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众观点自查报告
镇“群众观点、群众立场” 主题教育自查报告
按照全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我镇在第一阶段集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谈心交流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结合 “党员进万家”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进行了分析自查,现将我镇自查”情况予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狠抓学习不放松,思想认识全面提高。在学习活动范围上,实行了全员覆盖,在集中学习的组织上,做到了“三学三结合”。“三学”一是支部委员带头学;二是支部组织集中学;三是个人分散自学。“三结合”一是自我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二是理论学习与辅导讲座相结合;三是向书本学与向先进人物学相结合。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省委书记 在省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市委书记 在我县调
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认为学习是为工作服务的,只要工作搞好了,学习并不重要,缺乏持之以恒。
2.在深化“服务群众”上需进一步加强。虽然通过努力,我们在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员的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还相距甚远,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3.制度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特别要加强制度学习教育力度,着力提升制度的执行力、落实力。
三、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抓好整改,以整改促进作风改进,以作风改进体现整改成果,努力在全镇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1.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文化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强化学习意识,突出学习重点,创新学习方法,将学习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提高中应用、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二篇:如何贯彻群众观点
如何贯彻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
——在“群众路线·怎么走”专题讨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日程安排,今天我们召开“群众路线怎么走”的专题会议,我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党的群众路线在历史各个时期发挥的重大作用
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人民群众发挥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重视群众工作。早在1922年7月,党的二大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在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7月,党的六大政治决议案中将“争取群众”作为“现时的总路线”进行明确。由此可见,党从成立的早期,就已经有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自觉。
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民众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队伍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诠释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内涵,开辟了群众工作新领域。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典型的全国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党放手发动群众,积极践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建立了以**为核心的中央苏区。1929年9月,在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门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强调要树立群众观点,重视群众工作,明确提出各项工作都“要经过群众路线”。与此同时,项英、博古、张闻天、刘少奇等,也都从各自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如何处理党同群众的关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等问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正是这许多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才使曾经一度风雨飘摇的党组织取得了多次反围剿的胜利,谱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史诗,最终在延安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大本营。可以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不断摸索,进一步厘清了党对群众工作的认识,孕育了党的群众路线。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党的军事思想与战略中的完整体现。他要求“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夺取抗战的最终胜利,党在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中,开展了兵民一家的南泥湾大生产活动。尤其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并明确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强调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在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关于群众路线问题”,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载入党章,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载入党章,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真正形成。
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后,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拓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解放战争时期,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尤其是淮海战役,被陈毅同志形象地比喻为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转变成为执政党,在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坚决治污、治贪,果断处置了刘青山、张子善,表明了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的决心和态度。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的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新进程开启后,邓小平先后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倍加珍惜党的群众路线,并在回应现实中作了进一步发展。江泽民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结和提炼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
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
回顾党对群众路线90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把群众路线看做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在历史和现实的回应中,作为一名乡村工作者,我们该怎样理解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呢?又该怎么走好我们的群众路线呢?我认为,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明确。
(一)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一是牢牢把握目标任务,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二是认真贯彻总体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三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红红脸、出出汗,但原则是实事求是、出于公心、与人为善。四是坚持领导带头。每个领导干部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要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五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二)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十五个基本观点
归纳起来,就是十五句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艰苦奋斗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法宝;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都坚决不做。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衡量成绩的最终标准,就是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作为乡村干部,最大的群众路线就是做好群众服务,让群众和社会认可你。
二、主动担负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使命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靠着群众路线取得了伟大成就。今天,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继续践行党的群众
路线,这是每个乡村干部必须担负的现实责任和重大使命。
(一)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两服务”“三改善”“五带头”“六改变”“八走进”“十意识”
1、做好“两次服务”: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村里面去面对群众的服务工作,查找服务差距,提升服务质量;作为党员干部,要真正沉下身去,用心为群众办事。
2、做好环境“三改善”: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节;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改善各村辖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村委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的现象。
3、做到“五个带头”: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学习调研、带头征求各方意见、带头进行对照检查、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带头推动工作实践。
4、做到作风“六改变”:即改变管理不过硬,人情大于制度的作风;改变事前不调研,事后才调研的作风;改变在某些场合讲套话、讲空话,遇事推责任的作风;改变不切实际,乱定目标的作风;改变不认真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作风;改变面对各村基础设施现状,不能全力去改变现状的作风。
5、做到“接地气,三走进”:积极开展“走进村屯、走进农户、走进学校”活动,真真切切做到接地气,了解群众需求,了解家庭情况,了解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帮扶困难群众。
6、树立“十种意识”: 为民意识、政治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集体意识、法纪意识、安全意识、绩效意识、担当意识。
校党委班子成员还要积极参与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照县委制定的“五定三审一公开”(定整改项目、定整改目标、定整改时限、定整改措施、定整改责任的要求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整改明细、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建立整改台账,制定个人整改措施。
(二)对干部个人的要求:知民爱民,品德高尚
1、要知民爱民。全面深入调查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涉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与生命财产安全之事,要及时处置,在第一时间与群众沟通并报告党委、政府。建立家庭联系制度,要深入到特困户、低保户、残疾户、孤儿等群体,力争每一个屯都能拜访到,做到了解每一个屯和群众存在的问题困难。
2、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忧、解困、解难,走进群众心里,了解他们心中所想,体会他们的需求,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忧他们所忧,喜他们所喜。经常了解群众对上级或者自己有什么想法,及时进行改进,把群众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同时,要大胆创新实践,深化
改革,为群众创造更具活力的环境。定期走访,了解问题,及时整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长期坚持。
3、要有朝气、有激情、有智慧。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实践好、有成效,就必须要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示范性。一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自身理论、责任、担当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组织信得过、领导可放心、群众能支持的基层党员干部。二是主动践行教育实践活动。群教活动一经开展,党员必须充分发挥主动积极性,要主动向党委建言献策、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群教活动计划,改变那些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下乡次数少、用通话代替见面;不刻苦钻研业务,不深入群众听民声;仪容仪表不规范,举止不文明;为人意识不强,对群众缺乏爱心;接受或收取群众红包或回扣,加重群众经济负担。三是要积极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在群教活动中要主动宣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同志们,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央都有明确部署和具体要求。这些规定动作是一整套科学的执行方案,好比承载列车前进的轨道,帮助飞机校准方向的航图,不能有差池。“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我们要先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对教育实践活动来说,这是前提;对衡量抓落实能力来说,这是标尺。不能一味赶活动进度,学习刚“敲锣开张”,意见还没听几句,就准备“鸣金收兵”;不顾具体差异,照搬第一批活动的方案,认识问题“上下一般粗”、查找问题“左右一个样”;不能只关心效果宣传,中央精神还没吃透就锁在抽屉里,大把精力都用在设计“花样载体”、打造“响亮口号”上„„没有扎好马步,就去研究十八般武艺,打出来的必然是花拳绣腿,不能强身健体,对“四风”也毫无杀伤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生活。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问需于民的办事理念,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始终牢记“锤炼队伍、转变作风、凝心聚力、提升质量、推动发展”的总目标,时刻将群众放在心上,才能不断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早日达成把我乡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新瑶乡的目标。
第三篇:群众观点大讨论
树立司法为民理念,促进司法事业发展
——群众观点大讨论学习心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司法战线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为此,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树立司法为民理念,确保社会主义司法事业蓬勃发展。
群众观点是司法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源于人民、依靠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其根本属性即人民性,其根本职能是为人民服务。王胜俊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人民法院做好各项工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才能永葆社会主义司法事业活力。
群众观点是法院工作先进性的保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是党领导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载体。法院工作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历史创造者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被时代所抛弃。
群众观点是衡量法院工作好坏与否的基本标准。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坚持群众观点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满意。法院的权利来源于人民,最终必须服务于人民。“司法”的意义在于“为民”,为此,法院的审判工作必然是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的基本标准。
随着我国转型期的到来,社会矛盾愈加错综复杂,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司法需求也日趋增多。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
地推动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做到:
一、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把人民群众“请进来”。法院审判工作所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这就需要法院根据本职工作特性,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工作。充分发挥法院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的纽带作用,让他们参与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让群众了解法院工作,拉近法院和群众的距离;让群众监督法院工作,增强群众对法院的信任。听取群众意见,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改进自身工作理念及方法,努力做到让群众满意。
二、服务群众、反馈群众,让人民法官“走出去”。牢固树立公仆理念,对诉讼有疑虑的群众做到热情接待、答疑解惑,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在化解纠纷的同时,对案件所涉及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和示范。牢固树立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送法下乡、送法入企”,普及诉讼知识;采取上门立案、电话立案、网上立案等多种途径,确保法院大门永远为群众敞开;以“百名法官下基层”、“巡回审判”、“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深入社区乡村,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有效减轻群众诉累。
“人民”两字,决定了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群众工作部门,法官既是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唯有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强化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努力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司法水平,提高化解矛盾能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效推进审判工作持续发展,不断地把社会主义司法事业推向更高峰。
第四篇:群众观点
学习心得 铜钟电厂:张 旗
按照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计划规定的内容安排学习。对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如下: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电力工作者在电力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走群众路线?首先,我们要认清作为电力行业来说,谁是我们的群众。我个人认为在电力工作中,我们广大的用电客户就是我们的群众。而我们电力行业的服务宗旨就是“人民电业为人民”。换句话说,群众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群众。服务好广大的用电客户,就是“人民电业为人民”这个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就是践行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就目前工作来说,我们要求的发供电可靠率和第三方满意度,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用电客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电力这种清洁能源相比较起煤炭和液化天然气来说,因其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加上低廉的价格,使用起来的方便性等因素,人们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这么说,电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发供电可靠率非常低,三天两头的停电或有电电压、频率极不稳定,对广大用电客户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我们的群众,也就是用电客户势必对我们的服务产生质疑,造成第三方满意度的降低。我们围绕着提高发供电可靠率和用电质量,需加强规章制度管理,加强设备管理,加强设备巡视消缺力度,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作到有问必答,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从这些方面来为用户考虑,就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体现。在搞好服务的同时,我们把电卖给客户,产生了效益,保证了企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没有用电客户,就没有我们的企业,也就没有我们个人的幸福生活。这就是“一切依靠群众”。我们作为电力员工个人来说,我们也是一个用电客户,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群众。我们自己对电力行业有哪些期望,我们的想法就是其他广大用电客户的想法。作为我们电力行业的员工来说,我们更应该进行换位思考,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把我们和他们的想法变成服务于客户的现实,踏踏实实为客户办实事,办好事。每年,我们走上街头开展用电宣传,发放宣传用品,为客户讲解安全用电知识,与客户一对一的进行沟通。对大客户进行主动走访,了解他们的用电需求。深入扶贫点,对家庭困难或者孤寡老人等进行慰问。我们做了这些工作后,让用电客户不再把我们当成“电老虎”、“电霸”,彻底改变我们在群众心里的不良形象,让我们和客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能够进行平等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做法。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五篇:群众观点大讨论心得
群众观点大讨论心得
按照《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的实施方案》要求,我积极参加了此项活动。通过学习、讨论,使我对群众观点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认识到人民法院进行“群众观点大讨论”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让我更加认识到了党和群众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种子和土地。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审判工作的最终目的。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权为民所用,就是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情为民所系,就是坚持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首先,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增强法官群众工作能力的着力点。学习能够发展与成就事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干好法院工作。要坚持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深刻把握群众观点的内容、实质,熟练掌握党的路线 1
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和廉洁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通过讨论,可以切实掌握其精神和原则,探究群众观点内在的精神,针对工作中能力、素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学习和提高,结合具体问题、具体案件加以运用,增强做好工作的能力。
其次,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锤炼法官队伍作风的突破点。要想做新时期的法院工作,就必须培养务实的作风,注重围绕“认真”做文章。认真既是一种作风,又是一种价值观。我们要落实好“认真”二字,关键是围绕“实”、“细”、“勤”字做文章。要在“实”字上求突破。推进法院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需要一支崇尚实干的法官队伍。要在“细”字上下功夫。俗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审判工作看似繁琐、平常,但如果把每项审判任务、每个工作环节中的群众工作都做深做细,精益求精,就不是那么容易。要在“勤”字上显责任。国家赋予我们司法的权力,这是责任;岗位要求我们秉公执法,这是责任;人民期盼我们伸张正义,这更是责任。责任这两个字中的沉沉份量和丰富内涵,其实都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勤勉敬业实现的。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人民群众的赞誉是对我们的工作的鞭策,提醒我们工作要做得再扎实些、再细致些。说到底,我们勤
勉敬业的根本在于心,要对得起民心、对得起良心,要让当事人走出法院时,无论官司的输赢,都能对法律和法官充满尊重和信赖。
第三,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是落实司法为民的根本点。通过学习讨论,能够进一步牢固树立法官队伍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真正解决司法工作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细化各种便民利民措施。继续开展大接访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实行巡回立案,方便群众诉讼;依法开展司法救助工作,确保没有经济能力的群众能够打得起官司,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结合下乡办案,积极普法送法;在院机关与人民法庭驻地开辟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审务信息公开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畅通群众对话渠道。深入乡村案发现地办理案件,在调解中讲道理,在庭审中讲法理,并结合案例向群众宣传法律,讲解政策,起到了“审结一案,教育百人”的良好效果;做好思想疏导,竭力息诉罢诉。办案中力求案结事了,紧紧抓住产生矛盾的症结所在,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调解策略,协调各方进行说服教育和思想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思想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