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校工作研讨会交流发言稿
2019年的本科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我们持续抓落实和不断创新,才能打好这场攻坚战。
一、我校本科教育的中长期目标
对标国家对本科教育的要求:2018年8月8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
对标国际教育改革最前沿:第一,2017年8月,MIT启动了“新工程教育改革计划(2017-2020年)”,面向未来工程,以跨学科项目为主要载体,培养未来的产业和学术领导者。第二,欧林工学院的创始校长因工程教育的创新分别于2013、2017年荣获了美国国家工程院的伯纳德·M·戈登奖和布鲁克国际教育奖。被认为“欧林工学院是全球工程界的典范”,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中,欧林工学院被提名为全球工程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它以其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和颠覆性的教育方式培养杰出的工程创新者,成为全美乃至全球关注的工程教育改革典范,可以说其核心之一就是形成贯穿大学四年跨学科、重设计,基于项目的挑战性学习的教育体系。第三,“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以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培养大视野、大格局,具有使命感和时代担当的领导型人才。第四,美国高校针对美国工程院(NAE)提出的14项工程大挑战而实施的“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新战略”,其核心理念是基于项目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应对21世纪工程大挑战的卓越工程师。
对标国内外本科教育改革,我们的理念与中长期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坚持“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探究知识、激发潜能、个性发展”六位一体,六位一体当中有个关键点是“唤起好奇、激发潜能”。
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考虑:其一是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角度,包括知识结构、思辨与表达、沟通与交流、实践与创新能力、引领能力(工程领导力)、国际视野;其二是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学习感受和体验提升,养成学生刻苦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增加学业挑战度、提升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基于此,我们要形成引领性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真正好的本科教育。具体而言,就是要聚焦学生软实力培养,形成一流的通识教育与领导力培养体系;聚焦学生硬实力培养,形成一流高水平挑战性研究型教学体系、学术拔尖型和交叉复合型培养模式体系。
二、我校本科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对标国家对“双一流”的要求找问题、找差距:《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潜能,具体包括“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学科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科研育人”“思政课+课程思政”“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建成一批一流本科专业”等。
对标国内一流高校找问题、找差距: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可以看到,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成果与国内一流高校相比,正在迎头追赶,但还有差距。
通过对比,我们认为主要问题与差距存在于学科育人、科研育人及机制,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以及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等方面。为此,我们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感受、打造引领性高水平挑战性研究型教学体系、建立高水平科研支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最终要形成引领性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并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我校本科教育怎么做?
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要求,要“深入抓、抓深入”,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高教处长会上,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工作谋划顶到天、工作视野宽到边、工作落实立到地”,“打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总而言之,教育部要求建设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奋进文化,包括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打造一流师资、实施一流质保、培养一流人才。
抓好本科教育,教育部今年将有如下举措:第一,启动“双万
计划”,即建设1000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0000个省级一流专业点(2019年建设3400个,2020年建设4000个,2021年建设2600个)。第二,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与我校紧密相关。第三,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包括遴选1000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包括3000门线上“金课”、70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建设1000项虚拟仿真“金课”、1000门社会实践“金课”等。
2019年,我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已经有一批工作进入“深水区”,唯有“落实、落实、再落实”+“不断创新”才可能完成。2019年的重点工作,就是继续深入推进教改,形成我们的新质量、新模式、新体系。为此,这里谈今年要做好的以下11项重点工作:
(1)扎实做好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面做好5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分别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软件工程5个专业。同时,部署其他能够申请的工科专业申请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打造“金课”,纵深推进“课堂革命”。一方面,要持续扩大范围,大力立项建设挑战性、研究型课程;另一方面,要同时开展“第二阶段”“深入阶段”的示范课认定。我们希望每个学院都形成一批优秀教改案例,如果能够让每位学生每学年/每学期至少体验一门示范课,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就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
(3)杜绝“水课”。学校去年已启动杜绝“水课”行动,2019年将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督查工作;切实落实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保障课程质量。
(4)推出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新举措。通过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综合性创新型实验实践项目建设、新生创新实践导引等措施来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5)全面启动开发“基于项目的新生课程”。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改革经验,转变思维、从新生抓起,给学业合理“增负”(回归常识),关键是从新生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创新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6)启动“科研育人新工程教育改革专项”。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优秀科研团队开发高水平的基于项目的系列课程。
(7)启动“新工程教育改革体系设计与实践示范专项”,在更多的学院形成引领性高水平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8)推进“电子信息+实验艺术”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包括学术拔尖型模式(校级的英才实验学院和18个院级的精英人才特殊培养
计划)和交叉复合型模式,今年将通过开设“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推进“电子信息+实验艺术”交叉融合培养模式改革。
(9)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该计划是国家着眼于“仰望星空”、培养未来科学家的计划。对于有资格申报的学科所在学院需要做好准备。
(10)加强教材建设。《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努力编写出版具有世界影响的一流教材”。我们的重点是:全英文教材、新工科教材、新形态教材、数字课程出版。
(11)进一步营造全校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氛围。教研教改需要广大教师的研讨、交流、观摩和互相学习,除了开展好“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一流本科教育大家谈”“本科教学改革交流与观摩”等校级系列活动,需要学院和课程组开展广泛的教学交流与观摩,建设起相应机制。
总之,2019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通过11大举措夯实基础,产生成效。这里包含了若干全新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只有全校形成合力,抓落实和不断创新,才能打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