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感言2011

时间:2019-05-11 23:5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感言20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感言2011》。

第一篇:教学感言2011

翻开月历的最后一页,明天就是公元2011年12月1日了,掐指一算,在博洛尼亚已经生根近一个月了,也是时候自我总结一下近一个月来的教学与工作体验,来鞭策自己、反省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循环中,燃烧内心的小宇宙,早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国际汉语教师,教学感言2011。

首先谈一谈对之前一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学习的感受,这里探讨这一问题的目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定性,更不是言不由衷的批判,只是出于一个月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点真实的感受。由于本科是英语师范专业,所以本身对语言比较和教学技能两个领域的知识都比较熟悉,教学经验除了实习外基本没有,但是哥本科时练就了很好的口才,算得上是通杀的技能了,就好比奥运会举重冠军抗两个麻包根本不是问题。语言教学本身是一个引路的过程,老师就好比是一个GpS,或者说一个向导。GpS不能导航,那不能算是真正的GpS,只能算是一个电子地图册。向导不能引路,那不能算是真正的向导,只能算是一个地理科背的很好的高考复读生。语言教师的基本价值正是由语言知识的储备和语言教学技能的传授两方面决定的。没有语言知识的储备就难为无米之炊,语言教学就会变成班会活动;没有语言技能的传授,或者说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皆不过硬,那就是没有门的米仓,米发霉了也拿不出来,学生吃不到米难免“挨饿”,更甚者吃了发霉的米,学生语言学习的生命也会枉生“病灶”。所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本身,应该有两个立足点:一是语言知识的储备,二是教学技能的传授。

当然,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多元化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我们看待语言教学本身也应该树立多元意识。这样一来,我上面的结论很可能会被质疑为“狭隘的二元论”,比如说你怎么可以不提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融入呢?你怎么不提三大主义的语言本体论呢?你怎么不提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优势呢?等等。我想,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研究生,最重要的专业学习目标应该是什么,是找出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呢?还是吃火锅鸡鸭鱼肉菜蛋粉薯炖一锅?我想,道理是不是这样的:作为专业学习或专业培养本身,宗就是食材和锅,光有食材没有锅,什么都吃不了;只有锅没有食材,那就当洗脚盆用算了。万变的则是具体的某一种食材,作为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而言,当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能拓展视野,更能使理论研究细化并深入。所以现在好几十个高校一窝蜂似的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这种运动式的做法在我国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在这里不就这方面过多评价。我们要注意的是,现在几十个高校开了这个专业,这是一个事实,怎样看待这个事实,怎样去剖析这个事实可能带来的利与弊,这才是更有意义的话题。能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基本上是存在一些硬指标的,比如说外语专业和汉语言专业相对过硬,/a>国际交流能力过硬,学校综合排名在全国居前,常年设有留学生专业等等,教学反思《教学感言2011》。但不同的高校之间又各有各的特点和长项,因此不同高校出来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自然也会深深烙下各自学校的风格。比如北语的风格和复旦的风格必然是不同的,人大的风格和清华的风格必然是不同的,北大的风格和武大的风格必然也是不同的。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本身的百花齐放,或者说五彩缤纷,本是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很多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这条路,可以说是一条殊途同归的路,大家都在自己学校风格的影响下,朝着共同的既定目标,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这种风格发挥到极致。所以说,我常常觉得这个让人一言难尽的专业,跟哲学是多么的相像,大家都在不同的道路上苦苦追寻同样的终极真理。

其次,谈一谈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问题。很多人说羡慕我们这些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生活,也有很多人抱怨汉语教师志愿者的生活,所以自然有人会问我:你觉得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底好不好?我一向是对这种非黑即白的问题不感兴趣的,因为这就好比有些备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向我打听考多少分能被人大录取。好不好的问题与能不能录取的问题,说到底都是自己的问题,也只有你们自己能给自己一个答案,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从刚开始听说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么个东西,到慢慢接触慢慢尝试去追求这个东西,再到得到机会去接近这个东西,最后真正走出国门肩膀上扛起这么个东西,整个过程中你的很多观念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转折。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每个人本身的综合素质有这样那样的差距,所以不管是小到汉语教师志愿者也好,大到找工作、考公务员、创业、投资、兴业、治国,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简单用好坏来评价的,好或坏永远是自我内心的主观性生出的东西,所以好或不好,有多好后有多不好,且问问自己就可以了。所以,我只能说,对于我自己而言,做一名优秀的汉语国际教师是我目前的追求,在为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出力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是我现在每天所做的一切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是我的生活,因为我爱我的生活,所以我也爱汉语教师志愿者现在这个身份。一句话:没有快乐的工作,只有快乐的工作者。

最后谈一谈做人与做事,其实每个中国人都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但越是这种很normal的问题,人们越是很难做得到。身处异国他乡,尤其是一下子来到意大利这样的小语种国家,语言障碍不言自明;漫步街头,你会发现教育发达的西方社会教堂比学校还多,无神论的你是不是有点不知所措;法律法规有差异,风俗习惯有差异,行事风格有差异,你是不是可以左右逢源;生活要独立,工作要投入,教学要保证,身体要健康,你是不是有点应接不暇?与外方院长产生了分歧你是不是可以借助很多友好而老道的方式让她信你服你?班里的高中生总是有几个爱捣蛋的,你是不是能很有魄力地镇住他们,甚至他的同学和朋友都帮你一起镇他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料的麻烦,你是不是有独立的能力迅速化解、脱身?我想这些都是建立在先做人后做事这个哲理之上的。如果一个直来直去的外国人不喜欢你,你却可以让他明明心里恨你却不得不在所有人面前说你的好,时间长了以后他还会变得从心里觉得你很好,能做人做到这种程度,我想不仅仅是汉语教学志愿者,你今后人生里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有办法解决得好。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都得会,不得不全能,必须可万用。

第二篇:教学感言

教学感言(一)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一名教师要有博爱之心,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不但爱好生,更要爱后进生;不但爱守学生,更要爱调皮捣蛋常违反纪律的学生。可见,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德的灵魂,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发自真情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素,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兴奋剂,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可见,爱学生是育人的重要一环。然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爱,有时却并为学生所接受。调皮是小学生的天性,发生错误可以说是经常的事情。这时,有些老师对学生就会有恨铁不成钢,气极了会说一些伤害学生的话语。这难道就说老师不爱学生了吗?不。如果老师不爱学生,那老师完全就可以对学生不管不顾,不去惹气生。可是,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满腔的希望。那些老师也是爱学生的,只是没有正确选择爱学生的最佳方法。不妨选择用赞美的话语去爱学生。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岁寒。”良好的师生语言交流氛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绝不能说挫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要处处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学生,做到师生之间像父子,像兄弟姐妹,像朋友。教师要时时以情感人,以言“诱”人,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如能经常的用赞美的话语爱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赞美学生的想法

每个学生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年龄、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其想法各不相同,有的广泛、有的狭隘;有的灵活、有的古板;有的新奇、有的陈腐„„教师往往对广泛的、灵活的、新奇的给予肯定,并大加赞赏;而对狭隘的、古板的、陈腐的予以否定,甚至讥笑挖苦。这样即不利于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同时也不利于暴露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在师生之间形成交流障碍。教师不应计较学生的那些幻想、假想甚至推想,也不去计较他们的想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创意,那毕竟是一个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时教师应赞扬其想得好,赞扬他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最棒的。使想问题的同学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积极的去想遇到的问题。只有学生愿想愿说了,教师才能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也才有可能知道学生想的对与错,进而才有可能扬正抑误。

二、赞美学生的提问

有句格言说“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能提问、肯提问是好事,说明学生愿意跟老师、跟同学交流,也说明提问的同学学进去了。学生有问题问老师,也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无限信任。这时教师应及时赞美学生所有的提问,包括深刻的、肤浅的,符合逻辑的,违背常规的,寻根究底的、质疑问难的,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教师在处理学生问的态度要诚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暧昧会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只有永远保留住学生爱提问,肯提问的特性,才会为真理的诞生永远保留着可能。

三、赞美学生的进步

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就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调皮捣蛋。而这些学生的进步,往往是最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赞赏。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他们,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比如每堂课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同时要适当“放宽要求”,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小孩子总是有些顽皮的天性,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顽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当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一点点进步,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不断的对其进行表扬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不断的改正自己的坏毛病。

四、赞美学生的品质 美国哲学家、作家及教师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最深刻的愿望是渴望被常识。”事实上,这句简单的话反应了人类对于爱的深切呼唤。詹姆斯正确地认识到了每个人心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渴望,爱与被爱是自我评价的感情基础。给学生无条件的爱和祝福,毫无疑问,这将是教师所能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礼物。常识教育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教师如能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赞美的话语对待学生,才能使学生生活在真正的集体——这个爱的乐园之中。通过爱这座桥梁,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只有这样,才能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支教学好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你,佩服你,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而学生的爱又将成为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巨大动力。

教学感言(二)自踏上三尺讲台以来,经过了十八年的风雨历练。在这些年里,本人有一些对美术教学方面的感悟,愿以此和诸位同行们分享,但因本人文学基因较弱,故有表达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教学生涯中,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时间的分开安排对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影响:

在美术课上经常有一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两节课又相隔时间太长,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或出现不带工具的现象。此外还有一种现象;明明是一种课程,但必须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我们通常是让学生造型,到了第二节课我们就要让学生把第一节课的内容涂下颜色,作业如果收上来,有的学生还要回家继续深入地画。而不收,学生又容易在下一节课来的时候忘了带。我在《色彩的深浅变化》这一课中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例:水粉是我们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材料,但携带工具却非常多,学生就经常会出现忘记带的现象,我想这一点可能很多美术教师都会有同感,所以我在想:如果能将分开的两节课安排在一起连堂上,这样我们就能在一个大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加速知识和技能的衔接,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二、让欣赏为良好的想象创作铺路。

台湾台北师范学院的苏振明先生指出:“鉴赏是一种逆行的再创作;创作是一种鉴赏后的表现能力,欣赏与创作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在创作之前安排欣赏,可更好地启发学生画出好作品前,而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后,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艺术。欣赏名画名作,同龄优秀习作是美术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渠道,也从而引发出一连串的联想和创造。说到联想,其实世界上最善于想象,最富有想象力的就是我们的儿童,他们的心未受到任何框框的禁锢,能驾驭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大海、天空乃至无限的宇宙,想象能赋予万物以生灵,缩短时空之间距,并通过大胆想象出生动、奇特的艺术形象来。例如:孩子们在欣赏了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后,就创作出了这样一组蒙娜丽莎:有的拨动琴弦,悠闲典雅;有的手握画笔,轻松自在;有的怀抱婴孩,亲情;有的手持书本皱眉苦思„„这些作品中蒙娜丽莎这一形象是以临摹为主,而周围的环境是学生根据自己为生活经验添加的,这些作品笔法多样,情趣盎然,看后耐人寻味,可见创造需同想象结合在一起,而想象和分析又要以欣赏感受为基础,从而达到更完美的结果。”

三、关于泥塑课教学的一些体会

其实当时毕业前虽专业是美术,但却未学过泥塑后来自己花钱去专业机构进行了专业的学习,再将这些学习运用在教材的泥塑课中,发现使用材料的不同会涉及到做法上的不同。例如:使用泥土在练习“团”这个基本方法时,如出现裂口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抹即可,而使用橡皮泥来练习同样的手法时,却需要用两手指轻轻挤压方可使其合拢,之后还要继续揉上一会儿,方能出现不裂口的效果(因圆形出现裂口作品就不易成形,故不能在其过程中出现裂口)。再如使用橡皮泥虽简便易购买,但成形后作品会出现由硬变软的现象,而且时间一长又会出现白色的斑点,不便于保存,而且泥土做的作品可在干后上釉烧制,最后当你从窑炉中拿出自己

diy的这些陶艺作品时,内心的喜悦不言而遇,而且可以永久保存而不变色。

以上均为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感悟,望各位前辈及同行们指正。

教学感言(三)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为人师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实践着;努力着、进取着;奉献着、收获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动的足迹。

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实践中,不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通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我也终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接受。孩子们只有真正接受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接受我。

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而运转发动机的“机油”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赞誉和信任!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回顾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迹。我要感谢曾热忱帮助过我的领导们;要感谢曾无私指导过我的老教师;也要感谢曾悉心教育过的小朋友。

第三篇:教学感言

教学感言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当回首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我可能无愧地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太阳下面最美好的事业――小学教育事业!为培养孩子们奋斗了一生。” ——自我评价

(2)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爱孩子。”因为这种爱我视职业为事业;因为这种爱我视艰辛为乐趣;因为这种爱我视学习为责任;也是因为这种爱我能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奋斗、探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思想根源

(3)不以喜而忘形,不以忧而动容、心无挂碍。——坚持教改几十年的秘诀

(4)“实”为做人之根本;“实”为学习之捷径;“实”为课堂之灵魂 ——做老师的准则

(5)无招为有招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是最佳教法;平实、顺、美是最美教态。

——最好课堂的标准

(6)我的课堂并非完美,我也并不追求完美,我追求的是鲜明的个性,全身心的投入,渗透于片断、细节间的理念与师生都“在场”的状态。在我的课堂上有的是自如的挥洒,平等的交流,个性的张扬,情感交融的氛围,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般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的师生的智慧,这一切方为我课堂魅力之所在。——我之课堂特色

(7)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目标是形成教学风格的根本动力;系统、正确、鲜明、先进的教学思想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前提;深厚、广博的知识素养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关键。——形成教学风格的条件

(8)教学理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自始至终都在制约着教学发展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整合,并调节着这些因素做有目的、有规则的运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它是无形的,但它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它是教学系统内部最活跃的起主去作用的因素,它好似圆球的中心,整个课题环拱这一中心,各部分之间紧密无间,混凝调合,周遍一致,为中心而存在,为中心而运动。这样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美好的圆球。所以在研究教学诸问题时,首先应该研究什么是正确的教学理念,而这理念是来自课堂的有效的理念,而不是产生于书斋的伪理念。——最重要的是理念

(9)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离不开老师的主导作用,但一切施教行为都应接受学生学习效果这一标准的检验,而学生学习效果的获得,其先决条件就是动机、兴趣、主动性,施教于动,首推诱导,教师不仅要在口头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在实践中落实这个“主体地位”,首先把自己看做是组织者,激励者,充分、全面、持久地调动学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顺变善引,让教于学。——主导与主体

(10)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透彻,才能体现人文内涵的丰富性。思想训练、情感熏陶、习惯养成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言能力养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实现的。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品析词句、感悟语言、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领悟技能形成的方法,体验情感价值的变化,并在进一步探究学习中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

(11)什么是感悟?是教师、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亲密地接触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当文本信息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经验积累时,就能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就能体味其中优秀的表达方法,这时他们不但入境又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与作者有了情感的共鸣,而且受到了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这是阅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

感悟,不但是思想感情的激荡,也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还是诸般阅读能力的训练,以体验感悟为灵魂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魅力,才能是脚踩实地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对感悟的再认识

(12)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文章的讲解是钻进纸内,朗读是跃出纸外;文章的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文章的讲解犹如解剖,朗读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文章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对朗读的再理解

(13)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它是广大青少年普遍需要的,它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智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要从幼年开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而语文课具有它得天独厚之处。

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们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而且追求情感的融会与灵性的感悟,语文是一种川流不息的生命,如果语文课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那将是一种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美育进入小语课堂

(14)当我们引导学生去感悟文章中所描绘的人物内在的心灵美时,这种美感观照是深沉的、凝重的、持久的,它能引起的是学生灵魂的震撼,感情的激荡,这是比单纯感言快适更丰富、更高级的审美享受,一节课所以能吸引学生,也是因为学生从中体验到这种美的需要的满足。——美育的魅力

(15)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特别对于儿童来说,形象越鲜明,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影响就越大。只有引导学生感受到形象,才能激起他们的感情,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没有现实美的图画美那样直观,它需要通过感受语言,去联想、去再现,而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想象力、理解力相对活动达到和谐的程度,情感也随之进入某种境界。这样从感受形象入手,引导学生入意境激发情感,这就能使学生从语言、思维、情感几方面去整体感悟课文了。——感受形象

(16)无论是对立,还是调和都要有变化,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统一的美,这才有生动的气韵,深远的意味,平板、呆滞、单调的东西是不会讨人喜爱的。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自然界中最多的是圆形,均衡、和谐、完善就成为美的特征,圆——天籁的境界,这是我的课堂理想的境界。——课堂结构

(17)如果我们能根据不同的体载、不同内容的文章,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环境所具有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审美基础、不同的审美情趣,设计不同的课堂结构。使学生有时如沐春风,在宁静与和谐中感受优美的愉悦;有时如烈火在胸产生强烈的奋发之情;有时又心摇神驰,在浮想联翩中感受大自然给予人的享受与启示;有时又在痛惜与感慨中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赞颂。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美的感受,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的精神。

——不同的课堂结构

(18)教好语文课,需要情感、需要体验、需要感悟,也需要科学,好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澎湃的激情,对学生的关爱,更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这样才能因时、因地、因年龄的不同、因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目标的设置,调节课堂教学的进程,才能使课堂上有良好动机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发,疑难时学生的困惑,质疑时学生的勇气,争辩时学生的激动、顿悟时学生的笑颜,这才是一个为学生所喜爱的语文教学课堂。——注重心理因素

(19)课堂气氛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感受性提高,反应积极敏捷,思维活跃,融融一堂,良好的课堂气氛应是恬情与活跃的统一,热烈与凝重的统一,宽松与严谨的统一,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每一节课学生都会觉得是一种享受。——氛围的重要

(20)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集中,气氛庄重,这是形成良好氛围的基础,此为恬静。课堂具有生动活泼的局面,结构形式多样,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状态,在老师的引导、调控下,学生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学生专注畅所欲言,师生情感在感悟、体验中交流,此为活跃。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都有热烈的情绪,学生大脑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发言踊跃,思维敏捷,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轻愉快,在热烈的气氛中总是洋溢着愉悦、激动、兴奋的情绪体验,此为热烈。学生在热烈中能够沉静下来,保持冷静的头脑,不仅有热烈的感受,而且有更重要的深刻的思考,这才能保持思维活动的持续性,此为凝重。

听不到呵斥,看不到僵局和苦恼的阴影,师生关系融洽,此为宽松。通过适时的提示,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收扰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保持思维的紧张度和严密度,此为严谨。——氛围的注释

一、营造书香校园,让师生精神起来。

朱永新教授在《阅读,让全民族精神起来》的全民族阅读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学习型的民族,才是一个不老的民族;一个爱读书人的华人,方能将的龙的血脉相承。对于我们中英文的学生而言,一个会学习、会读书的学生才能自信地走自已的路。

(一)让每一间教室都飘香

走近每间教室,你都会发现,角落里设置了一个书柜,每间教室都有一个图书角,既能看到每个班的必读书目,又能欣赏到学生的精彩片断选辑。

(二)让每一位教师都读书

教师必须读书,“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成为长流水。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学生走在长廊里,走在过道中,就像在中国诗歌史的河流里漫游洄溯,与一位位诗人深情对话;在教学楼的过道间,学生便能看到母语、英语双译的名人名言,感受着两国语言的魅力,熏陶着箴言的精髓,如同与一位位高尚的人在交流;就连从花圃边经过,也可以与绿树小草进行生命的对答……这样,阅读与陶冶便会随时随地发生:校园大门口、楼梯拐角处、宣传栏里……课前、饭后、放学前后、活动归来……这样的情景让老师和学生们感到欣慰和幸福,在用心营造的人文背景下,师生的人文情怀都得到了培养与提升!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塑造其高尚的人格,要从小事做起。楼梯过道中,赫然写着“除了轻轻的脚步,请不要留下其他”;花圃里,竖着学生自已创作的标语:“不要摘我,喜欢我就天天来看我。”“小草柔弱的身躯怎么能承受沉重脚板的践踏”。食堂的墙壁上,“弯下腰,轻轻放,有教养”……我们关注每一个细节,我们从小处着手,让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让家长参与进来

家庭是学生道德教育的第一站,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站。这里有着无法估量的资源,是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学样有效德育的开展锦上添花。父母是一本书,我们带着学生阅读父母,他们走进学校,讲生命诞生与培育的艰辛,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孝敬之志。他们与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搭建起一架沟通两代人心灵的桥梁,他们还成为学生的校外辅导教师,与我们的教师一起,通过家校联系薄共同监督与培养孩子。

让生活丰富起来

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真正有效的教育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的确,整个教育本应有的精神,应该是使人类更有尊严,走向崇高。这也是我们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研究的一个引领理念。

围绕这一校园文化,我们力图培养完整的生命个体,培育“具有丰富而健康的人格与精神世界的索普人”。以生命教育的探索为突破口,正是我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触摸窗外的世界

让大师的思想哺育师生、用名人的智慧激励师生,以专家前辈的人格影响师生。我们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聆听窗外的声音,触摸窗外的精彩。

(二)表现自己的精彩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第一个舞台。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我们的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第四篇:教学感言

理解课文内容,不能舍本求源

汉源镇滴水铺小学:郭永斌

《课标》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有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就蕴含在上下文和插图中。引导学生挖掘它的内涵,理解和感悟词句意思,不但能提搞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整合课文内容。另辟蹊径,会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带来很大的困难。

教学人教版三册《蓝树叶》一课,对“风景”这个词语的理解,词典中解释为:一定区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象。如果离开了语言环境,离开了课文内容去孤立地理解“风景”的意思,是不可取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方法。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果联系上下文,是不难理解和掌握它的意思的。

课文中写到:“美术课上,老师叫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在学生与课文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与师生交流。师:老师让同学们画什么? 生:画“风景”。

师:画“风景”要画什么? 生:画上树、房子和小山。师:“风景”指什么?

生:“风景”就是指树、房子和小山。师:“风景”还包括哪些事物? 生:花、草、水和一些自然现象。

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例:人教版二册《夏季的脚步》一课中“夏天给世界带来欢笑。”一句,所表达的诗意含蓄深刻,学生难以理解。为了突破难点,我利用插图资源架起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诗所表达的意思。我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可是学生对句中“欢笑”一词之意还是有些茫然。此时,我又引导学生把繁密的树叶画上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学生一看图顿时感悟到:“夏天给世界带来欢笑。”一句指树木在夏季旺盛生长的样子。真正理解了诗句所表达的意境。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五篇:教学随笔感言

教学随笔感言

范文一: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从中有很多常识,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这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会被数学课的丰富而吸引,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测量或估计路程的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还有,在学习统筹方法和等量代换时不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换一换。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第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识的“统帅”,全部知识都要由教师一个人来和盘托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收获的快乐。

总之,课堂应该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相信会有这样的课堂,让我们都为有这样的课堂而努力吧!范文二: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秋天的图画》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学。范文三: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范文四: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范文五:

也许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形式的语音学习经历。低年级学习字母发音,中年级涉及到发音规则的学习,高年级有音标学习,但是学生的语音学习起步有快慢,输入和巩固渠道各有不同,因此学生的掌握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能力强的学生能在低年级具备生词的认读能力,而且记忆单词又快又准确,而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相对而言都处于劣势,久而久之对于英语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学习方法,才能对所学的材料以正确的形式在脑子里储存下来,以正确的形式使它再现,从而建立语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对语音最敏感的时期,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音规则和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是非常合适的。众所周知,语音教学需要进行很多的机械性操练,因而往往会很枯燥,所以作为低年级段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里特征,着以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的紧张感。

1、坚持提供较为理想的口语训练材料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发音基础,良好的语音语调来源于听准确的发音,模仿准确的发音而来,这种能力是在语言环境中浸泡、熏陶出来的。

2、强调一体化教学。英语单词的组成基本上是由元音和辅音相拼而成,因此在字母发音规则的学习时一定要重视他们之间的相拼练习,使原本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直接服务于英语学习。此外,把一些与字母读音相同的单词、或符合英语发音基本规则的拼写比较简单的单词同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字母读音和音标读音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词汇。让学生学习字母的同时,也能根据发音规律来归纳一些这些平时常用的单词,便于他们的学习和积累。

3、用诗歌进行语音教学。诗歌是语音的艺术,歌谣不仅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而且韵律本身就是语音的艺术,既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语音,又可帮助学生辨别区分相似近似音。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往往是一个隐性效应,也许低年级时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高年级效益才会明显凸现,可以说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操练要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在积极的情况中记忆,从而提高语音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充分的在课堂中体现一定的输入量,让学生1+1产生大于2的收益。

下载教学感言20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感言20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实习感言

    我的实习生涯快结束了,其中的滋味五味俱全。我是在一所小学实习,本以为他们的日子本来就很艰难,可是还要供子女上学读书,一个学期学费更让他们捉襟见肘。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

    2016教师教学感言

    2016教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4 教师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

    教育教学感言5篇

    老师,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教学感言,欢迎大家参考!教育教学感言1我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我很幸福;我没有超人的智......

    教学大赛获奖感言(汇编)

    教学大赛获奖感言3篇获奖感言,是用于个人和集体获奖后在领奖台或者其他地方发表的感慨和文章,包括自我总结、感谢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如优秀团员获奖感言、科技先进集体获奖感......

    课内比教学感言

    “课内比教学”活动感言紧张而激烈的语文“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结束 ,我经历两天的赛课和评课,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

    教育教学感言选

    教育教学感言选. 1,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2,泥土虽然普通,但它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朵,教师......

    云端教学心得感言(★)

    CPA审计云端教学心得感言 初次接触云端教学,觉得有些新颖,当然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也是有利有弊的。 云端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学......

    教师教学感言(精选9篇)

    篇一:教师教学的感言教师要怀有一颗爱心。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岗位,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去追求最大程度的完美,做最好的自己。教师要有激情,用这种激情去点燃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