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9-05-12 01:4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

第一篇: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

四陈村省级示范村先进材料

四陈村位于五河县内五固路南侧,东接全国名蟹“沱湖螃蟹”产地沱湖乡,全村820户,总人口4043人,土地面积5584亩。四陈村是粮食大村,丰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农民人均收入年收入5500元。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五个好”党总支、省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 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 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户门口,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10500元提高到

15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 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四、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建设工程。加强水利设施,逐步解决水利死角,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由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疏通和清污各组支渠,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灌溉问题。

2、道路硬化工程2011 年计划硬化5组巷道550米。

3、村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综治、计生阵地和村支部阵地建设,以及周边环境及新农村绿化建设。

(二)村容村貌建设。做好清洁家园工程,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形象,树立新农村新形象。

(三)社会事业建设。搞好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满足村民学习知识的要求,做好新型科技农民;依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加强全村卫生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全村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引导全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

(四)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1、民主管理: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的全面公开,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选举村民代表10—23人,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

3—5人的村务管理财产小组,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2、法制建设:创建“平安村”建立公安与联防队为主的专防队伍,加强基层巡逻分队工作,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析。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要让全体村民都知法、懂法、用法,维护法制、推进法治进程。

3、精神文明: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倡导“五讲四美”,村 民之间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

4、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公推直选,广泛开展主主评议,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运行机构,加强群众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健康发展。

五、规划建设组织领导规模建设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督办抓,由镇领导成立专班组织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负责抓,分管党委亲自抓,包村干部具体抓,村干部落实抓,加强领导,层层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扎实推进整体规划建设的进程。

四陈村党总支

二0一一年12月

第二篇: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北江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133户,总人口576人,共有耕地390亩,人均耕地面积0.67亩,村集体年纯收入45万元,人均纯收入6331元。2006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城区清远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广东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北江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 300 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灵洲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洲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灵洲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石角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灵洲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13200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12000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2500平方米;新装路灯105盏。投入50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35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000米,改造村中电网2500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300多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10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300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

第三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调产兴业齐致富,锦绣田园新农村

品荆楚历史,温昨日旧梦。繁华历经千年以后,已换新颜,沉寂的荆楚古道边,有一个村庄正如初燃的薪火,渐渐点亮了腾飞的希望,这就是团林铺镇XX村。XX村地处XX市南郊,国道经村西部穿境而过,北临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集镇。全村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61亩,荒山、林地 4.6亩,水面820亩,辖12个村民小组445户1815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农村治理和生产发展模式,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

园区建设显成效

2010年,XX村两委一班人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曹XX教授为XX做了5000亩农业循环产业园规划。按照“一心二翼三圈四区”的整体布局,打造XX村循环经济。目前,示范园内有xx农牧有限公司、xx蔬菜专业合作社和xx奶水牛专业合作社3个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猪(牛)-沼肥(有机)-菜(菇)”循环农业模式,生猪、有机蔬菜、奶水牛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农业循环经济初现端倪。XX循环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园区产业,同时建成了可供300余户家庭同时使用的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建造了年产5000吨的生物有机肥厂,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有机蔬菜1000亩。XX村4、5、9、11组及市农科所共80余户农户加入荆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的方式,大力发展有机蔬菜。2010年底,合作社蔬菜产量达1500吨,创造集体经济收入120余万元。村民在农闲时到园区打工,收入不断增加,2011年,XX村居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8900元,较上年增长1100元,村集体经济得到夯实。

2007年以来,XX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制定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XX也由传统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XX市循环经济示范村。近年来,XX村引进了民峰油脂有限公司、碧水蓝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依托城郊优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思路,以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企业吸收了大量的村闲臵劳动力,使农民能在自己家门口打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随着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内涵得到极大拓展,产业链条得到延伸,从单纯的农业生产领域扩大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以及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产业化与其它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了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同时提高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发展水平。

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加速推动了XX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第一产业发展为基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目前,XX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依托XX园内的自然风貌和底蕴深厚的农业文化,建设

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教育为一体,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满足市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促进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城乡互联,结对共建

XX村是省物资储备管理局新农村结对共建单位。省物资储备管理局调研组为XX新农村建设积极出谋划策,指导和帮助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选准发展项目、规范村级阵地建设并扎实推进新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同时为XX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X实现了水泥道路通村到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服务力不断加强,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科学发展初现成效。

省物资储备管理局协助XX村党支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作为工作出发点,村党总支把每年为群众办二至三件实事、好事纳入到村工作计划中去。制定了结对共建年规划和计划,成立了结对共建组织,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手拉手”活动,近两年,在省物资储备管理局的支持下,XX村完成了“村村通”道路公里,组组通完成了公里;改造了区的农电农网,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彻底清理了近公里的河道淤泥,新埋设道路涵管处;建设村级标准卫生室平方米;修建了村文体活动中心等,各项中心工作均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在省物资储备管

理局的支持下,给予万元的资金补助,支持我村实施项目建设,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方便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省物资储备管理局除每年都支持我村建设投入资金万元外,专门签订帮扶村民就业协议,既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就业。目前,省物资储备管理局已协调安臵我村名家庭困难人员就业,大大促进和谐幸福XX建设。

区、镇共同扶持促发展

村总支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村民理财小组,“一事一议”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各种议事组织参与村重大事务的决策,严格执行工作法,使村各项工作公开、透明,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实现了“监督由后到前,决策由少到多,财务由暗到明”的转变,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开展无职党员“建岗争先”和“双培双带”活动中,按照“科学设岗、以岗定责、严格考证、促进发展”的原则,设臵了守法经营诚信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等10个岗位,上岗人数达到41人。同时组织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的“双培双带”活动,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培育了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个示范基地,个示范大户,帮助和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引进组织协调土地流转,抚持种植大户,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余亩,占全村耕地的%,是全市土地流转示范村之

一。对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村总支委一班人经常深入老党员家中,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上的问题,送去党组织的温暖,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感受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

第四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通讯稿1

建设新农村和谐文化

培育新农民文明风尚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精神层面求新、求乐、求变的愿望日益强烈。城西村两委班子顺应群众需求,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畲族特色文化。在新农村文化创建工作中有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设专人强抓文化工作,把创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首的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工作进行商讨。

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一是场地建设。在村委大院内建有村文体活动中心2000多平方米,建标准室外球场1个。室内活动会堂500多平方米,设有150平方米演出台,乒乓球桌等设施。二是“两室”建设。图书阅览室,有各类科技、医学、社会图书2000余册;农村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学习室,该学习室可同时容纳100人观看,利用远教平台及时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利用该平台,帮助村民了解致富、养生等多方面知识。三是老年活动室建设。老年活动室内设有棋牌,电视,卡拉OK等布置设施,设备齐全,成为村里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四是宣传长廊的建设,包括村务财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报刊杂志,安排人员定期更换公开内容。宣传长廊能及时向广大村民传递政策法规、村内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时事政治、种植养殖技术、生活常识等相关信息,拓展了村民的知识面。全村也订有农村信息报、环球时报、新农村等30余种报纸杂志供村民阅览,传播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全体群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丰富,强抓文化队伍建设。

城西村是具有浓厚畲族特色的民族村,村民勤劳能干,能歌善舞,为城西村村文化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村民文艺爱好者的不同特长,组建了八支文体活动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每年安排专项文化活动经费3万元,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

第一,城西妇女健身队。包容全村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不限制人数,每日开展自由舞,大众排舞等活动。第二,畲族山歌演唱队。召集全村喜爱唱畲族山歌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练习,并参加演出。曾参加浙江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的敬酒山歌演出。第三,城西村篮球队,以全村青年村民为主,每个月不少于1次活动。第四,城西村乒乓球队,以中青年村民为主。第五、象棋队,以老年协会会员为主。第六,城西村腰鼓队,以城西村中青年妇女为主,参加各类表演及重大节日的演出。第七,城西村民族舞蹈队,有年青舞蹈队员12人,曾多次参加市区各类文化演出,舞蹈队自编自演的舞蹈《山韵》获丽水市第二届乡村文化艺术节二等奖,《红灯笼》获丽水市第十二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一等奖。第八,城西登山队,以全体党员为主体,共65人组成,经常性进行登山活动,增强体魄,加强村集体团结。

2011年本村共举办春节联欢、妇女节、重阳等文娱活动六次,参与群众一千两百多人次。每月放映电影1次,全年达12场,村民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截止日前,共举办文娱活动7次,放映电影10场,村老协、计生协、妇女、青年等群团也通力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由本村承办的第十二届畲族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大型歌舞演出、畲族百家宴、通宵山歌对唱等环节精彩纷呈,给广大村民群众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三、强化教育,综合提高全民素质。

全村依托党员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运用一些符合实际、争对性较强地课件,如大棚蔬菜种植、新农村建设、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等科技、法律、市场知识,让群众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真切体会文化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城西村尤其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是莲都区的“春泥计划”工作示范村。本村现有未成年人148人,高中生42人,初中生48人,小学生32人,学龄前儿童 26人,由丽水学院自愿者和我村组织的教员队伍对不同学龄的未成年人开设不同程度的课外课堂辅导,寒暑假辅导,观看电影等活动。2011年,我村共开展“春泥计划”相关活动11次,其中组织学生课外课堂辅导2次,安全救护教育活动1次,乒乓球赛2次,跳绳比赛1次,足球比赛1次,观看教育影片2次,游园活动1次。活动收效良好,改善了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如今的城西村,文化工作制度健全,管理经费落实到位,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氛围蔚然成风,构建了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三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生育,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全村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农民纯收入已超过8800元,正稳步向经济发达、文明祥和、安居乐业的魅力新农村迈进。

2012

年10月15日

第五篇: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七页)

创建省级文化示范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领导:

近年来,XXX党支部、村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以“生态、文明、小康”为主题,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抓住机遇,科学决策、发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使xxx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上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华章。

一、村庄概况

XXXX位于享有“XXXx”美誉的XXX镇南面,是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的XXXX委会全力打造的一条“品牌村”,是xx河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XXX现有农户xx户,总人口x人,共有耕地x亩,人均耕地面积x亩,村集体年纯收入x万元,人均纯收入x元。20xx年xxx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市生态文明村、xx第一村”等多项奖项,如今又向创建“xx省名村示范村”阔步前进。

村庄地理环境优越,美丽的母亲河——XX河绕村而过,南接三水市,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林丰物茂,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和“岭南水乡”。村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尽显“水乡、园林、绿色、时尚”风格。居住区四面绿水环绕,建筑物依水而建,处处绿树成荫、绿草如茵、花团锦簇、鸟语花香。在碧水、绿树、红花的簇拥之下,一座座整齐划一的现代化两层小洋房自南向北呈棋盘状排列,村道、巷道纵横交错,畅通无阻。村庄全部实现通硬底化路、通自来水、通排污渠、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上网。投资x多万元打造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与居住区隔荷塘相望,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完全满足了村民求知、求乐、求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村民生活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宛若世外桃源。

二、主要建设成果

(1)、狠抓全村经济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生活

”。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XX村委会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固农业、强工业、发展特色产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引领村民率先走上富裕的道路。

1、实施“农业立村”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X村委会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制定科技兴农战略。针对农民缺乏技术的现象,先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引导村民学习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塘鱼养殖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使xx%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大力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想方设法解决养殖户的资金困难。目前的XX村,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并建成规模化火龙果种植基地和畜牧水产业养殖基地各一个,农业生产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2、实施“工业强村”策略,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

近年来,XX镇“再生铜加工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亦带动镇内许多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XX村民自然不甘人后,通过自资、合资、贷款的方式加入到废旧金属加工的大军,并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黄金。村委会也抓住这一契机,合理引导村民从小作坊、家庭式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产业基地转移,科学规划加工场地,提供贷款担保,加大信息扶持,加强技术指导的形式,使村民的“再生铜”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也通过土地流转、出租鱼塘等途径,得以发展壮大。

(2)、狠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支部先后投入资金xxx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三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打造“生态园林示范村”。

1、全面实施“四化”“三通”工程。

近几年来,我村先后投入xxx多万元,实施“四化”建设,即硬底化、绿化、美化和亮化。硬化村道x平方米,硬化率达到100%;修建绿化带x平方米,建造绿色生态长廊x平方米;新装路灯x盏。投入x多万元,实施“三通”工程,即通水、通电、通渠、通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修建排污渠x米,铺设自来水管道x米,改造村中电网x米,户户实三网接入。

2、全面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先后投入x元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广场括篮球场1座、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室1间、儿童乐园1个、休闲公园1个、图书阅览室1间等。整个文化广场,布局科学、设施齐全、动静搭配、老少咸宜,极大地满足了全体村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每当夜幕降临、月色溶溶、华灯初上之际,这里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轻柔的音乐指挥下,翩翩起舞。这时池塘边的垂柳尽情搂动着腰肢,稻田里的青蛙也放声高歌,加入到欢乐的队伍中去。

3、全面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每年投入x多万元,免费为全体村民购买xx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使农民人人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杜绝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发生;加强贫困户的社会求助,提高全村低保护、五保户的生活补贴;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对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助学”制度,对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制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100%,辍学率为0;定期做好残疾人的供给保障工作,为村中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3)、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村风。

抓基础设施建设仅相当于给人披上华丽的外套,只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村庄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迷人魅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硬件建设,还应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文内涵,提升软实力。

1、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村委会兴建了大型、综合性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为了提高文化广场的吸引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举办春节篮球邀请赛,对抗激烈,精彩纷层,受到全村人的热捧;每年举办村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拓宽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定期开展村民读书活动、象棋比赛、老年人歌舞比赛,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群需要。并通过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远离赌博、远离封建迷信、远离愚昧无知,形成了健康、文明、和谐的村庄风气。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xxx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申请日期:XXXX年X月X日

下载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级示范村先进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典型材料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奋力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定新乡堡堡寨村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活动典型材料 堡堡寨村位于定新乡西北面,距乡政府9公里,全村总面积9.5平方公......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

    法制花开别样红——xx县xx彝族乡xx村委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xx彝族乡是xx县的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xx村委会作为县委、政府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位于xx县......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

    法制花开别样红——xx县xx彝族乡xx村委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xx彝族乡是xx县的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xx村委会作为县委、政府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位于xx县......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

    法制花开别样红——xx县xx彝族乡xx村委会“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先进事迹xx彝族乡是xx县的5个少数民族乡之一,xx村委会作为县委、政府的“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位于xx县......

    省级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

    省级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 袁晓铭,女,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人,中共党员,电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08-2班学生。在校四年,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

    全国法制文明示范村先进事迹(精选5篇)

    全国法制文明示范村先进事迹 ——记全国法制文明示范村XX县XX镇XX村 当你信步迈入XX县XX镇XX村村口,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碧绿的森林,葱绿茂密的蔬菜,一条渝鄂103省道横贯东西,沿公......

    xx同志先进事迹(省级劳模)

    甘于奉献一心为民 ——记新港镇荷塘村党总支书记陈邦斌同志先进事迹 [个人简历]陈邦斌,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于新港镇荷塘村,大专学历。1980年1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

    省级巾帼文明岗先进事迹

    某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营业部成立于***年*月,营业部现有员工**人,其中女员工占*人,占比**%。平均年龄**岁,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人,有*人获得初级职称,有*人获得中级职称,是一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