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能力作风建设个人思考发言
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镇扎实开展了“能力作风建设年”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育和自查反思,使我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有一次新的提高,已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干部,就必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主动严格要求自己,与新的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现结合“差距怎么看”、“发展怎么办”、“工作怎么干”,作如下发言:
一、差距怎么看
我主要分管站所为基层党建办、乡村振兴办、扶贫办,负责党建、社会建设、深化改革、老干、统战、政协联络、工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巩固等工作,分管工作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是乡村振兴方面。
*镇作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乡镇,作为分管领导对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业务知识学习研究不够、不深,如在村庄规划工作中存在被动式开展工作,很多政策现学现用,对规划的标准、内容、目标、要求掌握不到位;规划落实支撑不足,*镇“1+17+9”村庄规划已经省、市、区专家委员会评审,已基本完成规划文本编制工作,但规划成果检验不仅需要群众支持参与,更需要政策、项目支持。由于受农业基础设施、水利资源、土地红线、建设用地指标等因素影响,造成储备项目仅有规模,落地实施困难,本人在这些方面协调沟通得不够。二是基层党建方面。
在工作上习惯于完成规定动作,对基层党建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缺少创新举措;深入村(社区)指导督促基层党建工作不够,对村(社区)发展举措没有深入思考,研究、宣传、发动不足,导致各村(社区)党总支缺乏争优创先动力,齐抓共创氛围不足;基础党务抓得不严,日常扣分情形突出,导致年底党建考核结果差。三是脱贫攻坚方面,压力责任传导不到位,导致部分村在防止返贫工作上认识上存在偏差,认识不高,责任没压实;
到村指导开展工作不够,导致部分村工作开展不实、不细,应付式的开展工作,比如每月开展的防返贫工作,很多村落实的不实,没有正常开展。二、发展怎么办
2022年,正值乡村振兴开启之年,按照区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议精神,*镇围绕“11135”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开启乡村振兴,加强党的建设、项目建设、集镇提升,全面打造“东川南大门、铜都古彝乡、小江涵养区、康养休闲地、美丽新*”的目标。但因产业基础薄弱,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问题制约了*镇乡村振兴推进,产业振兴、村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改善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2022年的具体工作目标。一是基层党建再提质。全面抓好*镇2022年“东川雁阵”基层党建“三大行动”、“十项工程”工作,按照党建工作清单化、项目化的要求抓实抓细创建工作,通过创建活动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二是脱贫成效再聚焦。加强防贫预警监测工作机制健全,进一步规范程序上下功夫。三是乡村振兴再发力。乡村振兴规划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在规划项目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主动投身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以“在职在位拼命干,调离退休不遗憾”作风,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牢记嘱托,学“岁寒三友”,担时代使命,不辜负组织信任培养。
三、工作怎么干
(一)要强化学习做到业务精通。
通过学习,特别是新时代党建工作、乡村振兴、三农工作、群众工作、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学习,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一种精神追求,一定要苦练内功提高修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及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增强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做好乡镇基层工作的水平,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要多措并举确保协同推进。
乡镇工作点多面广、社会关注,如果不办实事、好大喜功,到村上调研解决问题蜻蜓点水,整天请吃请喝,那工作绝对做不出实绩,只会让基层群众更加厌恶。一定要以心无旁骛的执着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专注干实事,全力求实效,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满意的工作成绩。工作谋划后,需要在措施办法上及时跟进,创新方式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每项措施办法都要有具体进度安排,做到有部署、可量化、可考核,不能大而化之,乱作为;任务安排以后,需要增强镇村联动、上下协同的工作合力,做到协同推进,才能更好地把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要超前谋划做到有的放矢。
在很多工作推进方面,我们还没有树立超前谋划思想,有时一些工作存在临时突击,没有做到年初多谋划,导致工作被动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比如项目建设工作,往往因提前谋划不足,导致项目推进难、资金支付慢、甚至难以实施的情况。在乡镇工作,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时刻把分管工作融入本乡镇发展大局来抓,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任务,要带着感情、责任去做工作;要做到提前学习领会政策,提前分析研究,从而结合实际,认真梳理完善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把工作谋划在前,使各项工作与上级部门合拍,与国家政策对接,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事情分清轻重缓急,使工作安排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才能杜绝工作中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