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最美教育之花在申年盛开发言稿
让最美教育之花在申年盛开发言稿范文
现如今,用到发言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通过对发言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还是对发言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最美教育之花在申年盛开发言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早上好!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一年一度的临沂二小教代会隆重召开了。在此,我谨代表兰山区教体局,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xxxx,对于二小人来说,是意气奋发,再续辉煌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体二小人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让“最美教育”的愿景踏实落地。踏着全体二小人前行的脚步,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会被一种叫做活力、朝气的氛围笼罩。是的,站在儿童的。立场,无限相信孩子的潜能,便有了这样泼洒的教育风景。有人说,二小有着一种特殊的美,这美不仅仅是春天的紫藤花开、初夏的小荷初绽、秋天的百菊怒放、冬天的雪花飘摇,更多地来自学生自信探寻、快乐成长;老师的理念超前、踏实躬耕;学校昂首阔步、高瞻远瞩。
正是基于“为学生搭建一切可以搭建的平台”这样的理念,学校才会在新学年的`第一天,就举行“最美明星”的颁奖盛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无尚的荣耀。这样的荣耀,既是自我激励,也彰显榜样的力量,又会在崭新的学期,形成互相学习的巨大气场。同时,学校举行“环保手工大赛”“祖国在我心中”大型歌唱比赛活动,“书香书韵伴我行”朗诵比赛……凡此种种,都彰显了学校“学生在中央,世界就芬芳”的教育夙求。这样的教育追寻无疑和北京二十七中倾情打造的“呵护天性”的教育理想惊人地相似。带着相见恨晚的欣喜,今年五一期间,我校五千多师生挚邀请北京二十七中校乐团莅临我校,参观访问,齐奏盛世华章。而当各界人士在临沂大剧院欣赏宏大惊艳的两校合演时,那种惊叹,那种赞赏,那种认可,的确让每一个二小人倍感荣耀。
我想,这样的自豪绝不是二小人奋斗的目标,在他们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且行且思,勇于担当,将临沂二小的学子培养成自信谦和,不断进取的时代先锋,将临沂二小打造成一片桃花盛开、诗意阑珊的教育百花园!为了这个教育梦想,在教代会召开之际,学校又向广大教职工发出倡议:修身养性,不忘责任担当;敬业爱生,牢记无私奉献;善待感恩,拥抱阳光心态;坚持阅读,让三尺讲台沐浴书海。这样的二小人,是最有品味、最有涵养的,这样的教育队伍打造的二小教育大戏,一定充满诗情画意。所以,过去的一年,临沂二小硕果累累,崭新的一年必定风采无限!
亲爱的老师们,香凝练内涵,修身滋养品味。让我们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团结一心,踏实前行,用飞扬的青春,蓬勃的激情,横溢的才华,乐观向的态度,让全体二小人倾力打造的“最美教育”在今年的四季华丽上映!
谢谢大家!
第二篇: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却在这里要大声说,少年文明则国家昌盛。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拾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于细微处看素质。就是这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文明离我们却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 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新人,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新人,应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中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和谐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第三篇: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要害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续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一位学校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第四篇: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文明礼仪,始于足下,从细节做起﹗
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人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待人接物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文明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在当今社会,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追求。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大声地向社会呼吁:文明,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文明,往往离我们只是一步之遥。一次,我和妈妈去城里的姑姑家做客,在1路公共汽车停靠站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潺潺巍巍上了车,虽然车上的乘客不多,但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好几个人都是站着(我也是站客之一),几个穿着时尚、文质彬彬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纹丝不动的坐在那里,目光冷漠、若无其事,看到他们的举动,我感到很生气,但也觉得无可奈何。这时,在最后一排角落衣着朴素、身材瘦小的年轻人起身离开座位,非常有礼貌的对老奶奶说:“奶奶,坐到这儿来吧﹗”并且扶着老奶奶走到车厢的最后一排让其坐下。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到老师平时教育我们要做一名乐于助人的人,在老奶奶上车时,她行动不便,我本可以扶老奶奶一把,可是,这看似简单的举动我却没做出来,我和车上几个看似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有什么两样。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净土,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现在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言语粗俗,举动粗暴,完全有失于一名少先队员的身份,为此,我感到很痛心,这些学生身上的坏毛病折射出他们扭曲的心灵,这些人一旦“成才”,对国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非常大。因此,文明对一个国家、一个人来说尤为重要,要改变这种不文明现状,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只有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粗痞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处涂鸦;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不乱踢门墙。总之,急别人所急,想别人所想,做文明人,构建和谐社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让德育之花在朗读中盛开
标题:
让德育之花在朗读中绽放
——《三个儿子》德育渗透案例
案例类型:学科课堂德育渗透案例
作者单位:易俗河镇赵家洲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李 映平
电话号码:***
让德育之花在朗读中绽放 ——《三个儿子》德育渗透案例
教学背景: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优先发展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发现在朗读中渗透德育的方法非常有效。因为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
教学分析:
《三个儿子》是一篇适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孝心教育的课文。它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三位妈妈在井边谈论自己的儿子,一位夸自己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一位夸自己的儿子嗓子好,另一位什么也没说。妈妈们提着沉重的水桶回家时,三个儿子跑来了。一个翻着跟头,一个唱着歌,另一个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故事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以人物对话为主,很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我们不必给他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读书,读出神,读出味。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到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要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最终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关键词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3.熟读课文,理解老爷爷说的话,懂得我们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行动上来。(难点)
教学过程:
一、疑,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质疑,梳理归纳出课文的中心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二、读,深化课堂 第一步:合作探究,揣内心
对于第一位妈妈的话,我先声情并茂地范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读书,互相学习。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边读边评把第一位妈妈的自豪之情挖掘出来。对于第二位妈妈的话,我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对于第三位妈妈的话,我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第三位妈妈不像前面两位妈妈一样夸耀自己的孩子呢?
第二步:重点品读,感孝心
品读妈妈提水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等这些关键词语仔细品读,边读边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会妈妈提水是多么辛苦,明白此刻妈妈最想得到的是儿子的帮助。品读描写第三个儿子动作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抓关键词的方法自读自悟,比较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感受第三个儿子的一片孝心,同时也为理解老爷爷的话做铺垫。
第三步:水到渠成,明道理
通过前面充分地读,孩子们已然明白:只有第三个儿子为妈妈提了水桶,在老爷爷眼中,他才是孝顺的儿子。在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的话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中心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演,激活课堂 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四、悟,延伸课堂 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前两个儿子就不优秀吗?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学生领悟到: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此刻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最后,布置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做的想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李老师:今天晚饭后宸瑞主动提出要帮我洗碗。我很感动,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谢谢李老师的耐心教育!”这是当天晚上我收到的家长给我的微信留言之一。没想到一节语文课居然有这么大的教育作用。我静下心来反思:这堂课上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渗透了德育,以读为本,悟情明理。学生既提高了朗读水平,又获得了美的熏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范读,在情感共鸣中渗透德育。
教师生动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抑扬顿挫的朗读,更容易让学生对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学中我声情并茂地范读了第一个妈妈夸儿子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孩子们听后,纷纷表示:“我妈妈夸我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第一个妈妈说话的语气好自豪,因为妈妈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想此刻无需多言,孩子那小小的心灵应该感受到了温暖的母爱。
二、小组自读,在合作交流中渗透德育。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第二位妈妈和第三位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孩子先自读自悟,体会三位妈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和内心。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为什么第三位妈妈不像前面两位妈妈一样夸耀自己的孩子呢?记得第四小组的代表胡思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这组认为第三位妈妈不夸耀孩子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第三位妈妈谦虚平和一些。原来妈妈的爱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孩子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中竟然明白了这么深刻的道理。
三、重点品读,在咬文嚼字中渗透德育。
朗读时应抓住一些主要句子的重点字词进行反复品读,这样学生对于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才能得以理解,受到教育。“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是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句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晃荡、走走停停、痛、酸”等关键词语仔细品读。
在反复品读之后,孩子们明白了妈妈提水非常辛苦。此时我继续追问。师:这桶水真重呀!累了吧,快来歇会儿!这位妈妈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一张板凳来坐一坐。
师:如果此时你看见你的儿子走过来,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生:孩子来帮助提水。
没有前面咬文嚼字的品读,哪能这么顺理成章地让学生体会到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四、角色朗读,在身临其境中渗透德育。
对话较多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学生通过理解加工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重现文中的故事情节,赋予人物新的生命力。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巧妙融合到听说读写的每个细节中,就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