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环境自查报告
积石山县农业局关于对《甘肃省气象灾害防
御条例》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积石山县农业局自《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颁布以
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
预测、预报、发布等原则,通过自查,全面了解我县灾害性
天气的现状,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发布工作,最
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为维护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将自查情况
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我县是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在各类
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80%以上,高于全州其他县市,干
旱、暴雨、冰雹、雷电、沙尘暴、大风、大雾、寒潮、霜冻、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
石流、山洪对农业生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态环境、以
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对干旱、冰雹、霜
冻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农业局领导的高度重
视下,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
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意
见》精神,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了气象灾害防御
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的检测、预报、预警。
我局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县自动化气象站,并分别在别藏、银川、居集、关家川、石塬、大河家建立了6个乡自动化站,每天向州气象局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数据,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提供原始的基础数据。业务人员准确记录清晰数据,24小时值班,及时将气象灾害检测、预报、信息通知各有关部门。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
我局认真做好《气象灾害防御信号发布与传播方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准确有效地发布和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促进气象灾害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吹麻滩、安集等17个乡镇安装了积石山县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屏,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安装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屏,及时将气象灾害信息及时发布出去,为政府决策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服务。在遇到下雨、下雪等天气时,及时发布“积石雨情、雪情”,将雨情、雪情送到有关领导和部门,为领导决策和部门决策提供服务。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每个乡镇配备一名气象信息员,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气象协理员,及时将本乡和本村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配合气象部门共同搞好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传播、应急等工作,气象防灾减灾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等工作。
四、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甘肃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报信号发布后,全体干部职工及时分析对本县、本领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通知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的各项准备。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人工影响天气条例》的要求,在安集、石塬、吹麻滩等乡镇设立作业点,开展人工防雹作业,保护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减轻雹灾造成的损害。
五、存在的不足:
(一)由于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有限,气象观测、预报、发布存在一定的误差,急需具有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气象业务人员,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发布等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气象站基础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没有专业的气象仪器设备,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请求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给予支持,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发布等工作。
(三)对灾害性天气的发布、宣传工作做的不够。虽然
各个乡镇和有关部门安装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屏,配备了气象信息员,但仍然没有真正做到防灾知识和灾害性天气知识家喻户晓。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
积石山县农业局
2011年6月10日
第二篇:农业局自查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接到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农业执法检查和对农业局进行工作评议的通知后,我局马上召开了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按照市人大的要求,认真部署落实每项工作,制定了《台州市农业局迎接省人大执法检查和市人大工作评议方案》,以台农〔2009〕61号文件下发,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农业局开展人大农业执法检查和农业工作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全体处站长会议,统一思想认识。4月底制定了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做好执法检查和评议的各项准备工作,5、6月份针对本次检查评议的重点,进行自查,并配合做好省人大和市人大检查组对台州各县市区的执法检查,组织召开座谈会,做好工作情况汇报,同时结合实际,进行总结分析,完成了我局的工作自查报告。现在我代表市农业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局2005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05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工作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努力开拓进取、创业创新,不断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95亿元,年均增长7.72%,其中农业产值80.37亿元,比2005年的65.87亿元增加14.5亿元,年均增长6.86%,牧业产值24.58亿元,年均增长10.39%。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54亿元,年均增长9.17 %。农民人均纯收入9180元,比2005年的6689元增加2491元,年均增长11.13%。其中人均一产收入为1443元,年均增长8.91%。2005-2009年的4年里,我局共获得三次人民满意机关示范单位、一次满意单位的称号。在省农业厅对全省各地市农业局的考核中,三次获第一名,一次第二名;在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4年均获优秀。台州农业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
一、农业法制建设不断深化
我市农业法制工作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局被市普法领导小组列为市级“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
(一)深入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
认真总结“四五”普法经验,周密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建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机构,印发了《台州市农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制定了台州市实施“百万农民学法维权工程”工作规划,省普法办对我局创新普法新方法给予高度肯定,省农业厅向全省农业系统推广。重点抓好《畜牧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四部新出台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开展了“十镇百村”农民学法培训试点和“百镇千村”学法维权活动。我局固定在每年3、4、5月份分别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月、综治宣传月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等学法维权活动。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农业系统组织送法下乡123次,接受咨询5.6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32万份,组织培训62班次,通过农民信箱向用户发送法律知识30.52万条次。
(二)大力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每年局主要领导都与有关处站签订依法行政和执法责任制工作目标责任书,年中抓督查,年底作总结。几年来陆续出台了《台州市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台州市农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台州市农业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农业依法行政工作制度。2005年以来,我局在市政府依法行政工作考核中均被评为示范单位,在省厅依法行政考核中被定为优秀单位。2009年4月我局被市政府评为贯彻《台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4-2008)》优胜单位。
(三)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
2005年以来,我局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全市9个农业执法机构通过省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有7个通过省农业执法绩效考核,市农业执法支队连续多次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集体和执法示范单位,自2006年全省实行减轻农民负担专项考核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主要工作措施是:
1、初步建成了农业执法体系。建立了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为主干、与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执法相结合的农业执法体系,落实了编制人员和工作经费,形成了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的工作机制。
2、不断加大查处违规违法力度。我市共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945家,面广量大,我们每年都要组织6-8次农业执法行动,开展饲料和食用农产品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有害有毒物质以及经营毒鼠强、高毒农药的专项整治;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近5年来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7119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8839家次,查获违规单位814家次,查获伪劣产品611.44吨;查处案件745件,结案率100%,罚没款200多万元;共受理农业投诉举报事件1459件,办结率95%以上;受理调处农业生产事故209起,挽回经济损失207.06万元。全市农业执法没有发生行政复议和诉讼败诉案,农业执法能力不断提高。
3、不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以源头防范、监测预警、监督检查、重点控制、责任追究、目标考核、维权援助、组织领导等八大机制为内容的农民负担预防和控制体系。全市共落实清理涉农收费项目150多项,查处涉农案(事)件120多件,清退违规收费2000多万元,追究党政纪责任8人。全市没有因农民负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我局还承担了由工商、质监、公安等11个部门组成的市农资打假领导小组牵头单位的责任,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了一批守法、诚信、安全的农资示范企业和“放心店”。
(四)代表建议案办理形成制度规范
2005-2008年我局共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23件,均按时保质完成了办理任务,人大代表全部表示满意。一是领导重视,认真细致做好建议办理工作。每次都专题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办理方案,由各分管局长对分管部门的办理工作进行审核把关,抓好落实,最后由局长签发答复函,负总责。二是措施有力,千方百计提高议案办理质量。根据议案内容,由局长办公会议明确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局长分头把关审核。有关责任处站在提出初步的办理答复意见后,先电话或书面、再上门征询领衔代表意见,直至代表满意为止。我们还将议案办理工作情况,列入局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业绩管理考核范围,办公室、人事监察处和局分管领导对办理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问题及时通报。三是注重落实,把代表建议转化为成果。在每年的办理过程中分专题召开代表征询意见座谈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领导就他们关心的农业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要求,我们对这些意见、建议和要求进行认真梳理、提炼,力争形成政策意见,例如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政策、促进农产品营销售等。
二、农业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一)四大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构建生态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并发布了《台州市现代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台州市高效生态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台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0)等,在全省第一个以地市级单位出台了《台州市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的各项目标,并逐年组织实施。开展了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启动实施“万元田”工程以及种子种苗种畜禽工程建设,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通过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初步形成了专业化、优质化、区域化的农业发展格局。全市上百亩的规模基地达到457个,其中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基地15个,面积达到26.87万亩,畜禽养殖规模上万头的基地23个。有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1个、单项强县9个、强镇21个,有14个“中国特产之乡”(以县为单位)。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83家,2008年共加工农产品原料67.83万吨,产值71.76亿元。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渐趋完善。全市农产品配送从零起步,已发展到18家,组织开展优质农产品进社区、进食堂、进学校、进餐馆、进超市等系列活动,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台州农产品配送点,与本市321家农业龙头企业和390多家合作社建立了产销联动关系,全年农产品配送总量达19571吨。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80个,农产品年交易量达1157.2万吨,年交易额达104.23亿元,其中交易额超5000万元的有23家。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全市已有7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4万农户“走出去”实行跨区域经营,2008年新增市外农产品生产基地11.12万亩,总面积达65万亩,产值达到42亿元。
——构建完善的农业组织体系。不断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到“工业立市”大战略之中,出台了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先后组织实施了农产品加工业“再创百亿工程”和“631”工程;启动实施“强社富民工程”,着力培育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开展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发展农业;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培育职业农民。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2041家,联结各类生产基地93.19万亩,带动农户数54.46万户。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56家,2008年销售收入197.77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有28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有223家。全市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43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有市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492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市已建立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7个,建立乡镇科技服务站133个。全市拥有农业技术人员969人,其中高级职称126人,中级职称357人。全市配有农技人员的村达3329个,村农民技术员3.05万人。全市拥有科技示范户7579户。大力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已建立服务组织104家,其中植保合作社43家、粮食合作社42家,全市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3.51万亩。
——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358绿色行动”,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初步形成了以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全市累计制修订农业标准463项、86张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建有9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推广和辐射面积176万亩。全市累计认证有机食品65个、中国绿色食品173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20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基)地355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农产品3个、浙江省著名商标30件、浙江省名牌产品27个、浙江省名牌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农产品品牌规模和影响力居全省前列。
——进一步健全科技与物质保障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业减量控害增效等技术;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深化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程,建立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组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和动物防疫智能化管理建设试点,基本实现全市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通过搭建农资交易信息平台和农民信箱拓展为农服务渠道。全市共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500多项,有29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奖,18项获浙江省农业丰收奖,52项获台州市科技进步奖。全市共引进各类新品种375个,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43个。农业物质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全市有各类大棚46.48万只,设施栽培面积25.40万亩;建成标准农田13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27.5万亩。全市农机总动力347.37万千瓦,建立蔬菜瓜果、节水灌溉、农产品冷藏保鲜、农产品加工等各类农机化示范基地近20个,已建立各类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3个,农机专业服务队500多个。农业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农民信箱注册用户32万户,启用率达96%,注册总人数和启用率居全省第一,全市133个乡镇街道、50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农民信箱联络站。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台州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祥地,先后有四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到我市检查指导合作社发展。去年9月,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到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近年来我市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考察团共1200多批、3万多人次,影响力不断扩大。200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为不断规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05年初的379家发展到目前的2043家,成员人数8.68万户,辐射农户达到全市农户总数的80%以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依法规范,完善合作社管理制度。二是注重引导,整体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从“围绕产业发展合作社”向“依靠合作社促进产业发展”转变,下发了《关于开展骨干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通知》,2008年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达140家,实现销售收入17.8亿元。三是创新制度,全面组建合作社联合会。组建了市本级和9个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员单位有500多家合作社。四是开辟新领域,发展多类型合作社。随着合作机制在台州生根发芽,我们把合作制从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引入土地资源、技术服务、农业休闲观光等领域,合作内涵不断丰富。五是贯彻法律法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健康有序流转是中央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至2008年底,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60.12万亩,流转率为31.8%;涉及流出农户数33.84万户,农户流出率为26.9%。我局于2006年组织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依法完善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全市家庭承包耕地到户率达到99.5%,合同签订率99.24%,权证发放率99.13%,进一步夯实了土地流转的基础。2007年我们印发了《台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指南》和《台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土地流转的程序,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2008年底,全市已签订流转合同的面积17.13万亩,签订流转合同6.78万份,涉及农户8.2万户。2008年我们起草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以台市委办文件下发,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从2005年开始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逐步形成镇、管理区、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目前全市有9个乡镇(街道)、435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有农户3.96万户委托土地流转组织开展流转,委托流转的面积8.26万亩。全市已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工作,在椒江、温岭、三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试点。
(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近几年来,我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目标,组织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规模养殖场治理等工程,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有: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局成立了台州市农业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台州市区水环境整治农业指挥部和办公室,制定了《台州市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建立了治理项目联系卡,落实了责任制。二是大力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发展循环农业。2005年完成了存栏生猪3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治理,2006年完成了存栏生猪1000头、奶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场治理,2007年完成了存栏生猪500头、奶牛50头以上的规模场治理,2008年完成了存栏生猪300头、奶牛30头以上的规模场治理,共已治理规模场151个,建设粪便收集处理中心3个,总投资达2576万元。我局根据市政府要求编制了《市区农业面源防治规划》,明确了治理任务。2007、2008两年合计完成了市区141家规模养殖场治理,投入经费876万元,建成沼气池7862立方米,取得较好治理效果。三是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每个乡镇、街道建立1个以上100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每个村建立1-2个示范户。全市共取土样3189个,测试项目17349项次,向农户发放施肥建议卡241940张,应用农户达481825户,覆盖全市3103个村;提供农户肥料配方35个,推广配方肥10348吨。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落实专人负责,创建适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植保服务组织,提高了防效、降低了成本,全市共推广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170.32万亩,建设示范区面积27.22万亩(其中万亩示范区14个,千亩以上示范方47个)。四是加强督查,确保质量。加大督查力度,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局将本行政区域内每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于每月23日前报市农业生态办。联合环保等部门,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开展农药市场检查,禁止销售国家明令禁用农药、高毒高残留农药。五是总结推广我市生态循环农业的十大模式。六是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市畜禽规模养殖畜禽污染情况。2007全市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率达42.6%,畜禽粪便利用率已达90%。
(五)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农技推广网络不断完善
一是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1993年“三定”改革后,已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现象。2005年开始我们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积极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市、县两级畜牧兽医机构都已升格为畜牧兽医局,扩充了编制,并都明确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全力推进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2006年在仙居县率先开展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建设试点,取得了成功。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全面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的通知》,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责任农技制度建设工作,明确了各类责任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规范的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农技人员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与奖金发放、职称评聘、项目支持等相挂钩,农技人员离岗现象明显改观,农技推广服务明显加强。三是强化服务功能,积极筹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心下设种植业、畜牧兽医、农业机械、渔业、林业、水利等若干分中心,各分中心以下按主导产业或专业设立粮油、蔬菜、水果、畜牧兽医、水产、林业、水利等若干专家组。
(六)市本级财政对农业项目投入不断增加
2005至2008年,市本级财政对发展农业生产专项投入分别为706.9万元、708.79万元、631.4万元和1381.3万元,总投入达到3428.39万元。其中2008年增长幅度较大。扶持项目每年都有所增加,从2005年的10类(项),增加到2008年的17类(项)。其中由农业局牵头的项目资金2907.43万元,四年分别为466.9万元、563.79万元、555.4万元和1321.34万元,保持了逐年增长的态势,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项目是:
1、发展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四年共安排了财政资金433.14万元、176个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早稻最低收购价和订单早稻谷激励、对规范化运作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补贴、粮食作物高产示范方和示范田激励、粮食生产优秀种粮大户奖励等。
2、发展畜牧业扶持资金共400万元、26个项目,包括发展家禽产业项目、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动物防疫及卫生监督项目等。
3、发展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638万元、103个项目,包括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项目、扶持农业走出去项目、发展外向型农业项目。
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共414万元、52个项目,包括合作社建设项目、产业协会建设项目、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项目、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项目。
5、发展绿色农产品专项306.8万元、水环境整治养殖场治理400万元、农产品推介300万元等,另有新设立的灾后恢复生产资金项目(200万元)、重大动物疫情预警与指挥体系建设项目(50万元)、农技推广基金项目(65万元)、养猪协会互保体系建设(50万元)、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47万元)等。这些项目全部针对我市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施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三、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
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良好风气。我局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指导协调组和市委副书记肖培生来我局检查指导时给予了充分肯定。重视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权力运行,提高工作透明度,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明确党政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建立党组集体领导、党组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纪检组负责日常协调工作的领导体制。我局在全省农业系统率先出台了《台州市农业局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细则》,订有《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财务管理制度》等二十多项制度,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干部素质,队伍更具活力。抓好理论学习,开展从政道德讨论和形势教育,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服务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情。开设服务“三农”论坛,至今已举办了33期。十分注重干部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2005年以来,共有13人参加在职各类大专、本科、研究生函授学习,使所有干部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开展基层实践培养,2005年以来我局先后选派了5个批次17名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锻炼。局内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环境。近三年共引进了13名重点大学毕业生,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研究生6人,双学士1名。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发展存在资源短缺、劳动生产率不高、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我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短缺,农业规模经营步履维艰。近几年来,以粮、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为主要标志,农产品供求关系有失衡的趋势,结构性矛盾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现有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二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虽然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城市化推进速度不断加快,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排灌体系,工程建设没有跟上,加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农业成灾率大幅上升。
三是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尚不够完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和产业配套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有效规避大宗农产品市场波动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制度创新既缺乏动力又缺乏强有力的引导。
四是农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育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还遗存一些问题,乡镇农技人员移岗和兼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素质与任务、责任不匹配,服务手段比较落后,农业农村公共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今后一段时期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抓住农业部门的三大主要目标,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四大竞争力,大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全系统的服务能力。
1、把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部门的三大基本任务,确保农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保证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争取经过一至二年努力,使我市粮、猪自给率比2008年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全力提升农业效益,确保农民收入增加。今年我们将实施一系列举措,力争全市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加8亿元。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把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空间、主体、制度四个竞争力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攻目标。以产业化理念抓农业,抓住信息服务、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品牌整合和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大力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以“走出去”为途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配置农业资源,倾力打造国字号农业品牌。积极探索种养结合、产加销一体、组团式出击的有效途径。开发农业新功能、充实新内涵,拓展农业内在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组织,把各环节的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进一步组织起来,提升他们在经济生活和市场交易中的发言权。继续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不断提升制度竞争力。把农地制度、农村金融、农业风险控制、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政经资源整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
3、把构建、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组织、质量安全、科技与物质保障四大体系,作为现阶段农业工作的重点。在主导产业中建立起完整配套的产、加、销、研发和服务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综合发展能力。继续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结、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复合型组织模式。在农产品经销环节,探索实施田头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优质农产品专卖市场或专门交易区(专卖区),以优质优价解决广大农民标准化生产的内在动力。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深入实施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拓展涉农服务,大力提升装备与设施水平。
4、现代农业“三大平台”建设要有实质性突破。“三大平台”建设已经写进市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报告,必须有实质性突破。特殊区域平台建设,即市区西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要围绕核心区块,抓好项目编制、实施、推进工作。县域平台建设,重点抓好仙居县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仙居为样板推动其他县(市、区)发展。普适平台即“万元田”建设,要抓紧做好规划,出台政策意见,组建领导机构,确定项目实施计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现代农业的目标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根据这次审议的意见,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切实整改,确保我市农业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最后,衷心感谢市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对我市农业工作、我局工作及我本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第三篇:农业局环境创优工作汇报
洛阳市农业局“环境创优年”
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汇报
全市“环境创优年”政务环境创优工作开展以来,农业局党组高度重视,坚持把边学边改贯穿在活动的始终,注重结合工作实际,突出主题,围绕重点,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创新,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系统政务环境创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按照市环境创优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采用边学、边整、边改的原则,认真抓好理论学习和查找问题两个环节,同时注重整改,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扎实做好环境创优各项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一)贯彻创优方案,学先进定措施
1月6日,我局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学习传达洛阳市环境创优工作实施方案、双“十佳”评选方案和刘应安书记的讲话精神,并组织认真讨论。7日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及二级机构班子成员进行了学习,局长王须才同志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市创优办的要求,在全国地市级同行业中查找行政审批事项标杆单位,学习先进,查找不足,制定措施,争创全国先进、全省一流单位。元月17日市农业局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听取了监察室、法规科、办公室落实进展情况汇报,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查找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农业和渔业工作相对领先的同级别城
市(辽宁海城、山东济南、福建永安、海南三亚)业务办理情况,并树立为标杆单位。承诺业务办理平均时间在原7天的基础上,压缩至5天。并制定以下服务承诺措施:一是下放部分农业审批权限;二是加强农业窗口建设;三是提高项目办理时效;四是深化政务公开;五是建立工作沟通服务机制。
(二)加强活动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按照市环境创优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使这次环境创优活动取得实效,局党组高度重视,全市动员大会后,立即召开党组会议,传达了全市动员大会精神,学习了有关文件,根据局系统的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学习方案、计划,安排部署学习实践活动。为切实加强对环境创优活动的领导,2月10日,专门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须才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作风纪律督察组、重大任务督导组、宣传教育组、信访安全组、行风评议组、责任追究组等6个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监察室,监察室主任冯建笃同志为办公室主任,法制科长王永好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日常事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规定,协调政务环境创优事宜,通报局系统政务环境创优活动开展情况,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局系统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有关问题等。
(三)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
2月13日,市农业局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农业局环境创优工作实施方案。局长王须才同志要求制定创优方案必须体现
“三性”,即:严肃性、可操作性、与上级保持一致性。创优方案从加强学习宣传、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加强窗口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落实重点工作、确保安全稳定、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开展效能评议、落实廉洁规定十个方面明确农业局环境创优工作任务,严格对照市政务环境创优工作的四个阶段,扎扎实实进行落实,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舆论宣传、强化暗访督查、强化案件查处、强化奖励措施、强化责任追究等措施进行有力保障。2月15日,市农业局召开环境创优工作动员大会,纪检组长李靖华对局系统环境创优工作进行了安排布臵,局长王须才同志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创新之风、务实之风、廉洁之风”等四种优良风气,树立“大局、和谐、创优、服务、学习、纪律、价值、廉洁”八种意识,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三难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以更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用更硬的措施推进工作进展,坚决打好“环境创优年”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顶风违纪,无视规定,我行我素,甚至给全局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要出现一起、查处一起,毫不姑息,顶格处理,并进行责任追究。
(四)拓展学习形式,创新学习方法
为提高学习效果,我们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一是强化自学。局里给机关干部每人都发放了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要求学习不少于20个学时,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10篇;
二是集中培训。对毛书记、郭市长的讲话,何平、洛平的重点评论组织集中学习;三是专题辅导。结合环境创优活动,选择了一些主题进行专题辅导,由局领导、业务专家进行授课。四是集体研讨。召开专题研讨会,结合农业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以往工作中与环境创优不相适应的问题,选择涉及面广的议题进行集体研讨;五是中心组学习。坚持每周四下午政治学习制度,同时根据学习实践活动进展,组织干部职工利用下班后和周六周日进行中心组学习,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成。六是党员领导干部宣讲、上党课。根据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内容选定专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深入调研后,用上党课的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七是正反两方面案例分析。通过学习“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李虹同志先进事迹,使广大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找差距、学英模、勤修身;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局原局长曾涛狱中忏悔书——《水利局长“溺水”记》的通报,让大家对曾涛蜕变犯罪吞苦果的事情引以为戒,做到勤政廉政,警钟长鸣。八是网上点播。为方便干部职工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我们开播了农业局内部网络视频点播系统,设臵了环境创优学习资料、工作部署、经验交流、宣传资料等点播内容,供大家随时点播。
(五)坚持边学边改,完善整改措施
按照市环境创优活动督察组的要求,我们把查找问题并及时整改贯穿在整个活动的始终,活动伊始,我局就紧紧围绕农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边改、同步整改。按照局党组要
求,结合今年农业重点工作、结合当前农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结合农业局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随着第一阶段学习提高阶段的推进,我们面向人大、政协,面向政府各职能部门,面向局系统干部职工,面向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面向涉农龙头企业和农资经营户,采取个别谈话、座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函、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和电子信箱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广泛地查摆问题和征求意见建议,针对问题,局党组反复讨论研究,及时整改提高。同时,为确保环境创优工作落到实处,局长王须才同志要求局系统干部职工要做到“六个清楚”:全局工作目标任务要清楚;工作重点要清楚;工作难点要清楚;工作进度要清楚;主要措施要清楚;有关信息要清楚。
(六)加强督促检查,落实各项措施
为确保活动效果,局环境创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6个工作小组采取暗访的形式进行不定期检查,目前已进行了9次,主要检查局系统环境创优工作开展情况,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党员干部学习情况,人员在位和工作纪律情况,每次暗访结束后,及时将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有力地促进了环境创优活动的开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活跃学习气氛,把环境创优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我局在局办公楼大厅电子屏上滚动宣传学习活动,同时在《洛阳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了宣传网页,制作了环境创优活动宣传版面13
块。加强信息上报,及时征询市环境创优工作督导组的意见,通报环境创优活动进展情况,共上报简报16期。
二、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取得的成效
通过环境创优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局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各项业务工作进展顺利。
(一)抗旱保麦,确保今年粮食生产丰收
在全市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的前景下,今年我市遭遇特大春旱,灾情严重,为积极落实环境创优攻坚克难作风,打一场抗旱保麦硬仗,从2月15日开始,我局牵头组织616名市、县、乡农业科技人员分包全市2980个行政村。市局抽调50名农业专家,组成10个粮食生产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小组,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奔赴各县(市)、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抗旱浇麦,小麦统防统治、加大配方施肥力度,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全面开展粮食生产科技服务。切实加强了春季麦田管理各项工作,旱情得到了遏制,加之后期雨水充足,夏粮丰收在望。
(二)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按照环境创优工作要求,针对当前正处于春耕备播时节,部分地区出现的以高价兜售或诱骗销售农资的各类“致富骗术”,我局对农资市场出重拳,实行农资监管关口前移。3月18日,政策法规科、农安办、市植保站、市农技站、市农广校、市园艺站、市渔政站等单位的执法人员和部分科技人员在宜阳县启动全市“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迅速掀起春季农资打假强大声势。此项活动一方面是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专项
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的坑农害农行为;另一方面是推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支持有诚信的农资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和直营配送,让农民用得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据统计,当天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现场解答群众投诉、咨询2100余起,发放宣传资料、音像制品约8万余份,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关注民生,蔬菜基地建设准备充分,培训任务基本落实
按照市政府的承诺,为解决市民“菜篮子”问题,2011年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基地建设,其中新建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改造市供蔬菜基地5000亩,同时新建10个蔬菜生产基地检测室,严把蔬菜安全关。通过项目带动,全市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土地,建设各类蔬菜温棚,引导。目前已经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完成了对各县(市)、区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蔬菜专干的培训工作,下一步即将开始对菜农的培训。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我局政务环境创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做好、做大、做强农业的思想不够解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旱地粮食作物的比例偏大,个别地区仍有对抗性种植的现象,农业比较效益偏低;二是招商引资力度不
够大,在项目建设上习惯于落实政策,主动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弱;、四是土地流转数量少,机制不够健全;五是培育的“亮点”、“盆景”不突出,如万亩示范方的水平不够高。
2、理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学习日坚持不经常,形式单一。二是部分职工业务学习抓得不紧,自学的自觉性不高,笔记少、读书少,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3、党务、政务公开不够及时。个别需要公开的事项,不催、不要很少主动去公开,例如职称评议、工资调整、“三公消费”、重大事项研究都存在公开不及时的现象。
4、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对待上级的决策,党组的决议、决定、工作部署,习惯用文件套工作、凭经验办事情,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应付了事。部分单位和个人再抓工作落实上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服务不够。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活动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1)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
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领导班子率先垂范的服务意识。围绕全局工作,讲实话、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2)解放思想,扎实抓好各项农业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三
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五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3)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学习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环境创优会议、一季度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三讲”精神实质,认真组织讨论,人人剖析问题,深入查摆思想僵化、固守教条、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各种具体表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环境创优的要求上来。(4)强化作风效能监督,强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和党员公开承诺制度
认真解决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问题,切实关注群众反映公开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并加大暗访监督力度。每个季度末对各单位的公开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公开不及时、不全面连续两次排名落后的单位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2、做好各项农业重点工作。
(1)扎实抓好麦田管理。切实抓好小麦病虫害的测报防治工作,努力把病虫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抓住小麦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尽快组建80个植保社会化服务机防队,搞好技术培训,使其能够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作用。
(2)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进一步动员全市迅速掀起农村沼气建设高潮,积极实施好“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市外行”活动,有计划的组织沼气施工队到外市、外省进行沼气施工,打造我市农村沼气服务品牌。
(3)稳步推进近郊蔬菜基地建设。及时督促各相关县(市、区)将今年近郊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村,并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稳步推进蔬菜基地建设工作进展。
(4)扎实抓好农民科技培训。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加快培训进度,提高培训质量。加大阳光工程的培训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增加培训数量,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第四篇:农业局农田水利建设自查报告
围绕建设省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县的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积极营造林,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生态工程建设。2013,林业项目建设工作推进顺利,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对推动新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201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项目工作汇报如下:
一、营造林工作扎实推进,超额完成任务
2013年8月是造林的黄金季节,我局将主要精力投入此项工作,在重质量,调结构上下功夫,实行人员蹲点负责制,加强各工序管理,确保造林质量。截至目前,完成造林5.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82%。其中竹林基地完成1.4万亩,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完成1.7万亩,特色经济林0.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完成82.3万株,占计划任务任务80万株占计划的103%;完成各类大田育苗300亩,预计产苗1500万株。
项目造林设计规范,施工作业科学,检查监督到位,项目资金兑现及时。多次接受省、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和上级领导检查、督查,得到一致好评。目前正加强项目实施区域的幼林管理,落实管护职责,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保证群众及业主受益。
二、两大工程管护
2013年8月,完成两大工程管护18.6万亩。
(一)两大工程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
为了使两大工程建设落到实处,我县采取签订双线目标责任制:一方面,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另一方面,县林业局与各林业站(国营林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列入林业部门目标考核范围。
(二)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落实情况
为了强化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将我县森林管护范围划定为8个森林管护责任区和1个国营林场,落实管护责任人,县林业局与各森林管护站签订管护责任书,各管护站与管护责任人签订了管护合同,定期每季度和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实行考核,兑现奖惩,加强了全县天保森林管护面积管理。
(三)退耕还林管护制度建立情况
为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根据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的要求,今年对全县补助政策到期的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了全面的自查验收工作,重点是面积损失情况、保存(成活)率,针对存在的问题,县人民政府专题研究并发文提出退耕还林工程巩固成果的工作意见,并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整改责任书,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完成了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国家核查准备工作,面积保存率达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树立永争第一的信念
为全面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项目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局认真落实县委、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研究出了在速度、质量、规模、形象等方面的各种工作措施,在整个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贯彻始终。
(二)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统筹全县林业项目实施
为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和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各片区林业站也落实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了项目工程的组织领导。
(三)坚持以质量取胜,工程规模化为前提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项目有着自身的特点,林业局坚决贯彻“质量为先”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工程造林质量的管理,拟定了加强林业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使我县造林质量向制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在造林规划时注重规模化的体现,造林地块相对集中成片,便于管理,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从而达到规模效应。
(四)坚持工程造林与产业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坚持造林绿化与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今年积极推进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在造林树种方面上尽量选择木质工业原料林树种,据统计今年营造的造林面积有17000亩是木质工业原料林,为推进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涉林项目建设中,鼓励支持林农或业主进行规模造林,建立产业基地(或原料基础)。把国家的投入作为带动产业发展重要补充,为今后的收益打下基础。
(五)开展造林示范点建设
今年重点开展了造林示范点建设,选择交通方便的可视范围且立地条件较好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宜林地或其他土地作为示范点。2013年春季造林绿化在全县6个乡镇,涉及10村,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造林示范基地10000亩。把农田水利建设与省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中的“万亩林,亿元钱”高效示范基地相结合。
(六)多渠道引进资金投资林业项目建设
2013年,上级下达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林业项目总投资3230万元(中央投资2550万元),其中营造林780万元,两大工程管护2450万元。截止目前,共计完成投资6515万元,其中营造林完成投资4065万元(中央资金300万元,省级投资200万元,市级100万元,县级投资1000万元,其余2465万元资金由群众投工投劳折算);两大工程管护完成投资2450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流转土地投资造林。据统计2013年春季造林绿化成片造林面积100亩以上的私营林业企业、大户(林场)达15个,造林面积达10000亩,私营企业(林场)投入的资金达300万元以上,同时林业局在林业项目资金上重点倾斜扶持,所造林全部纳入各级项目资金安排,达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七)强化造林质量管理,提高造林成效,树立造林质量第一和重造重管意识
今年在造林绿化中将开展林业项目造林质量考核评比活动,并制订了详细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细则。考核工作采取一看(造林现场)、二查(查资料、调查样地)、三听(介绍)、四定(打分)的方式,由各林业站分管站长、业务人员、林业局相关人员组成考核工作组进行综合评定,对考核成绩突出单位,林业局奖补一定的工作经费。
(八)注重示范和宣传报道,积极展示建设成效
我局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各片区首先做好造林示范点建设,在造林规划、造林作业、苗木新品种选择、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以及管理措施等上做出示范,组织面上实施参观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全县工程作业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在扎实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和提炼,把有益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信息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半年相关报道达50余条,中央、省、市各种政务渠道和媒体都有县的声音,我县天保及退耕还林保护的宣传工作得到市两大工程领导小组通报表扬,有效展示了县林业项目建设形象。
(九)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单位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我局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了基层单位和职能股室的单项目标考核,奖励与处罚并举。有效调动了单位与个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林业工作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将根据市、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要求,紧紧围绕县特色农业县建设的奋斗目标,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抓好各类造林的扫尾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努力实现生态增效,林农增收。
第五篇:环境自查报告
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节前环境安全自查总结报告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分局:
根据贵局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分局关于印发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百日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阿开环发【2013】324号)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分局关于开展节前环境安全自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阿开环发【2013】378号)文件要求,为加强环境因素排查,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严格履行职责,坚决杜绝环境危害事故的发生。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公司内部进行了环境安全大检查。现将本次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查工作总体情况
1、成立小组,责任到人
为确保公司本次“环境安全大检查”活动落到实处,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环境安全大检查”自查小组。
组
长:梁
振
副组长:张茂勇
王新印
马水涛
组
员:党首飞
刘建国
颜少义
程
浩
许
佳
2、全面检查,突出重点
针对各车间的具体情况,以及对于发生环境危害事故后的危险性 分析,确定了具体的自查范围以及重点检查部位。自查小组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公司的安全责任制度、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演练、重大危险源的台账,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储存装置、固碱窑炉的除尘装置、危废贮存设施、污水排放口、一般固废贮存场地、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转运等进行了详细的自查。其中,对液氯储罐以及污水排放口进行了着重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坚决不放过任何一处漏洞。
3、加强教育、提高意识
我公司在这次环境安全检查的同时,利用平时的生产会议、车间班组会议以及工段班组会议,对基层领导、员工进行了环境安全、生产安全培训。通过加强培训,促使公司从上到下增强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环境安全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应急演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自查的情况来看,公司对于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不够重视,基本上每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员工缺乏应有的专业应急技能,不能很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应急物资储备有待充实完善,并且有些应急物资和设备存在保存时期过长的现象。自查小组责令安全环保部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情况,并增加每年应急预案演练的次数,更新、增设应急物资设备。整改责任人:王新印,整改期限:2014年4月1日前完成。
2、危险废物的贮存和运输没有严格的按照危险的转移联单制度执行。按照公司规定,每年末,由安全环保部办理下一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监督危废转移联单制度的执行情况。在自查时发现安全环保部还未开始办理危废转移联单,影响到了公司下一的危险废物转移工作的进行。自查小组已就此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整改责任人:许佳,整改期限:2014年1月20日前完成。
3、一般固废的贮存场所脏、乱、差。公司对于一般固废的临时贮存场地建设有围堰,并且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此次检查时发现,化盐工段没有按照先关的制度严格执行,导致有部分盐泥堆砌在围堰外部,影响到了周边的其他场所。现已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整改责任人:陈俊峰,整改期限:2014年1月6日前完成。
三、接下来的工作目标
通过本次环境安全自查工作,我公司员工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和现场环保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环保工作“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任重道远,是一条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的道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强化全员责任感、使命感,自上而下,层层落实,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制度,更新环境保护设施,力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四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