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杜xx,1965年出生于xxxx县xx镇,家中兄弟六人,排行老三;他,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儿时的记忆只有一个字“饿”;他,不到1岁就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9岁才上小学,16岁初中毕业开始走进社会,尝尽生活不易。
他,身残志坚,学习裁缝,开店做衣服,曾将裁缝铺做到了镇子里最好的一家;他,和弟弟一起从经营大排档到矿业开发,从筹建星级酒店到正式运行,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六弟引导和帮助他成为xx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再到“另起炉灶”——成立运营xx县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他,发展不忘反哺社会,多年来以公司名义或自掏腰包参与各类公益事业,带领残疾象棋选手外出比赛,赞助市、县象棋比赛、蓝球,支持家乡乡村振兴事业,累计投入资金百多万元。
他,就是xx省xx瑶族自治县华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xx瑶族自治县工商联副主席、xx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商会会长、xx瑶族自治县棋类协会会长杜xx。他说,天道酬勤,自身的成功还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要会感恩,回报社会,才能走得更远”。
一、年少苦难,他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如意
杜xx,1965年出生于xx省xx北的xx瑶族自治县xx镇一个名叫xx的小山村。他从出生到成长的年代,正处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他出生时,大哥10岁,二哥3岁,那个时候,农村人还要考挣工分过日子,父亲下地干活,母亲背着二哥抱着他还要放牛、打猪草,常常因为家中男娃多,家中每年都借粮度日。
“1岁多的时候,同龄的孩子都已经会走路,但我不行。”杜xx说,后来母亲告诉他,他父母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他得了小儿麻痹症。缺衣少吃的年代,至于病因也未能查清,直到4岁多,他才会慢慢挪步,因为腿脚不便,他9岁才开始读书,上小学一年级。
杜xx读小学一年级时是和小两岁的四弟一起入学的,那时候他的五弟和六弟都已经会走路了。“家中6个男孩,日子过得可想而知。”他回忆说,因为家中实在养不起6个孩子,他读书时19岁大哥已经参军入伍,少了一个大男孩吃饭,但家中的生活并没有改善多少。
“饿”是杜xx儿时最深的记忆。他说,那时候别说吃肉,能吃饱饭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奢望。好在,他的父亲是头脑灵活的人,在那样特殊的年代,曾带领村中的青壮年到隔壁镇的矿上给人打工,曾创造每人一天两块多钱收入的奇迹,不仅让家里度过了饥饿年代,父亲也带领全村很多人度过了艰难岁月,“我父亲去世多年了,至今村里老一辈人还念叨他老人家的好”。
腿脚不便,读书也是难题。地处南方,每年4到9月是多雨季节,杜xx从家里到学校要经过一条河,多雨季节河水勐涨,他无法过河读书,即便小雨四弟可以过河去读书,他也过不了河。不过,不便行动的他在家也不忘记学习,他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小学、初中时代担任班长。
1981年,16岁的杜xx初中毕业。二哥还在读高中,家中还有三个弟弟要读书,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家中经济状况,他没有继续读书。“日子太难了,父母养我们兄弟几个太辛苦。”他回忆说,初中毕业回家后,自己放了一年牛,“腿脚不好,无法干田里的重活”。
看着家中的生活没有多大起色,杜xx心里也急。不安分的他在村头借钱开了一家小卖部,经营了三年,后来小卖部多了起来,他就到与xx相邻的连州市区学习裁缝一个多月。“培训费加生活费一共100多元,是父母到处借来的。”他回忆说,在学习裁缝时候,自己比谁都认真。
学到裁缝技术后,杜xx在自己家的小卖部兼开裁缝铺,一边经营小卖部,一边帮人做衣服收点工钱。1989年,手里有了一点积蓄的他,来到镇里继续开裁缝铺,一直开到1996年。
“我腿脚不好,无论是上学还是走向社会,总会听到有人私下叫我瘸子,但我从来不和人争吵。”如今谈起这些,杜xx说,生活是自己过的,只要自己努力,乐观面对,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我的裁缝铺做到全xx镇最好的一个,诚信经营,每年到春节临近,我要帮人做的衣服做不完,要请人帮忙才行,当然收入也非常可观的”。
二、天道酬勤,一路艰辛伴随企业发展壮大
创业艰辛,一名残疾人创业更艰辛。杜xx深知这一点。他说,帮人做衣服时,想他那个样的老手,一天也只能做一条西服,有时候有七八个客户的衣服等着要,他和请来的人要加班加点才能完工,“我们常常是铺子关了门,吃过晚饭后还在裁剪布料,有时候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确保客户在限定的时间内能拿到质量有保证的衣服,每天早上铺子还要准时在7点多开门营业”。
“天道酬勤,商道酬信,学道酬苦,业道酬精,人道酬诚。”在杜xx看来,勤能补拙,做生意要讲诚信,做人要厚道,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将生意做好。
他这样认为也是这样的做。
随着成品衣服大量出现在市场,裁缝铺的生意逐渐萧条。杜xx开始转行。1997年,他和六弟杜万青在xx县三江河畔开了一家大排档,从六张张桌子干起,杜万青负责到连州购买食材,他负责招呼客人,事无巨细,他和六弟齐心协力,通过几年的时间,将大排档做得红红火火。
“我和六弟的大排档做到当时xx县城最红火的大排档。”他说,晚上吃宵夜的时候常常需要排队等候,他们的食材不仅新鲜而且物美价廉,客户都赞不绝口,回头客特别多,“做生意就是做人,人做好了,生意也就做好了”。
杜xx和杜万青兄弟俩还有着商人的长远目光,在大排档生意好起来后,他们兄弟二人将大排档周围几十亩地购买了下来,后来盖了宾馆,一遍经营宾馆一遍经营大排档,几年以后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左右,杜xx和杜万青将大排档和宾馆让人承包经营,兄弟俩开始入手矿业开发,并在矿业开发中继续积累财富。2012年,有了一定的积蓄的杜xx和杜万青,在xx县城团结大道旁利用之前购买的一块地,筹建杜万青创立的如今颇具影响力的中和实业集团旗下的中和国际大酒店,直到2015年底该酒店正式运行。
中和大酒店按照准五星标准打造,杜xx全程管理和跟踪筹建,总投资过亿元。在酒店筹建过程中,他付出别人多得多的心血。“从建筑材料购买到施工过程,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他说,那几年是他人生中最累的几年,后来酒店建成、装修、招聘、运行,都是由他主导完成。
“在筹建中和大酒店过程中,中和实业集团同时在外省投资几个亿建设水电站,酒店筹建的资金压力很大。”杜xx说,为了节省建设费用,他常常在酒店建设工地起早贪黑,尽可能节省每一分钱。如今,中和大酒店是xx当地最好的星级酒店之一。
2016年,杜xx退出中和国际大酒店的管理和运行,在家中思考了一年的创业转型思路。“亲兄弟明算账,总在一起搞企业,也有些不便。”他说,经过一年的思索和市场调研,2017年,他做了两件大事:在清远市购买房产,利用开设大排档的经验建立一家大酒楼——位于清远市区峡山东路的湘粤楼,总投入超过一千万元,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筹建了xx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xx县华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司业务还涵盖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物业管理等,解决几十人就业,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三、终有成就,以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社会
在杜xx的观点中,他认为只有有了自己的企业,才算是创业取得一点点成功。湘粤楼运行至今平稳发展;华联公司运行以来,业务最好的时候,一次性和客户签订了十几辆汽车共计200多万的购车合同,“这是我诚信经营和勤奋努力换来的,虽然不易,但我知足”。
在杜xx的脑海深处,他认为自己今天取得的一切,不仅是“天道酬勤”,更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是党和政府对于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才有了现在的他,“我创立公司,就享受了残疾人应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我很感谢所有帮助过的人,也感谢这个时代”。
饮水思源,懂得感恩和回报。这是杜xx做人做事的另一面。他从小爱好象棋,棋艺不错,是xx瑶族自治县棋协会长,作为会长,为了提高xx的象棋水平,他带领xx象棋爱好者尤其是残疾象棋爱好者,奔赴xx多个市参观学习、参加比赛,很多时候费用需要他自己垫付,累计自掏腰包十几万元;他以华联公司的名字多次赞助市、县象棋比赛、篮球赛。
杜xx去年当选xx三江镇商会会长,作为商会会长他多次组织商会成员到位,到中秋、春节等节日里,深入山区看望慰问贫困户、困难群众、留字儿童,自己也自掏腰包捐增给贫困户和困难群众;拥军爱军,组织商会和xx消防官兵进行联谊活动。
今年xxxx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杜xx受邀参加,现场出资支持;对于家乡xx村,他虽然早已经不再那里居住,但仍旧支持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数十万元。
目前,杜xx正在修建家乡的一条长3公里的乡道,年前开始的,他已经垫付了资金200多万元,工程量已经完成80%,今年5月前就能建成通车。“我在xx开裁缝铺多年,和很多xx的父老乡亲都熟悉,所以这个工程从建设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民事纠纷,县里主管部门和镇里党委政府都非常满意。”他说,这就是做人的缘故吧。
谈起开裁缝铺的岁月,不得不说,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回报乡亲了。他说,自己小时候家里穷,乡亲们没少帮忙,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家各户都不富裕,一些人春节前到他那里做身新衣服,一件衣服才两块多钱,但有时乡亲们也拿不出手,赊账,“有的乡亲手头宽裕了,就会给我,有的乡亲确实困难,我也不能催账,时间久了就没再要,每年下来都有几百元的工钱收不到”。
几百元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但杜xx却说,这点损失他并不计较,“因为我不要,并不代表那些乡亲们不记得,现在每次回老家,这些乡亲们的日子都好过多了,还会经常提起,路过家门口总会热情邀请到家里吃饭,人家记得咱的好,其实这就够了,被人惦记着好,人生已经赢了”。
对于未来,杜xx这名今年已经53岁的中年汉子说,希望自己的华联公司能够越做越好,希望在公司做好的同时,有更多的能力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力量,也通过商会凝聚更多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篇: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
王zz,女,汉族,1976年5月出生,z省z市z县z镇z中学教师。
王zz[全国模范教师]-简介
王zz是z省z县第三届、晋城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她幼年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但身残志坚,多年来为教育奉献青春,矢志不渝。从教14年来,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出“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积累中悟语文,她总结的“阅读写作辅进法”、“阅读中的整析—详析—整析法”、“师批作文三步法”、“自批、互批作文三
步法”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关爱学生,长期担任班主任,是学生信赖的好老师。在z省第四届班主任素质展示活动中,她荣获综合一等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z省优秀班主任、“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等荣誉。
王zz[全国模范教师]-成长
王zz的命运是坎坷的,6岁时的那次车祸不仅阴暗了她的童年时代,更夺去了她的整条右腿。求学途中,她屡遭拒绝屡抗争,屡遇艰辛屡克服,她在爱的海洋中练就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感恩的情怀。她说,她要接过老师手中的接力棒,将爱的接力进行到底!1997年她从晋东南会计学校毕业以后,应聘做了z县z镇z中学的临时教师。
王zz[全国模范教师]-登台
初登讲台,摆在她眼前的是站上讲台后如何用拄拐的右手往黑板上写粉笔字的困惑,是如何面对纯真孩子眼中那份惊奇与愕然的无奈,是如何将自己满
腹的知识和理念正确灌输给学生的不解……坚强的她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能!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开始了自己倔强的练习:家里的院墙上,她挂上了学校的小黑板,只要是在家的时候,她就尝试着举起右手,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往上面写字。刚开始,尺度把握不好,还没抬手,拐杖便倒向了地上,好不容易练到拐杖不倒了,手又够不到黑板的高处了。终于会在抬起右手时用右胳肢窝夹住拐杖了,才发现,哪里能只站在一个地方写字呢?只好又想个辙,用她的残下肢把住拐杖的扶手、用右胳肢窝赶紧夹住拐杖的最高处迅速移动身子,实现板书时的连贯书写。
以为习惯了,板书的困惑是消除了,却又发现,教室的黑板比墙上挂的小黑板要宽很多,还得练习如何弯下腰往黑板的下方写粉笔字……整整几个月,她不倦地练习着、发现着、改进着。当那一天,终于能在黑板上写出一手规
范、连贯的粉笔字时,她心头涌起的,不仅仅是喜悦和激动。扭过头去,凝视黑板,她忍住了就要喷涌而出的泪水;扭回头来,笑对学生,她用满眼的自信告诉孩子们,一切皆有可能!
工作中,她积极向老教师请教,钻研他们批阅过的作文、作业,吃透他们备的每一节课;她在台灯与星月的争辉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墨香与笔灰的竞赛中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她刻苦锻炼教师素质,勤奋研究教育理论,并积极结合当地的教育实践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1998年,她被破格聘为了学校的正式教师,从此,她更是走上了执着探索的教改路。
王zz[全国模范教师]-教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她学理论,探方法,到太原参加专业的理论培训、又自费到扬州参加全国中语教改新星的高峰论坛。每天晚上,她都认真地研究那些有经验的老师批改的作业、批
改的作文,每一个符号、每一处修改,她都仔细琢磨。她订的资料,摞成了案头高高的小山,她做的笔记,汇成了枕旁涓涓的细流……她和学生敞开心扉地交谈,了解他们对课堂的渴求。
语文教学中,她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宰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注重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在阅读中注意发现潜在的写作引导,在佳文欣赏时不忘阅读能力的渗透。她自创的“阅读四步法”、“问题引导法”、“文言文自学法:讨论法+引导法”、“课堂四步四点法”等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她更是注重对学生内心感悟的引导,思维扩散的启发。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下大雨之前狂风大作的时候,她会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进行现场感受。他们看地上的小草小花、看空中飞舞的纸片塑料袋、看风中树叶的狂摆方向、看雨线随风变化的情形,他们品味狂风
中行进的艰难、体会风中张口说话时口中含沙的痛苦、联想此刻依然在外面行走、劳作的父母……
她还在作文的批改上大下功夫。平均一篇作文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遇到写得不错的作文,甚至需要一节课才能判完一本。而作为班主任的她,白天是根本没有时间能静坐下来批作文的,于是晚上熬夜批改就成了常事。每隔一星期,就需要有那么2—3天熬到深夜1、2点钟的时候。作业的判阅中,她从来没有因成绩的因素而略判或少判过一本,每一本她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仅仔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总是借这块宝地和学生交流情感,用鼓励性的批语给学生以信心。多年来,她先后总结出了“阅读写作辅进法”、“阅读中的整析---详析---整析法”、“师批作文三步法”、“自批、互批作文三步法”。
2004年,她作为班主任代的第一届学生参加中考,他们的语文成绩及总体成绩一举获得了z县第一的好成绩,语文优生率达到52%。2005年至今,她几乎年年带初三,她所代班的语文成绩也一直保持在z县、晋城市前列。在她的有力带动下,z中学的语文成绩也雄踞z县前列。执教以来,她已送出了8届毕业生。她代出的学生,有身在农村艰苦创业的,有与她一起站上优秀教师领奖台的,有已成为单位精英、骨干的,有仍在大学里奋进拼搏的,有被保送就读研究生的……
王zz[全国模范教师]-荣誉
先后有多篇论文、随笔、案例故事、教学设计等在国家、省、市、县级比赛中获奖,并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
第三篇: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教师篇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2007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
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接着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1)班班主任。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个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被撞出20多米。殷雪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4月7日,金坛全市举行追悼大会,灵车所到之处,沿途10万多名群众含泪相送。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对同事,殷雪梅
也满腔热忱,毫不保留地向年轻教师传授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及班级管理等经验。新课改开始,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殷雪梅自费订阅多种杂志,将好文章一一摘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殷雪梅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公认的,每次民意测评,她的得票都很高,学校多次想把她推荐为市里的优秀教师,可她总是一再谦让。2001年6月,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申报市先进工作者的表格发给了殷雪梅。三天后,她却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还给了校长,希望学校把这一荣誉给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殷雪梅的英雄壮举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省教育厅表彰她为英雄教师。人事部、教育部、江苏省委号召向殷雪梅学习。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美国华人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法国欧洲时报等4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设立“殷雪梅事迹专题100多万网民发帖悼念。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方永刚
方永刚,男,44岁,中共党员,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备课、撰写著作和文章。他读过的《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书的四周全被磨破了,厚厚的封面也由于反复翻阅快被磨穿了,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思所悟。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方永刚就像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战士,哪怕十几分钟的课都充满激情,他的课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1次。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
称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钟南山
钟南山,男,71岁,中共党员,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钟南山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较早确立了广东的病原,并率领团队总结出“三早三合理”的诊疗原则,成为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他积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专家门诊,为患者服务;他坚持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教导学生“学本领和学做人相统一”,以身作则弘扬“医德就是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的价值观。钟南山是我国呼吸疾病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他和同事一道努力,使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2003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05年主持的《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和答辩。钟南山积极推动呼吸病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我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鉴于他的学识和贡献,他成为世界慢性气道疾病防治执行小组组员,2006年底又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急性重症传染病应急委员会顾问,参与国际急性传染病咨询工作。钟南山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参政议政,积极献言进策。近年来他对“看病贵”问题极为关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议案,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钟南山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参加社区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
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韩瑜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2003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2003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03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第四篇: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殷雪梅
前一段时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评选道德模范的热潮。社会上树立了一批被人民认可的道德典型。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们平凡得就如身边的你我他。他们把平凡谱写成了不平凡,从平民英雄上升到我们心中的道德楷模。
殷雪梅,女,中共党员,生前系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城南小学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她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殷雪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常说,“对学生没有真诚的爱,就不是好老师。”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年,她不仅将教师当作职业,更当作崇高的事业。与她共事多年的老师说:“殷老师爱学生是出了名的。”1999年秋开学第一天,一名智障学生看到殷雪梅走来,捡起砖头就朝她砸去。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也没有放弃。学习跟不上,帮他补课;家境贫寒,就把为儿子买的新衣服送给他,还常带他回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对同事,殷雪梅也满腔热忱,毫不保留地向年轻教师传授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及班级管理等经验。新课改开始,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殷雪梅自费订阅多种杂志,将好文章一一摘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分享。殷雪梅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成绩是全校公认的,每次民意测评,她的得票都很高,学校多次想把她推荐为市里的优秀教师,可她总是一再谦让。2001年6月,校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把申报市先进工作者的表格发给了殷雪梅。三天后,她却把一字未填的表格悄悄退还给了校长,希望学校把这一荣誉给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
2005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组织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从影剧院返校。途中,一辆轿车突然飞驰而来,万分危急中,殷雪梅挺身而出,张开双臂,奋力将6个学生从马路中央推到路旁,自己却被撞出20多米。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崇高的师魂。殷雪梅去世的消息传开后,自发到灵堂吊唁的各界人士达5万之多。4月7日,金坛全市举行追悼大会,灵车所到之处,沿途10万多名群众含泪相送。在这里让我们向所有的道德模范致敬。
所以,让我们紧握住道德,紧握住这最伟大的力量,为明天,为未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小学生,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齐心协力,让道德之光普照我神州大地,愿德耀中华!!
第五篇:自强模范
自强模范
姓名:李艳伟 性别:男 年龄:42 学历:大专
残疾等级:4级肢体残疾
只有启程,才能远航。只有拼搏,才会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收获。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幸福。
我出生于素有 “小江南”之城的吉林省集安市。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环境培育了我好静的性格。我没有出众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残疾人,但我时常把自己的心中布满阳光,让阳光普照大地。下面我就讲述一下我的创业历程。
因患小儿麻痹导致的肢体残疾,从小就在别人的歧视眼光里长大,但我没有退缩,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面对生活。在我高中毕业以后,自己开了一个小卖部,那时就立志要挣到一万元。我努力了几年,终于达到目的了。后来和别人买了一辆花甸东沟到集安的一台小客,起初生意很好,每天都起早贪黑,生活过得很充实,可是天不随人意,有一天,车从花甸东沟出发,还没到集安的时候,车为了躲避路上的牛翻到了沟里,当时我也在车上,腿都软了,脚上扎了一片玻璃都不知道,晚上回到家感觉很疼,才发现。当时车又没上保险,不得已把车卖了。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想,也不能在家这么呆着呀,于是在集安与别人买了一辆出租车,白天雇的司机,晚上自己开车,就是再累,为了生活也得坚持。我本着不怕苦、不怕累、别人走一步,我要走两步,常人一步是70厘米,我只能40公分,就像张海迪说的那样,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一十次爬起来,只是要能爬起来,我就要有进无退。经过5年的努力我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这时候的我已经结婚,于是决定拿出一部钱给我爱人开了一家五金商城。我又用剩余的资金与朋友在市里开了一家招待所。经过我和我爱人的共同努力,加之市里对残疾人的扶持政策和市残联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2002年我拿出所有的积蓄涉足房地产行业和畜牧业。
集安市焱伟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具有三级房地产开发资质。这些年来,公司坚持“以信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和“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先后开发建设了绿江村改造工程、太王安置工程和梦景园小区工程,工程质量全部达到了国家备案标准。公司机械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具备了工业、民用、商业、医疗、仿古建筑、装饰装潢等多项房屋开发与施工能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集拆迁,建材、物业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努力为我市城市建设、经济腾飞和构建和谐集安做出自己的贡献。
集安市金洲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集安市凉水乡。公司基地占地面积50132.8平方米,公司现年销售额1,500万元左右,固定资产2,154万元,其中:净资产1,113万元,有正式职工3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10人,经营网点138个,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省农资协会会员单位,公司主营绿色无公害商品猪的繁育、养殖、销售、加工以及利用粪便、污水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发电、取暖。沼液进入农田产出绿色无公害玉米,玉米喂猪、沼渣进行有机菌种栽培的循环经济链条。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做让百姓放心的菜篮子工程。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拉动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不会抱怨社会我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不抱怨,不等待,不乞求,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这就是我讲的关于我平凡而不普通的敢于挑战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