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推荐5篇]

时间:2021-02-03 11: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

在变与不变中奋进

——在第二届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暨2018年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

长假刚过,我们便带着节日的喜庆重回岗位,开启新的工作征程,进入了学习模式,进入了充电状态。这非常有意义,今天是正月十三,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习俗,元宵未过还是年。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晚年。感谢同志们在过去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辛勤付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开新篇,扎扎实实起好头,蓬蓬勃勃新发展。

2018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年份,新年伊始,我们开年大吉,双喜临门。一是为期两天的第二届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拉开了南昌教育2018的开年大戏。二是还有一件喜事,就是全市的20名英语教师赴美访学团已经到达美国,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活动,这是南昌教育的一件大事,是南昌教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新春学习班到目前为止是第三年,赣派教育家论坛今年是第二届,新春学习班和赣派教育家论坛融合在一起,效果非常好。去年的首届赣派教育家论坛办得很好,今年的第二届赣派教育家论坛又有新的亮点,大家应该都感知到了,也体验到了。简短的开幕式,安排了两个代表,一个是校长代表,一个是教师代表,作了成长报告,应该说非常精彩,反响非常热烈。这是南昌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动案例,也是南昌赣派教育家成长的成果展示。同时,从这一届开始,还策划了赣派教育家成长的论文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征集赣派教育家成长的论文。我们在专业成长过程当中,有些什么收获,有些什么感悟,有些什么经验,都可以形成文字。我们还将进行评选,在下一届赣派教育家论坛上颁奖,并且优秀论文将汇编成集。通过这样的谋划,不断地创新提升,相信赣派教育家成长论坛会越办越好,一定会打造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南昌教育的活动品牌。

在抓活动方面,市教育局应该说是带了好头的,是引领示范的。这些年来的活动和工作,始终都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没有按部就班,没有想当然。但有些单位在这个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创新意识不够,与时俱进不够,很多工作还仅满足于一般,满足于想当然,原来是这样的,现在还是这样。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今年的新春学习班的主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我们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放在前,突出这个主题,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个人更好地成长,南昌教育更好地发展。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聆听了专家的报告,组织了大会的交流,今天下午局领导也就分管工作,做了积极的发言,我觉得大家都谈得很好,与会的同志应该说是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很有感触。特别是三个专家的报告,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很受鼓舞和感动。

这三个专家请得很好,所做的三场报告应该说是有三个特色、三个侧重、三个专题。王水发局长注重从顶层、从系统、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做了新素质教育的报告。杨瑞清校长,重在从人生选择、人生成长、从实践到理论层面做了行知教育的报告。余冠仕博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政治层面、历史层面、传统与现实层面,做了习近平教育思想的学习辅导报告。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后,我有三点新的认识。第一是局长比校长好当。作为局长只要把政策学透,把讲话悟透,把思路理透,把会议开透,就可以当得差不多。第二点是校长比局长难当。校长难当,校长不易。王局长的新素质教育内容全面丰富,校长如果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做到位,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像杨校长那样执着、用心、用情,就更不容易了。局长更多的是把握过程,很多东西制定了、推进了,我们去做就行。但是校长不光是要看过程,更要看结果。所以说校长是具体的实战者,到了校长这一层面,是无路可退、无处可躲的。因为我们学校怎么样,老师怎么样,学生怎么样,校长必须面对、必须担当。这就是校长的难处,也是校长的可贵之处,更是校长的价值所在、成就所在。第三点是针对教育的,教育很难,难在它的复杂性,难在它的系统性,难在它的动态性。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但是教育也很容易,易在什么?易在初心,易在坚持、坚守。杨校长三十年磨一剑,从一名中师毕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教育专家,把一个乡村学校,办成了一个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国际型优质学校,这就是不忘初心,认准了一个办学理论和方向一直坚持、坚守的成果。

当前教育处在变化发展的加速期,升级换代的转型期,改革深化的调整期,各种矛盾交织,各种问题交错。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如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如何以变应变,如何遵循规律、为教育正本清源,如何抓住机遇、推动教育创新发展,这都需要我们静心思考,潜心求索,在变化中守正,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奋进。今天跟大家交流分享的题目就是“在变与不变中奋进”。

一、抓住教育的变化

万事万物都在变,世界是变化的,社会是发展的。变是时代的必然,有变才有进步,才有精彩,才有成熟,才有完美。新时代新变化,变是时代的主题,是发展的趋势。认识变、顺应变、把握变,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推动发展,预知未来。作为教育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并把握当下教育变化的环境、变化的背景,才能以变应变,才能做一个引领教育之变、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人。

一是时代在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也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定位。一方面准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另一方面,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担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时代日新月异,大潮滚滚向前,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作为教育人,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教育为民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变化的时代和不变的追求中,坚定教育信仰,展现教育作为,感受教育幸福,实现人生精彩。

二是矛盾在变。时代在悄悄变迁,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无疑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公平与质量上。“公平和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主题词;

“促进公平和提升质量”,从来都是教育人努力的方向与不变的追求。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实质上是教育公平问题,反映的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也体现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充分是教育质量问题,是人的发展质量不充分的问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充分、人的个性发展的不充分、人的创造性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充分是矛盾的必然结果。

新时代教育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教育也必须随之有所改变。教育的功能定位应该从“工具本位”转向“以人为本”。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从“应试本位”走向“素质本位”。重建教育价值观,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进入新素质教育时代的必然逻辑。新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把“提升人的核心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作为教育的最高原则与终极目标。从根本上说,要真正实现教育的“去应试化”,就必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重建教育价值观,推动整个教育从“应试本位”走向“人的发展本位”、从功利化走向人本化、从浮躁回归平和、从喧嚣归于宁静。

老百姓对教育有“公平和质量”的需求,如果我们还是在围绕传统的高考指挥棒来搞教育,那肯定是不行的。到目前为止,南昌教育正处在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是我们正处在由发展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的历史阶段。现在除了两个区域没有国家评估验收,其他都过了关。第二是我们处在由点上示范到面上覆盖,同时向系统深化转变的历史阶段。我们前些年,抓工作都是以点代面抓重点,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发展,还是粗放型的,要彻底地通过教育综合改革,使教育的发展在体制机制上有质的转化。所以说现在是抓教育的发展推进,不光是要注重点,还要注重面,更多是要从教育的内在体制机制系统保障,确保有序运转。第三是处在由起势到成势向更大优势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三年来从起势、造势,到现在的成势,南昌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之势,社会评价比较高,行业认同度也比较高。在教育部、在省厅、在兄弟省市,我们南昌教育都有一定的声音,但是不够,我们要体现省会城市南昌的地位优势。因此,我们要怀“仰望星空”之志,行“脚踏实地”之事,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谦虚谨慎却不妄自菲薄,勇往直前但不心浮气躁,海纳百川而不机械照搬,让教育改革的动力竞相迸发,让教育创新的活力充分释放,让教育实践的魅力更加彰显。

三是形势在变。教育形势在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前所未有。教育的投入连年持续大幅增涨,国家层面的教育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强化优化,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在不断增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到现在为止,国家层面出台的文件都很有含金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各类教育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层次之高、数量之多、力度之大、份量之重、影响之深远创历史之最。考试形式在变。进入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风生水起,快速推进,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高考改革新政,一系列考试招生改革正在破冰启动。比如,新高考改革自上而下,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高考改革是党和国家最高层面的宏观决策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更不会再走回头路。“新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将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充分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新高考改革是对教育顽疾的一次最根本、最彻底的冲击与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与客观要求,是大道之行,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所以说,推进高考改革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教育大计、教育大事、教育重任,不仅要有讲党性、讲大局的政治站位、组织原则、执行意识及高度的政治自觉,还要有胸怀国家、心系学生、情系教育的家国情怀、教育情结及坚定的教育担当。光是通过高考冲刺是没有长久成效的。我们搞教育,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阶段性衔接,系统性构建,任何环节都不能忽略,不要指望突击几下就能成才。评价方式在变,唯分数、唯考试成绩、唯升学率的单一化、片面化的教育评价标准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正日趋成型,中小学校办学评价标准、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体系也已制定并执行。相信未来教育评价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接地气。原来当校长,初中学校只看中考就可以,高中学校只看高考就可以,以后学校好不好,不是光看升学率。按照要求现在不允许排名,我们有些校长还是不能转变观念,还在埋头苦干,我们要抬头看路,要看到今后方向,看到整个区域。高考要抓,但是你不能一门心思、旁若无人地闭门造车,而是要坚持两手抓,坚持全面发展。

四是趋势在变。当前,随着全球发展一体化,新技术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技术无处不在。将教育和知识作为全球共同利益,是时代潮流,也是世界大势。可以想见,未来教育将面临数字技术不断勃兴、人工智能迅速覆盖、脑神经科学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需要我们共同探索、研究和实践新的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空间和教育方法,发挥教育在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以及促进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上的作用。面对更加智能化、虚拟化、超链接的未来世界,教育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未来教育需要进行重塑。

未来教育将更素质化。以人工智能社会为特征的新时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健康素养、绿色生活素养将会更加被看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国家认同、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乐观自信、能创新创造,成为是否成才、成人的衡量标准。如何让孩子快乐地度过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时光,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愿景。我们要改变的是孩子时间使用的性质和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孩子的学习生活,真正减轻孩子们的学业负担,让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更活跃、学习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健康。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是方向与路径。比如体育的功能是什么?体育是生命机能的教育,是超越自我的教育,是最好的团队教育,是积极的人格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科本位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决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不仅仅是应试的能力、考试的分数,更是好的人格品德以及艺术的审美力与表现力。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也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找自己最爱、最擅长的事,而不是变成一个背书的工具,因为你背书再背也背不过机器”。这启示我们,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须重新思考人类教育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未来教育将更加精准化。所谓精准化就是更趋向于教育教学的个性化。过去的传统教育具有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备课,统一的教案,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答案。未来教育将颠覆传统学校教育的学科角度关系,更趋向于教育教学个性化。“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功方式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正如这个世界上不能有也不会有第二个比尔·盖茨、第二个乔布斯。同理,没有哪个孩子的未来可以复制。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让他真正成为他自己。未来教育将更加“精准化”,将从“统一批发”向“个人定制”转变,“因人而异”的教育将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精准教育也将落地生根。

未来教育将更加开放化。未来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岛”,学校的“围墙”将被拆除。学校不再是学习唯一的“象牙之塔”,而将成为真正的“学堂”,教室将成为真正的“学”室。特别是“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也让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未来的教育,不再是教育自身在“封闭的小圈子”里“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与家庭互动、与社会对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将进一步从“脱节”走向“合作”,最终走向“融合”。未来教育,“三位一体”将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常态。未来教育,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将更加活跃,公办民办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国内国外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未来教育,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将更加活跃,民办教育将在规范的前提下持续发展,逐渐壮大,多元办学格局日益形成。未来教育也将更加突破国界,教育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将更加成为教育领域的重大趋势和发展潮流,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日趋频繁,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办学模式更加呈现国际化色彩。

未来教育将更加综合化,学科的界限将会打破,以主题课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从分科走向综合,是未来课程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跨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学科的界限将被打破,以“主题(课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将成为主流。从分科走向综合,是未来课程体系的革命性变化。21世纪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多地强调以主题(课题)为单位来组织课程和教学。这突出表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项目学习和以芬兰为代表的现象教学。这一改革体现了未来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去学科化”,就是强调教育的综合性,以学科知识主题为单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活动,打破学科界线,强调跨学科教学。“教与学”都更加注重跨界与融合,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综合学习,从stem到steam学习,越来越强调跨学科学习。

未来教育将更加生活化。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动脑动手、知行合一的教育,注重社会的实践性。所以说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列入课程体系,是走向未来教育的开始,将打破学校教育、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回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组织课程教学活动。生活情景化教学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

未来教育将更加智能化。当前,我们处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教育的常态。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让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教育机会逐渐平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能。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互联网+教育”的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促进教育理念、教学形态和学习方式的系统性变革,用智慧教育引领和促进教育现代化。

未来教育将更加多元化。未来教育更加认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以前我们说课堂是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那么以后未来教育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更应该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未来教育更加认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教育形式更加的多样,教育评价更加的多元。

二、把握教育的不变

社会是辩证的,世界是辩证的,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的。有生就有死,有进就有退,有正就有反,有变就有不变。变的是时空、是手段、是数量、是方法,不变的是本质、是规律、是本源、是初心。教育应该是一门科学,它是知识的传授,经验的传递,精神的传承。教育更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变与不变的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载体手段可以变,但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精神、教育的内涵不能变。

一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能变。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正确的“四为”办学方向,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发挥制度优势,挖掘文化底蕴,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教育自信,让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是为国家服务的,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我们为共产党执政培养人才,为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培养人才,为共产党执政下的国家培养人才。我们要强化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服从意识;

要强化四个自信,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教育的阵地应该永远是红色的阵地,我们教育的基因应该永远是红色的基因。

二是为国为民的教育初心不能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人的神圣使命。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国育才。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方向就是民族的方向,未来的走向。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没有什么担当比肩负民族的前途命运更伟大,没有什么使命比培养一代代的接班人更崇高。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责任最终要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位老师、每个教育人身上。

三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不能变。教育是面向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崇高事业。以人为本,学生至上,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成人是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尊重个性的多样化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的角度。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的技巧,更是教育的经验,是教育的使命,是教育的境界。我们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自觉纠正唯分数唯升学率的片面教育观、政绩观、质量观、成才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找到闪光的舞台,实现生命的精彩。做校长、做局长要有大格局,不能只盯住眼前,不能只盯住功利,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如果仅仅满足于他考一个好大学,不管全面的发展,那走不远。如果一味只看分数死读书,那么走向社会以后有多少人能成长成才,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呢?没有!还有高考改革,我们就要在这个方面转变。刚才教育考试院熊彪院长说高考改革有可能会延后,但我们的工作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去推进。还有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方向明确、定位明确,做到有自知之明,让家长知道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怎么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让孩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话,学习动力才会更大,学习后劲才会更足。凡是那些对社会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发明家、创造家,都是最大限度地把潜能激发激活出来的。所以说高考只是一方面,孩子的成长成人才是我们关注的全面。

四是德艺双馨的教育追求不能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生良好品德学风的风向标。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首先要铺好品行底色,不仅要成为经师、学问之师,更要成为人师、品行之师。只有“德艺双馨”的老师才能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超、“德艺双馨”的大国良师依然应该成为教育人毕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与孜孜努力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在追求良师的执着中成就名师,要先做良师再做名师。我们要抓好教师队伍,要注重德才兼备,先把老师培养成良师,在良师里面再去培养名师,不要只一味地看重业务,而不看重品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我们要始终挂在心中。

三、在坚守与创新中奋进

不变,需要坚持、坚守、坚定、坚韧;

变,则需要创新、创造、突破与选择。所以,要让教育在变与不变中演绎精彩、收获成功,必须在坚守与创新中努力奋进。奋进的教育人才是幸福的教育人,奋进的教育人生才是幸福的教育人生。

一是在立德树人中奋进。要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突出立德树人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出发点。立德树人,就是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学会孝敬,懂得感恩,要成绩更要成人,要育才更要育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要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要使德育成为一个系统,中小幼自成体系,相互衔接;

要深入开展“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电影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要以创建文明校园、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牌和“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强化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要以评选“美德少年”、“身边好人”、“五好小公民”等活动为抓手,树立选树道德典型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工作,遴选活动基地、确定精品线路、开发有效课程,增强实践育人成效;

要全力实施“家庭教育绿荫计划”,深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继续举办全市家庭教育节,健全全方位育人机制;

要深入开展“三风”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二是在促进均衡中奋进。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的跨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好教育,从而有力地促进教育公平。因此,要贯彻落实《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教育集团发展带动战略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推动教育集团以城带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要以集团化带动全覆盖,争取到2020年,通过集团化的带动与结对方式,使所有学校都能由好学校或者比较好的学校带动,成为集团成员。市属这两年已经先行一步,有些县区也已经走在前面,但是要全覆盖,通过集团化带动,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资源或者好的资源。此外,我们还要出台《贯彻落实部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创建高品质学校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确保到2018年底“超大班额”不再新增;

要做好“全面改薄”收官工作,确保所有项目学校达到“20条底线”办学标准;

要对已通过国检的县区进行市级监测、迎接国家复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试点试评,督促指导进贤县、新建区迎接省检和国检;

要在全市进一步推广、应用“农村在线同步课堂”项目,促进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深入实施《南昌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提升农村办学水平提供师资保障。

三是在深化改革中奋进。全面实施教育改革攻坚计划,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整体提升。当前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也前所未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用改革去破解。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教育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更好地为校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南昌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在改革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各方面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我市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呈现新面貌,使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积极应对高考改革,高考改革虽然有可能推迟,但是我们的准备工作不能断,要做得越充分越好。召开全市高考综合改革动员部署会,举办全市高考改革发展论坛,加强高考改革政策宣传,开展相关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学校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高质量完成八大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好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等工作。结合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方案、标准的实施,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学科集团化联盟。要稳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这项工作已经在做,今年应该能落地,就是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中小学教师“市管校用”。探索建立校长“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位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实行市直中小学教师“市管校用”,指导县区开展教师“县(区)管校用”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待遇,激励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还想重点强调,要加大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纠偏也是一种改革,纠错也是一种改革,凡是违背教育规律、教育本质、教育政策的做法都要立即纠正、禁止,不能想当然,不能我行我素。很多学校依旧“两耳不闻窗外事”,形势在发展变化,他还是我行我素,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现在很多学校还在做高考中考冲刺,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你有必要搞得火药味这么浓吗?你冲刺誓师一下,孩子就能立马变好?我们要动员,但不一定是誓师大会,可以改成高考中考学习动员会、心理辅导教育会、学习效果提升分析会等。“好鼓不用重锤”,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就算不开誓师大会,他的习惯依旧如此,而心理素质差的压力更大。对于这些东西,我们要少一点形式,多一些实在,多些对学生的沟通教育。

四是在强化党建中奋进。要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明确党建地位,明确党员纪律。书记是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是主体责任人。要强化党建地位,要有经费和组织保障,加大考核及结果的运用。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我们有两个项目要认真去实施。一是领军人才计划,我们要选拔一批优秀的相对年轻的教师认真培养,用2到3年的时间,达到教育硕士或是博士的水平。二是青年工程计划,各个学校推荐一到两名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岗位练兵,选优用优,动态培养,不是办次班就完事,要跟踪培养,定向培养,全面培养,建设一支人数众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领导干部梯队。要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抓紧抓实,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做到宣传多角度、学习全覆盖,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掌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施党建工作“对标争先”计划,把全系统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真正担负起、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着力解决一些学校、单位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责任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基层党建示范校创建评比活动和党员“党性指数”提升活动,推动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实起来、党组织硬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有效发挥派驻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五是在转变作风中升级。强力推进党风廉洁建设,树立良好教育形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是党中央的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加大教育系统政风行风问题的治理力度,深化专项整治收受“红包”、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工作。要完善党政一把手监督制约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履责约谈、提醒谈话、任前谈话、诫勉谈话、述责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在局属学校开展第二轮政治专项巡察工作,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从严惩处,让群众看到、体会到和享受到从严治党成果。

我要在这几个方面再作个强调。一是加大巡查的力度,加大追责的力度,出了问题要一查到底,要追究责任。二是加大过程管理的力度,过程管理体现在日常管理、常态管理、细节管理、项目管理、会风管理等方方面面。要在全市教育系统建立这两大制度,一个是工作日志制度。每一个教育人都要有一本工作记录本,记录每天干了什么,开了什么会,做了什么工作,我们随时抽查你的工作日志,到了年底,很多东西就一览无遗。另一个就是政治学习手册制度,所有教育人都要有一本学习手册。很多老师对业务抓得很紧,但对政治时事、重要的领导讲话、党建方面的学习却很少。要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凡是找到你的不要去推,不是你的也给人家解释清楚。要把我们的教育服务中心立起来,我们很多群众还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教育服务中心得到解决。对一切违规、违纪的行为必须做到令行禁止。通过我们这次巡查发现,有些学校真是很没有意识,已经是令行禁止的还去碰触。我们要揪歪风,树正气,造声势,把我们的正面形象积极营造起来。

同志们,我们正身处在伟大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也是一个信仰的时代,更是一个奋斗的时代。我们既要立足当下,感受变化,把握趋势,引领未来,又要守正不变,矢志不渝,不忘初心,无问西东。在变化中坚定对家国的情怀、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育的执着,在“不变”中演绎积极作为、善有作为、有所作为的教育实践的精彩之变。

“知止而后有定,激荡之中有静。”有信仰,然后才能坚守;

有静气,然后才能谋远。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奋进,这是我们不变的信念,更是我们不忘的初心。人生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未来的中坚力量、新生力量,他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作为教育人,我们生逢其时,为中国教育放光发热,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幸运。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勤勉的工作、更加务实的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坚定教育信仰,坚守教育理想,燃烧教育激情,强化教育担当,以奋进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南昌教育得意之作,让“学在南昌”的教育品牌更响更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珍惜机遇 求真务实 以科学发展观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XXX同志在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2006年8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是经市政府领导同意举办的,今天已经是第五天。这几天来大家通过考察学习浙江省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做法和经验,很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坚定了做好教育系统各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7月28日—31日,省教育厅在浙江举办全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强调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8月7日—8日,省委、省政府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要求全省上下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努力走在全国科学发展前列。今年是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今天,我想就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些认识与想法。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要义

发展观的问题极为重要。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的问题,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人类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经济增长——社会综合发展——人、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嬗变。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通常被理解为经济增长,这种发展观可以说是“以物为中心”的。20世纪70年代,发展通常被理解为涵盖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管理方式、技术进步在内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这种发展观可以说是“以社会为中心”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社会普通强调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观可以说是“以人为中心”的。我国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其作出了精辟表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宝贵经验总结和升华,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两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一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要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满足人的民主权利、人的公平公正要求、人的全面素质提高、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二是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方面共同发展。发展物质文明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政治文明就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发展精神文明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讲协调发展,就是讲“五个统筹”,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认识和把握物质资源、人文资源、政治资源的可持续性,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的体现。同样,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教育发展观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要义:一是以人为本。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发展要靠人,教育发展的目的更是为了人。强调以人为本,既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土壤,又来自现代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体制创新上优人一等,在机制创新上高人一筹,在实践创新上快人一拍,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科学教育发展观把教育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过程,其内涵十分丰富。概括地讲,科学教育发展观有以下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人文性。强调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二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调动教育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各类教育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三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持续性。教育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和社会承受力。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四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强调教育体制多样化,教育类型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用科学教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审视XX教育的发展

多年来,XX教育的发展是持续健康稳定的,在苏北地区是走在前面的,在全省也有一定的位置。“十五”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整个教育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来审视过去XX教育的发展,我们觉得以下几点是必须肯定的。

一、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大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面对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而我市广大群众对发展高中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实际,我们连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2000年—2003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分别为 52.89 %、65.88%、75.57%、80.3%,在校生为 14.41、15.66、18.64、20.83万人,每年新补充教师393、418、529、903 人,每年新增校舍6.46、7.83、9.53、13.94万平方米,每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招生之比为 1.41:1、1.59:1、1.28:1、1.09:1。短短几年,我市中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一年一大步,历史性地迈向普及高中教育的新征程,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市高中教育规模偏小的状况,有效缓解了初中毕业生的升学压力,为数万原本无望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进一步升学的机会,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对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一点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二、以新建扩建学校为主要特征的大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随着各类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强,各类窗口、示范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日趋紧张。对此,全市各地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选择了跳出老校区重新征地扩建新校区的思路。2000年,建湖中学率先拉开重建的序幕,新征土地216亩,总投入超过1亿,成为当时苏北地区一流的重点高中。随后,XX中学、XX市第一中学、东台中学、大丰中学等相继易地新建,平均每校征地250亩以上,总投入均超亿元。开发区中学和建湖钟庄中学、XX市第一小学等学校也易地新建或原地扩建。新建扩建的学校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在同类学校中确实达到硬件达标、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教研先导、规范管理、办学水平一流。回顾这一举措,我们不难看出,这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选择,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根本选择,将为XX教育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奠定基础,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市教育发展领域的生动体现。这一举措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机遇的重要和抢抓机遇的可贵。

三、以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等融资形式为主要特征的大投入是完全必要的。

基础教育的投入政府是主渠道,在这方面,我们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在税费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教育的每份投入都来之不易。2002年、2003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达21.58、24.92亿元,比上年增幅达22.68%、15.47 %,其中国拨教育经费达13.21、14亿元,增幅达15.82%、5.98 %。这些增幅都是近十几年来较大的。但教育仅仅依靠政府单一的投资是难以大规模发展的。为克服大规模基本建设经费紧缺的矛盾,全市积极探索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学校还本的投资模式,这方面成效十分显著,确保了学校建设工程进度,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保证。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2003年,全市教育银行贷款达5.16、7.63亿元,占教育总投入的23.91%、30.62 %。这部分资金极大地缓解了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也为拓宽教育融资渠道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四、以布局调整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大整合是完全必要的。

针对教育资源有限,一方面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严重浪费的现象,全市积极做好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工作。仅2003年,全市就共撤改小学990所,初中132所,高中12所,到现在全市共有初中248所,小学751所,校均覆盖人口分别达到3.28万和1.08万人,均超过省定标准,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五”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布局调整任务。布局调整的到位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2003年全市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工程的投入达1.66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校舍18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各地能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整合、统筹力度,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运用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大力开发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市直学校在优化资源配置上迈了可喜的一步,市教育局出台了《市直学校2003—2007年事业发展与建设规划》,积极稳妥地对市直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高度重视市直一般中学的改造和建设工作,现在市少年宫、大庆路实验小学、盐阜中学、文峰中学等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通过改革和调整,使现有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教育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XX市技工学校、XX市工业学校、XX市物资中专三校合并已经正式运转;XX市农业学校与XX市南洋职中合并组建XX市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挂牌;XX纺织工业学校与XX市轻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XX纺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省政府批准。实践证明,推进资源的整合,是我市教育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能力、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五、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主要特征的大搞活是完全必要的。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几年来,我们把人才开发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高度重视抓好教育系统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激活“人才这池春水”,让较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涌现,让人才工作的热情竞相迸发。我们健全了以公开选拔为主的校长选任机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2003年市直公开选拔了26名科级后备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易校调配和选拔26名副校长。今年,我们在市直学校选择一职中进行校长差额选举的尝试,在机关进行公推公选的改革。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全市实行以薪金浮动制为主体的多元分配方式,力求做到分配政策向骨干教师和特殊人才倾斜。市委、市政府就XX中学和XX一院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专门下发文件。这个文件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下一步是我们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所有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增强了学校和机关的领导力量,也为今后人事制度的纵深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特征的质量大提升是完全必要的。

素质教育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教学始终是教育的重点,质量始终是教育的生命线。我们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工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市开展了创建诚信校园活动,通过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诚信评议等措施,初步建立了诚信道德教育工作机制,提高了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深化教学改革,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见》为重点,有效地推进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小学课程改革已有序向初中推进,今年秋学期全市初中起始年级全部开始实施新课程计划,明年高中起始年级也将开始实施。建立健全了符合XX实际的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的的评价体系,初步制定了对各类学校发展性评价措施,建立了普通高中、初中、市直学校质量监控体系,搭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看起点、比进步”的竞争平台,这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

三、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教育发展战略机遇期

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1世纪头一二十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赋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新一轮发展。机遇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抓机遇的本事就是抓发展的本事。我们有抢抓机遇而领先的成功经验,也有错失机遇而滞后的深刻教训。优势正是在抓住机遇中形成,差距正是在丧失机遇中拉开。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我们要把握机遇,开阔大视野,筹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认真分析教育处于新的宏观环境中的发展问题,潜心研究改革中的新矛盾和困难中蕴涵的新挑战,识势而动,乘势而上,发挥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机遇之一:教育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全社会十分关注教育,这是教育加快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继续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的主战略,XX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优势。全市上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也都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发展科教作为第一战略,在事业规划、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更加重视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一个全社会重视教育、加快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

机遇之二: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这是教育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基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谁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这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中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需求空前旺盛,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空前关注。需求就是市场,人民群众有强烈需求,说明教育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社会基础。

机遇之三:以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为特征的教育发展态势已经到来。今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描绘了未来全国教育发展的蓝图,提出了行动的纲领,必将有力地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教育厅正在就组织实施《行动计划》进行部署。落实《行动计划》的重要行动就是提升质量和加强学校内涵发展。新一轮的竞争不是学校大楼的竞争,而是大师的竞争,软件的竞争,内涵的竞争。经过多年努力,可以说,我市学校建设在硬件上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全社会迫切要求学校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质量和内涵建设上来。现在全市许多学校已着力改变投入结构,从过去投入重土建转到重软件上来,加大在师资培训、信息技术、图书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这些都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需要,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很不平衡,农村教育十分令人担忧。农村中小学基本的工作条件和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农村幼儿教育相当薄弱。

二是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的任务很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乡财政体制调整未完全到位。办学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少数地方不能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改革简单化,由于程序不够完善、政策不够配套、操作不够规范,人员分流、身份转换、社会保障、产权界定等方面的措施不健全,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稳定。对此,迫切需要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引导学校进行规范化的改革。

三是面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增加投入的任务很重。教育法规定的“三增长、两提高”的要求尚未完全落实,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基本达不到省定标准;截留、挪用学杂费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以致农村中小学的基本运转难以维持;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还比较脆弱;农村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严重短缺,教育债务较高,引发了一系列债务纠纷,影响了学校稳定。

四是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很重。中学教师短缺和小学教师相对过剩,学科配套程度不高,特别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综合实践、外语教学课程的师资较为紧缺。加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不快,部分骨干教师流失较多。

五是面对依法治国、建立法治政府的需要,改进教育行政管理的任务很重。从教育行政机关看,职能转变还没有真正到位,管理过细过繁,揽权过多过广,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都是可以得到缓解和解决的。从总体上看,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是好的,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坚决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拿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新办法、好办法,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来指导和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强调教育的优先发展。

教育要发展,经济要上去;经济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新时期的教育不仅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适度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面,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近,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同志说“教育可以改变国运、家运和个人命运”,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深刻,通过教育,可以实现民族振兴,同时,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一生发展的层次和档次也是成正比的。大量数据表明,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地位越高,得到的实惠也越多。所以教育能改变一个家庭和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相适应的一代新人,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这是教育坚持优先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强调教育的全面发展。

1、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在战略上,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以改革求发展是积极的发展,以改革求稳定是积极的稳定。改革不能停顿,改革不能逆转,改革不能走回头路;在战术上,稳定是第一位的,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要取决于稳定所能承受的程度。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改革发展,而没有改革发展也不可能有长期持久的稳定。但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样,这一指导思想要贯穿教育工作的全部和全过程,我们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发展。要从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从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思维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思路,重新审视教育的体制和机制,重新审视教育的理念和工作,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在审视中寻找新一轮教育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开阔视野,开阔思路。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着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着力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规模的增长,更取决于质量的提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的扩张,但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更要强调质量的重要。学校绝不是规模越大越好,没有基本的质量要求,规模的扩张就毫无意义。其实,衡量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不在规模大小而在于水平高低,不以规模取胜而以质量见长。教育的生命力、社会地位最终由内涵决定,外延的扩张必须为内涵的提升服务,教育的发展最终要回到内涵道路上。应该看到,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发展速度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简单的教育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单纯追求数量、速度,是片面的,也是不能持久的。借鉴世界教育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吸收国际教育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科学教育发展观强调不仅要看当前,更要讲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讲质量;眼前有增长并不等于有后劲,规模大并不等于结构优,速度快并不一定代表质量高。最重要的是推进教育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超常规的资源整合,不仅是教育内部的,而且也是教育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即技术资本、智力资本、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的整合。这需要做到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有利于提高质量、效益的教育环境。

3、正确处理好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和与地方经济培养大批劳动者的关系。育人是办学之本,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一方面要满足群众子女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的要求,更多更好地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但另一方面,我们要为地方经济培养大批劳动者,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要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升学无望的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劳动技术教育,着力为地方经济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要做好高

三、初三后期分流工作,开展创业教育,注重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层次,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提高他们立身谋业的本领。

4、正确处理好公办、民办和中外合作教育的关系。义务教育必须坚持政府办学,坚持公办学校为主。非义务教育学校是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推进非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有利于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激活学校运行机制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减少,确保国有教育资产不流失,确保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改革过程中,要按照“优化公办,发展民办,引进外办,鼓励联办”的总体思路,大力探索国有教育资本的实现形式。要按照市场化管理要求,鼓励一批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名牌学校特别是名牌高中(普高、职高)办民校,即允许在保证本校规模和质量的基础上,在实行与原校“六独立”(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独立教育教学设施、独立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的前提下,单独举办或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学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对一些条件差、生源不足的薄弱学校和企业剥离学校进行投资改造,新建学校可以按民办机制运行。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从XX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不是发展快了,而是发展慢了,不是发展多了,而是发展得不够,不是没有发展,而是发展不够规范。义务教育以政府办为主,非义务教育特别是增量的部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可以吸引民资和社会闲置资本、市外国外资金来办。

开展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既要坚持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资源,又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运用国际人文资源改造和提升我国的人文资源。要妥善处理维护办学主体利益与维护师生权益的关系。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办学主体日益多元化,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既要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既要承认具体利益的差异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采取积极措施,治理和控制利用教育谋取特殊利益的行为,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三)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坚持教育的协调发展

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缩小区域教育差别,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一要统筹城乡教育的发展。我市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教育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重点在农村教育,难点也在农村教育。对此,我们要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提高全市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二要统筹区域教育的发展。县(市、区)之间教育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高考万人口进线率、学校生均服务人口等重要指标县与县之区悬殊很大,严重制约全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统筹区域发展,既是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又有现实的可能性,这要成为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三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是为孩子一生幸福的奠基性教育,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全面开发早期幼儿的潜能,发挥儿童个性。要高水平、高质量巩固义务教育,最大限度的控制辍学;妥善解决残疾儿童、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要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要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督促驻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发展内涵,办出特色。

(四)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坚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连续不断的发展,是健康正常的发展,是不断提高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把握好三个必不可少的资源。一是要正确把握经济对教育发展的支撑条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连续不断的经费投入,没有长期的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就不可能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教育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制度、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二是正确把握人口变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教育的发展规模决定于不同时期社会新增人口的数量和人均受教育的程度,人口变化是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直接依据。要根据人口出生的情况和外来人口变动情况,科学合理规划教育发展规模。目前我市初中入学高峰已趋于缓解,正向高中过渡。而高中到2007年生源也将逐步下降,预计达7万人左右,不及现在的一半。这些都将对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律。每个人的发展由初级到高级,教育的各个层次必须是衔接贯通的。教育的普及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逐步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违背教育规律盲目发展较高层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要科学构建小学、初中、中学与成人教育及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的完整教育体系。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为了师生,一切服务于师生,各项工作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以人为本就是要改进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要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学校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帮助每一个学生成才。要树立管理育人的观念。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改进管理方法,管理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适应学生成才的需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要着眼于教育教学全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以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为基础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认真研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综合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我们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调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如果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学生被老师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空话一句。所以要从推进课程改革抓起,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评价体系上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六样东西还给学生。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原来的课堂,教师既是编剧,又是主演和导演,是“独角戏”和“一言堂”,课堂的主人不是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所以要通过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地方,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勇于进取的地方,要能你一言,我一语,变成张驰有度的“群言堂”;二把时间还给学生。我们要严格禁止违反规律的加班加点现象,控制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提供时间、空间给学生自主发展;三把活动还给学生。活动不能是应景之作,不能空洞无物,不能无的放矢,活动怎样设计,目的是什么,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以增强;四把探索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是导师,教师的作用是点拨,而不是一揽到底,倾囊而出,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去思考、去追寻、去探索,学生如果没有探索的经历和过程,那么,他探索的能力和精神就无从谈起;五把创新还给学生。要创设一种自主、活泼、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并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六把个性还给学生。要依其原本保护天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发展个性,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我想,只有在这六方面认真思考,大胆实践,学生积极性才可以得到调动,学生主体地位才可以得到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

第三,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师为本,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师德建设。要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思想统一到爱生敬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上来。加大管理力度,查处影响教育和教师形象的不良现象,努力打造一支勤教、廉教、爱教、能教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拓展教师补充渠道。以骨干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教师素质。做好稳定教师队伍、保护教师权益的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性。

五、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关键在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李岚清同志曾多次指出:“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事实上,校长水平之间的差距反映出学校之间的差距,校长水平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只有具有先进教育观念的校长,才能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才能率先带领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依法治教的校长,才能保证学校完成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关键,是创造和提供优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在新的形势下,落实好科学教育发展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特别是校长队伍必须不断开拓新视野,不断提高新素质,不断增强新本领,不断提高新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第一、要高瞻远瞩,不断开拓新视野。

博采众长,开拓视野,是对所有领导干部提出的必备要求。视野宽阔,提出问题就准确,分析问题就深刻,解决问题就全面。对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校长队伍如果视野窄小,目光短浅,就事论事,就学校办学校,就教育办教育,是难以开创新局面,引领教育进入新境界的。要不断开拓视野,一要拓宽信息渠道,广闻博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加大开放交流的力度。学校也要实施“ 走出去、引进来 ”战略,有计划地组织教育领导干部和校长出市出省出国出境考察,直接参与外界的教育与学习,用他山之石,更新观念,激发发展教育的新思维、新思路、新举措。三是坚持兼收并蓄,在教研科研、学校管理等方面要“百花齐放”,用各种不同理念的碰撞来开拓视野,扩大眼界。

第二、要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新素质。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习是一种精神,学习是一种追求,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出思想,出思路,出政策,出生产力,加强学习是我们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执政水平的首要条件,我希望大家做一个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干部。一要强化理论学习。思想理论是领导者素质的灵魂。面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校长要注重打牢自己的思想理论的根底,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才能知大局、识大势、明大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联系教育实际学习。学习理论一定要突破与工作相分离的观念,紧密联系教育工作,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总结,不断超越自我认识水平。譬如,教育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研究教育发展与小康社会相对应的目标体系;怎样保持XX教育在全国、全省中的领先地位;如何与时俱进,推进教育创新,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应当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研究,增强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的预见性,超前谋划,使教育发展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二是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法制建设理论。通过学习市场经济和法制理论,增强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提高依法治教的水平。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特别要学习好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基本原理,经济形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现代教学理论与课程开发,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等,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三要建立健全学习的机制。创建学习型学校和机关,是适应时代发展、加强机关和学校建设、提高干部和教师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学习型”意义并不在于单纯强调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在于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广泛地学习。领导干部和校长要率先垂范,把学习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明确的学习计划,因地制宜多形式组织学习,努力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事务的本领。

第三、要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新本领。

一是增强统筹发展的本领。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科学筹划,协调发展。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统筹兼顾显得尤为重要。譬如探索建立新的教育运行机制,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境外资金,采用民办机制吸引多元投入,推进资产置换、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兼并买断,形成新的办学模式,就必须加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学校等多方面的统筹。没有统筹的能力是难以胜任推进发展的重任。

二是增强依法治教的本领。《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相继颁布实施,大大增强了教育依法行政的迫切性。各级教育领导干部和校长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教育事业。要把主要职能从具体事务管理转移到依法管理和监督上来,变直接、具体的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管理,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各级各类学校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教育主体和法人实体,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有关规定,逐步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行有效的法治管理、制度管理。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渐扩大,学校校长的责、权随之加重,应该说,许多校长能够珍惜和用好手中的权力,但也会有部分校长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接受监督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和健全对校长权力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学校重大问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健全学校有关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健全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对校长进行民主监督和评议制度,用制度来促进学校走上法治化的轨道。

三是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学校关系错综复杂,校长要善于处理好各种矛盾、各种关系,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具体地说,校长第一是要争取上级的支持。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上级的支持,校长要经常主动地听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意见,主动接受指导。对于上级的指示,不仅仅是尊重,而且要服从。即使在思想上暂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行动上必须服从。第二是要处理好与社会主要是与社区的关系。要主动关心社区,关心社区的发展,关心社区的命运,让学校和社区共同成长,让学校和社区共享教育成功的喜悦。第三善于化解各种矛盾。学校办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矛盾,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正常的,竞争并不妨碍合作,而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竞争也好,合作也好,并不是只有一个赢家,也不是只有一个输家。学校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既做对手,又做朋友。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四是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学校出现的安全事故、乱收费、家长上访等事件要妥善处置,把对学校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是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可以说,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高明的校长总是积极地做好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鼓励每个教师去冲击优秀,追求卓越,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尽一切努力让老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跳得更高,做得更棒。要做好教师的工作,前提是校长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地位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需要校长经常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进行平等坦诚的沟通。只有善于走进教师心灵的校长,才会真正懂得教师需要什么,才会真正满足教师的需要,才会有针对性地为做好教师工作创造条件。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一种幸福感,他会有发自肺腑“士为知己者死”的工作激情。做校长的一定要相信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充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只有切实调动好、保护好、维系好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要志存高远,不断提高新能力。

校长要胸有大志。校长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志向。一个充满志向的校长,才会调动教师的激情,挖掘出教师的潜能,扬起教师理想的风帆。一个没有志向的人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人生,必然是对人类、对社会贡献很少的人生。同样,一个没有志向的校长,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必然是对学校的发展无所作为的校长。不想当杰出校长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不想超越自己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为校长一任,就必须造福一方。宋代张载讲过这样一句话:“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志向远大,品德才能完美。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立志做官的人,往往打的都是个人算盘,算的都是个人利益,这种人绝不能提拨重用。立志做大事的人,为群众做好事实事的人,往往实绩显著,群众公认,这种人一般都会得到提拔重用。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与组织的关系,把事业有成作为人生最大的需要,把精神富有作为最高层次的利益追求,把实现XX教育的新发展作为最大责任,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XX的教育事业。当然,志向大绝不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对校长来说,把学校办成以人为本的学校,与时俱进的学校,人民满意的学校,学生喜爱的学校,教师眷念的学校,这样的校长就是好校长,就是有志向、有所作为的校长。

校长要堪为人师。教师要为人师表,校长要为师师表,作为学校管理决策中最主要的角色,其影响力并非全部来自其自身的权力,而是在相当大程度上来自本身具有的品质、学识、才能和良好的民主作风这些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如果校长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威信与权力的关系,只注重行使自身的权力,而忽视非权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就必然出现管理决策过程中个人独断、一意孤行的不民主行为,从而导致决策低效现象的发生。校长要为人作表率,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视野宽阔的人,同时,必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胸怀开阔、公正无私、谦逊谨慎、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作风民主、情操高尚的人。衡量一个校长是不是堪为人师,主要的就是看他对教育事业是否充满感情,在开拓创新上是否充满豪情,在继续学习上是否充满热情,在关怀师生上是否充满激情。

校长要带好队伍。校长作为学校建设的设计者和决策者,仅仅依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办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还必须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为其他领导成员所认同,并调动所有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是一个好的校长必须带出一支好的队伍。队伍要有理想,校长要当好校长,学校要办成好学校,教师要做好教师,这就是有理想;队伍要有氛围,在一个学校大家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当学校遇到困难时大家都来分忧排难,当受到褒奖时,大家都来分享喜悦,这就是有氛围;队伍要有机制,机制要靠制度,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我们不仅要有激励的制度,同时要有约束的制度。

校长要有好的作风。这主要包括四点:

一要带头维护市委、市政府的权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措施,能否在教育系统得到落实,是保证我们的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大家一定要切实增强组织观念,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事。组织上能任命你,同样也能罢免你。我们绝不能目无组织,目空一切,忘乎所以,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

二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民主集中制,首要的是发扬民主,发扬民主,关键是看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班长”,在作决策处理问题时,要正确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集思广益,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要做“班长”,不要做“家长”,要有主见不要主观,要集体智慧不要个人意志。同时,要善于在民主基础上集中,要果断不要武断,对久议不决的事情,敢于拍板,敢于负责。

三要带头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要诚以待人。坦诚相见,以心换心,别人与你合作共事就会感到放心。要做到不打小算盘,不搞小动作,不划小圈子,不听小报告,不耍小聪明,不使小心眼。要宽以待人。当班长的要公道正派,有识人之眼,用人之胆,容人之量,多看别人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使班子每一个成员都能充分施展所学之长,心情舒畅地开展工作。作为班子成员要有协作精神,配角意识,补台观念。大家在一起工作是难得的缘分,要多谋事,少谋人,多理解,少猜疑,多听正道,少听谗言,和衷共济干事业,风雨同舟渡难关。做人是一辈子的,做官是一时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去留,做到进而不喜,退而不忧,荣辱不惊。要充分尊重老同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年老退休时,都面临着承前启后的问题,要传好接力棒,既要承前,又要启后,既要继往,又要开来,既要继承前人,更要大胆创新。在职的同志要充分认清肩负的责任,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尊重老同志,关心老同志,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退下来的同志对在职的同志要真心关心,热情帮助,大力支持,继续发挥余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要处理好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的关系,遇事多想别人的难处,有问题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有责任自己多承担,坚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要公以待人。公正源于公心,心里有鬼,就会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容不得事,容不得不同的意见。作为领导干部,大家一定要事事时时出于公心,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团结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四是要带头廉政务实。“公生明,廉生威”。廉洁奉公是自古以来为官从政的首要之德,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大家要在部门、学校有很高的威信,首要的一条是要廉洁自律。大家能走上今天的岗位,组织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家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个人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一定要十分珍惜。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要正确对待名位,决不能在岗位上比好差,权力上比大小,得失上比输赢。领导是公仆,权力是责任,当官是奉献。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大家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检查自己的言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维护教育系统干部的良好形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华而不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心系群众,善待百姓,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同志们,新的学年要有新的作为。让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变”与“不变”中增强学校发展的定力

在“变”与“不变”中增强学校发展的定力

——在科研与服务地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这次科研与服务地方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好,既是总结会,更重要的也是一次动员会。上午,陈市长用了半天时间做了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报告,重点为我们介绍了湖州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作为地方行政的主要领导,他今天能来参加学校的会议,本身就表明了湖州师范学院跟湖州市政府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也多次表达了对学校的期望:湖州师范学院要坚定不移地办综合性大学,将来要成为研究型大学。地方领导的期待与学校的目标基本一致,这就给我们很大的鼓舞。会上,张校长代表学校做了全面系统、针对性很强的主题报告,他的报告是经过学校党委研究讨论过的,实际上这就代表着表了学校党委、行政的意见。整个报告与学校当前的发展态势一样,思路很清晰,学校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任务是什么,哪几个点要重点突破,采取什么措施等等,清清楚楚。接下去,大家要很好地按照张校长的主题报告做好贯彻落实,把学校的科研和服务地方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张校长来湖州师院来主持行政的近一年的时间中,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喜事比较多。首先是有了五个“国字号”:国家工程实验室、孔子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论物理核物理方面学术平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千人计划”的选拔对象是海归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的选拔对象是大陆高校的优秀人才)。另外,在科研方面,学校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很不容易,省内同类高校都没有。在人文社科方面获得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那意味着下一次有可能冲刺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给了大家信心。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我校的科研和服务地方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点,大家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学校面临的挑战很大,任务很重,我们要按照张校长讲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共同推动学校科研与服务地方工作的快速发展。

刚才,六位代表的发言从不同角度谈了看法,取得的成绩都很好,这是学校近几年科研和服务地方工作的一个缩影。下面,我结合这次会议,谈一些想法:

一、在“变”与“不变”中增强学校发展的定力

当代中国的大学,包括湖州师范学院发展到今天,她的哪些东西始终不变,哪些东西要变,对这个问题大家要有理性的认识,因为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思想多元。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学校发展的定力,对学校来说非常重要。1.大学的职能不变。大学从诞生至今已有近千年时间,而大学的职能从单一到综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十九世纪初期是这样,现在依然如此,而且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不会变,甚至是永久不变。当然,现代大学有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职责,但这是贯穿于教学、科研、服务当中的。

2.大学的性质不变。大学一直是个学术性的机构,它以学术的运动方式延续生命,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教学是学术、科研是学术,服务社会是学术的自然延伸。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学教师应该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或三大任务,而不是一种任务,7这是现代大学最重要的特征,这些东西不能变。

3.学校发展方向不变。我校往综合性方向发展,就要沿着教学研究型的方向走,这个也应该不变。至于建设应用型高校和教学研究型高校,它们不在同一个评价范畴,只是不同的分类,彼此之间没有矛盾。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建设应用型高校,坚定不移地将学校带到教学研究型大学行列去,这些目标不变,要变的是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内容、方式和路径,学校要适应时代发展和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在座的很多都是中层干部,还有校领导,在今天这样一个时期,大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不变”的和应该“变”的东西,在“变”与“不变”中保持一定的张力,使学校发展之路走得更快、更稳、更有成效。

二、坚持“问题中心”和“成果导向”

1.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中心”。科研与服务地方作为大学职能中的两大职能不变,但科研和服务地方的内容、方式和路径要变。科研与服务地方最大的“变”就是科研要以问题为中心,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继而努力解决问题。要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找到基础理论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实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增强基础研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我带研究生写论文也是如此,非常强调“以问题中心”,学生要告诉导师其研究问题是什么,来自哪里,在现实中有何表现,如何解释或解决问题。理论中的问题是问题、现实中的问题也是问题,我们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只有使研究成为真正的学术,其才会有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学研究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我们称之为“开发研究”)。这三种研究,无疑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的。大学里科学研究最擅长的是基础研究,但社会现实要求侧重应用研究,因此,我们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基础研究的延伸是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高端层面还是基础研究,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关系。如中科大的潘建伟(浙江东阳人,41岁评上中科院院士),他研究量子力学,刚开始是单纯的基础研究,没想到它的应用前景,而今天新的量子通讯出现,有可能会给信息产业和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学里的研究,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有用,关键看个人适合做什么、这个学科适合做什么,如果适合做基础研究,那就坚守基础研究,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甚至拿奖。因此,科研要以问题为中心,两类或三种研究彼此不矛盾。

2.科研政策要以成果为导向。科研项目很重要,这是做研究的基础。如果没有项目,就没有经费,那科研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大家要努力争取项目,但拿项目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产生成果,成果呈现的方式有论文、专利,有可以登记的成果、产品或某一项技术等。不管什么形式的成果,我们都应该公平对待,能奖励的应该多一点奖励。目前,学校各种形式的成果非常多,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论文没有用或专利没有用等,这些对湖州师范学院这样的学校发展、建设都应该有用,至少现在有用。因此,希望大家多发表论文,多出专利,多出可登记的成果或产品。杨卫教授来浙江大学当校长时,他在就职演说讲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话。他以美国大学为例,把学校分为三类:三流的学校数论文的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顶尖大学更强调教学。按照这种划分方法,他认为浙江大学是“三流”大学,要求多出论文。他同时表示,一所高校在教师尚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要从管理角度要求老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可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学校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发表论文越多就意味着教师在科研上花的时间越多。因此,“三流大学”要引导师生多发表论文。他还强调,高校发展的阶段不同,水平也不一样,对发表论文所强调的内容也不一样。按照杨卫校长的说法,浙江大学是“三流”大学(实乃谦虚之言),那湖州师范学院就属于“不入流”。如果按这个框架来讨论,放到浙江省高校范围内,我们必须承认今天的湖州师范学院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学校要求老师发表论文,多出科研成果,这是大道理、硬道理。

学校的科研政策要体现“成果导向”。学校将继续加大对教师科研的支持力度,出台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和纵向课题的管理办法。科研中的一些政策也要调整。一是职称评审表格的填写。之前,学校对申报副教授、教授的教师填写的科研成果有数目限定,不能超过。这一点,我与张校长沟通过,要取消,要让老师将自己所有科研成果都展示在职称评审表上,体现科研工作的全貌。做科研的人都有体会,尤其是文科,如果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哪来高质量?文科老师申报副教授,三四篇文章根本不行。也有人表示,凭一篇论文就可以获评诺贝尔奖。讲这种话是无的放矢,它不适用于今天的湖州师范学院。第二,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对于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论文,都应该奖励,不限制篇数。同时,科研获奖的奖励要提高,这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第三,扩大科研经费配套范围。之前,学校对国家级项目有配套经费,对省部级没有,今后,对于省部级及以上项目都要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第四,评选校级科研奖。这项工作今年已经做过了。两个科研部门要将工作做扎实,加大宣传力度,希望这个奖成为年轻教师学术成长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奖项。拿过学校的奖项,再去争取省里奖项,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三、守护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培育学术文化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的两大职业属性。换而言之,大学教师必须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反之,就不是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

对我校而言,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学校的发展变化,因为学校专升本只有16年时间,而且一直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发展,因而,学校有一部分教师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科研训练、科研兴趣,科研能力也不强,大家要尊重这一段历史。但新的发展阶段,对年轻教师,尤其是年轻博士要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再重复历史的脚步,而是要迈开新的步伐。今天的大学教师,如果没有科研,教学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口才是一方面,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最终还是要靠新的科研水平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这个道理都明白。因此,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这一职业既崇高又辛苦,如果一开始就想过好日子,想轻轻松松,那奉劝你不要在大学里。大学教师很辛苦,我个人有很深的体会,我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理解大学老师与中小学老师的不同之处,大学老师的辛苦主要还在心力上。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学校鼓励的同时,大家也要为个人的职业理想做些文章。大学老师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是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进而成为这个领域或学科内有影响的人,这也许是每一个大学老师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从他(她)选择这份职业开始就已经存在,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受人尊重、体面光鲜的人。大学老师生命的方式是什么?是教学和科研,尤其是科研,它应该成为大学教师生命运动方式的一种基本形态,甚至在厨房炒菜洗碗时也在想着研究的问题。大学教师的职业自信在哪里?在于将自己的心献给所热爱的事业,大学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授课或科研指导,学生有了收获,得到成长,这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职业所没有的。

做科研有经费支持、获得一定报酬、增加职业幸福感固然可以,但科研不能只为了钱、为了评教授,它还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它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更有尊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职业的崇高和自身的价值。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高举“教师教育”和“服务地方”两面大旗,而对于两者的逻辑关系大家思考比较少。在五届一次“双代会”讨论阶段,一位教授认为连接二者的是学科文化,这种说法基本正确,正是文化或者学科文化、学术文化。因此,我们要努力培育浓厚的学术文化,尊重知识、崇尚学术、尊重教师,如果有一天这些都成为现实,那湖州师范学院就是一所好的大学,一所教学研究型或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校园文化要突出学术性,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尤其是二级学院,学院宣传栏或文化墙要更多地宣传老师的科研成果,或老师指导学生取得的成绩,成绩越多越好,只有这样,我和张校长走出去才会有底气,因为学校已经被学术支撑,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学校中层干部刚刚调整,我们要给这些同志熟悉情况的时间。这次学校综合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制度的转型升级,学校的很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校本身的发展新要求,因此,大家要解放思想。一个大学老师既要教学,又要做科研,这样的观念在我校教师队伍中还没有完全扎根,大家还需要努力。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如别的学校,我们只有苦干实干,加上张校长提出的“巧干”,学校才会走得更快,实现赶超。这次一流学科遴选,张校长很用心,甚至半夜都在联络。我们要有这种精神,大家齐心协力,在一个个重点工作或项目的突破中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四、做好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本次会议还有分组讨论环节,要组织好,大家对下发的《纵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讨论稿)》要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会后,各学院要组织全院师生传达学习本次会议精神,尤其是陈市长的讲话和张校长的讲话,增强科研意识。同时,要切实制定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尤其要明确学院科研发展的目标和举措,形成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发展框架;职能部门要组织本部门的同志学习会议精神,讨论并提出本部门能为科研与地方服务工作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将讨论的意见或情况报办公室汇总,形成参考意见。

总体而言,这一年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快过年了,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也通过大家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学校党委、行政工作的支持,祝全校师生员工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谢谢!

第四篇:在教育系统暑期领导干部学习会上的讲话1

让教师激情干事 让学生快乐学习

让人民满意放心

——2012年全市教育系统暑期领导干部学习论坛发言稿

(2012年8月9日)

非常感谢市局领导和在座的各位给我这个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这次论坛的主题令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深思:教育究竟要怎么办,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还有我们自己?我想,教育的理想应该是为了理想的教育,“让教师激情干事,让学生快乐学习,让人民满意放心”,努力使区域内的校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激情干事、幸福工作、快乐学习、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我的思考也是我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为此,我制订了实施这种教育理想的二十四字方针,那就是“精神引领、文化塑造、科学管理、内涵发展、队伍优化、质量提升”。围绕这个主题,我谈几点认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认识

目前的教育非常热闹,似乎到了人人可以评说,个个都能指责的阶段。许多人在谈教育的时候,用家长的观点代替政府的观点,代替教育应该追求的本来功能和价值定位。我们的教育本身也似乎迷失了自身的宗旨,被功利的怪圈笼罩,正如纪伯伦所言:“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国教育改革深受非理性教育思潮的困扰。

第一:我国教育陷入了发展与改革的“悖论”。当前我国教育投入大,发展快。教育的内涵和培养人的规律遵循却

是离育人的规律越来越远,大师与大家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第二,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优势正在被发达国家培养个性和能力的教育优势所取代。

第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办人人考重点大学的教育。我们如果把办人民满意教育当成让更多学生进入大学甚至说让更多人进入重点大学的教育,我们就陷入极端功利化的误区。因为我们不能让每个老百姓的孩子都进入重点大学读书,因为上大学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第四,减负不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真正目标。我认为减负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让我们的孩子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真正懂得如何有意义的学习与生活。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主要是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从统一到选择;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书本到实践;三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时空,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四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到主动,从无兴趣到有兴趣。

第五,把基础教育当成了高考的预备教育,把普通高中办成高考训练班,这不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定位。

第六,“课堂教育中心情结”不解除,创新人才的真正培养无法起步。我们教育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课堂教学中心情节,似乎教育除了上课做作业其他都不是教育,似乎不上课就不是学习。

第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没有基础教育支撑是无源之水。我们的基础教育承担着创新体系的人才培养基础的重大使命。当基础教育对孩子的兴趣和责任感确实形成伤害的时

候,想培养创新人才是无源之水。我们必须大声疾呼:把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工程。

第八,要给教育改革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教育改革需要时间,就是不能要求教育改革急于求成,任何教育改革都有一个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国教育改革需要空间,就是教育改革是需要一定代价和成本的。改革是需要综合的多元的积极的切入,我们要给每一个改革以积极热情的呼唤和支持,需要帮助推进公平公正,而不只是指责和批评。

二、让教师激情干事,让学生快乐学习,让人民满意放心

从以上对教育的非理性影响来看,我感觉我们的教育人应该处乱不惊,以人为本,只有从教育内部层面上真正做到让教师激情干事,让学生快乐学习,才能最终让人民满意放心。让教师激情干事,就是让教师在播种教育幸福中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从而产生激情办学、真情爱校、亲情育人的创业干事激情,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深厚积淀成就事业的辉煌。让学生快乐学习,核心是全面启动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工程,以全市实施的高效课堂改革为契机,坚持以生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并生动活泼成长的地方,要让高效课堂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活力的阵地,要改“师中心”为“生中心”,改“教中心”为“学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群众满意度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只有不断加大教育民生工作力度,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让宝鸡教育快速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持续提升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实施这种教育理想就必须做到 “思想引领、文化塑造、科学管理、内涵发展、队伍优化、质量提升”。在这六个方面我简单谈几点。

一是精神引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雕塑家”,教师的精神感染着学生,能让学生的精神风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需要专业化的技能,但更需要丰富的精神世界。当我们的教师不仅仅为职称、为分数而教学时,当我们迫切地想唤醒点什么、想点燃点什么的时候,我想,我们的思想越深刻越好,我们的精神越丰富越好。曾经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劳作,却成就不了学生,也成就不了自己。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忽视了个性化的思考,重器轻道,即偏重技术而忽略了精神追求。教师要将追求远大目标和平凡的职业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变革时代,教师要做精神上的贵族。

二是文化塑造。“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文化永远是教育的灵魂,要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真正美妙的教育场所,就是师生亲自创造的空间,一棵树,一棵草,一堵墙壁的粉刷,一个标志的设计,都是师生漫长生活的结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倡导特色,丰富载体,活动引领,学科渗透,积极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深化,内涵升华,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是内涵发展。推动教育内涵发展,要以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未来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

量”。这至少透露和展示了这样一个信号,教育要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既是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在推动地方基础和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越来越大。

第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要以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未来幸福安康的生活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我认为素质教育走到今天之后,下一步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要取得突破,真正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我们最终的目标也是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打造适应教育内涵发展要求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我认为教师培训方面应该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实现专业发展;第二个层次是有成就感;第三个层次是归属感。

二是要把尊重和激励作为教师管理的基本理念。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体现尊重和激励原则。

三是要注重创新型优秀教学团队和管理团队的培养,要通过完善管理和评价制度,规范竞争、鼓励合作,有效地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作用,实现整体提升。

第三,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谋求区域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

在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等核心领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管理等资源的共享和融合,使学校内涵发展、使学校的办学品

质实现实质性突破。

第四,要重视发挥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我认为: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当前要通过强化政府统筹,实现两个“协调发展”和“深度结合”。一是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深度结合。二是要发挥教育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深度结合。

最后补充谈一点感受:我认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普通教育,更多的要尊崇自己的教育规律,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不看重教育规律,不重视我们的教育规律,不重视我们的教育科学,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国的人才培养永远不能站在世界的前沿阵地上。

区域教育管理岗位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在有着丰厚专业经验的各位同仁面前我只能算是个新人,但是职责所在,不容丝毫懈怠;关乎未来,不敢盲目跟风;我只有跟大家一起在这个岗位上激情进取,求真务实,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无保留的付出,才能在我们宝鸡教育这方热土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在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召开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大会,主要目的是就当前几项主要工作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给大家提提神、醒醒脑,进一步动员全区教育系统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确保上半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刚才,###就规范办学行为、安全等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副局长就抓好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工作讲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就是要乘势而上,激情进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我们干了许多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大事,成功创建陕西省教育强区,##教育的整体面貌在大家的履职奉献中得到了显著改善,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并不决定着现在和未来,面对新形势、新发展,创强的成功对我区而言只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教育的发展也只是得到了一定的好转,奋战十二五各项发展目标、打造##现代教育品牌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在座各位都是##教育发展的“领头雁”,组织上把我们选拔到领导岗位,给我们提供干事创业、成就梦想的舞台,我们就应该讲感情、有激情为##教育的发展多做贡献,尽心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真正做到把自己的命运与##教育的命运、把自己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教育的忧为忧,以教育的-1-

荣为荣,对教育事业发展充满信心,对##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把师生和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始终保持一种敢想敢干、敢抓敢管、敢于负责的闯劲,真正把工作抓在手里,放在心上,干到实处。希望全体领导干部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以深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扎实推动我们共同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句话,就是要团结协作,和衷共济。

人心齐,泰山移。实践证明,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教育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都有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愿望,那就是把##教育的事干好。这个目标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需要每一个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一要顾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教育系统全体上下都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注重谋划全局、把握大局,善于站在全区乃至全市的高度去审视、去研究。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学校之间、班子之间、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二要能包容。百年修得同船渡。大家能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份,我们都要珍惜这个缘份。要善于相互尊重、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观人观大节,看人看主流,用人用其长,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以事业为重,以工作为重,以同志之间的友谊为重,努力形成和谐融洽、荣辱与共的战斗团队。三要多沟通。工作中,大家要勤沟通、多沟通,养成沟通的习惯,做到毫无保留,畅所欲言。学校主要领导要增强沟通的能力,克服一个人说了算的思想,要发挥主导作用,放在平等位臵,经常交换意见,带头沟通,做善

于沟通的班长。

第三句话,就是要求真务实,拼搏争先。

发展是具体的,不能空谈,不能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一件件实事抓起,一天不耽搁地去抓紧抓实。

一是在工作安排上要科学合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规范、科学、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不能随心所欲、心血来潮,不顾正常的教学计划、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即时组织相关工作,疲于应付,注重形式,轻视了过程,失去了效果。要善于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抓住要害,准确判断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是在工作措施上要符合实际。在推进各项工作中要符合学校的实际,符合教师队伍的实际,符合学生工作的实际,一旦脱离实际,不但达不到实际效果,还会成为一种负担。要在把握好实际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站在全局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在工作落实上要真抓实干。发展教育、实干为重。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要求,不让政策走偏,不让要求打折;要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创新工作,强化措施,把学校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来,不让形式占据我们头脑,侵扰我们的工作成效。

第四句话,就是要清正廉洁,树好形象。

思想和工作作风是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良好的作风素养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前提,是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心中都要始终装着一个“正字”,走正道,干正事,树正气,以清正廉洁的作风,维护好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保障好教育事业良好的发展。

一是要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教育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应有保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具备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教学经验外,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努力形成强烈的遵纪守法意识和完备的法律知识,只有依照法律法规,依法行事,才能管好学校,教好书,育好人。

二是要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上,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认真落实资金管理的责任和追究制,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设立“小金库”、账外账,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等现象,要坚决予以查处和纠正。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了,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务必高度重视。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廉政与发展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抓发展与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齐心协力、抢抓机遇,以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好教育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又要旗臶鲜明、坚定不移地抓好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发展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宽松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的精神状态更加朝气蓬勃、昂扬向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意识有明显的增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谢谢!

下载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变与不变中奋进,—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新春学习班上的讲话[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奋发图强 与时俱进 争当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在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各项工作追目标、抢进度,迎难而上的关键时......

    领导干部在律师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在全市 律师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的律师业务培训工作,市局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讨论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这次培训课程安排,面授课程已经结束。我......

    省委书记在领导干部廉政培训班上讲话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与党的宗旨水火不容。在反腐败斗争这个问题上,省委历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始终不曾松懈,始终警钟长鸣。做好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在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班上的讲话

    加强法制学习推进依法行政 为全面推进我旗小康建设进程做贡献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旗委、政府组织全旗县级干部,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集中进行法律知识学习,旨在提高......

    在全县领导干部2021年学习班上的讲话[5篇范文]

    在全县领导干部2021年学习班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了县委办公室组织的这次领导干部学习班,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一直以来,通过收看......

    在南京市领导干部学习班上的讲话(2011年8月16日)

    想干事 会干事 敢干事 干成事同心协力再创南京科学发展新辉煌 杨 卫 泽 为期5天的领导干部学习班就要结束了。刚才,建业同志对学习班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讲得很好,我都同意。......

    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2007-02-08 08:04:11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会议,总结去年全市教育系统反腐倡廉......

    在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是经县委研究决定开办的。在当前各项工作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县委下决心把大家集中起来培训,充分说明这次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