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委中心组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上的发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到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就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
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
第一个大背景: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主要是对30年的改革开放进行总结,通过回顾历史来展望未来。
第二个大背景:党的十七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下,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农村为重点改善民生,依法改善农民的平等权利等四大任务。落实这四大任务,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三个大背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去年全国城乡人均收入比例为3.3:1,绝对差距达9646元。长期已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不能打破,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旧问题急需破解。这些问题都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四个大背景:当前,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暧,共同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为此,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要扩大国内消费,大幅度提升内需,突出抓好土地、资金、就业三个关键。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根本。全会提出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如何发挥作用,如何解决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生产生活问题,都是全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以实事求是为“基”,虚无主义要不得,写好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知己”“总结篇”。总结好历史经验,是坚持好和运用好历史经验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在总结历史上出现很多偏差,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著名战役等重大历史问题不能正确看待、科学评价,那么也就不可能把历史带给我们的智慧启迪与经验坚持好、运用好。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党运用唯物史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典范文献。我们要做到尊重历史,就要善于运用历史分析法,把重大事件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阶段特点、形势任务中去把握;
就要坚持人民立场,从党赢得民心的角度出发看待事实细节;
就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看待历史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以历史经验为“宝”,宝贝丢不得,写好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知己”“坚持篇”。“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被我们提炼出来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方方面面中的经验,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贝”。面对这些“宝贝”,首先,我们不能把它们“搞丢了”,要以饮水思源的爱国情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历史经验“宝贝”。其次,宝贝丢不了,但是也不能把它们成天“束之高阁”起来,“束之高阁”之举跟“弄丢了宝贝”没什么区别。正确的做法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它们,让它们在新时代里续写新篇章新辉煌,继续为人民造福。
以自我革命精神为“魂”,魂散架不得,写好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知己”“运用篇”。一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坚持,归根结底都是要落脚于“运用”上。在今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首届党建高端论坛上,副校(院)长谢春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走过辉煌百年,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推动党的建设。陈希部长指出,要深入总结和运用10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14亿人民群众对党的自身建设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推进。而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则是“全面从严治党”“体”内之“魂”。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波涛中,我们不仅做到“知己”,还于“知己”中刀刃向内,刮骨疗伤,开自己的颅,转变自己的思想,创新自己的理念,走自己特色道路。
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
一是准确把握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
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些科学的观点和论段,全面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二是全面描绘了农村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即“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三是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四是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这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三、组织工作如何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进一步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作为组织部门,更要贯彻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三农”工作,着力选好骨干、配好班子、带好队伍、聚好人才。
1、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改革提供组织保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一个体系、三个制度、四个机制,即“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改革党内选举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内民主,建立完善政情民意沟通互动机制,定期实施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2、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改革提供人才支持。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是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注重对乡镇、村干部的培训,乡镇、村干部要熟悉三农政策,对农业基本知识要了解,比如:土地适度流转后,怎样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等等。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打造懂政策、善管理,会服务的农村干部队伍。另一方面,结合一年一度的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组织乡镇、村干部学习理论,进村入户听取意见,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对换届后村“两委”120多名干部,着重从提升发展能力这个层面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干部的任职与任期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执行、推进发展、带领致富、依法办事、建设和谐、推进文化等多方面能力。二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实施村干部“三位一体”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退有所依,无后顾之忧。三是为乡镇、村输入新鲜血液。加强选派工作管理,通过连续三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为村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选派干部到村后,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通过项目带动等措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主要的还是理出一条符合本村发展的思路。下一步,区委打算从区直机关、街道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为基层输入一些年轻干部、同时也起到锻炼干部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农业的发展,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一步推进农村发展。
3、通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农村改革奠定群众基础。“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八个字,准确表达了党员的深刻内涵。农村党员是农村的先进分子,通过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立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在农村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加强党员教育的重大部署,受到了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普遍欢迎。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对村级党员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大对农村党员电教设备的更新与投入,为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成为农村党员甚至是周边的农民获得农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的一个主渠道。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农村党员流动随之加大。通过建立台帐,落实联系人,加大联系,使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组织管理,得到组织关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在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等工作平台,以凝聚党员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使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在了解群众意愿需求、反映群众意见建议中发挥作用。四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好发展党员这第一道关口。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通过实施发展党员公示制、全程联名推荐制、发展党员票决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得到长久保持,为农村改革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