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5篇范文]

时间:2020-09-30 12:2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

第一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

“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今后我们爬坡过坎必须要做到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强调。就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县企业加快创新,推动全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到 XX 县而言,就是需要做到“三个构建”。

一、构建高精尖创新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主导产业,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要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XX 实验室、XX平台等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聚焦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基建、区块链等领域,推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二要加快推进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突出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资金链

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建设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不同形态的协同创新组织,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三要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科技大市场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促进在 XX 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按我县针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县本级财政科技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标准给予支持。

二、构建高成长企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梯队。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优先支持带动力大、成长性强、亩均效益好的企业,精准培育创新“尖兵”,构建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体系。一要大力推进实施科技招商计划。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二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对新认定企业从全县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汇聚、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三要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重点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瞪

羚企业”,由本级财政科技计划资金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支持“瞪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促使“瞪羚企业”迅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三、构建高素质人才体系,提升高质量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一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继续开展企业家培育计划,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分行业、分批次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集中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弘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务实奋进、主动担责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实干的浓厚氛围。二要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围绕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需求,择优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在我县投资创办企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其创办或参与的企业(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三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企业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坚持开展评选工作,强化表彰奖励,从而引导全社会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研学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任务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

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

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第二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讲话精神研讨发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调研讲话精神研讨发言

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的**、**、**等地,深入港口、企业、农村、生态湿地等,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我通过深入自学和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刻体会到为我们下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要切实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聚焦往严处防,做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分析判断疫情形势: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剧蔓延,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大幅增加。因此,“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的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一方面,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情防控数据分析,目前中国大陆新增的确诊病例绝大部分源于境外输入。如,3月31日新增确诊病例3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就占到了35例。所以,我们必须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不能出现任何漏洞,不能出现境外疫情输入关联病例,切实做到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国家卫健委首次通报显示,3月31日,31个省区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130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有1367例。现阶段研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高度警惕,严密防范,做到每一企业都要制定全面具体周全的开工防疫清单,力求把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企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不发生无症状感染现象,持续巩固和扩大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聚焦复工复产,做实“危中寻机、化危为机”。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是冒雨来到宁波舟山港。这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的东方大港。在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下,总书记考察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大港,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一方面要尽快推进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宣示维护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开放安全稳定的决心。然而,疫情之下,我县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也受到了疫情的明显冲击,资金链、供应链、市场销售,都受到严重影响。我们要立足本县实际,用足用活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做到危中寻机克时艰,化危为机谋发展,推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强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做到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努力降低疫情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恢复正常生产,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三、聚焦社会治理,做实“硬核支撑、往远处谋”。习近平

总书记考察了浙江省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要有科技的“硬核支撑”,更要体现“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意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学习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在基层矛盾化解方面的的新理念新经验,完善本县各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构建由纪委监委、信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人力社保、卫健等多部门组成的“一中心多平台”集中办公场所,整合矛盾调解资源,常态化开展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形成矛盾收集、按需调处、诉讼服务全链条机制,着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树立现代化战略眼光,借鉴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城市有‘大脑’,治理更‘聪明’”的新经验,推动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推动我县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迈出新的步伐。

四、聚焦生态文明,做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安吉县余村,考察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个村庄,一个湿地,都是绿色发展的缩影,都践行了新发展理念。总书记提出,“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保持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打

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让绿色成我县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五、聚焦务实应考,做实“管党治党、为民服务”。4月1日,习近平在听取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后说,这次疫情防控斗争是对各地区各单位管党治党水平、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实打实的考验。如何务实应考?总书记提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工作中,一要积极推动群众“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二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第三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的重要讲话

学习总书记考察海南的重要讲话

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

在海南即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之际,总书记视察海南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海南提出的新的更高期待、赋予的新的重要的使命,是海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努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要求,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扛起海南担当。海南经济特区的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不仅仅是为了加快海南一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因此海南经济特区从诞生伊始就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国家使命。26年前,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宣布:“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他满怀信心地预言:“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这个“很了不起”,就在于如果把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很有说服力,就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也就能够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25年来,海南不辱使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行先试,以一系列超前的改革开放措施,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海南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边陲海岛变成了一个绿色、开放、特色经济欣欣向荣的经济特区。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海南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正展现出诱人的发展前景。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5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总书记提出海南要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可谓意味深长,寄望殷切。与25年前相比,经济特区面临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特区应担负怎样的使命,如何进一步发展,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提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对办好经济特区作出的新的战略定位,赋予了我们新的更高使命。这一要求与邓小平同志提议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战略设计一脉相承,其核心就是以海南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就要自觉担负起这样的国家使命,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成就,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作出新示范。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是海南的新使命,也为海南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加快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甩开膀子,多探索、多实干、多担当,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实干,最大限度凝聚正能量。要将发展不足转化为高起点追赶的契机,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用足用好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依法、高效、优质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发挥海南独特优势,走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最大程度释放扩大内需的潜力;营造公平、普惠、和谐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让全省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的海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更有条件实现科学发展,处在发展干事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奋起直追,紧紧围绕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家园和度假天堂。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第四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既要准确理解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要深刻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十六个专题,全面准确深入阐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且《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全面准确阐释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观点鲜明、文风清新、可读性强,为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员干部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好贯彻好讲话精神,才能进一步坚定主心骨,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更好地观大势、谋大事,排除各种干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把握发展规律、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切实承担起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个持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在真学深学上下功夫,既领会基本观点,又把握精髓要义,更好地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要联系实际学、针对问题学,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解决问题、提升思想的实际成效,积极投身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事业中来。

第五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重要讲话

习近平

(2015年10月29日)

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规划。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在,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此,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建议》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今后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连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要求,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关于新的目标要求,《建议》讲得很清楚了,我想谈谈如何准确把握和扎实推进问题。

《建议》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对全国的要求,各地不可能整齐划一。比如,“两个翻番”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全国年均经济增长要保持在6.5%以上,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8%以上,力争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同步,但各地不可能都保持这样的速度,有些高一点、有些低一点才符合实际。对一些中西部地区,对一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目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要得到加强,各项事业有明显进步,特别是人民生活、公共服务水平有明显提高。对贫困人口而言,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收入达到脱贫标准。不是说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都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才是实现了全面小康。特别要强调的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将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

我在《建议》开始起草时就强调,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建议》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为此,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要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与我国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这次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下气力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正所谓“操其要于上,而分其详于下”。

第一,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坚定不移坚持,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这其中有全球性、阶段性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比如,当前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增长下滑,而工业下滑主要是产业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采取果断措施化解产能过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十三五”时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如果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只是为短期经济增长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继续透支未来增长。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一直迟疑和等待,不仅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而且还会耗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这是不少国家的教训。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

发展要有一定速度,但这个速度必须有质量、有效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总体上我国产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无效供给,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又不足。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我们既要着力扩大需求,也要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因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现在,产能总体过剩,仍一味靠扩大规模投资抬高速度,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是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拓展的发展新空间,要有力有序推进。在前3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各有1亿多人口,完全有条件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大市场,成为带动发展的新空间。当然,要做好空间规划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避免盲目性。

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任务,《建议》提出了具体要求,关键是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一是投资要有效益。扩大投资可以促进增长,但如果都是无效投资,投下去没有回报,贷的款、借的债就没法偿还,形成一堆坏账,对企业而言就是财务风险,对国家而言就是财政金融风险。虽然说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性较强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期可以长一些,但我们也不能把几十年以后的事都干了,即使应该干的也要看财力是不是可以支撑。二是产品要有市场。这是投资是否有合理回报的前提。不分析市场前景,以政代企配置资源,或者以优惠政策诱使企业扩大投资,结果可能成为继续前进的包袱。三是企业要有利润。企业之所以叫企业,就是必须赢利。企业没有利润、大面积亏损,两三年后撑不下去了,那就不仅是速度低一点的问题了,员工收入和政府财政无从谈起,而且会带来金融风险甚至社会风险。我们的政策基点要放在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上,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四是员工要有收入。人们到企业就业是为了取得收入,收入低于预期、低于市场决定的平均工资,就招不来人。当然,工资增长快于宏观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企业利润增长,也会导致企业招人贵、负担重,有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也会转移到工资成本更低的国家。五是政府要有税收。政府必须提供外部性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政府做这些事的钱从哪里来?主要是税收。政府可以发债,但也不能发过了头。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挺高,但政府没有税收,没有钱干政府要干的事,民生和公共服务无从改善,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政府的钱不能乱花,所以要控制好支出。

转方式调结构是“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任务。要以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为主线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动力在创新,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活动,形成新的产品群、产业群。

第二,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比如,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突出短板。在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中,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主体功能区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也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虽然提出了多年,但落实不力。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定位错了,之后的一切都不可能正确。要加快完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民生保障方面。“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虽然全面小康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所以,《建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我们有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对他们而言,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制度来保障基本生活;对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对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要让他们逐步公平享受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对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其他常住人口,要让他们有适宜的居住条件;对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要让他们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等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十三五”时期,财政收入不可能像原来那样高速增长,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要重点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要坚持量入为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前一阶段,根据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的形势作了一些承诺,现在看来要从可持续性角度研究一下,该适度降低的要下决心降低。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城市和乡村、不同区域承担的主体功能不同。青海和西藏的主要区域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世界第三极,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极大。如果盲目开发造成破坏,今后花多少钱也补不回来。但是,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下,只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发展水平,这些地方必然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此外,对城乡地区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认识。城乡区域之间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很不一样,光看收入也不能准确反映问题。

第三,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过去,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新形势下,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着眼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及时提出政策措施,不断把发展向前推进。要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规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要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落实情况。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有利于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加快推进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自己改自己,刀子很难切下去。对重大改革方案,要加强统筹协调,一项项攻关。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要指向明确、解决问题,使各方面能理解、可落实。

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要精心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宣传解读,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组织好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面对面回应群众关切,让全会精神走近群众、深入人心,把干部群众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各类媒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解读全会精神,为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要加强对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领导,落实《建议》确定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特别是要围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具体措施和指标。各地区编制本地区发展规划,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不能搞层层加码。要把抓落实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具体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防止任务落空,坚决克服“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的现象。

下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研讨发言[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