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帝故里欢迎词
黄帝故里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首先呢,我以南阳美玉的典雅,信阳毛尖的回甘,白象方便面的鲜美,双汇火腿肠的芳香,龙门的豪情,牡丹的富贵,少林寺的博大,黄帝故里的厚重,代表着河南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厚重,美丽的河南。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今天为大家一起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别看我们的李师傅年龄不大,但是有十分丰富的驾龄,大家尽可以安心放心。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新郑黄帝故里寻根拜祖,我们由郑州出发,走京珠高速,在新郑市下高速,就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在京珠高速沿途。大家可以看到,在这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两旁,种植着我们河南的一大特产—红枣。请大家仔细看,您会发现那里种了组多早熟,然而这些枣树的根部都非常地臃肿,这是为什么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年在春暖花开季节,就拿斧头在枣树的根部砍几刀。这样结出的枣儿又大又甜。枣不仅有营养和药用价值而且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还是绝佳的礼品,有兴趣的朋友可带些本地的特产给亲人朋友。
新郑市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有着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至于我们的市情,我想用以下五个字概括就再贴切不过了,那就是——中、通、古、丰、美。
“中”呢,是指我们新郑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州之中,北临郑州市区,南接魏都许昌,东依七朝古都开封,西面九朝古都洛阳。
“通”呢,是指我们新郑市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境内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纵贯其中,还有我们中原最大的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
“古”是说我们新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不仅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还被中华古都协会认定为“中华第一古都”。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裴里岗文化和5000多年前的炎黄文化,还有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
“丰”,是指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矿产资源。大家来看窗外,那大片大片的绿林就是我们的新郑枣林了,新郑特产——鸡心小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品尝过,有机会我请大家吃哈。我们新郑种枣历史悠久,在裴里岗就出土了堪称最早的炭化枣核。在古枣园里有棵古枣树王树龄竟达600多岁。
“美”呢,则是说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黄帝故里,还有始祖山,郑王陵博物院,欧阳修墓,郑风苑等著名景点。我们新郑也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除了高原以外,平原、丘陵、盆地、山地俱全,也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杰地灵”。
好了,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著名的古城墙也即我们市区北门的主要标志——郑韩故城了。
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市区,距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还有5分钟的车程。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AAAAA景区。早在2000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遭战火毁坏,明清时修葺。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好了,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和贵重物品跟我下车。黄帝故里欢迎词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华姓氏广场,广场是2007年新建的,是一个长宽各130米的正方形广场,广场上种有960棵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在中华姓氏文化中,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一棵枝叶纷繁的大树,但脉络清晰,每个姓氏都是这棵大树上的春华秋实,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住自己是这棵大树上的哪根枝条,哪片树叶,这就是修建中华姓氏广场的根由。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的姓氏有2.5万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有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史载,黄帝族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朋友们,咱们现在就要进入故里,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坐像,东配殿为黄帝的第一夫人先蚕嫘祖,西配殿为他的第四夫人先织嫫母。大家跟我来,大家看,这殿门的匾额就是原文化部部长贺敬之的题词“人文始祖”。请大家随我进殿,想必大家已被东西墙上的彩色壁画吸引了,大殿的八幅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5000年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中华大地,氏族林立,大大小小的部落成千上万,当时居住在陈丘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实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炎帝欺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军队在坂泉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从此以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矗立在我们面前便是中华姓氏鼎坛,这个气势恢弘、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鼎坛高
3.9米,宝鼎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为“天下第一鼎”。
轩辕丘巍巍具蒋,泱泱姬水,轩辕之丘,无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鑫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纪念馆 纪念馆内为客家文化展、领导名人书法展、炎黄子孙拜祖展等内容地宫内
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分别反映了黄帝出生、访贤问道、战蚩尤、升友旗‘铸宝鼎、分封诸侯、选贤妃、肇造文明等内容。位于地宫内的这尊始祖铜像,为轩辕黄帝的中年坐像、威武、庄严、神圣、睿智、,像重6吨,高5.9米,黄帝像后面的背景图案为九大行星图,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轩辕丘巍巍具蒋,泱泱姬水,轩辕之丘,无降帝胄。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鑫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故里景区的参观活动到此结束,下面大家自由活动,最后,祝愿各位来宾在新郑期间游得开心,玩的顺心!愿始祖黄帝永远保佑名位来宾事业发达、合家欢乐。
第二篇:黄帝故里调研报告
“黄帝故里”调研报告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景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拜祖区、故里祠区、广场区三大板块。拜祖区有轩辕丘、黄帝纪念馆、黄帝像、中华文明圣火台、文化长廊、拜祖广场等。故里祠前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轩辕桥下姬水河潺潺横流,指南车、日晷、汉阙等景观交相辉映,祠内有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四妃嫫母像。景区从南至北有13米宽的红色花岗岩大道,中间是5米宽的黄色花岗岩拜祖圣道,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基本简介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轩辕路北,占地面积100余亩,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1996年底被命名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10月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
自汉代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载:“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黄帝故里进行了多次整修、扩建和改造,特别是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可以说,黄帝故里历经了千年风雨沧桑,见证了历代王朝沉浮,而黄帝故里的变迁历程恰恰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缩影。
历史沿革
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轩辕故里词建设;2002年黄帝故里景区扩建工程;2007年初黄帝故里景区改造扩建工程。
汉代始建轩辕故里祠,迭有毁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祠前建“轩辕桥”。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新郑县志·金石志》记述:“国朝轩辕故里碑,碑在北门外,康熙五十四年邑令许朝柱立。”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记》记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
20世纪90年代初,新郑县委书记张海钦、县长王福成、市委宣传部部长郭更新、旅游局副局长赵国鼎及乔志敏、刘彤标等组织重修。轩辕故里祠区面积约2亩,坐北面南,祠有大殿五间,殿中端坐黄帝老年塑像,像上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程思远题写“人文初祖”匾额,像后背墙和东西墙壁上彩绘“黄帝诞生”、“黄炎结盟”、“征战蚩尤”、“高举龙旗”、“建都有熊”、“创造发明”等壁画;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母——“先织娘”像。大殿前设长方形鼎,供祭拜黄帝用;前左侧树“林则徐拜祖碑”,前右侧树“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祠前庭三间,以图展示新郑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前庭门楣为薄一波题词“轩辕故里”。祠前门两旁置青石雕刻石熊,以示有熊国图腾。祠前左侧树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直属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正威题“轩辕故里”碑。
2000年,轩辕故里祠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帝故里景区扩建
轩辕故里祠面积小,不能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需要。1997年3月,中共新郑市委书记岳文海、市长李和平、副书记郭更新、旅游局局长李留建及刘彤标等,组织首次对黄帝故里扩建,拆迁祠前居民户,建黄帝故里祠前区和黄帝故里广场,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并进行绿化。2002年至2003年,新郑市委、市政府扩建轩辕故里祠区,易名为“黄帝故里景区”。扩建后景区面积为4.3万平方米,由祠前区、轩辕故里祠区、黄帝宝鼎坛区和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组成。
祠前区东西宽80米,南北长100米,约8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置黄帝故里景区扩建碑、第一石坊、乾坤浮雕盘、第二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中华第一石碑、轩辕黄帝之碑和黄帝故里碑等。
轩辕故里祠区基本未动,仅于祠两侧建竹林园与通道。
黄帝宝鼎坛区
黄帝宝鼎坛区位于轩辕故里祠后,南北长150米,东西1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由青石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黄帝宝鼎坛和楹联长廊组成。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上自伏羲、神农、黄帝,下迄21世纪近万年历史,其中记有关黄帝在河南新郑诞生、建都等史实。甬道铭文两侧镌刻“客家人脚印”。民族图腾柱耸立青石甬道两侧,汉白玉石,10方,高3.6米,6棱,镌刻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图腾或族徽。黄帝宝鼎坛是黄帝故里景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坛基为正方形,代表八卦之一“坤”,边长50米。坛顶为圆形,代表“干”。坛高5米,代表“五土”,即山林、川泽、丘陵、水边、洼地等,象征大地山河。鼎坛台阶取3699之数,第一平台为3个台阶,为正道。第二平台为6个台阶,寓八卦中阴爻,即阴、阳、风、雨、晦、明等。第三平台、第四平台各为9个台阶,合为99,为至尊。鼎坛四周以青石铺面,寓意大地浩瀚,自然和谐。鼎坛上伫立九鼎,黄帝宝鼎立于中宫之位,青铜铸造,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鼎腹三面,每面镌刻三条龙,其中一条巨龙居中,回首反顾,龙首有似火球,寓为黄帝宝珠,象征光明;龙口涎水纹,象征风调雨顺;鼎足为立熊,寓意国于有熊。此鼎为中华第一宝鼎。新郑是鼎器之源,中国最早的鼎器出自八九千年前新郑的裴李岗遗址。五千年前,新郑人轩辕黄帝最早将陶鼎炊器制成铜鼎礼器。黄帝宝鼎比我国现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高出5.66米,重23.6吨,比现今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高出0.39米,重8吨。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余8鼎,为四方四圆,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取仕、智、丰、爱、安、嗣、寿、财之名,以八卦之位环列黄帝宝鼎四周。楹联长廊位于黄帝宝鼎坛区东西两侧,各长150米,宽5米,楹联200,展示名人大家手笔,歌颂黄帝功绩,心系故里,其中多为书法艺术佳品。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占地约1万平方米。轩辕丘旧址于此,清末被毁,今又象征性修复。丘高19米,直径100米,丘上植草木。黄帝纪念馆位于轩辕丘下,总投资1600万元,高11.9米,宽50米,二层,建筑面积30018平方米。由郑州大学建筑工程院和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进行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纪念馆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为新石器时代人字形建筑,通过岩画和青石等传统表现手法,表现根文化主题。一层在地下,北壁墙中央端坐轩辕黄帝黄铜像,通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睿智、英武、端庄、慈祥。纪念馆门前亦有一尊玻璃钢仿石雕黄帝像,与馆内塑像相同。黄帝纪念馆前左侧靠东墙树“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黄帝故里景区2003年为国家AAA级景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姓氏广场
中华姓氏广场面积约1.7万平方米,设黄帝宝鼎坛、中华姓氏墙。轩辕故里祠前区
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上楼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指南车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故里祠区。拜祖区
拜祖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
第三篇: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沿途;1350字)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旅游。我是来自郑州AB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A,大家可以直接称呼我为小A。坐在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陈先生,此次的黄帝故里之旅将由我和陈师傅来共同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大家能够在整个旅程中玩的开心、玩的舒畅!
(旅程安排)今天我带大家到新郑黄帝故里观光游览,咱们走京珠高速,在新郑下高速,就到了黄帝故里。中午在新郑大酒店就餐,晚上5点返回郑州。
(河南概况)
大家远道而来,想必对河南不甚熟悉,我们来简单认识一下河南: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而得名。远古时代,河南是一个水草丰美、大象出没的地方,所以河南简称“豫”,即多象之州的意思。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因豫州位于九州之中,又得名中州。河南平原居多,又称为中原。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的说法。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地名由来)
现在我们进入新郑市界。新郑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静把他的弟弟姬友封到了镐京附近的咸林,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华县东北,国号为“郑”,这是“郑国”之名的由来。郑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重要姬姓诸侯国之一,姬友为郑国第一个国君。公元前782年,后来,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继承了王位,姬友看到周幽王骄奢淫逸,政治腐败,为了自身的安全,就把他的部族、财产慢慢的迁移到了洛水以东的郐国,也就是现在的新密市附近。后来他乘机灭掉郐国,建立新的郑国。为了区别陕西的旧郑,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新郑”。
1994年这里撤县建市。200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并被评为中国最有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之一。
(新郑枣树)
新郑有“中国第一枣乡“之称,俗话说”灵宝的苹果,潼关的梨,新郑的大枣甜如蜜”。请大家往路右边看,会发现田地里有很多枣树,而且枣树的根部都比较雍肿。早在春秋郑国时期,就有新郑种枣树的记载。千百年来,枣农为了获得丰收,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就拿斧头将根部砍几斧头,这样营养就能充分聚集在树枝,结出的果实就能甜似蜜。
数典不忘祖,叶落要归根,中华民族是崇本尊亲,求本追根的孝道民族,近年来,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去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54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景区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河南省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皇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郑州市等各级政府和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力支持下,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黄帝故里,每年吸引着亿万华人前来拜谒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为什么我们有自己的姓氏?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什么我们确认轩辕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我们祖先的故乡,来寻找答案吧。
(下车前的安排)
朋友们,黄帝故里停车场到了,下车之前再次提醒大家,我们的旅游车是蓝白相间的宇通车,车牌号是豫A12345,我们的导游旗是黄色的,我的手机号是12345654321.。11点30半我们在这里集合。请大家关好车窗,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做好下车准备。
黄帝故里导游词(景点;1536字)
各位朋友:我们脚下站立的正是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新郑黄帝故里。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这里共有被称作是“活化石”的水杉960棵,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说到形式广场,不能不提到让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姓氏,姓氏起源很多,并不断发展,历史上我国曾出现过的姓氏有2.3万多个,已经普查到的姓氏有4000多个,起源于河南的约1800个。在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有73个。万姓同根,根在人祖。史载,黄帝族后裔繁衍600多个姓,炎帝族繁衍247个姓氏,炎黄二支与其它民族融合中总共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从姓氏上说,后世子孙共尊炎黄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世纪宝鼎)
矗立黄帝故里祠后的这个气势恢宏、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它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一度成为“天下第一鼎”。
史书记载,黄帝最早铸宝鼎,使鼎由炊器变为国家礼器。
此后,历代帝王都把鼎视为神器、国之重器。凡宗庙活动、国家大事,皆行鼎祭。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鼎,逐渐变成为国君、各级官员的专有礼器,所谓“钟鸣鼎食”即是此意。鼎的多少,成了身份、级别和地位的标志,成了人与人,家族与家族,国家与国家,礼尚往来的信物。
这尊黄帝宝鼎,采用的是8000年前我们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鼎形式,为圆鼎。鼎腹有九龙,寓示九洲,龙首有宝珠,象征国家之光;鼎足为熊足,寓意黄帝立国于有熊。黄帝宝鼎周围的八个小鼎,4圆4方,通高1.25米,兽面纹饰,分别代表仕、智、爱、丰、安、嗣、寿、财之意。在这里,您可以自己选择鼎而许下自己美好的心愿。(皇帝纪念馆)
游客朋友们,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就是黄帝纪念馆。黄帝纪念馆外观是黄帝时期人字形大房子造型,在设计上采用了地穴覆土式建筑样式,寓意轩辕之丘,并分为上下两层,如同从地下自然生成。馆内布置有黄帝文化艺术陈列,墙壁上刻有古朴的岩画、雕塑,突出浓厚的“根”文化氛围。纪念馆内外分别塑有两尊手持宝剑、凛然端坐的黄帝雕像,高度均为5.9米,寓意为九五之尊。馆外雕像为玻璃钢制成,馆内雕像为紫铜铸成。
纪念馆屋顶两侧壁画是四灵象,也就是上古的四方神。它们分别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相传青龙是东方太昊的丞相,白虎是西方少昊的丞相,朱雀则是南方炎帝的丞相,而玄武是北方颛顼的丞相。他们后来被人们尊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在这里,他们都是轩辕黄帝的守护神。你们瞧,中央的麒麟身的龙图案,就代表黄帝。
纪念馆内的大型榕树根雕,称“中华根脉”,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大发展。中华根脉强壮有力,源远流长。两支粗大的主根,一支象征黄帝族,一支象征炎帝族。根雕中央刻有六龙戏珠,象征炎黄子孙心向始祖,根在黄帝故里。众多茂密的根系层层交织,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根连根,心连心,团结一心,风雨与共,傲然雄踞于世界之东方!中间这颗宝珠,是黄帝宝珠,社稷之光,严冬能给人民带来温暖,盛夏给人以凉意,黑夜给人以光明。它是以黄帝不朽民族精神,永远光芒四射,造福千秋万代。
走进大厅,厅内两侧是客家文化展。“客家人”是汉民族的重要民系,是炎黄子孙的优秀儿女。历史上,他们由黄(河)淮(河)之间,迁居闽、粤、赣、蜀、黔、滇、台、港、澳等地。有的又乔迁海外,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庞大族群,对所在地区或国家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帝故景区从1990年正式开放以来,每年三月三举行拜祖大典期间,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便汇聚到这里寻根拜祖,他们在这里焚香叩拜,以寄托对祖先的绵绵情思、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有坑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关于黄帝故里景区就给您介绍到这里。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将在停车场恭候大家,谢谢!
第四篇: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游客:
热诚欢迎您前来中华圣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景区参观考察,并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战国时代,《庄子·盗跋》篇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夏商周,下至元明清,莫不尊祀黄帝为始祖,莫不称自己是黄帝的后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国君,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五千年前,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在新郑率领先民们一统天下,而后务农桑,兴医学,制舟车,服衣裳,创文字、定历律,由野蛮步入文明,真正成为中华第一大帝。后世为纪念黄帝功德,汉朝时,人们在轩辕丘上建造黄帝故里祠,此后历代都有修复;明隆庆四年(1570年)进行了修葺,并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至2002年、2003年,新郑市人民政府先后对其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使得这里成为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
轩辕丘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旧城北关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景区面积已达到近百亩,主要由轩辕广场区、轩辕故里祠区、黄帝鼎坛区、轩辕丘区四部分组成。景区布局突出了“中华之根”这一主题:广场区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古树翁郁;祠殿区古朴肃穆,供奉轩辕黄帝及其两位夫人;鼎坛区雄伟壮观,有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文化长廊、客家第一步等景观,构成了一幅立体的雄浑的历史画卷;轩辕丘区气势宏伟,庄严神圣,有造型独特的黄帝纪念馆。其中故里祠区,是整个景区最古老的部分,它始建于西汉时期。
树高千尺总有根,河流万里必有源。我们10多亿炎黄子孙的“根”在哪里?根,就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那么,就让我们怀着“高山仰止”的心境,来踏着远祖的脚印,遍寻自己的祖根吧!
第一石坊??
它是由香港中华民族国际友好协会为庆祝2000年4月2日举行的中华民族子孙龙禧千年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大典而修建的。牌坊,是门洞性的建筑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建筑。“文治武功何彪炳,艰难缔造五千年”,它立于祠前,提醒人们,永世不忘黄帝功德。此牌坊为四级六柱坊,高11米,宽17米。坊额上雕有黄帝像,横额和楹联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题写。
外联为“依具茨溱洧起波涛,滨颖淮有熊降轩辕”。它诗情画意地表达了新郑作为黄帝出生地的地理和历史。
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山岭、岗丘、平原兼而有之,河流湖泊密布,是十分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具茨”指位于新郑西南的具茨山,“溱洧”指流经新郑的两条古老河流,即溱水和洧水;“滨颖淮”指新郑地处淮河、颖河流域,有熊指新郑在黄帝出生时期为有熊国。
内联为“始祖功德盖天地泽披九洲,华夏文明灿古今誉播八方”。它高屋建瓴地表明了黄帝的丰功伟业,天地难以负载其德,九州永远铭记他的恩情;由黄帝肇始的华夏文明,光耀古今,天下共仰,骄傲地跻身于世界文明之列。
横额“中华圣地”,意为黄帝的诞生地,是中华儿女心中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乾坤浮雕盘
石坊后的乾坤浮雕盘,是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的一个具象,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中间的金属指针,叫日晷,是古人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在日晷外侧,为太极图、四灵像、八卦、十二生肖和二十八星宿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它融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宗教、科技于一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第二石坊??
第二石坊为三级四柱坊。其楹联引用了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的前两句。孙中山先生首举义旗,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如此高度评价轩辕黄帝,其意义尤为深远。《祭黄帝》诗,高度地赞扬了轩辕黄帝及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表述了黄帝开创中华文明史,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坊额上的“轩辕故里”四个字由国家原领导人薄一波亲笔题写。
轩辕桥??
是古轩辕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为拜谒始祖轩辕黄帝,在祠前专门修建的。原桥为明“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桥东侧,有阴刻篆文“轩辕桥”三个字,西侧的古砖上,刻有“许州造砖户王仲”的字样。由于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和地形地貌的变化,此桥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郑市决定恢复轩辕桥这一景观,在开挖新桥桥基时,正巧与古桥址相合。说明从古到今,轩辕子孙的心是相通的。新修的这座轩辕桥,长12米,美观、典雅,如长龙卧波,横跨于姬水河上。
姬水河??
这是一条象征性的姬水河。真正的姬水河,在市区西南10公里,发源于具茨山,流经新郑南部,汇入淮河。春秋《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意思是说,黄帝和炎帝为兄弟俩,黄帝因成长于姬水,而姓姬,炎帝因成长于姜水,而姓姜。
古枣树??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枣文化历史悠久。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枣核化石。据说枣子的大规模栽培,最早是从黄帝时开始的。新郑西北一带,多沙地。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上说:“旱涝之地不任耕稼,种枣则可矣!”大约黄帝最早发现了这一作物的生长特点,又发现大枣不仅可以鲜食、干食,还可药用,所以,就在他的故里大种起枣子来了,使有熊国成为大枣之国。目前,枣树已成为新郑的市树。
这是一棵千年古枣树,远远望去,发现树干像是插在一个大花瓶之中。你看,枣树靠近底部的那段树干,格外粗壮,圆溜溜地,像不像大“花瓶”?花瓶上,还有斑斑驳驳的纹路。这是新郑人特有的栽培技艺,当地人称作“开甲”,是一种增产的办法。每年枣树花期的5月下旬到6月下旬,枣农都要用斧背砸伤树皮,形成斑痕,减少养分的向下输送,以集中供给果实,使之结果又多又甜。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齐民要术》上就有“反斧斑驳椎之”的记载!我们应当向祖先的勤劳智慧致敬!
新郑枣,皮薄、肉厚、核小,吃起来特别甘甜。我们这儿有一句话:一天三颗枣,红颜不见老。到新郑来,不尝尝新郑红枣可算是一种遗憾。
黄帝故里景区还有一种特色树种——银杏树,又叫公孙树、白果树,传说黄帝的父亲姓公孙,因为他曾亲自栽培此树,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公孙树”。
国槐,又称黄帝槐,是有熊国的特色树种,沉稳坚毅,顶天立地,是新郑人民性格的像征。
轩辕黄帝之碑??
“夫天地悠悠,生生灭灭,而亘古及今其名不泯并受后世尊崇者,其行必有殊勋,其品必有盛德。念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惟我始祖炎黄二帝其可当之„„”。该碑于2002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敬立,中国著名碑文专家、河南省文史馆研究员李铁成撰文。行文庄重酣畅,意境高古,高屋建瓴阐述了轩辕黄帝生于新郑,带领臣民,告别蛮荒,创造发明,设官司职,扩土开疆,一统中华的不朽功业。
TOP
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之二)
故里祠门口??
大家看一看这对看门兽是什么动物?我国大多庙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狮子,寓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这里却把熊作为镇祠之兽。这是因为在五千多年前,新郑一带的中原地区,有很多熊。熊,是一个很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
故里祠前厅??
这前厅的四周图画是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央视直播的掠影,这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拜祖盛典。下面我们就要进入黄帝故里遗祠,里面供奉着我们炎黄子孙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和他的两个夫人嫘祖和嫫母。
故里院??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故里祠。我们看到的大殿和东西配殿始建于汉代,以后历代都有修复,最后一次修复是在90年代初。轩辕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开国的第一大帝,是五帝之首。在我国,“五帝”有几种说法,比较普遍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与黄河中上游文化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长城外的红山文化等,共同创造了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各地区的先民逐渐融合成统一的民族。在各族不同的宗祖神中,黄帝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世代为人们所敬仰,人们一直把他敬若神明,历代的贤达人士和平民百姓都来此寻根问祖,烧香还愿。至今在西配殿山墙上还留有为修复大殿时留下的功德碑。这其中最著名的还有林则徐拜祖碑。提到林则徐,我们都知道他是近代的民族英雄。他什么时候来拜谒过始祖呢?这还要追溯到道光十七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37年,林则徐擢升湖广总督到广东赴任时途径新郑,在当时新郑县令李丞的陪同下拜谒了始祖。林则徐之所以能取得虎门硝烟的成功,是和他拜始祖分不开。
大殿??
这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黄帝诞生]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嵩山东麓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领为少典,从居住在河洛一带(今洛阳地区)的有娇氏部落,娶了一位名叫附宝的女子,在轩辕丘产下一子。因出生于此,而取名轩辕。传说,一天,少典的妻子附宝,到郊外祭神,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突然间,乌云翻滚,天昏地暗,继而电闪雷鸣,如同白昼,就如同一条巨龙,绕北斗而降,把附宝惊倒在地,电闪雷鸣过后,已是星斗满天,附宝觉得头晕目眩,发现自己怀了孕,阅二十四月,生帝于轩辕之丘。画上面的那位男子就是黄帝的父亲少典,女的就是黄帝的母亲附宝。据史书记载,“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年后,宽厚仁慈,见识渊博,善恶分明,深得部族拥戴,继任有熊氏部落首领。
[创造舟车]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这个是民用车,可以乘坐人和工具,中间的是指南车,上面按装着一个木头人,无论车行至什么方向,木头人的手都始终指向南方。这里是打造的各种兵器和民间用具。这个是训兽的场面,原来动物都是野生的,通过训练,大型动物用来作战,小的动物就在家里饲养,中国最早的家禽饲养就是从黄帝开始的。最上面是我国最早的船只。当时人们用石头把大圆木中间凿空放在水里,用来载人载物。
[黄炎结盟]当时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领导的神农氏部落逐渐衰落,部族之间不断发生磨擦,甚至互相侵伐掠夺,侵占土地,抢劫财物,虏杀人口。炎帝不能禁止,人民生活不得安宁。而黄帝修德治兵,制造舟车,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威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今河南扶沟县,一说河北涿鹿)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使之归顺于已。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强悍凶横,炼铜制作兵仗刀戟大驽,侵略其它部落,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神恶煞,每次出征前都身披斑斓虎皮,头带双角铜盔,所向披靡。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皆惊魂落魄,溃散四逃。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豹、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弟兄,个个铜头铁额,英勇善战,又惯使刀戟弓驽等兵器,炎黄兵卒战胜不过。这蚩尤在作战中还能够喷雾,使人迷失方向。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即命风后造指南,以示四方,破蚩尤大雾,依风后《握奇经》设八阵,经“五十二”战,蚩尤大败,逃至中冀(今河北冀县),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擒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至今在河南新郑风后封地风后岭一带还存有风后遗址及唐代军事家独孤及的《风后八阵图记》。
[建都有熊]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又挥师北上,驱赶走向南方扩张的荤粥族,天下有不顺者,进行征伐,然后班师回有熊新郑,诏告天下,并在西泰山(今新郑龙湖镇)大会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郑),举行开国大典,各部族首领共尊黄帝为天子。黄帝划野分州,封官司职,设三公(风后、天老、五圣)、六将(常先、大鸿、大隗、力牧、太山、应龙)、史官(苍颉、沮涌),设左右左右太监,监于万国。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陇右,北达燕山,南抵长江,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版图。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有熊国都新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都,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华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公元前2697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此后中国民间“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
[高擎龙旗]黄帝统一万国部落以前,以熊为图腾,统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作为有熊帝国的族徽和旗帜。它由熊的头、马的嘴、蛇的体、鹿的角、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蚩的尾等组成。龙是各部族大溶合、大团结的产物,因此五千年来,炎黄子孙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最吉祥、最嵩高的保护神,鼓舞我们不畏难险,勇往直前,振兴中华。自古以来,人们把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称为真龙天子,称帝王的身体为龙体,穿是龙袍,住的是龙宫,后人是龙子龙孙、龙的传人。
黄帝定都有熊以后,致力于各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他选贤任能,设官司职,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备的部落联盟体制,也就是现代国家的原型。其所辖区域东至于海(渤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甘肃陇右),北至河北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
[开发农牧]黄帝总结神农氏炎帝时代的生产经验,祭祀天地百神,划野分州,计田设井,教男子因时播种五谷蔬菜、驯养畜禽,解决人们吃饭问题;教女子在家养蚕、抽丝、织帛,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中国几千年男耕女织的生活状况,也就从黄帝时期开始了。
[肇造文明]黄帝和他的臣下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发明创造房屋(宫室、銮殿、庙观、城池)、衣裳(布帛、丝绸、冠冕、足履)、车船(战车、指南车、记里鼓)、阵法(风后八阵)、兵器(弓箭、弩、刀、盔甲)、音乐(箫、琴、钟、鼓、号角、磬)、文字、算术、历法、图画、医药、祭祀、婚丧、铸铜等等。按照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标准:文字、城堡、铜器、祭祀等,黄帝时代都已发明创造,使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比肩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黄帝时代所创造的文明,四五千年相传不衰,至今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还享用着它的福荫。因而,黄帝被奉为中华人文始祖。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有25子,得姓者14人,分为后世各国,不断繁衍,并同其它部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由众多民族相结合的中华民族。据史书记载,黄帝族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了70多个国家,繁衍了600多个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繁衍247个姓氏。黄炎二支发展到853个姓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中总计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东配殿??
供奉的是黄帝的元妃,也是他的第一夫人。她是我国古代最早养蚕织丝的人和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性代表。《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宋《通鉴外记》说:“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为纪念嫘祖功德,历代封建王朝都设先农坛供奉她,敬奉她为“先蚕”。嫘祖生昌意、玄嚣,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及夏、商、周、秦都是她的后代。
关于嫘祖发明抽丝养蚕,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嫘祖十五六岁时,在山上摘桑椹吃,看到一枝干桑枝上吊着几个枣样大小的东西,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就摘下来带家玩;玩腻了,就随手扔到了屋角的破筐子里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她听见屋里扑扑棱棱响,走过去一看,见那个破筐子沿上有几只飞蛾,正扇动着翅膀爬,一爬过去就繁下一串串的籽;又过了不知几天,她又去看那筐里的飞蛾,飞蛾不见了,筐子里却生了许多蚂蚁大小的虫,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她想:这小虫是从桑树上摘下来的,兴许它一定吃桑叶。她就把筐子端出来,把它撒到桑树上。谁知到桑椹红的时候,桑叶吃光了,桑枝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茧,有白色的,有黄色的,非常好看。一下子摘了九大筐!她想这些东西煮熟后肯定很好吃,就把它放在锅里煮,谁知煮了一会儿,用根小木棍一挑,不一会就缠了好多好多闪光发亮的丝坨坨。后来,她就把这些丝织成了衣服,穿在身上,漂亮极了!村上的姑娘媳妇们见了都跟着学了起来。后人不忘嫘祖的功德,就在家里的织布机上,敬着嫘祖的牌位,称她为“先蚕娘娘”。
据史书记载,轩辕黄帝共有四位夫人,第二位是方雷氏,第三位是彤鱼氏。
西配殿??
西配殿供奉的是黄帝的第四位夫人。这位娘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织布工具“织机”,后人尊她为“先织嫫母”。她是中国远古时代最丑陋最贤慧的一位女子。据史书记载,嫫母相貌奇丑。《列女传》说:“黄帝妃嫫母„„甚丑而最贤。”《丑人篇》说:她是黄帝时代极丑的女人。她的前额和鼻子像秤锤,身体像个黑竹箱。黄帝为什么要选一位最丑的女子为妻?传说,建国之初,各部族经常抢夺俊男美女,往往引起部族之间的冲突。有人主张用暴力加以制止。黄帝不赞成采用暴力,可是又想不出好办法。一日他到野外视察,在河边见到一位十分丑陋的女子,与之交谈,觉得她聪明贤慧,就把她选为妃子,并通告各个部落。各部落首领以为黄帝定是选了美女天仙,都纷纷前来祝贺,谁知一见,都“哇——”的一声惊呆了。轩辕黄帝在这方面真是给我们做了表率,以后抢婚的事大大减少。嫫母非常贤慧精明。她用松香、硫磺和木炭发明了火药。她见嫘祖种桑养蚕缫丝,就昼思夜想,发明“织机”,解决了用蚕丝织帛问题。后来嫘祖随黄帝南巡而死,黄帝立嫫母为正妃,使其掌管宫室,外出监护于道。嫫母生苍林,其后代北狄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第五篇:黄帝故里模拟讲解
(1)黄帝故里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祖,中华炎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请允许我代表神州旅行社,欢迎各位来到古都新郑观光游览。我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郝;这是我们的三好司机李师傅,他呀,长相好,脾气好,驾驶技术更好。有一首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有一种渴望叫常出去转转,说白了就是旅游。身处红尘闹市,天天听噪音,吸尾气,忙家务,搞工作,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点没累毁呀!不如,让我们到青山绿水中陶冶情操,到历史名城去开拓眼界,在寻幽探胜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吧。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我们能相聚在这小小的中巴车里,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啊!初次见面,没什么好送的,就一人三千万吧。大家要不要?这一千万呢,是千万要平安,二千万呢,是千万要开心。三千万呢,是千万要发财!今天我们驱车前往的是中华圣地----黄帝故里,请大家坐稳扶好,注意保持车内卫生。相信有我这个郝人的陪同,大家一定会玩的开心,游的尽兴.!
利用乘车的这段时间,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新郑和黄帝故里的概况。
新郑市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它的特色,那就是——中、通、古、丰、美。“中”是指新郑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中州之中,北临郑州,南接许昌,东依开封,西面洛阳。“通”是说新郑的交通优势明显,这里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还有新郑国际机场。“古”是说新郑为古城,它被认定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华第一古都”。这里有裴里岗文化、炎黄文化,还有郑韩文化。“丰”,是说新郑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比如,新郑特产——鸡心小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呢,有机会我请大家品尝哦。“美”则是说新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黄帝故里,始祖山,郑王陵,欧阳修墓等。
黄帝故里是中华寻根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有熊国国君,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后改姓姬。黄帝率领先民们一统天下,务农桑,兴医学,制舟车,服衣裳,创文字,定历律,由野蛮步入文明,称为中华第一大帝,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万姓同根,根在人祖。如今的黄帝故里已经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年一度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堪称为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饕餮盛会。正如《黄帝颂》里所唱的,薪火相传,盛世未央,华夏各族,中原家乡…新郑拜祖,弥之高仰,同根同源,龙族荣光。
游客朋友们,现在距黄帝故里还有5分钟的路程。有句话说得好,红旗飘飘跟党走,蓝旗飘飘跟着导游走。待会到了景点,请大家跟着我的导游旗走。这跟着导游走,吃喝啥都有,问啥啥都会,走着还不累。好了,黄帝故里到了,请大
家依次下车。
4分40秒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位于新郑市轩辕路,占地100余亩,始建于汉代,历代都有修复,明朝时在祠前建轩辕桥。清朝康熙年间,新郑县令徐朝柱在祠前立了“轩辕故里”碑。为缅怀始祖功德,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该广场建于2007年,呈正方形,边长130米。四周种植的是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大家知道总共有多少棵水杉呢?对了,960棵。这960棵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穿过广场,我们来到了故里祠。大家看一下,这对看门兽是什么动物呢?对,它是石熊。看门兽一般多选狮子,取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这里为什么把熊作为镇祠之兽呢?因为在五千多年前,有熊部落生活的新郑一带,有很多熊。熊在当时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有熊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它当作自己部落的图腾。
这是鼎坛区,有九鼎,黄帝宝鼎居中,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称为“天下第一鼎”。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大殿。这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塑像,威武、庄严、神圣而睿智。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在大殿四周的墙壁上有8幅壁画,生动的展示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我向大家介绍其中几幅重要的壁画。
大家请看第三幅,黄炎结盟,黄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与炎帝三次交战,打败了炎帝,使其归顺于已。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第四幅,征战蚩尤。黄帝联合炎帝平定蚩尤,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古都。相传黄帝于甲子元年二月二日正式登基。“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源于此。黄帝建都以后,升起了象征各族统一的龙旗。这龙图腾是各部落图腾的统一体。之后,龙即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河南灵宝),葬于桥山。相传黄帝和炎帝的后裔,共发展了853个姓氏。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个土丘就是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当然是象征性的。黄帝纪念馆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呈人字形,就好像从地下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地。
游客朋友们,下面为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请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豫H888,我祝大家发发发。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的旅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所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刚见面时小郝很大方的送大家一人三千万,临别之即,也别怪小郝吝啬,一人再送三元吧?一元呢,是原谅的原,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二元呢,是团圆的圆,祝大家合家幸福团团圆员。这三元呢是,财源的源,祝大家心想事成财源滚滚!最后,祝大家归途愉快,一路顺风。谢谢!
4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