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含五篇)

时间:2020-11-27 13: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

第一篇: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

儒家经典《左传》说,大丈夫要立德、立功、立言,戚继光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的爱国主义的大英雄。

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1

在中国,屈原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每年的端午节,中国各地都要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纪念这位中华儿女的先祖.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个人与一种民俗,一个人与一种精神,关系如此之紧密,在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例.屈原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思想者,一个诗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他都为中华民族的品格、精神、文化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今多少志士仁人磨砺自我、战胜困厄的强大精神支撑.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让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他把一种孤傲的精神,铸造成为一个民族的基因.透过历史的尘埃,拂去过往的烟云,今天屈原这个上下求索的伟岸独行者,将再次感动我们.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深情讲述中国故事爱国篇之屈原.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2 卫青

卫青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名将、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出身卑微,却最终抓住机会,一举崛起,成为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一张“王牌”.面对匈奴对大汉王朝的不断袭扰,临危受命的卫青首次出征便旗开得胜,一举奇袭匈奴王庭所在地龙城,揭开了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而在他之后的对匈奴作战中,卫青曾经七战七胜,收复了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匈奴单于,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匈奴克星”的卫青,以自己的杰出的军事才能,使得“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从此,大漠以南再也没有出现匈奴之患.那么,从奴隶到将军,卫青究竟如何实现如此神奇的人生跨越?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场秘诀又是什么呢?国防大学马骏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汉朝名将卫青保家卫国、力克匈奴的传奇人生.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3 霍去病

熟悉汉武帝时代的人们都知道,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为保障国家安全而与匈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其中四十三年都和匈奴开战.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名垂青史的著名将领,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每个人都有传奇故事.而在这些名将中,战功最卓越的,无疑是最为年轻的霍去病.霍去病去世的时候才二十四岁.汉武帝时代对匈奴战争有三次非常关键的阶段性胜利,其中有两次是由霍去病完成的.这位青年名将在汉匈战争史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公元前119年的一次作战,霍去病打得匈奴人“幕南无王庭”,单于牙帐不敢在大漠以南地区停留.打完这一仗,汉朝彻底掌握了对匈作战的主动权,而霍去病却在两年之后去世了.这个巧合令人惊奇,似乎霍去病就是专门为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而生的.要打匈奴的时候,他来了,打完匈奴,他走了.这种巧合也为霍去病的人生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让他以永远年轻的形象活在后世人们的心目当中.俗云“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霍去病根本没留下机会,让人们看到他的白头.所以在今天的很多影视剧、文学作品中,人们总是想象霍去病是长得非常帅气的年少英雄.霍去病帅不帅,咱们不知道,都没见过.他的事迹,却是有案可循的.今天的主题,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位青年名将的传奇人生.复旦大学姜鹏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汉朝名将霍去病保家卫国的传奇人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4

杜甫,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一生坎坷被受苦难煎熬,民间疾苦凝聚笔尖心头,他的诗如同一部真情的历史画卷,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真挚感人、广为人知。他被人们誉为“诗圣”。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为我们展示了唐王朝转折阶段,那些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细节。而杜甫在这个历史过程当中,以他的道德、以他的文章、以他的诗篇、以他的仁爱之心,为我们展示了一代“诗圣”的光辉的风范,成为后世心目当中一个高尚的道德楷模,也成为我们这些后代人所要学习的榜样。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中国故事》爱国篇《杜甫》,敬请关注。

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5

郭子仪,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

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中国故事》爱国篇《郭子仪》,敬请关注。

第二篇:百家讲坛爱国人物——戚继光

语文学案 序号 25 高二年级____班 教师 李 乔 学生______

作文素材积累(2)戚继光——军事天才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名人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2、概括名人的性格特点或其突出的精神品质。

3、思考该名人的事迹可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中。【导学重点】

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基础。【导学过程】

一、事迹阅读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父亲戚景通武艺精熟,为人正直,忠于朝廷,为子孙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受家庭的影响,戚继光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戚景通对儿子期望很高,亲自教他读书写字,练习武艺,经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戚继光不仅获得行军打仗的真实学问,还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树立了高远的志向,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

元朝末年,六世祖戚祥迁居安徽定远,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随其部将朱元璋转战各地。明朝建立后,戚祥战死于云南平元朝之战,明政府追念他的功劳,让其子戚斌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明威将军戚家又搬回了山东。自戚斌至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历五代近一百四十年,一直袭任这个职位。戚景通袭职后,任过都指挥、大宁都司、江南漕运把总,还在禁军神机营中任过职。

有妻王氏,会武艺。戚家军抗倭初期,戚夫人曾经组织老弱妇孺守卫新河城,打退了倭寇的进攻。因王氏不能生育,戚继光纳有三名妾侍,共育有5子。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领兵将略

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学到许多行军打仗的学问。带兵打仗后,又不为书本知识所束缚,能够因地因时制宜,积极寻求制胜良策。他不喜欢书生式的高谈阔论,注重实际有效的军事学问,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便是其实际经验的总结。

他还很善于向同时代人学习,如向俞大猷学习棍法,向唐顺之学习枪法,并以此训练士兵。这种注重实效,虚心学习的态度,使戚继光的军事才能成为一代名将,他所带领的戚家军从未遭受失败,成为抗倭的一只劲旅。

招募新兵编组训练

明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是各地卫所军队,但到明朝中叶,各地卫所处于严重废弛状态,根本不能承担实际的战斗。针对这种局面,戚继光主张另行招募新军,并且认为只能用「乡野老实之人」,切忌用「城市游滑之人」。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二年(1563),戚继光先后三次深入浙江义乌,共招募一万余名农民和矿工。选定士兵后,对他们进行编组,按照年龄、身材和体质等条件,分别授与藤牌、狼箲、长枪、叉、刀等武器。一方面进行单个训练,另一方面进行营阵训练,以发挥整体的战斗力。通过建立新型的军队,对倭作战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的扭转。

军纪严明 赏罚必信

严明的军纪是胜利的保证。在平时的训练中,戚继光要士兵熟练掌握金鼓、号炮、旗帜的号令,要求做到统一步调,万为一体。作战时,全体官兵必须集体向前,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 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

此外,戚继光还制定了各种赏罚措施,如设立固定的考选日期,武艺精通者予以奖赏,武艺生疏者予以处分。作战有功、被俘不屈、遵守军纪等,一律有赏;恃强霸道、讹言狂惑、偷摘瓜果、奸淫妇女等,一律论罪。采用这样的治军方针,戚继光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部队。

健全兵种协同作战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所依靠的兵种主要是步兵和水师。步兵编制依次为队、旗、局、司、部、营,每队十二人,每营二千六百九十九人。队是基本单位,各人分持不同的武器,作战时集体配合,以「鸳鸯阵」对付敌人。步兵之外还有水师,为了协同作战,戚继光将不同船支配为一哨,二哨为一营,共设四营。北调蓟州后,为对付大规模的蒙古骑兵,戚继光将「鸳鸯阵」加以发展,创立了由车、骑、步相互配合的联合兵种。车兵抵御敌军的冲击,步兵以车为掩护出击敌军,骑兵则包抄突袭。各兵种协同作战,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军事思想。

以众击寡速战速决

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时,经常采用以众击寡、速战速决的战术,这与沿海地形及倭寇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中国东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倭寇随时都会登陆,登陆后往往占据地形险要之处,向前推进时又常常小股分散。为了争取主动,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调集军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迅速消灭敌人。史称戚继光「临事则飙发电举」,他常以惊人的行军速度,像疾风骤雨一般,及时赶到数十百里之外,用优势兵力进攻敌人的防御重点,迅速将敌人瓦解、全歼。然后赶到援敌必经之地埋伏,待援敌经过,出其不意将其歼灭。

二、问题思考

1、你认为戚继光身上都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学习过的哪些诗句可以用来描写戚继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一素材可以运用到哪些话题的写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百家讲坛爱国人物——于谦

语文学案 序号 25 高二年级____班 教师 李 乔 学生______

作文素材积累(1)

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导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名人故事,积累写作素材。

2、概括名人的性格特点或其突出的精神品质。

3、思考该名人的事迹可用于哪些话题的写作中。【导学重点】

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基础。【导学过程】

一、事迹阅读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世称于少保,是明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史》称他“英迈过人,历事三朝”。他的命运与明朝两次重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次“土木之变”使他成为救时英雄,举国拥戴;然而“夺门之变”又使他以“谋逆之罪”命丧刑场,可谓是悲喜两重天。

于谦的一生是戏剧性的,既是千古英雄,也是悲剧人物。那么在“土木之变”这场明朝的北京保卫战中,只是一介书生的于谦到底是如何力挽狂澜的?而他本人一身正气,“夺门之变”中的同僚又为何要倒戈相向呢?

少年立志 文天祥是偶像

于谦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和祖父都在官场上颇有政绩。父亲于仁虽未出仕,但“性好经史,取古人之嘉言善行以为法。”因此,于谦自小便被寄予厚望,他也不负众人期望,自幼聪颖,“少读书,手不释卷,过目辄成诵”。

有一次于谦随家中大人去清明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叔父出了个对子要他对,上联是“今朝同上凤凰台”;六岁的于谦马上对曰:“他年独占麒麟阁”。大人们听了,都说于谦志向远大,赞叹不已,他的叔父还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两年后,于谦成为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作了上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一行人面面相觑,竟无人对出。当时于谦也在场,便随口应道:“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对仗工整,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于谦天资聪慧不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刻苦勤奋。除了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外,他还经常研读兵法史籍。诸葛亮、岳飞、文天祥都是于谦的偶像,他尤其崇拜文天祥,不仅在书斋墙上挂了一幅文天祥的画像,还在上面题词,称赞文天祥“徇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弗苟而全”。可见于谦少年时便将文天祥作为榜样,而他也用余生践行了自己的志向。

“土木之变”力挽狂澜

据说于谦七岁时,曾有一个僧人断言他是将来的“救时宰相”,日后必有大的作为,不论这个传说是否属实,但于谦的确在后来的明朝北京保卫战中成就一世英名。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的唆使下亲征,明军精锐在土木堡几乎被全歼,英宗也被瓦剌俘获。这场形如儿戏的御驾亲征和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把明王朝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也先大军磨刀霍霍向北京而来,而明朝一方,英宗亲征时就已将京畿大军悉数带出,导致京城防备空虚,再加上人心大乱,许多人携带家眷,纷纷南逃,国家俨然到了最危难的时刻。在逃跑言论甚嚣尘上之时,只是一介文弱书生的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北京。

国难当头,首要问题是安定人心。朝臣把土木堡惨败的原因归结到宦官王振身上,王振党羽马顺当朝呵斥官员,激起百官不满,两派大打出手,一片混乱。于谦一面阻止官员群殴,一面拦住监国王,让他宣布马顺等人死罪,赦免参与殴斗的官员,惩治祸国殃民的宦官,王一一照做,混乱才得以平息。也先企图以英宗为筹码要挟明廷。但当时太子年幼,监国王又不愿收拾烂摊子。于谦就自告奋勇找到王,力劝其担起重任。在于谦的劝说下,王最终同意登基称帝,年号景泰,史称代宗。明王朝新的政治核心重新建立起来。

在新皇帝的支持下,于谦集结了20余万大军。他将大军兵分九路,镇守于九大城门之外,主动迎接也先挑战。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但眼见明军旌旗猎猎,严阵以待,便已经心虚。双方激战五天,也先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当得知勤王兵马正陆续赶往北京时,他担心腹背受敌,就决定连夜撤退。

至此,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更为难得的是,战后对于谦论功行赏,于谦却说:“让敌人打到京城,是做臣子的耻辱,怎敢以此邀功!”

“夺门之变”含冤而死

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突然染病,卧床不起。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三人趁机发动政变,把英宗接到奉天殿,上朝听政,又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但是想要杀掉于谦这样一位有功于社稷、为官清廉的大臣并不容易,因此,英宗在徐有贞等人的策划下,用历史上惯用的“莫须有”手法,以“谋逆”的罪名将于谦处以极刑。本来英宗对于杀于谦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但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夺门就没有正当的名义。”英宗这才下定决心。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千户白琦还请求把于谦的“罪名”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于谦被杀之后,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都惊呆了,原来,于谦一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家里家里除了代宗赐予的宝剑和生活用品外,别无余物。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南宋时,爱国英雄岳飞力主抗金,却被奸佞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三百年后,抗击蒙元入侵的于谦同样以“意欲”谋反罪被处死。巧的是,两人死后都被安葬在杭州美丽如画的西子湖畔,清代文人袁枚对两人有高度的评价:“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两袖清风一生清白更胜石灰

于谦一生为官清廉,不贪不敛,上不攀附权贵,下不卖官鬻爵,既不请客送礼,更不贪污受贿。他未仕前的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脍炙人口,是他对自身廉洁奉公的期许。

据说,后来的于谦当“兵部侍郎”时,中宦官王振专权,骄横跋扈,贪赃纳贿。有一次巡抚河南,地方官进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须向他献纳金银珠宝等贡品礼物,如若不然,就会遭到种种非难、打击和排挤。于谦对王振的不法妄为,早已十分厌恶。这次回京之时,有人私下劝他带些绢帕、蘑茹、线香之类的送给权贵们作个人情。于谦听了哈哈一笑,当即展纸挥毫,赋诗一首:

绢帕茹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搜刮的危害,清廉的必要,舆论的反应,劝谏的苦心,尽在诗中。

果然,最后于谦不带一物,两袖清风地上路了。由此,“清风两袖”(或曰“两袖清风”)便常 常被用来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二、问题思考

1、请摘录文章中表现于谦性格品质的诗句或名言并记忆背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于谦身上都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一素材可以运用到哪些话题的写作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百家讲坛爱国故事500字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百家讲坛爱国故事精选5篇500字,希望你喜欢。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1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2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3

有人说这首《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为国为民,虽粉身碎骨,却心甘情愿,那么于谦这位生活在五百年多前的文人:

是什么让他在小小年纪就立志成为文天祥那样有气节的人?

是什么让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

又是什么让他在无兵无粮的情况下,守住了北京城,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到底是什么让他在蒙冤入狱后,竟然毫不辩解,从容赴死呢?

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为您讲述:《中国故事·爱国篇·于谦》

两袖清风

一个真正的英雄,一定是一个品格高洁之士。

就明代的文人士大夫而言,我觉得如果论人品高洁的话,恐怕很少有人能出于谦于少保之右了。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其实就出自于谦,出自这位明代历史上著名的“救时宰相”,这个成语叫“两袖清风”。

于谦是永乐年间的进士,到了明宣宗的时候,已经升职到晋豫巡抚,就是河南、山西两省的巡抚,中间隔一个太行山,两边跑,非常辛苦。于谦在晋豫巡抚的任上,一做就是十八年,十八年,为官清廉,关心民生,在当时的民间就获得了“于青天”、“于龙图”的美称。

那么到了明英宗的时候,出现了明代历史上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宦官乱政现象,就是明英宗时期的王振,这个大太监的宦官乱政,因为王振乱政,所以当时朝野无不仰王振之鼻息,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坚持独立的品格,从来不奴颜媚骨的人就是于谦。

于谦在做了十八年的晋豫巡抚任后,要回北京述职,手下,还有当地的官员给他送行的时候,看到于谦的行李,于谦是个大清官,只有一些简单的衣物和几本书,所以送行的官员,还有朋友有些人就对于谦说,大人,你不知道现在是王振专权,而且贪得无厌,只要给他贿赂送东西都好办,那些从来不给王振送东西的人都倒霉透了,虽然大人为官清廉,家无余财,但是好歹可以带一点干菌呀,合芗呀这些土特产,送送王振也好啊。

结果于谦听了一笑说:“吾惟有清风而已,且交际之物几何,而闾阎短长可畏也!”

什么意思啊?

我哪有什么财物啊?我哪有什么土特产啊,我只有两袖间的清风而已!

“交际之物几何,闾阎短长可畏”!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这些父母官,行贿受贿,为官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对得起百姓的评价,我没什么东西可带,要带就是两袖清风了。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4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不论巾帼须眉,只为了心中那个伟大的祖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惧艰险,始终坚持自身理想。从纸上,从墨中,似乎能看到他们高大巍峨的身影。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引着我们前进。他们的一生都在吟唱着祖国,吟唱着,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5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5261三个时期4102,因为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1653,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百家讲坛爱国故事精选5篇500字

第五篇:小小百家讲坛 总结

“小小百家讲坛”活动方案总结

中华国学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取得了不斐的成绩。通过开展演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孟村小学今后的工作思路: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3、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经典优秀选文为主。(其中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经典的选萃等。)分低、中、高三个阶段,6年完成。

一、二年级主诵:《三字经》,优秀古诗文20首三、四年级主诵:《弟子规》,优秀古诗文30首

五年级主诵:《论语》,优秀古诗文20首

六年级主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4、教学原则和方法

A、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B、方法

(1人人参与,个个提高。

(2)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背诵。

(3)每周利用星期二的校园广播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4)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一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的更坚定,更扎实。

下载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家讲坛爱国篇讲话稿(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家讲坛 千古一后(含5篇)

    百家讲坛 千古一后 1、起伏人生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在北方建立的一个王朝。在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这个王朝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性,史称文明太后。这个名......

    爱国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

    名人名言(爱国篇)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名人名言(爱国篇) 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三略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 哈萨克族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

    爱国奉献篇

    爱国奉献教育教案 题目:弘扬爱国主义 振兴中华民族 教学目的: 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掌握爱国奉献精神的实质,明确新时期更应弘扬爱国奉献精神。 主要内容: 一、爱国奉献......

    二年级:爱国篇

    爱国主题 二年级 1、 名言: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文:做了有利于国家的事情,那百姓就会爱戴你,做了不利于国家的事情,那百姓就会对你深恶痛绝。 故事:大数......

    爱国情操篇

    爱国教育国旗下讲话稿:《祖国在我心中》小学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每当星期一早晨,我们望着头顶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听着那庄严的国歌,总有......

    国旗下讲话稿爱国

    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邓和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当雄壮的国歌嘹亮响起时,你的血管里是否涌动着一股爱国的暖流,你的心中......

    爱国-国旗下讲话稿

    张志华 国旗下讲话稿 2014.9.22 老师们、同学们: 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们不由得会想起“爱国”这个词,那可是一个神圣的字眼。爱国是什么?爱国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道德,也是......