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村干部如何开展好农村工作专题
[
浅谈村干部如何开展好农村工作
学员姓名:邹样秀
[摘要] 以干部的人格影响周围的群众。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众与自己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人格影响力是一种强大无形的力量。尤其是直接做群众工作的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更是远远高过一般的空洞说教。乡镇干部的人格影响力来自于“德、能、勤、廉、公”五个字,要十分注重从这五个方面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听你、跟你。[关键词]村干部 农村工作
浅谈村干部如何开展好农村工作
农村作为党和政府最基层的部门,是党和政府紧密联系群众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村干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基础,甚至危及改革开放的成果。农村基层干部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农村稳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各级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随着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出台,中央对农村工作越来越重视,扶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农村也正在经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历史转变。
二、农村工作开展需要做的准备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村干部,想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才会在群众中产生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群众与自己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让农民群众信你、服你、听你、跟你。
要全面地了解密切关系群众利益的农业相关知识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把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平时要多看书,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同时,要不断通过农业科技报、农业科技网、中央7台农业频道的《致富经》一类节目等渠道学习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寻找能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带领村民走向发家致富之路的好门路。要多看多了解法律法规、计生、医保、农保等相关政策,多关注最新的和农村群众系系相关的优惠政策,帮助村民们更好地享受到国家政府的帮助,赢得村民的认可。
(二)工作的开展要注意方法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做农村工作,语言更是一门艺术,首先要能用百姓的话与百姓沟通,沟通好了你的工作就容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能为你自己的工作设置障碍。其次做农村工作,还要有耐性,宽容,要修炼好的性格,对百姓宽容,刚柔并济,在遇到辣手问题时,你才能游刃有余,运筹帷幄。再次做农村工作还要摆正你的心态,村干部要做村民的贴心人,要同村民交心通气,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要。
农村工作的开展中要带着创新的工作思维。做任何工作都要勤于思考,从事农村工作更要勤于思考,思考哪些方法更适用,哪些政策更能帮助群众致富,哪些问题是群众需要及时解决的,思考这些问题,然后经过深思熟虑,才能为群众做成一件有益的事,那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要任何事情,上面一声令下,就跟着传达,不经过思考、思想、思虑不管方法是否适用,措施是否得当,强行推开结果是自己筋疲力尽,百姓怨声载道。
同时在工作中要有灵活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将自己的优势和所学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当中。当前农村基层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农村工作中处理事情首先要保持公平、公正,其次要掌握好的处理方法、技巧。在处理村民事务时我们应该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对在工作开展中有情绪的群众要多做教育开导工作。
(三)要注重履行公仆职责,树立公仆形象,不断加强干群关系。干部要树立好良好的形象,在工作中要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在农村工作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用平实的地方语言和农户交流,知民情、体民意,扎实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力戒浮夸之风,力求取得实效。人的一生中要接受各种教育,做农村工作,也要乐于受教,接受群众的观点,倾听群众的声音。做农村工作,还要吃得了苦,受得了怨气。群众位于底层,如果我们村干部不愿为百姓吃点苦,受点怨气,那我们还谈什么为群众服务,怎能不辜负村民的期望。
做为村干部,要成为人民群众的表率,要在提高亲和力上增强主动性。村民就是自己的家人,要做到:一是爱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着眼群众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要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建立一种深厚的感情;二是为民,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永怀爱民之心,善作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爱老百姓;三是富民,始终把帮助群众致富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善于引导村民就业、创业,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四是安民,要把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当作自己的日常工作,要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处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
农村工作的开展,密切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开展好农村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进步的事业,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方法方式以适应新的形势。
第二篇:如何开展农村工作
一、懂得农村政策,增强服务水平的能力
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必须吃透有关文件精神。如果没有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你要用政策去凝聚人心,教育村民同党保持一致;去号召村民跟党走,向先进看齐;去组织村民搞生产发展,走致富之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那就是一句空话。如何去消化农村政策?首先,态度一定要端正。文件出台后必须认真学,开会认真听,认真记,直到弄懂为此,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政策扎根在脑子里,其次,在比较中理解政策。要弄清今年的文件精神与去年的文件精神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重点主要是什么?这样来理解,政策在脑子里就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就能目标明确。三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别人的先进经验,唯我所用,千万不能拒之门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农村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
二、懂得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有人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农民打交道,“谈笑无鸿儒,往来多白丁”,不需要多少知识,多少技巧,殊不知,持这种想法的农村工作是危险的,工作难以开展。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农民,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记得有一次省、市、县领导到阿腰村新寨组劳务输出调研时,领导干部大谈中央、省市外出务工精神、好处等等。许多村民沉默不语。当领导用“大娘”、“大哥”的亲切称呼,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轻松愉快地交流,一下子抓住人心,缩短双方感情和心理上的距离,农民朋友讲了许多掏心窝的话,特别讲了改革开放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新鲜事,但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一位农民说了“远跑不如近刨”,因为该组产业结构调整较好,外出打工的村民很少,几乎是没有外出。主要是他们一年种蔬菜要赚1万元以上,而外出打工只有5000多元。所以学好农民语言,增强交流能力,就能了解真实情况。
三、懂得农业技术,增强辅导和指导的能力
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普及,关键在干部。干部如何由外行变成内行,如何在培训农民,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就要下功夫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刻苦钻研,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道理,快速地交给老百姓,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普及提高,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因为基层干部就要心想群众,有指导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干部只有懂得一技之长,才能避免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去强迫农民搞生产、避免用违法违纪的办法去处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避免用集中突击的办法抓农业生产。才能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去指导发展生产,说话才有力、村民听,干群关系才融洽,工作开展才顺利。
四、懂得服务承诺,增强提高办事效率的能力
要在群众中有威信,就要为群众服务,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言必信、行必果。公开承诺的事就要为。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嘴上讲要全心全意为人服务,而自己却我行我素,承诺的事不认真履行,想办就办,不想办就推,上面责怪,假话欺骗,最后是害人害已,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现在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作为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村民的意识。如何在服务上下功夫?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会服务,服好务,可以使一个政府的形象大增,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反之,就要受到社会议论,党的形象受损。党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窗口部门的干部,更要注意做好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才能取信于民。
五、懂得依法行政,增强教育示范的能力
依法行政是世界潮流,也是一个党能长期执政的基础,中央多次通报在计划生育,农业税征取等问题上的涉农恶性案件。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三令五申,当时确实取得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屡禁不止。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同时教育各级干部要依法行政,在电视、报刊上推出了一批依法行政的模范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中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依法行政,按法办事的问题不解决,中国要崛起、要腾飞,就很难。如何防止侵害农民利益问题的出现,首先就要求干部依法行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超越法律,侵害农民利益,就要受到严肃处理;二是搞好法律教育,干部必须做依法行政的榜样。只有教育好干部执法,才能教育好群众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懂得分清主次,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把手就要懂得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任务,明确责任。现在的农村工作越来越细,考核指标越来越具体,人民的期值越来越高,各项任务越来越明确。作为基层,无论是乡(镇)书记或乡(镇)长、还是村支部书记或
村民委员会主任,要落实好这些指标任务,就必须要周密思考提前安排。主要抓什么?次要抓什么?派什么人去抓?这些都是主要领导应该考虑的事。如果考虑不周,安排不好,就会给整个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发展,影响稳定,影响诚信。我认为要避免矛盾转化,把工作做好,主要是发挥班子的核心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营造好干事的氛围。班子强不强,关键在是不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我想作为一把手就要善于激发大家、鼓励大家、引导大家、鞭策大家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完成得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事才能实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唱独角戏,就很难做好工作。作为基层的主要领导,就要善于统筹协调,懂得弹好钢琴,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七、懂得化解矛盾,增强身先士卒的能力
现阶段农村的予盾,有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造成的,有些是方法不当引发的。不管是什么矛盾?基层领导干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化解。矛盾出现了就要及时弄清产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背景一定要弄清楚,这样去做化解时心中就有数,就不会产生大的对立情绪。一是矛盾出现时引起重视,我们常讲要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什么是萌芽,就是刚出现时。萌芽状态时解起来,既轻松,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现在许多矛盾为什么会造成大的影响,省里、市里、县里层层签字,最后才逼着去解决,致使难度又大,效果又差,时间又长。二是突发性矛盾出现时,一把手要身先士率。一把手亲自到场,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临时调整处置措施,避免矛盾恶化和扩大。三是对发展中产生的因土地、撤迁造成的个体上访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时间越长者老百姓就越反感,就要越级上访。农村矛盾无论是小矛盾,还是大矛盾,只要领导身先士卒,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八、懂得增强鉴别是非的能力
现在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基层干部只有增强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本领和能力,工作思路才清晰,指导工作才有力。在农村,一是当中央出台了新的政策时,除吃透政策外,而且要结合本乡(镇)实际来思考、来分析,再具体一点,就是结合本村的村民来思考分析。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时,才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有效避免就政策落实政策,群众听不懂现象出现。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农村,涉及到干部选拔、生产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就要善于分析。如:选好一名村干部,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不行。现在农村有家族势力左右选举等不正常的现象,部分人暗中拉选票,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现象,要达到上级要求的选好领头雁,富了一大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例如夏云镇老鸡村,在选
村支书时,由于开始时只讲民主,有一个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同志落选,结果给该村各项工作带来被动,最后,经过调查分析重新任用落选的这位同志,该村各项工作很快迎头赶上,并且年终考核名列全镇前三位。还有生产发展,有的村发展得慢,“快”和“慢”反映出什么?作为当有的村发展得快,有的村发展得慢,“快”和“慢,反映出什么?作为当领导的就要带着问题到村里去查找原因,去剖析根源,帮助发展慢的村加快发展速度,快的村提出更高的目标,避免盲目攀比,制订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总之,基层干部只有学会解剖麻雀,掌握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本领,才能增强明辨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如何开展农村工作
如何开展农村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做好农民工作,就是要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团结和带领亿万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康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只有使农民得到彻底的解决和实际的利益,农民才能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战争年代,农民支持革命战争,跟共产党走,根本问题是共产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使农民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利益,实实在在地感到共产党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发挥农民积极性的政。
策,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
利,给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利益,使大多数农民很快解决了温饱,走上了小康之路,农民积极性高涨,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做好新时期的农民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是否能使农民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是否把农民团结起来,是否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加强农民生产力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生产力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加强农产品贮运、加工、销售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教育、信息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处理好“给”与“取”的关系,减轻农民负担,要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要抓好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
民负担。
处理好工农关系,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农村改革,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了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在理顺价格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还是制约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城乡、工农利益关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市场法则理顺工农业产品的比价关系,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资产,把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工业和各行各业的一项重大任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相信和依靠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发挥农民的积极主动性。
1、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基本经验就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进行农村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基层的积极性也能充分调动。2、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就是要坚持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在工作中,如果不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注意工作方法,不尊重农民意愿,不管农民的承受能力,违反国家政策,加重农民的负担,这样就会造成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干群关系疏远。因此,要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取福利,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3、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我们在指导农村工作的时候,在为群众服务的同时,要下苦功夫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并善于从群众的创造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正确的政策和观点,更好地推广经验,为农村的发展出力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着眼于农村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会感到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大学生“村官”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有些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人,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不足。
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第一,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等问题,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往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因此,要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
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三是为人处世要公正。大学生在基层工作,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处处以大局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给自己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
[ 作者:华图教育编辑来源:大学生村官网更新时间:2009/3/25 ]
【调整字体:】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我国着眼于农村改革深化,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而开辟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后会感到不适应,一时难以渡过角色转换的磨合期。
一是心理上的不适应。由于大学生“村官”离开校园时间较短,加之以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棘手的事情,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有些则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难以放下架子和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还有个别人,或许是出于择业的无奈,工作中随意性强,自制力差,甚至存在着遇事不请假,随意离岗现象。
二是环境上的不适应。部分大学生“村官”已经习惯了都市的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还是感到与自己的想像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三是工作上的不适应。一些大学生“村官”适应乡镇环境较慢,加之缺乏必要的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虽有热情却方法欠妥,应对能力不足。
如何尽快消除这些不适应,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这既要靠组织的帮助引导,更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第一,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时刻保持头脑上的清醒。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的是让他们在农村一线发挥聪明才智,并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的整体活力和工作热情。对此,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要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村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摈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等问题,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之中。
第二,要做到知不足而后学,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常说,选择了学习,也就是选择了进步。如果说,多年的学校生活已使大学生“村官”奠定了厚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为人处世、掌握工作方法的第一课堂。工作中,要切实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高高在上的骄傲情绪、不愿吃苦的悲观情绪,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
第三,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由于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学识素养,大学生“村官”往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大学生“村官”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活力充沛、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中,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切实克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二是工作态度要端正。大学生“村
官”到农村工作,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要想对农村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这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因此,要立足于基层,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干好组织分配的每一项工作。同时,要发挥自身思路清、眼界宽、善于创新的优势,把所学的特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之中。三是为人处世要公正。大学生在基层工作,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处处以大局为重,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给自己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奋发有为的创新氛围和平等宽松的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