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系列精神,全面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距上次在余庆开全市文化工作会,和大家畅谈文化工作近两年有余。会上**同志对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安排部署,以及县区、部门的亮点工作交流发言,总体感觉文广新系统呈现出“三个新”:一是有了新的谋划和思考,二是有了新的进步和成绩,三是有了新的面貌和精气神。一年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注重基层基础,狠抓各项文化政策落地生根,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新队伍朝气蓬勃,展示出了新风貌、新活力。
2017年是巩固发展“十三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一年,是夯实全面小康社会基础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重要一年。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在大气候上可以说是既喜人又逼人。喜人的是:文化建设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期。当今世界,文化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领域渗透已成大势所趋。中央、省委审时度势,立足于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为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带来了重大机遇。遵义有气质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土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仡佬文化、国酒文化、历史文化等独树一帜,拥有遵义会议会址、海龙屯、“四渡赤水”战斗遗址等诸多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700余个。文化包容性强:从战国秦汉到唐宋,历经两千多年的积累,在以今天的遵义市为中心的贵州乌江以北地区,形成了一个介乎于长江上中游之间,巴蜀文化与楚湘文化交汇地区的独特文化圈。播州文化正是这种独特地域文化的代表,具有东西融合、南北包容、兼收并蓄的特质。近年来,遵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越来越受关注,越来越令人心生向往,越来越让人流连忘返,这将使未来的遵义具备区域竞争制高点的独特优势。遵义文化建设呈现出了强劲发展的态势。遵义率先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获评“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形成了多彩贵州“广电云”的“遵义经验”,塑造了“书香遵义”等城市品牌,标志着全市文化建设达到了新高度。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遵义文化建设定将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发展指日可待。
讲成绩和优势,并不掩盖问题和不足。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形势逼人的是:发展文化的前景与重要性已被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领域可谓“百舸争流,你追我赶”,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谁不抓住机遇,谁就会被时代淘汰。而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资源挖掘利用还
不充分,带动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较少,队伍老化,后劲不足,等等问题。
历史已经掀开新的一页。市第五次党代会吹响了“把遵义打造成为红色传承的精神高地、绿色发展的战略高地、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冲锋号,因此,作为新一届党委、政府,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最关键之年,我们必须明大势、抓重点、善作为,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文化繁荣为目标,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在核心引领中让遵义文化持续惠民,在对外开放中让遵义文化领航高歌;聚焦“六个一”,在深度挖掘中彰显遵义城市魅力,在转型升级中让遵义文化产业提速发展;落实好组织保障,形成合力让遵义文化激发更大能量;使我们的文化工作今年看到效果,明年初见成效,在“十三五”期间真正实现提档升级,让文化率先扬帆起航,成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大引擎。
下面,我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让文化自信成为打造红色传承精神高地的核心引领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度的自信。
第一,要站在全局看文化,在大格局中树遵义文化自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深刻论述,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把文化工作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举,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可以说,文化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受重视,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以红色文化“4个1”工程为龙头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谋划深度、推进力度、参与广度前所未有。纵观我们过去的文化发展思路,还确实存在“温吞水”现象、“小码头”意识、“守摊子”行为。在“十三五”期间,必须大力清除这些消极因素,让遵义文化的发展真正“沸腾”起来。让文化自信渗透人心,从思想者变为执行者,切实增强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强化担当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都说遵义的人文底蕴和文化优势深厚,这个优势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性提升。我们应当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发展具有遵义特色、遵义风格、遵义气派的文化。
第二,要跳出遵义看遵义文化,以大视野绘遵义文化新蓝图。过去大家经常讲,贵州文化看黔北,其他地州市和社会各界也都说,遵义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工作务实,颇有建树,有时我们一些同志就会沾沾自喜、欣然接受。这固然说明遵义文化工作有基础、有底蕴、有条件,但是绝不代表遵义的文化工作永远能走在全省前列。从省内来看,我们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贵阳的“无中生有”、兴义的“饮食文化之争”,都在警示我们,鞭策我们,必须找准定位,看到差距,切实增强紧迫感,努力赶超,真正将遵义打造为西部内陆
开放的文化新高地,实现遵义文化在贵州走前列,西部有位置,全国有影响。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落实好《遵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文化“十三五”规划既定的方向和政策下,突出红色传承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导、文化感召、精神激励、实践推动作用,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高点构筑红色文化体系、“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体系、开放包容的人文体系、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度、“前任栽树后任乘凉”的气度,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地干到底。文化建设是实打实的,硬件领域、管理领域、人才领域、队伍领域等都有许多工作,在目标上一定要“盯紧”、在推进上一定要“细化”、在落实上一定要“具体”,坚定“穷地区也要办大文化”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十三五”规划的蓝图变成现实的实景、群众的幸福、文化的繁荣。
第三,要跳出文化看文化,以大情怀推动遵义文化新发展。文化工作不能就文化而谈文化、做文化,而需要主动把文化置身于服务大局之中,置身于以文化人之中,置身于为发展凝魂聚力之中。文化服务大局,在政治上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工作上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针对全国、全省部署和这次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要求,层层落实、一抓到底;在理念上必须促进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无论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都要坚持以人为
本,都要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文化“以文化人”,必须在全社会引导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要激发出遵义人民的文化自信。遵义文化独一无二的历史、气度、神韵,是遵义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爱祖国,爱家乡,如果每个人都充满了这种爱,文化传播就成功了。文化要深入到每个最小的社会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弘扬好家风家教,让800万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遵义文化的主体。
二、让文化繁荣成为打造绿色发展的战略高地的持久动力
文化工作,仰望星空重要,埋头实干同样重要。要扎扎实实抓好文化惠民,从上到下树立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理念。重点要聚焦“六个一”:
第一,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把文化工作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实现文化工作繁荣发展,必须抓好阵地建设,建好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服务场所。一是市级大型场馆要引领示范。市广播电视台要加紧筹备好搬迁工作,市文化馆今年必须按计划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市大剧院和市美术馆要加快建设进度。市图书馆打造红色文化主题馆工作要加快建设,确保今年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评估。市博物馆展陈升级改造及“以物说话”利用好资源传承文化等工作必须于今年有重大变化,同时各县、区(市)切实支持做好市级展陈的工作,让广大市民领略更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市级各
类场馆不仅在硬件上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管理、应用和专业建设上也要为各县作示范。二是县级“两馆”(文化馆、图书馆)要提档升级。我市在上一轮的国家投入上已基本实现了各县两馆全覆盖,但由于时间久、维护不到位,很多场馆的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逐步减弱,“十三五”时期,县级两馆要切实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综合改造,使县级两馆成为县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三是乡村级文化场地保质保量、抓落实。2017年,按照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要求,我市要完善提升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建设。目前我市还有19个乡镇没有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起来,这些项目都是国家有投入的项目,这些项目建设要列入市政府督查室的重点督查项目,再做不好、建不了、用不成,只能倒查问责。四是重点区域布点要突出特色。今年由市文广新局牵头,红花岗区、汇川区具体落实,制定在中心城区相关重点区域建设“红色书屋”的推进方案,今年内必须在遵义?长征文化产业园(1935文化创意园)、遵义1964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各建设一家“红色书屋”。市图书馆要结合城市发展和群众需要建设2—3家特色分馆。
第二,高起点策划一批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一个核心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更多形式、内容、便捷、健康和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平台。“十三五”时期,我们要重点打造“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系列活动品牌,围绕这个主题,组织策划好系列特色活动,让“吹、拉、弹、唱、演、诵、写、书画”等多种文艺形式都有展示的平台,通过5年的不懈努力,使“红色圣
地·醉美遵义”文化活动品牌实现“贵州一流、西部有位、全国有影响”目标。一是文艺系列活动丰富多彩。要形成市、县、乡、村上下互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市级每年举办“遵义群众文化大舞台”“全城心跳·广场舞大赛”等活动,面向全市筛选优秀文化演出节目,大力实施广场文化工程,为群众艺术文化搭建展示平台,推动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选拨。县级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突出“群众性、参与性”的原则,每年必须开展独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乡村两级结合旅游特色、地域文化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场景。二是“书香遵义”全民阅读活动纵深推进。开展好读书“七进”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进家庭)。在“4.23世界读书日”期间集中开展优秀文化、非遗展演等活动。全年组织策划开展好名城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国内文化名家和遵义地方名人做客名城大讲堂,每月开展一场阅读讲座。同时要积极推动“一县一特色,县县有基地”的“书香遵义.全民阅读”名片。中心城区2017年要新建一家24小时不打烊实体书店,更好发挥实体书店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现代手段与读书活动相结合,通过设计推广全民阅读LOGO,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全民阅读推广力度。三是传统文化活动引向深入。针对已经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美丽乡村”文化下乡活动、“美丽城市”广场文化活动、“赤水河之声”音乐节、“大娄山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要结合当前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增强吸引力和生命力。使这些传
统文化活动成为展示艺术、普及知识、教育群众的有效载体。四是文化精品唱响内外。集中力量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要作为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紧抓不放、寻求突破。打造一台面向国际舞台的精品剧目《大国酒魂》。打造《一个乡村的脱贫日记》、《娄山关大捷》、《西风烈?1935》等精品影视剧,打造《四渡赤水》、《远山仡佬》、《红色传奇》等精品舞台剧目,编辑出版红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仡佬文化、尹珍文化、沙滩文化、土司文化等系列丛书。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艺术院校、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遵义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第三,高视角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人才。一是怎么发现和发展好本土优秀人才?二是怎么引进和稳定外来优秀人才?我市本土是有很多植根于本土的优秀文化人才,但需要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进入我们的视线内。针对本土人才关键的是平台,要通过打造“文艺创作、文化创意、匠人评比”等品牌活动,发展本土优秀人才,进而针对性扶持其不断成长。通过5年的努力,推出更多各类型的“遵义文化名人”。同时要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对县乡村三级2500余名文化工作者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要撬动民间力量壮大文化志愿者等文化力量,培育一批业余文艺骨干、乡土文化新星和特色专业人才群体,在组织上引导、在培育中提升、在活动上支持,让文化事业发展后继有人。针对外来人才关键是政策。针对文化人才,我们需要整合“15851人
才工程”,再争取最优惠、最实在、最有含金量、最可操作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在工作、生活、发展等方面搭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效廉洁之师。
第四,高品位打造一批遵义文化符号。遵义文化内涵丰富,要短时间实现质的飞跃有难度,需要我们将先通过一个个鲜明的符号展示出来,让文化符号作为点燃遵义文化大发展的星星之火。在老城改造、商业中心、历史街区、城市出入口、旅游景点等建设中,尽可能打上遵义“文化印记”,让城市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一是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批遵义特色文创产品。要充分运用好遵义红色文化、土司文化、沙滩文化、酒文化等,通过文化创意打造更多彰显文化特色、符合大众审美、满足市场需要的看的、玩的、用的文创产品。二是用精品意识建设一批遵义特色主题餐饮酒店。各地要有意识地将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扶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美丽乡村旅馆、主题餐厅等,提升文化品位,建立地域文化标记点。三是用面向未来的思路推出一批经典图书。要用未来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图书编撰,要为遵义未来的发展积淀和传承好更多的内生动力。把遵义故事通过经典的图书不仅让更多的当代人知晓、认识和领悟,更要通过书籍向后人讲好遵义故事。为明天沉淀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也是在座各位的文化担当。
第五,扶优扶强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当前国家、省、市对文化产业发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晓光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要求
中心城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市文化产业要“坚持优势集聚、资源整合、错位发展”的发展思路,要突出遵义特有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做好“文化资源、金融资本、文化市场”的大文章。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立足遵义文化特色,按照“特色性、区域性、市场性”为基本原则,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保障手段。特别是在利好政策的运用和指导上出新招、出实招。探索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文化产业与旅游、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我市文化旅游的深入挖掘和开发,借力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功能。二是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瓶颈,建立多位一体的金融服务。在这个方面我市起步晚、步伐慢,要实现文化产业“提速赶超”,金融瓶颈必须要撕开口子,既要盘活现有文化资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更要通过组建合资公司等外引资金,还要开拓思维通过财政资金为引子,鼓励和支持多种类型的金融企业设立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发挥集聚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规划,形成文化企业聚集效应。今年的重点任务是把1964文化创意产业园和1935文化创意产业园聚合起来,打造遵义.长征文化产业园,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形成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为“中心”,长征文化博览园、遵义古城影视文化基地、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土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中国(赤水)国际丹霞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桐梓小西湖文化旅游度假区、中国(务川)仡佬文化产业园区、余庆飞龙湖文化旅游景区、沙滩文化产业园、道
真傩文化城等为重点支撑全市文化产业园区格局。突出建设一批示范性文化创意“众创空间”和低门槛的文化创业特区,为培育文化创客创造条件,形成文化企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六,高质量完成一批文化扶贫项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是智力的开发还是志气的培养,都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感召,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要通过项目带动,让群众眼界更宽、耳朵更灵、腿脚迈的更远。一是公共文化倾斜扶贫。深入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工程,实现20万农户受益目标,并优先覆盖精准到建档立卡的每一家贫困户,对所有用户安装费和贫困户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兜底。到年底市级以上贫困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探索打破行政区划,整合资源,采取村(社区)综合文化室流动服务、送文化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流动性服务。文艺院团、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二是非遗传承助力扶贫。利用非遗传承保护体系,优先把贫困人口纳入非遗传承人群,鼓励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向贫困人口倾斜。三是文化产业推动扶贫。挖掘和利用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俗民间文化进行提炼与创新,为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充实文化内涵,拉动贫困村农民就业创业。
要全面完成上述的“六个一”工作,大家要重点把握文化的几个特性。
一是文化具有开放型,要正确把握行政地域与文化地域的关系。
“十三五”时期,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区域为着力点,以西部、北部、东部、中部为四大发展板块,整合资源聚力发展。发掘提炼区域文化内在价值,摒弃“零敲碎打”的开发模式,坚持大气魄、大手笔,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文化资源开发体系,挖掘得更深一些、谋划得更妙一些。二是文化具有融合性,要正确把握文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
在当前中华文化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征程中,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遵义的主旋律、遵义的新形象、遵义的正能量、遵义的好故事,遵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需要借助各种文化勇敢的送出去,提升遵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此,我们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到北、上、广、深特别是利用上海对口帮扶遵义的大好机会,积极引进外来的人才、资金、产业、创意、经验模式,辩证取舍、吸收转化,走出一条遵义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三是文化具有产业性,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和市场的主体地位”,既要发挥政府这只有形手在政策调控、产业引导、园区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要简政放权,让市场这只无形手配置好各类资源,激发发展活动。一方面,政府要运用好“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利好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要通过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民间社会团体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切实简政放权,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文化市场规范化健康繁荣发展。四是文化具有时代性,要把握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我们要把更多的优势文化资源从“沉睡”中唤醒,让静态资源变成“活”资本。梳理全市文化资源,重点围绕红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仡佬文化、尹珍文化、沙滩文化、土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地域独有性文化资源。在深入调查分析和深度研究基础上创新表现形式和发展模式,努力把遵义每一个文化古迹、每一处文化符号、每一份文化资源焕发新生。特别是在一些特色古镇、古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深刻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内涵。晓光书记最近到丙安古城调研时就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要充分提炼提升古镇的市场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建筑价值,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把丙安古镇打造成为景点景区的标杆、保护开发的标杆、脱贫致富的标杆”。各地要举一反三,针对各地的特色古城镇在开发和利用时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基础上合理开发与利用。三、让我们的辛苦指数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保障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项整体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遵义文化事业厚积薄发需要我们的埋头苦干,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需要我们的埋头实干。
第一,切实转变思想,突出有为才有位。文化工作相比经济工作,没有量化指标考核、没有明确任务工期、没有到位资金数、没有投产达产率,说到底更多是软任务、是活思路、是慢节奏,认为只要
在全省走前列就可以裹足不前,在过去的成绩中就自大麻痹。特别是受时代的影响,当前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群众对文化的要求更加多元,如果我们不审时度势、不与时俱进、不解放开放,势必会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各级政府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从大文化角度考虑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软硬兼抓、相得益彰。文化主管部门更是要深度分析工作焦点、克服工作难点、关注群众热点、引爆工作燃点、提炼工作亮点,以有为求影响,以影响求有位,以有位求发展。
第二,切实转变思路,繁荣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不能“步子”迈入新篇章,“脑子”还停留在旧时代。要打破思维定势,冲破传统观念,以此引领推动发展方式全面转、深刻转、彻底转。特别是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要善于结合遵义实际加强深度探索。在文化投入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对国家、省、市各项文化经济政策要认真执行,全面落实,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要通过放活文化市场,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三是要宣传好、引领好、发挥好国有、民营文化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大发展。
第三,突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文化工作要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
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共同研究和解决文化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同志们,让我们迎着春天的脚步,珍惜大好的春光,激情干、埋头干、创新干、合力干,以“金鸡奋起”的精气神,干出“十三五”的奋进态势,增强文化建设的自信自觉,彰显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推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奋力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打造“精神高地”、建设新遵义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