机遇,为祖国争“气”,为民族加“油”,这一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不断前行。
截至2012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已安全环保地为国内输送450亿立方米天然气。孙波带领全体建设者创造的“中亚管道速度”,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坚持互利共赢,赢得资源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尊重
孙波经常对同事说:“谈判时咱们多费点力,把方案考虑周全,就能为国家多争取利益。”
与外方谈判,他坚定维护“中方核心利益不动摇”,同时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积极回应过境国利益诉求。
中哈天然气管道是孙波智慧和眼光的一个范例。中亚管道过境哈萨克斯坦时,哈方提出,管道过境下气,满足其南部市场需求;或由中方修建管道,将哈萨克斯坦西北部气源与南部市场相连。
面对哈方要求,孙波创造性提出第三种方案,修建中哈天然气管道,将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引入中亚管道,同时满足哈方需求。
“管道开始修建时,哈萨克斯坦人认为只是为了向中国输送天然气。但2010年起,这条管道开始向哈南部供气,为哈萨克斯坦创造大量就业和税收,并战略性改变了哈萨克斯坦过度依赖俄罗斯的天然
气出口局面,现在变成哈萨克斯坦积极寻求扩充这条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沙亚赫梅托夫说。
中亚天然气管道有8个压气站,涉及四国,由多个法律主体分别实施,缺少共同法律平台,世界上也无成熟模式可以借鉴。
孙波敏锐洞察到,保证管道未来数十年安全运营更加困难。他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组建了由购气、供气、输气等上下游多家相关方组成的四国多方跨国协调机制,为这条跨国能源大动脉未来数十年稳定运营奠定机制保障。
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定格在中亚。
2012年11月20日上午,孙波开会讨论中亚管道公司管理。下午2点10分,参加中乌能源分委会第一次会议。晚上回家后继续工作,直到凌晨。从电脑记录看,他最后处理的文件涉及中亚天然气管道南线方案、中哈原油管道油源保障和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目标策略等。
2012年11月21日晨,孙波并未像平时那样早起,妻子孙晓军心疼丈夫,没有叫醒他,直至7点40分,发现他已因脑出血昏迷。
国之栋梁,岿然崩塌。“如果一个人能将工作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并有所作为,他的一生就是有价值的。孙波就是这样自豪地走完一生!”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泣不成声。
2012年12月10日以来,已有23000多人访问了悼念孙波的网上纪念堂,很多人留下想对他说的话。“纵然我们未曾相识,可我觉得您一点也不陌生。因为我已经融入中亚管道事业中,成为团队的一
员。我们会时刻以您为榜样保证能源大动脉安全、平稳、高效,一定要让祖国万家灯火通明。”
气龙贯中亚,英名耀五洲。
在孙波的努力下,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已开工建设,建成后中亚每年向我国供应的天然气将增至550亿立方米;石油将士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西北、东北、西南、海上四条能源战略通道,以及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为国家能源供应保障贡献力量。
正是孙波这样一个又一个国之栋梁,成就了我国海外石油事业的辉煌。
第三篇:孙乐业同志先进事迹
孙乐业同志先进事迹
杨楼镇作为萧县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高标农田项目示范区,在萧县的粮食三大行动中做出了突出的表率作用,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该镇的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乐业同志。自他分管农业生产以来,带领着涉农部门的同志,以稳定全镇的粮食生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和粮食生产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镇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杨楼镇的粮食种植面积达86000亩,粮食总产量达69250万公斤,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一、抓项目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2009年以来,孙乐业具体负责落实高标农田治理项目,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他不顾酷暑严寒,亲自下到田头地块,带领水利工程人员,进行测量放线、监督工程质量,通过努力,使杨楼镇的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3万亩项目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全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抗旱和排涝能力大大增强抵御了2010年秋季罕见的特大暴雨,保证了全镇秋季粮食的丰收。在2011年春季的旱情中,新打的机井和蓄水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全镇的小麦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全部为长势良好的一类苗。在受灾的情况下,2011年比2010年全镇粮食产量净增加了436.2万公斤,收到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抓土地流转,增加粮食种植效益。
为切实增加粮食种植效益,充分发挥种粮大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孙乐业在工作中注重抓好土地流转,扶持好种粮大户,对本镇土地流转面积较大的粮食种植大户,在水利工程、科技推广、农业措施等项目上予以优先考虑,减轻了种粮大户的投资压力,有力推进了种植大户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目前,全镇已扶持千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3户,土地流转50亩以上的种植户60余户。通过土地流转,在推动粮食种植效益,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抓良种补贴政策落实,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为切实落实好粮食补贴政策,孙乐业针对小麦良种补贴工作,坚持“专家推荐、市场认可、农民欢迎”的原则,认真筛选品种。在补贴良种供应上,采取了中标企业送种到乡镇,乡镇验收后集中送到村的模式,切实保证了供种的数量和质量,让老百姓用到了放心的种子。随着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原来“远看绿油油,近看三层楼”的小麦品种多而杂的现象消失了,小麦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有效地提高全镇商品小麦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引导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推动粮食产业化开发,2011年,孙乐业又联系了知名企业皖王集团,让农户和企业合作种植优
质小麦洲原9369,企业回收价格比其他小麦每公斤高出0.05元钱,既推动了优质小麦生产,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四、依托专业合作社,提高科技贡献率。
为加快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孙乐业又组织成立了光亚玉米种植合作社、华实小麦种植合作社、天福种植合作社等12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抓好示范带动,合作社对小麦、玉米的良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有力地推进了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2011年,全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36场次,培训农民3800余人,全镇粮农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科技对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的贡献率得以显著提高。
五、坚持以民为本,保护粮农利益。
孙乐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粮农的利益为主。在高标农田项目的建设中,在不违反项目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尽量考虑粮农的实际需求。在土地平整上,把平坟、伐掉坟头杂树作为工作重点,全镇共平坟1223座,迁坟16座,伐掉坟头杂树2300余棵,保护了基本农田,受到了广大干群的欢迎。在修建水泥路和砂石路时,尽量做到少开新路,少占耕地,保护粮农的利益。在科技培训和推广上,孙乐业采取了“一村一品”的方式,针对不同村不同品种的特点,选取不
同的培训重点,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四篇:杨伦同志先进事迹
杨伦同志先进事迹
杨伦,男,汉族,辽宁锦州人,2003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武警上士警衔,现任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入伍以来,杨伦同志始终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不畏艰险、奋勇冲锋,圆满完成了各项灭火救援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2年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评为“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多次获得各项荣誉,2013年6月,被评为“最美消防员”。
一、苦练本领,精通业务,夯实灭火救援战斗基础 入伍之初,杨伦虽然有一米八的个头,身体却非常单薄,许多人都担心他无法承受得了高强度的训练,但他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打消了领导和战友们的顾虑。只要一上训练场,杨伦就像一只小老虎一样勇往直前,为了掌握一个动作要领,他总是反复练习,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打牢业务基础,体能训练时杨伦总是最先开始、最后结束,俯卧撑、仰卧起坐成百地做,负重下蹲成百地压,负重长跑从不马虎。大家练时,他抢着练,别人休息时,他接着练。全身一次次的酸痛,换来的是体质一天天的增强。有了良好的体质保障,他对业务训练更加投入。每次训练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手上的老茧皮换了一层又一层,他从没叫苦喊累。勤练、苦练加巧练,杨伦的业务成绩很快就在同批战士中脱颖而出,一年以后,他从一个头重脚轻底子薄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精通业务的合格消防战士,并被破格提拔为班长。在打造消防铁军活动开始后,杨伦又主动申请加入铁军攻坚组,并立下军令状,一定在铁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近3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中,他刻苦训练、挑战极限,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和业务技能,实现个人能力的飞跃,强化了顽强的铁军精神、掌握了全新的训练方法。近年来,随着职能使命的拓展,部队装备大量高精尖的特勤器材,为了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器材,杨伦对每一件器材都认真研究、练习使用。特别是有些进口的装备,连说明书都是外文,杨伦就查词典、请外语老师翻译,自己再按照说明书摸索着使用,现在,部队装备的8大类60多种数以千计的侦察、救援、破拆、照明器材他都能够熟练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与装备的合力。
二、冲锋在前,敢打必胜,在危难中解救群众生命 当兵就要打仗,而且还要打胜仗,这是杨伦心中始终坚持不变的信念。入伍以来,杨伦先后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次,特别是他所在的特勤中队,承担着全市的急难险重任务,而他作为执勤中队长助理,更是每一次战斗都冲锋在前。2010年5月21日,双鸭山市建龙集团硫化车间发生火灾,正在生病的杨伦刚从医院输液归队,听到出警命令后,顾不得生病的身体,迅速穿上战斗服登上车赶往现场。火灾现场一片狼藉,火光冲天,硫酸等化学物品在大火的烘烤下随时
可能发生爆炸,情势万分危急。杨伦毅然请缨,冒险深入一线作战,面对肆虐的火魔,他毫无惧色,忍着高温与大火搏斗了近1小时并最终扑灭大火。2012年10月15日7时52分,双鸭山市集贤县自来水公司第二净水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8名人员被埋压。坍塌事故现场,楼板和瓦砾全部坠落于长13米、宽8米范围内,形成了高约2.7米的建筑废墟。东侧残存的山墙随时可能发生倒塌,西侧办公楼墙体也已变形,悬挂着残存的楼板,随时都有坠落并引发西侧办公楼垮塌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杨伦又冲在了最前面,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开展救援工作。由于不能动用大型机械,他只能用双手不停地挖掘、搬运,手套很快就磨穿了,手指磨破了,鲜血染红了砖石,但救援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12时30分,杨伦在探测位置发现了1名被困人员,迅速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随后,他戴着抢险救援头盔,倒立着身体一点点地往里挪。行至1米处,木方和钢筋挡住去路。杨伦冒着被砸伤的危险解下头盔,试图向前推进,可是宽度仍然不够,肩膀还是没办法过去,狭小的空间弥漫着木屑、灰尘,杨伦的眼睛早就迷了,眼皮被眼睛里的异物磨肿充血,耳朵里也塞进了小碎石和木屑,但他对这些都全然不顾,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并最终在13时28分将生还者顺利拉出废墟,这场战斗中,杨伦和战友们先后挖掘出6名遇
难者遗体,抢救出2名生还者,最后一名生还者被救出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10几个小时了。
三、不畏生死,临危不惧,展现消防官兵道义担当 入伍以来,杨伦参加了2005年哈同公路特大交通事故救援、2006年五环体育馆火灾、2007年建设路工地塔吊倒塌救援、2010年卧虹桥车辆事故救援、增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增援伊春乌马河鞭炮厂爆炸事故等大型灭火救援战斗,先后从水中、高空、高速公路、井下救出遇险群众30余人。特别是在2010年3月29日岭东区旱井救援中,杨伦先后三下深井、与死神较量,最终将被困群众救出。事故当天,青山社区暂住居民张振清不慎坠入旱井,该旱井深约30米,上半部为方形,直径1.5米;下半部为圆形,最窄处直径仅为0.6—0.8米,井内氧气含量不足。张振清坠井近1个小时,先期赶到的120急救人员将一个医用氧气袋扔入井中以维持其生命。在做好个人防护后,杨伦携带救生绳索和安全腰带,利用全身辅助吊带下井,因井下10米左右十分狭窄,佩戴空气呼吸器无法深入内部,杨伦重新返回地面,将空气呼吸器换成医用便携式氧气袋别在腰间,第二次深入井内开展救援。到达井底后,杨伦发现先期投放氧气袋内氧气已经用完,张振清因缺氧意识开始模糊。为挽救张振清生命,杨伦将自己的吸管给他呼吸,并解下安全带,准备给张振清系上。就在此时,张振清情绪开始焦躁,紧紧抱住杨伦不放,使救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由于缺氧,杨伦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四肢渐渐无力。在接到绳语求救信号后,地面官兵迅速将杨伦拉至地面,杨伦已经昏了过去,浑身无力瘫倒在地上。井底缺氧是这次救援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杨伦的意识刚刚清醒,就建议指挥员向井底送风,加速空气流通。鉴于杨伦的身体状况,指挥员准备派其他官兵下井救援,此时,杨伦经过吸氧已经恢复了体力,他再三请战,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并且与被困人员有过接触,容易安抚被困者焦躁的情绪,且在攻坚组中自己的灭火救援经验最丰富、综合素质最好,完全可以胜任救援工作。在得到指挥员同意后,杨伦第三次下井救人,并最终将被困群众安全救至地面。
四、播洒大爱,传递文明,亲力亲为促进社会和谐 在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同时,杨伦还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与驻地群众建立了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用自己的满腔赤诚抒写了新时期消防军人爱民为民的博大情怀。在尖山区朝阳社区,有一位伤残老军人杨富,贫困无依、百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2005年,杨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去看看老人。走进老人低矮破旧的屋子,看到老人清贫的生活,杨伦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消防兵灭火救援是为了群众安全,让群众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不也是自己的责任么?从那以后,每逢休息日、节假日,只要一有空闲,杨伦就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
节省的钱给老人买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的小屋从此有了生气,时常还会传出老人幸福的笑声。杨伦还通过一切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群众的爱,不断积累社会和谐的正能量,他先后在家乡锦州、哈尔滨、双鸭山义务献血近20次,总计献血7000余毫升,并在每次献血后留下联系方式。2011年11月23日8时,特勤中队的值班室接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急需A型血的血小板进行手术和化疗,请杨伦给予支援,这一情况异常紧急,若不及时帮助解决,该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由于采集血小板需要验血、分离等程序,时间较长,而且血小板要相符,合适捐献者很少,由于病人病情刻不容缓,市血站为此在双鸭山地区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寻找合适的捐献者,而杨伦符合要求。得知情况后,杨伦紧急赶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主动捐献血小板救助患者。经过三个小时的化验、采血分离,从杨伦同志所献血液中采集了1个单位的血小板捐献给患者,经过专业的处理,患者当日即输上救命血。2012年5月29日上午,在外出办事返回的公交车上,杨伦发现有小偷已经把手伸进了一位老人的口袋里,他抢前一步,一把抓住了小偷的后衣领,小偷见被发现,想夺门而逃。“快关车门!马上把车开到派出所!”杨伦立即做出反应,在司机师傅即将关闭车门的一刹那,有几名疑似小偷同伙的人使劲拥挤接应,那名小偷竭力挣扎,最后衣服被挣断,落荒而逃。
2013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活动,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在新闻联播等多个栏目展播了20名候选人先进事迹。在网络评选、媒体寻找、群众推荐的基础上,活动评委会评选出了10名“最美消防员”和10名“特别关注消防员”,在6月14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杨伦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最美消防员”的奖杯,他用自己的执着付出赢得了社会群众的最高赞誉。
第五篇:杨苗苗同志先进事迹
杨苗苗同志先进事迹
杨苗苗是蚌埠巿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107路(苗苗线路)负责人兼1060号车(原102路1451号“共产党员示范车”、“十佳红旗车”、“苗苗车组”)驾驶员,中共党员。她出生于1976 年6月,1994年7月参加工作,在迎来送往的十米车厢里,辛勤耕耘了 16个春秋。她以甜美的微笑、温馨的服务,播撒爱心真情,奉献美丽青春,被誉为公交行业“微笑天使”。16年来,她安全行车70余万公里无事故,节约燃油6.8万余升,经济价值约30多万元;服务乘客200余万人次无投诉,车厢服务合格率、车辆整洁合格率始终保持100%,先后荣获蚌埠巿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珠城“十大女杰”、“三八红旗手标兵”、省交通系统先进生产者等多项荣誉,并获全国海员工会“金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所服务的1451号车组,相继被授予公交党员示范车、巿巾帼示范车、省交通系统“工人先锋号”、省、巿模范车组等称号。最近她所在的102路苗苗班(车)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平凡岗位做奉献十米车厢献青春】
杨苗苗多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早上班,迟下班,满勤满趟尽职尽责,加班加点不计报酬。16年来,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没有因个人原因少跑一趟车。孩子出生刚满4个月,她就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回到工作岗位。孩子哺乳期间,每天都是母亲将孩子送到车场,利用班间小憩时间,匆匆喂上几口奶。发车铃一响,便含泪推开尚未吃饱哇哇大哭的孩子,微笑着投入营运。孩子高烧40度住进医院,她将工作服带到病房,凌晨三点吻别两脸烧得通红的儿子,心里充满了歉疚。
杨苗苗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加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取得了经济管理本科学历,自学了驾驶、维修、乘务心理学等多种业务书籍和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各种读书演讲和竟赛活动,7次获得局、巿、省级演讲和知识竞赛一、二等奖。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节能降耗,她需心向老师傅学习驾驶本领、修理技术和节能决窍。常常像男同志一样,在车下爬进爬出,弄得一身油污一身泥。她坚持在修理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排除车辆油电路故障,多次被电火灼伤手指,被工具划伤手臂,终于用斑斑伤痕换回一身过硬的快速排障技能。一个雪后清晨,她在出车前的例行“三检”时,发现车辆气管被冻,这势必造成气压下降,剎车失灵。于是她毫不犹豫地钻进车底,躺在结冰的地面上排除故障。当她艰难地从车下爬出时,头发竟和地上的冰冻在了 一起。行车途中,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病车上路;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不抢点、不压点、不违章,并总结出“40字安全操作法”、“26字节能法”,在同事中广为应用。她还和父亲一起,研制出经久耐用、实用―6 ― 性很强的安全自动报警装置,受到驾驶员们的高度评价。精心整饰车容车貌,坚持车辆一趟一扫,稍有空闲,就擦玻璃,拖地板,洗刷车辆后,及时擦净座椅水渍,始终保持车厢整洁、玻璃明亮。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她走街窜巷,考察了解沿线主要企事业、新建居民小区的地理位置和客流情况,研究分析不同乘客的心理状态,探索服务方法,努力当好乘客的向导和城巿文明的宣传员。
营运服务中,她视乘客为家人,热情主动,细致入微。车辆进站后,她总要观察一下有无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上车,尽量将车停在他们身边,并友好动员其他乘客让座,耐心等待他们扶好坐稳后才起步行车。对行走困难的乘客,搀上扶下,或请同车乘客代为照顾,感动得一位盲人大妈特意让自己老伴专程到车场,谢谢这位好心姑娘;下雨天,路边有积水,停站时她尽量避开水洼地,以避免上下车乘客弄湿鞋袜;为了减少乘客等车之苦,她坚持“有空让上跑来等”,时常二次停车上客;每趟车她都规范使用电脑报站器,准确报请行车路线、方向、到达站,提前预报下一站和转乘线路,及时疏导乘客文明乘车,互助友爱,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对乘客的咨询,她有问必答,百问不烦;对不文明乘客,她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得理让人,以自己的文明行为感化乘客,净化车风。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服务理念,用真情对待每一位乘客,以微笑拉近与乘客的距离,把车厢营造成如家般温暖,让温馨洒满车厢每个角落。她经常挤出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学政治、学技术、学文化,手把手教练新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规范操作、文明服务,满腔热情地向同事们传授安全知识、节油技巧、服务经验,指导党员示范车驾驶员从细节做起,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
【乐于肋人显爱心无私奉献树形象】
杨苗苗谦和善良,爱心无限,扶弱济困,助人为乐,说不清她究竟做了多少好事,老人称她“好心闺女”,孩子叫她“雷锋阿姨”,邻居说她是“公交李玉兰”,乘客说她是“蚌埠李素丽”。每年她都从微薄收入中,抽出钱款资助一名贫困孩子上学,2次为灾区孩子汇去爱心书包;一位外地乘客钱包被盗,她解囊相助;一位老人被汽车撞伤,肇事者逃逸,她顶着被误解的风险,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一位残疾青年失去生活信心,意欲轻生,她耐心疏导,送吃送穿,陪他看电影,逛公园,鼓励他学电脑,使其重树生活信心,现已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她在家人协助下,多次自费购置砂石,充填坑洼不平的道路,以减少车辆颠簸,保证乘客安全„„
她还积极参加送温暖、送清凉、文明宣传、维护站车秩序、抗击非典、抗洪救灾等志愿者活动,并在集团党委和所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建立了苗苗工作室,针对创建活动和日常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应对措施,开展服务创新、技术攻关和互帮互助活动。
2010年4月7日,蚌埠公交集团二分公司收到一张“希望工程”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寄来的捐款证明,上面写着:资助者杨苗苗,捐款500元,受助学生是巢湖巿居巢区天河街道中心小学4年级学生赵景航。从2007年开始,杨苗苗就开始资助这个叫做赵景航的贫困学生,每年500元。像这种资助贫困儿童的事,杨苗苗做的不止一件。她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向安徽省希望工程捐款。就在去年,她还为贫困儿童捐献了一个“爱心书包”。她说,“那种眼神让人心疼,使人无法忘怀。我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我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做出我的微薄贡献。希望我的行为,能够使周围的人受到触动,众人拾柴火焰髙,只有大家都能投入其中,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杨苗苗说,她会一直坚持下去,为贫困孩子能读书上学,尽自己一份心。参加工作的16年中,杨苗苗共计拿出捐款约2万余元。在她的带动下,身边很多同事纷纷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需要帮助的孩子的关爱。
杨苗苗每年都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达20次以上。2010年,在“蚌埠巿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中,杨苗苗作为全巿驾驶员代表发言并郑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姓名。在蚌埠团巿委、运管处团支部、蚌埠公交集团团委组织的“蚌埠巿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乘车劝导活动”中,杨苗苗作为蚌埠青年志愿者代表,带领着来自不同岗位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冒着似火骄阳走上各个公交站台,用亲切的语言,礼貌的举止,宣传文明乘车倡议书,维持站台候车秩序,受到蚌埠巿民的高度赞扬。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公交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调动员工创优热情,激励员工群策群力创一流服务,集团公司启动了文明服务“品牌”工程。杨苗苗为模范典型,对其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服务规范进行了归纳整理,提炼出8条操作性很强的“苗苗服务规范”,在全体驾驶员中开展了推行“苗苗服务规范”,创建“苗苗班(车)组”、“苗苗线路”活动。将杨苗苗所在车组正式命名为“苗车组”,作为品牌服务的“标杆”,制定了 6项考核标准,9条考核细则,分三个层级进行考核,并拉开档次予以相应奖励。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创优热情,广大驾驶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看别人先进为自己争当先进,车容车貌焕然一新,服务质量明显改进。目前,集团公司已拥有各级“苗苗车组”239个,占营运车组总数50.1%。大批服务新秀脱颖而出,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服务投诉大幅下降,社会满意率显著上升。杨苗苗,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为企业、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