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的自查报告
xx普法办公室:
根据xx普法办《关于对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调研督查的通知》要求,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普法办公室严格对照xx普法办《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确保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为落实好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任务,我县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普法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统筹部署、细化责任,抓紧落实普法责任制
在制定下发《xx县实行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普法任务,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对各单位应普及的法律进行分解,同时也结合每个单位的职能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和责任措施,并要求全县xx个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切实履行普法责任,推动普法宣传教育管理精准和服务精准,拓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服务,努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通过明确目标责任,各单位都能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并建立普法台账,真正让“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深入推进普法工作
(一)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建设三座法治教育馆。创新普法教育形式,将青少年普法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通过充分调研、收集资料,建设青少年道路交通水上安全教育展馆、青少年法治教育馆、社区矫正文化展馆,打造功能全、有特色、高品位的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全县法治教育馆零的突破,为建设“法治xx”打造法治文化名片。二是制作法治微电影《xxxx》。以人民调解案件为主要题材,以维护真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主线,展现了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以无上的敬业精神诠释司法为民的良好风貌,从剧本创作、场地挑选、演职人员确定、主题曲创作等,历时5个月完成,并获得法润银川法治宣传创意大赛视频类三等奖。三是编写系列法治文化书籍。通过将法治文化融入司法行政工作,xx县x局编写《xxx》、《xx》、《xxx》等27本法治文化书籍,将司法行政与法治文化充分融合,不断扩大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度。四是打造法治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参观法治教育馆、书画法治作品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打造“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品牌,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在全县挑选10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农民、学生、企业职工等,讲述他们与宪法的故事,并制作《我与宪法的故事》专栏进行展播。使每位普通公民都能切身体会到宪法的作用,宪法才能真正走进公民生活,宪法权威才能最终得以树立;以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推动法治实践为主要任务,通过讲法治故事、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辩论赛及法律咨询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举办阳光法治文化沙龙,充分展现全县各行业工作风貌,增强全县干群法律意识,提升全民法治文化内涵,努力实现零距离法律服务基群众。
(二)建立以案释法制度
一是建章立制,确保以案释法制度有效运行。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法治政府建设办公室、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xx县关于建立以案释法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以案释法主体、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各责任部门将以案释法工作情况作为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评先评优、立功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强化固化责任意识。
二是拓宽形式渠道,确保以案释法制度落地生根。充分利用远程调解系统,以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为契机,形成远程视频调解信息系统与综治中心的连接,实现县、乡镇、村居三级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整合,资源共享。利用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的专业优势,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了;开办“阳光法治文化沙龙”,通过法治讲座、法律知识问答、案例解析等形式,提高群众尊法守法的自觉性和学法用法的能力;通过“法润xx”微信公众号、法制xx手机报定期推送真实案例及法治故事,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意识。
(三)开展法治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法律十进”活动,培树示范点。“法律进乡村”活动服务基层。司法局组建法治文艺队,分别在各乡镇开展专场法治文艺演出活动;农牧局结合农机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不断加强对种养农户、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和做经济组织的普法宣传力度。“法律进校园”活动形式多样。xx县一中联合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xx中学及望远小学打造禁毒示范教育基地;“法律进企业”活动普治并举。安监局深入企业举办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法治和安全业务培训;总工会联合消防大队在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发改局坚持普治并举,组织全县6家中线用能企业集中开展法治与节能宣传周活动。“法律进社区”活动深入人心。法制办组织政府法律顾问走进社区开展专题讲座,以非法传销、婚姻纠纷等真实案例教育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人社局向社区居民宣传就业促进法,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卫计局以咨询义诊、卫生计生法律法规宣传为载体,深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及法律咨询;杨和街道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为契机,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法治意识。“法律进机关(单位)”活动成效显著。通过党委中心组学法,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周末大讲堂”法治讲座、科级干部党校集中轮训、公务员执法资格培训,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党章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组织部订购《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读本;检察院组织县处级领导及各单位党政负责人赴银川监狱开展警示教育,为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法律进宗教场所”、“法律进社会组织”、“法律进家庭”、“法律进军营”活动有序推进。宗教局牵头组织全县宗教界人士法律法规培训;结合“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全县各单位深入贫困户家中为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和帮扶政策;全县相关单位以创建xx双拥模范县为契机,切实抓好“法律进军营”各项活动,加强优抚安置法规和军事法规宣传教育,宣传双拥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法律援助中心开辟拥军优属“绿色通道”,设立涉军法律援助站,对涉军纠纷案件优先调解。
二是深入开展法治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多层次多领域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按照区、市关于法治县创建工作安排部署,坚持把开展创建活动作为的重要载体,认真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宣传、公正司法、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抓好落实、总结经验、提炼亮点,为实现创建法治县夯实基础;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选取南环社区、上河村等作为先进典型,让基层自治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群众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四)组建普法讲师团
xx县“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由52名从事法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组成。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提供师资力量,使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矛盾调解等法治实践过程成为向广大干部、群众形象生动的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载体,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城乡居民、企业职工等群体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虽然xx县在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法律十进”存在薄弱环节。开展“法律十进”工作点多面广,一些工作存在浮在面上的现象,没有确实发挥作用,造成法律进社会组织、进军营还存在盲点和死角,法律进企业、进家庭开展活动显得比较薄弱。相关单位“法律十进”活动开展未能结合实际,不能很好形成典型示范。
二是普法责任单位意识不强。各单位不能将日常宣传与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起来,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大多单位对开展的活动不能及时总结提炼向普法办报送和对外宣传,好的做法不能及时推广。
三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不从心。虽然我县财政普法宣传经费按照人均1.5元足额进行了预算,但针对普法的多样性,打造法治文化阵地还存在普法资金短缺的现象。
四是普法讲师团开展活动不够广泛。虽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选取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及学校讲师等成立普法讲师团,但大部分讲师团成员并未按照具体要求开展活动,法治宣讲活动多集中在律师、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等主体,导致讲师团呈现的效果较差。
我们将以“自查”为契机,查找自身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及“七五”普法中期验收工作夯实基础。我们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法律十进”活动实施意见,同时结合普法责任制任务分工,将每一进严格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目标任务,并做好督导检查工作,确保“法律十进”活动成效显著。同时积极动员各单位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形成以点带面的典型带动效果。
二是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亮点法治文化品牌。策划“美丽乡村法治行”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乡村法治人物、法治事件,在各乡镇开展至少一期大型法治文化活动,切实营造乡村法治建设良好风尚;通过摸排确定法治旅游路线,将法治教育展馆、禁毒教育基地、民风民俗文化广场纳入其中,让群众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法治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展“金银铜牌”人民调解员争霸赛活动,经过动员部署、报名审核、集中培训、初选、评定等多个阶段,将拨出的30名人民调解员通过法律知识必答题、个人竟演、个人才艺展示、现场模拟调解等,综合打分,按照综合排名从高到底,评选出“金银铜牌”人民调解员各10名。
三是以“七五”普法中期验收为契机,根据“七五”普法规划,制定“七五”普法考核测评体系,全面推进“七五”普法考核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对梳理出的问题进行通报整改,总结“七五”普法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努力在全县形成扎实落实“七五”普法的良好局面。
四是结合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着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每月4日确定为公共法律服务日,积极发挥律师的作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并切实通过鲜活、典型的案例分享,进行法治宣传和以案释法活动,为群众提供维权指导。
第二篇: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法治环
境
大连民族大学侯松 2017年12月13日
引言: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臶、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新的法治理念、法治 1 思想和法治要求贯穿报告始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战略部署。
(一)以十九大精神引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
1.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 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强调:
一是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人民群众已经超越物 3 质层面,开始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精神层次的更高要求,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包含效率和利益的诉求,更涵盖公平和正义的期盼。这就需要法治建设必须协同跟进,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功能,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回顾我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定什么制,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而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不能凭空想象,必须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此规定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所以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说明》中就曾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
三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 4 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报告再次重申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就是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特别是报告当中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合力,将有利于提高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对宪法的地位做了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同时我国宪法还确认了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辉煌成果,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领导地位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为党的执政提供最高的根本规范,规定了人民民主 5 专政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根本制度,明确了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是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党的文件形式首次明确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之间的辩证关系,规定“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并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举措,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 6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特别是首次提出“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强调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臵等举措,就是要求法治必须统一于宪法,一切权力行使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一切治理活动都必须在宪法框架内进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的特权。同时,一切公民权利都依宪法来保护,一切违宪现象和行为都应得到审查和追究。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强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通过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突出各级政府在依法治国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重视衔接配套,确保司法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落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巩固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的成果,增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宪法和法律权威。
总之,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就是借以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制度被准确理解和实施,人民的基本权利受到尊重和保障,推动宪法规定的各项要求真正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底线与红线,从而在实体上和程序上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3.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 7 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以及制度建设等任何一方面的建设与治理状况,都会对党的领导、党的形象、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等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切实强化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推进各方面工作。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战斗力,在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才有正确方向,全面依法治国才有坚实保障。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执政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 8 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要求必须不断增强党的依法执政本领,坚持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对法律有敬畏之心,真正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才能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全过程, 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践中我们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会更加健全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将权力制约与监督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是法治反腐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应有之义;强调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其中用“留臵”取代“两规”措施就是法治化的具体体现,凸显我们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自信。
(二)聚焦总目标深入推进依法治疆实践
坚持党对依法治疆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自治 9 区党委依法治疆决策部署;高扬法治旗臶,坚定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依法治疆强大合力。
(三)树立全程普法意识,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深刻理解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工会落实普法责任制的重要任务;决落实工会普法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坚
第三篇:如何增强组织纪律性,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浅谈如何增强组织纪律性,全面落实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组织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组织原则、组织关系、组织观念、组织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从无到有,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得到人民的拥戴,最后取得胜利,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重要保证。组织纪律与党风廉政建设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践证明,领导干部腐败蜕变,往往先是从沾染不正之风、违反组织纪律上打开缺口的。组织纪律松弛必然导致不正之风加剧、腐败现象丛生。而其腐败蜕变反过来又加剧组织纪律松弛。两者可以说亦步亦趋、恶性循环,一个地方不正之风盛行、腐败现象严重,发展到成为区域性、系统性问题的地步,那一定与那里的党组织软弱涣散、纪律松弛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当前严峻复杂反腐败形势下,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关键一招,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础。
一、强化组织观念,注重宣传教育
“无知者必然无畏”。党组织要有战斗力,保持先进性,每一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完全知晓和带头遵守组织纪律,以组织利益为重,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组织保持一致。因此,要把组织纪律教育作为党规党法教育的必修课来对待,把规矩摆在明处,“红灯”亮在前头,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把“应知应会”、“必遵必守”的制度规范牢固扎根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里。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起到警示、督促作用。
1、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组织纪律观念。要通过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教育等,学习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充分发挥思想教育优势,有效的占领思想意识阵地,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组织纪律观念。
2、要加强权力观的教育。要抓住权力观教育这一核心,使每个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权力意味责任,要扎实完成好组织所分配的工作,恪守为民之责,决不能滥用职权,谋私利已,淡忘责任。
3、要加强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使党员干部常怀律已之心,做到严格自律,令行禁止,遵守法纪,依法行政。
4、要以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宣传平台,弘扬廉政文化,增强组织纪律教育的持久性、广泛性。
5、要加强案例剖析,善于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从反面教材中认识到“高压线”是触碰不得的。要持之以恒地念紧“紧箍咒”,在学思践悟中增强组织纪律性,筑牢党员干部不愿腐的思想防线。
二、严守组织制度,强化组织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党内有严密的组织制度和严明的组织纪律,作为党的普通一员,要正确对待组织,对党忠诚老实,严守党的组织制度,自觉接受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检查。
1、要健全完善党的组织制度。要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不断修订完善,对缺位的制度进行补充,使制度具有适应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2、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等组织制度,不我行我素、自行其是。
3、要切实加强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坚持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制,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敢抓敢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直至追究相应责任。要通过严格制度执行,强化组织管理,让责任在制度的监督下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发挥重要保障。
三、严格执纪问责,强化责任追究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纪律,没有或缺少监督,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1、是必须从严执行党的组织纪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要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下大力气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夯实执政基础。要维护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加强党员干部遵守组织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做到有纪必执、违纪必查。
2、是必须从严责任追究。监督检查、倒查追责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可缺少的抓手与保证。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的直接责任,又对各级党委和纪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及监督责任进行检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问题不报告、不反映,敷衍塞责、不抓不管,造成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依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视情节严肃组织处理或给予纪律处分。要适时对责任追究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增强责任制的威慑力,确保责任制落实到位。
贪污腐败,祸国殃民,无异于肿瘤。为了党的事业蓬勃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党要加强组织纪律,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防腐拒变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第四篇:二十九工程处“三个到位”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二十九工程处“三个到位”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今年以来,二十九工程处通过强化“三个到位”,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注重机制建设,组织保障到位。该处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班子及班子成员目标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今年以来,处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责任追究暂时办法》和《管理人员责任追究办法》,健全完善了“三重一大”、中心组学习、廉洁风险防范、效能监察等制度体系,有效形成权利制衡机制。
突出宣传教育,思想认识到位。该处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采取发放资料、集中学习、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处网站、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加大学习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全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始终做到防微杜渐,廉洁自律,筑牢党风廉政建设思想防线。
强化监督考核,责任落实到位。年初,处党委与各基层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严格责任考核,日前,处党委下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各单位对照年初签订党风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逐项进行了自查,并撰写了自查报告,263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根据“一岗双责”要求,撰写了个人述职述廉报告,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第五篇:XXX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
XXX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XX省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共XXX市委、XXX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县区党委和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含中央、省驻亳单位,下同)脱贫攻坚责任的落实。
第三条
脱贫攻坚按照满足扶贫工作的一切需要,火力全开,适当宽裕,党政同责,书记主抓,分级负责,各方协同,工作到户,责任到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第二章
市级责任
第四条
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年走访贫困户不少于100户。按照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治理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责任链闭环管理、无缝对接。
第五条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向省委、省政府签署的脱贫责任书,制定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做好上下衔接,协调全局性重大问题、全市性共性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并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脱贫进展情况。
第六条
市政府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投入,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
第七条
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县区的管理,对未能完成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县区,严肃追究县区党委、政府、市直承担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的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市直帮扶单位和帮扶联系人的责任。
第三章
县级责任
第八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对本辖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包乡镇的县区几套班子负责人是所包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县区党委书记每年走访贫困户不少于500户。
第九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向市委、市政府签署的脱贫责任书,制定脱贫攻坚“四项清单“和实施规划,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宣传。每年向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报告扶贫脱贫进展情况。
第十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负责指导乡、村组织实施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退出工作,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
第十一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负责制定乡、村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并监督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证贫困对象退出的真实性、有效性。
第十二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负责指导乡、村加强政策宣传,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第十三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强化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和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第十四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充实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建立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机构和队伍。
第十五条
县区政府要加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力度,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增列专项扶贫资金。清理收回的财政存量资金可统筹使用部分50%以上、涉农项目资金4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建立扶贫项目库,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扶贫资金管理监督负首要责任。
第十六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推进工作进展,推动政策落地、政策到户。
第十七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做好涉贫信访工作,对涉贫信访事项,制定处理方案,确定专人负责处理。
第十八条
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各级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制定具体考核细则、责任追究细则,落实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村、县区直承担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任务的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县区直帮扶单位和帮扶联系人的责任追究。
第四章
乡级责任
第十九条
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本辖区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负直接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乡镇包村干部对所包行政村脱贫攻坚工作负具体责任。乡镇党委书记每月走访贫困户不少于60户,乡镇包村干部每季度对所包村范围内所有贫困户走访不少于1次。
第二十条
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审核,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确定扶贫项目,汇总审核上报扶贫项目资金,对辖区内到村到户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和政策宣传力度。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村、乡镇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第二十一条
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指导本辖区内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协调县区直部门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第五章
村级责任
第二十二条
村“两委“是本行政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主体,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行政村包户干部是直接责任人。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每2个月对本村所有贫困户、行政村包户干部每个月对所包贫困户走访不少于1次。
第二十三条
村“两委“要制定脱贫攻坚“四项清单“、村级规划和计划,细致划分“四个清单“,因地制宜编制扶贫项目并组织实施,抓好任务落实。
第二十四条
村“两委“负责准确采集录入、及时更新完善扶贫对象信息资料,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承担直接责任。
第二十五条
村“两委“负责完善脱贫攻坚资料档案,全面反映从识别到帮扶、脱贫的全过程。贫困村要有完整的资料档案。贫困户做到“四有“,即有扶贫手册、帮扶联系人、具体帮扶措施和脱贫后的脱贫光荣证。
第二十六条
村“两委“负责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公开贫困对象识别和退出、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等重要情况,预防涉贫事件的发生。
第六章
合力攻坚
第二十七条
各级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扶贫工作队长、帮扶联系人分别是相应工作范围内的直接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帮扶联系人要经常走访贫困户。
第二十八条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和分工要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相衔接,组织实施重点工作。
第二十九条
各级帮扶单位要全面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紧盯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细化实化帮扶措施,督促政策落实和工作到位。
第三十条
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发挥帮扶作用,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和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加强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参与扶贫项目的立项、管理、监督和检查验收。
第三十一条
驻亳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等优势,积极参与各地脱贫攻坚,积极承担定点帮扶任务。
第三十二条
各民主党派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做好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第三十三条
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
在中央、省脱贫验收考核和日常工作中,存在错登、漏登、错退、漏退等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给予失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
行政村有1户错登、漏退的,追究行政村该包户干部责任。
第三十六条
行政村有1户漏登、错退或者有2户错登、漏退的,追究该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同时给予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村委会主任相应处理。
第三十七条
行政村有2户漏登、错退或者有3户错登、漏退的,追究包该行政村乡镇干部责任。
第三十八条
乡镇有5户以上(含5户)漏登、错退或者有10户以上(含10户)错登、漏退的,追究该乡镇分管负责人责任。
第三十九条
乡镇有9户以上(含9户)漏登、错退或者有16户以上(含16户)错登、漏退的,追究该乡镇党委书记、包该乡镇县区几套班子负责人的责任,同时给予乡镇长相应处理。
第四十条
县区有3‰以上(含3‰)漏登、错退、错登、漏退的,免去该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职务并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县区委书记向市委写出检查。
第四十一条
县区有1%以上(含1%)漏登、错退、错登、漏退的,该县区委书记要引咎辞职,同时追究县区长党纪政纪责任,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对该县区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十二条
县区有1个贫困村未按期出列的,免去该县区政府分管负责人职务,追究包该贫困村所在乡镇的县区几套班子负责人党纪政纪责任,县区委书记向市委写出检查;对乡村和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扶贫工作队队长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相应处理。
第四十三条
县区有2个贫困村未按期出列的,该县区委书记要引咎辞职,同时追究县区长党纪政纪责任;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对该县区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十四条
帮扶单位帮扶的贫困村未按期出列的,取消该帮扶单位绩效考评评优资格。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各县区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四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